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的齋月和開齋節 ( 下 )
導讀
齋月和開齋節的來歷
回族的齋月和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等,都是以伊斯蘭教的希吉來曆法計算的,也叫伊斯蘭教曆。「希吉來」,系阿拉伯語,意為「遷徙」,指穆罕默德由麥加遷徙到麥地那。後來穆斯林為紀念這件事,定「希吉來」為伊斯蘭教曆紀元。紀元從公元六二二年七月十六日,即穆罕默德入麥地那的第二天開始。開始的日子為元年元旦。
蓋德爾夜
Guy Del Ye
到了齋月二十七,回族群眾很重視「蓋德爾夜」,也有的叫「坐夜」。「蓋德爾」是阿拉伯語,即「前定」和「高貴」之意。回族群眾認為,在這一夜,安拉把全部《古蘭經》通過哲伯勒依來天使下降給穆罕默德。在這一夜做一件好事,勝過平時一千個月所做的事。因此,在這一夜,回族群眾一般都要做一些可口的開齋飯,特意送到清真寺里讓大伙兒吃。有的還請一些人到家裡吃開齋飯。經濟條件較好的還設宴待客。吃完飯,可以到清真寺贊聖、誦經,也可以在家砸一些核桃,炒一些瓜子和花生,或煮一些羊骨頭,邊吃邊聊天,整夜不眠,通宵達旦。有些地區在這一夜還張燈結綵,鳴放鞭炮,互贈禮品,慶賀「蓋德爾夜」。
▲ 沙烏地阿拉伯的 「蓋德爾夜」
封齋結束
The end of Ramadan
在齋月結束,還未舉行節日會禮前,回族群眾都要按照家庭人口多少計算,舍散「費土爾」錢,即交納課稅。錢或交到清真寺上,或施捨給真正的貧窮穆斯林。每口人一般交現金三至五角,多者不限,沒錢的可以不交。如果不交現金,也可以用小麥等糧食作物頂替,按照當地糧食價格摺合現金。
回族群眾認為,封了一個月齋,不交「費土爾」錢,好像失去了齋戒的完美性。有的甚至認為是白封了一個月齋。因此,回族群眾一般都願意履行這種義務。
▲ 回族群眾
開齋節
Lesser Bairam
齋戒期滿,就是回族一年一度最隆重的節日之一—開齋節,開齋節是阿拉伯語「爾德·費土爾」的意譯,新疆地區的回族穆斯林稱它為「肉孜節」。「肉孜」是波斯語,意思就是「齋戒」。寧夏部分地區的回族穆斯林稱它為「小爾德」,甘肅、青海等地的回族穆斯林稱它是「過年」。對開齋節在各地儘管稱謂不同,但實際上就是一個規模盛大、禮義隆重的節日,相當於漢族群眾過春節,藏族人民過藏年。在開齋節前夕,外面工作的、做買賣的、出差的回族穆斯林都要提前趕回家中。
開齋節要過三天。第一天從拂曉開始就熱鬧起來。家家戶戶都要早早起來,打掃院內院外、巷道廁所,給人一個清潔、舒適、愉快的感覺。成年回族穆斯林個個都要洗大小凈,沐浴凈身。男女老少都換上自己喜愛的新衣服,小孩子也都個個把臉洗得乾乾淨淨,頭髮梳得光光亮亮的。回族群眾聚會和活動的場所—清真寺,節日前該維修的維修,節日里也都打掃得乾乾淨淨,有的地方還專門布置一番,懸掛「慶祝開齋節」的巨幅橫標和彩燈。
大約到了早晨八點以後(有的地方以敲響會禮鐘聲為準),回族群眾個個腋下夾一個小毯子或小拜氈,從東南西北,四面八方,彙集到清真寺。有的地方因參加會禮的回族穆斯林達萬人之多,清真寺容納不下,就另選擇一個地勢平坦、寬敞乾淨的場地。當阿訇宣布會禮開始,回族群眾鋪下毯子或小拜氈,脫下鞋子,立即面向聖地麥加古寺克爾白方向叩拜。
這種會禮比平時主麻日的會禮要隆重得多,即使颳風下雨,他們也無所畏懼,情緒仍很高漲。會禮中,你放眼望去,真是一片銀河!白帽帽白得耀人眼哩。禮拜後,回族群眾齊向阿訇道安,接著全體互致「色倆目」,以示問候。整個會禮結束後,由阿訇帶領游祖墳,念「鎖兒」(《古蘭經》選讀),追悼亡人。然後恭賀節日,串親訪友。
節日中,穆斯林家家戶戶炸饊子、油香、餜餜、花花等富有民族風味的傳統食品。同時,還宰雞、兔、羊,做涼粉、燴菜等,互送親友鄰居,互相拜節問候。
▲ 炸饊子
新疆地區的回民對肉孜節非常重視,他們在節前要掃塵,粉刷房屋。男人在節日前要理髮,男女都要沐浴、換新衣。會禮後,除掃墓、誦經外,全家吃「粉湯」。最後成群結伴,互拜節日。
這種習俗在全國各地都大體相同。在過去也是如此。一九四八年《西北通訊》第二卷第八期云:寧夏回族穆斯林齋月期滿家家戶戶炸饊子,撈油香,各式各樣的炸餜,無不俱全。赤貧者,只撈油香而已!
在節日里。除了鄰居朋友相互拜節外,已婚和未婚女婿要帶上節日禮品給岳父母拜節。拜節的時間要早。回族當中流傳一句俗語,叫做初一、初二拜節,初三、初四拜鱉。如果拜節遲了,會帶來一些不愉快的事。
有許多回族青年在開齋節舉行婚禮,使節日更加熱鬧,展示出絢麗迷人的色彩。
▲ 回族青年在開齋節舉行婚禮
▲ 回族青年在開齋節舉行婚禮
隨著社會的發展,回族穆斯林的開齋節夜增添了不少新的內容。全國回族穆斯林聚居的一些地方,除節日參加聚禮等活動外,還參加各種文娛活動。
如遼寧鞍山市的回族青年,在節日里喜歡耍獅子舞,踩高蹺;河北滄州地區的回民在節日里喜歡錶演武術;西北一些青年節日里喜歡摔跤、掰手腕、擰指頭、打撲克;城市裡一些回民喜歡游公園等等一些活動。(回族吧)
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