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 致敬!英雄的人民裝甲兵!
(徽章與榮譽公號 原創文章)
按:本圖文由曹永明先生撰寫、整理並提供,特此致謝!
多圖,請注意流量!
新中國立後,為了建設一支現代化的國防軍,1950年5月,毛澤東在中南海親自點將,把許光達從蘭州召回北京,委派他籌建我軍歷史上沒有過的新技術兵種——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一個月後,毛澤東簽署中央軍委命令,正式任命許光達為裝甲兵司令員兼政委。從接受命令的那一刻起,許光達就把整個身心都撲在了坦克上。他不止一次地對同志們說:「我們要樹立終生為裝甲兵建設服務的思想,把我們的聰明才智獻給裝甲兵事業。」許光達將軍不辱使命,身體力行,傾盡後半生的精力和心血鑄造出一支現代化的鐵甲雄師,他不愧為人民軍隊的鐵甲元勛!
中國裝甲部隊的發展歷史並不很長,抗戰初期,中日戰爭全面爆發的時候,國民黨政府軍裝甲部隊只有戰車不足百輛,最精銳的戰車部隊為杜聿明將軍率領的裝甲兵團,裝備戰車三個營,第一營裝備英國維克斯6噸半戰車,第二營裝備英國維克斯6噸戰車和水陸兩用戰車,第三營裝備德國I式戰車。在1937年8月21日的淞滬保衛戰中,杜聿明少將指揮剛剛組建的裝甲兵團第一營受命攻擊匯山碼頭。參戰的中國軍隊大多第一次見到自己的坦克,他們都以為鐵甲戰車是無堅不摧的利器,不懂步坦協同戰術的指揮官連掩護戰車的步兵也沒有派出。結果失去步兵掩護的裝甲部隊孤軍深入,很快陷入了日軍重圍,損失慘重。戰爭擴大後,蘇聯提供T-26戰車88輛,幫助中國重建戰車部隊。此外,中國軍隊還使用過美國、義大利、法國、捷克等國生產的裝甲戰車。
這輛維克斯6噸半戰車,經過苦戰沖入日軍陣地,終因沒有步兵配合被擊毀俘獲,功敗垂成,可以看到其炮塔多處中彈被擊穿的痕迹。上下兩張照片均是日本戰地記者所攝。
血戰匯山碼頭的中國戰車向日軍陣地衝擊
二戰時期,坦克已不再是戰場上的「稀有物種」,基本是有戰場的地方就會有坦克,特別是美國的「謝爾曼」(M4)坦克家族、蘇聯的T-34坦克家族,足跡可謂遍及整個反法西斯戰場。有數字記載:二戰期間「謝爾曼」(M4)坦克共生產了49230輛。中國雖然沒有自己生產的坦克與日本法西斯作戰,但作為反法西斯戰場的同盟國,中國也曾得到美國支援的「謝爾曼」(M4)坦克。不過,當時國民黨蔣介石把外援物資器材全裝備到國民黨軍了,共產黨領導的軍隊一輛坦克都未得到。1945年11月,東北民主聯軍在瀋陽市原日軍坦克裝配修理廠(918工廠)搜集到1輛較為完好的日制95式輕型坦克。於是,12月1日,人民解放軍第一支坦克部隊——東北坦克大隊在瀋陽東郊馬家灣子成立,從而開創了人民解放軍戰鬥序列中的坦克兵歷史,當時只有30餘人,1輛坦克。
我軍第1輛坦克——日制95式輕型坦克
此後,我軍先後從國民黨軍手中又繳獲了美製M3A3輕型坦克、M5A1輕型坦克、美製LVT履帶式水陸裝甲運輸車、M3半履帶裝甲輸送車、日制1式裝甲輸送車、92式輕型坦克,97式超輕型坦克和鐵道越野兩用坦克等。解放軍依靠在戰鬥中繳獲的坦克,相繼組建了華東、華北和中原野戰軍坦克隊。組建後的各坦克部隊作為解放軍的一支生力軍,初試鋒芒於東滿剿匪,三下江南,四保臨江,克濟南,決戰遼瀋、淮海、平津,橫渡長江、進軍寧滬,出征西南、西北,進駐廣州,年輕的坦克兵為新中國的建立作出了貢獻,並在戰鬥中成長壯大。
東北野戰軍坦克兵在維修坦克
解放戰爭中我軍繳獲的日式坦克
解放戰爭中我軍裝備的美製M3A3輕型坦克
天津戰役中,我軍95式輕型坦克掩護步兵突破寧園防線
淮海戰役中,我軍M5A1輕型坦克配合步兵向敵發起進攻
東北野戰軍裝甲部隊開進北平
熱情的北平市民登上解放軍的坦克車歡慶北平和平解放
華東野戰軍裝甲部隊解放南京
華東野戰軍裝甲部隊解放上海
西北野戰軍解放西安,圖為坦克部隊經過國民黨西安綏靖公署(原西北剿總)門前。
西北野戰軍裝甲部隊解放蘭州
1949年3月25日,毛主席在北平西苑機場的閱兵式上檢閱裝甲部隊。
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上,「功臣號」坦克通過天安門前。
東北軍區裝甲兵女坦克手在瀋陽慶賀大會上表演坦克駕駛
東北軍區裝甲兵培訓的11名女坦克手
1950年9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摩托裝甲兵司令部在北京正式成立,許光達首任司令員。從此,裝甲兵作為一個獨立的兵種出現在人民解放軍序列中。1951年7月16日,摩托裝甲兵司令部改稱裝甲兵司令部。裝甲兵領導機關成立後,從蘇聯首批購進10個坦克團的裝備,主要為T-34/85中型坦克、IS-2重型坦克和SU-122自行火炮。
許光達將軍在辦公
裝甲部隊組建伊始,困難重重。當時,我軍的坦克數量很少,且都是從國民黨那兒繳獲來的。要建設一支強大的裝甲兵部隊,幾乎是從零開始。身為司令員兼政委的許光達晝夜奔波,諸事親自籌劃。經過短短四個月的艱苦努力,便在全國各大軍區建立了坦克師、獨立坦克團、獨立坦克營以及坦克編練基地、修理廠及坦克學校。之後,許光達又領導組建了華東軍區、東北軍區的摩托化裝甲兵領導機關,還成立了專門培養中、高級指揮幹部和技術人員的裝甲兵學院和裝甲兵工程學院,裝甲兵學院院長由他親自兼任。為了祖國的裝甲兵事業,許光達簡直到了忘我的程度,他一有時間就深入課堂和教練場,經常親自給學員上戰術課。平時,他帶頭學技術,年過半百的裝甲兵司令員,堅持親自登上戰車參加訓練。在他的帶動下,坦克部隊官兵掀起了學習技術、比武訓練的熱潮。
1952年4月,朱德總司令,許光達司令員,粟裕總參謀長等視察戰車學校。
1958年與坦克學校戰士留影
許光達司令員在視察坦克第二師時,同坦克乘員親切交談。
1959年,許光達司令員學習59式坦克的駕駛技術,聽取駕駛教員的意見。
1964年,許光達司令員與參加核效應試驗的坦克成員交談。
在裝甲兵建設過程中,許光達提出了「沒有技術就沒有裝甲兵」的響亮口號,他認為「技術建設在裝甲部隊建設中占著頭等重要地位」。強調把政治工作與技術工作相結合,許光達是當時提出這一觀點的第一人。
坦克模擬訓練
坦克乘員通信訓練
1軍7師坦克自行火炮212團奪得武漢軍區裝甲兵比武團體總分第一名並獲全軍裝甲兵比武3個二等獎,軍委副主席葉劍英、國防部副部長兼裝甲兵司令員許光達、副總參謀長張宗遜等接見了參加裝甲兵比武的坦克駕駛員併合影。
1964年8月,許光達司令員陪同軍事科學院院長葉劍英元帥、副總參謀長張宗遜上將、南京軍區司令員許世友上將觀看裝甲兵比武。
裝甲兵是以坦克為基本裝備,主要遂行地面突擊任務的兵種,是陸軍的重要突擊力量。武器裝備是戰爭的重要因素,研製生產出性能先進的國產坦克,一直是許光達的理想和追求。為此,他殫精竭慮,費盡了心血。1959年,中蘇關係發生了明顯的逆轉,蘇聯撤走了專家,技術和原材料被全部封鎖,國家的一些領域建設都受到了嚴重損失。而恰恰在這時,我國第一台59式主戰坦克誕生了。當1959年舉行國慶10周年大典的時候,許光達親自陪同毛澤東站在天安門城樓上,檢閱由國產59式主戰坦克組成的車隊。當坦克車隊隆隆地駛過天安門廣場時,毛澤東緊握著許光達的手,高興地向這位我軍裝甲部隊的創始人表示祝賀。
1953年閱兵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5次國慶閱兵。圖為受閱裝甲部隊的su-76自行火炮。
1958年國慶閱兵,圖為受閱的裝甲兵部隊的T-34坦克。
1958年國慶閱兵,受閱部隊分列式中的坦克學校學員方隊。
1959年10月1日,國產59式主戰坦克通過天安門接受檢閱。
59式主戰坦克雄姿
59式中型坦克當年的標準照。這張圖片經修版後成為裝甲兵的標誌。
許光達(左二)在617廠同工人、技術人員一起研究我國第一代59式坦克的技術問題。
1959年9月,許光達(左一)陪同劉少奇(左三)、彭德懷(左五)觀看59式坦克的模型,並介紹情況。
多少年來,人們對許光達的這一遠見卓識深深敬佩。工人們為了表達對裝甲兵司令員的敬仰之心,特意製作了一台國產坦克的模型,裝在玻璃罩里送給了許光達。這台坦克模型被許光達擺在了書房最為顯眼的地方,它始終伴隨著將軍,直到走完人生的旅程。
1950年,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還不滿周歲,朝鮮半島便飄來了濃濃的硝煙。面對美帝國主義的挑戰,我們選擇了「打」!中國人民志願軍開始抗美援朝,這給剛剛誕生的人民裝甲兵部隊提出了嚴峻的挑戰。人民軍隊手中只有蔣介石這個「運輸大隊長」送來的「雜牌」破舊坦克,怎樣去應對美軍武裝到牙齒的部隊?為了進行充分的應戰準備,我軍加緊同蘇聯接觸,並從1950年下半年開始,陸續得到一定數量的坦克裝甲裝備,特別是T-34坦克,它是二戰時期與美國「謝爾曼」(M4)享有同等高榮譽的坦克。後通過改進,T-34的火炮、整體抗彈能力以及速度都強於「謝爾曼」(M4)坦克。
為支援我人民志願軍,裝甲兵部隊黨委作出決定:要求部隊在三個月內完成一年的訓練任務,迅速掌握基本技術,隨時準備入朝參戰。為此,許光達率領機關參謀人員深入到基層部隊蹲點,幫助部隊制定科學的訓練計劃,改革訓練方法,突出重點、難點,提高訓練質量。我軍購裝備的同時也聘請了一定數量的蘇聯軍事顧問,進行了「一對一」、「手把手」地教,使我軍裝甲技術和裝甲步兵班戰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1951年1月,裝甲兵成立僅僅三個月後就派出一個團去了朝鮮。其後不久,許光達又親臨朝鮮前線,實地考察和研究裝甲部隊的作戰及戰場技術保障工作。
志願軍坦克部隊指戰員向祖國和人民宣誓
1951年3月1日,中央軍委下令裝甲兵部隊正式入朝參戰。3月31日,首批入朝的志願軍裝甲兵坦克第1師(轄第1、第2團)和坦克第2師第3團,開始陸續渡過鴨綠江入朝參戰。6月30日,坦克第1團的T-34/85中型坦克和SU-122自行火炮各1輛,向美軍陣地射出了入朝以來第一發炮彈。
志願軍聯合兵種協同作戰
1951年11月5日,坦克第1團以8輛T-34/85及IS-2坦克配合步兵第573團進攻英軍第1師據守的馬良山主峰,經過4小時的激戰,攻佔了馬良山陣地,全殲英軍1個營。而坦克分隊僅輕傷1人,坦克無一損毀。馬良山反擊戰的勝利,被譽為「聯合兵種協同作戰的成功範例」而載入史冊。
抗美援朝戰爭中我志願軍T-34/85中型坦克協同步兵衝擊敵人防線
1953年7月6日,坦克第2師第4團奉命配屬第23軍進攻石峴洞北山的美軍第7師第17團。戰鬥發起後,坦克第4團的6輛T-34/85對石峴洞北山進行破壞射擊。之後,T-34/85坦克以凌厲的火力壓制和消滅了美軍殘存火力點,步兵則迅速撲向美軍陣地。僅17分鐘,志願軍全部佔領石峴洞北山,殲滅美軍1個連。7日到18日,坦克第4團支援步兵打敵反撲。在這場持續12天,朝鮮戰爭中規模最大,也是最後一場的坦克戰中,坦克第4團的坦克共出擊11次,擊毀擊傷美軍M26、M46等坦克18輛,摧毀火炮11門,並殺傷大批美軍步兵,勝利地支援步兵攻佔並鞏固了陣地。上世紀六十年代八一電影製片廠的故事影片《英雄坦克手》就是對這場步坦協同經典戰例的藝術再現。
英雄坦克手
在正義對非正義、鋼鐵對鋼鐵、肉體對鋼鐵的作戰中,志願軍裝甲部隊一憑忠誠,二憑戰術,三憑勇敢,四憑有限的坦克裝甲裝備,使朝鮮戰場上的美國鬼子聞風喪膽,湧現出了無數戰鬥英雄。如志願軍坦克第4團第2連排長楊阿如,在1953年7月6日晚9時石硯洞北山進攻戰鬥中,它所在坦克排以猛烈的火力支援步兵衝上石硯洞北山,全殲美軍1個連。當夜22時,楊阿如和他乘坐的215號坦克,在大雨中通過沼澤地小路向前轉移,準備佔領新的發射陣地,支援步兵粉碎來自縱深346.6高地美軍的反撲,不料中途陷入泥坑,步兵協助搶救無效,於是將計就計地就地嚴密偽裝待機。7月7日,美軍第7師第17團所屬坦克連的3輛M26「潘興」重型坦克,停在346.6高地向志願軍攻佔的石硯洞北山射擊。但他們沒有想到,在翼側l00多米處的沼澤地中,有1輛偽裝成土包的坦克,正在對其進行射擊前的標定。夜幕降臨,楊阿如指揮全車乘員,卸去偽裝,沉著果斷,精確瞄準,先敵開火,僅5分鐘的交戰,一舉擊毀美軍M26坦克2輛,擊傷1輛。激戰之後,215號坦克完全暴露在敵火力之下,而坦克還不能開出泥坑,機智的坦克乘員想出了保存自己的辦法:駕駛員發動了坦克,控制油門使發動機的轟鳴聲由大變小,造成坦克由近及遠開走的假象,從而迷惑了美軍,成功地引開了其炮兵的射擊。9日夜間,215號坦克在工兵的幫助下搶救成功,開出泥坑,機動至另1個發射陣地,再次以突然的射擊,擊毀敵坦克2輛,支援步兵鞏固了石硯洞北山陣地。抗美援朝戰爭中,215號坦克先後配合步兵作戰8次,共擊毀敵坦克5輛,擊傷1輛,摧毀地堡26個、坑道1條、機槍火力點8個、火炮9門、指揮所1個、汽車1輛。戰後,楊阿如記一等功,志願軍總部授予他「二級人民英雄」稱號。215號坦克被志願軍總部授予「人民英雄坦克」稱號,全車乘員記1次集體特等功。215號坦克現陳列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被授予「人民英雄坦克」稱號的215號坦克及其乘員
抗美援朝鮮戰爭中,志願軍裝甲兵的3個坦克師、4個獨立坦克團和6個步兵師屬坦克自行火炮團,分三批輪換開赴朝鮮,參加大小戰鬥246次,不僅有力地支援了步兵作戰,還擊毀敵人坦克40輛、擊傷34輛、毀傷敵火炮20門、摧毀敵地堡工事864個,打出了國威軍威。抗美援朝也是一次機遇,使中國裝甲兵部隊及裝備在短時間內迅速發展成相當規模。至1955年,中國裝甲兵部隊已發展為3個坦克師、1個機械化師、4個獨立坦克團、48個步兵師屬坦克自行火炮團、共有3030輛蘇制坦克及自行火炮的強大裝甲力量。
裝甲英豪
戰地黃花
1979年2月1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發起對越自衛還擊戰。裝甲兵部隊6個坦克團和1個自行火箭炮營參戰,各部隊勇猛穿插,第43軍坦克團僅用2小時55分鐘,便勝利完成了30公里熱帶山嶽地穿插任務,攻佔越北地區重要交通樞紐東溪。至3月4日,我裝甲兵部隊突破敵防禦縱深達40公里,攻克高平、同登、涼山、老街、柑糖等越北重鎮,勝利完成對越自衛還擊作戰任務。在對越自衛還擊戰中,裝甲兵部隊共作戰70餘次,繳獲敵坦克1輛、毀傷敵坦克14輛、裝甲車2輛、火炮108門、汽車56輛、火箭筒150多具、摧毀火力點1010個、炮兵陣地9個,嚴懲了越南小霸,為裝甲兵部隊積累了寶貴的實戰經驗。
62式坦克搭載步兵組成的快速穿插部隊
乘勝追擊
凱旋歸來
1980年後,中國軍隊進行了體制改革和精簡整編。1982年9月1日,中央軍委決定將裝甲兵領導機關改為總參裝甲兵部。1985年,又將獨立裝甲兵以坦克師和旅的編製配屬新組建的集團軍。1998年,裝甲兵進行了合成編製,各坦克師(旅)改為裝甲師(旅)。裝甲師轄有3個裝甲團、1個裝甲步兵團、1個自行火炮團、1個防空團,師部還直轄有偵察營、防化營、反坦克(導彈)營,工兵營、汽車營、通信營、修理營等營級單位。
裝甲運兵車
坦克集群在行進中加註燃料
63式履帶裝甲輸送車集群
1959年9月,中國裝甲兵裝備了國產第一代坦克,命名為1959式中型坦克,簡稱59式中型坦克。從此,裝甲兵的武器裝備走上了國產化發展道路。60年代,又裝備了國產62式輕型坦克、63式水陸坦克和63式裝甲輸送車。70年代,裝備了69式中型坦克和77式兩棲裝甲輸送車。80年代,先後裝備了69-2式中型坦克、79式中型坦克、88式主戰坦克、86式履帶式步兵戰車等。進入90年代,中國加速了裝甲武力的發展步伐,一大批國產新型坦克裝甲車輛陸續裝備部隊,其中有88C式主戰坦克、98式主戰坦克、ZTS63A式水陸坦克、90式履帶式裝甲車和92式輪式裝甲車等。具有新世紀世界先進水平的99式主戰坦克的誕生,使裝甲兵成為中國陸軍部隊中機動力和突擊力最強、防護力最好的主戰兵種。目前,中國裝甲兵已形成了主戰坦克、輕型坦克、水陸坦克、步兵戰車和裝甲輸送車等多個車型和與之配套的火力支援、戰鬥保障及後勤技術保障車輛的武器裝備體系。
1984年10月1日,國慶35周年閱兵式上,69-3式(79式中型坦克)坦克通過天安門廣場。
裝甲兵部隊通過鐵路千里轉運
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三代99式重型主戰坦克具有較高的信息化水平,堪稱陸戰之王的王中王。
近年來,裝甲兵部隊深入貫徹落實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努力加強質量建設,不僅擁有裝甲部隊、機械化部隊,而且創建了兩棲機械化部隊、輕型機械化部隊和裝甲數字化部隊,向著精兵、合成、高效的目標穩步邁進,圍繞「打贏」目標,廣泛開展科技練兵活動,積極探索高技術條件下進攻、防禦的多項技術和戰法,他們在雪域高原、戈壁大漠、塞外草原、崇山峻岭、海島湖泊等特殊環境和氣候條件下刻苦磨礪,使部隊的組織指揮、快速反應、遠程機動、野戰生存、信息對抗、協同作戰和綜合保障能力逐步提高,部隊整體作戰能力和遂行多種任務的能力進一步加強。
鐵流滾滾震四方。中國新一代陸軍裝甲兵以嶄新的雄姿昭示世界:在未來戰爭中,他們是一支無堅不摧、所向披靡的鐵甲雄師!
許光達大將為《人民裝甲兵》雜誌封面題詞
1965年軍委裝甲兵首長的合影。66年文革爆發,許司令員被迫脫去軍裝直至被迫害去世。
永遠緬懷鐵甲元勛許光達將軍!
歡迎關注 徽章與榮譽公號(badge_honor)
投稿信箱 wfmzy@163.com
更多文章,請點擊左下方「閱讀原文」。
推薦閱讀:
※文化|梁山英雄為何要多次排座次,其中奧妙在哪兒?
※《蕩寇風雲》殺光倭寇兮,振我夫綱
※如何成為平凡生活中的英雄?
※能說說你心目中的英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