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盧氏結構科學自修教程(三)

盧氏結構科學自修教程(三)2007年05月25日 星期五 上午 09:17

第三章:整體力的動態形式演化規律 六面整體螺旋力的訓練(又名「螺旋力深探」) 螺旋力訓練是內家拳法的核心內容,也是與外家拳 的分界線。外家拳無此訓練內容,而內家拳則無不修練 此功,形意、太極、八卦概莫能免。本功法是綜合了形意、太極、八卦、意拳、盧氏定理等 各派的練功心法,精心編製而成,首次公開全盤披露。使 全身力量成為一個整體,從而在技擊中發揮作用,它是從 古至今武功修練的至上大法!可以說幾內家高手,沒的一個不曾修練過此功。 螺旋力的修練,各派大同小異,大成拳、形意拳、八卦 掌。盧氏定理、心意拳。太極拳、螺旋拳、心會掌等響噹噹 的名牌拳種,無不以此貫穿其中。 這就是內家拳門內秘密訓練的「不傳之秘」!雖然只 有簡單的幾個功法,但就功法精要而言,已經足夠了,各 位千萬不可忽視,別因為內容簡單而忽視它的價值,真功無價!你必須堅持鍛煉,否則一切都是空的! 武功是練出來的,並不是只要懂其道理,功力即可上 身!明白道理是為了更好地指導練功。一旦制訂了切實 可行的練功計劃,就要自我嚴厲約束,認真執行。許多自學者之所以學而不成,主要就是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和 契而不舍、持之以恆的毅力,單憑一時心血來潮,苦練幾 天或遇到一點挫折,就一下子頹縮下來,給自己的能力來 個全盤否定。最終結局當然是半途而廢。具備不屈不撓的鬥志,這對於一個初學者尤為重要, 它是取得成功的先決條件,一旦擁有了它,你便會一往無 前地投入緊張的訓練當中,而在持之以恆的訓練中,又會 反過來鍛煉其不屈不撓的鬥志,所有這些,不僅造就了你的武功。而且塑造了你的人格,使你具備征服一切的勇 氣和堅強的意志力。 當然,最好是找幾個志趣相近的朋友,既可以一同學 習,互相督促,互相交流,更重要的是,可以在你們之間搞一引進模擬實戰,來印證訓練的效果,並從中找出不足, 作為以後學習的補充部分。另外,還可以大膽地參加比 賽,不要怕失敗,重要的是參於和全身心的投入,至於勝 敗大可不必在意,關鍵是在對抗中找出實戰的感覺,和提高自己的動手的能力。 當今武術界推出的武功,名目繁多,魚龍混雜,然而 真正揭示武學真諦的拳學,卻鳳毛鱗角。絕大多數武館 為了順應初學者的速成心理及盲目崇拜比中華武學差之太遠的西洋拳法,而拋棄了傳統武學的精華。本教程吸 收了中國傳統內家拳法,取其精髓,直接步入正軌,函授 教材簡潔明了,照本之學一練即會。下面我們將歷代名 家留傳下來的,傳統武學千古不傳之秘告訴大家,以使大家在極短的時間內,真正掌握中華武學的精華,使大家在 武學修練方面,有所突破、有所成就。 本教程的安排,皆是我部近三年來教學經驗的結晶. 是我部各位老師,在繼承傳統武學的基礎上,精選出來的,其突出特點是簡便易學,注重實效。故內容真實不 虛,全是實實在在的東西,完全沒有花架子。大家切莫以 為功法簡單而等閑視之,請大家仔細閱讀教材,按教材認 真習練,定能驗證其宏大的功效,在養身、強身、技擊諸方面,產生質的飛躍。另外,需要指出,本功法編排有嚴密 的練功程序,希望大家嚴格按照教材要求,一步一個腳 印,循序漸進、踏踏實實習練,千萬不要操之過急,以免拔 苗助長,大家在學習過程中,一定會遇到一些問題,首先請大家寫信諮詢,來信當日必復,也可以撥打我們的熱線 電話N554—8623445人我們將會掃平你前進道路上的一切障礙! 本教材不是傳授知識給你,而是用這種訓練方法將 知識轉化成技能定型在你身上,所以,這必須經歷一個過 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第一節 螺旋力的產生原理 旋轉的物體,不論是在地面上轉,還是在空間轉,它 至少要圍繞一個軸來轉動,這樣才能構成旋轉運動,螺旋 力的訓練也不例外,它也是遵循這種軸向的旋轉運動。腰、髓等大關節沿著某一軸向,才能旋轉起來,並帶動著 肩J和踝等小關節轉動,小關節的轉動同時能夠積極協 凋大關節,沿軸向擰轉,並能增加大關節轉動幅度,這些動作構成了肌體的旋轉運動,使肌肉收縮產生力量。然 而各關節既旋擰又轉動,把肌肉產生的力量變成了弧形 勁力,體內就產生了螺旋勁。 第二節 螺旋力訓練要領 螺旋力是在樁的基礎上間架的螺旋運動。轉動時必 須是樁在轉,即保持樁的間架運動,沒有樁(散了樁)任何 旋轉也是徒勞。必須是保持間架固定於空間,身體則相應做出上下左右、高低反側的鬆緊運動,把四肢關節旋轉 起來。這種「關節運動」,從根本上解決了發力時由於打擊方位的定向造成的發而不中的矛盾,「關節運動」的旋 轉形式四肢運動的軌跡向空間延伸了無數個切、抹、削。剪的勁力,如機械行業的齒輪和電鋸都是由於高速旋轉 才能切削掉各類金屬。螺旋力的基礎是渾圓力,是將自 身的功力作用於對手而產生的一個離心力的效果,使對 手力量落空和失去平衡而落敗。 第三節 螺旋力的作用 螺旋力的運用主要有兩種:一種以蓄力狀態自轉攻 防,可使對手的來力落空而失重,其力如打在飛轉的車輪 上;第二種是發力於對手,其力如旋轉著鑽入岩石的鑽頭。螺旋力最高級的運用是脫骨訓練後的蓄髮,其橫轉 如搖旗撼樹,其豎轉如車輪削切,這種螺旋力的應用.應 注重兩點,一是其運動要領是總重心自轉的同時,由脊柱 帶動骨架的各關節一齊轉動;二是運動軌跡不能僅伸。橫轉還應練習豎轉、斜轉、正轉、反轉等多種形式之轉正 面螺旋,不僅是變面和雙臂豎轉,而應是總重心和脊柱 肩、胯等各關節都要堅轉,同時需注意,發力需以脊柱去 削切對手中心,萬不可只是用手轉其間架,豎轉為劈拳。反轉為削拳,橫轉為圈捶,斜轉為斬手,簡而言之,一切單 操形式都要取消,其發力只是渾圓力和螺旋力的合成。 劈、崩、炮等單操只是無意識的空間形式而矣! 第四節 正面(豎轉)螺旋力訓練 「正面螺旋力」是軀體的上下起伏帶動四肢體認上下 發力的訓練功法。它的基本運動形式是以矛盾樁的向 內,向上的撐擰變為大天星樁,再由大天星樁變為虎撲樁的接推,如同搖轉井架上的轆轤一樣。立體螺旋試力都 是建立在搖旋的平轉基礎上運動的,而立體螺旋試力則 是在軀幹的運動中使雙肩雙胯變為立轉,使身體與上肢 形成上下的反稱用力,即軀幹下落而手上揚,軀幹撥起而手下落,初習可以如此,但熟練後應使雙手在一水平面 上,使軀幹動轉,而雙手只是輕微的起落(如圖正面立體 螺旋試力23、24、25)正面立體螺旋力的動作形態中我們 可演化出鑽拳和劈拳兩種單操形式,鑽拳與西洋拳擊之勾拳相似,相同之處則為均是由下而上的發力動作.但是 鑽拳在原傳形意拳法中的勁力為截勁,蘿齋先生通過波 浪試力的身手反稱,加大了其進攻中的防護功能,其鑽拳 發力之際有效地提高至頭部,這樣不但加大了攻擊的部位,同時在發力失敗的情況下也未失去堵截對方來拳的 意識,鑽拳做為堵截對方的一種手段並未從根本上失去 進攻的主動性,因為鑽拳是波浪形式的撥起,雙臂走的為 弧線,故具備撬起對方重心的功能,假設對方手臂壓住我的樁架,我在保證三角支撐不失的條件下,加大小臂的斜 面角度,使對方下壓之力沿斜面滑落,而我之拳鋒正可兜 擊其下額,斜面力的變化是在三角支撐基礎加強了小臂 的外旋擰轉,這樣小臂尺骨的滾動摩擦通過無數個點的接觸使其最後落在我的肘彎部分,於是我小臂就因為失 去了壓力而變得靈活自然,此時只須變面向上或合身前 撞就會把對方重創。另外,在格鬥的形式中鑽拳發力亦 可應用於類似於拳擊。散打的賽事中,但是鑽拳的起動不能脫離樁架的渾圓狀態和另一隻手的捋掛。控制發力在 向上勾的同時,注意全身的螺旋和小臂的挑擰,鑽拳發力 不應只重拳鋒,而是以小臂的一側骨棱作為多個發力部 位向對方腹,下額、面頰的滑動發力,切不可執著一點而應為以線打面如圖(26、27鑽拳操手) 正面螺旋試力的下按動作可演化為劈拳操手,劈拳之法為從上向下的弧線形劈砸發力,其重。擬會手臂下 落與軀幹上撥形成的互爭,同時身體發生相應的左右錯面,在擊打的同時尤須注意弧線的切削功能,無論是接觸 頭部、胸部、腹部,勁力不可有絲毫的停頓,當從頭部劈至腹部之際,也是立圓弧線的最大空間,故仍須恢復至波浪 的起鑽落翻的圓運動軌跡,同時劈拳的下發力不應只注 重手掌的接觸面,並以整條小臂尺骨為發力部位,劈拳的 左右互換性與其它的操手一樣,來源於身體這個平行四邊形左右互換,前手劈拳為撕胯調面,後手劈拳為合胯調 面,重點體會接觸瞬間身體形成的最強烈的爭髮狀態,劈 拳打的是豎勁。在格鬥中,如果對方是直向發力,就可用 豎勁的劈拳來破壞直向發力的運動方向,僅從形式上分析劈拳之發力須作用於直向發力的手臂上,其必會完全 承受我的力而發生形變,而如果處理好實戰中的接手問 題直接把勁力傳導至對方的軀幹,則效果將會使其神 經、內臟均造成十分強烈的破壞,值得注意的是,當今的擂台賽中尤其是西方的格鬥技術已經在追求爆發力的連 慣和技術上的合理配合,而我國武術界卻依舊徘徊在一 擊必殺、一招制敵的盲從中,薌齋先生提出的「炸力無斷 續」,在今天的大成拳界已基本看不到了,儘管有些名手 能夠在一定的條件下一交手即把對方放出丈外,但是由於相對的殺傷力小而使對方還可再戰,因而某一種技術 不可能是永遠佔據優勢,我們應該腳踏實地的,從滲透性 強的爆發透力加以研究,來提高我們自身的素質,因此包 括劈拳在內的格鬥技術應該體現出它的連續和滲透性,那種喂招式的擊人丈外。在外國人的眼裡是一文不值 的,這一點尤其值得我們注意。圖28.29左右劈拳)第五節 側面螺旋力訓練 側面螺旋力是軀幹的上下起伏中加入了螺旋反轉的 功能,在這種動態的運動過程中我們體會軀幹360度圓 周運動,雙肩雙胯雙膝雙踝均產生旋轉,身體的起落又使 這種螺旋的運動產生了彈簧般的上升和壓縮,故而側面 螺旋的試力通過重點摩擦關節的軌跡,使人體的靈活性能得到進一步的改變,這種改變為以後的步法、身法的訓 練帶來極為可觀的效益(如圖側面螺旋力30*1J2。 33)。 側面螺旋試力是配合單操手的身體高低正側的螺旋 發動,實戰中的操手動作由於軀幹是主動性運動,故它的空間遊離範圍就是我們整體勁力大小的標誌,無論何種 形式的試力實際都是在演變具體打法動作條件下設計的 軀幹應該怎樣運動,如推拉試力是身體的左右錯變帶動 手臂爭發,蛇纏手試力的身體的平旋環繞帶動手臂切線運動,正面螺旋試力是身體的立式旋轉帶動手臂做上下 的弧線形發力,側面螺旋試力是身體的螺旋上升趨動手 臂做離心力和向心力的切削性發力,這些試力的設計安 排通過相互的組合和連慣性,把三維空間內的運動形式利用整體的原則表現得淋漓盡致,也就是無窮無盡的武 術打法均壓縮在這幾個方向螺旋運動的試力中,故薌齋 先生說「試力為最困難最重要之部分工作」。第六節 金蛇纏手試力 金蛇纏手試力是重點體認左右橫向發力的測功 法,它的含義是手臂所形成的間架在運動中如巨蛇纏身。 在點的接觸中形成點與點,點與線的摩擦之際,突發搖旋 運動,所以,搖旋又是此試力的基礎,它的運動軌跡是雙 臂從匈挫試力開始,待雙手向前推出至托嬰樁之際,前手 掌沿和腕部向外上方擰轉纏繞,又轉至掌心朝下,雙掌同 時前推再成托嬰樁,在前手動作時,後手須相應配合,尤 其身體應後靠,膝頂胯落與手臂互成正反的螺旋運動,從 蛇纏手試力中我們應重點體會身體與小臂螺旋逆行的內 外撐抱擰轉和滾珠起棱的鋒棱突起的實感,蛇纏手分為 內纏、外纏,這裡介紹內纏,內纏之運動軌跡與外纏相反。 外蛇纏手試力的運動可演變出橫拳操手和削掌操 手」橫拳之法乃形意正形拳法重要技術,其勁力形式為橫 拳打豎勁。從蛇纏手試力中我們體會出此試力是一個平 圓的運動軌跡,即發力之際為飛輪的切削狀態,橫拳的起 動為點型的面打點技術,即發力部位為小臂尺骨的內側 一面,點與點的接觸性打法屬於相互受力的對撞式技術, 而螺旋性的發力,手在二力接觸後會形成以點為接觸的 起點,同時以此起點沿觸點做無數個點的滑動性接觸,由 此形成了我以無數點抵抗其一點的多點打法,多點接觸 的滑勁彙集為一個面對一個點。姚宗勛先生曾有精闢的 論述,「意拳的打法買際就是大球打小球。」」所謂的大球即 指控架的高速動轉形成一體的運動方式,而小球則指對 方單向發力點的拳頭動作。另外,螺旋性的發力可根據 旋轉性的發力產生向心力和離心力。橫拳之操法是以外 蛇纏手運動形式,故產生離心力,因而「起橫不見橫」的橫 拳發力與對方接觸後,一可以把對方發拳的路線旋飄;二 可以把對方的重心旋起;三可以把對方斜向擊出。螺旋 性發力是內家拳最完美的技術形式,從站樁入門之始及 試力一直到實際訓練,均要求習者刻苦地體認追求。盡 管現在只有為數不多的前輩能夠運用自如,但做為後學 者必須知難而進,通過各種手段求證螺旋力的無形狀態 訓練上身,這樣我們才會有資格和能力去科學地研討和 分析歷代武學先輩們遺留下來的武學瑰寶。削掌技術亦 由蛇纏手試力而得。雖然削掌技術乃是原傳八卦掌的重 要技法,但武學一道門派雖異,本質相同,削掌與橫拳基一 本原理相同,區別之處在於削掌擊打的部位是小臂尺骨 的外側,由於部分的不同,根據關節構造的原理,削掌的 發力空間軌跡要大一些,也就是達到站樁的最大空間范 圍一發即止,迅速彈回,重心轉換,蓄勢待發,削掌之動, 小臂尺骨如刀刃,蓄力須藏棱,發動鋒棱起,不找某一點 只求一面擊,軀幹要以脊柱為中軸自轉與下肢相反運動, 注意前手擊出,後手撕扯,前腕與後肩,後腕與前肩,前腕 與後肘,前腕與後腕,前膝與後胯,後膝與前胯,前膝與後 膝,前腕與後胯,後腕與前胯均須有相應的爭力和自然的 彈性功能,爭即開,合即蓄,開合工為,單手為開,雙手為 合,開力突出鋒芒,合力突出含蓄,小臂橫向出,軀幹軸向 動,以軀幹之大螺旋帶動手臂之小螺旋突施對手,力雖極 而實為骨棱的螺旋搓動,削掌之勁為旋,撞、切、抹(如圖 34、35削學)。 內蛇纏手的運動式可具體分解出圈捶和栽錘。圈錘 技法為芬齋先生吸取了西洋拳擊的擺拳技術並通過整體 的原則加以求證修改後列入大成技法中的,圈錘的技術 形式是以內蛇纏手為指導,要求雙手「左手不到右邊來, 右手不到左邊去」以人體中線為界,因為如果雙手一但超 越了中線,我們的間架就失去了渾圓狀態下的六面支撐。 因此,圈錘擊打不允許甩胳膊,更不能甩過中線。由此, 圈錘之技術是內螺旋狀態,即軀幹主軸帶動雙臂向內的 合力運動,因為是螺旋運動,可產生向心力圈錘技術雖然 是從外向內的的橫向螺旋,基本路線為一弧線,但是不允 許問架拉得過大,因為弧線距離大於直線,作用於對手的 運動時間相對要長,故必須以軀幹的主動運轉帶動手臂 發力,而不是手臂主動運動帶動軀幹被動運轉,圈錘之動 必須注意另一手的爭拉防護,並且身體在發力時要有瞬 間的斜面傾壓,圈錘的攻擊目標主要是頭部,由於方向的 定性一般是重擊面頰和脖頸,為了突出重擊的滲透性,所 以把這種擊打加上了小臂的內螺旋滾擰勁力,突出拳鋒 骨棱的接觸性的捻動摩擦,增大了接觸點的壓力,因此, 當拳鋒擊中對手而力尚未完全發揮之際,千萬不要使力 繼續橫向移動,因為這會由於超越中線而形成一次性發 力,又會因為對手的機敏而一閃躲過。正確的方法為當 力在橫向移動之際突然改變為螺旋形式的直向發力,即 突然放長渾圓的間架跟蹤追擊重擊對手,這樣不但會在 力量上產生巨大的威力而且在格鬥中的命中係數也會相 應提高。(如圖36圈捶) 栽錘是根據圈錘的技術形式加以補充和具體應用的 技術形式,雙方格鬥瞬息萬變,一但圈錘受到了阻擋而形 成點的接觸對抗,這時如果抽回手再戰就會貽誤戰機,所 以根據技擊樁的性能和三角斜面的原理把此種狀態定為 三角力不失,改變間架的相對位置,使經常保持的肘低手 高的斜面變化為肘高手低,因為三角力不失的狀態下,支 撐住對方,如果斜面力通過系列的變化,就會形成再次發 力的動力源。比如當對手支撐住了我的發力進攻,我與 對方手臂產生抵性的接觸,只須把肘尖吊起,就使這個二 力相抗的點變化形成一個向斜下方發力的打法動作,當 然栽錘並非僅為國錘而設,在具體到實踐中它的應用范 圍極廣,但其性能一般都是在對抗中由於力量受阻而改 變運動方向的靈活性技術手段。栽錘發力最重視間架形 成的斜面和身體傾壓衝撞形成的斜面。故小天星樁就是 保持向下斜面發力的一種檢驗功法,即操習栽錘來檢驗 自己的形態和勁力符不符合小天星樁的要求。姚宗勛先 生認為:「意拳之發力就好比身體是錘小臂是釘子,用身 體去砸小臂這顆釘子」。故整體發力的力源來自身體重 心的瞬間轉換。頭欲撞人,足欲過人,手欲刺人都是形象 比喻(如圖37栽捶)。 本章功法的練習,必須是在具備六面整體渾圓力的 基礎上才能練習,否則不能掌握正確要領,只會徒勞無 功!且易形成錯誤的動力定型,積重難返,而影響以後訓 練的質量。 課程安排:一月:正面渾圓樁(15分鐘)後「平面螺旋力」左右各50次(10分鐘)。技擊樁10分鐘後,加「正面 立體螺旋力」左右各50次O0分鐘人側面螺旋力左右各50次(10分鐘)。一月後即可掌握,可加入演化的拳法、掌法練習。 二月:加入①模擬格鬥:兩手喂招(類似拳擊的攻防,20分鐘);②徒手格鬥,毫無規則的應用樁架發拳(10分 鍾),完成後再以樁功深入體認。找出自己的缺點,後用站樁原理去指導各項功法。再過一月後,可逐步加入其他功法。 空並旋飄其重心; 本功上身有以下特徵:來力不入,去力無阻,周身反彈,犯者立撲!(1)整體勁力強大無比;(2)速度快不露形跡;(3)柔韌使對方失重;(4) 靈敏使對方難加重力:(5)今對手夾力落。(6)所有發力皆由此功上身而更具威力;(7)歷代名家拿手絕技大都由本功演化而出! 此乃內家拳之核心所在!任何人按原理操作,均可 獲得成功! 第七節 整體螺旋力訓練 螺旋力的產生是三角力的突然改變方向,改變方向 是整體連結拉伸狀態下的切肖旋轉,其具體要求是各關 節的一齊轉動,而不是雙臂的局部滾動。其練法都是先 從正面樁開始(如第一章第四節之(螺旋力入門訓練) 練後再進行側面樁訓練(如(第二章:第一節之(九防式平 面螺旋訓練》)。 第一步:脊柱訓練:在保持上下拉伸和後綳的狀態下 進行360」的自轉。因此項訓練最容易做成腰膝部的晃 動,所以開始訓練必須將下肢定位。當然,也可以以坐式 訓練,因為坐式時下肢不能運動,這樣就能迫使脊柱正直 的上下一齊轉動。熟練後再以站樁姿式訓練(見第一章 第四節內容」練時要意想脊柱上綁著一根木棍,運動時 使脊柱和這根木棍一齊轉動,因有意念中的木棍綁在脊 柱上,所以能夠避免脊柱的彎斜、扭腰,或上下不能齊轉 等錯誤;同時還要意想自己的尾骨處,如一根毛筆的筆 尖,脊柱帶著這支筆尖,在尾骨下方畫360「的圓,順、逆 時針的旋轉都要訓練。 第二步:肩胯訓練:此時必須使脊柱和其他關節不動,只練肩胯。此項訓練必須使肩腫盂內的防骨頭和航 臼內的股骨頭帶動附著韌帶,肌肉真正做到360」的旋 轉,經過刻苦訓練,就會使肩、胯關節成為軀幹這個平行 四邊形,四個角上的四隻小機輪,然後再以脊柱自轉帶動 肩胯同時轉動(參見《平面螺旋力入門訓練》)。 第三步,脊柱和肩胯旋轉的訓練熟練後,接著可以對 頸部(寰枕關節)進行旋轉式訓練。經過刻苦訓練會大大 提高實作時的反應速度,頭部在實作中能自動躲開來拳, 如藏頭(隨著進攻發力時的軀幹斜面撞壓(見《中國原傳 實戰武學函授教程》頭部剎那間潛藏於前鋒手臂內)和獅 頭(間架不動頭部左右閃躲來拳)。其訓練方法如下,正 面樁或側面樁均可,間架不動,頭向左,向前、向右、向回 原位劃一與地面平行的圓(也可向反方向劃圓),注意身 正頭直,真正想著頸椎與頭頂相連接在劃圓,意念要真 切,雙目始終注視前方。沙圖38J9*0.41) 第四步:齊轉訓練:待周身各部關節,均能自如轉動 後,再由小腹中心,以丹田自轉帶動脊柱,肩胯等關節一 齊轉動,熟練後,這個轉動的圖象,就是一幅完整的天體 運行圖。旋轉的方向開始為平轉,以後可逐漸增加豎轉。 反轉和斜轉的訓練,此動作幅度極小,而速度極快,從外 形很難看出在動,所以自此而後的訓練動態無法進行圖 示,只能靠自己細心揣摩了。 第五步:震顫訓練:此項訓練是鍛煉渾圓螺旋力的關鍵功法,現已基本失傳。練習方法如下:整體九防式站 好,足趾抓地腳跟微起,以不踏實為準,然後以軀幹帶動 臀部下坐,並自動反彈而起,回於原位,反覆進行,這時整 體上下構成了三斜面,即軀幹與大腿,大腿與小腿,小腿 與腳面。開始的動作外形較大,速度宜緩,熟練後,應逐 步將外形變小,並漸漸加快其爆發的頻率。 第六步:起落訓練:在震顫的同時,脊柱和軀幹帶動 雙膝同時拉伸、收縮,從側面看,軀體的中心是豎圓軌跡。 此步應與第五步同時訓練! 第七步:將以上各功法結合起來同時訓練,即為渾圓 螺旋力的訓練方法,此功法訓練包括了整體力和各關節 的齊轉,及上下震顫,這就是真正的「大圈不如小圈、小圈 不如不顯形之圈」的真諦所在。此項訓練需要注意兩點: 一是脊柱訓練為主,力點在胯;二是微顫時的腳跟微起, 要求不能做成總是提著腳跟,應是起時微抬,落時接觸地 面。此功精熟,實作時無論對手來力如何巨猛,只要經此 身手共旋,就會化為烏有,在未發力前,對手即已失去重 心,這種外形未見其動,身手共旋的內部極快之動,就是 實作時的生生不已之動,所有的拳法、器械的發力無不由 此功上身而更具威力!此功法的試驗效果極為顯著,練 功者以技擊樁站立搖旋,無論對手從任何角度施加力量, 都會被搖旋反彈而起(見圖42)。因搖旋時脊柱帶動肩。 胯、膝、踝一齊旋轉,霎那間產生一種不可抗拒之力,挨身 者便會立即倒地或被摔出,此勁一觸對方,對方即被衝出 很遠或被撞倒,有時對方身體還會不由自主地騰空拔起 而失去重心,在搖旋當中,每個圓上的每個點都應能夠發 力,更深入地說,人體每一動都能形成發力,這是拳學的 高級境界,雖然對初學者來說,較難掌握,但這是修鍊的 方向,我們應知難而進,只要你明理之後,勤於實踐,這一 境界並不遙遠。

推薦閱讀:

服裝裁剪基礎教程第七課
【教程】兩用小披肩
接上篇;軍體拳第二套教程;打過的請囀發[附視頻]
手工鉤拖鞋圖案圖解,超詳細步驟教你如何拖鞋上鉤圖案|鉤針編織詳細教程區
教程||簡單素雅的布花製作,縫在包上太好看了!

TAG:科學 | 教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