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淺談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抗生素指在低微濃度下對某些病原微生物具有殺滅或抑制作用的微生物次生代謝產物,是人類防治感染性疾病最重要的武器。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目前世界各國抗生素濫用的現象較為嚴重,這不僅造成了巨大的醫療資源浪費,而且導致了細菌耐藥性的產生以及耐葯菌株的感染和傳播,這已成為當今臨床治療中的棘手難題。

世界衛生組織斷言,人類若今天不採取行動,明天將無抗生素可用。

鑒於此,本文將針對普通患者淺談如何正確使用抗生素。


何時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的使用需建立在明確的微生物感染臨床指征基礎上,非細菌性感染使用抗生素不僅無效,反而會造成浪費和濫用,是導致細菌耐藥性產生的重要原因。

以下情況患者需慎用或禁用抗生素:

①病毒性感染:抗生素適用於細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反應及發熱,而對各種病毒性感染無效。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皰疹等病毒性疾病發熱原因不明者,除病情嚴重並懷疑為細菌感染外,不宜使用抗生素。

②局部炎症反應:抗生素只適用於細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反應。對於非細菌感染引起的局部軟組織淤血、紅腫、疼痛,過敏引起的皮炎以及病毒引起的炎性反應均不宜使用抗生素。

如何選擇抗生素?

抗生素的選擇需建立在對疾病的正確診斷、對抗生素藥學性質的詳細了解以及微生物因素(如細菌性診斷和體外藥物敏感性實驗)的基礎上,嚴格按照適應症選用。但在某些實際情況下,醫生會先根據臨床診斷推測可能的病原菌並按經驗使用抗菌藥物,而患者的某些不正確觀念也會影響醫生的選葯決策。

(1)片面追求貴的、新的抗生素:部分患者認為新貴抗生素療效一定更好,事實上各種抗生素均有其自身的優缺點,應因人因病進行選擇。如老抗生素葯療效穩定、價格便宜,不良反應較明確;新抗生素雖然療效可能更好,但不良反應還有待觀察,且過度追求新的抗生素會加快其耐葯菌株的產生和傳播。

(2)偏好廣譜抗生素:過度使用廣譜抗生素易增加細菌耐葯的風險,長此以往將最終導致無葯可用的局面。臨床醫生在致病菌尚未確定時常採用單一廣譜抗生素或聯合用藥對危重感染進行治療;一旦致病菌被確定,則應結合治療效果改變療法,選用更特效、窄譜、低毒的藥物完成治療。

因此,選擇抗生素可遵循以下原則:

能用窄譜的不用廣譜的、能用老的不用新的、用一種能解決問題的就不用兩種。


如何正確使用抗生素?

即便是選擇了種類適宜的抗生素,但若未能按照正確的方法使用,仍有可能無法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甚至誘導細菌耐藥性的產生。

(1)正確的給葯途徑:通常用藥應遵循輕症宜口服給葯、重症及全身性感染初期宜靜脈給葯的原則。因此在情況適宜的前提下應優先考慮口服給葯。此外還應盡量避免抗生素的局部應用,降低過敏反應及細菌耐葯的發生。

(2)正確的給藥劑量和頻率:藥量不足和藥量過大是抗生素使用中經常遇到的問題。抗生素藥效依賴於有效的血葯濃度,藥量不足不僅達不到治療目的,反而會增加細菌耐葯的產生;藥量過大則會增加患者的機體負擔,增加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給用藥安全帶來隱患。除嚴格按照說明書使用外,還應考慮特殊人群,如兒童、妊娠期婦女及老年人的生理狀態變化,並對藥量進行相應調整。根據作用特點,抗生素可分為時間依賴型和濃度依賴型兩大類。其中時間依賴型包括青黴素類、頭孢菌素類和大環內酯類等,需一日多次給葯;濃度依賴型包括氨基糖苷類等,需每日一次足量給葯。

(3)正確的給葯時程:使用抗生素時應按時足量,不可隨意改變。很多人在病情較重時能按時按量使用藥物,一旦病情緩解,用藥便隨心所欲,不按時間、不按療程隨便用藥甚至停葯,導致體內病原菌死灰復燃,造成病情的反覆。

抗生素不是毒藥,要研究考量的東西可不止這些。慎重對待抗生素,不僅大人用藥要注意,兒童用藥更是馬虎不得~

作為家長,在兒童用藥方面

你必須知道!!!

來源:一分鐘學合理用藥


推薦閱讀:

為什麼抗真菌藥物的研究沒有抗細菌藥物研究充分,感覺真菌藥物跟細菌抗生素不是一個層面?
那些抗生素不適合兒童使用
如何正確使用抗生素
頭孢菌素類抗生素臨床應用指南
青黴素過敏,比你想像的更複雜

TAG:抗生素 | 合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