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69份鄧小平手跡首次展出 包括1975年寫給毛澤東書信

採用川東民居風格修建的鄧小平故居緬懷館外觀。

鄧小平用過的毛筆、筆架、鎮紙、筆筒和墨盒

鄧小平關於會風問題的批示。

原標題:記者走進鄧小平緬懷館:手跡首次「解密」 北京「家」遷廣安

四川新聞網廣安8月18日訊(記者陳淋 董焦)環繞180度的投影屏幕上,逐次映出海和沙灘,漆黑的空間里,一束暖光突然從斜上方打下,罩在「海岸」邊唯一一張藤椅上。藤椅尚留餘溫,似乎曾經坐在椅子上凝望這片海的人只是剛剛站了起來,準備沿著沙灘去走一走,看一看。

耳邊濤聲依舊,像是在低聲講述過去110年里,我們所經歷的關於老人與海的所有故事。「我是祖國和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當那位世紀老人熟悉的鄉音在耳邊響起,他為國家民族所做出的犧牲與貢獻,他一生三起三落的坎坷與艱險,他為中國未來畫下的宏偉藍圖,都一一浮現眼前。

百年人生,他心繫的是每一個普通民眾的幸福生活。「我還想活到中國實現現代化的時候,看到人民過上好的生活」,隨著這兩行字逐次出現在海天交界,置身回憶的人群已有人兩眼盈淚,更多的人默然地低下頭,陷入了長久的沉思。

這裡是廣安,新開館的鄧小平緬懷館第四展廳——緬懷廳。2014年8月18日,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前夕,四川新聞網記者將陪同你一起,從這裡走進小平同志的日常生活,回到小平同志的「家」中,緬懷這位偉人波瀾起伏的一生。

 4328平米緬懷館帶您全面了解偉人鄧小平

這個歷經一年半建設的全新紀念館今天是首次開館,小到小平同志用過的碗筷、抽過的香煙,大到家裡陳列的冰箱、餐桌,近到貼身穿著的睡衣、棉鞋,都將首次與公眾見面。這次新落成的緬懷館,得到鄧小平同志家人的極大支持,僅在2010年到2012年間,他們就獻出5317件珍貴文物送到廣安市,其中有大部分是鄧小平同志曾使用過的原件。而這一次,這些珍貴的文物,將悉數展現出來。

緬懷館總建築面積有4328平方米,展館呈現著樸實的川東民居風格。整個緬懷館分為一個序廳、三個展廳(包含北京故居場景復原廳)、一個緬懷影視廳,在這裡,遊客們能夠直觀地了解到鄧小平同志的政治家形象、和藹長輩形象、平民情懷。

 小平同志北京的「家」 遷居廣安

在最近的熱播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中,鄧小平同志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打動著不少觀眾的心。而在以《回家》為設計理念的緬懷館,也透露出陣陣家的溫情。 這份溫情集中通過二樓的「北京故居場景復原廳」展現得淋漓盡致。鄧小平同志在北京故居里的餐廳、門窗、會客室、辦公室都一一「搬回」他的故鄉廣安。在這裡,遊客們看到的圓型餐桌、老式電冰箱、老風格的柜子,甚至碗筷、水杯,孫子們親手製作地送給爺爺的生日禮物,都是鄧小平同志的家人捐獻出來的,這些都是鄧小平同志曾經使用過的實物。

除了這些有關家的實物首次露面,在緬懷館內,鄧小平同志的游泳、足球、橋牌興趣愛好,也一展無餘。那些參加橋牌比賽所獲得獎盃、德國前總理科爾贈送的「足球集錦」錄像帶等,都是難得一見的珍貴物品。這些實物,也是首次展現在公眾面前,讓遊客們可以真切感受到鄧小平同志廣泛的興趣愛好。

69份小平同志手跡首次向公眾「解密」

在緬懷館內,首次展現的東西還不止這些。在一個僅有十餘平方米的「袖珍」展廳內,鄧小平同志的批示、書信、文件草等手跡,如1975年10月寫給毛主席的書信、1953年關於修築康藏公路線路的複電、1981年4月在《關於進一步開發和建設攀枝花的幾個問題》上的批示等,都是第一次「解密」在遊客面前。

這些都是黨和國家的珍貴史料,它們大多來自中央檔案館,都是高模擬複印件,基本上都是第一次「解密」呈現在公眾面前。緬懷館共搜集了180餘份珍貴手跡,現在展示出來的有69份,180餘份珍貴手跡將來會不定期輪換展出。

緬懷館序廳內陳列的雕塑家李向群作品《老鄉同庚》,取材於小平同志1980年在攀登峨眉山時的一個真實故事。小平同志與一位在休息的老大娘攀談時,發現兩人同為76歲,遂認了「老根兒」。


推薦閱讀:

毛澤東是否喊過「蔣介石萬歲」?
毛澤東祖屋風水簡析
李小龍見過毛澤東並伯侄相稱?
不過五與毛澤東(二)
文革前 為何毛澤東要去神秘洞穴閉關11天

TAG:書信 | 毛澤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