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師法要 陸、明因果輪迴
《印光大師法要》 --陸、明因果輪迴
一、因果不虛
夫因果者 如影隨形
夫因果者,猶形聲與影響耳。未有有形而無影,有聲而無響者。(續編下.紀文達公筆記摘要序)
善惡因果,如影隨形,如回應聲。聲和則響順,形直則影端。(三編上.覆念佛居士書)
所有諸法 不出因果
因果二字,遍攝世出世間一切諸法,罄無不盡。蓋不特佛教之所尚,亦世法之所不廢也。(續編下.示殷德增母子法語二則 民國二十五年)
約佛法論,從凡夫地,乃至佛果,所有諸法,皆不出因果之外。約世法論,何獨不然?故孔子之讚《周易》也,最初即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夫積善、積不善,因也。餘慶、餘殃,則果矣。又,既有餘慶餘殃,豈無本慶本殃?本慶本殃,乃積善積不善之人來生後世所得之果,當大於餘慶餘殃之得諸子孫者百千萬倍。(續編下.挽回世道人心標本同治錄序 民國己卯冬作,時年七十九。)
圓攝一切 非為小乘
佛之所以成佛,常享真常法樂,眾生之所以墮地獄,永受輪迴劇苦者,皆不出因果之外。凡人慾治身心,總不能外於因果。現在人徒好大言,不求實際,輒謂因果為小乘法,實為大謬。詎知大乘小乘,總不外因果二字。小乘是小因果,大乘是大因果。小因,是依生滅四諦,知苦斷集,慕滅修道;小果,是證阿羅漢果。大因,是修六度萬行;大果,是證究竟佛果。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有其因,必有其果,未之或爽也。所以不獨世間人皆在因果之中,即菩薩佛,亦不出因果之外。若謂因果為小乘,則菩薩佛,亦是小乘矣。其言之狂悖可知矣。(三編下.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
每有徒矜知解,不務真修,妄謂因果為小乘者,不知如來圓成佛道,眾生常淪生死,皆不出因果之外。唯當人一念心性,不屬因果,而復不離因果。欲迥超乎因果之外,非圓成佛道不可,未成佛而輒撥因果,則永失其善因善果,常造惡因,常受惡果,盡未來際,了無止期,可不哀哉!(增廣下.儒釋一貫序)
【註】
因果一法,似淺實深,似小實大,世出世法,無一不在因果之內。惡因則得惡果,善因則得善果。小因則得小果,大因則得大果。如以貪瞋癡之因,則得三途之果;修五戒十善之因,則得人天之果。修四諦十二因緣之因,則得聲聞緣覺之果;修六度萬行之因,則得菩薩之果;乃至修念佛求往之因,則得往生成佛之果。因不同,果自不同。法界有情,無一不在因果之中。雖因果是一,然其他法門皆自修因而證果,唯淨土法門以佛果覺為自因心,因心即同果覺,此同中之異也。
因果心性 不一不二
世出世間之理,不外心性二字;世出世間之事,不外因果二字。心性之理微,雖聖人猶有所不知;因果之事顯,縱愚夫亦可以略曉。(續編下.挽回世道人心標本同治錄序 民國己卯冬作,時年七十九。)
今之聰明人,雖學佛法,以未親近具眼善知識,率皆專重理性,撥棄事修及與因果。既撥事修因果,並理性而失之。所以每有才高等輩,詞驚鬼神,究其行為,與市井無知無識者無異。其病根皆由撥事修因果之所致也。俾上智者徒生憐憫,下愚者依樣妄為。所謂以身謗法,罪過無量。(增廣上.覆鄧伯誠居士書一)
離則兩傷 合則雙美
因果心性,離之則兩傷,合之則雙美。故夢東云:「善談心性者,必不棄離於因果,而深信因果者,終必大明乎心性。」此理勢所必然也。(增廣上.與佛學報館書)
深則見深 淺則見淺
如來所說三世因果、六道輪迴等法,深則見深,淺則見淺。以之修心,即可斷惑證真,了生脫死。以之治世,即可勝殘去殺,返澆還淳。(續編下.學佛淺說序 民國十三年)
禍福之來 有近有遠
世間愚人,不知因果。見為善而得禍,便謂善不可為。見作惡而得福,便謂惡不可戒。不知禍福之來,有近有遠,遲早不定。近則人俱得見;遠則或隔生隔若干生,非具宿命通者,不能悉知。(三編上.覆楊宗慎居士書)
【註】
因果報應,理本不虛,而禍福之來,則有遠近。或善因先熟而受福,或惡因現前而受禍。故有為善而得禍者,有為惡而得福者。因果複雜,為善之人,不可因一時不見善報而自生疑。古人云:「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大師亦云:「須知善人得惡報,使不為善,其惡報當更甚。由作善,而惡報隨之減輕。惡人得善報,使不為惡,其善果當更大。由作惡,善報亦隨之減輕。」
報通三世 絲毫不乖
報應之道,種種不一,未可以現生為斷也,故經明三報。三報者:謂現報、生報、後報。
現報:謂現生作善惡,現生受禍福,此世間凡夫所共知共見者也。
生報:謂今生作善惡,來生受禍福,世間凡夫雖不知見,而大力鬼神天仙猶能知見。
後報:謂今生作善惡,至第三生,或四、五、六、七生,或十、百、千、萬生,或至無量無邊恆河沙劫,方受禍福。若三、四、五生及十、百、千生,天仙或能見之。若至五、六、七、八萬劫,聲聞道眼猶能見之。若至無量無邊恆河沙劫,非如來五眼圓明者不能見也。(三編上.覆丁福保居士書五 民國六年七月初五)
因果之事 重疊無盡
今有一疑問,請求老法師慈悲開示。弟子吃素念佛,已經多年。因為信佛之人,為十方三世諸佛之所護念,天龍八部,大力神王,常隨擁護。往世惡業,亦漸消滅,縱有怨懟,不能為害。此乃佛經所說,決非虛語。詎於三月間,接到上海舍親處來一訃聞,系一極信佛之張太太,吃素已二十餘年,常到居士林聽經。逢人必勸念佛吃素,心極慈悲行善。不料一日,送素菜與某師兄,在馬路上行走,為汽車軋死。後為巡捕房收去,至三日後,其家子孫曉得,始去領歸安殮。余聞悉之下,心中非常驚惶,至今疑惑不解。且佛會中人聞之,亦均不安。故特上書,懇求老法師開導,指示所以然之故。何以臨終如是之苦,究竟可能往生西方否?說個明白,可使大家安心念佛,不勝感德之至。
接手書,知閣下於佛法道理,尚未真明。吾人從無始以來,所作惡業,無量無邊。《華嚴經》云:「假使惡業有體相者,十方虛空不能容受。」須知人之修持,果真誠無偽,便能轉業。轉重報後報,為現報輕報。凡夫肉眼,只能見當時之吉凶事實,不能知過去與未來之因果何如。此老太太,多年精修,一朝慘死,或者由此苦報,便可消滅所造三途惡道之報,而得生善道。或在生有真信願,亦可往生西方。但吾人既無他心道眼,不敢臆斷,謂決定往生與決定不往生也。其可決定者,為善必有善報,作惡必有惡報。為善而得惡報,乃宿世之惡業果報,非現在之善業果報也。汝等諸人,見此老人,得此果報,心中便有「為善無福,善不足為」之邪見,故致驚惶疑惑。其知見與未聞佛法之人,有何各異?倘深信佛言,決不以此事,作此驚惶疑惑之態。以因果之事,重疊無盡,此因未報,彼果先熟。如種稻然,早種者早收;如欠債然,力強者先牽。古有一生作善,臨終惡死,以消滅宿業,次生便得富貴尊榮者。如宋阿育王寺一僧,欲修舍利殿,念沂親王有勢力,往募,所捐無幾,憤極,以斧於舍利殿前斷其手,血流而死。即時,其王生一子,哭不止。奶母抱之遊行,至掛舍利塔圖處則不哭,離開又哭。遂將其圖取下,奶母常向彼持之,則永不哭。王聞而異之,遂使人往育王問其僧,則即於其子生日,斷手流血而死。彼王遂獨修舍利殿。及年二十,甯宗崩,無子,遂令彼過繼,為皇帝四十一年,即宋理宗也。此僧之死,亦屬慘死,使無常哭不止,見舍利圖則不哭,人誰知此子,乃此僧斷手慘死者之後身乎?此事載《阿育王山志》,光於光緒二十一年(1895),拜舍利數十日,看之。明理之人,任彼境遇如何,決不疑因果有差,佛語或妄。不明理,守死規矩,而不知因果複雜,遂致妄生疑議,總因心無正見故也。如所說念佛之人,有三寶加被,龍天護佑,此系一定之理,斷不致或有虛妄。然於轉重報後報,為現報輕報之理,未能了知,故不免有此種不合理之疑議也。昔西域戒賢論師,德高一世,道震四竺四天竺國。由宿業故,身嬰惡病,其苦極酷,不能忍受,欲行自盡。適見文殊、普賢、觀世音三菩薩降,謂曰:「汝往昔劫中,多作國王,惱害眾生,當久墮惡道。由汝宏揚佛法,故以此人間小苦,消滅長劫地獄之苦,汝宜忍受。大唐國有僧,名玄奘,當過三年,來此受法。」戒賢論師聞之,遂忍苦懺悔,久之遂癒。至三年後,玄奘至彼,戒公令弟子說其病苦之狀。其說苦之人,哽咽流淚,可知其苦太甚。使不明宿世之因,人將謂戒賢非得道高僧。或將謂如此大修行人,尚得如此慘病,佛法有何靈感利益乎?汝等心中所知者小,故稍見異相,便生驚疑。無善根人,遂退道心。倘造惡之人現得福報,亦復如是起邪見心。不知皆是前因後果,及轉後報重報,為現報輕報,及轉現報輕報,為後報重報等,種種複雜不齊之故也。(續編上.覆周頌堯居士書 民國二十年 附原函)
毫釐之差 佛獄立判
因果一法,乃世出世間聖人,烹凡煉聖之大冶洪爐。若最初不以因果是究,則通宗通教之後,尚或有錯因果事。因果一錯,則墮落有分,超升無由矣。且勿謂此理淺近而忽之,如來成正覺,眾生墮三途,皆不出因果之外。(增廣上.覆四川謝誠明居士書)
若約實際理體而論,則凡聖生佛,因果修證,俱不可得。若據修持法門而談,則如來上成佛道,眾生下墮阿鼻,皆不出因果之外。明理性不廢事修,則為正知。執理性廢棄事修,則成邪見。毫釐之差,佛獄立判。前百丈主人,欲拯末世狂慧之墮落,不惜現身示報。實與百丈禪師,砧錘相成,煆淬相濟。俾後之禪者,徹悟不涉因果之理,實行修因證果之事,以期究竟徹證而圓彰焉。此兩百丈之深心,學者不可顢頇讀之也。(增廣下.重修百丈大智懷海禪師塔院記)
禍福無門 唯人自召
一切眾生,心性原同,而其身心受用,苦樂懸殊者,以宿世之修持不一,致今生之感報各別也。故經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感應篇》云:「禍福無門,唯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是以君子樂天知命,不怨不尤,聿修厥德,自求多福,以期消滅宿業,培植來報也。(增廣上.上海殘疾院勸捐疏)
人有實德 天有奇報
乾隆辛巳(1761),豫省黃河潰決,陸地水深丈餘,民間廬舍,半被淹沒。陳留縣有曹姓者,居宅沉沒,已三晝夜,咸謂無生理矣。及水退,牆舍並未崩塌,眷口亦安然無恙。眾問之,云:「日來唯覺霧氣彌漫,不見天日,初不知在水中也。」有司見而異之,詢其有何善行。曰:「每年租課所入,除衣食足用外,盡以濟鄰里之貧乏者,至今未嘗少替。已歷五世,百有餘年矣。」憲司俱賜匾額,以嘉其異。水固無情,而有鬼神護佑,雖全體淹沒,而未見其水。是知:人有實德,天有奇報。彼剝削百姓脂膏,以求子孫富貴者,率皆滅門絕戶。而其神識,當永墮惡道,無有出期,可哀也已。是以欲救世人,非極力提倡因果報應,斷斷不能收實效。(三編上.覆潘對鳧居士書三)
【註】
此一故事大明「人有陰德,必有陽報」之理。人若為善積德,親近三寶,冥冥之中,自有佛菩薩助之,或善神護佑。觀此則知,因果報應,絲毫不爽。縱所作所為不為人知,亦必有報,只是報之時有「現報、生報、後報」之不同而已。大師《三編下.免難軼聞》中亦載有一類似感應,顯明此理。
菩薩畏因 眾生畏果
經云:「菩薩畏因,眾生畏果。」菩薩恐遭惡果,預先斷除惡因。由是罪障消滅,功德圓滿,直至成佛而後已。眾生常作惡因,欲免惡果。譬如當日避影,徒勞奔馳。每見無知愚人,稍作微善,即望大福。一遇逆境,便謂作善獲殃,無有因果。從茲退悔初心,反謗佛法。豈知「報通三世,轉變由心」之奧旨乎?(增廣上.與衛錦洲居士書)
不知因果 禍害無窮
修如是因,得如是果。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若欲免惡果,必須修善因。倘或造惡因,斷難得善果。余常謂:因果者,世出世間聖人,賓士天下,度脫眾生之大權也。若無因果,則善無以勸,惡無以懲,遑論「明明德以止至善,斷煩惑以證菩提」乎?由其知有因果也,則必趨吉避凶,改過遷善,閑邪存誠,克己復禮,冀入聖賢之域,期登極樂之邦。上焉者安而行之,中焉者利而行之,下焉者勉強而行之,同得格物慾以顯良知,出迷途以登覺岸。於以知聖賢佛菩薩參讚化育之道,其原始要終,不外因果二字。而為天下古今治亂持危,淑身覺世,超凡入聖,了生脫死之一大根據。若欲挽回世道人心,捨提倡因果報應,縱令其學識道德、神通智慧與聖賢佛菩薩相齊,亦無如之何矣,況其下焉者乎?然世人每每於因果之泯而無跡者,多忽略而不深體察。於顯而易見者,或有別種因果夾雜,致難見報應。肉眼凡夫,不知所以,遂謂善惡皆空,無有因果。由是以一己之偏見,謂為的確無謬。而聖賢佛菩薩之所說,皆以為荒唐無稽,不可依從。從茲逞己邪見,妄充通家,發為議論,自誤誤人。以一傳諸,變本加厲,以馴至於廢經廢倫、廢孝免恥、爭城爭地、互相殘殺之惡劇,一一皆為演出。以致天災人禍,日見降作,國運危岌,民不聊生。究其根源,總由不知因果報應之所致也。(續編下.歷史感應統紀序 民國十八年)
現今世道之亂,實為振古所未聞。推原其故,皆由自私自利之心所釀成。由其存一自私自利之心,則損人利己、傷天害理之事,任意競為。孝弟忠信、禮義廉恥之道,邈然不顧。是以世道人心,日趨於黑暗,無由得到正大光明之域。倘能知禍福無門,唯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利人即是利己,害人甚於害己。殺人之父者,人亦殺其父。殺人之兄者,人亦殺其兄。善事其親者,其子必孝。善事其兄者,其子必弟。如屋簷水,後必繼前。由是觀之,孝親敬兄,愛人利物,皆為自己後來福基。損人利己,傷天害理,皆為自己後來禍本。人雖至愚,斷無幸災樂禍、趨凶避吉者。而究其所行,適得其反,何也?以其未遇明理之人,為彼詳細發揮因果報應之事理故也。(續編下.到光明之路序 民國十七年)
學說誤人 深可畏懼
吾常曰:因果者,聖人治天下,佛度眾生之大權也。自宋程朱,由讀佛大乘經,親近禪宗善知識,略知「全事即理、一切唯心」之義,遂強作主宰,執理廢事,以顯自己見識超邁,深恐後人得其所得。因昧心闢佛,謂佛所說之三世因果、六道輪迴,乃為騙愚夫婦奉彼教之根據,實無其事。人既死矣,形既朽滅,神亦飄散,縱有剉斫舂磨,將何所施?又神已散矣,令誰托生?自此以後,凡儒者智識高者,皆偷看佛經,皆極力闢佛。智識低者,便隨人起倒,從生至死,不蒙佛法之益;從生至死,常造謗佛之業。程朱之學說一行,儒者奉之為金科玉律。程朱違悖先聖儒教聖人,舉世無肯言者。後儒違悖程朱,則不能立於天地之間。以故儒者,不敢說因果輪迴,說則受人攻擊。又欲後來或有樹立,企其入鄉賢祠、文廟,若一說因果輪迴,則兩俱絕望。從此將治國平天下之根本,完全取消,徒恃正心誠意以為治。須知有因果輪迴,不能正心誠意者,亦當勉力而為。無因果輪迴,而正心誠意者,唯大賢能之。餘則誰以無所畏懼,無所希冀,而孜孜於正心誠意乎?程朱乃提倡正心誠意者,得佛法之妙義,以顯己智,反極力闢佛。是於無關緊要處正誠,於大關緊要處完全了無一毫正誠。以此成己之名,而貽害於天下後世。近來災禍頻仍,民不聊生,皆宋儒學說之毒暴發也,汝知之乎?(續編上.覆唐能誠居士書)
諺云:天下本太平,唯人自擾之。智者以智擾,愚者以欲擾。欲擾之禍雖烈,人猶得而知之。智擾,則非具超方知見者,不得而知。既不知為擾,則反以為德,此吾國開自有天地以來之大亂之所由來也。學說誤人,深可畏懼。文王澤及枯骨,不數百年,而殺人殉葬之風,遍於天下。穆公為秦之賢君,尚殺百七十七人殉葬,而子車三子,亦不以國之賢臣以免。其不賢者,所殺之多,更何忍言。自佛教東來,大明因果輪迴之事理,而後世南面稱朕者,亦不敢為。縱暴惡之君,猶欲為之,決不敢以此為榮,及以多為貴也。設使世無佛法,其人民孰能得其令終哉!吾固曰:因果者,世出世間聖人,賓士天下,度脫眾生之大權也。周安士曰:「人人知因果,大治之道也;人人不知因果,大亂之道也。」程朱天資超邁,竊取佛經之義以釋儒經。又恐人學佛,特倡異義,謂佛所說之因果報應、生死輪迴,實無其事,不過藉此以騙愚夫愚婦奉彼教耳。且人死之後,形既朽滅,神亦飄散,縱有剉斫舂磨,將何所施?又神既飄散,又有何人復托生乎?此事在佛法中為極淺之事,在國家社會為極要之事。彼既提倡因果輪迴為虛謬,則善無以勸,惡無以懲,徒抱定正心誠意,為教民治國之本。而不知無因果輪迴,則正心誠意與不正心誠意,有何分別,不過一空名而已。且實既無有,又誰顧此虛名乎?自此以後之理學,無一不偷看佛經,無一不闢駁佛法。由不提倡因果,則治國治民治心之根本,反視作迂談謬見。數百年來,猶能維持者,尚有禮教之儀型在。及至歐風東漸,則完全隨歐風以披靡矣。以無因果輪迴之根本,故致放僻邪侈,無所不為。在程朱當日之本心,乃借毀佛以護儒,而不知毀佛即成毀儒。如今五經四書,乃成犯禁之書,而大小學堂皆不許讀,此明證也。儒釋本同源,認心性為身形之異端,而謀為滅除心性,則先滅身形矣。使二子有靈,當不以己所說者為是,而悔無所及矣。(續編上.覆李德明居士書二 民國二十四年)
因果一法 標本統治
醫家治病,急則治標,緩則治本。譬如有人咽喉壅腫,飲食難入,氣息難出。必先消其腫,然後方可按其病原,調理臟腑。若不先消其腫,則人將立斃。縱有治本之良方妙藥,將何所施。因果者,即今日消腫之妙法也。然因果一法,標本統治。初機依之,可以改惡修善。通人依之,可以斷惑證真。乃徹上徹下,從博地凡夫,以至圓滿佛果,皆不能離者。豈徒治標而已哉!(增廣上.覆張伯岩居士書)
度生大權 治道根本
死生,眾生之大事。 因果,教化之大權。(增廣上.覆范古農居士書二)
因果者,聖人治天下,如來度眾生之大本也。捨因果而談治國平天下,何異緣木而求魚,吾未見其能有得也。(三編下.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
欲挽世道 重此二法
今之時世,壞至其極,其原由於不知因果報應及家庭教育。欲為挽回,宜注重此二法。而家庭教育,尤須注重因果報應。以因果報應,能制人心。除此之外,任憑何法,皆無救藥。以心不改良,則一法才立,百弊叢生矣。(續編上.覆卓人居士書 民國十六年)
欲挽回世道人心,當從根本上解決,則用力少而得效巨。有真知確見者,當必群相景從,如風偃草矣。醫家治病,有標有本,視其緩急,而為療治,未可以執一論也。今世道人心之病深矣,若只逐事而勸諭之,雖亦可以收移風易俗之效,固不如從根本上致力為得也。所言從根本上致力者,即提倡家庭教育,提倡因果報應。俾一切人,各知為人之道,各盡己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婦順、主仁僕忠。果能人各如是,則家門興盛,子孫賢善矣。又須常凜「福善禍淫,善惡殃慶」之說。以之自修,復以之教家人,則其家人優入於聖賢之域而不自知。故孔子曰:「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此語非特為有爵位者言,匹夫匹婦,同一責任。古人所謂「天下不治,匹夫有責」者,以天下人材,必從家庭中出。家庭有善教,自然子女皆賢善。家庭無善教,子女之有天姿者,習為狂妄,無天姿者,狎於頑惡,二者皆為國家社會之蠹。是知家庭教育,乃治國平天下之根本。而因果報應,為輔助教育之要道。自孩提以至白首,自一己以至社會,自為人以至為聖賢,自修身以至平天下,均須依之而得成就。實為世出世間聖人,賓士天下,度脫眾生,成始成終之大權;標本同治,凡聖共遵之大法也。(續編下.勸世白話文發隱序 民國十九年)
如是宏揚 方有實益
今日之世,以興佛法,不患不知高深玄妙之理性,患不知因果報應及家庭教育,而實行其所當行耳。果能一切人皆實行其所當行者,則天下太平,人民安樂,佛日增輝,法輪常轉矣。是以光每為一切人說,必須敦篤倫常,恪盡己分;閑邪存誠,克己復禮;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戒殺茹素,信願念佛,決志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以此自行,以此化他。內而父母兄弟妻子,外而親戚鄉黨朋友,俾彼同修淨業,庶可謂之真佛弟子。能如是則生為聖賢之徒,沒登極樂之邦。世出世間之利益,悉於此得之矣。此愚夫愚婦所能為者,並非有高深玄妙,不能企及之處。惜人多所求在彼而不在此,故難得其真實利益也。(三編上.覆王誠中居士書)
欲家風不墜,非提倡因果不可。欲天下太平,亦非提倡因果不可。此千聖不易之法也。本此法而行之於家,則家齊;行之於國,於天下,莫不皆然。捨此言治,皆屬皮毛之事,決無大好成就。(三編上.覆常逢春居士書一)
現今救世要法,必須注重因果報應、家庭教育。俾一切人各各敦篤倫常,恪盡己分,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戒殺護生,吃素念佛,以深信願,求生西方。如是宏揚,方有實益。若不在此處著手,則唯上根人得益。又或修持佛法,或有不知因果,不盡倫常等弊。勿道中下之人墮此不知,上上根人亦多有之。是以教人須在平實處腳踏實地,切實行,為最上一著。勿曰此淺近法,何須提倡。夫千里之行,始於初步;九仞之山,亦一簣所積。江海之洪闊深廣,由聚眾流而成。若輕平實一法,恐難得其實效。(三編上.覆寶靜法師書)
自未得度 藉此度人
能注重家庭教育及因果報應,則賢才自然蔚起,而天下漸可太平矣。祈與一切人皆以此說懇切告之。亦居塵學道,自未得度,即行度人之一大要事也。(三編下.覆觀心居士書)
當今之世,若不提倡因果報應、生死輪迴等事理,而欲世道太平,雖佛菩薩聖賢同出於世,亦末如之何矣。是以光十年印《安士全書》,擬募數十萬,只得四萬。然現並木刻所印者,已有五萬四五千矣。現印《大士頌》,明後年印《二十四史感應錄》,皆欲人知因果耳。知因果,則不敢損人以利己、傷天而害理矣。世之強暴,語以道德仁義,或絕無動心處。語以因果報應,勿道即信,縱令不信,亦當惕然驚懼。閣下居位,不能即挽回狂瀾,何不現居士身,以此為未來之挽回計乎?以此度人,即以自度。何得遠適異國,訪未見之經,拜佛之遺跡,以為自度乎?今之人多帶一分誇大氣派。如未弘法,先要求外國未譯之經,而本國已有之經,曾一一研究已極否?況佛經中義,得其一二,即可以上弘下化。況數千卷之多,尚不足用,而欲訪之於印度各國乎?凡此種提倡,光皆不以為然。其意皆出於好高務勝,見異思遷,以為我當出人頭地。若人云亦云,則不足為奇,有負我本領矣。以閣下之才論,當依光所說,其為利益大矣。否則擇一寂靜隱晦之處,力修淨業。將從前所得之學問文章,拋向東洋大海外,作自己原是一個無知無識之人。於不生分別心中,晝夜六時,專持一句洪名聖號。果能死盡偷心,當必親見本來面目。從茲高豎法幢,俾一切人同歸淨土法海。生為聖賢之徒,沒預蓮池之會。方可不負所學,為大丈夫、真佛子矣。至於遠遊印度,不過開眼界擴知見而已。於生死分上,欲得自度,則在此而不在彼也。況道路遙遠,所費不貲。而閣下色力,亦不過健,受此奔馳勞碌,則所損甚多,所益甚少,光絕不讚成。(三編上.覆葉玉甫居士書)
於此等人 敬而遠之
世有倡高調者,厭聞因果報應之事,及與勤勞修持之法,只以「一切皆空,一切不著」為護身符。而不知已著於「一切皆空,一切不著」,便非「一切皆空,一切不著」之意。況彼藉此以遮懶惰懈怠之跡,不以真修為事,唯以空談爭高。待至業報已熟,閻老當以最上供養,敬此「一切不著,一切皆空」之人。於斯時也,不知尚能皆空不著與否?吾人當於此等人,敬而遠之,以免同彼受閻老之最上供養恭敬也。(續編上.覆周伯遒居士書)
二、人生是苦
娑婆之苦 無量無邊
娑婆之苦,無量無邊。總而言之,不出八苦。所謂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此八種苦,貴極一時,賤至乞丐,各皆有之。(增廣上.與陳錫周居士書)
生死大苦 始為根本
汝於夢中見怪像,即生恐怖,求我為汝說救護之法。不知此之苦相,比之輪迴三途六道之相,小得不可為喻。輪迴之苦如大地,此苦如微塵。眾生心量小,故見小而不見大。汝於小苦生恐怖,求說救苦之法。何於生死大苦,絕不介意乎?我今為汝說一統救大苦小苦之法,汝若能依我所說,汝必定現在無此小驚怖,將來必定常安樂。其法維何?即是志誠懇切念佛及觀音菩薩名號耳。(三編下.覆溫嵇德正居士書)
諸佛菩薩 以苦為師
諸佛以八苦為師,成無上道,是苦為成佛之本。又佛令弟子最初即修不淨觀,觀之久久,即可斷惑證真,成阿羅漢,則不淨又為清淨之本。北俱盧洲之人,了無有苦,故不能入道。南閻浮提,苦事甚多,故入佛道以了生死者,莫能窮數。使世間絕無生老病死、刀兵水火等苦,則人各醉生夢死於逸樂中,誰肯發出世心,以求了生死乎?(增廣上.覆袁福球居士書)
唯有西方 無有眾苦
人生世間,具足八苦。縱生天上,難免五衰。唯西方極樂世界,無有眾苦,但受諸樂。(增廣上.覆泰順林介生居士書二)
娑婆之苦,苦不可言;極樂之樂,樂無能喻。娑婆之苦,所謂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極樂之樂,約根身則蓮花化生,長生不死。體稟男質,絕無女形。不聞惡道之名,況有其實。約器界則黃金為地,七寶為池,行樹參天,樓閣住空。思衣得衣,思食得食。凡所受用,無不如意。而諸凡用度,皆是化現。非如此土,由人力造作而成也。而彌陀導師相好光明,無量無邊,一睹慈容,即證法忍。況復觀音勢至,清淨海會,各舒淨光,同宣妙音。故雖具縛凡夫,通身業力。若能信願真切,即蒙佛慈攝受。(增廣上.與徐福賢女士書)
佛慈大悲 普勸修持
三界無非旅邸,六道均是窮人。雖所受之苦樂,暫有不同,而樂盡苦臨,終非究竟安身立命之地。於是我釋迦世尊,特垂哀湣,示生世間,示成正覺,隨眾生機,說種種法,普令眾生,就路還家,領取家珍,永享安樂。然此諸法,各利一類之機,又且不易修習,即修亦難即生了脫。以全仗自己戒定慧力,斷盡煩惑,方出生死。末法眾生,頗難冀望。如來以大慈悲,又設一特別法門,所謂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俾彼已斷惑者,仗佛慈力,速證菩提;未斷惑者,仗佛慈力,即出生死。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上聖與下凡同歸,初心與久修並進。此之法門,不但具縛凡夫,所當專修。即將成佛之等覺菩薩,亦須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始可圓滿佛果。法門之大,如空普含;法門之益,如春普育。盡劫讚揚,亦難窮盡。(續編下.歧路指歸序 民國二十五年)
不生淨土 必墮地獄
冒善甫既有此因緣,當勸其認真念佛,求生西方。以期永離眾苦,但受諸樂也。若猶不肯發心念佛,求生西方,則民斯為下矣,佛也不能救。縱此生不即墮地獄,而後一、二、三、四生墮地獄,乃決定無可逃避之事。(三編上.覆李慰農居士書三)
【註】
此一開示,深含機之深信,學佛而不求往生者,當以此為誡。人或以為以己修行,不生西方,也不至於墮地獄。一世二世,或可不墮,誰能永保不墮?娑婆修行,若未至不退轉地,欲生生增上,大多可望而不可及。生於末法之時,只會一世不如一世。如大師所言:「既不能一生取辦,則再一受生,其迷而退者,萬有十千;悟而進者,億無三四。仗自力修戒定慧,以斷煩惑而證涅槃,其難如是。」又言:「若來生得人天福報,則福報即成禍本。福報愈大,則造業愈大。造業愈大,則受苦愈大。」故知:不求往生,不墮地獄者,未之有也。《地藏經》言:「閻浮提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可謂最要說明。淨土行人,有此機之深信,方能於彌陀本願,視為靠山,至心歸命。曇鸞大師:「一念一時所造業,足繫六道滯三途。」善導大師言:「決定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皆為機之深信,可為念佛行者之明訓也。
唯佛是念 唯西是歸
娑婆原是苦封疆,生死輪迴實可傷。 拔斷愛根歸西去,歷劫熱惱頓清涼。(增廣下.啟建水陸對靈小參 代友人)
居士年已六十有五,一子一孫,均已夭殤。約世間人情論,極為可痛心者。若約了生死之淨土法門論,則實為超凡入聖之最勝因緣。世間人生不知來,死不知去,實為人生一大要事。但以為子孫計之念重,於自己生死大事,反漠然置之。使居士兒孫長壽仕進,或被富貴福祿所迷,恐難以發此皈依三寶、求受五戒之心,亦不過以福壽善終為止。至於自己之法身慧命,仍以不聞不信。縱令事事稱心,豈能超出虛生浪死之外?今日境遇不嘉,知人世無非是苦。又得淨土諸書而詳閱之,知吾人本有故鄉安樂處所,可以安身立命。而日唯佛是念,唯淨土是求。直至臨命終時,蒙佛接引往生西方,則超凡入聖,了生脫死,盡未來際,受勝妙樂。由是言之,其子與孫,實為成就汝了生死一大事而先逝者。當生大感激心,願以自己念佛功德,消彼罪業,增彼善根。俾彼亦得仗佛慈力,往生西方,庶可不致彼子與孫,徒然早死也。(續編上.覆許熙唐居士書 民國二十年)
三、生死解脫
心非斷常 染淨隨緣 隨悟淨緣,則成四聖法界。 隨迷染緣,則成六凡法界。(增廣下.金剛經勸持發隱)
我人一念心性,非斷非常。何以非斷?前無有始,後無有終。若有始終,即落斷見。何以非常?性本常然不變,而復有隨緣之義。隨悟淨緣,則為聲聞、緣覺、菩薩、佛。雖圓成佛道,而了無所增,但去盡妄想執著,復其本具心性而已。隨迷染緣,則為天、人、修羅、鬼、畜、地獄。雖輪迴六道,而了無所減,但由妄想執著,錮蔽本性,如雲遮天日,而天日仍舊無所加損耳。(續編上.覆海門蔡錫鼎居士書一)
一念心性,亙古亙今,不變不壞。雖不變壞,而常隨緣。隨悟淨緣,則為聲聞、為緣覺、為菩薩、為佛。由功德有淺深,故果位有高下。隨迷染緣,則生天上、生人間、墮修羅、墮畜生、墮餓鬼、墮地獄。由罪福有輕重,故苦樂有短長。若不知佛法之人,則無可如何。汝既崇信佛法,何不由此逆境,看破世相。捨迷染緣,隨悟淨緣。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從茲永出六道之輪迴,高證四聖之果位。豈不是因此小禍,常享大福耶?(增廣上.與衛錦洲居士書)
無慧眾生 妄執斷常
一切眾生,無有慧目。不是執斷,便是執常。
執斷者:謂人受父母之氣而生,未生之前,本無有物;及其已死,則形既朽滅,魂亦飄散。有何前生,及與後世?此方拘墟之儒,多作此說。
執常者:謂人常為人,畜常為畜。不知業由心造,形隨心轉。古有極毒之人,現身變蛇。極暴之人,現身變虎。當其業力猛厲,尚能變其形體。況死後生前,識隨業牽之轉變乎?是以佛說十二因緣,乃貫三世而論。前因必感後果,後果必有前因。善惡之報,禍福之臨,乃屬自作自受,非自天降,天不過因其所為而主之耳。(增廣下.示淨土法門及對治瞋恚等義)
了生死法 汲汲講求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可不悲哉!」知死生之可悲,當求所以了生死之法,則可悲者轉為可樂也。若不求了生死之法,徒生悲感,有何所益?大丈夫生於世間,事事無不預為之計,唯於生死一事,反多置之不問。直待報終命盡,則隨業受報。不知此一念心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人天是客居,三途是家鄉。三途一報百千劫,復生人天了無期。由是言之,則了生死之法,固不可不汲汲講求也。(續編下.淨土問辨功過格合刊序 民國十八年)
生死循環,無有窮極,欲復本心以了生死者,捨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不可得也。貪瞋癡三,為生死根本。信願行三,為了生死妙法。欲捨彼三,須修此三。此三得力,彼三自滅矣。(增廣下.示淨土法門及對治瞋恚等義)
奮發立志 希聖希賢
人皆可以為堯舜,人皆可以作佛。其不能為堯舜,不能作佛者,乃不立志之所致也。無志,則不生慚愧,安於凡愚,便長劫輪迴於三途六道中,莫之能出也。(續編上.覆湯文煊居士書二民國 二十年)
常作死想 道念自切
若常時作將死想,則道念自切,情念自息矣。(三編下.覆馬宗道居士書一)
因果淨土 出苦良藥
淨宗興行,人知出苦之道。 因果彰顯,群趨希聖之途。(續編下.贛州壽量寺重興緣起疏 民國二十二年)
竊謂因果一法,乃世出世間聖人,賓士天下,度脫眾生之大權。而念佛一行,實十方三世諸佛,普令眾生,現生出苦之達道。捨此則邪見無由滅,實益無由得也。契理契機,利益難思。(增廣下.樂清柳市募建淨土堂緣起)
當今之世,若不以因果報應、生死輪迴為訓,雖聖賢齊出於世,亦末如之何矣。若不以信願念佛、求生西方是修,縱天姿高上,亦難斷惑證真,了生脫死。(續編下.學佛淺說序 民國十三年)
了生脫死 念佛第一
佛所說法門,無量無邊,求其至直捷、至圓頓,下手易而成功高,俾無力斷惑之業力凡夫,現生即得出三界以登九品,捨凡軀而預聖流,唯淨土一法為然也。(續編下.淨土三要述義序 民國十六年)
須知了生脫死之法,唯佛法為然。而一切法門,皆須斷盡煩惱惑業,方可了脫,倘有一絲毫煩惑未盡,依舊還在生死之中。以其唯仗自力,故其得益,甚難甚難。唯念佛一法,全仗佛力。但有真信切願,無一不往生西方者。既生西方,自無生死可得。此之法門,為佛法中最易修而最易成之法門。(三編上.覆莊炳火居士書)
了生脫死,是人生最大的一件事。念佛法門,是佛法中特別的一法門。此法上至等覺菩薩,下至逆惡罪人,皆當修習。皆可仗佛慈力,現生往生西方。其功德力用與佛一代所說一切大小乘法,迥然不同。何以故?一切大小乘法,皆仗自己戒定慧力,了生脫死。勿道具縛凡夫不能了,即已證初、二、三果之聖人亦不能了,四果阿羅漢方了。此約小乘說。若約圓教說,五品位所悟,與佛同儔,而見惑尚未能斷。五品後心,斷見惑即證初信。此位菩薩,約斷惑,與小乘初果相同。其功德智慧,神通道力,超越初果千萬億億倍。直至六信後心,斷思惑盡,則證七信。此位菩薩,方了生死。了生脫死,豈易言哉!是知仗自力了生死之難,難如登天矣。六信位菩薩,尚不能了,況具足惑業之凡夫乎?唯淨土法門,仗阿彌陀佛大慈悲願力,無論老幼、男女、貴賤、賢愚、在家、出家,若肯生真信,發切願,至誠懇切念佛聖號,無一不於現生臨終得往生者。(三編上.覆獨山楊慧芳居士書一)
欲了生死 實不在多
欲了生死,實不在多,只一真信切願,念佛求生西方足矣。縱饒讀盡大藏,亦不過為成就此事而已。是則多亦歸少,少亦歸多,多少同為成就此事而已。則多不為多,少不為少矣。(三編下.覆唯佛居士書)
四、時節因緣
時節因緣 實為根本
當今之世,縱是已成正覺之古佛示現,決不另於敦倫盡分及注重淨土法門外,別有所提倡也。使達摩大師現於此時,亦當以仗佛力法門而為訓導。時節因緣,實為根本。(續編上.覆雲南王德周居士書一 民國二十年)
語貴契機 不至誤人
宗門語句,勿道不悟,即悟而不善識機,以致誤人,則自實得禍。前在迦葉佛法中,百丈山主人以一語不契機,致墮五百劫野狐身。至唐百丈懷海禪師座前表明其事,始得脫去。是知以宗語作兒戲逞口辯者,可畏之至。(三編上.覆張曙蕉居士書六)
生死海深 菩提路遠
學佛不修淨土,縱能徹悟自心,深入經藏,若未到業盡情空地位,依舊仍在六道輪迴之中。生死海深,菩提路遠。欲仗自力了生脫死,則難如登天矣。(三編下.蘇州弘化社第六屆出納報告清冊弁言 民國二十五年丙子仲春)
生死海深,菩提路遠。欲於現生了此大事,捨淨土一法,勿道不通一切法門,即通,亦不能究竟得其實益也。何以故?以一切法門,皆仗自力斷惑證真,以了生死。淨土法門,若具信願,念佛名號,求生西方,即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續編上.覆南通張海橋居士書 民國二十五年)
藥無貴賤 癒病者良
藥無貴賤,癒病者良;法無優劣,契機則妙。在昔之時,人根殊勝,知識如林,隨修一法,則皆可證道。即今之世,人根陋劣,知識稀少,若捨淨土,則莫由解脫。(增廣上.淨土決疑論)
藥無貴賤,癒病者良;法無淺深,合機者妙。時當末法,人根陋劣,匪仗如來宏誓願力,其誰能斷煩惑以出生死,見本性而證無生乎?譬如病入膏肓,雖和緩亦無從措手。然肯服此阿伽陀萬病總持之藥,則所謂斷煩惑以出生死,見本性而證無生者,固人人皆可親得,而了無所難焉。何也?以其以真信切願,持佛名號,求生西方,決於臨終蒙佛接引,即獲往生也。既往生已,長時親炙彌陀,參隨海眾,尚當圓滿菩提,徹證究竟涅槃,況所謂斷煩惑以出生死,見本性而證無生乎?是知當此時節,唯此一法,最為合機。若捨此仗佛力之法門,而修仗自力之法門,勿道中下根人,莫由冀望,縱令上根,亦斷難以一生成辦,多皆但種來因,難得實益。以故古今知識,極力宏揚此法,以期上報佛恩,下度同倫也。(續編下.淨土輯要序 民國十七年)
約教遺機 得益者少
如來說法,原為被機,故有為實施權、開權顯實、五時施化之事。又以仗自力了脫則難,仗佛力了脫則易,兼以末世眾生,根機陋劣,故特開淨土法門,俾上中下三根,等蒙利益,同登不退。世有好高務勝者,不觀時機,每以多分不能契悟者,令人修習,其意雖亦甚善,然約教而遺機,則其用力也多,而得益者少矣。(增廣上.覆永嘉某居士書八)
【註】
修學之要,貴在契機。若不契機,縱是無上妙法,亦難得其實益。如《安樂集》言:「若教赴時機,易修易悟;若機教時乖,難行難入。」淨土法門,則為赴時應機之法。無論何時,皆可遵行;無論何人,皆可往生。
法隨機立 自當善擇
佛祖出世,悉皆法隨機立。末世鈍根,當擇其契理而又契機者,專精緻力。庶可仗佛慈力,橫超三界。於此一生,即了百千萬劫不易了之生死大事。(續編下.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序 民國二十七年)
既皈依佛法,即當照佛法中之淨土法門修,切不可兼帶煉丹運氣等法。此法最易得益,以其仗佛力故也。餘皆仗自力,故與此法,相隔天淵。煉丹,乃葆身葆氣之法,非了生脫死之法也。即參禪、研教及密宗各法,亦非契機之法。法不契機,如藥不投病。唯淨土一法,普逗上中下三根之機,若聖若凡,均當修習。切不可聞禪宗、密宗之高超玄妙,而捨此修彼,致了生脫死,永無其日也。(續編上.覆海門理聽濤書二 民國二十一年)
法門無量 念佛第一
佛法法門廣大,無量無邊。唯念佛法門,最為第一。以彌陀因中,發大誓願,若有信願念佛者,必定垂慈接引,令其往生西方也。(三編下.如皋募建薦孤弭災佛七道場小引)
須知法門無量,皆須自力斷惑證真,方有了生死分,則末世眾生,頗難現生即得實益。唯信願念佛求生西方,最為第一。以其仗佛慈力,即未斷惑業之人,亦可出此娑婆,登彼極樂,實為我輩無力斷惑者之一大恃怙。(續編下.淨土問辨功過格合刊序 民國十八年)
唯此一法 最為合機
諸佛法海,唯念佛最易得入。 真如性海,唯念佛最易親證。(三編下.福州海門蓮社緣起)
契理契機之法,唯信願念佛求生西方,最為第一。(增廣下.曹雲蓀了義居士舍宅為念佛林發隱)
須知佛法,法門無量,若欲以通身業力之凡夫,現生即得了生脫死,離此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佛也說不出第二個法門了。其餘一切法門,皆須修到業盡情空,方有了生死分。倘有絲毫未盡,則生死依舊不了。若論業盡情空,現今恐舉世亦難得其一二。若以信願念佛求生,則萬不漏一。(續編上.覆許熙唐居士書 民國二十年)
時值末法,人根陋劣,唯念佛一法,最為當機。有許多人凡所祈禱,皆以人不能盡念誦之經咒為事,不知阿彌陀佛萬德洪名,持之尚可成佛,豈不能消災乎?(三編上.覆德培居士書二)
浩劫當前 唯此是賴
現在浩劫當前,大家通要認真念佛,求生西方。切不可求來生人天福報。縱得福報,也只暫時。福大則造業大,既造大業,必受大苦。若生西方,則永離眾苦,但受諸樂矣。(三編上.覆王悟塵居士書四)
各除習氣 求生淨土
眾生習氣,各有所偏。愚者偏於庸劣,智者偏於高上。若愚者安愚,不雜用心,專修淨業,即生定獲往生,所謂其愚不可及也。若智者不以其智自恃,猶然從事於仗佛慈力,求生淨土一門,是之謂大智。(增廣上.覆永嘉某居士書九)
依此而修 無不成就
現今世道人心,陷溺已極,總因不講盡誼盡分之道,福善禍淫之理。至於六道輪迴之事,念佛往生之法,更無從得聞。以心不注重於道德仁義,因果報應,縱聞亦不生信。以是之故,釀成大劫,天災人禍,頻頻降作;殺機彌漫,民不聊生。其有具憂世之心,欲為挽救者,咸皆提倡佛學,而修念佛法門。以此法,實為佛法中最易修持、最易成就之法,如人習射,以地為的,發無不中。此法仗佛慈力,但肯依教修持,無一不成就者。(續編下.涵江三江口仙慶寺淨業社緣起 民國二十年)
真實利益 多被愚人得
縱令參禪得髓,看教明心,倘有絲毫惑業未盡,仍然生死輪迴不得出離。且莫自恃,致令愚夫愚婦念佛求生西方,遂得帶業往生者所憐憫。嗚呼!真利益多被極庸愚人得。大聰明人,每每不能望其肩背者,多緣自恃聰明,縱有佛力不肯倚仗,卒致長劫輪轉,了無出期,可不哀哉!(續編下.淨土篇序 民國二十年)
推薦閱讀:
※「若有持是觀世音菩薩名者,設入大火,火不能燒,由是菩薩威神力故」這算不算菩薩昧了別人的因果?
※2011百日共修 因果不虛(六)
※《我的女友是機器人》電影中牽涉的時空因果是否感覺細思極恐?
※法鼓山心靈環保學習網 佛說三世因果經真偽
※大圓滿法加行 因果不虛(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