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怎樣才能不怕死

我怕死,一般人都怕死。怕死是正常的、健康的心理,也是社會進步、人之為人、人類不斷自我完善的根本性動力。怕死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怕死。我們都知道這個世界上真有一些人不怕死,說真的我很怕他們。這世界上如果大家都不怕死,這個世界早就滅亡了,或者說從一開始就不存在。

完全不怕死是可怕的,但也不能太怕死,那也會影響我們的生存質量。我認為我們應該提倡一種中庸的生死觀,既怕又不怕,適當地怕,在某些適當的時間怕。比如現在夜深人靜,適當地怕一會兒完全沒有問題,甚至能讓人產生一種超越自我的生命體驗。向死後生,海德格爾認為,人的整個生命,就是學習死亡。整個人類哲學的意義,就是理解死亡。我覺得西方人對死亡談得特別多,思考也很深入。所以西方人對待死亡的態度比較坦然,也比較平靜,雖然他們也怕死,但總的來說更有一種理性的態度。

中國人就比較忌諱這個話題。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就是更關注現實人生,先把日子過好,別為虛無縹緲、自己也無法把握的東西煩惱,也就是李澤厚先生說的實用理性。這聽上去很有道理,也確實影響了中國人幾千年。但是我認為老夫子的這個實用主義的思路是有問題的。有些事情,不是你想迴避就能迴避的。你越是迴避,它可能越是來麻煩你。你越是不去想,不敢提,到頭來可能越害怕。所以我覺得西方人直面生死的哲學觀可能更有建設性。有些令人焦慮事的事情,如果不迴避,而是能對著它想想透,也許就不那麼令人焦慮了。生活中也是這樣,有些問題,大家擺到桌面上,談開了,也就想開了。

中國作家當中,我覺得對於生死問題談得最好的是史鐵生。他在知道自己患高位截癱後,曾有三次未遂的自殺行為。但是他後來想明白了:「一個人,出生了,這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而只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上帝在交給我們這件事實的時候,已經順便保證了它的結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史鐵生的生死觀,既有中國人的現實,又有西方人的超越,真誠坦率。除了大家熟悉的《我與地壇》,也可以看他更長篇的《務虛筆記》與《病隙碎筆》。

就我個人而言,這個問題很現實。我有母系方面的癌症家族史,外祖母和母親都是腸癌去世。癌症和遺傳很微妙,可以說有,也可以說沒有。對某些癌症來說,家族性又特別高,比如腸癌。所以我被醫生列為高危人群,定期要做腸鏡。前些年我被查出有結腸絨狀腺瘤,雖然割掉就沒事了,但每年都要去檢查腸鏡,要像韭菜那樣長出來就割。這個對人的身體和精神都是不小的考驗。如果你做過腸鏡就更能明白了,多少米長的管子給你捅進去......從前做腸鏡是不打麻藥的,那真是生不如死啊。

所以每年到了某些時候,我就要怕一下死:今年腸子的情況怎麼樣?裡面的東西長勢如何?說不緊張那是騙人的。而且這種緊張也不是看海德格爾的哲學著作能夠壓得住的。但是有一點我很明白:正是這種緊張讓我每年都去主動做那生不如死的腸鏡,要是當初不做的話根本就發現不了問題,那問題就大了。每次做完手術,都有一種撿了便宜的感覺,從醫院出來那真是看天都覺得天更藍,看水都覺得水更清。然後去大吃一頓,心情格外美好。我真心覺得,對死亡的恐懼,能讓人真實體驗生命的寶貴,生活的美好。

現在,這對我來說已經形成了一種生命的周期,或者說生活的節奏:檢查前擔心一下,檢查後放鬆一下,擔心,放鬆,擔心,放鬆......但是擔心的時間其實很短,放鬆的時間其實很長。你也可以說這是好了傷疤忘了痛。但生活不就是這樣嗎?

要克服對死亡的恐懼,宗教是最管用的。但這個對我來說目前還派不上什麼用場。我對宗教有很開放的態度,但我並不信仰某個具體的宗教,所以目前還無法通過宗教獲得拯救。我也不滿足於另一種自我安慰,也就是滿足於此生的精彩,我不滿足,我貪得很,我希望有來世。對於生死,我也有我個人的哲學。我確實有另一種自我安慰的辦法,那就是對永恆和無限的信仰。我相信宇宙是無限的,宇宙的可能性是無限的,那麼我們的可能性也是無限的,我們的未來也是無限的。比如可能有無窮多的平行宇宙,無窮多的我,這麼想還有啥可怕的呢?

我相信科學,我覺得這也能管一些用。從前的天堂都是宗教意義上的,如今隨著科學的發展,又暗示了天堂的另外一條途徑:如果人類在未來掌握了宇宙法則,破譯了生命密碼,可以隨意操控物質,改造精神,穿越時空,無限完善。那麼,不排除未來的超級人類,有能力回到我們這個世界,起死回生。問題是:他們會把一部分人帶走,一部分人留下嗎?


推薦閱讀:

解除「身強才能擔財官」的緊箍咒
[轉載]四十歲以後才能明白,金錢買不到早知道,都看看吧
怎樣才能讓孩子感到幸福快樂?0至7歲孩子家長必讀
清涼慧語:安守一顆平常心,人生才能笑看風雲
瑜伽問答,怎樣才能讓胸部緊緻有彈性還能一直往上挺?

TAG:才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