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成長的本質

成長的本質

越來越多的人喜歡說,某某某還沒長大,已經長老。也就是說,一個人身體的長大並不意味著他真正成熟。原因何在?因為心還關在籠子里,沒有成長。

人、人類,或者說人作為一個物種,誕生於此的真正目的是什麼?

答曰:自由,是從外到內和諧的自由,終其一生儘力使之達到更深遠更廣大的自由。

盧梭在《愛彌兒》中說,教育的最高目的在於培養自由人(馬克思也稱共產主義是「自由人的聯合體」、是「以每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為基本原則的社會形式」)。他進一步闡明,自由就是自主。它包括三個遞進層面,即自然自由、社會自由和道德自由。

自然自由是每個人天賦的權利,永遠無法剝奪。而社會是人作為一種特殊物種無法迴避的必然軌跡,當每個個體(以及由個體組成的集體)的自由,經過彼此不斷的磨合、衝撞之後,便誕生出新的「被套上籠頭的自由」——社會秩序,比如法治社會中,每個社會成員必須在尊重這個秩序的前提下方獲自由。然後,當社會自由這一動態歷史進程變得自覺化,即人性本身開始趨向完善和崇高,便進入道德自由。

以一個具體的人來說,首先他要追求自然自由,即身體、心靈跟隨其本性(天然的人性)「順勢而為」,不受外來事物的扭曲、限制甚至傷害,像四季更迭、萬物生滅一樣自由地發生和發展。盧梭建議一個人的早期教育應以自然教育、消極教育為主,不要過多地人為干擾自然這個最好的導師。而人類初期缺乏自主意識的天然慾望可以自然達成平衡,只要真正做到順其自然並不會釀成大惡,所以無需橫加干預。當然,凡自娘胎落地,人從完整的被包容的正向的狀態投身到一個正負平衡、美醜兼備的環境,受傷在所難免,同時享受資源獲得成長也是他天生的權利,都是我們來地球的必修功課。我認為心理學中常提到的內在小孩,便是早期沒有獲得自由發展的遺憾,它需要我們在之後相當長的時間裡去療愈、解放和重新成長。被期待、被管束、被比較、被定義、被否定,甚至被虐待,上一代人「受傷的小孩」還沒有好就已經長「老」,然後或冠冕堂皇或潛移默化地將好的、不好的東西一股腦兒傳下去,每個人內在和外在的機緣、能量不同,導致的結果有很大差別。是否能夠相對自由的發展,即身體得以按自然需要健康地成長不被過度約束,心靈得到足夠多愛的供給並習慣於以愛的模式與外界融合;沒有被過早代入愚頑的世俗概念,對客觀世界既不恐懼也不鄙視,心地單純狀態積極,有能力也有意願去迎接所有迎面而來的新事物——這或許就是孩童期的幸運和周圍人能給予他的最大善意。

這時的自由是一種幾近純天然的自由。

第二階段,社會自由。即便我們幸運地得以相對理想的方式順利長大(事實是不理想的方式占多數),當不得不開始進入社會,乍遇到和你大同小異多少帶著各式各樣傷疤的、一路摸爬滾打過來的同伴,眾人之間的磨合、鬥爭讓個體的人性混雜著彼此的利益變得更加複雜,更別說這些複雜的小個體組成的集體。個體與個體之間、集體與集體之間、個體與集體之間,「具備了自主意識的成年人」如脫韁的野馬,經過長期的勾心鬥角或血雨腥風,付出慘重代價,最終以或正面或負面的方式,讓所有的人意識到「無論是誰,如果成了自由的扼殺者,受害的也將包括他自己」,只有達成共識,尊重別人之後自己才能更好地生存。於是法律作為「共同目標的公約」應運而生,每個人在法律保護之下可以自由,脫離法律將受到懲罰。從此天下相對太平,人類進了一大步。

但不自由並不僅限於生命安危、社會穩定這樣的宏大,一紙法令無法照亮人性的每個角落。即便在相對平和的日常里,作為一個人,你平和么?票子、孩子、面子裹挾著我們,房奴、孩奴、官奴遍地開花,焦慮、恐懼、抱怨、虛榮、對抗,哪個不是緊縛住你我心靈的枷鎖?束縛得日久天長,甚至已出現將束縛當作依託而不能自拔的錯覺。人們為逃避壓力拚命尋找安慰,不期又滋生出新的壓力,愛情不再是兩個獨立個體之間的賞心悅目和共同成長,成了或是給自己找爸找媽的依賴和挑剔,或是發泄壓力張揚錢勢的有價商品。看似光鮮的人群,試問有幾個不被這樣或那樣的「繩索」牽絆著;看似自由的言論,有幾個不是壓抑得發狂後的盲目叫喊?看似竭力張揚個性,又有幾人敢於放下面具做自己,不再扮演別人的角色?

幸好,這世界有一條亘古不變的真理,那就是凡事不達到平衡便不罷休,這點真是千真萬確的真理吶!於是,身體站出來抱怨,心理開始失衡,關係瀕臨崩潰,環境跳出來發難,世界不再安寧,終於讓我們在一味往前沖的道路上感到難受了!這些「負面」的東西提醒我們,再不注意內心和外在和諧、發展與保護的平衡,減少對抗、讓愛作主,一切將會走向極端甚至滅亡。在這裡且不談社會發展,單就個體而言,讓內在小孩療愈,逐漸強大最終自給自足不再向外求索,不在金錢、伴侶和事業里找尋安全感,這是成熟之後的我們能夠也必須做到的事。因為只有這樣,一個人才能真正獲得和平與富足,實現在社會標準下的自我自由,並為進一步走向道德自由鋪平道路。個體都是「好細胞」,社會的肌體自然也跟著強健。因此,社會自由是人有自主意識之後,不得不進行的棄惡揚善的加工過程,這是每個人和人類發展的宿命。

這一階段的自由是必要約束之下的自由。

道德自由和社會自由的界限並沒有那麼清楚,或許只有當事人自己知道「質變」的那一瞬間——當社會自由進行得心甘情願,只想往前探索而不是回到慾望狂野的「自由」狀態,一個人的心靈得以升華,自律、自控達到爐火純青,束縛不再是外界的壓迫而是內心的主動,這時候便會產生強大的內驅力,真正實現自我的「小宇宙」!他對自己和客觀世界越來越充滿包容和支持的主動意識,在他的眼中黑白不是是非,只是存在,都有它們存在的理由,都有被理解的必要。不爭不執,只管用力去愛自己愛他人愛世界,並與它們共進退!比如佛陀,比如甘地、特蕾莎修女,比如即將到來的你和我——如此簡單放鬆,當然遊刃有餘自由自在。

這時的自由是高度的自主、自控、自覺,是一種崇高的精神自在。

應該說這三個階段的自由是自下而上兼容進行,最後循環往複。實現社會自由的同時當然具備自然自由的要求,只是輕重有所側重。而從社會自由向道德自由的過渡中,同樣是潛移默化螺旋式的發展,並且自然自由的要求依然同樣存在,只是需求程度持續變化,好比「身陷囹圄、心自高飛」的眾多歷史先驅。雖然道德自由看似處於所有人類自由的頂端,其實它和社會自由的真正標準都是自然,即盧梭提到的「把自然自由作為一面鏡子,鑒別出社會現實中種種不平等和不自由」。三種狀態循環遞進,或許可以比作涼水變成涼白開的過程——看起來一樣,實質卻已改變。

因此,成長的本質便是從各種不自主變得可自主:讓身體從不得不依賴外界養護否則便難以生存的不自主,成長為力拔山兮不再仰仗別人還有餘力幫助別人的蓋世英雄;讓心靈一次次跳出舒適圈,從成見、偏執、彷徨與恐懼的不自主中走出來,實現全然的自給自足和豐盈喜悅,再回饋給生你養你的大千世界!

不囿於物、不囿於情,不囿於思、不囿於心,不囿於名利、不囿於謗誹,不囿於自身的慾望,更不囿於社會的標準……,就如同問題是發展道路上必然出現的內生性事物一樣,樊籠在生命之路上同樣會隨時產生並可能固著不去,我們必須隨時覺知、主動超越,這當然需要相當的智慧和勇氣。但正因為如此,每一次的超越必將帶來身心的成長和成熟;也唯有如此,樊籠才只是人生路上用來的激勵你的階段性問題,而不是壓倒你生命活力的終結性問題。

這好比中醫講求「通」不要「滯」,文學裡面說「風過竹面,雁過長空」,佛家提倡「無所住」,都是一樣的道理。任何引起阻滯、固著,影響生髮活力的情形,都應該得到疏導和改變。

跳出樊籠,投入廣袤,是為生命力!

作者簡介


推薦閱讀:

張云:英國脫歐公投背後的問題本質
時間的本質
《跨界喜劇王2》依然沒理清「跨界」和「喜劇」的本質
最大素數印成書,為什麼有人買這麼無聊的東西?
【參禪悟道】生命的真相,世界的本質!

TAG:成長 | 原創 | 本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