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場應該重新認識腸道營養對母豬的價值
腸道是豬最大的免疫器官,同時也是豬進行食物消化吸收的工廠。食物經過胃液的消化和膽汁的乳化後,大部分營養在小腸處被吸收,水份和鹽類則在大腸被吸收。顯然所有的營養全部來自於這個巨大的生物工廠,然後通過血液運送到各個組織和器官。但是這個工廠本身的運轉同樣需要消耗大量的營養和能量。
腸道黏膜具有高分泌性和高增殖力。生長動物腸黏膜蛋白質周轉能力是肌肉組織的10倍,而成年動物則達到30倍。成年豬小腸黏膜的完全更新只要2-3天。有研究表明,成年豬的腸道只佔體重的5%左右,而其所消耗的營養約佔動物採食養分的50%,能量消耗佔全身消耗的25%左右,而蛋白質周轉率約佔全身周轉率的20-50%。可見腸道不只是一個吸收工廠,同時也是一個巨大的耗能機器。
維持腸道黏膜生長發育的營養供應具有特殊性。機體其他部位組織器官所需營養由體循環動脈血供應,而腸黏膜生長所需營養中70%由腸腔內直接消化的靜脈營養供應。在正常情況下,當母豬處於健康狀態時,日糧中的營養成份基本能滿足自身生長和生殖的需要。
而在中國目前的飼養管理水平之下,母豬群大都處於一個亞健康狀態,特別是抗生素引起的腸道的亞健康。豬的腸道是一個複雜的內環境,包括食物的殘渣、分解產物、蛋白酶、免疫球蛋白、病毒、益生菌、致病菌及其代謝產物外毒素、內毒素等致病因子。在腸道內各成份處於一個平衡的狀態時,機體表現出健康狀態,當這種平衡受到衝擊而導致失衡時,機體則呈現不健康狀態。
豬的腸道內有30多個屬,500多種微生物,主要包括需氧菌、兼性厭氧菌、厭氧菌3個部分。腸道中益生菌大部分以厭氧菌為主,主要有專性厭氧的雙歧桿菌屬、厭氧的乳酸桿菌屬、兼性厭氧的乳球菌屬、鏈球菌屬和腸球菌屬。厭氧菌在數量上佔據很大的優勢,約為99%,兼性厭氧菌和需氧菌約為1%。
抗生素的長期不正確的使用,在殺滅致病菌的同時,也殺死了益生菌,破壞了腸道微生態平衡,導致菌群生長失調。益生菌的減少導致腸道消化和防禦機能降低,也不利於仔豬體內微生態平衡的建立。仔豬出生時,體內處於無菌狀態,主要通過與母豬和產床微生物接觸建立自身的腸道菌群,抗生素濫用導致耐藥性致病菌侵入仔豬體內後,再使用抗生素治療時無效。
夏季高熱季節時,為了更好散熱,豬的血液流向體表,胃腸蠕動減緩,飼料和營養的消化吸收率低,加上哺乳期厭食,普遍發生便秘。便秘對腸道黏膜造成機械性損傷後,黏膜出血。大腸內大量細菌產生的外毒素和內毒素侵入血液後,導致母豬炎症和抵抗力下降。及時的凝血能夠減輕毒素的作用。
然而,抗生素通過以下作用使黏膜凝血不良:首先,腸道內益生菌能夠合成VK2,作用凝血酶原的激活酶的主要成份,VK2能夠活化凝血酶原,使傷口凝血。抗生素殺死益生菌,導致VK2含量降低;第二,許多抗生素有肝臟毒性,造成肝功能受損,肝臟是凝血酶原的合成場所,凝血酶原的合成減少與VK2的含量降低共同造成凝血不良。
脫霉劑使營養減少,小腸黏膜上皮增殖減緩,柱狀細胞和杯狀細胞分泌粘液減少,上皮細胞間緊密連接蛋白合成減少,腸道結構的完整性受到影響,免疫屏障功能得不到有效發揮,降低宿主抵抗力。從而造成疫苗免疫失敗或效果不理想,使母源抗體水平低下。總之,在亞健康狀態下,腸道尚不能滿足自身消化吸收的能量需求,更無法滿足機體對於生長和生殖的需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