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宋畫家丨 燕文貴

燕文貴(公元967- 1044年),出身微賤,曾隸籍軍中。太宗朝,退伍後流落汴京,靠賣畫維持生活。善畫山水、人物,初師河東郝惠(郝惠以畫山水人物出名)。於宣德門外天街一帶賣畫,被畫院待詔高益發現,對他的畫藝大感驚訝,於是向太宗皇帝舉薦,說:臣奉詔寫相國寺壁,其間樹石,非文貴不能成也。 端拱年間,太宗看到燕文貴所進畫扇極為賞識,遂下詔令燕入圖畫院為祗候。此後,他在圖畫院活動最少有二十餘年之久。史書還記載他曾擔任過將仕郎、雲州雲應縣主簿。

秋江晚翠圖

  燕文貴最長於山水,同時他的才能又是多方面的,《聖朝名畫評》中所列畫科六門:人物、山水林木、畜獸、花木翎毛、鬼神、屋木,燕文貴是名列三門的名家。據說他曾作《七夕夜市圖》,畫的是北宋都城汴京由安業界北頭向東頭潘樓竹木市一帶的風俗景物, 狀其浩穰之所,至為精備 ,可視為著名的《清明上河圖》(宋張擇端)創作的先聲。可惜此幅《七夕夜市圖》早已失傳。他還畫有《舶船渡海像》, 大不盈尺,舟如葉,人如麥,而檣帆槔櫓,指呼奮踴,盡得情狀。至於風波浩蕩,島嶼相望,蛟蜃雜出,咫尺千里。 ①描繪極為精到。這些作品以豐富的場景和生動的細節,展示了繁榮的商業城市及發達的海上航運貿易。

  燕文貴的山水畫作品保存至今的有:《江山樓觀圖》、《溪山樓閣圖》、《秋山琳宇圖》、《煙嵐水殿圖》和《溪風圖》等。

  《江山樓觀圖》是一幅全景式山水橫卷,由平遠山景和江邊田野山林組成。右段是煙波浩渺的大江,左段是巍峨奇秀的叢山,中間是橋樑驛路聯接,飛泉汩汩,梵寺隱隱,山下江畔散布著船隻、村莊,山間水邊,包容著繁雜細巧的人跡……在畫法上,山峰的輪廓,筆墨粗壯、濃暗;山石肌理以小斧劈皴,加些小釘頭皴,尖勁峭利;樓觀殿宇用界尺,工整精細,是燕畫特點。

  其中人物活動,極富生活情趣。又如畫幅上的屋宇建築,不只為構圖需要而像其他一些山水畫那樣處理在峰巔險隘間,而似乎也考慮到畫中人物居住、活動方便,故而顯得入情入理和安排得體。遠觀畫面,所有林木枝葉均向一方傾斜,宛然於風中搖曳,使觀者如覺清風吹過,感同身受。畫面左邊石上隱約有 翰林待詔燕文貴筆 的款識。

  《溪山樓閣圖》,立軸,畫幅下面是一條溪水,向上是層巘疊嶂的山景,再上一高峰巨岩矗立,水邊和山腰處有幾處樓閣殿宇,畫的左邊,有一條隱隱約約的山徑,曲折盤旋而上,把諸多景物巧妙地連綴起來,體現了當時的山水畫家們講究的 可行 、 可望 、 可游 、 可居 的藝術構思。

  另外,在筆墨技法上,與《江山樓觀圖》特點相似,畫面林木蔥鬱,頗似范寬風格。

  《秋山琳宇圖》,是燕氏又一山水佳作。雨後初晴,清泉奔瀉,白雲繚繞在雨後的山峰之間,秋葉落盡的林木與蒼翠的松樹使畫面秋意盎然,紅牆白階的道觀分外醒目,引得遊人乘興登高,一覽眾山美景。前人曾記此圖說: 層巒新霽,復澗爭流,琳宇(此處指道觀)參差,霜林掩映 ,確實簡扼地勾畫出這幅山水的優美意境,又有郭天錫在上端題詩,云: 一派秋光山色好,人生居此勝神仙。 山水畫達到這種境地,說明畫家有著對大自然獨特的感受,燕文貴的畫正是有一種別於他人的風格:秀美。鄧椿《畫繼》評論為: 清雅秀媚 ;湯垕《畫鑒》稱讚道: 燕文貴作山水,細碎清潤可愛。 燕文貴的山水畫在當時被稱之為 燕家景緻 ,其特點是質樸而絢爛,技法上同時採用直筆、曲筆、渴筆與破筆,似乎不株守一家之法,可見他是一個富於創造精神的通俗畫家。燕畫有自己面目,但對當時的習氣也未作 重大突破.黃山谷曾指出: 《風雨圖》本出於李成 ,可見他未完全擺脫李成的影響。

======================


推薦閱讀:

穿越到北宋教皇帝在北邊養大象打仗,可以改變些什麼?
北宋讓中國女人轉向封閉,給中國男人丟盡顏面!
北宋王曾《有教無類賦》:「神龍異稟,猶嗜欲之可求;織草何知,尚薰蕕而相假」如何翻譯?
狄青在當時有那麼突出嗎?

TAG:中國 | 畫家 | 北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