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橫店生存紀實

「橫漂」特指在橫店參加影視劇拍攝的外地人士,該範圍不包括外地來橫店工作的普通人和橫店本地人。 他們自認也是娛樂圈的一部分,哪怕是歸為最底層的存在者。他們是娛樂圈的最底層,是社會的弱勢群體,「群演就是活道具」,這句話出自一個「橫漂」的口。「橫漂」的特徵是蠕動般地生長、懂得隱忍、耐得住寂寞、最主要的是,要有強大的抗壓內心。(攝影/陽陽 小鋼、文/ 楚飛)

在橫店,群演一天賺的錢是40塊,事實上,應該是50塊,但工會會從中抽取10塊作為管理費用。每天工作8小時,如果超過這個時間,就是5塊錢一個小時。

比群演高一個檔的是群特,群特是80一天,加班就是10塊一個小時,比群演多一倍。能有鏡頭、有台詞、有名字這「三有」是群演們引以為豪的,但很少能有人做到。

因為是演武戲,所以要戴頭套,頭套粘在頭皮上,順帶粘著頭髮,扯起來讓人生疼得很。而叫苦的肯定是新人,老「橫漂」們已經習慣了粘頭套,他們中有的跟大牌演員一樣,自己帶了凳子,「他們呀,才不會虧待自己」,群頭笑著說。

群眾演員化妝都是路邊解決,拍到哪化到哪。而化妝師也是流水作業,弄完一個便喊「下一個」。

在等戲的時間裡,群演都是自娛自樂。稍微漂亮一點的女的,至少都能做群特或者特約,但男群演就不會這麼幸運了。特約演員最低150,有300的,也有500的,還有幾千的,特約就算演員了。

偶爾也會有遇到10塊一個小時的劇組,通常這樣的戲要麼是淋雨,要麼就是爆破戲,要麼就是不吉利的裝屍戲,但即使是這樣,能遇到給10塊一個小時的劇組非常非常少,或者就是被群頭「抽佣」5塊,一般到手的也就是5塊。

「那些遊客看我們的眼神就像看動物,真他X不舒服」,小L說,「我跟他們說主演在那邊,別拍我們,那些人趕都趕不走,還說你們更好看。」在橫店他們不僅是電影里的道具,也成為每日成千觀光遊客的拍攝對象。

群演最害怕拍戰爭片和爆炸戲,因為爆破時炸到身上非常痛,還擔心會出事。不過如果真出事了,劇組還是會管的,劇組不管,工會也會幫忙出頭。

中午十二點,準時開餐,吃的是盒飯,群演、劇組工作人員、演員吃飯不在同一個地方,吃的也不一樣,一個群演對我解釋半天,大概的意思是「人以群分」。四菜一湯,飯隨便盛。

在拍攝期間手機必須關機,午飯的間隙,抽空給家人打了電話彙報自己的近況。

群演們很少有抱怨飯不好吃的,拍戲其實是個體力活,忙了一上午,大家都累了,而大部分人因為趕早而沒吃早餐。

一家五口都在劇組裡當群演。橫店的小朋友,沒課的時候進組串戲,跟大人賺的錢一樣。

在橫店生存的法則,一定要會搶鏡,因為出鏡讓人有滿足感。戲裡,群演們也要爭位置,尤其是靠近主演的位置,被視作為黃金位。

等戲的間隙和他們聊天,我抱怨說出了這麼多汗很減肥,問他你不熱么?他認真又鄙夷地看了我一眼,說了句讓我遲鈍了半天的話,「我就是愛這個職業,愛裡面的溫暖。」

他們有滿腔的憤怒,也有一腔對成名的渴望。他的憤怒不是來自賺的錢多少,生存條件有多麼難堪,比如他對工會收取管理費表示認同,有規矩才成方圓,這樣的道理,群演們都懂。讓他很受不了的是被人踩低尊嚴。

說到成就感,在他們看來,有台詞或者鏡頭至少能讓他們在家人面前有個交代,可以挺胸告訴父母,自己也是個演員。

群演這個概念逐漸被模糊化,如果不是親身體驗了,我也很難想像,群演這個群體比起人前閃耀的明星來說,他們是那麼的杯具,連說「夢想」二字都怕被人笑話。

接觸多了「橫漂」之後,發現他們在回答「為什麼要做橫漂」的答案上也幾乎一模一樣。他們都認為成名就跟中彩票一樣,幾率甚至還要小,但還是要堅持。

一線演員片酬動輒高達90萬一集,有人憑藉一部戲完成身價三級跳,這些都不是娛樂圈的神話,而是再現實不過的現實。但也有比殘酷現實更殘酷的,是每天只賺40塊的群眾演員,他們自認也是娛樂圈的一部分,哪怕是歸為最底層的存在者。他們是娛樂圈的最底層,是社會的弱勢群體,「群演就是活道具」,這句話出自一個「橫漂」的口。「橫漂」的特徵是蠕動般地生長、懂得隱忍、耐得住寂寞、最主要的是,要有強大的抗壓內心。

群演這個概念逐漸被模糊化,如果不是親身體驗了,我也很難想像,群演這個群體比起人前閃耀的明星來說,他們是那麼的杯具,連說「夢想」二字都怕被人笑話。

「橫漂」的一天

早上七點起床去劇組,下著雨,在橫店的秦王宮門口排隊,等著群頭(負責給群演們提供信息,安排劇組)點名,挨個進去。當天拍的是一部古裝劇,要戴頭套、化妝、穿戲服。在漏著雨的窄窄的過道里,兩個化妝師爛著臉,從頭到尾沒抬過眼皮,弄完一個便喊「下一個」。我也是一堆群演中的一個,排隊,融入他們的生活。群演們聊著天,嘴裡嘻嘻哈哈,但還是很有順序地配合化妝、領戲服,偶爾會聽到幾個不滿戲服的群演跟服裝師嚷嚷要換戲服。

因為是演武戲,所以要戴頭套,頭套粘在頭皮上,順帶粘著頭髮,扯起來讓人生疼得很。叫苦的那幾個肯定是新人,老「橫漂」們已經習慣了粘頭套,他們中有的跟大牌演員一樣,自己帶了凳子,「他們呀,才不會虧待自己」,群頭笑著說。

當天下雨,所以拍的是室內的戲,拍的是武林高手集中在一個廟堂里。在群演進去之前,有化妝師挨個給群演們臉上塗血漿、黑灰,遠遠看上去,真跟受傷了一樣。塗抹血漿的時候,我有點閃躲,旁邊資歷老的群演白了我一眼,「你新來的吧,這血漿已經不錯了,還不是那種從臉盆里撈出老的血漿,只是畫幾筆啦。」進去之後,副導演開始安排位置,「來,小哥們,你躺那去;來,這個小哥們,你去那個靠墊旁邊,在XXX後面」,副導演口裡的XXX是一個叫得上名字的演員。副導演的這句話,讓其他群演都有點眼紅——挨著主演,那就能出鏡,說不定還能混個特寫。

拍戲的場地里,燈光開得很猛,整個戲棚都是熏蚊子的香,來回的熏,群演們被熏得東倒西歪。我在驅煙的時候,認識了小W,他對我說,沒毒的。我們倆趁著還沒拍的空檔聊了會,聊天的當會,他提出由他來演殘兵,我來演包紮的,因為殘兵是躺著的,也許可以出鏡,但我還沒得及答應,副導演一聲「要拍了」,我們只好趕緊原地就位。

一場戲要換好幾個機位,在換機位拍主演近景時,群演可以先休息,因為趕早而睡眠不足的群演就和著戲服在地板上睡了。期間場務需要誰,就過來慣性般地用腳把誰輕踹起。但小W說那些博出鏡的群演們,這個時候是不睡覺的,會跟在主演後面,也許能幸運地多露臉,哪怕沒有台詞,露露臉也是好的。小W說這句話的時候,臉上是沒有笑容的。

中午十二點,準時開餐,吃的是盒飯,群演、劇組工作人員、演員吃飯不在同一個地方,吃的也不一樣,一個群演對我解釋半天,大概的意思是「人以群分」。四菜一湯,飯隨便盛。群演們很少有抱怨飯不好吃的,拍戲其實是個體力活,忙了一上午,大家都累了,而大部分人因為趕早而沒吃早餐。

下午跟上午差不多。但室內溫度比上午高了不少,拍戲當中,我的頭套和戲服都侵濕了。去還戲服的時候,跟另一個群演J聊天,我抱怨說出了這麼多汗很減肥,問他你不熱么?他認真又鄙夷地看了我一眼,說了句讓我遲鈍了半天的話,「我就是愛這個職業,愛裡面的溫暖。」說完,他已經領完另一套戲服,去趕下一場。

我以為錢是當天結,但小W提醒我,要提供某銀行的賬號給工會,到時會打到卡上,要不一般就是每個月的5號,去工會那領錢,他說領錢的隊伍是比較壯觀的。

群眾演員就是活道具

群演一天能賺多少?問我這個問題的是一個跑線多年的電視記者,我反問她以為有多少,她來橫店探班無數次,知道群演低,但也以為會有300塊左右。當我說是40塊一天的時候,著實讓她驚訝了半天。

在橫店,群演一天賺的錢是40塊,事實上,應該是50塊,但工會會從中抽取10塊作為管理費用。每天工作8小時,如果超過這個時間,就是5塊錢一個小時,偶爾也會有遇到10塊一個小時的劇組,通常這樣的戲要麼是淋雨,要麼就是爆破戲,要麼就是不吉利的裝屍戲,但即使是這樣,能遇到給10塊一個小時的劇組非常非常少,或者就是被群頭「抽佣」5塊,一般到手的也就是5塊。群演最害怕拍爆炸戲,炸到身上還是很痛的,還擔心會出事。

比群演高一個檔的是群特,群特是80一天,加班就是10塊一個小時,比群演多一倍。比群特再好一點的,就是特約演員,最低150,有300的,也有500的,還有幾千的,特約就算演員了,至少能在片尾的參演人員中帶個名字。能有鏡頭、有台詞、有名字這「三有」是群演們引以為豪的,但很少能有人做到。

在幾天深入的拍攝中,耳邊經常迴響的一句話是,「群演就是活道具」,幾個字,把這個群體的生存之痛描述得很到位。他們有滿腔的憤怒,也有一腔對成名的渴望。他們的憤怒不是來自賺的錢多少,生存條件有多麼難堪,讓他們很受不了的是被人踩低尊嚴。

生存錄:戲裡要會搶鏡 戲外學會省錢

在橫店生存的法則,一定要會搶鏡,因為出鏡讓人有滿足感,另一方面,要學會省錢。

每天40塊的收入,有時候加班或者演群特,每個月往好光景里算,他們大概能有1600左右。租個小單間200塊左右,水電費、有時要坐摩的小三輪趕戲、早餐、無聊的時候去網吧上網等要花錢,「中餐和晚餐一般劇組會解決,除去這些,不買衣服,不去超市,一個月大概也能存1000吧。」

戲裡,群演們也要爭位置,尤其是靠近主演的位置,被視作為黃金位。爭位太正常了,本來導演安排在側面走,但一些群演會在導演不注意的時候,偷摸地挨著主演走,一般不妨礙大局的情況下,導演也不會說什麼。

扭曲的心理:成名就跟中彩票一樣

接觸多了「橫漂」之後,你會發現他們在回答「為什麼要做橫漂」的答案上也幾乎一模一樣。理由是心裡有成名的夢想。但「夢想」兩個字在整個談話中,他們只說了一次,他們心裡都清楚在橫店要想成名幾乎沒可能。他們都認為成名就跟中彩票一樣,幾率甚至還要小,但還是要堅持。

他們都認為成名就跟中彩票一樣,幾率甚至還要小,但還是要堅持。我想了想,說王寶強也是從群演出來的,但「王寶強」的名字沒能讓他們鼓足勁,其中一個我不認識的弱弱地說,王寶強會武術,我們不會。杯具的是,他們都提到了另外一個人名,而且是「橫漂」們無一不認識的,這個人叫曾健。小W介紹說,曾健在橫店很有名,也是「橫漂」一族,去年因為炒作還上了東方衛視,在「橫漂」們看來是很風光的。我問他這個人現在在哪?他們有的說這個人還在橫店,也有說這個人已經離開橫店去了北京,自己當導演拍微電影了。說到這一點的時候,我覺得他們把曾健當目標,王寶強太遠,曾健近一點,如果有機會炒作自己,他們覺得曾健是一個成功的標準。

【拍攝後記】

但拍攝中,大部分人對每天40塊沒太大爭議,只是對沒有機會出鏡沒有台詞更介意。很多人都表示,做「橫漂」比「北漂」要好,因為「北漂」騙子太多,有的人去了沒幾天便被騙光,交各種試裝費,在橫店,至少有工會做保障,有人管著比一去便被騙要好得多。

說到成就感,在他們看來,有台詞或者鏡頭至少能讓他們在家人面前有個交代,可以挺胸告訴父母,自己也是個演員。

有夢想總歸是好事,「群演就是個活道具」,這句話真是令人傷心,但仍然有成千上萬的「橫漂」們前赴後繼。走在橫店的大街上,即使下著雨,你也能感覺到滿街都是成名的慾望在漂著,儘管這些慾望的氣場很弱,很弱。
推薦閱讀:

「剩女」時代的女人生存對策
職場:《士兵突擊》的職場生存法則
在沒有幾乎準備的情況下去亞馬遜雨林是怎樣的體驗?
女人初入職場需知的生存法則
這片土地上,結婚只為了生存

TAG:生存 | 紀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