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安然老師演講---傷寒論中死症用西醫急救方法救回案例

在座的同學,大概越高年級越能感到經方的可貴。我在此先提一個基本的感想,台灣算是沒有「經方」,因為在台灣大家都使用科學中藥,除非說你擔任過住院醫師。在那段很困難的日子,我經歷了一個患者病情的迅速變化,他從太陽病,傳變到陽明、少陽,甚至一天之內又從太陰傳變至厥陰、少陰,一天之內就送急診、送加護病房,還好沒有送太平間,否則我就無法在這邊跟大家分享。台灣中醫訓練的環境,不太用到經方,像科學中藥四逆湯,同學知道裡面代表了多少涵義嗎?像乾薑、炙甘草、附子,大家知道它的組成比例是多少嗎?我都把各味藥分開來看,所以科學中藥的四逆湯,我不稱為四逆湯,我把它叫四逆粉。比如說,我附子會開1.0克,乾薑從0.2克、0.3克慢慢加上去,就可以把一個潰瘍性大腸炎或是大腸急燥症的患者治癒。開業有開業的領域,在大醫院有大醫院的領域。我一直想回到大醫院去教書,我今天很高興到這邊可以跟大家分享我自己的一些經驗。台灣有經方,有時方,有溫病方,為什麼說要走過經方,像八綱辯證:表裡寒熱虛實,例如表虛寒、裡熱實等,基礎理論你要讀得很清楚,大家不要以為到了五年級、六年級、七年級,甚至到了R1、R2,你的基礎理論就很熟了,要很清楚「熱」什麼特性、「火」什麼特性,什麼叫「陰」、什麼叫「陽」、什麼叫「好的陰」,什麼叫「陰從陽秘」…,都要知道是什麼。前輩倪海夏先生常常罵台灣沒有中醫、沒有經方,現在面對大陸學歷認證的問題,首當其衝的就是各位,但如果有實力的話,就不需要害怕。要把自己的實力訓練好,有自己的見解,不要對自己太放心,也不要對自己太無奈,大家的競爭對手勢必是很強勁的。以前,我家有種水梨,我秋天吃水梨,冬天吃橘子,夏天吃西瓜,搭配又熱又香的豬排、牛排,我就覺得很奇怪,為什麼眼睛會覺得乾澀,起床臉都麻麻的,如今天我行醫這麼多年,我認為飲食方面的觀念很重要,飲食如果不改變的話,尤其是蘿蔔、苦瓜一直吃,有人吃到恍神、記憶力很差、體力很差。我在大學是「鐵補的」,班上一百多個同學,繫上老師會查我的成積,田安然過了,大家就都過了。為什麼畢業之後就表現不一樣呢,因為我開始沒有機會再吃到一些冰的、炸的等有的沒的,什麼可樂也都不喝了。我學醫的過程是從八綱辨證出來的,為什麼我喜歡用經方,因為思路很簡單,病、脈、症論治。比方說是治感冒,桂、麻系列就出來了。但是一般在門診不太敢用,一劑吃了就知道了,二回癒,再給病人吃第三次就「剉屎了」,所以說經方的速度很快,速度快到只有你在病房才有辦法觀察病人的復原的狀況。比如說病人惡寒、發熱、身疼痛,脈實、浮緊,沒有什麼汗,然後身體壯實,約莫五十歲的人,在我的面前表現出麻黃湯症,我就給他三克一包,真的到了下午病症就退的一乾二淨,不像坊間一些中藥房說的,要摻西藥才可以退燒。為什麼我要把經方讀好呢,我已經從最難治的腎臟病,變成最好治的皮膚病專家了。不同的病會有同樣的治法,同樣的病,會有不同的層次,例如同樣是腎衰竭的病人,有的人行動自如,也有怎麼治也難保性命的狀況。或者像少陰、厥陰、太陰病都是裏虛寒,但是它們有層次的不同。患者發燒,在西醫的特色是,只要能夠退燒,只要能診斷出不是腦膜炎、不是肺炎,只是一般的發燒,就讓他退燒就好了。早期,我通常在使用「時方」的時候,要我用桂枝、麻黃是非常害怕的。那時候我用「時方」,只會用甘露消毒丹、荊防敗毒散,思考熱重於濕、濕重於熱…,但有些發燒的狀況就是退不了;後來慢慢開始使用大青龍湯,再使用麻杏甘石湯。大青龍湯大家會覺得很奇怪,它主治太陽中風,為什麼患者出現的是傷寒的症狀,像疼痛、脈緊、惡寒、無汗,感覺中風、傷寒兩個都在一起,於是就成立了三綱鼎立說,有人說太陽就是太陽,中風就是中風,傷寒就是傷寒,其實沒有中風、傷寒之分,重點在於,傷到營氣或傷到衛氣,衛氣的功能是「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開合」。我說八綱辨證沒有經方好用,那是因為我走過來了,同學們沒有經歷過這一段的話,就不能像我這樣說,還是要好好的照順序去讀。著《溫病條辨》的吳鞠通,其醫案裡頭有很多方子都和葉天士的「臨症指南」一樣,而他有三分之一也是用經方,自己吃藥也用桂枝湯、大青龍湯。在他的書裡,有一些醫案面對瀕死的病人,一開始用他自己開的藥方,但第三次、第四次投藥就改成送服「止血湯」或送服「安宮牛黃丸」(以上二者為經方)了,所以我們讀醫案,最重要的是要讀那些小字,秘密都在這邊。台灣沒有什麼真正的經方,因為經方只能是水煎藥,如果是科學中藥,只能稱之為「四逆粉」、「大青龍湯粉」。在經方的大青龍湯中,石膏的量是最重的,麻杏甘石湯中石膏的量也是最重的,但在科學中藥裡,石膏比例常常是最少的,這樣一來,就不算是大青龍湯了。太陽篇我對一個患者用桂枝湯,之後在他的背部發現有好幾個癰瘡,這時我就想起「身疼痛者不要發汗」。我要勸勉大家,不要看到一個病症,馬上就去思考這要用什麼藥,要去看辨證它的層次,像少陽病,手足溫而渴、汗出、頸項強,這就用小柴胡湯,但如果是再多了四個症狀,加上脈虛、小便不順、脾虛、不能發黃,那就要用理中湯,我最喜歡考這一個條文。未來考試的方向就在這邊,給你們一些症狀,讓你們開一個方子。這種考試方式是時勢所趨。現在連外頭不懂中醫的人,都會用葛根湯。其實像項背強痛,葛根湯、小柴胡湯、理中湯、四逆湯都可以使用,但要用哪一方,就要看層次了,像寒熱交雜用小柴胡湯,解表的葛根湯,到很壯實的大承氣湯,這是中醫的層次。那你要知道你看到頸項強痛是西醫的什麼病,也許承氣湯是治療腦膜炎,因此,同學們最好可以知道整個中、西醫的層次。「層次」很重要,像拉肚子用葛根芩連湯,條文是「汗出、邪熱而下痢」,如果一看到患者下痢,就用葛根芩連湯,如果是那種一天拉肚子五、六次的,吃了之後會變成拉十幾次,如果年輕一點,抵抗力好一點的,也許睡一覺就好了。葛根芩連湯治療的應該是大便溼黏、大便不順、發燒的病症,如果是大便水瀉一兩次以上的那一種,那就要朝理中湯、四逆湯去思考。從五苓散、理中湯到四逆湯,我今天講得很多,拉拉雜雜,我不像張步桃老師,會一次把畢身功力,把秘方全都洩漏給大家,我會語帶玄機,也許有錄音的同學,回去慢慢聽,就會聽出一些訣竅出來,我要教大家釣魚的方法,而不是給大家吃魚。同學們試藥要小心,不要亂試,會互相隨便亂開藥給對方吃。有時候試藥容易吃壞身體,譬如試葛根芩連湯,越試越拉肚子,試到送急診,才知道原來身體是少陰或太陰體質,不適合此方。為什麼我喜歡用經方?例如,一看到表症,就想到桂、麻系列;表熱實症,就白虎、承氣;裡虛寒症,分為太陰、少陰、厥陰,那麼少陰和厥陰何者較為嚴重呢,絕對是少陰比較嚴重,厥陰有它嚴重的一面,但還是有救的,少陰實症則救不了了。同學們要把基礎理論弄得很清楚,什麼是濕性重濁、趨下、黏滯、會造成寒症、屬陰邪,還有一些概念如:火性炎上、熱擾神明、生風動血、耗氣傷精…等,都要很明白,因為傷寒論裡都是以這些觀念為基礎來作判斷的。像白虎、承氣,它們所對治的症型,熱象都很重。至於寒溫統一、寒溫不統一的問題,其實溫病就是在傷寒論的體系發展出來的,傷寒論也是在溫病的體系發展出來的。大家看熱論,仲景可能那時看病沒有時間寫書,因此他寫的條文,沒有一條有詳解的,今天一個病人頭痛、發熱、惡寒、脈浮緩,這要用桂枝湯,難道就不能用理中湯、四逆湯嗎,因為清陽不升,就沒有辦法治頭痛,也因為清陽下陷,才會有這些症狀,你看到太陰、少陰、厥陰的層次,五苓散、理中湯、四逆湯的對症,每一個都涉及了發熱,像理中湯裡,很強調霍亂、身疼痛又發熱。其實仲景很厲害,只有稍稍一有消渴、脫水、煩燥、小便不利的情況,就用五苓散,為什麼會脈浮,那是一種身體機轉的代償。五苓散可以治心下痞、心中煩燥不得眠,可治霍亂身疼痛、拉肚子,也可以治水飲。因此,高手會說五苓散是健脾的,較低層次的認識是利小便,而一致的道理就是水道通調,這就是金匱要略的脈絡,雖然論雜病,其實是有道理的。為什麼金匱用芳香療法,一個失戀的人心情太鬱悶了,比死還要痛苦,因此仲景用百合,讓口感好、氣味好,這就是治心情難過的方子。大家也要記得,有時候也不是用經方最好,有一些方子,像銀翹散之類的,也不錯。經方是倚天劍、屠龍刀,不要輕易出鞘,有時候只要輕易地施展彈指神功,就有很好的效果。辨證論治就是「審因論治」,你要知道病症是什麼原因,像是血府逐淤湯1克或1.5克,或逍遙散開2克,患者就可以被治癒了。對症用藥,小包藥比大包藥更有效。經方的使用上,充滿了地雷,所以大家不要迷信一定要用經方,才叫厲害,不要隨時都用倚天劍、屠龍刀,什麼時候用經方呢?像病患全身水腫被抬進來,看過急疹就送加護病房,這種情況,最能顯現經方的效用。有些人吃白蘿蔔吃到裏寒肚子很痛,用理中湯3克一包,再把脈,那沉緊的感覺就慢慢飄起來,抗邪外出。同學要成為高手,一定要看一些醫家的經典著作,像傷寒論、千金備急方…等都很重要。常常我們看到某位醫家的論著,臨床就會很習慣的用那個人的方子。久而久之,就會知道很多方子的異同。「不懂經絡、『營衛』,開口動手便錯。」營衛是我自己加上去的。我以前不相信,如今知道這是真的,患者服桂枝湯大汗出後,大煩渴不解者,脈洪大,就給他白虎加人蔘湯;可是另一個條文,服桂枝湯後,大汗出、脈洪大,再給桂枝湯。前一個是說,服桂枝湯之後,熱更甚,以致於大煩渴,抗邪外出的力量過甚,非常非常強,用白虎湯把熱清掉;後一個是說,前服桂枝湯,但不夠力,因此繼續用桂枝湯,加強力道,以抗邪外出。前一個是清熱過頭,後一個是加強至剛好的程度,這些都是要作鑑別診斷的。所以要臨症多、讀書多,傷寒論是要這麼讀的;而不是將條文一條一條唸過去就好。同學們可以組一個讀書小組,多讀書,哪怕是讀錯書,也總是讀過了。經方用藥充滿了地雷區:「服桂枝湯或下之,仍項強痛,翕翕發熱,無汗,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主之。」抗生素濫用的年代裡,本條文更能生動描述解救之法。桂枝湯亂用或濫用抗生素,若清陽不升,就會翕翕發熱;衛氣虛了,不能發汗;脾有升降,肺有肅降,有些老人家,抗生素吃了,小便出不來,就用這個條文去解。我曾經用麻黃用得很高興,動輒用四、五錢,不注意對一個攝護腺患者用了太重(的麻黃),結果他的家人總共十幾個人,抱著這個患者到我的面前,底下還綁著尿袋。我一看我之前開的方子,發覺糟了,麻黃居然用了四錢,怎麼辦呢?我跟家屬說,三天之內我一定把他治好,而且還協議蓋章。這時我想起來小青龍湯的條文:「小青龍湯,若小便不利者,去麻黃加茯苓。」「小青龍湯,若喘者,加杏仁。」小青龍湯,若噎者,去麻黃加附子。」治病其實要看層次,如果患者小便不順,就用茯苓、桂枝來治療。上面在個例子,我就用茯苓開一兩,桂枝開五錢,加炙甘草調和一下,我有信心,很快就要將患者身上的尿管拿下來。隔天早上我去查房,患者說:「田醫師,我五、六十歲了,從來沒有小便這麼順利的,一兩千c.c.的尿排光光了。」這就是經方,可以疾如風、快如電。對於桂枝湯,易汗出者,重者可酌加黃耆。可以調和脾胃,調和營衛,燮理陰陽。小建中湯可以健脾,小孩子開脾可以用,要是冬天到了,一律小健中湯兩克,再去用時方、經方。如果是太陰病的話,只有兩個方,就是理中湯跟桂枝湯。下一個案例,是某小姐,吃抗生素吃到肚子痛,我用就用桂枝湯加芍藥。另外,像理中湯可治拉肚子、便秘;又我常用附子湯,其實我是用附子粉(指科學中藥),因為它的劑量實在是很小,比如說芍藥開1.0克、白朮0.3克、黨蔘開0.5克、附子開0.8克、茯苓開1.0克,患者腰酸背痛也會好。臨床上,經方真的很好用,只是說,劑量不要太大。不然,患者可能第二天會找來,跟你說他的舌頭破了,或者是痔瘡發作了,那你就要再費心解決這個狀況了。陽明篇我曾經碰到好幾個植物人,為什麼很多醫師沒有辦法真正了解傷寒論呢,因為他們沒有陪在患者進出急疹、加護病房,我跟在推床進出這急疹、加護病房的過程,一邊看患者舌頭,一邊把脈,在過程,我學到多少大症,只有我自己心理有數,我也沒有辦法將真實狀況跟其他醫師或實習醫師說,讓他們了解。因此,臨症多真的是很重要的。醫師治好病人是應該的,不要說治好一個病人就很高興,如果一千個人治壞了一個人,你就要感很難過,不斷去跟同學討論。天底下沒有神奇的方子,很平淡的方子,用對了,就很神奇。像我真的想知道的,是像臨床這種很實際的經驗,每天去臨症,每天去熟悉基礎理論,找一本書,不論是大小本,每天抱著它讀,看得很詳細。就像籃球技術要好,就要每天運球一千個,每天投籃一千個,能每天如此,技術才能出神入化。而不是基礎理論都不熟,就想要飛上天去。像我把過一個患者的脈,他媽媽問我,他孩子會不會變成植物人,我心裡知道不會變植物人的,但不能這樣跟她說,一個人死亡,不是腦死,就是心臟衰竭,像年經人可能車禍腦死,老年人可能就是心臟的出問題。那個孩子的昏迷指數才三分,我為他把脈,發現脈偶而會衝上來,依據我過去的經驗,我知道這孩子很可能會醒過來。我一方面用理中湯、四逆湯,一方面用安宮牛丸,脈微澀就用補法,脈有力就用攻法。這時候脈是很重要的,另一方面也要知道血壓、心臟也夠力,正常的話就可以「攻之」。少陽篇「血弱氣盡,腠理開,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搏,結於脅下,正邪分爭,往來寒熱,休作有時,嘿嘿不欲飲食,藏腑相連,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嘔也,小柴胡湯主之。」更年期婦女的常用方。「傷寒中風,有柴胡證,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 這裡的但見一證,也不是說看到一證,就馬上用這個方,而是要「考慮」,是否該用這個方。甘草瀉心湯「傷寒中風,醫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數十行,穀不化,腹中雷鳴,心中痞硬而滿,乾嘔,心煩不得安。醫見心下痞,謂病不盡,復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結熱,但以胃中虛,客氣上逆,故使硬也,甘草瀉心湯主之。」這裡的下利數十行,不是一天拉肚子十幾次,而是指解不乾淨,因為從黃芩、黃連就知道,這個症是屬於一次解不乾淨,兩次也解決不乾淨。這是我慢慢體會出來的,這是下虛上熱之症。吃了抗生素的人,也很可能有這些症狀。不是純熱結,胃中虛,乾薑、黨參、大棗、甘草用以補中,再用半夏散結,再用黃芩、黃連,這裡面的結構黨參(人參)用一兩、二兩、三兩都有它的用意。這裡的乾草瀉心湯人參用三兩,而竹棄石膏湯人參用一兩,為什麼麥門冬湯有大棗,竹葉石膏湯無大棗,為什麼石膏或黨參的劑量都不一樣,這都是要很清楚的,對臨床很有幫助。像這個例子,因為正邪相爭,所以人參要用到三兩。案例:李小姐,二十歲,罹患潰瘍性大腸炎半年,一天腹瀉十餘次,且併有乾嘔、心煩、心下痞等症,望其舌質紅少苔,脈弦而無力。治以甘草瀉心湯加減(一星期),回診時腹瀉已減少至每天四至五次,三診已減少至每天一至二次。大家一定要問病患怕冷、怕熱,大便是軟是硬。大便軟又怕冷,大概是虛症較多;但大便硬而怕熱,就不一定是實症。而手腳冷,大概是理中湯症;全身冷,大概就是四逆湯症。用時方的話,用四君子或四物湯或十全大補湯都可以。大家不要覺得中醫無敵強,也不要說西醫就很厲害。我覺得中醫的「中」是「中庸」,是不偏中也不偏西。當然有一些像外科的腹膜炎很嚴重,也許我們可以大黃牡丹皮湯、薏苡附子敗醬散、甚至用大承氣湯等,話說回來,真的沒辦法就要趕快去開刀。所以,這叫做中西合醫。台灣現在充滿了義和團,大聲說自己可以擋子彈,但刀子一小就痛得哇哇叫,或者有人是保皇黨,覺得中醫要被保護。但我覺得是要中西醫要走向「共和」,不是說要「合併」,而是要和和氣氣好好相處。要知道哪些是中醫擅長的。發高燒、拉肚子十幾次,我們可以用理中湯、四逆湯、桂枝人蔘湯,也是可以退燒。三陰篇(肺水腫急症處理一例)某劉姓六十歲女患者,由於腎衰竭,常感全身皮膚癢,遂來本院住院診治,住院時發現其亦有庫辛氏症候群,即月亮臉、水牛肩、肚腹脹大、皮膚吹彈可破,易感冒。望其舌質淡紅苔白,脈浮,其主訴為皮膚劇癢難受,判斷為營衛不和、鬱滯皮表,治以桂枝二越婢一湯加減,兩天後症狀改善許多。由於家中有事,遂請假回去一天,隔天回院後,發現其下肢紅腫更甚,到了晚上九點多左右,突然短氣難臥,患者按胸部,直稱呼吸不過來,胸悶難受,偶胸痛,望其舌質紅苔黃、切其脈為弦數有力,血壓為200/110mg/dl,心電圖正常,聽診心音及肺音均正常,經中藥、針灸處理後,症狀仍沒改善,喘促更加難受,將要氣絕,患者亦有煩躁不寧之象,切其脈已由弦數有力轉為沉細,思及<<傷寒論>>所言:「少陰病,脈微細沉,……復煩燥不得臥寐者,死。」說明了本患者陰盛陽欲脫,生命在頃刻之間。這是需要進加護病房的少陰病。據上,遂將患者送至西醫急診處急救,此時聽診已有哮鳴音及囉音,喘促更甚,不旋踵即插管,接上呼吸器,全力搶救,管內不時噴出水液(Pink frothy),不斷以管抽吸之,此時發現其四肢溫度漸涼,顏色漸呈紫色,再思及<<傷寒論>>:「少陰病,惡寒,身踡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錢天來認為少陰病到此階段,已非湯藥所可為,劉渡舟則認為醫者當積極採取應急措施,以圖救垂危於萬一,是必要的。走筆至此,由本患者的狀況,終於悟出中西醫結合的道路,中醫雖有切入之處,但對於患者將亡之重症的處理,極凶險之處,仍需以現代醫學之法協助處理。<<傷寒論>>:「少陰病,吐利,躁煩,四逆者,死。」和本患者始初到四肢逆冷狀況是頗為相似的。若患者的狀況是手足溫者則尚可治,如<<傷寒論>>:「少陰病,下利,若利自止,惡寒而踡臥,手足溫者,可治。」「少陰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發熱者,不死。」「少陰病,惡寒而踡,時自煩,欲去衣被者可治。」表示其陽氣仍存,一息尚存。除手足溫判斷預後之外,亦可以脈或症參考之,如<<傷寒論>>:「少陰病,四逆惡寒而身踡,脈不至,不煩而躁者,死。」「少陰病,六七日,息高者,死。」均表示脈微欲絕,腎氣危下死候。此外<<傷寒論>>: 「少陰病,下利止而頭眩,時時自冒者,死。」亦為陽氣將脫之死候。此患者經X-光檢查之後,發現肺部充滿了肺積液,經給予利尿劑Lasix五支之後,尿仍不出,遂送至洗腎室做血液透析,以脫出肺部積液,心想本患者經處理後,若手足能溫則有機會存活,若仍手足逆冷者,則為陰陽之氣不相順接,其預後仍相當凶險,如<<傷寒論>>:「傷寒六七日,脈微,手足厥冷,煩躁,灸厥陰,厥不還者,死。」「傷寒發熱,下利厥逆,躁不得臥者,死。」「傷寒發熱,下利至甚,厥不止者,死。」「下利,手足厥冷,無脈者,灸之不溫,若脈不還,反微喘者,死。」以上說明手足的溫與逆冷,可瞭解到體內的陰陽之氣是否相順接與否,如<<傷寒論>>曰:「凡厥者,陰陽氣不相順接,便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至此可瞭解本患者由少陰陽氣難復,到厥陰的陰陽之氣是否能相接,因而更能體會少陰病本質與厥陰病本質的差異。幸而本患者經多種手段處理之後,經過一夜之後,到了黎明,手足已漸漸回溫,終於亦瞭解了<<傷寒論>>所稱:「手足厥冷,晬時脈還,手足溫者生,脈不還者死。」結果是陰陽之氣得以順接,可以得知此患者已暫時脫離險境。由於搶救得宜,本患者進入加護病房兩天之後,患者已能自行呼吸,遂拔除插管,再隔天轉入一般病房,沒多久即痊癒出院,經門診以中醫追蹤調理患者虛弱的體質,漸漸康復之中。我的感想,中醫如果沒有住院這一塊,終將被大陸統一,也會被美國瞧不起。〈版主:中西醫是該如此合作〉頭暈,是「厥」;昏厥,是「厥」;氣上逆也是一種「厥」,厥有三個定義。沒有經過大青龍症,沒有經過高燒難退,或面對一些嚴重到需要住院的病症,沒有經歷過這些死症,對傷寒論就較難有深刻的體悟。中醫養生之道我在臨床的體會,病人病情要好轉,不只是靠治療,也要很注意他們的飲食。以下我們來談中醫養生之道。中醫的「心」其功能為「心主神明」、「心主血」,像有心臟病的人,因為輸送到腦部的血液可能會不夠,脾氣可能稍差,容易心煩,大家要多包涵。肝的部份,「肝鬱」、「肝火」、「肝陽上亢」,這說明了中醫「肝」的定義,不等於解剖學裡的肝。「腎主水」、「腎主納氣」、「腎藏精」、「腎主髓」,中醫的腎,負責生長、發育。這些基礎理論裡的生理、病理概念很重要,同學們要很熟。「心主血」、「脾統血」、「肝臟血」、「腎臟精」,又「精血互換」,這些都牽涉到我們對病機的判斷和如何用藥。說到「肝」,就要知道「肝藏血」、「肝主疏泄」、脾胃的升降、肝氣的舒發、氣機的通暢、膽汁的分泌,跟生殖相關的機能等,要知道它的四、五個功能,一個都不能錯。為什麼我博士會考不上呢,因為我都亂吃,常常頭暈,每天早上都很難起床。所以大家冬天時要多喝溫水,不要喝冷水,夏天可以喝涼水,喝冰水的話,會容易累,然後脾氣不好,這是我在臨床上發現。像我以前家種水梨,秋天吃很多水梨、冬天吃葡萄柚,夏天吃冰西瓜。我高中、大學成績很好,但後來變倒數的。我問我媽為什麼我看書眼睛會乾澀,我媽說,沒關係,來一盤西瓜,吃一吃就好了,吃了更累。然後再來一盤水梨,或者吃木瓜。清陽不升就會變笨。如果不是這樣吃,我可能就考上博士了。或者像現代人冰水喝多了,也清陽不升,就容易想不開。我們要常常用左手,我們的左腦開發的差不多了,但右腦則深不可測。四神湯材料:芡實、蓮子、茯苓、新鮮山藥,豬肚。製作:以上材料加水煮熟,加入調味料即可食用。功效:調節免疫力,預防感冒。四神湯我以前常常鼓勵大家吃,但是現在大家的脾都很虛,四神湯吃多了會漲氣,如果漲氣了就不要吃了。四神湯裡面,茯苓是一個很好的東西,偶而吃吃蓮子也很好,根據考證,真正的四神湯是沒有薏仁的。大家偶而可以吃吃四神湯。生薑,我在自己寫的書裡,就寫了五、六頁。薑湯很好。冬天偶而吃大補湯不錯,但不要吃到滿臉豆花或屁股開花(眾笑)。有些人可吃,有些人不可吃。吃維他命我並不反對,銀杏葉偶而可以吃。DHA在大陸叫腦黃金。卵鱗脂、深海鮫魚油這些吃了,身體都會很冷。有一次,我在演講,有一個老人家,操著外國口音問我說:「田醫師,我今年已經九十三歲了,請問我要怎麼保養才可以活到一百多歲呢?」我這時候馬上說:「這為爺爺請過來,麻煩你告訴我,你是怎麼保養而可以活到九十三歲的。」(眾笑)老人家說:「我都每天騎腳踏車,煩腦都不要去想,人家罵我,我有重聽,我也不要去聽,我都看我的報紙,我老婆一直罵我,我就看報紙,不去管她。每天保持愉快的心情,別人氣死活該…(然後濤濤不絕,最後)千萬記住一點哦,大家一定要聽田醫師的話哦!謝謝。」(眾笑)我就在想,我(那時)還沒有四十歲,那老人家比我多了一甲子的功力,還問我說要怎麼活、怎麼養生,我想聽老人家的話反倒是真的。像冬蟲夏草其實很好,對腎臟病不錯,我以前就是吃冬蟲夏草覺得很好,才轉到中醫的。但那時候冬蟲夏草一斤一萬多,現在價格已經飆到一斤二、三十萬了,我現在叫大家都不要吃了,因為東西一貴了,一定有人做假貨。連雞蛋、牛奶這些便宜的東西都有假貨了,貴的東西一定有假貨,大家要小心受騙。像苜蓿芽、精力湯、水果等生冷的東西,大家不要一大早就吃,像我以前不忌口,早上吃些蕃茄就去上課了,結果是人一直覺得很累,我如今知道原因了。B群可以早上吃,晚上不要吃,晚上吃了會睡不著。維他命C不要吃太甜的。像蜂膠,有人跟我說,喉嚨痛一吃就好了,我說,這就像你家已經請了最好的保全了,等到有一天蜂膠沒效了,你再來找我,那時就不知道要用什麼藥了。「蜂膠」是一個中藥品,就像我也不喜歡大家平常就吃一些當歸、黃耆、苟杞、大棗的,偶而吃可以,常常吃的話,就是「安迪湯」了。這是台大牙科、免疫學博士孫安迪先生建議的,但我覺得這些中藥偶而吃可以,但不要常吃。話說回來,如果我看了幾本書,你敢不敢讓我拔牙(眾笑)。中醫不是那麼簡單的,不是看書就可以通曉的。抗自由基,大家多吃蔬菜水果是沒有錯,但不要空腹。靈芝很好,我會建議大家有錢的話,是可以吃。高麗參不要隨便亂吃,你如果為了維持精神而吃,就是拿以後的體力來用。高麗參分天、地、良,現在人參都是人工裁培,裁培六年,其實一年、二年的野山參價錢比人工裁培的貴十倍,但現在也看不到了。所以我覺得人參要不要吃,大家自己參考,如果要補充一下體力,參鬚不錯。像太子參比較平和,大家偶而也可以吃。此外,奶奶都說小孩子可以吃一吃「粉光」,「粉光參」就是西洋參、花旗參。早期的小朋友為什麼可以吃,現代的小朋友為什麼我不建議?這個道理就跟「傷寒論」的經方現代為什麼好用是一樣。大家夏天冷氣一直吹、冬天也是冷,夏天常吃西瓜,腠理、衛氣的功能已經不好了。此外,西醫的發達,小孩常吃抗生素,中焦、上焦都已經亂了。不像我們那時代的,小孩容易火氣大,用粉光參涼補一下,是很好的。但現在小孩子,十個有八個都虛,就不適合用粉光參。關於小麥草,我以前覺得我身體的毒很多,逛菜市場時,攤販在賣小麥草汁,一杯五十元。老闆還向我推薦一杯一百元,說是濃縮的,喝了效果更好;我買了之後當場一口吞下,接著馬上「噁」的一聲就吐出來了。那老闆看見這情形,還很得意地跟我說:「你的毒氣排出來了(台語)。」(眾笑)我想我身體內沒排出什麼毒,到是我的胃受傷了,害我還拉了三天的肚子。芽菜的話可以吃,夏天吃綠豆芽,冬天吃紅豆芽,如果痛風就少吃。五穀飯,電視常推薦,裡面加山藥、薏仁、芡實…這些東西都是中藥,在我認為,沒有什麼中藥可以每天吃,可以每天吃的只有飯和水,中藥每天吃反而不健康。像薏仁可以燥濕,但體內哪有那麼多濕好燥,如果體內水份都被燥光了,那血也被燥光了。這些中藥用過頭了,就傷血、耗氣傷津,而會有眼睛乾澀、頭暈…等症狀。此外還有糙米飯,糙米飯的纖維也很粗,腸胃不好的人要注意。我現在已經找到這個族群的解藥了,我用輕輕的藥就可以改善他們的症狀,這個族群頭暈、眼睛乾澀、清陽不升,容易累、胸悶、心悸、大便不順、四肢酸痛、低血壓等,事實上也不是藥特別有效,而是他們把食物改變,換成吃白米飯。他們會問我說:「白米飯不是太精緻嗎?早期不是都說吃五穀飯很好嗎?」我反問他們:「現代跟早期一樣嗎?你已經吃白米飯吃了三、四十年了,一朝進入叢林,結果一定是不能適應。」這些患者改變飲食後,第二次、第三次回診,許多症狀都好了很多。涼性的東西不要吃太多,水果以前很好,現在都已經很奇怪了,所以我不鼓勵大家多吃水果。水果不要一次吃太多,像我每次大約都只吃不到十顆葡萄,一個禮拜吃一兩條香蕉,水梨小片的吃一兩片(不冰的),吃橘子如果有兩個人的話,都一人吃一半,感情不會散嘛。水果不要吃那些剛從冰箱拿出來的,我在臨床上發現,溫度真的很重要。金匱要略有食療篇,大家可以看看。我以前曾經一天三餐都吃橘子,一餐吃三顆,這樣吃的結果,就是連續咳了三個月。我不是要大家不要吃,而是吃適度就好。大家學學靜坐(禪坐)不錯,女孩子可以學瑜伽。中醫的最高境界就是氣功。這些對身心健康都很有幫助。現場提問提問一:請問老師在中醫的學習歷程中,如何評估臨床上對病人的療效,還有如何建立自己的自信?田醫師:我會問他的主述,看他睡得好不好,或是相關的症狀有沒有改善。關於自信的方面,我想當你的治療對一個病人產生效果,他就會回來複診,這樣你就會有自信。同學為什麼會問我這問題呢?是不是對自己的未來還不太有信心呢?在我自己而言,就像我先前說過的,我讀書讀得很多,臨症臨得很多。即便如此,我被罵的次數也很多,失敗也很多。但是失敗為成功之母,我覺得失敗了沒有關係,重要的得記取教訓,要知道自己為什麼會失敗。困難愈多,愈要奮起。風雨生信心,不要因為被一、兩個患者罵,就失去信心。臨床上有問題,趕快翻書,或問你的學長、你的老師。其實失敗的經驗對我們也是很有益的。像西醫,他們不會討論成功的案子,他們只討論失敗的案子。而我們中醫都只討論成功的案子。我們可以從失敗的例子中學習。就像同學們試藥,要知道為什麼試,成功在哪裡,失敗在哪裡,這樣才有意義。傷寒論是所有醫書裡,治壞最多病人的一本書,汗、吐、下之後,造成亡血、亡精液…,幾乎百分之八十都是誤治,所以才在結論說:「勿汗、勿吐、勿下。」張仲景也誤治了自己很多的族人,因而在悲痛之下,把這些經驗寫下來。所以要怎麼學習傷寒論呢,不要是要把病人治死,而是說,治好了病人固然值得高興,但治壞了,你要去探求原因是什麼。我剛剛說在台灣沒有人實踐傷寒論、用經方,因為只有科學中藥是搞不出什麼把戲的。全台灣經歷過中醫住院的,只有我田安然一個。我只能說走入經方,就好比是擁有倚天劍、屠龍刀。那要如何練成神功呢?我只能說,冥冥中你只要發願要好好救人,你自然就會學成傷寒論。如果你想要學成減肥、壯陽,你就會學到相關的方法。所以說,如果你想要練成神功,那就不要引刀自宮(指畫地自限)。提問二:中醫很強調「望、聞、問、切」,其中「切」就是「脈診」,而脈診的學習是很不容易的,想請問老師,該如何學習「脈診」?田醫師:這個問題很好。「熟讀王叔和,不如臨診多。」我是有事沒事就會把自己的脈,這點很重要。像院長可能會把完一個病人的脈,跟大家說這是虛脈、弱脈;接著主治醫師來把脈,事實上已經變弦脈了,所以主治醫師很可能會以為他把到弦脈就是弱脈;再等到實習醫師把的時候,已經變得很弦緊了。這都是因為患者愈來愈緊張(眾笑),所以弱脈已經不是弱脈了。其實六經中說的六種脈象,學成的話,脈學就差不多了。我常在跟病人聊天的空隙,拿起病人的手就開始把脈,常常剛把的一瞬間是弱脈,再不一會,脈象就變了…,所以常常在第一時間就會確定是什麼脈象。除非是那種真的很虛的女孩子,再怎麼緊張,脈也不會起變化。所以,脈學其實就是要靠自己常常實際去把脈。譬如說早上剛起床,脈象是什麼樣子,感冒時,脈象是什麼樣子。感冒、拉肚子、頭痛時,各自是什麼脈象,吃完藥較平和時是什麼脈象,多把脈就會有體會。其實治病的最高境界就是「愛心」。你希望病人好,那股氣,不論你學什麼,不論你學哪一招、哪一式、哪一門,只要你認真看病,在病人才進來的那一刻,愛心就已經發揮了,這樣的氣場,就很神奇,不管你開什麼藥,都會很有效。心存要把病人治好的心,一心一意要把患者治好,自然看什麼病都會很得心應手,就不必風雨生信心了,你會從愛心中得到更大的信心。我行醫的過程中,如果患者死在我的懷中,我會告訴我自己,我還不能治好這個患者,現在還可以混嗎?於是,我要找出這個患者為什麼心肌梗塞,如何才能治療,三天三夜都要看書,愛心就這樣油然發揮。同學們,我有一個網頁「醫鼎」,大家可以到上面看看「醫學專區」的討論區。曾經在這個網站上看過「玉樹臨風」這篇文章的同學可以發表一下感想。同學:「老師學習的過程其實常遭遇挫折,但老師會從挫折或失敗的經驗中學習,而且很重要的就是老師認真地想要去解決患者的病痛。老師在大學時期的成績並不是相當傑出,所以後續一輩子的努力還是很重要的。」最後我要勉勵大家,要有信心。
推薦閱讀:

揭開《傷寒論》真相的不二法門
傷寒論講稿與中醫養生
[回答備份]標準病案:苓桂術甘湯證
JT傷寒論筆記(六)
嬰兒臍帶剪的太短遇到的嚴重問題

TAG:急救 | 方法 | 西醫 | 演講 | 案例 | 傷寒論 | 安然 | 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