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講壇》20080309《康熙大帝》03 少年天子 – 閻崇年

內容簡介:

【畫外音】公元1661年的正月初七,當整個大清王朝的臣民們,還沉浸在一片過年的喜慶氣氛中的時候,曾經的少年天子順治皇帝,卻在24歲這一年的新年,出人意料的突然死去!此時此刻,整個紫禁城清冷肅殺的氛圍,卻難以掩飾大小臣工們心中的慌亂與不祥的預感,這個曾經意氣風發的順治皇帝怎麼就突然死了?順治帝的皇子們都還年幼,他留下的這個皇位究竟由誰繼承?難道要再立一個少年天子嗎?在這其中會不會又要上演當年爭奪皇位的緊張一幕?然而三個月之後,當大清王朝的第二位少年天子康熙登上皇帝寶座的時候,卻又讓今天的我們惶惑不已,這個名叫愛新覺羅玄燁的8歲皇子,僅僅只是順治8個兒子中的普通一員,更何況他並非皇長子,而是順治的三皇子究竟是怎樣特殊的歷史機緣,讓這樣一個曾經普通的皇子成為了日後威名顯赫的康熙大帝?年僅8歲的他又何以君臨天下,承擔起一個王朝的重任?今天北京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中國紫禁城學會副會長閻崇年,與我們一同回到公元1661年的春天,真實再現一個少年天子的登基歷程,講述康熙大帝第三集少年天子。

【正文】順治18年,公元1661年正月初七,這個時候,舉國上下,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士農工商都在過年期間,紫禁城裡面傳出了悲哀,就是當朝的順治皇帝駕崩了。這在朝廷來說是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情。順治臨死之前一個最重要問題就是他的皇位由誰來繼承。經過順治和他媽媽皇太后等等商量的結果,由皇三子玄燁來繼承皇位。這個時候開始,康熙就成了少年天子。

【畫外音】歷史在我們今天看來總是很容易被模糊成幾行簡單的文字。但是此時此刻,坐在大清王朝皇帝寶座上的少年康熙,他的心中會有幾多感慨,而在此之前的順治皇帝究竟又在病榻之上對於皇位的繼承人有過多少煩心的猶豫與艱難的取捨?在歷史雲煙的背後,這些曾經的細節,究竟在哪裡呢?

【正文】現在講第一個問題:八歲即位。

我先說一下,我接到一封熱心觀眾的來信,說閻老師,經過我研究了解,康熙是孝庄太后和睿親王多爾袞兩個人的私生子。所以孝庄堅決主張讓康熙來繼承皇位。他留著電話,我就打電話問他,我說我不明白了,多爾袞是順治七年死的,康熙是順治十一年生的,中間差四年啊!他解釋得很有意思,他說玄燁的年齡瞞了四歲,所以正好。我說請問你根據是什麼?他說我這麼分析推測的,您怎麼看?我說一條史料支持沒有,所以不成立。應當說玄燁就是順治的兒子,不是多爾袞的私生子。

那麼康熙繼位,與他父親、爺爺繼位有什麼不同?有很大不同。康熙的爺爺就是皇太極。皇太極即位的時候,因為努爾哈赤臨死之前沒有說清楚誰即位。但是有一條,說貴族會議就是八王共議,一塊兒討論。所以努爾哈赤死了之後,八旗貴族,八王集體討論,決定由皇太極繼承皇位。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在這個之前,在這個之間和在這個之後,經過了非常激烈的政治鬥爭,甚至於把多爾袞的媽殉葬,都做了犧牲。那麼皇太極死了之後,他這個皇位怎麼辦?因為皇太極死的太突然了。白天還在理政,晚上突然就死了。他也沒想到,才52歲啊!所以沒有留下遺言,他的皇位怎麼繼承。所以皇太極死了之後,還是按照滿洲的傳統,就是諸王共議,就是七個王,四個親王,三個郡王集體討論。一個主張豪格,一個主張多爾袞,爭執不下,最後達成一個折中的方案:就是由六歲的順治來繼承皇位,解決了。那麼順治死了,他這皇位怎麼辦?好在順治死之前還明白,所以他和他媽就是孝庄太后一塊兒商量怎麼辦。在商量和醞釀過程當中,順治皇位的繼承有四種不同的意見。我把這四種意見給大家講一下:

第一,皇帝意見:兄終弟及。皇帝就是順治。順治的意思是皇位由誰來繼承呢?兄終弟及。哥哥百年之後由他兄弟來繼承皇位。順治有意思,為什麼他的皇位不讓他兒子繼承,讓他兄弟來繼承啊?因為順治有過沉痛的經驗好教訓。大家知道,順治6歲即位的。誰來輔政呢?兩個人,一個是鄭親王濟爾哈朗,一個是睿親王多爾袞。後來乾脆多爾袞專政,專攝朝政。順治他們是孤兒寡母,皇權旁落,備受凄慘,這個慘痛教訓對順治來說太深刻了。順治幾個兒子都很小,如果其中的一個兒子繼承皇位,還要有輔政,親王輔政,那麼他原來那個悲劇要重演,所以順治提出來「兄終弟及」。由他兄弟或者本家兄弟選擇一位來繼承皇位,這是一。

第二,太后意見:玄燁即位。太后就是大家知道的孝庄太后。孝庄太后說不行,我的意見是由皇三子玄燁繼位。為什麼?因為太后考慮,如果是順治的兄弟或者本家兄弟來繼承皇位的話,那麼順治的兒子頂多可以做到親王,郡王,而且還要遞降。以後很難再有做皇帝機會了。同時孝庄這個時候已經到了北京,總算18年了,受了漢族的影響,也希望是父死子繼。還有一點,就是孝庄的難言之隱,因為如果是兄終弟及的話,順治的那幾個兄弟都不是孝庄自己所出,不是她生的。那人家那個孩子的親生母親當然要做太后了,做太后就沒有孝庄的份兒了。孝庄要掌控或者干預朝政就很困難了。所以孝庄的意思是皇位要在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愛新覺羅,在皇帝的血統裡面來延續,所以主張玄燁繼位。這是第二。

第三,宗室意見:當立皇子。因為這個事情還有宗室,皇室的意見。他們的意見誰來繼承?他們說,皇子繼承。為什麼?如果不是皇子繼承,是宗室裡面找一位本家兄弟來繼承,很難擺平啊,你是張三繼承,還是李四繼承?擺不平就有矛盾。矛盾嚴重可能有衝突甚至於火併,廝殺,骨肉相殘。那在皇子裡頭繼承,問題就相對簡單一些,所以宗室的意見是當立皇子。由皇子繼承皇位。

第四,洋人意見:父死子繼。洋人是誰呢?就是順治徵求了耶穌會士湯若望的意見。湯若望的意見也是由順治的兒子當中選擇一位,來繼承皇位。誰呢?他也同意皇太后的意見,就是皇三子玄燁。

這樣順治臨終之前和他媽孝庄太后等反覆商量討論,結果決定由皇三子玄燁繼承皇位。這個在遺詔裡面說的很清楚。

讓他繼承皇位,說的很明確。這個沒有爭議。

那有人還問了,為什麼偏偏選擇玄燁?這個地方我說一下,康熙他的嫡母、生母、庶母一共有17個人,給他生了8個兄弟,到他爸爸臨死的時候,其中兩個兄弟已經死了,還剩了六個兄弟。這六個兄弟當中,皇二子福全比玄燁大一歲,9歲。玄燁是8歲。他底下那幾個兄弟五歲的,三歲的,兩歲的,都太小。所以在這幾個皇子當中,第一,因為玄燁他年齡比較大。第二,他岐嶷聰慧,他比較聰明,比他那個二哥聰明一點。第三,出過天花。這個很重要。因為出過天花可以終生免疫,如果不出天花,他8歲繼位,過了幾年以後得了天花,那麼他爸爸那個悲劇重演,又要朝廷裡頭辦喪事。一個很大的國家的政局的變動。大家知道,在萬曆後期出現了一個事情,就是萬曆死了之後立他那兒子,他那個兒子泰昌帝立了一個月就死了。所以一月之間「梓宮兩哭」,就是一個月期間皇宮裡面兩次按著棺材,在那兒痛哭,這是一個很大的政治的變動。所以康熙因為第一,年齡比較長一點,第二,比較聰明靈慧,第三,又出過天花,所以就決定康熙來繼承這個皇位。關於天花這個事情,《湯若望傳》有一段記載,這段記載很少見,大家看一下:「是因為這位年齡較幼的皇子在髫齡時意見出過天花,不會再受到這種病症的傷害」。所以康熙出過天花,是他繼承皇位的一個重要條件。

【畫外音】在歷經了許多其他同齡孩子所不曾有過的磨難之後,少年康熙皇帝終於在種種的歷史機緣之中登上了大清王朝的皇帝寶座。他還僅僅只有8歲,不僅是今天的我們,當年登基大典上的大小臣工們心中也同樣有著一個疑問:這小小年紀的皇帝撐得起如此龐大的一個大清江山嗎?他又該如何處理軍機大事?廣告之後繼續講述。

【正文】康熙8歲繼位,周歲才7歲,現在相當於小學一二年級的孩子,你怎麼處理國家大事啊?就必須有大臣來輔政。所以我要講第二個問題:四臣輔政。

少年天子必然有輔政,我們中國歷史上少年天子輔政,我算了一下,有5種形式:

清朝從開始到最後,外戚很重要,始終沒有掌握朝政。這是它一個傳統,也是清朝吸取了歷史上的教訓。第二,太監。清朝鑒於明朝太監專橫的教訓,清朝規定太監不許干政。一直到最後,清朝太監沒有過大的興風作浪。第三,宗室勢力。這裡頭有一個問題:就是順治的時候是宗室,就是多爾袞和濟爾哈朗來輔政造成了他們專權。順治和他媽媽孤兒寡母的,很多很多的難處。所以康熙少年的時候沒有用宗室輔政。再一個就是太后。清初有一個規定:就是后妃不得干政。所以從開始到慈禧之前,清朝的后妃沒有干政。慈禧例外,那個單討論。第五,就是大臣輔政。大臣輔政只有這一條了,所以順治臨死之前和他媽媽商量好了,由大臣來輔政。大臣輔政怎麼個輔法?大家知道,明朝張居正的時候,萬曆十歲做皇帝,張居正輔政。張居正做了很大的貢獻,但是也出現了一個問題:就是張居正專權。也有一些其他方面負面的作用。順治和孝庄太后吸取了萬曆朝張居正一個人輔政的那個歷史的教訓,怎麼辦?就採取了四個人輔政。四個人輔政可以發揮四個人的集體智慧,而且可以互相制約。避免一個人專權,獨掌朝綱,飛揚跋扈。這樣就決定四個大臣來輔政。

【畫外音】既然有四個大臣來輔佐少年康熙皇帝,那麼這四個大臣的人選就顯得尤為重要。事關朝廷命運的這四個人將會是誰?他們究竟如何可以在眾多的大臣中脫穎而出?他們又將在其後的歷史中成為怎樣非同凡響的人物呢?

【正文】他們經過仔仔細細的選擇,選擇了四個人,就是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和鰲拜。我把這四個人簡單跟大家介紹一下。

先介紹這個索尼。索尼立過很多的戰功,其中一次就是當年皇太極打北京,袁崇煥守北京的時候,福臨的大哥豪格衝到陣裡頭,被袁崇煥包圍了,險些就把豪格給殺了。這個索尼騎馬沖入重圍,把豪格給救出來,救了豪格一命,從此立下一個大功。因為他會漢語,漢文,所以後金軍隊到了永平,現在河北盧龍的時候,城裡頭不投降,堅決固守。這個索尼站在高處揮舞大旗,用漢語來招降,還有一個達海,用貼漢文的布告來招降,進行宣傳工作,這在滿洲人裡頭當然是很傑出的了。還有更重要的就是皇太極死了之後,為了皇位的爭奪,雙方是劍拔弩張。索尼帶著巴雅喇,就是禁衛軍堅守大清門,如果一旦勢態有變化,他保衛皇室,在討論皇位繼承的高端會議上,四個親王,三個郡王討論,這時候索尼進去了,說主張立皇子繼位,就立皇太極的兒子繼位,當然就沒多爾袞的份兒了,多爾袞一生氣,你出去,就把索尼給轟出去了,意思就是這是四個親王、三個郡王的會議,你根本不是宗室,你在這兒發言什麼?沒你的份兒,出去。但是說明一點,就是索尼對保護皇太極、順治這個帝統是立下了大功。順治繼位之後多爾袞攝政。當然多爾袞對索尼咬牙切齒,怎麼辦?就發配索尼到盛京瀋陽給皇太極去守昭陵去了。多爾袞死了之後,順治念他前面這些功勞給他平反,給他封了很多的官,主要的官就是議政大臣、內務府總管大臣。當然考慮輔政大臣,第一選就是索尼。人家是天命、天聰、崇德、順治、康熙五朝元老,能文能武,戰功顯赫,忠於皇室,當然是首選了。索尼是滿洲正黃旗。

第二個就是遏必隆,遏必隆是滿洲鑲黃旗,遏必隆也不是一般人。他爸爸是誰啊?他爸爸是清朝開國五大臣之一的額亦都,額亦都娶了努爾哈赤的女兒,額亦都是額附,漢族的話叫駙馬。他早年就做宮廷的侍衛,這個遏必隆立了一個特殊的功勞,就是在松錦大戰的時候,我在《明亡清興六十年》里專門講了松錦大戰。松錦大戰的時候,明朝有一個總兵叫曹變蛟,夜裡頭偷襲,皇太極的御營,就是皇太極住的營,一下把營台包圍了,情況萬分危急,差一點就把皇太極捉住或者打死,這遏必隆帶人突然出來,把皇太極搶救,打敗了曹變蛟的軍隊,救了皇太極的御命,當然這是頭等大功了,而且他是鑲黃旗,站在皇太極一邊,為了順治皇帝的繼位,立下了社稷之功,這個人也受到多爾袞的排擠和打擊,有幾次論死,什麼叫論死啊?就是定了死罪,緩期執行,就幾次差一點要了命,多爾袞死了之後順治給他平反,重新加以重用。

最後一個就是鰲拜,鰲拜是鑲黃旗,鰲拜的祖先是誰啊?是清朝開國五大臣之一費英東的後裔,費英東娶的是努爾哈赤的女兒,成為額附,成為駙馬,所以鰲拜是一直很受重用,四朝元老,就是天聰、崇德、順治、康熙。鰲拜作戰非常勇敢,賜號「巴圖魯」,就是勇士,鰲拜還為清朝立了一個特殊的功勞,就是往南打的時候同張獻忠作戰,張獻忠被誰射死的?鰲拜。特別是在皇太極死了之後皇位繼承這個最尖銳的時候,鰲拜和索尼站在一起,維護皇太極、順治的利益,那麼多爾袞掌權之後當然對鰲拜也是恨之入骨,千方百計排擠、打擊他,幾次鰲拜論死,差點死了。多爾袞死了之後給鰲拜平反。

我們看前面三個人,正黃旗索尼,鑲黃旗遏必隆,鰲拜。那麼白旗怎麼辦?白旗得有個代表。

八旗中的上三旗就兩黃一白。我在這裡解釋一下,怎麼叫上三旗?有人說壓根兒就是上三旗,不是的。當年努爾哈赤掌兩黃旗,天子親掌,皇太極繼位,皇太極掌兩黃旗,所以這兩個旗是最尊貴的。多爾袞是掌正白旗,多爾袞在世的時候,做攝政王的時候正白旗當然地位很高,多爾袞死了之後,這正白旗歸皇帝直接掌握。皇帝直接掌握仨旗,兩黃加正白。所以這三個旗比其他的旗地位高一些,更尊貴一些,其他幾個叫下五旗。那麼多爾袞死了之後,正白旗歸皇帝親掌,正白旗得出一個人,出誰呢?就是蘇克薩哈。

【畫外音】在更早之前的節目中,我們已經熟知了這段歷史正白旗的蘇克薩哈曾經是睿親王多爾袞手下的得力幹將,在歷次征戰中為多爾袞出生入死,立下了汗馬功勞。這樣的人豈不是讓仇恨多爾袞的順治惱怒不已?怎麼還會重用成為輔政大臣?這其中究竟有什麼不可告人的原委?廣告之後繼續講述。

【正文】蘇克薩哈也不是白吃飯的。他父親叫蘇納,娶了誰啊?娶了努爾哈赤的女兒,也是額附,順治的時候做到議政大臣,他也是從龍入關往南打。打的時候,在中原作戰的時候,史稱「六戰六捷」,為清帝國的建立和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那你蘇克薩哈,你是正白旗的啊,你是多爾袞的人,怎麼能用你做輔政大臣啊?多爾袞死了之後,注意:首先舉發、告發的就是蘇克薩哈,他立了功了。那你正白旗你得出個代表人物啊,就出蘇克薩哈吧!

這樣四個輔政大臣:正黃旗索尼、正白旗蘇克薩哈、鑲黃旗兩個,一個遏必隆,一個鰲拜。就這樣一個四輔政大臣的一個班子,首輔是索尼,因為索尼資格老,地位高,權位重,所以他是首輔。

這樣我們就可以看出四個輔政大臣有五個特點:第一,他們都屬於上三旗,這上三旗是不容易的,這上三旗,理論上「上三旗」和「下五旗」是平等的,實際上是不一樣的。康熙初年,領侍衛內大臣都是從上三旗出,別的旗都不可以出。所以上三旗很重要的。

第二,他們全都是皇親國戚。這四個人全都是皇親國戚。

第三,他們都是異姓軍功貴族。這個很重要,沒有一個愛新覺羅,這個時候要重用非愛新覺羅異姓軍功貴族,為了支撐鞏固清初的政權。

第四,都資深、位高、權重。資格很老,有的是五朝元老,天命、天聰、崇德、順治、康熙,至少是四朝元老,天聰、崇德、順治、康熙。地位又都很重要,領侍衛內大臣、議政大臣、內務府總管大臣等等,權力又很重,直接都掌握兵權。

第五,他們都受過睿親王排擠。四個人無一例外都受過睿親王多爾袞的打擊、排擠,幾乎給殺了。反過來說這些人都忠於順治皇帝,政治可靠。

這裡面有一個問題值得我們思考,就是在考慮輔政大臣的時候,當時朝廷裡面有三股力量:第一是皇權,第二是宗權,第三是旗權。

我解釋一下。第一皇權大家都懂,皇帝這個權力,第二是宗權,宗室的權力,當年多爾袞、濟爾哈朗等等他都是宗室權力。第三旗權,就是八旗貴族的權力。皇權沒有問題,一定要以皇權為中心,多爾袞時候那個宗權,宗室權力太大,威脅了皇權,所以順治和他媽孝庄太后就要削弱宗權,而重用旗權,就是八旗異姓軍功貴族權力,結合起來,來鞏固這個權力。適當的平衡和壓抑宗室的權力,鞏固康熙這個新皇帝的皇權。所以這四個輔政大臣是講稿深思熟慮的考慮,平衡各個方面的關係。但是儘管深思熟慮,他們認為是萬無一失,最後還是有失。我們以後還要談到這個問題。

【畫外音】當四個輔政大臣幾乎包攬了所有的軍國大事的時候,年幼的康熙皇帝究竟在幹什麼?在他這段獨特的少年時光中,是什麼讓他日漸地成長為一代君王呢?

【正文】康熙這時候做什麼?康熙這時候8歲,他到親政的時候是14歲。這六年做什麼?我說他這六年最主要的就是學習、立志,所以我講第三個問題:三,學習立志。

這六年期間就是康熙8歲到16歲期間,少年天子朝政大事怎麼處理?就是四個輔政大臣集體辦公,內閣六部的奏報到了這裡,集體討論,做出決定,再重要事情聯名,單獨不可以,聯合署名才奏報皇帝和太后,然後用皇帝的名義下發來執行。康熙這個時候他小,他主要是學習。康熙的學習很重要,我想以後單講一講,就講康熙的學習。在這個過程裡頭康熙受到很好的教育,特別是他奶奶對他的教育以及老師的教育。康熙從小立下一個很大的志向。這個志向,有一次他奶奶就問他,說你做了皇帝了,你長大以後,你這個志向是什麼呢?康熙這麼說的:他說:

他的目標就是平天下,天下太平,天下太平標誌是什麼?八個字:家給人足,安生樂業。我們老說太平之治,太平盛世,歷史上老說這個話,不是怎麼熱鬧,是不是「家給人足」,是不是「安生樂業」,一個朝代做到了家給人足,安生樂業,就可以算是太平之治,也可以算作太平盛世。但是康熙做了皇帝之後,這四個輔政大臣之間又發生了激烈的矛盾、衝突和碰撞。康熙不得已的時候採取了一個措施,就是擒捕權臣鰲拜。下一講我就講智擒鰲拜。謝謝大家。


推薦閱讀:

【百家講壇】 成敗論乾隆(下部)(八)來叩門的英國人
【精裝版】千部《百家講壇》
【百家講壇】 大隋風雲下部(一)悲情天子
百家講壇曾仕強和馬未都誰更有智慧?
百家講壇講稿(蒙曼)《武則天》24奪嫡大戰

TAG:少年 | 閻崇年 | 康熙 | 百家講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