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每日聞思】菩提心的功德1

2014-06-26 大圓滿禪修中心【每日聞思】菩提心的功德1摘自《聖道指歸》二、菩提心的功德(一)發菩提心的十種功德格西博朵瓦曾說:"涉河不需二撩衣,最初即入大乘道。"不能直入大乘,就會變成過一次河撩兩次衣。不僅如此,由於阿羅漢們在寂樂界中入定時,沉溺於不可恩議的安樂感而入定多劫;在此期間,某些地獄眾生卻可能因獲得暇滿、入大乘道而成佛。那麼阿羅漢獲得佛位的時間反而延遲。因此,大乘種姓者聞大乘法薰留習氣,縱然生起邪見墮入地獄,也要比人小乘道證阿羅漢成佛要快,所以更為殊勝。以前聲聞迦葉為六十位比丘講小乘法,將證阿羅漢時,文殊來到會場為他們開示大乘法,他們不但聽不進去,反而生起邪見,結果受生在地獄中。迦葉為此事向佛陀抱怨,佛陀卻誇獎文殊的善巧方便。阿羅漢在入滅定時,即便佛陀親自勸說他們人大乘,由於太習慣定中寂樂,往往對修發心等提不起勁;縱使精進,也因自苦已解,所以難起悲心。舍利弗對大師佛陀所說的大乘道果雖然十分讚歎,但也說:"我們已成焦種敗芽,對此已無可奈何。"舍利弗等是變化的聲聞,本人雖然沒有這個問題,但考慮到其他真正的聲聞乘人才作此感嘆。所以對成佛而言,小乘行者有著極大的障礙。因此,我們對出離心一旦有了體驗,即應決定人大乘道。在共下、中士道中修心,目的是為了生起出離心,而非修其正行道。我們的正行道,是修上士道之菩提心,下、中士道是其前行,學習總菩薩行是其結行。學上士道先要生起歡喜心,所以此處按照《文殊口授》先講發心利益。共有十種:1.入大乘之門是否進入大乘,取決於是否生起菩提心。宗喀巴大師曾說:"故法雖是大乘之法不為滿足,最要是彼補特伽羅入大乘數。又是否為大乘人依賴於菩提心,假如此人僅有粗淺了解,其大乘亦唯爾許。"如果心中沒有菩提心,縱然修習生圓次第的深奧密法,也不會成佛,就連大乘資糧道也無法入,甚至不能算是大乘法;反之,若發起菩提心,即便只持誦一個"啊"字,也是大乘法,也是成佛之因。若沒有菩提心,修生起次第就如同看戲一般,修圓滿次第的氣脈也和練氣功沒什麼兩樣。密法的迅捷特色也是在專修菩提心的基礎上才能體現出來的。章嘉·若貝多傑(遊戲金剛)曾請法於普覺·昂旺降巴,他後來讚歎說:"喇嘛降巴在傳大灌頂的時候,其灌頂開示完全是『道次第』的內容。別人看來,上師所講的似乎不是密法,其實真是通達道要之語。"阿底峽尊者聽說一個沒有菩提心的"喜金剛"瑜伽師證得預流果,為之慶幸,說:"這還是最好的情況,有人沒發菩提心卻念誦許多忿怒本尊咒,後來變成惡魔或墮入地獄。"假如那位證預流果的"喜金剛"瑜伽師有菩提心,便是即生成佛之因;本可成佛的因卻用來獲小乘果,這是無菩提心的遺憾。我們對所謂的"甚深法"要這樣理解。過去印度有個修"降閻摩"的瑜伽師,死後變成惡魔來到藏地,被阿底峽尊者施食驅趕回去;以及潘波地區某"怖畏金剛"瑜伽師,死後變成本尊形狀的餓鬼,等侯以前的侍者作煙供。很多人很看重親見本尊、神通變化之類的事,但若沒有菩提心,仍舊可能入惡道。當年阿底峽尊者雖已掌握所學的一切法,但並不滿足,為求得菩提心教授,在海上辛苦漂泊達十三個月,後來在金洲上師處圓滿聽受教授,以菩提心作為修持的中心,並對開示此法的上師特別恭敬侍奉。縱使不勤修別的法,有菩提心即有了大乘法的根本。倘若懷有菩提心,即便是布施畜生一握之食,包括那些無記威儀,也都能變成獲得圓滿菩提之因。大菩薩們甚至能以菩提心將不善業轉成善業。僅證得空性慧還不行,因為空性慧像母親一樣是三乘菩提的共因;菩提心則如父親,是無上菩提的決定因。如同孩子的姓氏取決於父親而不是母親。空性慧稱為母,道理也在於此。簡言之,除了不想求得佛位,所有行者都須以菩提心作為修持的中心。2.獲佛子名是否成為佛子,取決於有無菩提心,有道是:"發菩提心剎那間,系輪迴獄諸苦囚,皆應稱為如來子……"又說:"今日生佛族,現成諸佛子。"縱然具有神通變化、通曉五明、現證空性、斷盡煩惱等功德,如果未發菩提心,就不是菩薩與佛子,也不人大乘之列;如果相續中發起此心,就算是豬、狗等畜生,或是愚笨如驢、沒有其它任何功德的人,也歸入大乘之列。一有人發菩提心,大地就會震動,諸佛寶座也將顫動。發菩提心的行者,菩薩們將視其如手足同胞,十方諸佛也將像轉輪王得到太子一般歡喜,此人當成佛。何時與此心分離,何時即殊勝菩提心被逐出大乘之列。3.映蔽聲聞《華嚴經》中講到,譬如海中摩尼能映蔽此瞻部洲中一切硪硤,相續中發菩提心者,也能映蔽一切聲聞、獨覺眾。《彌勒解脫經》中也說,譬如王子雖小然能映蔽諸耆老臣僚,金翅鳥雖小而能映蔽其它禽鳥;相續中發菩提心之初業菩薩,也能映蔽一切聲聞、獨覺眾。此乃增上意樂的力量所致。相續中發起菩提心者,即便不能學菩薩行,但因其相續中有菩提心的緣故,仍不失"佛子"之名,既超勝一切善資糧珍寶,也能勝過聲聞、緣覺眾的金飾,又能消除輪迴的貧窮。4.成就最勝福田相續中發起菩提心的人,當成為人天的最上供養田,"人天世間應禮敬"。但是,此菩提心非短時間修行可以生起,阿底峽尊者就花了十二年時問。很多人多年勤修本尊與念咒,卻遠不如將這些力氣花在修菩提心上,噶當派祖師們曾說:"人人都有本尊可修,人人都有密咒可念,這都是因為沒人有可供思維的正法!"所以,就算只有一些菩提心習氣也是很切要的。過去佛陀說法時,五百頭大雁聞聲受生到天上而見諦;未生怨王有極強的空性習氣,某次供午齋時,供養文殊一件價值千兩黃金的華服,文殊卻消失無蹤,未生怨王將華服穿在自己身上,他本人也消失了,從而通達空性,這便是以前習氣的力量醒覺所致。此心生起時,梵天、帝釋等都會前來供養,使發菩提心者容光煥發,並幫助他們實現一切願望。5.易圓滿資糧雍隴巴說:"此菩提心一旦生起,便能藉之積集資糧,能藉之凈治罪障,也能藉之消除障難。"宗喀巴大師也說:"轉二資糧如金汁,攝納眾善為福藏。"又說:"余諸善行如芭蕉,果實生已即枯死;菩提心樹恒生果,非僅無盡反增茂。"圓滿福德資糧,沒有比發菩提心更殊勝的方法。倘若不是懷著菩提心,縱使經歷幾十萬劫,將摩尼寶裝滿三千大千世界,而布施給十萬名有情,其果報也有竭盡的一天,因為這一布施既非菩薩行,也不是成佛的因。反之,如果懷有菩提心,即便只布施畜生一握之食,其果報也是無窮無盡,因為這一布施既是菩薩行,也是成佛之因。懷菩提心供一炷香的功德,與供養有情數等量香的功德相同。心懷菩提心念一遍六字大明咒,也能獲得念有情數等量咒的功德。佛陀住世時,有個窮人以菩提心供佛一盞小燈,阿難無法將這盞燈熄滅,如來宣稱,就算是劫末的狂風也難將其吹滅,這是因為那人福德增長的緣故。《入行論》中說:何時為度盡,無邊有情界,立志不退轉,正受持彼心。即從彼時起,縱眠或放逸,福德力不斷,量等虛空生。意思是受持了菩提心後,即便在睡眠或放逸的時候,善德也會源源不斷地出生。有心想祛除一位有情的頭痛痼疾,福德尚且廣大,何況是發心想解脫一切有情的無量苦病,福德又怎會不大呢?
推薦閱讀:

發菩提心行菩提道
《大方廣佛華嚴經》【發菩提心的功德】
如何愛天下蒼生?
◎ 乙、正說 · 二、別釋-念父母恩發菩提心
土登翁修堪布:你懶誰崩潰

TAG:菩提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