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與佛法修學7_如何引導孩子認識愛

《弟子規》與佛法修學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七集)  2005/3/7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52-118-07

  尊敬的師父上人,諸位法師,諸位同修,大家好!

  剛剛在外面看到諸位同修非常勇猛精進,已經把「睡」都打掉,中午也沒有休息,一直在那裡讀誦《弟子規》,我們是隨喜功德。俗話說「初發心,成佛有餘」,我們這樣的勇猛精進,一定要持之以恆。早上我們提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個教誨最重要的要長養孩子的孝心跟恭敬之心,而至誠的恭敬心與自性相應,所以一切皆從真實心中作。當我們在落實這一句教誨的過程,事實上也在落實三福、六和、三學、六度、普賢十願。我們看這一句教誨是不是落實了「孝養父母」,也落實了「奉事師長」,因為師長也教導我們要孝順父母。再來「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當我們用這樣的恭敬心面對父母,父母歡喜;當我們用不耐煩的心,用瞋恨的心對父母,那就沒有做到慈心不殺。當我們是用恭敬心的時候,也是做到了不殺,也是做到了不瞋這樣的教誨。

  「六度」。我們在面對父母都能一味的恭敬,其實已經在做內財布施,因為我們會奉養父母;再來因為我們所表現的行為,是隨順佛菩薩教誨,也在做法布施;讓其他的人看了心生歡喜,也在做無畏布施;因為父母歡喜,親人也歡喜,也是在持戒,這是佛陀的教誡。再來,要不要忍辱?當父母對我們有些誤解的時候,我們也能夠平心靜氣去面對,這就做到了忍辱。諸位同修,我們是不是這一句學完之後回去,從此以後對父母都是和顏悅色?當然也要有一番歷事練心的過程,所以也要做到精進。當父母的態度跟我們比較有衝突的時候,我們能夠忍一時,能夠退一步,這也是禪定的功夫。當我們在落實《弟子規》的過程,都明明白白知道自己在做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活得明明白白就是般若智慧。

  我們也是在落實「六和敬」,所謂見和同解,我們依照《弟子規》來做為家規,家庭就是一個僧團。再來口和無諍,意和同悅,我們用這樣的態度對父母,父母時時也會非常歡喜。也是做到了普賢十願第一願禮敬諸佛,也是做到了廣修供養。所以我們時時刻刻要觀照自己的心,所謂觀心為要,當我們的心時時跟恭敬、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相應,也就具足了佛陀的教誨。早上我們提到:

  【出必告。反必面。】

  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減少父母對我們的擔憂,再進一步延伸,是減少家人對我們的擔憂。假如我們是小家庭的狀況,『出必告』,出去的時候要跟誰講?要先跟誰報告?小家庭剛好沒跟父母住,要跟太太大人報告,要跟太太講我們去了哪裡,讓太太放心;當有緊急事情的時候,她也知道怎麼樣聯繫上我們。假如我們今天在外,剛好決定不回來吃飯,絕對要事先打一通電話回來。能不能一看十二點多了,才打一通電話跟太太說我不回來吃中飯?能不能這個樣子?這樣就辜負太太的用心,早就把菜為我們煮好了,我們就愧對太太的這一分心意。我們時時處處要替對方著想,應該十點多已經知道不回來吃了,趕緊打一通電話回來交代。當時時處處為對方著想,那相處起來就能夠和樂融融,所謂「敬人者人恆敬之」。而這個尊敬,不管再怎麼親的人也應該提起來,不然假如人與人太親密,而沒有這樣的尊敬跟禮節,早晚會磨擦,會有衝突。

  除了在家庭當中要「出必告,反必面」,在公司裡面、在企業裡面也是要做到出必告,反必面。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負責不同的工作,當我們有急事出去了,應該怎麼做?一定要交代,比方說你的工作有後補人員可以做,或者縱使沒有後補人員,一定要把你去的地點,你的電話留給他。假如剛好公司臨時要處理這個事,你也可以馬上趕回來,這也是落實「出必告,反必面」。我們看下一句教誨:

  【居有常。業無變。】

  居住的時候,生活要有規律,這樣身體才會好,絕對不能日夜顛倒,讓父母看了替我們擔心。『業無變』。這個「業」,在學生時代,我們可以當學業;在修道當中,可以當道業;長大了,可以當家業、事業。所以經營學業、道業、家業、事業,都必須要持續不斷的努力,絕對不能變來變去。我們看看現在很多人他工作情況常常會換來換去,現在這個現象很普遍。諸位同修,他們為什麼常常換工作?假如你的朋友常常換工作,你去思考一下,他的內心是什麼狀況?內心很躁動,都希望趕快賺大錢。俗話說「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我們年輕人常常工作換來換去,去應徵的時候,最重視的就是我一個月能拿多少錢,當一個人眼光這麼短淺,很難做大的事業。

  當他常常換工作,在這個換工作過程,對他的社會信用也是一種折損。而人往往一個躁動的心,想要趕快賺多一點,在時機還沒成熟以前可能就跳槽,甚至於自己再另外開一家公司,跟原來的公司打擂台。其實這麼做好不好?家和萬事興,凡事都要以和為貴。當我們是在這樣的公司裡面成長,這個公司這些上司對我們都有恩德,都有提攜的恩情,絕對不能因為賺錢,把這種人情統統都折損掉,這就相當不明智。而當他折損人情,折損這些恩情,其實他的福報在這個過程裡面已經折損掉了。甚至於還有的人把原來公司的人也帶了一些走,其實這些同事被他帶走的,都是用什麼樣的方式才能夠被他挖角走?都是用什麼?可能都是用待遇、用收入。但是你用待遇、用收入所贏得的同伴,改日也會因為有更高的收入也會離你而去,所以你不是以德服人,這個事業也做不長久。

  一個人要經營事業,首先要了解一個重點,就是財富到底要怎麼樣去經營才能長長久久。中國的財神是范蠡,為什麼中國人把他奉為財神?因為他了解到財富的真正原因,如何才能讓財富永久不敗。在春秋時候,范蠡跟文種輔佐越王勾踐復國。當越王勾踐擊敗吳王夫差之後,范蠡就跟文種講,說勾踐這個人可以同患難,不可以共富貴,因為你的才華在他之上,他會嫉妒你,所以我們趕快走。文種不聽,他說富貴已經在我的眼前,我怎麼可以就這樣放下?所以范蠡就帶著西施到了江南一帶。後來果不其然,越王勾踐賜文種自殺。所以諸位同修,看人重不重要?很重要!我們看錯人,很可能一生會有很大的損失。

  范蠡到了江南一帶,就開始從小生意做起,沒幾年他發了大財,馬上把錢都全部布施出去,又從小生意開始做起。過了沒多久,又發了大財,他又同樣把錢布施出去。史書上記載,三聚財,三散財,他是真正明白財就像水一樣,要讓它流動,積財會傷道;一施出去,馬上又會迴回來。所以《大學》裡面說到「財散則人聚」,當我們布施出去的時候,都是真心真意幫助這些貧苦的人,這些錢雖然散出去了,諸位同修,這些錢不見了嗎?到哪裡去了?這些錢化為對人的恩德,時時放在所有接受的人心中,而這些人時時刻刻又想著趕快來回報。假如你做生意的話,他們要跟誰買?絕對大老遠也要來買你的東西。

  所以財散,但是事實上它是無形的資產,時時都在,等你有機緣成熟要賺錢了,這些錢又會重新迴回來。萬法因緣生,財富的真因在財布施,緣在哪裡?緣在有機會出現,我們有工作的機會;緣在有貴人相助,點點滴滴是緣,而真正的因在財布施。我們從這個道理,自己也可以回想看看,很多朋友一生幾十年也很努力工作,到頭來有沒有留下錢?不見得有。有些朋友他的工作雖然不穩定,但是為人很慷慨,往往他需要錢的時候,他就有很好的工作,錢可以進來。所以,很多宇宙人生的真相,也有賴我們好好去觀察,這樣你才能夠真正保住財富。

  曾國藩先生他的外孫叫聶雲台先生,寫了一本書,叫《保富法》。因為聶先生他長期居住在上海,諸位同修,上海是什麼樣的生活?最繁華的生活,也是最容易看到財富大起大落的現象。聶先生把他一生看到的很多事例寫下來,書中提到,往往都是很有家教的家庭,像曾國藩先生、林則徐先生,他們這些有家道傳承的家族,到現在家風都還很好,家族也很興旺;很多商人的家庭,往往到了第二代、第三代就敗掉了。其中在書上也有提到有一位周姓的商人,剛好他是開錢莊的,就像現在的銀行一樣。有一次有個地方發生了災難,當地的錢莊主管捐了五百兩,他的財富已經有幾百萬兩,結果對於他這個分公司的主管捐了五百兩他很生氣,還罵這個主管。朋友問他,你留住財富的方法是什麼?他的回答就是聚,不散,只要錢到我的手上,誰要把它拿走都很困難,所以相當吝嗇。

  到他死的時候,他所積累的錢財有三千萬元。在民國初年,一元就不少了,他居然積累了三千萬元,把它分成了十份,每個子孫三百萬元。結果聶雲台先生觀察到,他這十個子孫在往後幾十年全部金錢都敗光。其中有一、兩個是為人處事還不錯,但是錢財還是敗的精光,其他那些揮霍的就不用講。所以我們從這個事件當中也看出來,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你看連後代為人處事還不錯的人,都因為上一代沒有積德,非常吝嗇,這個餘殃降到了下一代子孫身上。我們認知到這一點,就要隨分隨力好好去做財布施。

  很多朋友就會提到,我又沒有錢,怎麼做財布施?我們要進一步告訴朋友,財布施分兩種,一種是內財布施,一種是外財布施。外財指的就是所謂的錢跟財物,內財是指我們的勞力,我們的經驗,我們的智慧。現在社會有個很好的風氣,就是做義工,做義工就是落實內財布施。其實內財布施我們時時刻刻都可以做,我們在工作當中,只要同事有些不懂的地方,我們馬上誠心誠意的幫忙他,告訴他,這也都是在做內財布施。而縱使是外財布施,只要你是誠心誠意去布施,功德也是無量。所以師長也常說,佛菩薩布施一塊錢的功德,比我們布施一千萬還要多,因為佛菩薩的一塊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是沒有邊際的。我們的一千萬是有邊際的,很可能還是為了自己的名聲才捐出來,所以功德是有量的。

  有一位女子,有一次經過一家寺廟,她非常恭敬進入寺廟禮佛,禮完佛之後,她把她僅有的兩文錢統統布施出來。方丈住持親自出來幫她誦經祈福,幫她求懺悔。後來她福報現前,入宮富貴,帶了幾千兩到佛寺來,結果方丈沒有出來,反而派他的徒弟出來幫她誦經,幫她迴向。這位女子覺得很詫異,之前捐錢兩文,方丈住持親自幫她祈福;現在她捐的數目這麼大,只有叫徒弟出來幫她誦經。這位女子她也很有好學之心,主動詢問方丈,為什麼會是這樣的情況?方丈也告訴她,從前你捐兩文錢是真心真意,所以我不出來幫你懺悔,內心過意不去。而現在你雖然捐了這麼多錢,但是你的心已經沒有像以前這麼樣的真誠,所以叫我的徒弟出來就可以了,所謂福田最重要的靠心耕。我們處處心地裡面都希望眾生離苦得樂,都能隨分隨力去幫忙,相信修得的福報也是非常的廣大。這是在事業方面,我們要懂得穩紮穩打去經營。

  再來家業,當我們的家庭能夠經營好,父母非常放心;可是假如我們的家庭經營不好,夫妻吵架,孩子教育也教得不如意,那父母可能就要擔幾十年的心都擔不完。我們要把家業經營好,首先也要慎於開始,家業一開始要重視哪件事?要擇偶,對象要找對,不然家庭就很難經營。所以女怕嫁錯郎,當然男生也怕找不好對象。我們在儒家的經典當中,第一本經典《詩經》,第一篇「關雎」,這麼重要的經典,為什麼第一篇是關雎?因為儒家教誨首重倫常大道,五倫關係,所謂「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諸位同修,這五倫,哪一倫最重要?夫婦最重要,夫婦是一個家庭的核心,而一個家庭又是社會的一個小單位,小細胞。所以,夫婦和,家庭就和;家庭和,社會就安樂。

  為什麼第一篇文章要用「關雎」,已經點出來,五倫首重夫婦之道。所以一開始「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一篇就是告訴我們男子追求對象要追求什麼?窈窕淑女才對。什麼是窈窕?我曾經在中學演講,底下的中學生很直接的回答我:窈窕的意思就是身材姣好的女性。你看現在的孩子對聖賢的教誨完全扭曲掉了,這個社會教育要負很大的責任,都誤導。「窈窕」最重要是有賢德的女性才對。

  我們要來了解到夫婦這一倫,對於五倫關係它有根本的影響。當夫婦相處能夠和樂,家庭氣氛就非常好,所以父子自親。你在一個有愛的環境當中成長,孩子長養非常健康的人格,兄弟之間也會互相友愛。所以夫婦不可以吵架,吵架了,家庭氣氛就很奇怪;假如常常吵,對孩子的整個人格成長是個很不好的影響。我們接觸很多的同學,假如父母相處得不好,他們的內心常常就想離開這個家,早一點離開早好,而這樣的女同學往往都很早就結婚。為什麼?她們想說嫁出去之後,就可以離開這個讓她覺得不好受的家庭。而這樣的女性,她能不能找到好的對象?往往都不行,因為她不懂得如何判斷好的對象。所以夫妻之間要能夠相敬如賓,長養一個好的家庭氣氛。

  縱使夫妻要吵架也要忍下來,這一點我的母親做得還不錯,所以我們的整個成長過程,父母從來沒在我們面前吵過架。當然私底下也沒有,因為我對我母親也相當了解,所謂知母莫若子。因為母親有一個功夫學的不錯,什麼功夫?忍耐的功夫。諸位同修,我們看這個忍字,上面一個刃(一把刀),下面一個心,所以忍要忍到什麼功夫才是到家?當刀子架到你的心頭上,也能夠如如不動。這不一定是真正的刀架在心頭上,而是當對方用非常犀利的言語對待你的時候,你也能夠心平氣和,不要被他激怒,這就是忍的功夫。所以忍要忍得明白,忍要忍得為大局著想。忍得明白,我們要了解到夫妻來自於兩個完全不同的家庭,養成的習慣也會有相當大的差距。這段差距也要透過我們長期的包容,長期的體諒,慢慢才能夠協調得很好,這個時候就不能夠太苛刻要求對方。這是要忍得明白。再來,因為我們要成就家庭的和樂,要為大局著想,給孩子一個好的榜樣學習,所以也要忍得下來。所以,忍要明白,要為大局著想。

  有朋友她聽完課程之後,回去改變很大,本來常跟先生會吵嘴,她回去之後也是很勇猛,開始家裡很多的事都主動去做。但是一邊做內心還不是很誠心誠意,因為做的時候有目的,希望先生能夠看到她的付出。所以一邊拖地,一邊眼睛的餘光還在看哪裡?看她先生有沒有看到她點點滴滴的付出。結果做了一個禮拜,她的先生依然故我在那裡看報紙,她按捺不住內心的這股怨氣,馬上對她先生說:你都沒有看到我付出那麼多嗎?怎麼都不來幫忙?她先生看看她:脾氣這麼大,還說在學《弟子規》。那可能你這個忍就會前功盡棄。所以我們把本分做好,絕對不是去奢望誰來肯定,誰來看,因為那是我們本來就應該做的。而往往你抱持的是這樣的態度,身旁的人反而會對你肅然起敬。

  所以夫婦和樂,父子自親,兄弟也會和睦。我從小我兩個姐姐對我就非常的愛護,記得我決定把我的工作辭掉之後,要推廣中國文化,我的二姐馬上跟我說:你安心的去做,我每個月給你一萬塊錢,支持你。當下我們有很深的體會,人的一生當中,有兩股力量是完全不求回饋,一股是父母對我們的愛護,另外就是兄弟姐妹對我們的扶持。所以走在人生路上,有這兩股力量,內心非常的溫暖,非常的充實。諸位同修,我有沒有拿那一萬塊?有沒有?最重要是這一分心意時時刻刻陪伴在我們的身邊。

  所以當父子有親,孩子形成對父母的感恩之情。當他這一分態度內化以後,往後他出社會,遇到好的長官,提攜他的長官,他對人知恩報恩的態度也會油然而生。所以對父母孝順的人,君臣也會有義。俗話說「忠臣出於孝子之門」,那是有它絕對的道理在裡面。再來,兄弟姐妹都懂得互相照顧,他在家庭當中已經養成這樣的習慣跟態度,一到外面跟同學、跟同事,他那種替人設想的心境很自然就提起來,就能夠做到四海之內皆兄弟也。所以,夫婦倫一正,態度正確,延伸開來,五倫關係都會很正確。《中庸》裡面也提到「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所以夫婦相處就是很大的學問,也是五倫至要的關鍵。

  我們剛剛也提到選擇對象是個重要的開始。男女的相處,事實上也要道法自然,有它一個正常的軌跡,絕對不是像現在坊間情歌裡面唱的情況。但是我們現在這些年輕的孩子,他對於男女關係的認知從哪裡來?很多都是從這些情歌來,好像覺得人不輕狂枉少年,好像沒有愛到死就是沒有年輕過,這些似是而非的觀念都在影響他們。所以我們教五、六年級,對這個就特別謹慎。那也是很巧,我也不是刻意要去跟孩子談男女的相處,因為剛好有一天我們班上一個女孩子跑過來,她就對我說,她說隔壁班一個男生,昨天跟著她一起走到她家的門口。她很生氣,覺得他鬼鬼祟祟的,所以她叫我要去處罰那個男生。諸位同修,怎麼辦?我們當小學老師真的是什麼都要管。

  我就走到另外一個班級去,看看他們老師不在,我才進去,不要把事情鬧的太複雜。一進去,我就把這個男生叫過來,我說你怎麼這麼傻?其實他看到我的時候,內心有沒有疙瘩?有。他想說我可能會去罵他。但是我沒罵他,我就跟他說,你怎麼這麼傻?他聽了一頭霧水。我接著就跟他說,哪有人像你這樣追女朋友的?你看你這個動作做下去,她是愈來愈討厭你,還是愈來愈喜歡你?他一聽,若有所悟,頻頻點頭。所以我就回去了,這個問題就解決了。後來這個男孩子遠遠看到我,手就舉起來:老師好!還跟他保持很好的善緣。

  但是透過這個例子,因為其他的同學也都知道這件事,我就順水推舟就告訴他們,男女相處要經過一段時期,叫做相識,相知,相惜,相愛,到結婚。結婚完以後,是不是結束了?是另外一個重要的開始,所以要懂得經營。很多說法說,結婚是愛情的墳墓,你看這些都是錯誤,誤導很多人。其實夫妻相處是不是真情真愛,什麼時候看出來?看往後的經營。我常說,什麼叫真情真愛,就是七、八十歲的老公公牽著老婆婆的手,在海灘上散步,然後老婆婆跟老先生說:老伴,明天是十五,明天要吃素。這是真情真愛,酒愈陳愈香。

  為什麼要把這一段過程告訴學生?因為現在很多一認識,那個男生就會跟她說:我好愛你。這個違反自然,一定是騙你的。因為他根本就不認識你,他怎麼可能會愛你?還有一遇到他就說,我這一生非你不娶,非你不嫁,這些都是錯誤的言語。所以我們跟學生講,愛是能夠用心去感受對方的需要。而要感受對方的需要,必然是先從了解開始,相知開始。相知也要有智慧,你不可以一開始認識他,常常都是兩個人出去,你兩個人出去,你看他看不準。因為他一定使盡全力把所有的優點都捧出來,把所有的缺點都蓋下去,所以你就看不準。當你覺得對方很好的時候,要默默在旁邊觀察,要不落痕跡,看看他對其他的同學、其他的朋友是不是有愛心?這樣看才會準,代表他對待別人都懂得關懷,懂得幫忙他人。你這個知就會產生珍惜這段緣分,相惜。再進一步提升相愛,到最後能夠建立共識,共同走入婚姻,進一步經營好一個美滿的家庭。這個過程也讓孩子形成正確的判斷能力。

  愛這個字很抽象,我們進一步用四個標準讓孩子來感受。第一個愛的感覺是溫暖的。因為時時處處對方都替你著想,你的內心會覺得很溫暖。我們看看現在世間的男女,他們在相處當中,有沒有覺得很溫暖?可能過了熱戀期之後,常常都會衝突;有時候衝突的太嚴重,還會互相傷害。這個是不是愛?那絕對不是愛,那是慾望,想要控制對方,想要操縱、佔有對方;然後是拿著這個愛來威脅,你看我這麼愛你,所以你應該怎麼樣怎麼樣。其實那個我們要看清楚,那不是愛,那是慾望,當你明白了,這個因緣就要趕緊避開。現在很多年輕男女都說,我都已經跟他交往兩、三年了,雖然很痛苦,不過又不得不嫁。這樣講有沒有道理?已經痛苦兩三年,再嫁下去會痛苦多久?而且不是你痛苦,對方痛不痛苦?也很痛苦;當斷不斷,反受其亂。而且這個婚姻分明已經不幸福,這一下去不只你們兩個受災難,還有誰也要痛苦?你的父母、你的親人同樣都要捲進來,所以人要理智一點。

  第二個愛的言語是正直的,愛的心地是無私的,愛的行為是成全的。第二點特別重要,言語要正直,因為很多男生很會講花言巧語。聽說現在不是男生很會講,現在女生也很會講,所以男生也要小心一點,因為現在大家口才都很好。有一位女士她很有意思,我講完這個課以後,她過來跟我說。她說蔡老師,你講得很正確,言語正直的人才老實,才可靠。我的先生第一次跟我見面的時候,第一次認識,他就跟我說:你的牙齒不好。第二句話又告訴她:因為你的牙齒不好,所以你的腸胃也不好。你看她先生有推理能力,因為牙齒不好,咀嚼就不好,增加腸胃負擔,所以胃也不好。她突然覺得這個男人很老實,後來就嫁給他,所以也非常正確。當我們找的對象都只會跟你講花言巧語,連出去大夥一起吃飯,他的眼中只有誰?只有你儂我儂,這樣的男人能不能嫁?不識大體的男人,絕對扛不起大的責任。

  所以我們女性同胞選擇對象要看得深,看得遠,要找正直、忠厚、可靠,還要找孝順;因為孝順的人,他的心地比較寬廣,懂得去愛護別人,不會自私自利。有一位朋友跟我反應,她說嫁給孝子也很辛苦,好多女性都在那裡點頭。其實我們要抱著無私的心地,這個行為成全,我們成全對方的孝心,還是一樣隨喜他的功德,對待公公婆婆很好。而你的這一分心意,他會放在心上,慢慢透過你的幽默,可以去改善彼此的關係。

  為什麼她會覺得嫁給孝子很難受?因為她的心裡常常就在那裡想,這個孝子,第一就是父母;第二是誰?第二又是兄弟;第三是誰?第三又是朋友;第四又是誰?第四又是孩子;第五才是我。每天這麼想,很難受。因為這分愛心沒有成全對方的態度,所以常常在那裡患得患失。當我們懂得欣賞對方的情義、道義,久了之後,反而彼此之間的感情愈來愈深厚。一點一滴,我們說日久見人心,先生也會愈來愈感覺我在家庭當中,我在事業當中,都有你的隨喜功德,特別順利;慢慢的他對你就會愈來愈珍惜,愈來愈愛護。所以行為要成全對方。

  我們有一個老師,她先生的妹妹在夏威夷生活,剛好情況比較不好,她先生知道以後,就把他們兩年來所有的積蓄要匯給他的妹妹。假如你是太太,你會怎麼做?要不要匯?這位老師,先生說要匯過去,講完以後,這位老師說:我很佩服你這麼做,因為你懂得兄友弟恭,而你這麼做,你的父母一定非常安慰、非常歡喜,這筆錢我去幫你匯就好。成全了先生的孝心。當她夫妻能夠這樣對待,所謂家和萬事興,這麼一做,隨順性德,一定有很大的福分,往後會後福無窮。能捨得掉,能捨就能得。所以愛應該去成全對方的善,成全對方的好。當我們從這四個角度來觀察一個人,就可以了解到他是不是真正懂得愛人!

  有個朋友他就說道,他說這四點還要再加一點,叫喜歡看聖賢書,喜看善書。為什麼?因為看了善書才懂得處處替人著想,因為人不學,不知道。他這麼說也相當有道理,所以我們也要看看對方是不是也常常在薰習聖賢的教誨。諸位同修,這個標準絕對不是只有放在男女相處當中的判斷,其實我們與一切親友相處,我們也要常常觀照自己有沒有做到這些標準。比方說,當我們跟對方相處,他是不是很溫暖、很貼心?我們是不是能夠常常成全對方,包容對方?當我們時時提醒自己,相信每一位跟你相處的親友,都會覺得你很好相處,都會很歡喜跟你結這個善緣。

  當我們找到好的對象,也建立了共識,才走向婚姻。而共識當中,很重要的一點,「夫婦有別」。夫婦有別,這個別是別在職責,因為經營一個家庭,有兩個很重要的重點,一個是家庭的經濟支柱,沒有經濟支柱家庭就無法生活;另外一個重點是教育問題,精神生活。所以古代都是男主外,女主內,因為有這樣的配合,先生在外面努力,太太在家裡相夫教子,讓先生沒有後顧之憂。我們看看現在的社會狀況是不是男主外,女主內?不是!現在男女都在外,家裡空掉了,下一代因為沒有好的教育,所以出現了很嚴重的青少年問題。

  怎麼樣把家庭經營好?一定要取得很好的共識。畢竟人生無法重來一次,孩子的教育也不可能回過頭來再走,所以這個時候也要懂得取捨,怎麼樣才能夠讓孩子有所成就?不然縱使夫妻兩個人在這個社會當中很有財富,很有地位,可是孩子卻沒有教好,相信我們的中晚年也不可能會幸福。很有可能自己在工作當中,又想到今天孩子不知道又會出什麼樣的狀況?你縱使再有錢、再有權,也得不到身心的安樂。好,夫妻如何建立共識,我們下一節課再繼續討論。謝謝。


推薦閱讀:

孩子不會表達自己的情緒,家長應該怎樣做才能正確引導?
文殊口授(二)——菩提道次第引導文
引導孩子性別角色正常發展
文殊口授(一)——菩提道次第引導文
四加行觀修引導

TAG:孩子 | 弟子規 | 佛法 | 認識 | 引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