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田氏代齊:一個外來戶的奮鬥史

春秋時期的齊國很牛,因為第一個霸主就出現在齊國,也就是齊桓公,齊桓公一個不經意的小動作,為自己的子孫後代埋下隱患,最後齊國變成了田氏的天下,而被周天子分封的正統的姜子牙的後人失去了天下。而且最悲慘的是姜姓自始至終也沒能稱王。稱王是田氏後人的事情。

因亂投奔齊國

這事要從齊桓公在位時說起,就在齊桓公十四年,陳國內亂,公子完為避禍奔逃至齊國。怎麼說也是他國的貴族,齊桓公欲封公子完為卿,公子完不受,只接受工正之職。陳公子完,媯姓,至齊國後改為田氏,為齊國田氏之祖。

齊桓公

這個田完既然是田齊的祖先,必然有很多異於常人的經歷,這個是必須的,而且史書中也有記載:陳完者,陳廢公(史記誤為厲公)他之子也。完生,周太史過陳,陳廢公使卜完,卦得觀之否:「是為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此其代陳有國乎?不在此而在異國乎?非此其身也,在其子孫。若在異國,必姜姓。姜姓,四岳之後。物莫能兩大,陳衰,此其昌乎?」《史記·田敬仲完世家》

意思就是陳完出生後,周太史路過陳國,陳完老爹陳廢公讓周太史他兒子占卜:陳完這個孩子天賦異稟,將來可能要代替陳而有國家,但他不是陳國的國君,而是在其他國家,不應驗在他本人身上,而應驗在他的子孫身上。如果是在他國,必定是姜姓之國,四岳之後。事物不可能是兩個同時強大,陳國衰弱之後,他這一支將要昌盛起來!

這個很明顯的是田氏代齊以後給自己造勢,通過這種語言來肯定自己的合法性。這個咱不細說了,大家都明白,既然是陳完為什麼變成了田氏呢?

《史記三家注》卻各給了一個原因。《史記集解》引應劭曰:「始食菜地于田,由是改姓田氏。」《史記索隱》曰:「敬仲奔齊,以陳田二字聲相近,遂以為田氏。」《史記正義》曰:「敬仲既奔齊,不欲稱本國故號,故改陳字為田氏。」前386年,天子周安王正式冊命田和為齊侯。前379年齊康公死,姜姓宗廟絕祀,由田氏之齊國取代。

不管是哪個意思,總的意思是說,我要在齊國紮根了,不跟你陳國完了,寧做鳳尾,不做雞頭。就這樣陳完就在齊國紮根了。

在齊國發展壯大

由於陳完的職位是工正,是掌百工的官職,借著這個優勢,田氏家族在齊國不斷發展壯大,並逐漸介入到了貴族之間的政治鬥爭之中。齊景公時期,田氏於公元前545年聯合鮑氏、欒氏、高氏等政治家族,共同滅了執掌國政的慶氏家族;公元前532年,田氏又聯合鮑氏滅掉了專權的欒氏,並召回了流亡在外的齊國的公子、公孫,此舉使田氏得到了齊國公室的支持。為表彰田氏家族對齊國公室的忠誠,公室將「高唐之邑」封給田氏家族。有了高唐這塊根據地之後,「陳(田)氏始大」。

田氏壯大的過程就是聯合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消滅異己,從而造就了田氏的壯大。

壯大僅僅是第一步,田氏要的是整個國家,因此他們有開始了下一步的行動,齊景公是一個暴君,齊國百姓的收入,三分之二都被公室徵收,只有三分之一用於自家維持生計。齊景公積聚的財物都腐爛起蛀蟲了,可是農、工、商這三種人老了之後還常常挨餓受凍。

這種形式下,田氏卻抓住了機會,先是田桓子對齊國宗室「凡公子、公孫之無祿者,私分之邑」,對國人「之貧均孤寡者,私與之粟」,取得宗室與國人的支持。

在齊國百姓挨餓怨聲載道時,田桓子之子田乞(田僖子)用大斗借出、小斗回收,看似好像吃虧了,但是卻使「齊之民歸之如流水」,增加了戶口與實力。是謂「公棄其民,而歸於田氏」。

權力鬥爭向來都是此消彼長,田氏壯大,姜齊就衰落。

果然,在公元前489年,齊景公死,齊國宗室國、高二氏立公子荼,田乞逐國、高二氏,另立公子陽生即齊悼公,自立為宰相。從此田氏掌握齊國國政。

田氏代齊:走想人生巔峰

既然已經把握了國政,篡位也就不遠了,公元前481年,田乞之子田恆(田成子)殺齊簡公(齊悼公之子)與諸多公族宗室,另立齊平公,進一步把持政權,又以「修公行賞」爭取民心。

公元前391年,田完十世孫田和廢齊康公。前386年,田和流放齊康公于海島上,自立為國君,同年為周安王冊命為齊侯。有了周天子的冊封,一切就都合法了,不過還有一個隱患沒有解決。

公元前379年,齊康公死,姜太公香火斷絕。至此,最後一個隱患也消除了。田氏仍以「齊」作為國號,史稱「田齊」。史家遂稱姜姓君主之國為「姜齊」,乃作分別。

齊康公

田氏代齊從齊桓公十四年(公元前672年)田完至齊到公元前386年田和列為諸侯,經歷了286年,過程雖然漫長,但它所證明的道理卻很簡單:民心是一個政權最大的依靠。失去民心是失去政權的先兆,而贏得民心則是贏得政權的先聲。


推薦閱讀:

是要娶個有錢人家女兒少奮鬥二十年, 還是自己打拚尋找自己幸福?
心語:記得你是女子,然後,像男人一樣去奮鬥
小米正式赴港IPO!雷軍公開信首談:小米是誰?為什麼而奮鬥?
一位奮鬥在「夾心層」的港女地產觀

TAG:奮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