洛陽當代盜墓傳奇

標籤: 盜墓 洛陽 洛陽鏟 文物 鳳凰台 2011-04-25 08:30

洛陽當代盜墓傳奇

鳳凰周刊2011年第12期 總第397期

記者 楊桐 攝影 商華鴿 特約撰稿員 趙家鵬

盜墓,是一種文明自毀現象。盜墓的猖獗,往往說明社會的動亂、文明的沉淪,從古埃及到舊中國莫能例外。

在社會安定、人文發達的今天,盜墓的猖獗卻到了明目張胆的地步,盜墓成為全民意淫的時尚,這幾乎是一種不可理解的現實。

正如在當今的洛陽或山西發生的,洛陽鏟的陰影已經從墓地伸向整個文物保護、研究、市場體系,造成珍品流失、作偽橫行、保護廢弛、學術墮落,最終將掏空華夏文明的器物根基。當文物珍品只能在國外博物館中尋找,當每一次重大考古發現都面臨作偽的拷問,「文明古國」的匾額,似已無從懸掛,而文化復興又何從談起。

盜墓,是生與死的問題,對於逝者,對於歷史,對於文明。這是我們不吝篇幅,去揭示盜墓現場及其後濃重陰影的原因。

據悉,目前在洛陽龍門石窟發生的文物盜竊案,引發了國家文物局重視,要求河南警方徹查。本月初,河南省公安廳刑偵總隊派員到洛陽督察。籠罩在洛陽盜墓現場上的帷幕,或將被揭開。

光天化日之下,近20名黑衣男子,人手一把長柄鐵鏟,著力向地下搗去,帶出圓形的泥土。另有幾人張望把風。

挖出的圓柱體泥塊一排排整齊堆放著,像極了北方農村刨紅薯的場景。挖到一定時候,有人拿起泥塊仔細查看,以確定是否下有古墓。

兩天功夫,一塊400畝地的農田被捅成了馬蜂窩。埋於地下的墓穴一個接一個地被探明,掘開,拋棄。

這不是文物部門組織的勘探,而是公開的盜掘。洛陽周邊,同樣的場景幾乎每天都在上演。多數情況下,盜墓選擇夜深人靜,但急功近利之下,招搖過市亦有之。

2011年初,一月之內,最少有三條人命因盜墓而亡。更有甚者,洛陽鏟已伸向世界文化遺產龍門石窟的核心保護區,一夥盜墓賊使用原始機械盜運一扇龐大的唐代雕花石門、國家一級文物,險些得手。這樁文物大案近期竟以單純的盜竊罪起訴,知情者稱水深莫測。

盜墓,這個近年隨暢銷小說以及鑒寶節目流行的熱詞,牽動了泛濫的公眾想像,背後則是號稱10萬之眾的從業人群和黑色的暴利。

洛陽,13朝古都,眾多王朝連同它們的財富器物掩埋於地底。綿亘幾百里長的北邙山,密麻麻疊壓歷代貴族的墳墓,以至「無卧牛之地」。地上文明衰落後,盜掘成為繼起的變態繁榮。一柄洛陽鏟,開闢了另類的現代歷史。

80年代以來,洛陽遭受三次盜墓潮,而今處於最新一波。盜墓人數超過兩萬,古代墓葬集中的村莊,30-50歲之間的男人,半數以上有過盜墓經歷,以至法不責眾。在全民盜墓的亂局中,逐漸形成了「支鍋」的組織模式和「宋家通吃」的壟斷。

盜墓賊的保護傘牢不可破,甚至壓倒了打擊他們的洛陽市公安局。公安部督辦的大案不了了之,主張嚴打的洛陽市公安局長和專案組幹警被迫脫去警服或失去自由,一度躲進公安部寫申訴材料。近期的龍門石窟盜案背後,仍舊浮動宋氏兄弟的身影。

盜墓,沒有《鬼吹燈》里地下的詭異情節,但地上的殊死爭鬥和利益黑幕,卻是一部不該上演的當代傳奇。

陽光下的盜墓賊

2011年2月17日,元宵節下午,小李村。

這個距洛陽市區3公里,屬廛河區廛河鄉的村莊位於北邙山腳下。多數人相信,大名鼎鼎的洛陽鏟是該村一個叫李鴨子的村民發明的,該村因此聞名。

記者乘坐的計程車穿過村口古牌坊時,一輛摩托車迎面駛來,載有兩名男子,后座上的人扛著一副長長的工具,一頭是3米長的木棍,一頭是錛形鐵器。

「洛陽鏟」,記者腦海中閃出這個名字時,摩托車駛進右側的一塊空地,出現了本文開頭的場景。

地頭一個又一個被挖出的盜洞表明,這塊地內至少有10座以上的古墓被挖開。

一個放羊人趕著一群綿羊悠閑地放牧。進村道路的左側,同樣的場景也在上演。三撥盜墓者在相鄰的地方幹活兒,一台工程車就在旁邊掘土,相安無事。

這塊面積約400畝的農田在2010年秋天被一家廣東企業徵用,即將建設為一個物流園區,村民趁開工前突擊盜墓。

眼前和平的場景,是一層一捅即破的表象。3天前,37歲的村民巴利克與人夥同盜墓,因分贓不均產生口角,被小他14歲的同伴操雙趾鐵扒刺死。

河南的《大河報》報道說,2011年1月10日凌晨,鄭(鄭州)盧(盧氏縣)高速公路宜陽段施工人員在沒有經過文物部門普探的情況下,糾集8名村民盜挖一座古墓時突然塌方,致3死1傷。

1月20日前後,與小李村相隔10公里左右的孟津縣送庄鎮莫庄左寨溝村深夜闖入一夥9人的盜墓賊,盜洞打到七八米深時被村民發覺。

知情人稱,村民多次撥打送庄派出所電話報警,不見動靜,又向相鄰的平樂派出所報警。警車趕到後,9個盜墓者落荒而逃,一人跌入深溝不治身亡。

弔詭的是,盜墓賊在春節前這天全部獲釋,處理只是8名生還者賠償死者家屬8萬元喪葬費。

2010年秋天,送庄鎮鳳凰台村的村主任郭某領著幾個村民挖開一座唐代古墓,將文物倒手後得贓款15萬元,遭舉報後被拘,也於春節前獲釋,處罰措施僅是沒收贓款。

不久前,盜墓者的洛陽鏟伸向了世界文化遺產地龍門石窟,險些盜走一扇唐代浮雕石門。

龍門石窟管理方報案後,洛陽市政府責成公安局破案,洛陽市公安局龍門分局成立專案組,不久之後,11名盜墓者分別從洛陽以及商丘被抓獲,他們又交待出了自己的30餘名同夥。

警方查明,這些盜墓者分屬三個團伙,常年跨區盜掘古墓,除了常年在洛陽各地盜墓外,還經常到西安、鄭州、焦作等地跨區作案。被交待出的盜墓案件數量有數十起之多。辦案民警受到鼓舞,準備順藤摸瓜。

被盜掘的石門經鑒定為國家一級文物。根據中國的法律,盜竊一級文物,屬於「情節特別嚴重」,應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至死刑。

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2月中旬,偵辦該案的專案組被強行解散,被抓的10餘名嫌疑人被當地按照普通盜竊進行起訴。

「案子不讓查了,被交待出的人也抓不成了,已經取保的人不讓再說,不再提文物的事情。你說這是個什麼世道,抓了一夥盜墓賊,打招呼說情的都是警察!」一位專案組民警憤惋。

心有不甘的警方,依然在案卷中附上了被盜石門照片和文物部門的一級文物鑒定書。

洛陽市一名文物官員稱,龍門石窟發生如此重大的盜墓案件,按照規定是應上報國家文物局的,如何能草草收場?

半公開的盜墓行當

洛陽東郊的馬坡小李村,村頭的牌樓上方就是銷售洛陽鏟的廣告牌。

60多歲的老葛在公路邊開了家店,門頭上寫著「老葛探鏟」和他的手機號碼,兩側的鐵門上,「探鏟、扎桿、鏟刃在此」的字樣格外醒目。

店內有盜墓用的全套工具,每個上邊都標明了價格,用於探測取樣的小鏟每把70元,掏洞的大鏟每把110元。

對於陌生的外來者,老葛只肯介紹每個盜墓工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不願多談銷量及主顧情況。他只淡淡地說:「沒法判斷買家身份。」

另一家「孫記洛陽鏟」,不但在孟津開了一個家門店,還在淘寶網上開了一家網店,古鏟、普探鏟、泥(套)探鏟、破磚鏟、掏沙鏟、平鏟、撬鏟、灰樁鏟、炮眼鏟、刷鏟、取土樣鏟、考古手鏟、筒子鏟一應俱全,科考探針、扎桿、帶土樣針、高強度考古繩子和地下金屬探測器應有盡有。

儘管該店特別註明「嚴禁用於非法盜墓」。但不可否認,絕大多數洛陽鏟被盜墓者所購。

在洛陽,一家作坊每個月銷售出3萬元的洛陽鏟很平常,大的盜墓團伙一個月就會有數萬元的訂單。

公開銷售的不僅是洛陽鏟,在洛陽的一些古玩市場,盜墓時能用上的礦燈、各種型號的手電筒和修復文物所用的各種電動工具(電動刻字機、台式磨光機等)也有專門櫃檯出售。

洛陽有文博城、天子駕六、三硯居和民俗博物館四大古玩市場,記者在上述市場調查時發現,古墓中出土的文物也是在半公開的狀態下出售的。文博城一位商戶指著記者手中的一件三彩馬說:「你手裡這個是現代仿品,旁邊那個是剛從墓里挖出來的。」

業內人士稱,在市場內地攤中擺放的都是現代人做出的工藝品,而有櫃檯和門面的基本上都有真東西,只是精品不是擺在櫃檯上或店裡,懂行的人看到一些配件或是通過朋友介紹才會交易。

在三硯居古玩市場內,來自孟津縣平樂鎮的一位商戶告訴記者,在洛陽搞古玩,手裡沒幾個真傢伙肯定混不下去。他每個星期都回老家一趟,從盜墓者手裡邊買東西。

魚龍混雜的大陸古玩市場,洛陽能在全國文物藏家眼中保持穩固地位的根基正是真文物多,數量大。

這位商戶的固定合作夥伴來自廣州、鄭州、西安等地,遇到價值高的文物,他也會帶著主顧直接找盜墓者看貨。

該商戶家所在的平樂鎮及相鄰諸鄉鎮以古墓聚集聞名,在1980年代開始的一輪盜墓風潮中,「幾乎家家戶戶都挖過墓」。 一位28歲的村民說,他上小學的時候,漫山遍野都是盜洞,經常有貪玩的孩子不小心墜入其中,渾身泥土地出現在教室內。

當年的盜墓者中,有一部分開始在洛陽開店,上述商戶家所在的村裡有5個人開了古玩店,每人在洛陽都有三套以上的房產。

在記者走訪的一些村莊中,一些裝飾氣派的小樓隨處可見,而這些樓房的主人都是農民身份,無外出從商和打工經歷。接受本刊採訪的盜墓者稱,「盜墓發家的在我們這兒不稀罕,大多數人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儘管風險大,但運氣好了,一個晚上就能蓋樓取媳婦。」

與平樂鎮相鄰的送庄鎮鳳凰台村,村頭一塊剛澆過的麥田裡,記者看到17個盜洞,平均每兩三米遠就有一個,這些回填過的盜洞過水後均出現了塌陷跡象,嚮導告訴記者,盜洞是他春節走親戚時才發現的,都剛挖不久。

送庄鎮的莫庄村,一位放羊老漢說,他經常能看見一群人手持洛陽鏟,「這兒搗搗,那兒搗搗」。村民們說,現在一些十七八歲的年青一代,「經常鑽進挖過的盜洞練手藝,有不少靠這個自學成才。」

一位從業者稱,洛陽的當代盜墓行業,已經呈現出非常明顯的產業化,甚至,盜墓的產業化是在一種半公開狀態下進行的,從盜掘到販賣的渠道基本暢通。

「這是一場浩劫!」前述的洛陽市文物官員一邊大發感慨,一邊又訴說無奈,「文物部門沒有執法權,警察都管不了的事情,我們能有什麼辦法?」

宋氏兄弟崛起

1978年後,大陸經濟復甦,一些人稱「老廣」(來自廣東,故名)的文物販子開始雲集洛陽,尋找各自的代理人,收購隱於農家的古物。

不少人一夜暴富,但家藏的文物很快被收購一空,人們開始想到挖墓,傳出了「要想富,挖古墓,一夜成為萬元戶」的順口溜。

此前,從大陸解放開始,盜墓行當在洛陽已經中斷30年。通過一些健在的盜墓「前輩」指點,年輕人很快掌握了從探墓到挖掘的一系列技術。

邙山下古墓密集,農民們最初在自家的房前屋後、責任田裡揮舞洛陽鏟,之後成群結隊在田野里盜墓。

曾在1980年代當過刑警隊長的一位老警察回憶,這種突如其來的情況令警方不知所措。「咚咚放兩槍,農民一鬨而散,你一走,他們又來了,跟打游擊似的。」

1982年中國通過了《文物保護法》,其中只規定「盜掘墓葬的,以盜竊論處」。

1987年5月,洛陽市公安局在古墓眾多的幾個縣區分局設立緝私隊,專門打擊盜墓及文物走私活動。

同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征針對盜掘古墓和走私文物出台司法解釋,最高量刑是死刑。10年後,新刑法在「妨害文物管理罪」下中列出了「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的法條。

各公安分局緝私隊成立之初,盜墓之風得到了遏制,人民日報副刊整版報道了洛陽郊區公安分局緝私隊隊長郭勇的事迹。數年後,郭勇卻由於盜賣文物被槍斃。

郭先是和四川來的文物販子交朋友,將查扣的文物通過後者轉賣,隨後乾脆帶民警挖起了古墓。1990年8月,郭勇親自帶隊,5名民警下鏟挖洞,將盜出的10多件文物賣給文物販子。

1990年,郭勇因人舉報案發。幾乎所有縣區的緝私隊都被發現和文物販子、盜墓者存在關聯,這些緝私隊長或被判刑,或被勞教,或被開除公職。

郭案之後,1980年代到1990年代在洛陽叱吒風雲的盜墓人物鋃鐺入獄,余者成散兵游勇,行業一度沉寂。

但到了1998年2月,其中1名盜墓者闖入偃師景山,炸開埋葬武則天太子李弘的唐恭陵,將寶藏洗劫一空,此事驚動了國務院,警方快速偵破該案,其中1名盜墓者在同年10月被槍斃於恭陵。

外界這才意識到,洛陽的盜墓活動非但沒有消失,反而變本加厲。實際上洛陽盜墓行業「改朝換代」,一批新的「大哥」已經誕生。

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對宋姓親兄弟,老大宋彥彬和老三宋彥慶。宋父曾為洛陽名廚,生有四子,老大宋彥彬起初也在國營飯店掌勺。

1990年前後,宋彥彬開始走街串巷收購文物。當地農民對這位宋家老大印象不差,「他為人和氣,來村裡見人都打招呼、讓煙,跟老頭老婆們一聊就是半天,不強買強賣,該多少錢就多少錢。」

宋彥彬通過一個盜墓者,先後以低價收購了剛從墓里挖出來的一些精美文物,轉手以高價賣給南方來的文物販子,積累了第一桶金。此時他的三弟宋彥慶開始介入這個行當。宋彥慶原在火車上跟人掏包,行事風格和老大迥異。

宋彥慶手下有一幫馬仔,負責聯絡各個村莊相熟的人,四處打聽線索。知情人說,老三的手下只要一聽說哪個村子的盜墓者得手了,第二天就帶著兩麵包車的馬仔找到對方家裡,要求以低價買走,對方只能就範。

宋家四兄弟之中,另有兩位廁身警界。宋家老四娶了一位市領導的女兒,隨後進入公安局工作,現任緝毒隊長;老二則進入警校任武術教官,後任孟津縣公安局長。二人曾對媒體稱他們對老大、老三參與盜墓毫不知情。

據傳老三及手下擁有一項絕招:他們威脅盜墓者說,如果東西不賣給宋家,就把你交給警察,送去收容審查或勞動教養。這種威脅往往會在第二天應驗。

宋氏兄弟崛起,帶來了洛陽第二次盜墓高潮。

紅黑道通吃

1995年前後,大陸尚未全面禁槍時,宋家老三的手下們經常會帶著雙管獵槍去各個村莊收文物。

老三的馬仔陳某和郝某分别致死一人,但只坐兩年牢便獲釋,之後一直是老三的得力幹將。

被洛陽警方查實的案件還有,1997年秋,宋彥慶為爭奪一塊北魏石棺板,組織十餘人攜帶獵槍闖入盜墓者家中,強行從另一文物販子手中「買」走。2000年秋,宋家老三一名手下花l萬元買了一對梅瓶和一個瓷碗,隨後發覺是假文物後,帶領一幫打手,持鐵棍、尖刀將賣主綁架到西工明苑賓館,將其一條腿打斷,逼其退回l萬元。

這種暴力做法,破壞了販賣文物「靠眼力,買假認命」的行規。一時間無人敢再賣給老三假貨。

一些因為盜墓被抓的人請託宋氏兄弟,不是免於刑事追究,就是從輕處罰。幾番較量下來,大大小小的盜墓團伙開始以宋氏兄弟馬首是瞻。

征服洛陽的盜墓者後,宋氏兄弟的視線開始盯住外來的文物販子。他們通過掌控的網路,清楚地獲知每一個外地文物販子的行蹤,然後利用警界的關係網去抓捕,自己再從中調和。

廣東的文物販子詹移民如此和宋氏兄弟成為「最佳拍檔」。2000年5月,外號「詹老大」的詹移民被緝私隊抓獲,家人慾花百萬元贖金取保未奏效,最後找到了宋彥慶,只花了3萬元,人就給放出來了,此後緝私隊「再未找過麻煩」。

澳門文物販子李永佳以及綽號叫「福建王」的福建王姓男子,通過差不多的情形和宋氏兄弟成為了固定生意夥伴。

對於未經宋氏兄弟渠道賣出的文物,緝私隊往往南下廣州、深圳,全力追緝。到後來,文物販子不經宋氏兄弟就不敢在洛陽輕易收購文物了。2001年8月,廣東文物販子「阿明」在洛陽15萬元購買了6件文物,帶回廣州賣了2件,當別人得知文物來自洛陽,沒有通過宋氏兄弟,竟無人再敢要。「阿明」不得不將剩餘的文物又拿到了洛陽,通過宋氏兄弟的「下線」賣出。

宋氏兄弟在洛陽坐大,又將洛陽鏟伸向遠處,老大宋彥彬的手下湯建強(又名湯富順)帶著人去了鞏義市盜墓,由宋提供資金。

湯手下有30多個人,每人又帶5個「幹活的」,加上在當地招募的盜墓者,有一兩百號人,每次購買盜墓用的鋼釺(又稱扎桿,直徑1厘米,3米長,通過螺絲口可連接在一起)就要花兩三萬元。

湯在鞏義市(歸屬河南省會鄭州的縣級市)的站街鄉幾處山嶺收穫頗豐,其中一塊2畝大的農田內就挖出了27座唐墓,《鳳凰周刊》記者在鞏義探訪時,當年密密麻麻的盜洞尚清晰可見。湯的大名盡人皆知,其中一道山嶺被整個翻了一遍,墓葬盜掘一空,人稱「富順嶺」。

湯富順在鞏義盜得一個唐代的邢窯瓷像,被英國一家博物館收藏,並將其印製在一本收藏類圖書上,這個瓷像的估價是1700萬英鎊。

知情人回憶,僅其中一次,宋老大和湯富順就在鞏義挖開20座古墓,盜取胖妮(唐三彩女俑)幾百件,白陶上萬件。

湯進入鞏義後不久,宋彥慶手下聞訊而至,人手比湯的更多。據稱,當地一些警察受到了賄賂,宋氏兄弟手下們在鞏義盜墓數年,竟無一人遭處理。

之後,宋家的洛陽鏟逐步伸向山西、陝西,又通過洛陽的警界朋友同這兩地的緝私隊長們接上關係。

由此開始,每年數以萬計的非法出土文物彙集洛陽,宋氏兄弟通過鄭州機場的一個內線,能順利將文物空運到廣州、深圳等地。此外鐵路、公路亦暢通。文物販子「詹老大」、李永佳、「福建王」在廣東接受宋氏兄弟發來的文物,倒賣出境,流向國內藏家的只是小部分。

警方分析,依託宋氏兄弟建立的盜墓體系,分為四個層次:

第一層以洛陽郊區、孟津、偃師農民為主。他們以各自居住地劃分勢力範圍,在附近鄉鎮的田野盜掘古墓葬。

第二層是「支鍋」。他們一般為倒賣文物慣犯,有相對固定的下線,組織盜掘古墓或負責收集「圈外」的文物。一些骨幹成員還充當打手。

第三層是宋彥彬、宋彥慶兄弟。他們為第二層人員提供活動經費,疏通文物通道,建立固定的倒賣文物網路,組織倒賣文物活動。

第四層以廣東文物販子為主要成員。有詹移民、李永佳等人,與宋氏兄弟形成較為固定的文物「生意」關係,並與境外人員密切聯繫,進行倒賣、走私文物犯罪活動,致使大量文物流失海外。

作為世界第三大文物交易市場,本港也是亞洲最大的中國古玩集散地。更重要的是,在這裡買賣文物合法。宋氏兄弟將文物偷運入港,依靠的是「詹老大」們的秘密通道。

在洛陽,宋氏兄弟名下有一個頗具影響的縱橫文化城,作為倒賣文物的平台,旗下產業還包括銀橋洗浴中心、葡京酒吧等經濟實體。

落敗的公安局長

「心死了。」談起與宋氏兄弟鬥法失敗,原洛陽市公安局警官張建岳黯然語塞。

今年2月21日,張建岳來到河南省會鄭州,向老領導、原洛陽市公安局長張太學彙報了龍門石窟失竊案。56歲的張太學坐在河南省人防辦辦公室的沙發上,喃喃說了句:「我們最終還是沒能斗過這幫人。」

張太學曾是河南警界的傳奇人物。在商丘當局長時,他曾一力促成將雇兇殺人的前市委書記之子槍決,並把自己兩名親戚送進了監獄,之前的周口任上,當地群眾仿效宋朝清官包拯為其打制兩口鍘刀——虎頭鍘和狗頭鍘,沒做龍頭鍘的原因是張的官太小。

2002年調任洛陽之後,張太學遇上了「12.10」專案。

當年11月,一封署名「一名愛國的文物愛好者」的舉報信郵寄到中國公安部。舉報者自稱在廣州文物圈有一定名望,他的一個展姓朋友是個文物販子,經手文物都托其「掌眼」。

2001年春天,展領其去了洛陽,「在洛陽老城附近的一棟民宅里,我看到裡面存有漢唐文物二百多件,其中幾十件均為國家一級以上文物,我研究了一輩子文物也沒親眼見過如此精品。洛陽市博物館裡收藏的文物與宋家在廣州私存的文物,無論從數量還是品位都是無法相比的。」

舉報信說,宋家老大和老三是洛陽文物走私的大哥大,洛陽的文物走私從盜挖到收購、運輸基本上都是宋家控制。而展某在接受宋氏兄弟宴請時,作陪的竟然是洛陽市公安局的一位緝私隊長。

時任公安部副部長的白景富當即作出批示,並於2002年12月成立「12.10」專案組。洛陽市公安局長張太學為專案組具體負責人。

經辦此案的警官回憶,張接手該案後,曾找多位下屬了解宋氏的情況,不少人噤若寒蟬。張大罵手下軟蛋,安排刑偵支隊偵辦該案。涉案的91名嫌疑人被抓獲,警方掌握該團伙各類刑事犯罪案件164起,繳獲各類文物565件。查出宋氏兄弟涉及盜掘古墓、倒賣文物案件152起,涉及文物1125件,交易額達1363.3萬元。宋家老三宋彥慶被抓,老大宋彥彬出逃。

警方判斷這只是揭開宋氏兄弟罪行的冰山一角,準備繼續深挖。2003年8月,公安部確定該案為掛牌督辦案件。

此時,一場意外不期而至。

盜墓者蔡武堂在獄中供述,其長期同省紀委一位官員有經濟往來,要求面見公安局長張太學並舉報該官員。最後一份筆錄做完後的2004年4月,省紀委的調查組進駐洛陽市公安局刑偵支隊,突查小金庫。

「12.10」專案主要辦案民警、刑偵支隊黨委委員張建岳和政委王宗文被「雙規」,公安局副局長、刑偵支隊支隊長李小選和專案組材料內勤尤益民被叫走談話。

「6個武警輪流著看押我,三天里不讓我吃,不讓我睡,極度的飢餓和精神上的折磨,使我嘗到了生不如死的感覺。」張建岳說。

情急之下,刑偵支隊的一干領導帶上公章和印表機奔赴公安部,躲在公安部招待所內緊急列印出了一份「彙報材料」。張建岳則從「雙規」的賓館逃脫,跑到北京與李小選會合。

此後不久,洛陽市公安局長張太學被調任河南省人防辦。「來了才知道管挖防空洞的,可我的特長是破案啊!」

2011年3月,張太學周口老家,記者見到的虎頭鍘和狗頭鍘鋥亮如故,但已失用武之地。

李小選離開了警察隊伍。其他專案組民警均被調離刑偵支隊,從事交警、看守所工作,期間有多人被「雙規」,最長的時間達兩年之久,但並未查出違紀違法問題。「小金庫」案件最終不了了之。

2004年9月,宋氏兄弟的老三宋彥慶,被判處5年6個月有期徒刑,罪名系倒賣文物及非法拘禁,但只過了2個月,宋被保外就醫。洛陽文物交易市場之一的文博城商戶說,宋家老三在出獄後的當天,就穿著病號服在市場內閑逛。

知情者告訴《鳳凰周刊》記者,2006年之後,湯富順等涉案者多數已出獄。現在仍被網上通緝的老大宋彥彬經常在洛陽出現,老三宋彥慶仍在倒賣文物。二人的多數手下依然從事盜墓活動。根據警方查實,此次龍門石窟竊案中,盜墓者中有數人曾為宋家的馬仔。

知情人稱,宋家兄弟現在仍然控制著洛陽的文物盜賣市場,宋家老大與湯富順之間保持著聯繫。

2009年,洛陽東花壇的盜墓者老尤在駐馬店正陽縣盜了幾座商代古墓,將東西全部賣給了宋彥慶,價值700萬元。

宋家老三的一個手下去年秋天「支鍋」在淇縣挖了一個商代晚期墓,出土了很多青銅器,幹活的人都分了幾十萬元,挖出來的東西值幾百萬元。

該團伙還在這座古墓中發現了一個大鼎,因為盜洞口小,沒法取出來,目前正準備再找人手二度前去,挖開封土起出大鼎。

消息人士稱,眼下老大宋彥彬和老三宋彥慶的幾個手下正帶著人在鞏義和滎陽交界處盜墓。

在公安部的歷年通報中,洛陽「12.10」專案一直被列為未辦結督辦案件,儘管該案已擱淺七年之久。

當初的專案組民警們,依然以專案組的名義不斷在互聯網上申訴,相關帖文已達到2000萬的點擊率。一些民警堅持每個月都向公安部等相關部門的領導郵寄實名控訴材料,所發信件逾千封。

「12.10」專案,成了無人敢碰的燙手山芋。原專案組警員們堅持認為,這是引發眼下第三撥盜墓潮的直接原因。

我正在玩搜狐微博,快來「關注」我,了解我的最新動態吧。
推薦閱讀:

洛陽心意六合拳——四把連環捶
「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中國歷史上唯一被命名「神都」的城市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洛陽六大名山爭王,誰能笑傲群峰?!
一段被掩飾拋棄的歷史《泰景亨策》87

TAG:洛陽 | 盜墓 | 傳奇 | 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