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回答弟子的練拳提問 陳雄
06-05
問:什麼是入門呢?答:我個人的認為入門的定義是:「以觀知人,自能分辨」。「以觀知人」指的是不必動手,在一旁站著看(感覺)別人練拳,就能大致知道對方的水平,有何不足,哪裡不通。「自能分辨」是指與人交手,對方勝你。對方用的是摔跤,還是笨力氣,還是手法,還是組合勁,符不符合太極拳理,對方勁路(或意念)如何走的,該不該學習,自己能不能做到,自己練習符不符合太極拳理,走沒有走偏等等,自己要知道,能分辨。問:太極拳的基本功與太極拳運動有什麼關係?答:太極拳的基本功是人們從事太極拳運動所表現出來的基本活動能力,是力量、速度、柔韌、靈敏、耐力、協調能力等身體素質的綜合反映。太極拳基本功紮實與否,將直接影響到技術水平提高的程度。若是「打拳不練功」,習練者會因筋骨僵硬,經脈不暢,而有礙於氣血的運行和充盛,從而削弱了太極拳的健康實效。也會因筋骨脆弱,缺乏堅韌性,而有礙於內勁的產生和蓄髮質量。所以在盤練拳架以前,必須先練基本功。這是因為,平時在不做體育鍛煉時,多餘的氣血都儲存在內臟之中,我們通過做基本功,打開血脈的關口,把內臟之中備用的氣血調動出來。使內臟振奮起來,以進入精、氣、神高速運轉的習武狀態。這樣,氣血在人體經絡中的分布就均衡了。還可以起到防止軟組織拉傷和關節扭傷的保護作用。問:傳統太極拳的基本功有什麼內容?答:傳統太極拳的基本功分為三類,第一類是熱身基本功(手、腰、腿、腳的拉筋、伸骨、活絡等),對肌肉、韌帶進行放鬆、拉長、揉活練習,使身體變為松、柔、軟的狀態,練起拳來就會覺得順遂、流暢。第二類是輔助功法,介於熱身基本功與門內傳授功法的中間功課,是對拳架、推手、散手訓練的補充,有單練、對練兩種,是太極拳的基礎功夫之一。第三類是門內傳授功法(站樁功、松胯功、松肩功、吐納功、擊打功等),含金量較高,按師訓不宜公開,與很多書本、市面的教學影碟、網路視頻公開的練法有所不同。問:站樁在身體上有什麼反應?答:練習站樁大體有以下幾種反應:1、酸痛感,站樁初練不久,所練部位的肌肉有酸痛疲勞的感覺。說明站樁引起了機體生理活動的變化,代謝功能得到了提高。2、麻脹感,站樁時手掌、手臂、腿、腳出現發麻、發脹的感覺。這是練功後毛細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暢通一種好表現。3、溫熱感,隨站樁時間增長,手腳乃至全身都會產生溫熱感。4、振顫感,站樁姿勢需要肢體肌肉保持持續性收縮狀態,隨著站樁時間的延長,工作著的肌肉群就要發生程度不同的振顫現象。5、不同感,站樁過程中,可能出現兩手位置高低不同的現象,原因是植物性神經活動失調,肌肉鬆緊未能取得一致,或因身體局部病灶的影響。6、舒暢感,隨著站樁功夫的加深,由於大腦內抑制作用的增強,代謝、循環等一系列生理功能的改善,身體就會產生一種舒暢的感覺,主要表現在精、氣、神的提高。問:楊式太極拳的基本要領是什麼?答:松肩、垂肘、含胸、拔背、尾閭中正、神貫頂、氣沉丹田、分虛實這八項。問:是轉腰不轉胯還是轉腰同時轉胯?答:我認為轉腰必須同時轉胯,因為腰和胯是連在一起的,如果轉腰不轉胯,勢必造成擰腰,腰不宜扭擰,擰腰則動搖中軸的重心穩定。再有腰的轉動範圍也較小,還要扯到兩腎上下起伏。腰脊椎旋轉,胯關節隨之開合,只有腰胯運動有機、協調的運動,才能較好的發揮其養生與技擊作用。問:怎樣提高在光線暗淡時打拳的穩定性?答:在光線暗淡的場地打拳,提腿時有站立不穩或出腳蹬或踢時有不利落的現象,尤其是上了年紀的太極拳愛好者更為如此,這裡有練法要領的問題,亦有生理方面的原因。在練時只要實腳垂臀,虛腳松肩,頭向上領,身有上拔之意,眼神往蹬踢方向上看,後手同時後方松去,腿便能穩穩噹噹抬起來,腳也能好好的蹬或踢出去。如能動作配合呼吸,提腿時吸氣,出腳蹬或踢時呼氣,效果會更佳。就在光線好的時候也應是這種練法。問:如何練「松」?答:太極名家鄭曼青談「松」說:「最先全身不能有力。全身有九個關節要鬆開。三個在手,三個在腳,三個在背。手三關節是腕、肘、肩。腳三關是胯、膝蓋、踝。背三關是尾閭、頸、頭頂。九關之中最重要是手三關,首先要把手三關鬆開,第一是腕關,接著是肘而肩。肩關是最難松。如何才能鬆開關節?首先是鬆開關節之間的腱,接著骨,要不斷的鬆開關節之間的腱,關節之間不松,氣不能順暢的流動。我們習慣於拉緊,應不斷的放鬆。當我們初學時,動作是緊繃繃的。我們學習知道那些動作是以心行氣,以氣運身,運而後動的動作。當肩關節能鬆開時,其它的都容易了,腳三關中踝關最難松。尾閭關鬆開後,氣可通上背部。這些將在以後才教,你們先練習手三關,當肩關通後才再談其它關節。當已經鬆開後,我們將練氣。氣有空氣的氣、氣血的氣。當一個人充滿真氣時,一個人會有靈。練氣是先將空氣的氣沉入丹田。心與氣守于丹田,積之漸漸會有成果。當氣沉丹田時,氣要細、長、靜、慢,有如抽絲一般,不能強壓。呼吸應自然,是心將氣沉丹田。當丹田能儲氣時,人們將得到許多想不到的益處。手掌中央叫勞宮。當手鬆開後,丹田氣能到勞宮。腳底中央是湧泉。最後氣可到頭頂。」太極拳的放鬆是有層次和質量的,求松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松→柔→軟→極柔軟;身上換勁的過程是從僵勁到柔勁,然後由柔勁到輕勁,再由輕勁到虛靈勁,虛靈至極則成虛無。問:「骨肉分離」和「肉降骨升」是怎麼回事?答:先有「骨肉分離」,後有「肉降骨升」。所謂骨肉分離,在放鬆的情況下,肌肉開始往下掉,骨骼支撐著。「肉降骨升」亦叫「肉降骨伸」,這種練法用於松腰、松肩有明顯的好處。「肉降」就是說皮肉放鬆了會有往下墜落的感覺,「骨升」就是說骨骼鬆開了會有往上伸起的感覺。「肉降」和「骨升」是同時進行的,「肉降」的幅度比「骨升」的幅度要大。問:什麼是拳式?什麼是拳勢?答:如楊氏太極拳115式大架就由115個拳式組成,拳架中的每個拳式由若干拳勢組成,如「攬雀尾」這個拳式由「掤、捋、擠、按、推」五個拳勢組成,拳勢體現了拳式動作的虛實轉換、剛柔相濟、技擊和養生的變化等等。太極拳明師李樹田說:「楊家自己練,與教別人練,在方法上是不同的。楊家自己練拳是要『勢』而不重『式』!這才是內家的根本。」太極拳明師浦漢健說:「在技擊中,人們通常都喜歡用『招』,或講用『式』。實際上招式都是由不同的勢來完成的。太極散手講『用勢打人』,可以『挨著何處何處發』。」問:實腳向外碾轉或向內碾轉的要領是什麼?答:一是鬆開實腳的腹股溝,開胯下沉;二是順著下沉之勢轉胯帶動實腳向外碾轉或向內碾轉。腳跟為實的碾轉,腳掌、腳趾為虛貼地也隨著輕輕的轉動。問:盤架進步或退步時,為什麼要求實腳先扣胯?答:一是使實腳更加沉穩;二是使腰胯帶動虛腳的腳跟、腳掌提起離地。問:實腳扣胯之後為什麼要接著垂臀?答:一是調整身法中正;二是實腳更加沉穩;三是使腰胯帶動虛腳提起離地。問:實腳垂臀時為什麼要松虛腳之肩?答:一是有助於身勢的松沉;二是有助於身體動作的平衡協調。問:盤架時,為什麼要求虛腳走弧線的進步或退步?答:這是腰胯松活圓轉帶動虛腳進步或退步的體現;由於腰胯是松活圓轉的狀態,所以虛腳走弧線的進步或退步是必然的動作。問:松沉到腳底地面的感覺是怎麼樣的?答:真的放鬆到意、氣、力都沉人腳底,且入地到位時,會覺得有一種東西從腳底向上升騰起來,漸漸充盈全身,將人向上拔起。有了向上領起的感覺,便會加深全身向下松沉的體驗。這時才能真正領會「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的拳意,而頂頭懸也會於自然中形成。就太極拳的特點來說,這裡說的「松沉」是相對「松而輕浮」的現象來說的。一般人認為沉與重是一樣的,實在是誤解。在武術詞典里重為有形,其力獃滯,而沉則不同,沉勁活。有興趣的太極拳愛好者不妨按馬國興先生所寫的《論雙重》一文所說,在玻璃魚缸中做個實驗:將小粒石子輕輕放入水中,石子慢慢的落到水中,這個過程的每一個瞬間都是「沉」;石子落到魚缸底部則不動,這個現象是「重」。將小木屑按至水底時再鬆開,木屑漸漸的升起直到水面,這個過程的每一個瞬間都是「輕」;木屑上升到水面則不動,是為「浮」的現象。通過這個小試驗可以清楚的認識到:「重」和「浮」是靜止獃滯的現象,在太極拳屬於失根之象,故不取為法。「輕」和「沉」都是不停運動的勢態,「輕」乃從天輕靈的法則,「沉」乃從地沉實的法則。問:如何理解「松沉到腳底的地面反座力是太極拳的源動力」這句話?答:沉是順應地心引力,沉後必提是順應地面的反作用力,這是地面反座力必然彈起的效果。沉足提夠了,虛實的質量就更好,利用自身重量和虛實之勢能很好引動行拳盤架,勢有重之體也就像水向低處流似地被引動了,因此也有人說「松沉到腳底的地面反座力是太極拳動作的源動力」,指的是藉助人體的下沉力和上提力,通過以兩腳為根的全身虛實變化,運化出具有太極內涵的動作。問:何謂腰胯帶領四肢?答:就是說四肢的一舉一動都受腰胯帶領,如果腰胯在這個拳勢完成運動後,上肢或下肢還有多餘的動作,那麼,說明腰胯與四肢的運動已脫節。在盤拳架時,要多想腰胯,多用腰胯,少想手,少用手,用腰胯指揮手與腳。如動作於手或腳的意念過多,手和腳就會僵滯,沒有輕靈感。問:用彎曲膝關節來降低下肢高度的練法是松沉嗎?答:這是硬來的屈膝下蹲,是僵滯之勢。只有松肩墜肘、氣沉丹田、松腰塌胯的身勢下沉,腳底沉穩受力,這樣才是太極拳的松沉狀態。問:怎樣體現太極拳的兩重性?答:快而不亂,慢而不散,松而不懈,緊而不僵,輕而不浮,靈而不滑,沉而不滯。問:如何區分虛實?答:虛與實是相對的,是相比而言的。在太極拳運動中,所謂虛,是比較輕鬆靈活的意思;所謂實,是比較沉著充實的意思。這是區分虛實的一般原則。實際上區分虛實的方法多種多樣,是個十分細緻的問題。①、以承擔體重的多少來區分兩腳和兩腿的虛實。承擔體重較多的腳和腿為實,承擔體重較少的腳和腿為虛。②、以著力的大小來區分虛實。著力較大者為實,著力較小者為虛。③、以外形的開合來區分虛實。身肢伸展外開時為實,身肢收縮內合時為虛。④、以內氣的收放來區分虛實。內氣從丹田外發達於手足,則手足為實,內氣從手足內收,歸於丹田,則手足為虛。⑤、以意念的傾注與否來區分虛實。意念傾注於某部位,則該部位為實;意念不注於某部位,則該部位為虛。當練到吸氣能隨丹田開合循環時,就體會到了身體內氣是實的,骨肉是虛的。問:楊氏太極拳的「立身中正」內涵是什麼?答:太極拳明師李樹田談起楊氏太極拳的「立身中正」時說:「何謂立身,關鍵在『立』字。要知道在不同階段立身有不同的意義。練拳初期,遵規矩端正站立是沒錯的;但到一定階段,僅此理解是不夠的。立身的身是指身體而言。立身的深一層含義應該是『立體』。」還說:「立身之立,即如拳論所說: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後,有左即有右;六面皆俱,統合而一,即為立身。這是拳譜立身須中正安舒所論立身的深一層含義。當然,立身更深層含義還有氣立、意立和神立等不同層次。?6?1?6?1?6?1?6?1?6?1六面俱合不是周身一塊;『屈伸開合聽自由』是周身一家。要完整而不要僵整!」問:前進太極步是怎樣練的?答:前進太極步是這樣練的:以右弓步開始為例。1、松腰塌胯的開胯下沉。2、順著沉勢轉右胯帶動右腳外碾,這種練法不傷膝蓋。3、扣右胯,使右腳更沉穩,通過腰胯帶動後面的左腳提起腳跟、腳掌;扣右胯時要恰到好處,扣少了效果不夠好,扣多了對身法有負影響。4、右實腳垂臀、松左肩,同時虛領頂勁,通過腰胯帶動後面的左虛腳提起離地上前一步。5、開胯圓襠的下沉坐實右腳。6、順著沉勢松胯往左轉。7、轉成身正勢穩的左弓步,就是松沉左胯、松塌右胯、虛領頂勁的拳勢。問:後退太極步是怎樣練的?答:後退太極步是這樣練的:以左半馬步開始為例。1、是扣右胯,帶動左腳跟、腳掌離地起來。2、右腳垂臀,松左肩。3、松左胯往左後轉動,帶動左腳走弧線的後退一大步。4、鬆開右腳腹股溝的身勢下沉,沉到左腳跟、腳掌、腳趾貼地。5、左腳開胯的由虛變實,右腳由實變虛。6、松腰塌胯的一邊沉一邊轉,成為原方向的右半馬步。問:橫走太極步是怎樣練的?答:橫走太極步是這樣練的:假如初式是馬步,1、扣左胯的左腳下沉,同時右腳跟、腳掌順著左腳的沉勢提起離地。2、左腳垂臀,松右肩,通過腰胯帶動右腳走弧線的往左橫進半步。3、右腳由虛變實。4、扣右胯的左腳下沉,同時左腳跟、腳掌順著右腳的沉勢提起離地。5、右腳垂臀,松左肩,左腳往左橫進半步,腳尖點地。6、右腳蹬地撐起,左腳順著地面反座力而開胯下沉,這樣的一撐一沉要恰到好處,成為松胯圓襠的馬步。問:半馬步怎麼轉成弓步?答:比如「攬雀尾」的「推勢」,是在半馬步的「坐按勢」向前轉為弓步的「推勢」,如何體現在身勢松沉之下的向前弓呢?練法是:站式半馬步,松腰塌胯,後腳蹬地向前,前腳適當弓出,胯根內收、氣沉丹田的落胯下沉。這是一個下沉中帶轉動的整體動作。問:弓步怎麼轉成半馬步?答:第一種練法是這樣的:比如「攬雀尾」的「按勢」,是在弓步的「擠勢」向後轉為半馬步的「坐按勢」,如何體現在身勢松沉之下的向後坐呢?練法是:站式弓步,前腳蹬地向後,後腳的髖骨沉著微向前挺,坐胯接應。身軀不能主動後坐,必須是被前腳推動後坐的,身軀不僅不主動後坐,而且後腳之胯還有維持原來位置的前撐。值得注意的是臀部不宜垂直於後腳跟,要垂直於腳跟前恰到好處的位置,這樣才有合適的撐勢。第二種練法是這樣的:由弓步往後腳順向一邊沉一邊轉成半馬步,後腳扣胯,這也是一個下沉中帶轉動的整體動作。問:為什麼要沉肘?答:拳諺「肩鬆氣到肘,肘沉氣到手,手心空氣到指梢」就是這個意思,這也就是沉肘所起的作用,有助於手和腳的上下貫通。問:為什麼要含胸?答:含胸有兩種顯著的作用。第一是含胸可以使氣不上浮,為了能使氣向下沉,則必須含胸;第二是含胸動作對於兩腿的起落和進退,有著很大的輔助作用。拳之諺語「腿之變化、運籌在胸」就是含胸的作用。含胸的練法,不可向內太凹陷,而是往下松,兩肩微向前一合就成了。問:為什麼要拔背?答:為了避免脊柱鬆弛過度和產生低頭彎腰等現象,所以用拔背來控制。此外,拔背在技擊時,還起著發力的作用。拔背的練法是,以意想像在兩肩正中間脊椎骨(即大椎)處,有鼓起的意思就行了。但不可有意識地向左右過分的鼓拔,兩肩保持靈活,不可低頭為要。問:呼吸如何配合?答:關於練拳配合呼吸也是現在很多練拳者中的一個誤區。有不少拳友在練拳時在有意識的動作與呼吸相配合,其結果非但沒能配合成功反而造成閉氣和呼吸困難導致胸悶。其實只要在練拳時重心的移動、身體的張弛和動作的轉換協調了呼吸也就自然配合了,此配合絕非刻意純屬自然形成。問:什麼是腹式呼吸?答:練拳是從通常的胸式呼吸自然過渡到腹式呼吸,養生多用腹式順呼吸,技擊多用腹式逆呼吸。腹式呼吸的腹部是在關元穴(俗稱下丹田)。順式呼吸,就是在吸氣時把腹部鼓起,呼氣時把腹部縮回。逆腹式呼吸是指吸氣時腹部自然內收,呼氣時小腹自然外鼓。吸氣時腹肌收縮,腹壁回縮或稍內凹,橫隔肌隨之收縮下降,使腹腔容積變小;呼氣時腹肌放鬆,腹壁隆起,橫隔肌上升還原,使腹腔容積變大。逆腹式呼吸實質上是太極拳內氣的「呼吸」(升降、鼓盪)。在行拳中,隨著拳勢的開合,配以開吸合呼。呼氣時意想有「氣」沿任脈沉人丹田;吸氣時,丹田氣經會陰上升命門,或者吸氣時暫不加意念。氣沉丹田不是死沉,而是一個活的行氣過程,即隨著呼氣意想內氣向丹田松沉的過程。有下沉必有上升,久之得氣,自然明白。問:何謂開合?答:「開」就是「松」就是要讓身體各部散開沒有執著點,讓對方摸不著受力點。要知道鬆緊都不是純粹的,在身體上是一體兩面的,要麼前面松後面緊,要麼後面松前面緊。何謂合?「合」就是「緊」就是身體的統一協調,也就是身體各部集中到為一個點服務。問:怎樣做到人家難以推倒自已?答:一是只要你靈活圓轉、富有彈性、全身協調,別人就較難推倒你,而此時你身上往往每塊肌肉都是放鬆的,但並不是軟的,因為全身關節保持高度繁感和潤滑,只有一個關節受到外力作用,全身關節一同協調圓轉,就可以形成彈性走化,而這時候身身上往往不會使出一點多餘的力量。但如果你身上此時有一塊肌肉收緊(也就是別人說的用力了),就會導致僵硬抗勁、走化不靈。二是推手推到合適、圓活、靈敏這是自身的協調,這樣只不過完成了三分之一的功夫,另外三分之二是在同對方的協調上,這三分之二里一半是跟對方同步;另一半是跟對方不同步,是同步中的不同步,絕不是反步!這時便有了順截引放、守我虛靈的效果!太極功夫好的人是不給對方任何阻力的,給了對方阻力就是給了對方擊打自己的機會,有句話叫「待虛不進枉失機,得實不擊藝難精。」只有變化,才是永恆!運動的雙方是在不斷的變化當中尋找對方的虛實點。問:如何粗略的體悟「松膝」、「松腰」呢?答:在樁沉、下盤穩固的實腳,如果膝蓋不大受力,是為松膝。膝不松,易傷膝關節,亦則力難達於腳掌,擊至人身則無甚穿透力。如果化勁、發勁腰不大受力,是為松腰。松腰訣竅在於松尾閭,松腰的功夫有兩項內容,一是柔化的圓通靈活,二是剛發的鞭直堅固。問:意的實質是什麼呢?答:太極拳對意的鍛煉,實質是練反應速度和協調能力。問:如何把握推手用法的著熟?答:在進入推手用法的著熟時,牢記以下的幾句話:遇勁而沉,遇沉而松,遇松而圓,遇圓而中。問:太極拳功夫是怎樣表現的?答:是周身松圓,內勁的轉換、觸覺的靈敏,視覺的明察秋毫,聽覺的細微,全身的協調配合,做到動中求靜、應物自然。問:「人練太極」和「太極練人」是怎麼回事?答:「人練太極」是我在練這個太極拳,以我為主要練這個太極拳;「太極練人」不一樣了,是用那個太極拳來練我,用太極拳中之內涵來改變我自己,這兩個的境界完全的不一樣。「人練太極」,我很主動的練,但是這是我在練拳,我不管這個拳什麼樣,我來練他。「太極練人」不一樣了,同樣的動作,用太極拳來練我自己,把我放在拳當中,用太極拳衡量一下我自己,我是被動的。這個拳在哪呢?拳是主動的,我是次要的,看似是我動,其實是拳要我這麼動。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為什麼越是漂亮的女人越難追求?(974個回答)
※俗語說「一個人的性格決定他的命運」是否符合現實?(海納百川之神州大地的回答,39贊)
※「爸爸,媽媽,我是從哪裡來的?」你怎麼更好的回答孩子這個問題?
※「渣」男那麼壞,為什麼姑娘們還是拚命愛?(悄悄來過的一條魚的回答,0贊)
※男人想找情人,這個女人的回答火遍女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