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讀點】疑問之五:爸爸、媽媽為什麼不陪陪我?
——《親子關係好壞決定教育成敗》第十六回
十大疑問:;
1.爸爸、媽媽為什麼不給我自由?(參見5月1日每天讀點)
2.爸爸、媽媽為什麼總逼我考前10名?(參見5月2日每天讀點)
3.爸爸、媽媽為什麼非要我上特長班?(參見5月3日每天讀點)
4.爸爸、媽媽為什麼說話不算數?(參見5月4日每天讀點)
5.爸爸、媽媽為什麼不陪陪我?
6.爸爸、媽媽離婚了我怎麼辦?
7.爸爸、媽媽為什麼把我推給爺爺、奶奶?
8.爸爸、媽媽為什麼對我的朋友說三道四?
9.爸爸、媽媽為什麼總是訓我?
10.爸爸、媽媽憑什麼老玩卻不讓我玩?
疑問之五:爸爸、媽媽為什麼不陪陪我?
在一次講座上,我收到許多孩子的字條,上面寫著:
「我很想和父母在一起說說話,可是他們說,為了生活出去上班掙錢夠忙的了,哪還有空聽你說。」
「我想和父母說說話,父母沒時間;我想聽父母說說話,父母還是沒時間。」
「無論是我的快樂還是我的悲傷,爸爸、媽媽都不知道。快樂和悲傷都是我一個人承擔。」
「我其實不想爸爸給我買好吃的,買新衣服,我很想爸爸能陪陪我,多了解我。」
……
孩子們的這些心裡話,難道不令人憂心忡忡嗎?
一、別讓孩子成為「自言自語的一代」
我們的父母或許沒有意識到,沒人陪伴的獨生子女經常會一個人說話,所以獨生子女也是自言自語的一代,他們孤獨、寂寞,甚至褊狹、固執,這都和生活環境的單一性有關。也正因如此,這些孩子對父母的情感依賴很強烈,父母們多抽出時間陪孩子說話、遊玩,是獨生子女時代對父母提出的迫切要求。
2006年第5期的《少年兒童研究》雜誌刊登了一篇文章:《真想用零花錢把爸爸、媽媽買下來》。文中小作者吐露了自己的心聲:
平時跟父母交流很少,我每天只聽到「寫完作業了嗎?」「快認真複習」等等,我想說也插不上嘴。一次,我考了100分,本來興高采烈地回到家,想給父母一個驚喜。但是爸爸、媽媽正在談事情,根本不理我,我只好把這個100分理藏在心中了。還有一次,我有道題不會做,想等爸爸回來向他請教。可是爸爸回來後,沒有理我馬上又走了。當他們拒絕理我的時候,我感到很傷心。為什麼爸爸、媽媽都不能陪陪我,和我說說話?我真想自己的零花錢把爸爸、媽媽買下來,陪我聊天說話.其實我的要求不高,一天只要抽出10分鐘,哪怕5分鐘,就足夠了.爸爸、媽媽.你們能滿足我這個小小的願望嗎?
很多父母認為孩子只要和小朋友在一起玩就會高興,這不可否認,但這絕不是唯一的.孩子們一起玩,只是他們「社交」活動的一個方面,然而父母和孩子的交流卻是更常態更有影響力的。首先是血緣親近和撫養特點.特別是孩子10歲之前.父母對於子女不僅是夥伴,甚至是第一夥伴;其次。依長幼關係來看。父母在子女心目中有著與生俱來的權威性,絕不同於孩子之間的交流;另外,現代社會孩子更希望和成 人平等交流,以顯示自己的成熟.所以孩子們像對朋友一樣呼喚:「請爸爸、媽媽與我一起討論人生大事」「與我一起鍛煉。」「與我一起玩。」
我經常告訴年輕的父母們,好的關係勝過許多教育.那麼親子之間什麼關係才是好的呢?可以用一句很簡單的話來概括:父母要成為孩子的好夥伴。其實,孩子對父母的要求是很簡單的,就如同案例里的孩子要求父母每天陪他玩,陪他說說話,只要10分鐘就好。這樣的要求對於任何父母都是可以做到的。
但為什麼還是有許多父母以種種理由來拒絕孩子的要求?我曾經在網上看了一個小學生寫的文章《愛看電視不都是我們的錯》,我想從中能讓父母們有所感悟:
我喜歡看電視,我的好多同學也喜歡。在星期天或假期里,我們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電視機前度過的。爸爸、媽媽不喜歡我看電視,說我是個十足的「電視迷」,總想讓我改掉這個「壞毛病」,好聽的話難聽的話說了不少。這還算好的呢.我好多同學的父母總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教訓他們,有的還又打又罵……結果呢?我們還是喜歡看.其實,愛看電視不都是我們的錯。為什麼父母們不想想自己也有很大責任呢?每當我要媽媽陪我看書、畫畫、給我講故事的時候,她總是沒耐心,很少能好好陪我.有時,她要忙自己的事情,就跟我說:「看電視去吧,好孩子……」這句話,她不知道跟我說了多少次!為什麼到頭來,她又反對我看電視?
媽媽為了讓我吃好穿好.做什麼都行,可她不知道我最想要什麼。我多希望她像夥伴一樣和我一起玩,這才是最令我開心的。碰到沒好節目看的時候,我也挺煩的。但爸爸、媽媽又不讓我自己出去玩,我還能幹點兒什麼呢?
可見,父母們並不完全是因為工作忙、沒有時間才不願意陪孩子玩,而是父母們並沒有心理準備成為孩子的好夥伴,更沒有養成陪孩子玩的習慣。
父母怎樣成為孩子的好夥伴,與孩子做到真正的交流?我提出下列建議:
陪孩子一起玩
中國的父母一般具有內斂而現實的性格,還受家長制的傳統影響,似乎很難放下架子陪孩子一起玩。父母們應該相信,和孩子一起玩不僅不會損害形象,還能充分展示父母的現代風範呢!同時應記住您只是孩子的夥伴而不是他的管制者。放鬆您的心情,亮出您的微笑,和孩子一起玩耍、歡笑!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
和孩子交流的時候切忌不要用對待成年人的方式,不要居高臨下地用管制者的口吻來命令孩子。如你對孩子說「學習怎麼樣?」「考試名次是多少?」孩子會拒絕和你交心的。只有讓孩子感受到你和他是平等的,他才能以心交心。
養成家庭聊天的習慣
現在一家人圍坐在一起輕鬆聊天、嬉笑逗趣的場景越來越少。這是現代人生活的一種缺憾。其實,晚飯後一家人坐在餐桌旁,隨意講講一天中的見聞、樂事,是一件很溫馨的事情,不僅可以引導孩子養成傾聽與傾訴的習慣,還可以促進家庭成員之間的親切關係。何況,這還會是小的信息交流平台,讓大家增長見識、開闊視野呢!
二、父教不可缺
在當今家庭教育中,父親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這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已經引起了許多家庭的注意.
有一位小網友在信中表露出對父親的不滿:
自我記事起,就一直過著沒有爸爸的生活。爸爸是長途客運的司機,經常跑車,平時我很少能見到他.因為每天我還沒起床他就已經離開家了。而等他晚上回來的時候,我早已經在夢中了.好不容易到了周末,爸爸還是要工作,有時還一連好幾天不回家。就連我的生日.爸爸都因工作忙而從沒和我一起過過。還有六一兒童節那天,看著別的小朋友和他們的爸爸在一起開心的樣子。我就恨我爸爸!雖然平時媽媽接我上學放學,照顧我,但不知道為什麼。我就想爸爸能多陪陪我.我想問問爸爸:「難道地球離了你真的就不轉了嗎?我向你借一天.陪我玩一次,長大後我會還你100天.好嗎?」
上海市少年兒童研究所曾經做過一個「兒童心聲」的課題,調查表明,孩子們在被問及「最想把心裡話說給誰聽」時,選擇父親的只有約7%,而選擇母親的比例要高達近63%。這一結果值得父親們反思:自己是否在繁忙的工作中忽視了對孩子的關注和溝通?
記得有一天我打車回家,計程車司機是個30多歲的小夥子,他主動和我攀談起來。當他得知我剛講完家庭教育課時,一臉吒異地說:
「兒童教育?大老爺們兒怎麼能幹這個呢?」
我知道他有女兒後,不解地問:
「怎麼?你這個當爸爸的不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是她媽的事,我的任務是掙錢。」
聽到這話,我心裡有些不是滋味。在家庭教育中,父教是不可缺少的,也是不可替代的,這是很多為人父母者有深刻感受的。問題是,家庭教育中父親的缺失已經成為一個比較普遍的現狀。
在這裡我要提醒父母,父親的影響對孩子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父愛關係孩子的體格成長
和父親接觸多的孩子,體重、身高、動作等方而的發育速度都要好於那些較少和父親接觸的孩子,並且他們患有發育不良等疾病的概率也較低。這是由於父親大多會和孩子進行一些戶外的活動或遊戲,同時還愛和孩子一起做帶有一定技術和需要一定體力的家務勞動.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給孩子的影響卻相當大.
父愛關係孩子個性品質的形成
一般來說,父親通常具有獨立、自信、果斷、堅強、敢於冒險、敢於克服困難、積極進取、開朗、寬容等個性品質。如果父親經常跟孩子在一起,孩子就會在日常生活中學習父親的行為方式與性格特點。學家麥克·閔尼曾做過試驗,一天與父親接觸不少於2個小時的孩子和那些一個星期與父親接觸不到6個小時的孩子相比較,他們的人際關係更融洽,能從事的活動風格更開放,並具有進取精神和冒險精神,更具有男子漢的氣概。另一些研究者稱,缺乏父愛的孩子容易產生情感障礙,他們大多焦慮、自尊心低下、自制力弱,並容易產生攻擊性行為,甚至成人以後會有許多不良生活習慣。他們把兒童的抑鬱、孤獨、任性與依賴行為稱為「缺乏父愛綜合征」。
父愛關係孩子的智力發展
我國教育學和心理學專家在北京、山東、江蘇、廣西與新疆5省市區,對2100多名在校中小學生進行性格行為特徵問卷調查分析後發現,父親的文化素質對子女的自制力、思維靈活性產生影響。一些研究還發現,父親對孩子的智力發展影響很大,尤其對男孩的影響更大。如果一個男孩在童年失去父親,則很容易智商偏低、認知模式女性化,這些不足將影響男孩的成長。相反,那些和父親相處時間較長的孩子,容易從父親那裡獲得更多的知識、經驗、想像力和創造意識,有利於激發孩子的求知慾、好奇心、自信心。
父愛關係孩子性別角色的正常發展
家庭是孩子學習角色觀念、形成角色取向、模仿角色行為的重要場所,是一個人性別社會化的第一源泉。孩子最初是在家庭中模仿父母,進而模仿其他男女角色。父親提供一種男人的基本模式,男孩往往把父親看作是將來發展自己的男性特徵最現實的「楷模」;女孩則從觀察父親如何對待母親的過程中,了解到男人應該如何對待女人,這對女孩成人以後的性別行為和婚姻關係有很重要的作用。相反,如果缺乏父愛,男孩容易變得軟弱、缺乏獨立性、自主性,甚至出現女性化的傾向,適應環境的應變能力差,長大以後難以成功地為人夫和為人父;而女孩到了青春期則常常表現出焦慮、羞怯、無所適從,甚至日後出現婚姻危機。
由此可見,父親在孩子長大成人的過程中,實在是佔據了重要的地位。據專家們的研究,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父母的分工及影響力有所不同:在嬰幼兒時期,以母親教育為主;上小學後父母責任各半;上中學以後以父親的教育為主,因為此時父親的影響力上升而母親的影響力下降.但是,現在許多父親卻認為自古以來都是男主外,女主內,教育孩子應當是女人的事情,也有的父親愛說「我實在是太忙了」.然而,難道一個「忙」字就可以使父親們理所當然地推掉了做父親的責任了嗎?工作是永遠也忙不完的,而孩子的成長是不能等待的。父母們希望孩子將來成為品德高尚、意志頑強的孩子,那麼,請父親們承擔起教育孩子的責任,用父愛支撐孩子的成長。
三、給父親支招
1.多花時間陪孩子
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平均每天能與父親共處2小時以上的孩子,要比其他的孩子智商高,男孩更像小男子漢,女孩長大後更懂得與異性交往。作為父親不要總以太忙為借口,把孩子推給母親管教,要隨時注意接近孩子,多和孩子交談,傾聽他的心裡話,堅持每天與孩子共度一段時光,如一起看電視、看球賽、遊戲等。孩子不僅從父親那裡享受到愛,也從中接受父親的氣質、情感、智力等方面的影響,為自身的心理與智力發育補充養分。
2.關心孩子不在時間長短
做父親的首先要有責任意識,有了這種意識以後,就可以見縫插針教育孩子.比如,送孩子到學校的時候,可以給孩子講一講路上的見聞;看電視的時候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國家大事,讓孩子發表自己的看法等等.
3.帶孩子冒險
父親也可以利用業餘時間帶孩子做一些例如跑步、爬山、滑冰等等母親很少做的活動,以彌補母親在教育方面的不足。
4.擁抱孩子
父親應該學會表達對孩子的愛,不管工作多麼忙,下班回家也要先擁抱孩子,特別是在節日、孩子的生日或當孩子取得成績時,最好用口頭或書面語言向孩子表示祝賀與褒獎。
5.對孩子多微笑
有的父親會因為工作上的煩惱影響了對待孩子的態度,這是不應該的.應時刻把愛心獻給孩子,回到家應該以微笑面對孩子,讓孩子在家裡感到輕鬆愉快.
推薦閱讀:
※√還得是媽媽好,誰都白搭!有媽在,才是家!
※她一輩子沒得到過愛,卻真的,是一個好媽媽
※男子為了喂小狗每天都這麼做,狗媽媽:神經病啊,我不要尊嚴的?
※做「鐵絲」媽媽 要做「絨布」媽媽
※別讓你的老婆成為假性單親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