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別被這些帶「虎」的成語唬住了

梁勇成語因為蘊含大量的文化密碼而成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寶庫,是代表中國的重要文化元素之一。其中,傳世常用的帶「虎」字的成語有兩三百個之多,但不少的意思已與當初大相徑庭了。認識這些成語的由來和本義,知道它們背後的故事,可以深入了解文化之源。先來看看虎視眈眈。如今,只要一提虎視眈眈,人們往往將其理解為貶義的「像老虎那樣兇狠、貪婪地注視著,而且還圖謀伺機攫取」。其實,這與這個成語原本的含義完全相反。虎視眈眈的出處是《易經》的《頤卦》。頤,有供養的意思。《頤卦》講的是民生,提示必須要自己獲得口中的食物,強調倘若只想從他人處獲得食物必有兇險。老虎是動物之王,處於食物鏈的最高位置,通過自己的捕食能力養活自己,是正當的。然而,後人引用虎視眈眈的來源時,往往只看到「虎視眈眈,其欲逐逐」,而肢解了其完整的原文——「虎視眈眈,其欲逐逐,無咎」。無咎者,沒有過失,無所歸罪。由此可見,虎視眈眈本義並無褒貶。還有大人虎變,又謂大賢虎變。現在的解釋是居上位者行動變化莫測,但其本意是指聖賢的特質——前行中必有變革。這則成語出於《周易·革》,完整的句子是「大人虎變,未佔有孚」。革原義是皮革。獸皮經過加工,製造成柔軟的皮革,含有改革、變革的意思。而變化莫測只是一種常人所見的表面現象,是談不上未佔有孚的。這也就意味著,我們要在改革、變革的大背景之下理解大人虎變。大人者,居上位的聖賢;虎變,是指老虎走動時身上斑紋的變化;未佔有孚,尚未占卜就有了孚信,獲得了民眾的充分信任。換而言之,沒有這種特質,就無法勝任「大人」。除了以上情況,還有一種另類誤解,如畫虎類犬。有人可能要問:畫虎不成不是應該「類貓」么?怎麼「類犬」了?事實上,畫虎類犬源於《後漢書·馬援傳》:「效伯高不得,猶為謹敕之士,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者也。效季良不得,陷為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者也。」但我們若與上句「刻鵠不成尚類鶩」對應可以看出,虎和狗理應也是個類似關係。《爾雅·釋獸》說:「熊虎丑,其子狗。」原來,熊虎的幼獸就是叫狗。《爾雅·釋畜》還記有「狗屬」,說除了犬之外,狗還指「未成毫」的熊虎幼崽。由此看來,畫虎不成反類狗字面上的意思應該是畫虎結果像小老虎,表達的意思是畫大老虎不成結果成了像貓那樣的小老虎。它與刻鵠不成尚類鶩對應,寓意為眼高手低、好高騖遠和弄巧成拙、適得其反。還有與虎謀皮這則成語,說的是跟老虎商量要它的皮,比喻跟惡人商量要他放棄自己的利益,是絕對辦不到的。但考察其由來,結果是與狐謀皮而不是與虎謀皮。《太平御覽》引《符子》云:「欲為千金之裘而令狐謀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與羊謀其羞。言未卒,狐相率逃於重丘之下,羊相呼藏於深林之中。」從與狐謀皮到與虎謀皮,雖然有點狐假虎威的意思,但比原來更生動了。人們常以為,馬馬虎虎是出於虎與馬的混淆。有好事者甚至還無中生有地杜撰出很多「出典」。其實,馬馬虎虎來自老北京的滿語「lahu」,意即疏忽大意。類似俗語還有打馬虎眼,即裝糊塗矇騙人。這些都見於老舍的《華實春秋》。
推薦閱讀:

早安成語|雲錦天章 夏日茶語皆情語
漢娃說成語:《殺豬教子》
冬天的詩句、成語、諺語大全!
和帝王有關的成語
[轉載]福字成語集錦

TAG:成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