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佛法與現代科學的對應中

從佛法與現代科學的對應中---探本體明自性


仁 香
一、名詞解釋及本題緣起  認識宇宙人生事物的客觀現實和發展規律,從中發現奧秘,開啟智慧,覺悟真諦,以確立人生的正確信念和改善現狀開創未來的正確途徑,是從古至今人類的共同追求。「佛」是古印度梵文「佛陀」音譯的簡稱,意譯為覺者(佛是無上正等正覺者),覺者對宇宙人生事物真相和真諦的弘揚叫佛法。現在的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佛是兩千五百多年前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人,他通過多年不懈追求和種種探索,最終通過禪定(外不住相,內不動心)的修持,開顯了自身潛在的如來智慧德相(「如來智慧德相」是自性本來清凈、本具照明和覺了一切的能力),在對宇宙人生事物進行全面宏觀認識和徹底微觀深入的切身體中,覺悟了自性。  佛法的覺悟究竟圓滿,覺者的如來境界微妙不可思議,沒有一定修學基礎和一些切身體驗的人很難理解,甚至很多人不相信佛法的真實性。  當代科學利用高科技手段,也擴展了對宇宙事物的宏觀認識和微觀深入,這時我們發現,雖然佛法與現代科學的求證手段不同,但雙方對宇宙宏觀景象和微觀現象的觀察結果相應,結論對應,只是現代科學還沒有覺悟自性,因此,兩者結合,即有利於現代人對佛法的理解領悟,也能給現代科學研究以啟迪。二、從佛法與現代科學的對應中--契入本題佛法意境  例1、當代能源和信息領域的高科技應用和開發前景展示和說明了,物質活動越接近微觀,能量轉換和信息感應的性能越強,與此對應就可以這樣理解,人本身是智能生命體,自身本具本原物質的能量轉換和全息感應性能,佛法稱此本體性能稱為「如來智慧德相」,兩千五百多年前的釋迦牟尼佛就是開顯了此本體潛在智能,而達到了對宇宙人生事物全面認識和究竟覺悟的人。  例2、愛因斯坦指出:「物質是由場強很大的空間組成的」,另一位當代西方科學界先驅愛德.蔡安指出:「宇宙物質各系統一般可歸為物質、能、電荷等等,一概都是歸於零(空)」。這兩位科學家的觀點與佛法的「如來藏中,性色真空,空性真色,清凈本然,周遍法界」觀點對應,其中「場強很大的空間」與「如來藏」對應(「如來」是本來如此,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的意思;「藏」是含藏萬有,能出生萬有的意思)。  例3、如來境界是不可思議境界(沒有主觀思想意念的境界),《華嚴經》說:「自性本空寂」,「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執著分別而不能證得」,與佛法的揭示對應,現代科學也發現了:在量子力學中,觀測者的主觀行為或稱精神因素,已成了不可避免的作用之一,觀測者所能測到的數據,已非該系統未被干擾前的本來狀態。  例4、與佛法「本體不滅、生命輪迴」說對應的現代科學研究和發現:  例(1)1963年獲諾貝爾獎的英國科學家約翰艾克理教授在他的獲獎論文中說:「神經細胞彼此之間有無形的溝通物質,這就是靈魂的構成,人體內蘊藏著一個非物質的思維與識力的『我』,他控制著大腦,就好比人腦控制電腦,它使大腦內的神經細胞發動工作,這種非物質的『識我』,在肉體大腦死亡後,仍然存在,並有生命活動形態,可以永生不滅」。   例(2)美國維吉尼亞大學神經學系及心理學系主任史諦文遜博士,用了二十多年的時間,對靈魂不滅之說進行了大量的實際調查和研究論證,並出版了著作進行論述:「有確鑿的科學實驗和現實事例的證據,證實東方古老的靈魂轉世輪迴理論是真實的」。  以上佛法與現代科學的對應理解便契入了本題的佛法意境,現代佛法修學者能從中比較容易的領悟到:  1、自己精神活動和物質活動的源頭是本體,本體的性能是自性。  2、自己的本體無形無色,場能空間大至無外、小至無內,周遍宇宙空間和宇宙萬有,佛法稱此本體場能空間為「如來藏」,也叫「清凈心」、「法身」、「一真法界」和「實相」等。如《金剛經》說:「是實相者既是非相」、「非身是名大身」。  3、本體本具本元物質的能量轉換和全息感應性能,本體能量轉換產生的本原光能是自性本具的照明一切的能力;能全面感知本體所照的全息感應性能是自性本具的覺了一切的能力。  4、精神活動和物質活動同體(真空的場能空間)共源(真空的空間場能)互為作用,自性本來清凈(沒有執著和分別),本體能量本來是在清凈無色的如來本體和潔凈明亮的本原光能之間轉換(此是自性的不生不滅境界);是執著和分別的主觀思想意念作用於本體能量轉換產生了雜染物質活動,使本來明潔的性體晦昧不顯。 佛法把不同精神活動作用於本體源頭能量轉換產生的不同的微觀物質活動分為黑業、白業、雜業、不黑不白(無色)四種,並指出了貪嗔痴是三毒煩惱,能產生有毒害作用的物質活動。在這方面,現代科學也有相應的發現:如,斯坦福大學作了實驗,拿鼻管擱在鼻子上讓你喘氣,然後再把鼻管放在雪地里十分鐘,如果冰雪不改變顏色,說明你心平氣和;如果冰雪變白了,說明你很內疚;如果冰雪變紫了就說明你很生氣。把這紫色的冰雪抽出1--2毫升給小老鼠打上,1--2分鐘後小老鼠就死了。還有,日本波動研究所江本勝先生髮表的水結晶實驗報告揭示了:人的情感意念(包括帶有情感意念信息的文字和音樂)能使水結晶起變化,愛和感謝等善的情感意念能使水的結晶美麗,憎恨和敵視等惡的情感意念能使水的結晶難看。他們還發現,善的情感意念能凈化污水、減輕食物的腐壞、促進植物生長。這兩例科學實驗說明了,人的情感和思想意念不僅能直接作用於自身能量轉換,使自身產生不同的微觀物質活動,同時,也能直接作用於自身以外物質的能量轉換,同時還說明了,非有情物質也有接受信息、儲存信息和傳遞信息的功能。此段佛法與現代科學的對應,可以使我們從源頭上理解《華嚴經》揭示的「一切諸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和「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的含義。  5、因為,自己的本體是無形無色的場能空間,肉體生命的死亡只是肉體功能的停止,而自己的本體和本體的微觀物質活動還存在,本體又是精神活動和物質活動的源頭,所以,肉體生命結束後自己還存在,並且還會隨精神活動作用於本體能量轉換產生的微觀物質活動,再進行下一期生命活動。  6、(中國佛教禪宗六祖慧能大師開悟時說的:「原來自性本來清凈,原來自性本不生滅,原來自性本不動搖,原來自性本來具足,原來自性能生萬法」是對自性本質和性能的精要概括。  7、對所有事物現象(包括空)的執著和分別都是迷執妄想,因為事實的真相是:真空不空生妙有,妙有無常為幻有,執有著空均迷妄,破迷除妄顯本真;本性清凈本無念,本體空相本無色,空寂之中顯靈光,本覺見光不起念,靈光光顯滅剎那轉,有如不生也不滅,此是一真法界境。三、佛法的自性求證意境(先簡要摘抄佛法論述,再對應理解領悟)  1、求證自性應具備的基本覺悟和基礎條件 (1)發菩提心  "菩薩」是梵文「菩提薩跺「音義的簡稱,「菩提」意譯為正覺,菩薩是正覺者、是成佛的必經身份,「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是菩薩的四宏誓願,發此誓願就是「發菩提心",發菩提心是自性德能的正覺和求證的強大動力。  順應本性為「德」,精神方面是清凈、平等、慈愛、正覺,物質方面是潔凈、光明、美妙。  「道」是宇宙事物本來的運行規律。「佛道」從作用上說,是覺者的智慧德能對宇宙人生事物的運行發展所起的凈化、圓融和改善的作用;從存在上說,一是弘揚佛法普度眾生,二是覺者的本體能量轉換活動回歸如來(回歸了自性本來的運行規律)建立凈土世界。覺悟者知道,自己和宇宙萬有同體共源息息相關,成就佛道是自性價值的最高體現和自我完善的最高境界。 (2)恢復清凈心  《金剛經》說:「菩薩應如是生清凈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菩薩為利益眾生故應如是行布施」。  解:自性本來清凈,恢復「清凈心」是從源頭上求證自性的必須條件。菩薩要面對現實,把各種執著和分別的貪嗔痴的思想言行修正過來(簡稱為修行),達到無所住生清凈心,以此清凈心開顯如來智慧德相,成就佛道。  2、明心見性(親證自性的現量境界)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妙三菩提」。  《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既見如來」。  解:「般若波羅蜜多」是梵文音譯,意譯的意思是依智慧,從有種種迷惑和種種苦惱的此岸,到沒有任何迷惑和沒有任何苦惱的彼岸。「般若」是智慧,佛法稱這種智慧的體用為「般若無知而無所不知」,即:本來沒有知覺的本體有全息感應功能。  依「般若」觀察事物為「照見」(本體有「照」的功能,能感知本體所照為「見」)。佛法有比喻:自性的寂照功能如清潔平靜的水,有清晰的映照功能;迷執妄想能使水產生波動和雜染物質活動,破壞了水本有的清晰的映照功能;停止迷執妄想,就能使水逐漸停止波動、沉澱雜質、恢複本有的清晰的映照功能。  菩薩通過持之以恆的以利益眾生、無所住行布施為思想言行準則的修行,凈化了精神活動也凈化了自身物質活動,在此基礎上,當精神活動達到一念不生定力持久時,本體能量就轉向了自身物質的更微觀、更深(至空)、更廣層次的序化,一念不生的定力越強,本體場能空間越大、穩定性越強。此過程可不同程度的開顯出一些本體潛在功能(看見一般人看不見的事物現象、感受到一般人感受不到的境界),對看到和感受到的所有境界無所執住,就能不斷深入開拓本體場能空間,達到照見五蘊皆空的境界(突破了一切精神活動和物質活動層次,「照」達諸法之空,「見」證本體之有),就探到了本體,由此,從源頭上親自感受、親自看見和親自驗證本體性能,佛法稱這種親證自性的現量境界為「明心見性「。  《妙法蓮華經》說: 「如來知見,廣大深遠,無量無礙,力無所畏,禪定解脫三昧深入無際,成就一切未曾有法」。  《華嚴經》說:「菩薩摩訶薩,以如是智慧,入受職地已,即得菩薩離垢三昧、入法界差別三昧、莊嚴道場三昧、一切種華光三昧、海藏三昧、海印三昧、虛空界廣大三昧、觀一切法自性三昧、一切佛皆現前三昧、如是等百萬阿僧祗三昧,皆現在前,菩薩於此三昧,若入若起,皆得善巧,亦善了知一切三昧所做差別,其最後三昧,受一切智勝職位,此三昧現前時,由大寶蓮花忽然出生,其華廣大,量等百萬三千大千世界,以眾寶間錯莊嚴,超過一切世間境界。出世善根之所生起,知諸法如幻,眾行所成。恆放光明,普照法界,非諸天之處所能有」。「其華常有無量光明,眾寶為藏,寶網彌覆。十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蓮華以為眷屬。爾時,菩薩坐此華座,身相大小,正相稱可,無量菩薩以為眷屬,各座其餘蓮華之上,周幣圍繞。一一個得百萬三昧,向大菩薩一心瞻仰。佛子,此大菩薩,並其眷屬,坐華座時,所有光明,及以言音,普皆充滿十方法界」。  《楞嚴經》說:「我以妙明不滅不生合如來藏,而如來藏,唯妙、覺、明,圓照法界,是故於中,一為無量,無量為一,大中現小,小中現大,不動道場,遍十方界,身含十方虛空,於一毛端,現寶王剎,坐微塵里,轉大法輪」。  解:  西方著名物理學家f 卡普拉菱說:「古老的佛教典籍《華嚴經》中所述,與現代物理學之間有著驚人的相似性」。  量子物理預言:「當兩個雙生般完全相同的的分子被製造成完全相同的物質特性時,科學家若對他們兩個之任何一個的觀察,就會推動兩個分子的另一個『立即反應』,縱然那一個分子可能在宇宙的另一端」。  著名的法國物理學家狄布赫格將從事一項新的研究,他要用反傳統的實驗證明:心力比光速快。  對一切事物外不住相為「禪」、內不動心為「定」。  「三昧」是正定中感受的境界。  「此三昧現前時,由大寶蓮花忽然生出,其華廣大,量等百萬三千大千世界」與現代科學的宇宙大爆炸說對應。  根據佛經闡述:日月圍繞須彌山是一個小世界(與現代科學對應理解,一個恆星系是一個小世界,須彌山是一個星系的中心,如銀河系的中心,也就是說,一個星系中的每一個恆星系是一個小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是一個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是一個大千世界。地球所在的大千世界叫「娑婆世界」。娑婆世界又在普照十方熾燃寶光明世界種的第十三層(普照十方寶光明世界種是銀河系,有十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從最下層向上、向外擴展分二十層),普照十方熾燃寶光明世界種又在華藏世界的中央(華藏世界是一個星系團),華藏世界的周圍又有與華藏世界相等的世界(組成一個超星系團),若廣說不可窮盡。以上所有世界無不從真空的一真法界流,無不還歸此法界。此一真法界是諸佛也是自己的法身(宇宙萬有共同一法身) ,若離妄執,妙契一真法界,身中現剎,剎中現身,層層交參,自在無礙(此自性妙用境界可與上網的電腦功用對應理解)。  《楞嚴經》說:「如來藏中,性色真空,空性真色,清凈本然,周遍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性覺真空,空性真覺」。「見覺無知,因色空有」。「當知了別見聞覺知,圓滿湛然,性非所從,蒹彼虛空、地水火風,均名七大,性真圓融,皆如來藏,本無生滅」。  解:本來無形無色的本體空間可以轉變出有色物質,有色物質還會轉變成空。本來無知無覺的本性可以隨緣轉變出種種知覺,如,見覺本不顯能知的作用,因色空出現而顯現見覺的作用。所以應當知道:自性本來具足,見聞覺知、虛空和地水火風,這七種宇宙人生事物的基本元素,不是從任何所在而來,都是如來藏本具的本無生滅的能量轉換和全息感應性能的循業發現(精神活動和物質活動互為作用和反作用產生的宇宙萬有為「循業發現」)。  《楞嚴經》說:「妙覺湛然,周遍法界」。「如來藏妙明元心,離即離非、是即是非」。  解:清凈本體寂靜不動有照的功能,清凈覺性能感知本體所照而寂靜不動,在這種情況下,本體能量就只在清凈無色的如來本體(真空)和潔凈明亮的本元物質(真色)之間剎那轉換,此「離即離非、是即是非」境界,就是如來藏本具的「真空不礙妙有、妙有不離真空」的不生不滅境界。    《優婆塞戒經》說:「世間之法,有因有果,無因無果」。「雖念念滅,因於身業微塵力故,而能轉動」。「業有四種:黑業黑報,白業白報,雜業雜報,不黑不白,是無業無報。黑業黑報,所謂地獄;白業白報,所謂色天;雜業雜報,所謂欲天、人、畜生、餓鬼;不黑不白,是業無報,所謂無漏」。  解:  根據《楞嚴經》闡述,宇宙眾生的成因是:性覺必明,自己不知,起一念妄想,欲明覺體,覺體並不是妄心所能明的,一念妄想(也叫妄動),便產生了妄能,使本來清凈明潔的性體晦昧不顯,本來無分別的自性因妄動而妄分為能(主觀我)所(客觀存在)兩部分。妄想堅持欲明,晦昧與虛空相對而成動搖,是故產生風輪執持世界。堅依於覺而成寶,動搖之性而成風,風輪相磨擦而成火大,故有火光變化而生。寶體因明極而生冷,火光遇冷而上蒸,因此產生水輪含十方界。火勢上升,水勢下降,兩種性質交錯發明而產生地大。總之,從一念迷執妄想開始,妄想和妄相交替發生,遞相為種,生滅不已,就是這個原因,世界從中成就毀滅,相續不斷。另一方面,妄想成就了自身的妄相,能受了自身妄相的限制,聽不能超越聲的局限,見也不能超越色的局限,各種妄想和妄相相繼成就,由情想合離,形成胎生、卵生、濕生、化生,四種不同的形式受生,更相變易。所有眾生,受自己的業力牽引,或飛或沉,各往受報之處受生,以此因緣眾生相續不斷。  不同的思想行為和不同的情感意念,作用於本體源頭能量轉換產生不同的微觀物質活動(此為「身業微塵力」),歸類為黑色、白色、雜色、無色四種。一期生命結束時,本體場能活動(精神活動和物質活動的源頭)從亡體分離出來,在自身場能空間範圍內(意念專一定力強則自身場能空間大,意念散亂定力小則自身場能空間小,清凈無想者場能空間無量),潔凈升華(命終時清凈無念定力強者立即升天),染濁墜(命終時憎恨等惡念強者立即墜地獄),或成為中因身(中因身一般最多存在四十九天),各往受報之處受生(胎生眾生,以自己的業力為因,所投父母為緣,三者業力互相纏繞而受胎),這樣一期一期因果相續,形成一個攜帶迷執妄想信息儲存的本體能量轉換活動在六道(天、阿修羅、人、畜生、惡鬼、地獄)里,輪轉往返生滅無常。明心見性的覺者,能超脫六道,回歸如來,不生不滅為無漏。  3、成就佛道(自性價值的最高體現和自我完善的最高境界)  《妙法連華經》說:「諸佛世尊欲令眾生聞佛知見、使得清凈,故出現於世」。「知諸眾生有種種欲深心所住,隨其根性,以種種因緣、譬喻言辭、方便力,而為說法」。  《無量壽莊嚴清凈平等覺經》說:「我若成正覺,立名無量壽,眾生聞此名,具來我剎中,如佛金色身,妙相系圓滿,亦以大悲心,利益諸群品,離欲深正念,凈慧修梵行,願我智慧光,普照十方剎,消除三垢冥,明濟眾厄難,悉舍三途苦,滅諸煩惱暗,開彼智慧眼,獲得光明身,閉塞諸惡道,通達善趣門,為眾開法藏,廣施功德寶」。「諸佛光明所照遠近,本其前世求道所願功德大小不同,至作佛時,各自得之,自在所作,不為預計。阿彌陀佛,光明善好,勝於日月之明,千萬億倍,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是故無量壽佛、亦號無量光佛、亦號無邊光佛、無礙光佛、無等光佛、亦號智慧光、常照光、清凈光、歡喜光、解脫光、安穩光、超日月光、不思議光,如是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諸佛光明,或照一二佛剎,或照百千佛剎,唯阿彌陀佛光明,普照無量無邊無數佛剎。  《華嚴經》說:「華藏世界海,莊嚴及清凈,安住於虛空」。「此華藏莊嚴世界海,是毗盧遮那如來,往昔於世界海微塵數劫,一一劫中,親近世界海微塵數佛,一一佛所,凈修世界海微塵數大願之所嚴凈」。「此一一世界種中,一切世界依種種莊嚴住,遞相接連,成世界網,於華藏莊嚴世界海,種種差別周遍建立」。  解:  覺者妄念不生的定力和利益眾生無所住行布施的願力所開顯的本體場能空間為「功」、作用於本體的此種信息儲存和產生的潔凈美妙的物質活動為「德」。  華藏世界是一個宇宙世界,地球所在的娑婆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和西方極樂世界都在華藏世界中。  宇宙萬有同體共源息息相關,無始以來,無量覺者以大慈悲(同體大悲、無緣大慈)和大智慧(究竟圓滿、善巧方便)弘揚佛法利益眾生,使無量眾生轉迷開悟,離苦得樂;無始以來,回歸了如來的無量覺者,以無量功德建立和延續的無量凈土世界,維繫著宇宙的凈化、圓融與和諧,為宇宙眾生提供著清凈本體的無量光明和無量能源。  眾生都有佛性,因為迷執妄想不能證得,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是佛為眾生指出的成佛捷徑。西方極樂世界在娑婆世界的西方過十萬億佛國度,是阿彌陀佛,為普度眾生,發了四十八願,於無量劫,修菩薩行、積功累德建立的凈土世界,眾生只要發菩提心,願生凈土,以一念佛凈念,斷諸煩惱妄念,達到一心不亂,由此凈化形成的本體信息能量場,就能與阿彌陀佛的願力場感應道交,臨命終時,佛來接引,於一念頃生到佛凈土,親見如來境界,得無上正等正覺,永不退轉。自性概要  真空不空生妙有,妙有無常為幻有,  執有住空均迷妄,破迷除妄顯本真。  本性清靜本無念,本體空相本無色,  空寂之中顯靈光,本覺見光不起念,  此光顯滅剎那轉,有如不生也不滅。  迷執妄想生染業,相續作用成六道,  迷妄隨業六道轉,生老病死諸苦隨;  眾生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痴,  從身語意之所生,自作自受是因果。  覺者回頭歸本性,一念不生本靈光,  慈悲喜舍利眾生,心量廣大福慧增,  功德圓滿超六道,回歸如來常寂光,  不生不滅成佛道,普施眾生功德寶。  眾生都有佛之性,妄念不斷不能證,  念佛伏妄最方便,求生西方佛凈土,  阿彌陀佛大願力,臨命終時來接引,  於一念頃到佛土,受諸妙樂無煩惱,  見性開慧覺無上,成就佛道不退轉。回 向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凈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斷除貪嗔痴,同歸於佛道。說「幻」  有的人看見了一般人看不見的現象,被不理解的人稱為幻覺,意思是他看見的不存在,不承認他看見。  而實際上,他的見是真的,是自性本有的,他看見的現象也存在過,是微觀物質現象,微觀物質現象轉變的快,消失的快,如閃電,如電視熒屏的圖象,另一方面,他自己的這種見也會被看見後的思想念頭產生的物質活動遮蔽,所以,看見了還會消失。  要說「幻」,不應該說見是幻覺,而應該說相(現象)是幻相。因為,宇宙所有現象都不能永存,都有消失的時候,只不過是有的現象消失的快些,有的現象消失的慢些,《華嚴經》說,「凡所有相,皆使虛妄」,所以,對一切現象都不應該執著;另一方面,執著的精神作用會使自身產生業障,遮蔽如來妙用,甚至走火入魔(喪失理智)。後記  學佛和弘法的最大難題是一個「信」的問題,現在佛法已能和現代科學對應理解,也就是說佛法可以被現代科學驗證,在現有驗證的基礎上,可以推論出佛法的自性覺悟是正確的。現在我們佛教界應該向科學界傳達這個這個信息,以推動佛法與現代科學結合,系統的把佛法的真實和真諦性闡述出來,讓大眾都知道,精神活動和物質活動的源頭是自己的本體,宇宙萬有都是這一個共同體,精神活動能直接作用於本體源頭能量轉換,不同的精神活動產生不同的物質活動,只有確立正確思想意念,才能從源頭上改善現在,開創未來,無論是自己的身體狀況,還是環境狀況,包括宇宙狀況都如此,這樣,不僅有利於現代學佛人很快進入正信和正修,也能避免現代科學研究和科技發展走入歧途。作者意願說明:   學佛和弘法的最大難題是一個「信」的問題,現在,佛法已能和現代科學對應理解,也就是說,佛法已能被現代科學證實,現代科學可以在兩者現有對應的基礎上推論出佛法自性觀點的正確性。現在我們佛法界應該向科學界發出這個信息,以促進佛法與現代科學結合,共同儘快把佛法的真相和真諦揭示於世,讓全世界的人都能覺悟到:精神活動和物質活動的源頭是一個真空的場能空間,宇宙萬有同體共源,本體本具本原物質的能量轉換和全息感應性能,眾生的主觀思想意念能直接作用自身和自身以外物質的本體能量轉換,不同的思想意念產生不同的物質活動、、、、、,確立清凈、平等、慈愛的思想意念,就能從源頭上改善現狀開創光明美好的未來,無論是自己的身體狀況,還是環境狀況,包括宇宙狀況,都是如此。覺悟了這些道理,不僅能使學佛人很快進入正信和正行,也能防止現代科學研究和科技發展走入歧途。  因我的學識和德能都很欠缺,本文僅為拋磚引玉,望有認同的德才兼備者,予以修正完善後,發表出去(現在科技傳遞信息太方便了),願全人類早日共同覺悟,同歸佛道,世界和平,人民安樂。
推薦閱讀:

對孫真人《養生銘》的現代詮釋Taoist regimen(3)
易經角度解析現代網路計算機
現代化研究的理論與實踐
小夫妻4萬5裝85平清爽婚房 現代簡約附帶詳細記錄
現代版《陋室銘》,入木三分,鞭辟入裡

TAG:科學 | 佛法 | 現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