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人與沒錢人的區別:要想富改變思維第一步等
- 您可能更想看…
- 有錢二三事
- 誰說有錢的男人不可靠
- 男人有錢就變壞?
- 女人一定要有錢MONEY IS EVERYTHING
- 麵包PK愛情,要不要嫁個有錢人?
- 和有錢人交朋友
- 我是有錢人
- 我是有錢人
- 有錢了,無趣了
- 識別有錢人
有錢人和沒錢人在多大程度上不同,以下兩個例子能說明一些問題: 說有位同學,十五年前單位福利分房時,因考慮其有專業特長,是技術骨幹,於是當作人才引進,特殊照顧給予其公房使用之外的5萬元補貼。 儘管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這筆錢真算不上什麼,簡直不值一提,但放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也算是一筆不小的財富了。這時,就有朋友出來建議他說,把錢拿去買點股票、債券什麼的,做點理財;也有人認為,還不如盤下小區附近的某個店面,整點生意;甚至有人頗為「前瞻」地提出應該再去置套房屋,改善生活之餘,搞點投資……這位同學東聽西探、左思右想,卻始終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他老覺得5萬元「巨款」得來不易,一下子出去了,萬一打了水漂豈不可惜。結果,內心糾結了許久許久,終於決定將這筆款項存進銀行吃利息,因為在他看來,這樣做最安全、最有保障。後來讓人啼笑皆非的是,這筆錢一在就存到了現在,整整十五年。
還有一位同學,憑著勤奮、努力、刻苦、鑽研,夢想成真考上了心儀的公務員崗位。按理說,活在體制內的他只要按部就班、踏實肯干,收入待遇、地位名譽總能指日可待。但他顯然沒有被條條框框限制住,工作之餘,多讀書、勤學習,還不忘琢磨研究各種各樣的理財產品,從股票基金,到債券期貨,從黃金紅酒,到房產店鋪,他總是在尋覓商機。一有機會,便提槍上馬、英勇前進,大有一副人生無常、時不我待的氣勢。每次碰到他,跟他說最近流行什麼吃的、穿的、玩的、用的,他常有不屑,他認為,除了保障生活高品質的同時,應該把更多的錢花在理財投資、置產置業上,他有兩句經典名言——其一是「男人上了三十,得考慮三件事了:理財、保險和健康。」另一句則是「有錢人有3個層次,最低的一種是『我去賺錢』,中間的是『僱人賺錢』,較高的一種是『讓錢生錢』。」 好了,寫到這裡你應該明白有錢的和沒錢的差距到底在哪裡了。沒錢的人通常把金錢當作購物的工具。而有錢的人則把金錢當作一種投資工具;沒錢的人需要更多的錢買房、買車、買衣服,而有錢的人只會用其中一小部分來消費,用更大的部分來投資,以便獲得更大的回報;沒錢的人只要手頭一有富餘,就會想方設法把它花掉,而有錢的人則會立刻想哪裡有機會,該投往何處;沒錢的人說,錢賺來就是花的,換輛車就是犒勞自己,而有錢的人則會說現有的車開開就夠了,沒必要的就不買了,留下錢好做投資……這就是區別,所謂「一念天堂,一念地獄」,「思路決定出路」,沒錢的人落後有錢的人不僅僅是物質,更是意識——差一個LV包、一隻勞力士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思想觀念上差十萬八千里。 理清家中財要分五步走 子女教育、醫療保健、安家置業、退休養老,相對於個人理財而言,家庭理財需要考慮的因素更加複雜,而如何對發生在家庭中的理財事務進行合理規劃,已經成為目前很多「工作狂人」不得不仔細斟酌的棘手問題。
張先生今年35歲,目前擔任一家企業的中層管理人員,儘管非常了解家庭理財的重要性,但是由於他和妻子平時工作都很繁忙,一直沒有抽出時間來進行家庭理財,也不清楚怎樣才能合理地規劃自己的家庭財務。隨著股市開始回暖,看著周圍的同事都在炒股、買基金,張先生也開始著急想要加入他們的行列。 對此,滙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北京分行行長丁國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每個人和家庭的具體情況各不相同,因此張先生在制定理財規劃時,不能盲目跟隨潮流,而應分析自己家庭的財務狀況,分步驟制定理財目標,然後再制定相應的理財計劃並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工具。 第一步:設定理財目標 丁國良提出,就張先生目前所處的人生階段而言,他的家庭完全可以同時有幾個理財目標,重要的是要根據預期實現時間的長短,把理財目標分為短期、中期和長期三種,合理配置資金,選擇合適的投資工具,實現不同的理財目標。 第二步:了解財務狀況
張先生在選擇投資工具時,可以先仔細計算自己的收入和支出,對自己目前的家庭財務狀況有清晰的了解,並以此作為制定理財投資計劃的基礎。 資產負債率可以為判斷家庭財務狀況提供參考。一般來說,家庭資產包括流動性資產(現金、活期存款等)、投資性資產(股票、債券、基金等)、使用性資產(車、房屋等)。家庭負債則包括日常賬單等短期負債和購房貸款、購車貸款等長期負債。負債除以資產就可得到資產負債率。當家庭的資產負債率低於50%的時候,這個家庭發生財務危機可能性較小。 張先生如需改善家庭財務狀況,則可以通過分析在某個時間段內家庭收入和支出情況,如家庭收入中工作收入和理財收入的比例、家庭支出中日常必需品支出和非必需品支出之間的比例等,對收支進行調整。 第三步:評估風險承受能力 我們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股市有風險,人市需謹慎。」事實上,不僅僅是股市,只要是投資,就一定會伴隨著風險。每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的高低也是家庭理財規劃中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丁國良建議,張先生應了解自己可接受的風險程度,選取適合的投資工具。若風險承受能力較高,可考慮一些高風險高回報的投資工具,如股票權證。若風險承受能力較低,可考慮一些較為保守的投資工具,如債券、保本基金等。
此外,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和不同的財務狀況下,同一個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也不盡相同,因此需要根據具體的情況調整投資策略。 丁國良介紹,一般來說,隨著年齡的增長,理財規劃的目標會由年輕時候的「資產累積」轉為「資產增值」,等到計劃退休時,又會演變成「資產保值」,而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也會隨著年齡增長由強變弱。 單身人士由於家庭負擔較少,對於風險的承受能力一般強於已婚人士。因此,單身人士往往在投資時會選擇較為進取的組合。「像張先生這樣的已婚人士出於置業和子女教育經費的考慮,則一般傾向選擇較為保守的組合。」丁國良說。 另外,丁國良還特別指出,在訂立投資計劃時,收入的多少和穩定性也是影響風險承受能力的一個因素。如果張先生預期將來的家庭收入可能下跌,則應該在理財規劃時增加儲蓄並選擇較為保守的投資工具。
第四步:選擇投資工具 在制定理財規劃時,客戶可以按照理財目標實現時間和預期回報為自己定下投資期限和選擇投資工具,否則在投資期間需要動用資金做其他用途時,便可能因為投資工具的套現能力較低而蒙受損失。比如,張先生如果計劃在短時間內動用資金購房,則不應選擇一些套現能力較低的工具。 第五步:尋求專業人士幫助 丁國良建議,理財規劃雖然是個人私事,但是很多投資者未必能對自己的財務狀況做出正確的分析,也未必精通投資,還有不少像張先生這樣的投資者因為工作繁忙,無法緊跟市場變化。 事實上,在理財規劃的每一階段,甚至每一步,張先生都可以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銀行工作人員、理財師和基金經理等專業人士可以為張先生分析家庭財務狀況,辨析投資風險,推薦投資方向,幫助張先生輕鬆實現家庭理財目標。
生命需要分享等 |
本期內容介紹 |
從優質服務到價值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