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復興]基督教復興故事集
讚美詩《求主賜復興之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約翰.衛斯理的循道主義復興運動(一)當時代的背景德國從十七世紀路德教會興起的敬虔主義(Pietism)強調的是個人信仰與屬靈經驗,摩拉維亞派(Moravians)隨後繼承了這項屬靈遺產。隨著敬虔主義的聖靈水流,十八世紀的兩個大復興運動與此有很深的關鏈,一是帶動了英國約翰衛斯理(John Wesley,1703-1791)所帶領的循道派復興運動(Methodism,1738-1791),另一個則是當時為英國殖民地的美國所發生的大覺醒運動(The Great Awakening, 1726-1750,由愛德華茲與懷特菲爾德主領)。敬虔(Pietism)、社會關懷(social concern)、宣教(mission)是約翰衛斯理循道主義的叄大特色。當時在十八世紀的英國社會是上層社會的人崇尚自然神論(是指17、18世紀主要風行於英國的一種宗教思想,這種宗教思想強調與啟示宗教對立的自然宗教,自然神論者他們相信宇宙是完美的,所以不需要特殊啟示、也不相信神跡奇事),而下層社會的人多半是文盲,娛樂低俗、醉酒的風氣很盛。而十八世紀所發生的工業革命帶來了嚴重的社會問題:有童工的問題,女工的問題,社會的貧富差距越來越懸殊的問題。工人生活窮困,整天操作如牛馬,精神苦悶,偶有空就嗜賭、酗酒,當時倫敦每六幢房屋就有一家是酒店。貴族的生活卻是非常奢侈,同時他們也壟斷國家的立法權和行政權,他們操縱法律,成為壓迫人民的工具。更不人道的是,將非洲的黑人運出販賣,社會道德敗壞,妓院充斥、犯法、迷信、淫亂不斷上升;官員索賄和腐敗。而原有的英國國教(聖公會、安立甘會,非常重視宗教儀式)在貴族把持之下,已成為國家機構,徒具形式,沒有屬靈的活力,在崇拜上只重視儀式,以致信徒缺乏熱情,神職人員養尊處優,靈性低落,又常發生酗酒問題,窮人與教會無關,甚少被關心。約翰衛斯理就是在這樣的狀況下,他開始了英國的大復興。約翰衛斯理的父親是聖公會的牧師,聖公會是英國的國教,他的媽媽一共生了十九個孩子,只有十一個孩子活下來,約翰衛斯理排行第十五,他的弟弟查理排行十八。由於小孩子生那麽多,人口眾多,所以這個牧師的家庭生活很清苦。然而他們兩位小孩子,約翰跟查理功課都非常的好,他們品學兼優,先後進入了牛津學校。牛津大學是當時英國最好的學校,他們進入那裡念書,後來也進入了研究所念書。在進入研究所的時候,約翰衛斯理曾經回到故鄉,他休學一段時間,回到家鄉幫助父親牧會,後來也被按立作了牧師,承受了當時所謂祭司的職任。循道主義的開始1729年約翰衛斯理他重返牛津大學,他做學生的導師,同時在讀研究所,他組成了一個讀書俱樂部,他跟這些學生一起讀書、一起事奉、一起社會服務。他們到監獄裡面去佈道,這一群年輕的學生們,他們禱告、他們讀經有一套的方式,一套的習慣,他們凡事循規蹈矩,不苟言笑,所以人家就稱這個讀書俱樂部的人叫做循道者 墨守成規的人(Methodist),就是今天的循理會(衛理公會)。約翰衛斯理的循道主義復興運動能夠匯成一股巨大的潮流,實在有賴於叄個領袖。第一個就是約翰衛斯理,第二個是他的弟弟查理衛斯理,是一個聖詩的作家,第叄位是他們的同工,懷特腓德。因著約翰衛斯理的帶領而產生的循道派復興,帶給後來的聖潔運動、五旬節運動,以及靈恩運動很深的影響。在神學上[注1],約翰衛斯理強調「因信稱義」之後的「第二重祝福」(完全成聖),也就是基督徒的完全和聖潔;這並非表示信主之後完全無罪,而是指可以不喜歡犯罪、對犯罪不再有慾望,且是透過徹底的悔改除去一切的罪,將自己敞開被神的愛所充滿(是一種完全的愛,pure love,是愛神又愛人的生活實踐),進而打破罪惡的權勢,在生活上分別為聖,活出完全與聖潔。這影響了聖潔運動中因著聖靈火洗而潔凈的「第二重祝福」,以及五旬節運動、靈恩運動中聖靈充滿的「第二重祝福」(second blessed)。也就是說:※ 衛斯理的「第二重祝福」是指完全成聖(重生→成聖)※ 聖潔運動的「第二重祝福」是指完全降服(重生→靈洗與滿有聖靈)※ 五旬節運動的「第二重祝福」是指聖靈充滿和方言的記號(重生→聖靈充滿與方言)約翰衛斯理提出了動態的恩典觀[注2],認為人的救贖意味著一種人內在靈魂的醫治,是一種不斷持續的醫治,是動態地不斷地保持呼吸聖靈的能力,才能持續地更新在我們裡頭的神的形象。衛斯理的成聖觀與加爾文、馬丁路德的成聖觀不同,馬丁路德認為我們在世的時候,不可能達到完全,馬丁路德說:基督徒同時是罪人,也同時是義人。但是約翰衛斯理認為:基督徒在世的時候,有可能可以達到完全的地步,成聖是基督徒重生以後,第二次的蒙恩。因著基督徒的渴慕追求,完全的奉獻,單純的信心,以及聖靈的充滿,我們可以除盡罪性,可以充滿上帝完全的愛,這是今生可以得到的境界,而且是瞬間完成的恩典,這是約翰衛斯理,在神學上跟其他的宗派,比較不一樣的地方。他們強調人的追求與人的責任,成為今天循理會的特色。約翰衛斯理(John Wesley,1703-1791),後來被稱為「五旬節的鼻祖」,乃是因為五旬節靈恩運動吸收了衛斯理的聖靈觀與成聖觀,他認為重生只是聖靈第一次恩典的工作,並不完全,基督徒需要進一步經歷所謂第二次恩典的工作(Second work of Grace)。這第二次恩典的工作可以讓聖靈在信徒個人身上作完全的工作。五旬節信仰借用這個兩階段的架構(重生得救至進入完全成聖)來強調基督徒不但要重生得救,而且要有聖靈充滿或靈洗的經驗(用靈洗經驗來代替完全成聖這名詞);而且這靈洗的經驗是明顯的,方言就是這經驗的記號。「衛斯理個人非常渴慕說方言的恩賜,一度因自己沒有這恩賜而向神迫切祈求,因他認為人在敬拜神時,人的言語有時會枯竭,不足以表達內心深沉的敬拜,因此必須藉助方言來表達,所以他肯定方言是一種豐富的屬靈經驗。」[注3]在某次通宵禱告會中,聖靈超自然的能力降在他和循道派的朋友們身上。約翰衛斯理在日記寫下這樣的體驗[注4]:「清晨叄點左右,當我們仍然在持續禱告的時候,神超自然的能力令人驚奇地降在我們身上,許多人因著滿溢的喜樂而哭喊,另外有許多人倒在地上,當我們稍微從全能之神奇妙可畏的面前轉醒過來時,我們異口同聲地喊著:『讚美神!惟有基督是主!』」其實早在1735年約翰衛斯理和弟弟查理斯衛斯理就曾去美國喬治亞(Georgia)向印地安人宣教[注5]。這個宣教時期不長(約兩叄年時間)且不是很成功的過程,但是至少對這兄弟倆的屬靈生命倒有重要的影響。首先,令衛斯理兄弟他們屬靈震撼的有兩項因素:首先是透過到美洲的一艘船上一班德國莫拉維亞弟兄們敬虔的生活,那時途中遇到大風暴雨,眼看就要遇難沉沒了,旅客們紛紛陷入絕望,只有莫拉維亞的這個信仰團體(包括婦人孩童),聚集在甲板上平靜的繼續唱歌讚美主,又為其他乘客做些卑微的雜事,當遇到人推打他們或他們被摔倒在地上時,他們會站起來走開,從他們口中找不到怨言,衛斯理看了深受感動,約翰心裡重新思考信仰的更深層面,另一個因素是當時在喬治亞有一位莫拉維亞弟兄會的主教叫作史邦恩伯問約翰衛斯理一兩個問題說:「在你的裡面有證據顯示聖靈與你的心同證你是神的兒女嗎?」、「你認識耶穌基督嗎?你確定他已經拯救了你嗎?」這兩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卻讓約翰衛斯理再次思想自己與基督耶穌的關係是否建立在清楚而又有把握的基礎上。約翰於1738年回英國後不久,便遇上莫拉維亞會的另一位牧師伯勒爾(Peter Bohler),他對約翰衛斯理強調(1)因信稱義的觀念(Justification)、(2)內心要有得救的確據(Assurance of Salvation),以及(3)勝過一切罪惡的把握。約翰衛斯理深為這些信念所折服,認為是與聖經,和許多見證人的經驗吻合,於是他也開始傳講這些道理,伯勒爾牧師鼓勵約翰衛斯里說:「傳講信心直到你擁有它,而後因著你有了信心,你就更應該傳講它」。1738年的五月二十四日,衛斯理參加了倫敦亞得門街(Alders gate)的一場聚會,在聚會中他覺得內心「莫名其妙的溫暖起來」(warm),他終於得到以上所提到的叄樣信仰的內在確據(因信稱義、有得救的肯定和勝過罪惡權勢的把握),這是因有人在會中宣讀了馬丁路德寫的羅馬書注釋之序言,那序言講到:「因著人對基督的信心,神將動工改變人心」。這個得救的經驗實在影響了他每一方面,這個經歷非常類似馬丁路德那樣的經驗,馬丁路德是在拿到神學博士,已經在神學院教書一段時間,才重生得救,那約翰衛斯理也是一樣,他當了好幾年的牧師,他們去佈道,他們去做社會服務,可是到這個時候,他才真正的重生。他由這經驗而生出的熱心,又聯合了他弟弟查理衛斯理和懷特腓德(Whitefield),便在英國形成了一股復興的火焰。這種強調個人藉信心而得救恩的經驗,是當代英國國教的領袖認為是不需要的「新教義」,他們認為人單靠嬰兒洗禮,就足以得救。很快地,大部分英國國教的教會大門都向衛斯理關閉,他們只得在街頭聚會。1739年四月,懷特腓德邀請約翰去英國的西南部一個叫作布里斯托的地方從事佈道工作,好把大批新信主的煤礦工人組織起來,以基督教教義牧養他們,訓練他們成為門徒,這正是衛斯理最擅長的恩賜,這股復興運動後來也直接影響了英國的社會,例如:奴隸制度的廢除、婦女與兒童福利的保障等。約翰衛斯理認為「整個成聖」的工夫,基本上是人對神和對別人的愛,因此成聖就是神無限大能的愛,在有限的信徒身上彰顯的過程;所以成聖不是一種「絕對完全靜態的狀況」(這是衛斯理不斷否定的),而是一種不斷向前推進的動態狀況。約翰衛斯理強調信徒與天父之間那種喜樂又個人的關係必須落實於人對上帝的敬拜,和人對人的愛。 1.愛失喪之人的意思,就是在傳福音(Evangelism)時「把基督給他們」 2.愛貧窮人的意思,就是社會關懷──為孤兒寡婦預備房子,提供免費醫療、食物、衣物、教育,及主日學等。 3.愛初信者的意思,乃是訓練他們成為門徒──小組牧養;倘若信徒給教區教會逐出來(當代英國國教對循道派信徒常採取的行動),便為他們舉行聖餐;並且為初信者預備聖詩與屬靈詩文、研經材料、禱文、單張、兒童禱文、日課、詩歌;出版成年人屬靈的作品(包括神學和靈修的),每月的屬靈雜誌。約翰衛斯理有生之年一共寫了四百多種不同的出版物。 4.在基督徒群體中,愛人的意思乃是誠實地放下偏見,同心協力,為要得著失喪之人的靈魂,加上真誠的合一精神。 5.他愛全世界的心,使他能說∶「全世界就是我的教區」。他自己為宣教而去過的地方,包括美國的喬治亞、德國、英國威爾斯、愛爾蘭和蘇格蘭。自1769年起,衛斯理便差遣循道派的宣教士去北美洲工作。約翰衛斯理一生的工作量實在驚人,在他五十二年的事奉生涯,平均每年走四千哩(騎馬),共講了四萬篇道。但他最成功之處,乃是能夠選召、組織,以及訓練人成為屬靈領袖,包括男人和女人在內;透過不斷成長的小組、地方領袖,和游.行佈道家,衛斯理能夠維持宣教的熱誠和結出許多屬靈的果子。他從不忽略對初信者的教導和訓練,務要使他們成為門徒,約翰衛斯理最常用來勉勵同工的一句話是:救人靈魂,是你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工作。他的日記常常記載他在各地佈道傳福音的時候,被暴徒攻擊。在他去世時,已有八萬會眾在英國,六萬左右在美國,今日循道會也已有超過四千萬的信徒遍布在世界各地。【注】[1]參奧爾森著/吳瑞誠等譯,《神學的故事》,第30章清教徒、循道派更新英國教會,校園,612-615。[2]成聖的過程是動態的,有所謂的救恩進階:預先恩典(prevenience of Grace,神的赦免總是在人的行動之前)→悔改→稱義→重生→成聖之路→完全成聖。[3]周學信著,《靈恩神學與歷史探討》,72-73頁。[4]參葛林腓著/劉仰青譯,《當聖靈降臨 摩拉維亞復興之火》,30頁。[5]參葛林腓著/劉仰青譯,《當聖靈降臨 摩拉維亞復興之火》,25-27頁。
約翰.衛斯理的循道主義復興運動(二)若不是聖靈很強烈在人心的動工,人們如何看見耶穌基督呢?若不是聖靈光照人內在的罪惡人們如何能憂傷痛悔呢?在教會歷史上我們看見,當信仰變得越來越僵化的時候,神會興起一些時代工人來喚醒沉睡的心靈,帶來屬靈的震撼力,這時就會有許多的人經歷真實的重生和信仰的更新,這是上帝的作為,那就是每一個世代都要有復興!每一個世代都要經歷復興,如果復興運動(Movement)只停留在上一個世代,那麽對這個世代而言這個復興運動就會只剩下一些紀念碑(Monument,歷史的遺迹)而已。十八世紀英國有一個大復興運動,就是約翰衛斯理的循道主義復興運動,這個影響力仍然持續到今日,特別是跟廿世紀初的五旬節運動有關,所以有學者說[注1]:「五旬節運動是原先的循理會道成肉身的延伸」,意思是說五旬節運動吸收了約翰衛斯理的循道主義理念而加以發揮,就是以「靈洗經驗」來代替「完全成聖」的這個概念。當時的英國國教聖公會主要是向上層社會人士傳福音,而長老會跟浸信會則偏向中產階級和商人傳福音,而約翰衛斯理的循理會就專門向窮苦的低層勞工階級的人傳福音。衛斯理兄弟這種感情豐富的講道方式,其實在當時的主流教會並不受歡迎,因此常被趕出教會門外,不允許他們以這種熱情的方式在教堂裡面講道,於是他們只好著力在一些外面的基督徒小組裡講道,甚至舉辦露天的大型佈道會向許多的礦工傳福音,許多低下階層的人,深深受他的感動,成千的人流淚決志相信耶穌。約翰衛斯理的復興運動有一個特色,他不像教會歷史上一些神秘主義者只追求自己的聖潔和完全,偏重靈性的追求,然後離群索居,追求與世隔絕,衛斯理所追求的成聖不單是聖靈更深的內在工作,使一個人擁有「完全的愛」- 對上帝和對人的愛和「內在之罪的根除」,並且從此以後還要深入到社會的基層群眾去服事別人。約翰衛斯理說:「全世界是我的教區」(「I look upon all the world as my parish」)也就是說全世界都是我傳福音的對象!他又說:「給我一百個除了罪什麽也不怕、除了神什麽也不要的人,我便能震撼這個世界。」(Give me one hundred men who fear nothing but sin and desire nothing but God,and I will shake the world.)。有一次他在講道時,發現聽眾有人睡著了。他忽然喊道:「火,火!」,睡的人驚覺站起來,倉皇地問說:「火在哪 ?」,衛斯理說:「地獄的火,是為了那些聽道時睡覺的人預備的。」約翰衛斯理這種佈道與奮興教會的豪情壯志不僅蘇醒了千萬人的心靈,更是帶來當時英國社會極大的改革,所以我們說教會的復興,可以帶給社會更大的祝福與轉化,使得往後的英國社會避免了如同法國大革命那種暴力和流血的情形發生。約翰衛斯理的社會改革信念約翰衛斯理深信,「凡愛上帝的人必愛他的弟兄」這一真理。他認為若有人看見弟兄姊妹衣不蔽體,或缺少日用飲食,竟不給予救助,卻告訴他們「平平安安地回去罷!」那是很可恥的。所以在他傳播福音的同時,也未曾忽視要幫助那些窮苦無助的人民,解決他們生活上的困難,他認為基督徒的成聖必須同時也是社會性的,必須落實在人群當中,因為真正的成聖(或完全),是對上帝、對人完全的愛,就是廣傳福音,帶領罪人脫離地獄,進入天堂,而社會改革是福音運動的副產品,所以循道宗的社會改革,是由內心火熱的福音主義所發出的。約翰衛斯理是一個具有組織能力的人,他把一些尋求上帝的人組成班會(Class)和小團(band)。 班會由十二人組成,班長每周至少與班員見面一次,督促生活,給予忠告;並且收募奉獻幫助窮人;聚會時分享靈性經驗,彼此認罪、代禱、勸誡,把聖經的教訓落實在生活中,彼此立約、彼此相愛,實施紀律。而小團是由已有赦罪確據的人參加,人數大約六名,每人受團長的督導,談個人靈性狀況,接受勸導,棄絕罪惡的生活,熱心行善。衛斯理的班會系統,由一般信徒負責,讓社會的中下階層勞苦大眾得到歸屬感和認同,以致對內忠誠,對外關懷社會。約翰衛斯理看到當時社會實際的需要,就起了憐憫的心,陸續興辦了許多慈惠的事業:他設立孤兒院、設立老人院,收容年老無依無靠的寡婦;也設立平民免費治療所,也幫助失業者,實行以工代賑的辦法,教授貧窮人謀生的技能,使他們能夠自力更生獲得生活所需。另外在十八世紀下半葉,販賣奴隸的行為大張旗鼓,每年有六萬名黑人從非洲各地被人抓來運送到英國、法國、美國、葡萄牙等國充當奴隸,這種行為約翰衛斯理是深惡痛絕的,他譴責奴隸買賣,說那是最惡劣的「流氓行為」,所以他主張解放奴隸,並寫了很犀利的文章加以鼓吹,甚至他對循道會的人說:「蓄奴者不準領聖餐,蓄奴者不準參加教會團契」。當時英國有一位國會議員叫作韋伯福斯(Willian Wilberforcr 1759~1833)正如火如荼地反對奴隸制度,於是約翰衛斯理在1791年,在去逝的前叄天,寫信給韋伯福斯,鼓勵他說:「上帝興起你,是為要你成就榮耀的大事」,並鼓勵他行為不可鬆懈。在韋伯福斯前後叄十多年的努力奔走下,終於在1807年廢止奴隸買賣,1833年英國境內所有的奴隸得到了完全的解放。約翰衛斯理的同工懷特腓德值得一提的是約翰衛斯理有一位重要的同工名字叫作,喬治.懷特腓德(Whitefield, George,1714~70),約翰衛斯理比較走靈恩的追求方式,他每次講完道,就會帶會眾一起追求聖靈充滿(有人身體會震動,會大喊、會大叫);但是懷特腓德比較順其自然,他說聖靈自己會工作。但不管如何聖靈都強烈在他們的聚會中動工,兩個人每次講完道都有很多人信主,兩個人講道的恩賜都很明顯。懷特腓德具有強烈的佈道恩賜和天生即興演說的能力,他就像一位疾風烈火的佈道先鋒,他在講道時棄絕當時教牧人員那種「念稿」的習慣,靠著神所賜的聖靈,在一場一場佈道會中自由釋放神的信息,有時在懇求人們接受基督作救主的時候,他會聲淚俱下的大哭起來,讓心硬如石頭的人也會被軟化。懷特腓德出身在一個家境窮困的環境里,後來在酒吧里工作,學會了飲酒,偷竊,說謊,咒罵人。兩年後他離開酒吧,到牛津大學半工半讀,他結識了名佈道家約翰衛斯理兄弟,他深邃的屬靈生活,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但懷特腓德也曾經歷過長達數個月的靈性成長掙扎,他一直想要靠著自己的努力,讓基督在他裡面成形,於是禁食禱告、刻苦己心,進行一連串嚴厲的自虐行為,結果把自己弄到睡也睡不好,吃也吃不好的地步,他說:「我完全無法默想了,甚至連思考的能力都沒有了,記憶力也變差了,我的靈魂枯乾,毫無生機,只有神知道,有多少長夜我躺在床上,為著所感覺的重擔,呻吟不息,整天甚至整周,我仆倒在地上,求神給我自由,拯救我脫離從地獄裡出來的狂傲思想。」懷特腓德體會到自己倚靠著行為,如同律法主義一般使他陷入筋疲力盡,全然絕望的地步,唯有將自己再度投入神的憐憫中,他說在這時候「突然,有一股信心的確據充滿了我憂鬱的心靈!」,他終於深深感受到神所賜「主裡面的平安」,這個靈性奮戰的過程,成為他一生最重要的轉捩點,而且經常在證道中以此作為自己的見證故事。懷特腓德雖然曾經是一個狂野放蕩的青年,但他因全心接受基督,使他完全獻上,讓聖靈充滿,成了一位歷代以來最感人的佈道家之一。他經常一面禱告,一面讀經,使他的講道大有能力。他在二十二歲時,曾寫到他的這種經驗,他說:「在清晨或正午或晚上或半夜,其實是在整天之中,賜福的耶穌都到我這 來,使我的心靈蘇醒,如果森林中的那些樹可以說話的話,它們就會告訴你,我與一些別的人,如何地享受與上帝之間甜美的交通。有時,當我散步時,我覺得心靈歡欣得要迸出體外;在另外的時候,上帝無限的榮美,使我不得不匍匐在地。」懷特腓德有時一天之內要講道兩至叄次;他可以在戶外向著二萬人講道,而人們仍然能很清楚的聽到他在說什麽。從他二十二歲開始事奉到五十六歲離世時,他就是過著這樣的生活。他把信息帶到英語世界的每一角落,他可以說是美國「大覺醒運動」(Great Awakening)的發起人,1740年,這位佈道家懷特腓德從英國來到美國東岸巡迴佈道,復興之火重新挑旺,他講道的消息一傳出,幾十哩內的工人馬上放下工具,田野沒有人耕作,聽眾常多達數千人,教堂容納不下,都必須在戶外講道,人們成群結隊來接受耶穌基督。大覺醒運動於一七四零年達到顛峰,懷特腓德前後有七次去美國,十五次去蘇格蘭、兩次去愛爾蘭佈道,他一生的講道超過一萬八千場,親耳聽見他講道的人有好幾百萬人次。他不斷在英國不同的城 講道,在倫敦建立了兩間大型的禮拜堂,在美洲的喬治亞又成立一所孤兒院投入了不少心力。他無論到哪裡,福音的能力隨著彰顯,以下就是他自己所記載聖靈能力大大傾倒的例子,時間是在一七四零年十一月二日的主日,他說:「講道前半小時感覺沮喪,在未離開寓所以前我只能俯伏在主面前說:我是個可憐的罪人,希奇基督竟然恩待了這樣一個卑賤的人,我在路上的時候更加覺得軟弱,當我踏上講台的時候我寧願選擇緘默而不願說話,但是當我開始講道不久,全會眾都驚惶起來,喊叫、哭號的聲音從四面傳來,我自己的心靈大受感動,甚至我不能再說甚麽,我被神慈愛的感覺壓倒了,從講台下來的時候有一位婦人對我說『請來看!神在今天晚上為我所作的』,我看見她的女兒在極大的悲痛中喊著:「哦,我的耶穌!我的耶穌!」另外有一個小孩伏在樓梯上幾乎不能站直,人問他為什麼哭呢?他說:『誰能不哭呢?這些話語如同刀一樣地扎入我的心』,我回到家裡躺在床上,在驚人的寂靜 ,敬佩神那廣大無邊,自由自在的榮耀而又降卑的愛,那時神聖的安慰如同浪潮湧來,其勢洶猛神速,使我脆弱的帳棚幾乎容納不了。」懷特腓德他的日記上常有一句話說「講道有能力」、「能力的意思我認為多少是心靈的擴大,有一種愉快的心境從上面賜給我,使我說話有自由而且清楚有力,人聽了以後就能受感動。」,他的名聲大噪,常接受邀請,一天講許多次道,雖然身體健康不佳,仍不停講道,有人勸他不要太勞累,但是他說:「我寧願耗盡,不願腐朽[注2];我寧可做死,也不要 死。[注3]」,他才五十六歲,就因工作過度,耗盡體力而去世,後來他被埋葬在美國一所教會(麻省紐柏利波特長老會)的講壇下。懷特腓德的事奉,為我們樹立了一個尊神為大的好榜樣,他相信任何人願意相信基督,都會得救,他也曾經跟約翰衛斯理出說同樣的話說「全世界是我的工場,我的主人無論召我去哪裡,我已經準備好,立刻前往傳揚他那永遠的福音。」;他信息的重心乃是神的聖潔,和人的罪性與無助,還有就是耶穌基督的救贖。究其懷特腓德的一生,這樣巨大影響力的秘訣何在?簡單而言就是熱愛靈魂與正直,他是一個過著聖潔生活的人,無論在金錢上和道德上,都能持守正直到底,加上對失落罪人的憐憫,就如約翰衛斯理見證他說:「所賜的聖靈將神的愛澆灌在他心裡,使他對人滿了柔和無私的愛,從此湧出滔滔不絕的口才,掃蕩面前的眾人而發生奇妙的感力,使硬心的罪人難得抵擋這個愛,這時常使他頭如水池(流汗)、眼如淚泉(流淚)」,就當時的歷史而言,約翰衛斯理說:「沒有一個人像他那樣,呼召那麽多罪人悔改歸向神」。【注】[1]周學信著,《靈恩神學與歷史探討》,73頁。[2]參江守道編譯,《美好的證據》,台北:天聲出版社,79頁。[3]布魯士等著/董家 譯,《懷特腓德》,台北:天恩出版社,215頁。
2、十八世紀大覺醒復興運動人稱為清教徒王子的---愛德華滋(Jonathan Edwards,1703年 1758年),至今仍被認為是美國最出色的神學家,是十八世紀美國大覺醒復興運動的主要領導人物,也同時被視為美國哲學思想的開拓者。十八世紀初那時正值理性主義高漲的年代(結果帶來了自然神論),理性至上的思想堵住了教會的屬靈生命,愛德華滋卻能將屬靈生命與理性思維融合在一起,並活出那既嚴謹又充滿活力的生命來。他更以對信仰的熱情,注入當時冷冰僵化的正統神學裡面,使神學真的成為教會更新的動力,在他的事奉中我們看到,神學與屬靈生命原來就是相輔相成、不容分割的。信仰與生活、神學與聖靈、理性與熱情,不是互相排斥或是各走極端的,透過愛德華滋的生平、復興運動與神學思想,可以帶給我們許多省思。愛德華滋於1703年十月五日,出生在美國東岸的康乃狄克州(Connecticut),在十一個兄弟姊妹中排行第五。父母都是出身於敬虔清教徒後代的家庭:父親是公理會的牧師;他自幼在家受虔誠的宗教教育薰陶。1716年,進入耶魯學院,接受嚴格的人文課程訓練。他精通拉丁文、希臘文與希伯來文,神學方面,他對牛頓和洛克(17世紀英國哲學家,洛克的雙親都是清教徒)的思想特別感興趣,這兩位也成為他日後深遠的影響者。1720年從大學畢業,繼續留在學校研讀神學,在1723年一月十二日他在上帝面前作了一個重要的告白,他說[注1]:「我莊嚴地把自己獻給上帝,並把此事記了下來。我放棄了我自己和我所有的一切,都交給上帝;從此以後,無論在那方面,都不再有我自己;凡所行的事,無論在那方面,都無權為我自己。我莊嚴地宣誓,我整個身心和幸福都交在上帝手中;除他以外,世上沒有其他事物可以成為我的快樂。」,1724年研究所畢業時,名列全班的第一名,耶魯大學邀請他回校出任助教。1727年他有過一次靈性的奇異經歷,認識到上帝的絕對權威和人對上帝的依靠。復興之火1729年,他受命為北安普敦聖公會的主任牧師(原來是他祖父所擔任)。他和當地其他的牧師,感受到教會昏睡的情形,不止信仰生活就連道德生活也鬆懈不堪,他因為對人的靈魂非常的關切,多次想改革這種情況。於是改革的事奉從講道開始,1733年愛德華滋的兩篇講道:《聖靈將神超自然之光直接照徹人心》和《因信稱義》,這兩篇道在信徒中引起極大迴響,令人們反省自己的屬靈光景,聖靈的大能開始在人心作工。1734年,鎮上有兩位年輕人死亡,但在死前因聖靈光照,徹底悔改,於是開始向人見證神的恩典,然後才安然離世。因這事,愛德華滋鼓勵大家多參與聚會,談論信仰,而不要浪費生命在娛樂或 談中,不到幾個月,他的會眾有叄百多人承認基督的名,開始呈現復興的景象,並且影響蔓延到美東各地,一個城鎮又一個城鎮都經歷復興,這是「大覺醒運動」(Great Awakening)的濫觴(開端)。1735年,復興的現象稍微冷卻下來,以醞釀下一波更大的浪潮,但屬靈的影響卻開始深化,於是他有時間詳細紀錄這次的運動,作神學的反省,他相信復興是神的恩典,在人的身心兩方面的奮興中彰顯了出來。1737年,他終於將屬靈復興現象的觀察和報導,寫成了一本書,書名是《神奇妙工作的忠實記述》(Faithful Narrative of the Surprising Work of God),這本書同時在倫敦和波士頓出版,到1738年末,已經再版了多次。此書被普遍閱讀,為另一波「大覺醒運動」作了準備。書中一段紀錄寫著[注2]:「鎮上幾乎沒有一個人,不問男女老幼,不對永生的大事關心。過去最虛榮和最放蕩的,還有那些最輕視、不屑談論靈性生命活力與信仰的人,現在都向大覺醒運動臣服。敦促人悔改歸信的工作進行得最為驚人,一天強大過一天,人們成群地接受耶穌基督。一天接著一天,一連好幾個月,我們可以清清楚楚看到,罪人從黑暗中被帶出來,進入奇妙的光明中;從可怕的深坑裡,從泥濘的泥潭裡,被拯救出來,安放在磐石上。他們嘴裡唱著頌讚上帝的新歌。上帝的工作繼續進行的時候,真正聖徒的數目成倍增加,不久鎮上發生了輝煌的變化;因此在1735年繼之而來的春季和夏季,上帝似乎親自來到鎮上:人們從來沒有像那時那樣充滿愛心,也沒有像那時那樣充滿快樂,可是又充滿痛悔。幾乎在每間屋子裡都可以見到上帝在那裡作工。許多家庭因為得到了救恩而充滿了喜樂;父母為他們的兒女歡喜,因為他們獲得了新生;丈夫為他們的妻子,妻子也為她們的丈夫獲得新生命而歡喜逾恆。」大覺醒運動因著愛德華滋對復興運動的著書報導,這個影響不僅在美國也到了英國。1740年,佈道家懷特腓德(George Whitefield, 1714-1770)從英國來到美國東岸巡迴佈道,復興之火重新挑旺,他講道的消息一傳出,幾十哩內的工人馬上放下工具,田野沒有人耕作,聽眾常多達數千人,教堂容納不下,都必須在戶外講道,人們成群結隊來接受耶穌基督。大覺醒運動於1740年達到顛峰,北安普敦再度成為中心,愛德華滋也成為中心人物。1741年7月8日,他在康乃狄克州的恩菲爾德鎮(Enfield)宣講了他最著名的講道《落在憤怒之神手中的罪人》Sinners in the Hands of an Angry God)當時,由喬治.懷特腓德點燃的復興之火已燒遍了新英格蘭地區,這篇講道極具有震撼力,但愛德華滋只是平和穩定的宣講,而不是情緒化的狂呼大叫,他把左手擱在講台上,右手拿著講章宣讀。他佈道的經文是《申命記》叄十二章35節:「他們失腳的時候,伸冤報應在我;因他們遭災的日子近了;那要臨在他們身上的必速速來到。」這時聖靈大大動工起來,會眾不能控制情緒地開始懊悔哭泣起來,有的在地板上打滾,有的抱住座椅或教堂的柱子,顯然在這一刻他們感受到他們腳正在往地獄裡滑跌,他們的哭聲震天有時甚至把講員的聲音都淹沒了,他們向神呼求憐憫,整整一夜恩菲爾德鎮如同大敵當前,幾乎每一幢房子 都能聽見人們的呼喊,求神拯救他們。對於「大覺醒運動」,有些理性主義的人所持的態度是譏笑和否定的,他們保持冰冷的禮儀,枯燥的講章,對於復興不感覺興趣;另一種則是極端派,激動情感、沒有秩序、無節制的吵鬧,反給大覺醒運動帶來惡名,招致反對。愛德華滋要兩面迎戰這兩種情況,一方面他需要為復興的事實做神學的辯解,另一方面他卻要處理對復興運動中聖靈工作的誤解。他最大的貢獻,就在於他對聖靈充滿、聖靈恩賜的經歷,提供了神學基礎並牧養的指引,使教會從固守教義卻了無生氣的景況中釋放出來,挑戰信徒平衡的看重屬靈的經驗與信仰情操的必要。1750年六月二十二日,北安普敦聖公會以二百叄十票對二十叄票,通過辭退愛德華滋牧師。因為他決定只有真正清楚重生得救,而有良好品德的人,才可以有資格領受聖餐(而當時教會竟然容許尚未得救者可以參與聖餐),因為愛德華滋的堅持使得有些放縱的青年受到指責,家長認為有失體面,反對他的人,就乘機煽動,造成教會辭退前後忠心服事主24年的牧師。後來他轉往另一小鎮的教會,專門向印地安人傳福音。1757年,他應普林斯頓大學之聘,出任校長,1758年一月到任,那時候正當普林斯頓爆發天花瘟疫,結果他因注射疫苗而不幸染病,於叄月22日與世長辭,得年56歲。愛德華滋的一生高舉神的至高主權、人的原罪和敗壞、神的恩典和榮耀。他重視真理的知識,但也同時看重宗教經驗,他深信一個真正得救的人,心裡必然有聖靈作印記,他外在的生活行為一定會反映出他內在生命的實際。大覺醒運動帶來正面的影響,但也有非常激烈的反對聲浪,有人認為復興只不過是一種情感的狂熱表現而已,其中特別反對復興中許多人身體上有特別的反應;或認為有些人只不過是模仿別人,復興現象只不過是一種集體的歇斯底里;或認為是講道者把地獄描寫的太可怕而嚇壞人了。因此愛德華滋以《宗教情操真偽辨》[注3]來回答以上的誤解,並提出聖經證明聖靈動工的根據。 ●有關情感的強烈表現:即使我們的情感是很強烈的,也不能證明它是屬靈或非屬靈的。有些人責難一切強烈的情感,他們對任何一個人如果向神或屬靈的事情擁有強烈情感的人,都懷有偏見,以為這種人是受騙了。然而,真實的信仰在我們的情感中佔了很大的地位,人生命里若有豐盛的真實信仰,當然會產生豐富的情感。愛就是一種情感。可有任何基督徒會說,我們不該對罪感深覺恨惡和憂傷?或者我們不該為神的慈悲而深深感謝他?或是我們不該渴望追求神和聖潔?彼得前書一章8節說∶「因信他就有說不出來、滿有榮光的大喜樂」,這就表達出強烈的情感;的確,聖經常常要求我們要有強烈的情感。在第一,也是最大的誡命中說∶「你們要盡心、盡性、盡意、儘力愛主你的神」(可十二∶30)。聖經也吩咐我們要大大的快樂∶「唯有義人必然歡喜,在神面前高興快樂」(詩六八∶3)。聖經記載信徒的經歷時,常常會表達出他們熱烈的情感。詩篇作者∶「我何等愛慕你的律法」(詩一一九97)。由此可以證明,高昂的宗教情感不必然是狂熱的表現。所以,如果我們只因某人的情感是強烈的,而指責他為狂熱者,就犯了相當嚴重的錯誤。但另一方面,我們熱烈的情感,並不能證明它們真是屬靈的。聖經顯示,一些沒有真正得救的人,也會非常熱衷於宗教。譬如,在舊約中,以色列民在出埃及時,因著神所賜的恩惠過了紅海,就大大地激起了他們的情感,於是當下他們歌頌讚美他,這記載在出埃及記十五章1-21節;然而很快地,他們就忘記了他的作為。 ●有關身體特別的反應:我們不可從「人身體上的反應」來判斷是不是上帝在動工。因為即使我們的情感對身體產生很大的影響,也不能證明它是屬靈或非屬靈的。情感對身體有一種影響力,這是因為身體和靈魂、肉體和心靈之間,有著親密的連合。因此,當強烈的情感對身體造成很大的影響時,這個並不為奇。然而,強烈的情感可能源自肉體或源自屬靈。所以,有身體上的影響,不能證明那經歷或只是肉體的,或真是屬靈的。但一種強烈而且深刻的屬靈情感,的確能對身體產生很大的影響,詩人說∶「我羨慕渴想耶和華的院宇;我的心腸,我的肉體向永生神呼籲(或作:歡呼)。」(詩八四2),這裡也顯示了在靈魂與肉體之間確實有清楚的區別。聖經中有很多神榮耀顯現的記錄,而對於那些看見神榮耀的人,都產生了強而有力的身體影響。例如,但以理就說∶「我見了這大異象便渾身無力,面貌失色,毫無氣力。」(但十8)。這也是使徒約翰看見異象時的反應∶「我一看見,就仆倒在他腳前,像死了一樣」(啟一17)。 ●有關傳講地獄的信息:如果傳道人極誠懇而溫柔地多多傳講上帝的律法何等可畏聖潔,因此而帶來複興,有人就說這種復興是傳道人用地獄的火湖恫嚇會眾而促成的。這種說法並沒有道理。如果真有永不止息的痛苦、有地獄,如果許多人極有可能下地獄,那麽當然要警告他們!如果大多數的人,即使在所謂基督教國家的人,最後還是真的會下地獄,那麽警告他們是必要的!我們要儘可能把真理告訴他們。在屬世的緊急事件上,人們絕對不會掉以輕心的。 ●有關上帝動工的印證:如果一個人更尊重、愛慕耶穌,那就是聖靈動工的明確記號。比方說一個人:1).深信他需要基督,也被帶到他面前;2).更相信基督曾出現在人類歷史中;3).更確信基督是上帝的兒子,被上帝差遣來拯救罪人;4).承認他是獨一的救主,非常需要他;5).比過去更敬愛他、欣賞他。我們就確定知道這是聖靈在動工。【注】[1]參陶理博士主編,《基督教兩千年史》,440頁。[2]參陶理博士主編,《基督教兩千年史》,441頁。[3]約拿單.愛德華滋著/神學翻譯團契譯,《宗教情操真偽辨》,基督教改革宗翻譯社,2001。另外他寫過六百多篇講章,其最有影響力和最重要的著作是《自由意志論》(On Freedom of the Will)、《偉哉原罪論辯》(The Great Christian Doctrine of Original Sin Defended )、以及《宗教情操論》(A Treatise)
3、英國威爾斯的大復興英國威爾斯的大復興發生在一九○四年,是廿世紀初對全世界的教會影響最深的一次復興運動,伊凡.羅拔士(Evan Roberts,1878-1950)就是英國威爾斯大復興(1904-1908)的關鍵人物。羅拔士是一個26歲的青年礦工,他沒有受什麽教育,12歲就開始下井工作;但是在1904年的時候他卻帶來空前的威爾斯(Wales)大復興。在這大復興中,一年之內總共有十萬人悔改得救,各種階層中都有人信主,包括礦工重生、賭徒悔改和妓女從良,人們大量來到基督面前。以下所列出來的見證是對當時社會所帶來的影響:●大復興的影響深入整個社會:社會道德大大的改進,人們的的生活大大地改變,從前只顧自己花天酒地的人,開始轉變成顧家,滿有喜樂的人。●酒吧和戲院一家一家地都倒閉了,釀酒業遭到重大的損失。●火車上、電車上、礦場里,到處都有禱告聚會;●積欠債務的都償清了自己的債務;偷來的東西都送歸原主;●馬夫不再用粗野的話來罵馬兒,以致馬兒竟然聽不懂他們用新的言語所發出的口令。●社會治安變好,很多地方的法官無案可審,律師也失業了,於是組詩班去各地獻詩。●國會議員脫離無聊的政治議題,省下的時間便去參加禱告會。●報紙沒有暴行和八卦新聞可報導,改為報導各地復興的消息。●店裡所庫存的聖經都賣完了;聖經的銷量是以前的叄倍。●工人的工作產量,比數年之中的產量更多。●政治的集.會和球賽只能延期,因為議員和球員都參加這場復興大會。威爾斯大復興的前夕復興臨到之前,英國社會貪污、賭博、酗酒之風盛行,教會也失去了應有的本質。19世紀末期,歐洲的教會裡外受敵。教會裡有自由派神學被過分高舉,信徒被批判以至懷疑聖經的思想所蠶食;教會外面就受到達爾文的進化論、弗洛伊得的心理分析論,以及各種的人文主義和世俗主義的衝擊。教會漸漸失了屬靈的影響力和見證。整體教會是這樣,威爾斯的教會也不例外。基督徒對信仰冷淡,生活不敬虔;教會聚會人數下降,事工缺乏發展,講台信息無聊。在威爾斯大復興以前,有許多虔誠的基督徒和各教會熱切起來為威爾斯的復興禱告。因為復興必然從熱切的禱告開始的!在1904年羅拔士前往神學院念書,以便將來接受作傳道人的訓練;但是後來他並沒有完成神學院的必修課程,他受了聖靈的感動返回家鄉。有一天羅拔士和一位朋友在花園裡一同散步突然看見一個異象,他們看到天上的月亮出現一隻手臂伸了出來,好像在觸摸威爾斯這塊土地,伊凡.羅拔士曾熱切祈求神讓威爾斯增加十萬人進到神的國里,而這個異象就是神給他的回應。從此以後,他更積極投入服事神的行列。他決定為神的緣故把所有的時間和金錢擺上,他堅決相信:「捨棄聖靈,就什麽也不能做!」他把這個信念當作日後服事神的圭臬。伊凡.羅拔士也見證他自己和上帝之間彼此的關係說:「去年春天,一個周五的夜晚,要休息之前我在床邊禱告,後來被提入一個超越時空的極大領域之內。那是與上帝一種極深的交通。在這之前,我和上帝間仍有一段距離。起初,我有些受驚,但不久之後,甚至直到如今,都不曾再害怕過。當時,我亦極其興奮,甚至全身發抖,使得床也震動起來。我的弟弟被震醒,他抓住我,以為我生病了。」伊凡.羅拔士連續叄個月,每晚都有這樣的經歷,從凌晨一時到五時。約在此時,他向全世界發布了一個信息如下:「在南威爾斯的復興不是出於人,乃是出於上帝。他已經非常接近我們了。在這次上帝的運行中,沒有信條或教義的問題。我們不教導任何教派的教義,單單傳講基督之愛的奇妙和美麗。有人曾經問我關於我所用的方法,(其實)我沒有任何方法!我從沒有為我要講的作預備,而是讓他來預備。我不是這次復興的源頭,只是即將成為上帝的一大群差使之一。我不希望有任何人跟隨我,我所願的只是全世界歸向基督。我相信全世界正站在極大的信仰復興的門檻,而且我每天都禱告求上帝容許我在促使這復興所發生的事上有分。這幾周內,在威爾斯發生了一些奇妙的事,但這些只是個開始。他的靈將掃遍全世界,有如急速、猛烈的颶風一般。許多目前還是沈默的基督徒,將起而領導這復興的運動。他們將看見大光,並會把這光反射給成千個還在黑暗中的人。數以千計的基督徒將會興起,當上帝賜下能力時,他們會成就比我們所做還要大的事。」折服教會,拯救世人羅拔士最著名的禱告就是:「哦,主,折服我們!」,羅拔士(Evan Roberts)以「折服教會,拯救世人」這主題,認為基督徒必須謙卑自己、與神恢復正確關係,聖靈才能有所突破而使人信主得救。有一個英國人為威爾斯復興作見證,他寫道:「這種在心靈 為未得救者受生產之苦的光景,是我以前從未見過的。我見年輕的伊文.羅拔士因憂傷而激動,呼召他的聽眾起來禱告。」另一位目擊者見證說:「使人折服的,不是伊文.羅拔士的雄辯,而是他的眼淚。他常會慟哭失聲,苦苦哀求上帝折服他們,當他哀痛地禱告,眼淚會順著他的雙頰流下來,他的全身也會變得扭曲。此時,強壯的人也會失去控制,哭得像小孩一般;婦女們所發出尖銳的哭泣、哀嚎之聲,充塞在空氣中,當伊文.羅拔士在極深重的哀痛中,常會倒在講台上,同時,也常會有許多會眾在聖靈的能力下昏了過去。」年輕的奮興家伊凡.羅拔士和傳統的講員風格不同,他不是固定站在講台後面,而是自由地走來走去,甚至走到台下問會眾問題,另外他若沒有感受到聖靈的膏抹,就一直沉默不語。有一回,他坐在前排的椅子上叄、四個小時,上台卻只講了十五分鐘。[注1]他這種講道方式,可以說開時代的先河,因為當時未曾有其他講員這麽作。聚會開始,有兩位姊妹站在台上,其中一位要求大家禱告,讓自己降服於聖靈,另一位則含淚唱歌見證,他們把這個項目稱為特會的暖身活動。如果兩位姊妹結束後,還不見伊凡,羅拔士站到講台上,只要仔細找就會發現,原來他還跪在地上禱告,流淚呼求神,許多人都承認,他們不是因為伊凡所講的道受到感動,而是被他的淚水感動。當伊凡,羅拔士帶領聚會時,往往會突然要求會眾跪下大聲禱告,會眾因此流露出喜樂和憂傷交織的氣氛。婦女跪在地上,男人則躺在通道上哭泣、歡呼、禱告。有時甚至沒有讀經或彈琴,但一些受到感動的人會站起來唱歌。會眾深深讓神的靈抓住,許多人都忘記回家吃晚餐。這種現象在南威爾斯是從未聽過的,結果主日晚間的敬拜就慢慢變成禱告會。在聚會中羅拔士沒有講整篇道,也許只講五句話,或者禱告幾句,但會眾都是又哭又跳。他們沒有聚會的時間和地點,無論在那裡都可以聚會,無論甚麽時候來,都可以有聚會,半夜可以,清晨也可以,幾乎在每一個家庭里都有復興會,都有禱告。羅拔士聚會的最初目的,是要求會眾獻身,並訓練一批人成為代禱者,迫切為教會復興禱告,這個目標果然達成了。他肯定信徒如果認識聖靈,與聖靈同工,並運用聖靈的大能,復興很快就會臨到。不久,伊凡.羅拔士的聚會更加熱烈,他就向神學院要求差派更多的同工支援他。代禱的熱浪在每一場聚會出現,聚會往往欲罷不能,一直進行到半夜。有一回甚至和會眾一起通宵禱告,直到隔天早晨才散會回家。這個年輕傳道人所帶領的禱告小組,終於使整個社區改觀。禱告會往往進行到凌晨四點,散會的時候,預備參加清晨六點禱告會的人已等候在門外。短短兩年之內,伊凡.羅拔士已經成為威爾斯家喻戶曉的人物。在這復興的浪潮里,伊凡.羅拔士始終拒絕承認他是大復興的領導人。別人倘若如此恭維他,他便當場予以否認。威爾斯的復興聚會,既沒有詩班獻詩。也沒有特別儀式,既不收奉獻,也沒有歌本;沒有委員會,沒有領唱者,也不登廣告。各宗派渴慕神的領袖都來參加聚會。因著復興的臨到,有一些教會的牧師在特定的主日交換講台,以便拆除宗派的圍牆,尋求教會合一。甚至姊妹們也受歡迎參與教會的事奉,在這之前,女性一直都不能參與教會的服事。如今女性在教會裡可以公開禱告、頌讚。另外伊凡,羅拔士還主張拆除種族間或國際間的藩籬。不久,復興的消息傳開。人們紛紛從南非、蘇聯、印度、愛爾蘭、挪威、加拿大、荷蘭前來威爾斯視察。有美國來的人表示:「我確實親眼看見許多神跡。」許多人希望把威爾斯復興的火種帶一些回到自己的國家。伊凡.羅拔士發現教會復興的秘訣有四個,這也是威爾斯大復興的基礎,這四個重點就是: 1、 過去有任何未向神承認的罪,應當立刻承認,要除去隱藏的罪;羅拔士曾問會眾,你最末一次向人賠不是,是在什麽時候?他說:向人賠不是的時候離今天遠的,就是墮落的人;離今天近的,才是活在亮光中的人。基督徒生活的起點,是神的光照。與神越近,就越看見亮光、越謙卑、越知罪。 2、 在生活里有任何疑惑的習慣,應當棄絕。 3、 公開承認耶穌基督為救主。 4、 立志絕對順服聖靈;伊凡.羅拔士:「捨棄聖靈,就什麽也不能做!」威爾斯大復興給今天教會帶來什麽啟示呢?大復興如何出現?乃是許許多多的信徒不約而同的組織禱告會,不斷向主呼求復興臨到他們的地方教會和普世教會。結果神應允禱告,復興之火不斷蔓延。教會要復興,首先要復興禱告聚會,動員所有基督徒熱切的向神呼求,因為多禱告就多有力量,不禱告就沒有力量;另外,我們要完完全全的降服在神面前,讓神使用。在一九O四年聖靈降臨英國威爾斯的故事,提供了一九O六年洛杉磯大復興的火種。在這之前的一九O五年時,法蘭克.巴特曼 (一位參與洛杉磯艾蘇撒街大復興的領袖)就和威爾斯的伊文.羅拔士通信,他們同意一起為復興禱告;而在洛杉磯,巴特曼和其他人傳布威爾斯復興的信息並鼓勵眾人起來禱告;而後,最重要的是,當上帝的子民接受到這異象並辛勤勞苦地禱告時,這復興的火種就發旺,成為燒遍全世界的大火,在屬耶穌基督的教會中,帶來五旬節的大復興。法蘭克.巴特曼曾接到一封伊凡.羅拔士在一九O五年十一月十四日於威爾斯所寄來的信。這封信內容如下——我親愛的夥伴:我能說些什麽,好鼓舞你面對這場可怕的爭戰。我發現這真是世上最可怕的戰爭。那惡者的國度正四面圍攻著我們。噢!但願那成百成萬的禱告--並非只是形式上的禱告--有如我們的靈魂在尋找出路,能直接通達到白色大寶座上。去年,在威爾斯的眾人一直都在禱告。但願主以聖靈大能的澆灌來祝福你。在威爾斯,聖靈似乎降下,停在會眾中,等候基督跟隨者的心向他敞開。上周六晚,聖靈大大澆灌在我們當中,有極大的能力彰顯出來。因為在這之前,會眾對真實敬拜的看法被修正了。1.敬拜是要向上帝獻上,而不是向上帝領受。2.敬拜是要使上帝的心歡喜,而不是使自己歡喜。因此,注視著上帝,忘掉仇敵,也忘掉人們的恐懼,我們禱告,聖靈就沛然降下來。我向上帝禱告,求他聽你的祈禱,保守你的信心剛強,來拯救加州。繼續和你一同爭戰的弟兄伊凡.羅拔士羅拔士並向對方保證,他會在威爾斯為加州代禱。後來法蘭克仔細記錄一九0六年南加州艾蘇薩街的復興運動。毫無疑問地,威爾斯大復興的影響力就是這樣擴展到全球,許多人對神產生極大的渴慕。【注】[1]參羅拔士.李亞敦著/梁敏夫譯,《神的將領》,基督國度使命團,129頁。
4、第二次大覺醒復興運動查理.芬尼[注1](Charles Grandison Finney, 1792-1875)出身律師,被認為是美國近代奮興運動的開創者。這次的復興運動,稱為「第二次大覺醒」。第一次「大覺醒」,約在一百年前,神所使用的器皿是懷特腓德(George Whitefield)和愛德華滋(Jonathan Edwards)等人,神的恩典豐盛的臨到。第二次「大覺醒」,神使用的器皿是芬尼。當時美國的教會正在病態之中。[注2]大多數的教會不是極端的加爾文主義,就是主張「普救論」的人。極端的加爾文主義所講預定論,說神救人完全是憑他自己的旨意,人不需要負任何責任。而主張「普救論」的人卻說神是最有愛心的天父,即使觸犯他的律法也可得救。這樣的「道」把福音的精神奪去了,所以各處的教會沒有奮發的力量。就在這時神就差派芬尼來傳講純正的道。芬尼所講的是全面的福音:基督為全世界的人而死,並要萬人來信他,人也必須為罪悔改。他常喜歡用的經文是:「要將你們的心志改換一新,並且穿上新人;這新人是照著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弗4:23-24),勸人逃脫神將來的忿怒。在芬尼心中,地獄不是一篇神話,而是一件事實。他所講的道滿了恩膏,聽見的都覺得扎心,如同刀刺。就這樣芬尼腳蹤所到的地方,就有復興隨著。有人認為,芬尼可能是美國領人皈主最多的人;他的復興工作改變了歷史的軌跡,他前後事奉五十年。芬尼於1792年八月二十九日,生在美國康乃迪克州的華倫(Warren, Conneticut,1812年,芬尼到華倫學院Warren Academy受造就),是第七個孩子。在兩歲時,他父母移居到當時較為空曠的紐約州西部;1814年他到了亞當斯(Adams)鎮。在那 ,他加入了一間律師事務所(Squire Benjamin Wright)成為一名實習律師,看來很有前途,可以作個出色的律師。他自己計畫,在成為合格律師以後,將進入到政治界服務。後來,芬尼在研究法律當中,知道了摩西頒布律法的事。他覺得自己對聖經一無所知,需要多明白,因此,買了一本聖經來研究,但是他覺得聖經有些深奧難解。當地的牧師蓋勒(Rev. George Gale),是普林斯頓神學院出身。他按時去聽牧師講道,但他還是不明白悔改的意義,和如何悔改,但是慢慢的,他認識聖經是真理,也參加禱告會。只是芬尼還是覺得有許多問題;而且也把他的看法同青年人說。蓋勒牧師警覺這位懷疑又愛辯論的青年律師,可能對年輕人有不良的影響。所以蓋勒牧師以為芬尼沒有得救的希望。他對青年人說:「不必為查理芬尼禱告了,他的批評太多,難以得到救恩。」不過,仍然有些信徒繼續為芬尼禱告。1821年夏天,二十九歲的芬尼,覺悟到不該多去管別人的信心,他自己必須解決與神的關係,清楚得到救恩。於是芬尼開始懇切的尋求救恩,希望福音的光照亮他的心靈,有一天芬尼離開鄉鎮,走到僻靜的小山上,為的是怕人聽見他禱告的聲音。他找到兩棵樹交結的地方,形成一個隱蔽的洞,進入 面,在那 揚聲禱告。他開始覺悟到自己「實在非常驕傲」,以至不肯求別人的幫助。他知道自己的情形,如果死了,一定會下到地獄。他知道基督已經成就了救恩;他必須把心向神敞開,交給神,否則只有滅亡。但神好像離他很遠。他感覺罪是那樣的可怕可厭,那樣的多,必須完全破碎在神的面前,就這樣掙扎了許久。忽然,聖經的話像一道強烈的亮光,充滿他的心 :「你們要呼求我,禱告我,我就應允你們。你們尋求我,若專心尋求我,就必尋見。」(耶二九:12,13)他立即像將要沉淪的人一樣,抓住這經文;用信心接受,不再是用理性掙扎。他呼喊神說:「主阿!我照你的話接受你,你知道我現在的確專心尋求你,而且禱告你,你已經應許必定垂聽我的禱告。」聖靈感動他「若專心尋求我」就是現在。這時主又賜他許多應許,舊約新約的都有,他說:這些應許對於我是何等的真實寶貴,這些話不像進入我的理智,而是進入我的內心。他也禱告主說:「如果我能夠悔改皈主,我要去傳揚福音!」忽然,他感到心靈有奇妙的安息,思想神是那樣甜蜜,進入不能形容的極深寧靜中。他說:「我領會當我在樹林間相信的那刻,何以所有定罪的感覺完全從我脫落,罪的感覺已消逝,因為罪已得蒙赦免。我覺得自己已經因信稱義,我的內心充滿了愛,我的福杯已經滿溢。」他不知道過了多久,起來已經是午飯的時刻。他沒有胃口吃飯,走到辦公室。上司萊特律師已經去午餐了。芬尼取下他的低音提琴,想要跟往常一樣自拉自唱聖詩;但是在剛開始唱的時候,竟然哭泣起來。黃昏下班時他說:「我跑到後面的房間去禱告。那 沒有壁爐的火,沒有燈光;但看來全然光明。我進去,關上門,我彷佛看見主,如同看見任何人一般。他沒有言語,只是那樣的注視我,使我完全破碎在他的腳前,並向他傾心吐意,把我的靈魂傾倒給他。…如此過了許久。到平靜以後,我走到前面辦公室,想在壁爐邊坐下,忽然我受到強烈的聖靈澆灌。聖靈降在我身上,經過我的全人,靈魂和身體;我所得的印象,如同一陣一陣的電流通過了我。…我大聲哭泣,滿有喜樂和愛。我不知道說甚麽,真的是從我的心湧出。那浪濤漫過我,漫過我,一波又一波,直到我喊著說:「如果這波濤繼續的漫過我,我會淹死的。主啊,我再也受不了!」但我不是怕死。我不知道如此的澆灌過了多久。直到很晚,教會詩班的一名青年人來找我,見我大聲哭泣,問我說:「芬尼先生,你有甚麽病痛?」我說:「不是,我太快樂了,快樂得要死。」。芬尼經歷這場「聖靈充滿」的奇妙改變以後,他不再對律師業務感覺興趣。他向所有見到的人,見證耶穌基督。聖靈的能力與他同在,希奇的看見,只用不多的言語,就會使人信主。不久,亞當斯鎮上的人,一個一個相繼得救了。全社區都復興了,起來尋求神。不少人也到芬尼禱告的地方,希望得到同樣經歷。1824年七月查理.芬尼受按立,他成為牧師,在紐約州西部到處講道。有一次一位老人家前來請芬尼去安推浦(Antwerp)講道,這是借用一個學校 的聚會,芬尼到了那裡,會場擠滿了很粗野的人。唱完了讚美詩,他就跪下禱告,在禱告時神給他一段經文,就是創世記第十九章14節:「你們起來離開這地方,因為耶和華要毀滅這城。」,所講的就是所多瑪和其中的一個義人羅得,芬尼覺得聖靈的同在。但不知為甚麽,會眾聽他講道的時候都憤怒著看他,似乎要爆炸開來。講了一個多鐘頭,突然有驚人的、可敬畏的能力臨到了全會眾,他們開始一個一個的倒在地上,好像被利刃刺到一樣,喊叫救命,有的俯伏向神哀哭認罪。芬尼儘力大聲喊著說:「你們還沒有下到地獄,仍然有機會,我告訴你們怎樣蒙神的恩典到基督那裡去。」在那次聚會,有許多人悔改得救。後來,他才知道,那地方別名「所多瑪」,因為這個村莊是罪惡滿盈的地方,全鎮只有一個敬畏神的老人,綽號就叫「羅得」,就是那位請他來講道的人。現在連所多瑪也改變了。甚至在那些得救的人中間後來也有人獻身成為傳道人。芬尼奮興佈道的成功出於他的祈禱生活,他很能看出私禱與傳道能力連帶的關係,芬尼認識了一位名叫納許(Daniel Nash)的牧師,納許是位屬靈長者,因為眼有疾病,不能多見光,常在暗室內作禱告的工作,他對於神的恩典和審判曾有特殊的經驗(納許牧師因為過去事奉不敬虔,曾被神管教罹患眼疾)。此後他的祈禱就有滿腔熱誠,他覺得他一生的主要工作就是藉著祈禱,把人引進神的國。他雖然眼疾未痊癒,仍參入芬尼的奮興工作。芬尼講道的時候,納許就在旁邊的房子 伏地懇切的禱告,救恩的神跡也就隨之臨到。以後,二人常配搭同工,納許為芬尼和他的事奉禱告,蒙神很大的賜福。芬尼說:「在這些復興中,禱告的靈是個非常顯著的現象。無論在何處相遇,人們以跪下禱告來代替談笑,這成了一種風氣,流行在基督徒中間,許多人在私下的禱告上花上好些鐘點。他們兩人或兩人以上抓住這個應許:『若是你們中間有兩個人在地上,同心合意的求甚麽事,我在天上的父必為他們成全。』他又說:「假若有威脅神工作的事情發生,假若有毒根長出來的現象,或者有造成狂妄紛擾的傾向,基督徒就應當警戒,同心禱告,求神指揮並管制萬事。神會垂聽禱告,除去這些攔阻,且會令人驚訝不已。」神的聖靈動工,復興的火焰在紐約州遍地開展起來,在某些地方(美國紐約州的羅馬鎮)一踏入當地就充滿了屬靈的氣氛,無人不感覺恐懼戰兢,因為神就在那裡,甚至有一天紐約州的州長前來洽公,也強烈感受到神的作為和威嚴充滿在整個空氣中,因為眾人都為自己的罪痛悔流淚,過了幾個禮拜,這位州長也蒙恩得救了。因著復興連社會犯罪率都下降了許多,有一位在法院任職的官員說:「我查考刑事法庭的記錄,發掘到一個驚人的事實,就是在大復興後本城(羅徹斯特Rochester)人數雖增加叄倍,犯罪率卻只有過去的叄分之一。這是復興的奇妙影響力。」因著這樣的復興引起紐約全州、新英格蘭,甚至美國許多地方的注意,使全國各地發生有史以來最大的復興,有十萬人在一年之內因著羅徹斯特那次的大復興而加入教會。在芬尼的影響下前後有超過五十萬的人悔改歸主。芬尼也十分看重聖靈的充滿,他說[注3]:「你一定會得到聖靈,這倒不是因為上帝非得賜下聖靈才能證明他的公義,而是因為他已經應許將他的聖靈賜給凡祈求的人。路十一13:『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天父,豈不更將聖靈給求他的人嗎?』你如果祈求得聖靈,上帝已經應許要垂聽你的禱告。另一方面,上帝卻也吩咐你必須得到聖靈。他在經文中告訴我們:『乃要被聖靈充滿』(弗五18)。如果上帝吩咐我們作一件事,那個吩咐便是我們能達成命令之最可靠證據。上帝會吩咐我們就等於保證我們做得到。除非我們有力量順服,否則他就沒有權利吩咐我們。如果上帝吩咐我們去做達不到的事,那麽他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暴君。※ 被聖靈充滿那是你的義務,因為那對你是一個應許。上帝已如此命令。※ 被聖靈充滿是使你在恩典中成長所不可或缺的。※ 被聖靈充滿和你應該成聖是同等的重要。※ 它跟你應該成為一個有用且在世行善的人,是同樣必要的。※ 如果你裡面沒有聖靈,你將羞辱上帝、羞辱教會,而且沉淪。」芬尼也注意到神學教育的價值,1851年芬尼曾幫助奧柏林神學院的創立,最後甚至擔任院長,目的是訓練牧師和國外佈道員。他開放黑人以及女性就讀,因此該學院成為復興運動和廢止奴隸運動的中心。學生的人數從原來接任時的五百人,一下子暴增到一千多人,復興從神學院擴展到整個奧柏林這個地區,每日在教堂里都有禱告會,教堂里也坐滿了禱告的人,復興運動達到奧柏林每一個角落,幾乎人人都歸向了主耶穌基督。在1850年到1860年,芬尼兩度去英國事奉,從倫敦到蘇格蘭,復興之火燃遍英國前後至少有十年之久,也有成千上萬的人被帶領歸向主。1875年8月15日 晨兩點,這位近代最偉大的復興佈道家查理.芬尼牧師,離開了世間,他在世最後唱的一首詩歌是「耶穌,愛我靈的主」,正是他心境的寫照。芬尼一生忠心事主,注重聖潔和禱告,對近代教會復興運動,有極大的貢獻。在這些復興中,禱告的靈是個非常顯著的現象,芬尼說:「除非我有禱告的靈,我就不能作什麽。即便一天,甚至一時我失落了恩惠和懇求的靈,我就發覺自己講道毫無能力和功效,也不能借著談話引人歸主。」,但願今天主也興起芬尼這樣的器皿,來傳遞福音的火焰。【注】 [1] 參江守道編譯,《芬尼小傳》,香港:基督徒出版社。此冊乃根據芬尼自傳予以編譯。 [2] 參施爾勒著,《近代教會奮興史》,香港:宣道出版社,第九章,56-57頁。 [3] 參芬尼原著,《上達天聽》,中主書坊,125-126頁。
5、富頓街大復興∶由禱告誕生的大蘇醒繁榮虛象 危機四伏十九世紀中葉的美國在災難的跑道上橫衝直撞,淘金熱令國家成為暴發戶,窮奢極侈,興建許多鐵路,大做生意,揮霍無度。富庶令人心醉,社會上普遍對神和宗教失去興趣。政治上,黑奴買賣正冒升為熱門議題,令社會日漸不安,內戰迫在眉睫,國家在政治、財經及屬靈的危機上搖搖欲墜。這一系列事件出現的同時,一位個子高大、謙遜的中年商人耶利米.蘭菲亞(Jeremiah Lanphier)孤獨地步上歷史舞台。他的外型很難叫人在一百五十年後記得他,但因著他的謙卑、敬虔地順服神,美國史上其中一次最偉大的屬靈轉折點就此發生。
6、二十世紀的靈恩運動第一波:多比加(Topeka)的復興運動一九O一年1月1日在美國堪薩斯州的多比加城,查理巴翰(Charles Fox Parham)所開始的五旬節運動[注1],到現在雖然經過了一百零六年,仍然如同上世紀開始那樣的熱切,在宣教工作上的熱心與建立教會的動力上不斷的在擴展中。一九O六年那位受查理巴罕影響的獨眼黑人西蒙(William J. Seymour)也把這種屬靈經驗帶到洛杉磯艾蘇薩街,後來成為全世界所注目的另一股更大的五旬節運動。全世界各地許多渴慕聖靈能力的弟兄姊妹,湧進這裡來領受聖靈的能力,然後又把這樣的經驗帶回他們自己的教會,於是許多的五旬節教會因而崛起。二十世紀五旬節運動最特殊的特徵[注2],就是當人被聖靈充滿的時候,有一個外在的憑據就是「說方言」,這個強調點是從循道主義、聖潔運動及開西域運動,一步步的演進而成的。循道主義追求「全然成聖」,到聖潔運動更進一步追求聖潔又加上追求「聖靈與火的洗」,為什麽開西域不像前面兩個復興運動所強調「全然成聖」呢?他們不是不重視聖潔,而是聖潔需要靠聖靈的能力,而不是靠著內在自我的意志力。從這裡我們就可以了解追求聖潔或成聖不能滿足內心深處的需要,後來到了五旬節運動才以追求『聖靈充滿』做為最重要的特徵。五旬節運動(Pentecostal Movement)富樂神學院(Fuller Theological Seminary)的教會增長學教授彼得魏格納(Peter Wagner)將二十世紀的靈恩運動分成為叄波:第一波是為始於堪薩斯州多比加(Topeka)傳統的「五旬節運動」(Pentecostal Movement);第二波是為於六十年代開始盛行於基督教各大宗派和天主教中的「靈恩運動」(Charismatic Movement),或被稱為「新五旬節運動」(New-pentecostalism);第叄波就是魏格納他本人和溫約翰(John Wimber)所發起的「葡萄園運動」(Vineyard Movement)或被稱為「神跡奇事運動」或「權能佈道運動」。1900年12月31日在美國中部的肯薩斯州(Kansas state)的多比加(Topeka),在一次通宵聚會中,查理.巴罕(Charles F.Parham,1873-1929)按手在他的學生歐茲曼頭上,她開始說「中文」,在她頭上與臉上圍繞著光彩,叄天之內她只能用筆寫字,不能用母語(英文)說話,並且也常常寫出中文字來,這事件被稱為五旬節運動的開始。這種經歷迅速地傳到與會的人員,在接下來的聚會中,他們能說出廿一種能經當地人證實的語言[注3]:法文、德文、瑞典、波希米亞、中文、日文、匈牙利文、保加利亞文、俄文、義大利文、西班牙文、挪威文…等(有關這段五旬節的經歷下一段將會另加說明)。查理.巴罕(Charles F.Parham,1873-1929)人又稱他為五旬節運動之父,巴罕於一八七叄年六月四日生在愛華州的穆斯卡丁(Muscatine),他在十叄歲的時候於聖公會的聚會中,接受耶穌為其個人的救主,十九歲成為衛理公會的代理牧師,他受到循道主義二次恩典全然成聖的影響,也領受此經驗,在牧會期間,會友人數不斷增加,教會只好另外蓋更大的會堂來容納所有的人。在一八九五年的時候有一位浸信會的牧師歐溫[注4](Benjamin Hardin lrwin)宣布成立「火洗聖潔會」他教導說第二次祝福(成聖)之後,隨著而來會有第叄次的經驗,他稱為「聖靈與火的洗」,這第叄次的祝福他們認為就是聖靈充滿,但是「火洗運動並不教導說方言才是接受靈洗的最新證據,但這種現象在那些火洗的人身上卻相當普遍」。查理巴翰在一九O一年以前就曾經和歐溫聚會過幾次,學者認為可能巴罕就是承襲歐溫的基本思想,受他的影響很大。一八九五年巴罕脫離循道主義(二次祝福),接受火洗聖潔派的神學立場(叄次祝福)。一八九七年查理.巴罕的長子克勞迪生病,查理.巴罕自己又罹患心臟病,此時的他越來越虛弱,藥物絲毫也幫不了他。這時又有人要求查理.巴罕去為病人禱告,儘管他自己很虛弱,仍前往對方的家。正當為對方禱告的時候,聖經上的話:「醫生,你醫治自己罷!」(路4:23)突然出現在查理.巴罕的心裏面,神的能力觸摸到他,查理.巴罕就立刻痊癒了,因著這樣的經歷,他開始傳講神醫的道理。有一位患水腫的婦人,醫生原本宣布她只能再活叄天,因巴罕的禱告卻當場得了醫治,甚至還有瞎眼得醫治的神跡發生。為了服事更多尋求神醫治的病人,一八九八年巴罕在堪薩斯州的多比加城(Topeka, Kansas)正式開始了神醫佈道工作,成立「伯特利醫治之家」,醫治老弱病人,有許多的見證發生,但是巴罕常要求會眾不要稱他為「醫治者」,他提醒眾人,他絲毫沒有醫治的能力,就像他毫無拯救的能力一樣,只有一位是醫治者和拯救者,那就是主耶穌基督。,此外他也收容孤兒或為失業者提供工作,後來又在1900年十月成立「伯特利聖經學校」(一棟名叫「石愚」的建築物),一共有四十位學生,在這個學校有一間「禱告塔」的教室,學生經常聚集禱告,一次就是叄個小時的守望工作。巴罕的神學院開放給每一個牧師和信徒,唯一的條件是要他們願意「捨棄一切」,誠心誠意認真研讀神的話,學生的信心就是他們的學費,並且一切需要都仰賴神來供應。學生從一開始就被教導每一位接受主耶穌的人要明白聖潔的重要性和過得勝、有能力的神聖生活。並且尊崇聖父、聖子和聖靈,遵行主耶穌基督的話語、誡命、以致悔改、罪得赦免,分別為聖、過獻給神的生活、及透過基督內住的力量(生命聖靈的律)勝過罪。一九OO年十二月,巴罕領導學生研究聖潔運動的主要教義,包括成聖與神醫。當他們讀到使徒行傳第二章,研究在耶路撒冷五旬節時所發生的事件,包括說方言的現象,此時,巴罕必須離開學校,因外面有叄天的講道聚會,離開前他要求學生研究聖經,努力發現接受聖靈充滿的聖經憑據。當他回來後,問這些學生結論是什麽,結果令他吃驚的是他們一致回答,聖靈充滿的憑據是說方言,這是由使徒行傳的幾次事件推論出來的,這些事件中方言都與受聖靈的洗一起發生。巴罕和他的學生深信這個結論是合適的聖經解釋,於是他們主持了一次通宵聚會,由一九OO年十二月叄十一日,一直持續到隔一天的新年。在聚會中,一位名叫歐茲曼(Agnes Ozman)的女學生要求巴罕按手在她頭上為她禱告,使她受聖靈的洗,並有說方言的憑據,因為歐茲曼想要在將來投入宣教事奉,因此渴望得著聖靈的能力,到了半夜後,也就是廿世紀的第一天(一九O一年一月一日),晚上歐 曼小姐開始說中文,在她頭上和臉上圍繞著屬天的光彩,這次經驗後歐 曼有叄天幾乎不會說英文,她必須用筆來寫講道,而且常常寫出中文字,這事件被視作現代五旬節運動的開始。當歐 曼經歷方言後,其他同學也看到並接受同樣的經歷,不久巴罕自己也接受了五旬節聖靈充滿的經歷,並開始在所有的聚會中傳講,他說:「神的榮耀降臨在我身上,我即刻用瑞典文敬拜神,後來我又講起別國的語言,並且一直持續…。」[注5]。以下為歐茲曼(Agnes Ozman,1870-1937)女士的親身見證:[注6]「一九OO年十月,我前去多比加市聖經學院就讀。白天,我們研習聖經,晚上則在市區從事多項事工。我們每天都用很多時間來禱告。就像一些人一樣,我認為我在奉獻的時候就已領受了聖靈的洗,當我得知聖靈還會更加充沛地澆灌下來之時,我的心就變得極其渴慕了!我常在神面前渴慕聖靈的降臨,這份渴慕之心遠甚於肉身飲食的需求。我們受教導要尊榮耶穌基督的寶血,並讓它在我們心中工作--這結果帶給我們極大的平安和得勝。除夕的那晚,我們有一個蒙福的聚會。當新的一年來臨時,我們祈求盼望神的祝福臨到我們身上。一九O一年的歲首(第一天),神以顯著的方式與我們同在,並對我們的心說話∶要我們為更大的事來等候他。到了晚上,禱告的靈降臨在我們當中,於是,一種懇求神按手在我頭上,好使我能領受聖靈恩賜的思想,在我心中冉冉而起,時值一月一日晚上十一點鐘左右。不久,神的手覆蓋在我頭上,聖靈澆灌了下來,我的口就說出『方言』,來讚美神——神賜我口中說出多種語言,好像活水的江河從我內心深處不斷地涌流出來。有一些學生因為內心非常渴望聖靈充滿,所以他們就繼續在神面前禱告祈求。一月叄日,有一部份學生外出服事,其餘的人則仍聚集在學校里禱告。神應允了他們的禱告——他的靈大大傾倒下來!他們一個接著一個地開始說起方言來,有一些方言還被翻了出來。」在聖經中有記載好幾種方言的表現方式:第一,方言或許是別國的語言,別人可以聽的懂,就像使徒行傳第二章五旬節那一天聖靈澆灌下來就至少出現十五種地區的方言(徒二8-11)。第二,在聚會中需要有人將它翻譯出來的方言,以造就在場的人(林前十四27-28)。第叄,單獨禱告時,所說的方言,目的是造就自己,建立自己的信心,「那說方言的,原不是對人說,乃是對神說,因為沒有人聽出來。然而,他在心靈 卻是講說各樣的奧 。」(林前十四2)、保羅說:「我感謝神,我說方言比你們眾人還多。」(林前十四18)這個「五旬節再臨」的消息很快就引起注目。多比加市的一家報紙(多比加議事報)發表了一篇社論來譏諷這起「說方言」事件,標題:「一個奇怪的信仰,奇怪的行動,信徒說奇怪的言語」;其它的各家報社也都獲悉此一新聞(堪薩斯城世界報、辛辛那提訊問報),並競相報導。神的工作得到宣傳,有一些人因此來看看到底神在做些什麽工作。在伯特利聖經學校蒙受祝福之後的幾個禮拜,神感動二十個學生前往堪薩斯州的羅倫斯(Lawrence)繼續做佈道的工作,這種傳福音的熱誠就是五旬節教會的特色。他們租了一間舊戲院,作為聚會的地點。然後,在全市展開挨家逐戶的探訪;兩個兩個地出去,到人的家中為病人禱告;結果人們成群結隊地來參加這些聚會,有許許多多人悔改得救、病得醫治;極多的基督徒也領受了聖靈的洗禮——他們說了方言讚美神。巴罕繼續在全國各地,藉著彰顯聖靈的大能,傳講聖靈的洗。有一次在聚會中,他突然說起方言,講完之後,會眾里有一個人站起來說[注7]:「我背道的罪已蒙赦免。剛才我聽你用我的母語朗誦詩篇廿叄篇,這是小時候母親就教導我的。」這只是巴罕在聚會中說方言時眾多奇妙的事迹之一。不久,成百成千的人都開始領受這種現象。但同時,不信的人也開始發動很大的逼迫和毀謗。一年後,巴罕關閉了多比加的學校,開始為期四年的復興旋風旅行。這段時間五旬節教義傳遍堪薩斯州和密蘇里州,一九O五年秋,他將總部移到德州休斯頓,在朋友的要求下,開始了一個短期的聖經學校來這傳揚他的觀點,來就讀的學生也都不必繳學費,不過必須學習過信心的生活,仰賴神的供應。他們住在一個叄樓大宅,該機構就叫「聖經訓練學校」,共有廿五名學生接受幾個月的學習。這也是阿蘇撒街復興運動黑人西蒙(W.J.Seymour)接受神學訓練的學校。巴罕五十歲時就罹患了嚴重的風濕病,幾乎奪去他的性命,他死於1929年的1月29日,得年57歲,【雖然有部分的歷史記載他後來有種族主義、種族歧視的傾向,甚至在1907年巴罕捲入幾樁性醜聞案,導致了他的名譽和信仰的領導力受損(他沒有參與在1914年美國神召會的成立),不過最後經過法院查證的結果,沒有被起訴,事後了解是有一些人惡意造謠與毀謗巴罕,神的能力仍然繼續印證他的事奉,有幾千人因著他所主領的聚會悔改、接受聖靈的洗,還有得到醫治釋放。】在他過世前他聽到自己有兩個兒子願意獻身服事主,他的精神大為振奮說:「當我面對面朝見主的時候,我雖然不能誇口自己做了什麽,不過我敢說,我已守住主所賜給我的道,一生過著純凈,聖潔的生活。」【注】[1]參庄飛著,《五旬節信仰的根基》,神召神學院,75頁。[2]參庄飛著,《五旬節信仰的根基》,神召神學院,73頁。[3]這時巴罕開始教導:「一個人只須要接受聖靈的洗,他就能到世界最遠的角落,去向那些不明語言的當地人講道。」聽了這則信息的聖潔會牧師A.G賈,真的到印地安人區想用方言佈道,但是慘敗而歸,最後只好正規學語言。[4]賀西納著/魏玉琴譯,《靈恩運動 美國聖潔及五旬節運動史》,中國與福音出版社,39-42頁。[5]羅拔士.李亞敦著/梁敏夫譯,《神的將領》,基督國度使命團,186頁。[6]參霍特桑著,《神跡永隨》,以琳書坊,20-26頁。[7] 參羅拔士.李亞敦著/梁敏夫譯,《神的將領》,189頁。7、阿蘇撒街的復興運動復興的關鍵人物談到艾蘇薩街(Asuza Street)的五旬節復興運動就必須談到西蒙這個人,西蒙(William J. Seymour,1870.05.02~1922.09.28)的父親本來是黑奴,西蒙生於路易斯安那州(Louisiana)的聖塔威爾(Centerville),從小就立志要學會讀書寫字,也經常參加追求聚會,見到異象與異夢。1895年廿六歲的時候因為感染到天花,而失去了左眼,從此成為獨眼人。1905年秋天西蒙(W.J.Seymour)慕名而來參加休斯頓查理.巴罕的聖經學院。因為西蒙是一個黑人(而且在人看來是一位沒什麽知識且貧困的南方黑人),他特別獲准成為日間部的學生,當時整個社會對黑人的歧視仍然非常嚴重,原本只有白人被允許在這個課堂裡面,這種族歧視當然不符合聖經真理的教導(尤其在美國南部更形嚴重),當時西蒙只能偷偷站在教室大門以外站在那裡聽課,他不能進去課堂內聽課,他非常贊同巴罕所教導的五旬節教義,只是他還沒有經歷到聖靈充滿與說方言。在1906年初,在洛杉磯有一個西蒙的朋友寫信邀請他到洛杉磯去牧會,當時他就接受邀請,雖然自己都還沒有領受五旬節信仰能力經驗,他開始傳講,但是由於他是在衛斯理公會的教會聚會,他們強調「成聖就是受聖靈的洗」,但西蒙講道卻以徒二4為題卻傳講聖靈充滿和聖靈的浸是有別於第二次成聖的祝福,且會像初代教會一樣「口說方言」,因著這種觀念不同,結果第二天他們就把他趕出去,並且禁止他不準再進入他們的教堂一步。復興的火燃燒後來有一群的人就邀請西蒙參與在波尼布爾北街216號(Bonnie Brae)的一個信徒(阿斯貝)家中的聚會,在連續幾天的禱告會後,於1906年四月九日晚上,西蒙和另七個人俯伏在地上,陷入宗教狂喜中,有些人並且說出方言(其中有一位莫珍妮姐妹,後來成為西蒙的妻子)。在波尼布爾北街的這種不尋常事件很快地傳到鄰居家,不久好奇者都開始聚集,隨後一大群人也聚集在街上,他們來看到底怎麽回事,連白人也加入群眾中,一連叄天,他們慶祝所謂「早期五旬節的重現」。有人被聖靈的大能擊倒,躺在地上,有人躺叄小時,也有人躺五小時。奇妙的醫治一直發生,有一個人說:「聖靈降臨的喧鬧聲吸引我。過去我是體弱多病的藥罐子,不但罹患肺病,也得了癌症。他們看見我,就對我說:『孩子,神要醫治你!』當時聖靈的大能確實很強,當他們說神要醫治我的時候,當場我就痊癒了。感謝神,從那一刻起,有卅叄年之久我再也沒有看過醫師,當然也沒有碰藥物。神救了我、醫治我,用聖靈為我施洗,讓我身心愉快地回家。」因為人很多,在阿斯貝家的前廊就成為臨時講台,而街道就成為會眾的席位。西蒙就站在屋內向會眾講道,由於人數過多壓垮了前廊,連樓梯都塌下去了,所幸沒有人受傷,因此必須趕緊補強,使它恢復,才不致於影響聚會。就在聚會到第叄個晚上,西蒙自己也終於經歷到聖靈的洗,那天是1906年四月十二日深夜,當時大部分的會眾都已離去,西蒙自己也開始說起方言。叄天後(四月十四日)他們就必須尋找一個更大的地方來聚會,後來他們就找到一個比較低階,屬貧民區的地方,這樣租金比較便宜,一般是上流社會階層的人通常不會去的地方,那就是艾蘇薩街312號。這地方早先也曾是黑人循理會聚會的地方(Africa Methodist Episcopal Church)目前是一個廢棄工廠和屠宰場,於是他們隨便地找來一些木箱放在那裡,兩層樓房早已破爛不堪,裡面更放置了許多建材、乾草等物。經過一翻整理,還可見到木屑,他的講台就是用放橘子的箱子疊起來的,但是聖靈卻大大澆灌在這裡,一般人所認為是很卑賤的地方,1906年四月十四日星期六,艾蘇薩街的首次聚會便在這個情況下展開,西蒙開始向那些從波尼布爾北街跟來的群眾講道。不久,西蒙在艾蘇薩街的講道,開始了大復興,許多人都在聖靈能力下俯伏並且說出方言。艾蘇薩街聚會的消息傳開以後,在1906年4月18日洛杉磯時報報導,洛杉磯城出現了一項新的運動,標題中宣告是「奇異的巴別塔方言」(Weird Babel of Tongues.),作者報導:「他們說著奇怪的言語,高聲說著非理智所能了解的信條,這新教派已經在洛杉磯開幕了。」巧的是當天(一九0六年四月十八日)舊金山發生震驚美國歷史的大地震 。[注1] 隔天,洛杉磯仍然感受到餘震的威力,因著地震促使許多人出於恐懼而認罪悔改。好幾百人衝進艾蘇薩街來聽福音信息,並經歷聖靈的洗說起方言,甚至連許多富翁也來到這個下層社區,經歷神的大能。艾蘇薩街會堂座位的安排也很特別,由於沒有講台,西蒙和其他會眾必須平起平坐。座椅的安排讓大家彼此面對面,而整個聚會的程序也是自發性的,沒有人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麽事,或誰會起來傳講信息,整個聚會明顯感受到聖靈在掌權。成百上千的人們湧向這裡,每天火車載著來自美國大陸各地的訪客,聚會消息傳遍全國宗教和一般的刊物,最有興趣的觀察者是全國各地的聖潔運動會友。在復興持續的叄年內,艾蘇薩街的訪客所遇到景象,真非筆墨所能形容。男女大喊、哭泣、跳舞、陷入恍惚、說唱方言,並以英文翻譯信息,任何人被聖靈感動都能講道或唱歌,不穿詩袍,沒有聚會程序,只有豐富的宗教熱忱,西蒙講道的時間不多,多數時間他都在講台後方禱告。聚會中的訪客宣稱,他們在艾蘇薩街附近的幾條巷道中,都感受到超自然的神聖氣氛,在聚會中沒有人種偏見,黑人、白人、中國人甚至猶太人都能並肩聽西蒙講道。有人喊著:「種族色彩已被寶血洗凈」。「使徒信心差會」(Apostolic Faith Mission,就是艾蘇薩街教會後來的名稱)的報告也指出上百人說方言,無數人得救、成聖、得醫治,信徒聚集在那裡找到一個新的目標:熱情服事耶穌基督、和眾人分享基督的愛,五旬節救恩的浪潮已經翻滾在艾蘇薩街。即使艾蘇薩街的工作,剛開始時在屬靈方面出現一點混亂,但聖工並未受到耽誤,仍舊晝夜持續進行。整棟建 物都充分運用,尤其是特彆強調耶穌的寶血,來提升會眾的道德生活品質。弟兄和睦同居,絕不允許彼此之間說出傷害對方的話。他們凡事都很謹慎,深怕聖靈擔憂。會友不分貧富、不分教育程度。西蒙說 [注2]:「你絕對不能去批評一個教會,或批評一位牧師,而贏得一些人……假如你去批評教會,你會發現基督甜蜜的靈……因而失落,隨之而來的卻是審判的靈。不能因為分裂而責備教會,信徒所尋求的是亮光。當信徒失去神的愛,就會談論穿什麽、吃什麽和人的理論,而開始批評教會。所有的教派都是我們的弟兄……因此我們要尋求和睦,而不是混亂……如果什麽時候我們自以為明白一切的真理,或懂得比別人多,那就是墮落的開始。」全球性的參與這起初只有西蒙牧師和一小群同工、信徒聚會,後卻成為一天二十四小時、一周七天連續不斷的復興聚會,長達叄年之久,許多人都領受了聖靈充滿。艾蘇薩街復興令人難以置信及驚嘆的地方,就是它帶動了來自全球信徒的參與,各國安排宣教士前往洛衫磯的艾蘇薩街,去親身體驗這股復興的浪潮,如同詩篇五十篇5節說道「招聚我的聖民到我這 來,就是那些用祭物與我立約的人。」從非洲、印度及歐洲各地前來經歷「個人的五旬節」。復興影響 圍遍及挪威、瑞典、德國、英國、智利、中國、巴西等,據估計,在此波運動中,至少有500萬人得救,其強調過聖潔生活、以說方言為受聖靈洗的證據、禱告和醫病,許多來過艾蘇薩街聚會的傳道人與信徒,返回原地後紛紛建立起五旬宗的教會。一九O七年有一位芝加哥的杜漢牧師(W.H.Durham)也來到洛杉磯艾蘇薩街拜訪,他回到自己的教會後,就建立了美國中西部的五旬節運動,從杜汗教會中,也產生許多後來加拿大五旬節會的領袖們,杜漢可以說是神召會的先驅者(參法蘭克.巴特曼著,火浪湧來第五章),美國神召會總會第一屆會長貝爾(E.N.Bell,任期從1914年到1923)就是受他的影響。受艾蘇薩街影響的最重要人物其次是挪威循道會牧師巴瑞特(T.B.Barratt,1862-1940) [注3],他是在一九O六至一九O七年在美國旅行,在紐約時,他聽說洛杉磯的聚會,就開始與西蒙書信來往,討論五旬節教義。一九O六年十一月他在紐約接受五旬節經歷,隨即返回奧斯陸,開始了艾蘇薩式的聚會,因著巴瑞特很快挪威循道會和浸信會的信徒也說方言(也有「聖笑」和「聖舞」出現),從一九O六年直到一九四O年巴瑞特死的時候,他一直被當作北歐五旬節的真先知。他也算是五旬節運動的拓荒者(Pioneer),並將這信仰擴展到瑞典、丹麥、德國、法國和英國。艾蘇薩街的復興聚會,起初全然純凈,信息的焦點只有「上帝的愛」、「過潔凈生活」,聚會完全受聖靈的主領,甚至沒有樂器卻有靈里的歌唱,若有任何傳道人想要主導聚會,最後也終被聖靈所制止。這場復興運動整整進行了叄年,在一九O九年復興結束後,艾蘇薩街使團成為一所獨立的黑人都市教會,因著分黨和宗派爭競的原因,艾蘇薩街教會漸漸背離主的旨意,白人在黑人的排斥聲中離開了,西蒙不久也離開這個使團,到全美當旅行傳道人。在西蒙死後幾年,一九叄一年這棟建築終於被拆毀了。西蒙的一生直到他在一九二二年的九月二十八日去世以前,至少他的生活是一個非常平凡並沒有任何不檢點,或讓人對他所帶領的復興運動有所質疑。許多研究五旬節信仰史的人,發現幾乎在全世界中,不管是五旬節派或靈恩派的人,或多或少都可以追溯到洛杉磯艾蘇薩街復興運動的根源。在這個復興運動的源頭中,我們可以學到的功課是:[注4] 一、艾蘇薩街的復興運動我們可以看到白人與黑人一起聚會,甚至還會彼此擁抱問安,他們拒絕種族的歧視,西蒙一生所對抗的就是種族歧視。我們知道在世界許多地方一直都有種族歧視的問題,若不是聖靈的工作,很難叫人放棄固有的偏見。 二、西蒙拒絕對婦女服事的偏見,他在1908年5月13日與莫珍妮(Jennie Evans Mooreon)結婚,西蒙的妻子一直都很熱心參與教會與對外宣教的工作,當西蒙被主寵召之後,他的妻子繼續他的宣教工作一直到1936年過世。西蒙對婦女的服事非常尊重,讓他們有機會參與教會正式場合的服事,這麽多年來五旬節教會復興的動力之一,就是大量讓婦女參與的結果,韓國趙鏞基牧師的教會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三、西蒙在聚會中講道的方式,改變了傳統對講台服事的概念,傳統的教會受了猶太教的影響,講台很高代表對神的尊崇。而西蒙的講道卻是把會眾圍繞成四方形,他就站在會眾的當中,舉起聖經講解簡明扼要的聖經,也請人為主作見證,代表聖靈親自臨到會場。這一種方式卻帶來會眾與講員相互回應,也能夠更多讓聖靈自由運行在當中,今天我們或許在講章內容,聚會崇拜的場所都比西蒙的時代好多了,但是我們也有可能失落了起初的熱誠,但願神再度重燃聖靈復興的火焰,讓我們再經歷聖靈澆灌的大能。曾參與艾蘇薩街大復興的法蘭克.巴特曼(巴特曼曾寫信給威爾斯大復興運動的羅伯斯 [注5],要求他為洛杉磯的復興禱告。他總共寫了叄封信,羅伯斯都一一答覆):「真正的「五旬節」總會生出對罪的強烈悔悟,而歸向上帝,假的彰顯只會生出興奮和驚奇,而無法使人因此對罪和老我生命有明顯的厭惡。」、「任何高舉聖靈或恩賜在耶穌之上的工作,最後必然會陷入狂熱主義。」[注6],「當一個運動(movement)停止向前行動(moving)之後,它就不再是一個運動 不論是聖潔運動、五旬節運動或任何其他的運動,都是這樣,它可能在人數與財富上繼續不斷地有增加,但這未必是上帝的生命與權能的象徵。」 [注7]【注】[1]1906年舊金山大地震,發生於1906年4月18日清晨5點12分左右,芮氏規模為7.8,保守估計死亡人數在3,000人以上,更有人估計高達6,000人,40萬人口中,約有22至30萬人無家可歸。[2]羅拔士.李亞敦著/梁敏夫譯,《神的將領》,基督國度使命團,258頁。[3]賀西納著,《靈恩運動》,75頁。[4]參庄飛牧師五旬節信仰的回聲。[5]賀西納著,《靈恩運動》,65頁。[6]法蘭克.巴特曼著,《火浪湧來 艾蘇薩街復興始末》,93-94頁。[7]同上,141頁。
8、禱告的海德——印度復興浪潮 約翰.尼爾森.海德(John Nelson Hyde),是伊里諾易斯(Illinois)長老會一個牧師的兒子。海德覺得自己是由父親引領,才開始了一生在旁遮普(Punjab)的事奉。剛開始服事時,他所在的教區,不信主的人數大約有100萬,而宣教士僅有5人。宣教工作進展得很慢。海德畢業後第一年所寫給母校的一封信中說: 「昨天,有8個社會最底層的人在當地的一條村受洗。我覺得在上帝的聖工中,我們這些器皿被使用得並不太多。請為我們禱告。我學習當地的語言也很吃力,在公共場合或對話中只能講一點點。」 由於海德有嚴重的聽力障礙,他的語言學習因此受到很大的影響。讓他上司很吃驚的是,他將大部分時間用來學習聖經而不是語言。他所表現出來的,是對自己所持異象的執著,而不僅是那些傳統意義上循規蹈矩式的勤奮。 海德傾心於聖經學習,但這並沒有妨礙他還是最終掌握了相當程度的外語。在事奉中,海德經歷了當地人的迫害和宣教事工進展緩慢的時期。後來,他開始將他的團隊融入到印度的社會中。禱告是他清晰的異象,1899年,他整夜地俯伏在上帝的面前。在給母校的一封信中,他說: 「今年冬天,我第一次這樣迫切地感到要為他人禱告。以前,我不明白,如果白天工作,夜晚又整晚地為他人禱告會是怎樣?以前在大學或在家裡,我在這些時間總是忙碌自己的事情,要不就用來娛樂消遣。難道這些時間就不能為上帝所用或為他人獻上嗎?」 1904年,印度的基督徒和西方的傳教士聚集在西牙耳考特,即現在的巴基斯坦,在那裡他們開了第一場佈道大會。後來這個傳統被沿襲下來,每年此地都會有這樣的大會。為了支持這次事工,海德和他的朋友們組織了旁遮普禱告聯合會,每天抽出半個小時專為復興禱告。他們禱告的果效清楚地展現在西牙耳考特的佈道大會上,那些參加佈道大會的會眾感受到一種特別的恩膏自上而下地流淌下來。年復一年,禱告聯合會都做著同樣的工作。參加禱告的人常常禁食,他們宣教的緊迫感和為他人代禱的熱情更是與日俱增。 海德雖然只是一名禱告會的帶領人,但所有的人都驚訝於他那深邃的屬靈洞察力、對印度的熱愛和對復興極為強烈的熱望。 1908年,海德在佈道大會上,大膽地祈求很多與會者不敢想像的事情:在第二年,印度每天要有一個靈魂得救。即這一年有365個人歸主、受洗,並公開地宣告耶穌是自己的救主。多麼不可思議的事啊!後來,這個禱告竟真的成了現實。 在第二年的佈道大會前,約翰.海德禱告要有400多個人進入神的國度;當禱告聯合會再次聚集時,他又把目標提高到每日兩個靈魂得救。那一年,記錄的新信徒人數有800多,但是海德對失喪靈魂的熱情仍絲毫未減。 1910年,海德身邊的人有幸目睹了這個信心巨人近乎狂熱的禱告,皆驚訝不已。「神啊!給我靈魂,不然我就死!」在禱告會結束前,約翰.海德再次把來年的目標又提高了一倍,即一天四個靈魂得救,一個也不能少。 在接下來的12個月里,為福音的緣故他走遍了整個印度。人們稱他為「禱告的海德」,他還為加爾各答、孟買和其它大城市的復興獻上禱告。 如果任何一天得救的人數在四個以下,那天晚上,海德的心就會異常沉重,他不吃也不睡,直到禱告打開一條通往勝利的道路。新信徒的人數在不斷增加。 在加爾各答,海德的健康狀況日益惡化,朋友們都勸他去看醫生。年復一年的佈道旅行消耗了他的健康。沒有人想到醫生會給出這樣一個令人難以相信的診斷:海德的心臟已經不在它原先的位置,移到他胸腔的右側去了。 醫生也從未見過這樣的病例,他警告海德,如果再不徹底休息,他的生命將在六個月之內結束。 然而,「禱告的海德」居然生活了近兩年的時間,他不僅親眼目睹了復興的浪潮席捲整個旁遮普,還看到了印度其它地區屬靈狀況發生的巨變。他看到異像被拓展了。去世前,他這樣分享了上帝給他的啟示: 「那天在禱告的時候,神給了我一段從未有過的經歷。我似乎被提到旁遮普,在我們這個屬靈的戰場上。我看見上帝在整個印度展開了大戰役,接著戰役又在中國、日本和非洲相繼展開。我看見我們過去一直只局限於自己的國家和自己的宗派,而現在上帝正在迅速地從點到線,又從線到全方位地組織一場偉大的戰爭。對我來說,這是基督的大勝利。我們必須操練絕對地順服神,因神一直在關注所有的戰場。只有神才能把每個人安排在一個讓他生命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能量的位置上。」
蘭菲亞是舊荷蘭人北教會(Old Dutch North Church)的會友,該教會位於紐約市曼哈頓下城的富頓街和威廉街之間,正日漸走下坡。因著經濟困境,許多家庭遷走,社區剩下窮苦的新移民和勞工。教會為求繼續開放,值理會委派蘭菲亞逐家探訪。他用了三個月叩門,效果不彰,教會前景極為暗淡。窮途末路 唯有禱告國家的情境也很暗淡,蘭菲亞心力交瘁,不知可作甚麽,就於1857年九月廿三日登上這幢八十八年樓齡教堂的三樓,開始祈禱會。他較早前在鄰居附近分發單張,說祈禱會是在中午十二時開始。到十二時半,只有他一個人,但隨後他聽到上樓梯的腳步聲。最後有六個人來了,他們禱告了幾分鐘便散會。這樣的開始沒有什麼特別的戲劇性。在往後兩個星期三的祈禱會,人數增加至二十人及四十人,需要更大的房間。在第三個星期三,全國發生意想不到的事ˉ股票市場崩盤。銀行結業,工廠關閉,數以萬計的人突然間失業。美國正瀕臨崩潰抑或復興。人們涌往祈禱會。在六個月之間,單單紐約市的祈禱會,出席人數增至一萬人。由於發明了電報,消息迅速傳到其他城市,不久在芝加哥、克里夫蘭、聖路易及全國許多大城市,數以萬計的人聚集禱告。各地的報紙刊登禱告會的消息,這就開始了第三次大蘇醒,而這次復興首度由美國影響至世界各地,帶出新一輪宣教熱潮。祈禱復興 遍地開花有人稱這次是「平信徒的復興」,因這次祈禱復興是由平信徒帶動的,而規律是人們有興趣於祈禱多過講道。他們就恆切禱告,祈禱復興遍地開花,各地教會座無虛席,商鋪在每天中午祈禱時段休業,州議員也尋求神,廿四小時均有祈禱會在舉行。因著這些聚會,數以萬計的人信了基督,許多社區罪案大跌,婚姻及家庭復和,道德標準比以前大大提升。禱告的熱誠模糊了宗派及機構間的界線,頭銜及位置不再重要,禱告將各個宗派、各種背景及各界人士連合起來。更可貴的,是大家共同關心家人及朋友歸向基督、得著醫治,以及將福音帶到各地。復興再臨 禱告懇求美國現今再一次面臨嚴峻的時刻,社會上充斥露骨不道德的事,衝擊聖經信仰及操守,政治及經濟也有大動蕩,這一切都說明,今天需要神有能有力的運行。富頓街大復興那種能量的禱告運動可以再發生嗎?神的話仍舊宣告∶「這稱為我名下的子民,若是自卑,禱告,尋求我的面,轉離他們的惡行,我必從天上垂聽,赦免他們的罪,醫治他們的地」(代下7:14)。願我們朝此方向恆切禱告。
9、阿根廷大復興的故事阿根廷孕育探戈,探戈音樂的本質是悲哀的,舞者舞出深沉及幽怨,那抹哀愁籠罩自己與觀眾,阿根廷復興前,這個國家在社會中、在屬靈里也是充滿眼淚及哀傷…楔子人們總喜歡分門別類,分黨分派,神卻不是如此,我們從上帝啟動復興歷史的方式就可以知道,從至高點來看,我發現了一個較為有趣的真理,我們說故事,從十七世紀說到二十世紀,你是否也發現復興的啟動沒有一定的公式─有因著長期的禱告、有因為上帝的話語被啟發、有因為宣教士的獻身、有因著神醫佈道…。而直接經歷復興的對象有無學問的小民、有博學之士、有蠻荒土著…什麼樣的文化、什麼樣的民情風土,上帝就用不同的方法,沒有一定的公式法則。若要認真說出共同點,顯性來說是禱告、讀經,但根基卻是上帝的主權及人的「態度」,我們的心、我們的態度是否向上帝全然敞開。這就是我這段時間廣讀復興歷史的領受,如果你也同意的話,當你看到阿根廷的復興故事,請用更寬廣的心,除去是否福音派或靈恩派的巢臼來看上帝奇妙作為…二十世紀中期阿根廷經歷大復興,而早在十九世紀的1818年,蘇格蘭浸信會的宣教士湯姆森(James Thomson,約逝世於1850年),就被英國聖經公會和英國海外學校協會差派到阿根廷宣教,他在拉丁美洲到處宣教,哥倫比亞、厄瓜多、秘魯、玻利維亞、智利、墨西哥,到處都是他的宣教軌跡,他是早期在這個羅馬天主教勢力範圍下的拉丁美洲的更正教宣教士。湯姆森的宣教方式,是使用蘭開斯特的學長制教學法系統,帶領高年級學生,教導低年級學生來研究新約聖經原文。可是到了二十世紀,阿根廷卻陷入屬靈的危機…探戈之都阿根廷地大居南美第二,僅次於巴西,而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有著大量歐陸建築,及號稱世界最寬的 七月九日 大道 (Avenue 9 de Julio),兩邊各有 9+2 條行車線,這裡也是探戈的發源地,現代探戈音樂之父Astor piazzolla曾這般形容:「當人們穿也探戈、行也探戈的時候,布宜諾斯艾利斯是個充滿探戈氣味的城市。」探戈是從米隆加舞(阿根廷一種快速、性感的舞蹈)演變而成,是當時勞苦大眾的街頭之作。到了二十世紀初,探戈風靡整個歐洲上層社會,卻從早期的活潑暢快,漸趨憂鬱、傷感,舞者要舞得出色,秘訣在於要帶出探戈的深沉、幽怨,讓那抹哀愁籠罩自己與觀眾,探戈音樂的本質是悲哀。為什麼有如此轉變?有人說哀怨的探戈音樂里,可感受到阿根廷人的滄桑。1930年代晚期,探戈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第一夫人伊娃大力推廣下,復興發生的50年代,探戈鼎盛,探戈的創造力達到巔峰。偶像之都耶洗別之罪1945年,阿根廷總統胡安.多明戈.裴隆(Juan Domingo Perón)與他美麗卻交鬼的妻子伊娃.裴隆(Eva Perón,又稱貝隆夫人),將拜偶像及淫亂帶進這個國家。她是當時阿根廷最有影響力的人物,成為一個崇拜的中心,她的照片、名字、肖像廣泛出現在郵票、硬幣、明信片和日曆等處,她既出名也有權,阿根廷的工人階級崇拜她,但富有的、親英國的上流階層卻對她恨之入骨。他們鄙視她的出身,批評她早年的浪蕩生涯。巫術入侵瑪貢巴是巴西土著信奉的一種巫教,以神靈附體聞名,50年代瑪貢巴教徒向阿根廷人推銷價格低廉的「巴西之旅」,以「發掘地方文化」為名,推動一團團阿根廷人前往巴西觀光,而在旅途過程中,阿根廷團員竟被帶進了瑪貢巴教的祭典中,上千名觀光客被鬼附身。回國後,阿根廷的屬靈空氣明顯地被惡者控制,到處充斥著巫術。阿根廷的過去,有火熱的偶像崇拜,街上就可以買到偶像,放在家裡就向偶像禱告,若禱告不靈,也常看到被丟棄、被埋進土裡的偶像,不靈的偶像被丟棄再上街買另一個偶像,人民被愚昧的信仰所轄制。因此復興前阿根廷基督徒很少,當時阿根廷的基督教會若有兩個人信主就算稱為復興了。復興從禱告八小時開始從八點到深夜來禱告1949年阿根廷第一夫人伊娃裴隆成為阿根廷最有影響力的人,卻陷民於偶像崇拜的危機中。衰弱的教會使得愛德華?米勒牧師與他的同工幾乎絕望,一月,沮喪到谷底的米勒牧師,在似乎無計可施之際,決定一天禱告八小時祈求復興。他當時牧養孟都扎的一間磚土教會,禱告多時卻毫無反應,幾個禮拜後,神啟示他:「叫人們禱告,我要將我的靈澆灌在他們身上,要告訴他們要預備好自己,從八點守候到深夜,若使他沒有預備好要守候整整四個小時,就不必來。」當時正值寒冬,神的呼召對他們而言顯得礙難執行。主日崇拜時,米勒牧師呼籲大家參加通宵禱告,結果只有三位會友響應,他們是一對冷淡的夫婦,和一位軟弱的女僕。第一晚牧師教導了聖靈的真理,然後四個人跪在主前安靜等候,四小時中只有牧師唱詩、禱告,其餘三人全無反應。結束後,三位會友表示並無任何感動,只有姐妹說她想敲桌子,第二天與第三天是第一天的翻版,連那位姐妹想敲桌子的衝動都一樣,到了第四天晚上十一點,牧師確定那位姐妹還想敲桌子,於是帶領大家繞桌唱詩。不料,當那位姐妹敲桌子的一瞬間,一陣強風掃進教會,眾人立即臉上發光、被聖靈充滿。次日消息傳遍教會,自此以後,會友紛紛到教會禱告,得救的人數明顯增加,敬拜充滿了盼望,1949年6月初,這股復興的活水開始流遍阿根廷全地。 你去阿根廷找 裴隆 先生一位美國華盛頓的佈道家湯姆海克斯,曾召聚了50個年輕人一起為國家復興禁食禱告了50天,到了第49天時,神跡出現了,有一位天使出現,對他說:「猶大的獅子已經被釋放,仇敵已經被捆綁。」神要差派他一個工作,就是在阿根廷將要有一個聚會,他要買單程機票去那裡。當時阿根廷各地已有復興的跡象,但從來沒有人辦過大型的醫治佈道會,而且湯姆也不認識阿根廷的任何人,他想既是上帝旨意就順服;於是憑信心買了機票,但還不知道到阿根廷要找誰?就求問神,「你去找裴隆先生」神將這個名字放在湯姆腦中。他問空中小姐,是否知道在阿根廷有個裴隆先生?空中小姐回答說:「我當然知道,他是我們阿根廷的總統」他想,一個普通美國遊客怎麼可能見到總統呢?但他深信既然神說了就必然成就。飛到阿根廷後,他就憑信心到了總統府,侍衛在門口攔住他,他就說要見總統,因為要舉辦一個救恩醫治大會。侍衛追問,他就說,在這個聚會中,上帝會醫治人的疾病。侍衛就驚奇說,「上帝會醫治人?那上帝可以醫治我嗎?」湯姆追問,侍衛就說自己有肝炎,正在疼痛。於是湯姆就握著侍衛的手開始禱告,剛一禱告,侍衛就退後兩步說,不疼了,一切疼痛都跑了。於是答應湯姆第二天下午兩點再來,帶他見總統。第二天侍衛歡歡喜喜地帶他見總統,當地市長也在場,湯姆就對總統說,他要舉辦的醫治佈道大會,要租借二萬五千人的體育館,要有報紙及電台為佈道會宣傳。當時的阿根廷,要舉行一個普通聚會必須60天前向政府申請。總統反問他,「你的意思是說,已經死去近兩千年的耶穌,現在還可以像祂在世時一樣醫治人嗎?」湯姆回答說「是的,我當然相信。」總統再問他,上帝可以醫治他嗎?因為他有一種難以治癒的皮膚病,臉上手上都是斑痕。湯姆立時將總統的手握著開始禱告,頃刻間,總統驚奇地說,「啊!好了!斑痕都沒有了!」復興爆發─五十天醫治佈道大會 因著總統的親身經歷,於是當場就發布了一道命令,從今以後容許人民有完全的宗教自由。爾後就在市長的配合下,真的在可容納2萬5千人的大西洋運動場舉行了醫治佈道大會。佈道會所使用的體育館,在聚會前幾小時就坐滿了人,到後來座位不夠,就對外加裝擴音器,甚至帶位人員需采十二小時輪班制,而每晚佈道會不斷有神跡奇事發生。甚至當佈道會要結束的時候,群眾揮舞著手帕要求繼續達十五分鐘之久,大會只好決定延長佈道會期,並且改租可容納18萬人的赫瑞根體育場。透過媒體的報導,消息很快傳遍全國,雜誌、廣播、報紙均以頭條新聞刊出聚會內容,人潮從各地蜂擁而至,包括鄰近的國家,那個天天坐滿的體育場,以前從來就不曾因為政治或娛樂性質的活動而坐滿過,竟因為上帝而擠滿了人,每天在哪裡都有人身體回復健康,或心靈被更新,每晚聚會結束後,必須用起重機和大貨車,搬走那些被治好的人所丟棄的輪椅和拐杖,聖經也成為搶手貨,5萬5千本聖經被搶購一空,群眾急需聖經,大會必須緊急空運數萬冊聖經應急。整整二個月,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的連續特會,使湯姆牧師體力不支。當聚會結束後,有人表示願意出資興建一所聚會用的體育館,各行各業都有人獻身,牧師們奮勇做工,阿根廷教會大大更新。在1950年代前後,這個聚會是教會歷史上人數最多的一次。據警察局統計,共有600萬人參加這次神醫佈道大會,人們不再嘲笑耶穌基督和聖經,很多人丟掉了偶像,信了耶穌基督,也從此打破了阿根廷崇拜偶像的傳統黑暗勢力。帶動了阿根廷的大復興。愛德華?米勒牧師在記錄此次大復興的書中是這樣形容的「這群原本麻木憤世的百姓開始有了盼望。原本高傲的阿根廷人民,火熱如同五旬節的信徒。每晚,當神借著湯姆牧師釋放出喜樂的信息時,百姓就高聲唱詩歡呼以回應神的大能。…他們找到了生命的泉源,醫治的活水流出,神的大能運行在百姓中間。」「上帝以至高的方式臨到阿根廷,祂使全國人民知曉祂的名、祂的權能和祂福音的信實。百姓不再盲從腐敗神父的帶領,也不再接受偶像崇拜所擺布。」到今天,阿根廷有了4000萬虔誠的基督徒,佔全國人口18%。1952年7月26日,獨裁又邪惡的第一夫人伊娃裴隆,在33歲的青春年華時迅速死於子宮癌,雖然用盡金錢,透過特權送到紐約的醫院也挽回不了神對她的震怒。阿根廷復興的故事,仍有許多精採的分享留待下期,你從今天的故事中看到什麼呢?豈不是僕人的信心與順服,以及聖靈的大能。六年極深的禱告浪潮,帶來空前的大復興,數不盡的傳奇神跡故事,只為了在這個深陷偶像崇拜的國度,大大宣告「上帝才是獨一真神」。直到如今,復興仍然持續中…楔子─壯士被捆綁了伊娃.裴隆(Eva Perón)一位美麗獨裁者的妻子,她的影響不單只是她身為第一夫人,因為基層民眾愛慕她也畏懼她,她的權勢幾乎凌駕丈夫之上。但這美貌的女人卻熱衷招魂術,並引導這個以天主教為首的國家,進入一個公開招魂交鬼的境界。這掌權卻行惡的女人,在1952年罹患可怕的血癌,哪怕她用盡靈異之術、散盡錢財遠赴紐約救治,卻無法逃過上帝的刑罰。復興前,阿根廷就是這般光景,許多宣教士及教會勞苦數代,卻無福音果效,是什麼原因讓阿根廷從羸弱不振中,經歷驚世的大復興?從1949年初,愛德華米勒牧師在孟都扎教會被呼召帶領弟兄姐妹禱告開始,到1954年四至六月,首都醫治佈道會達高峰,從北方的大查科叢林到最南方的帕坦哥尼亞,上帝的榮光遍及全阿國。短短不到六年,阿根廷脫胎換骨了,復興的原因,據經歷過當時復興的牧者紀錄中所載,是因為經過恆切禱告,阿根廷的壯士被捆綁了!統治阿根廷的空中掌權者,必須先被捆綁(即被廢除其統治權)。「人怎能進壯士家裡,搶奪他的傢俱呢,除非先捆住那壯士,才可以搶奪他的家財。」(太十二29)1949年孟都扎的禱告(上篇已分享),接著在阿根廷南北及巴拉圭教會的聖靈工作,到1951年在首都附近的貝爾市聖經學院的奇異啟示,經過米勒牧師十數周,每天八至二十四小時的禱告後,神差派祂的天使來到這所聖經學院,所有師生都被聖靈感動,開始為阿根廷的復興禱告。經過三個月迫切流淚的禱告後,一位學生在聖靈中說出神啟示的話來:「神將開始在阿根廷施行各樣的神跡奇事,因為阿根廷的壯士已經被捆綁了。」「擦乾眼淚,猶大族的獅子已經得勝。」1952年引導國家陷入信仰危機的伊娃過世,神在貝爾那群守望復興的人中,透過禱告賜下豐富的信息,但卻讓他們經歷最艱難的信心等待期,一等就是兩年。直到1954年,時候滿足,神的靈空前降臨阿根廷及鄰國,你也己經看過爾後發生在足球場長達兩個月充滿神跡奇事的佈道會,現在請細察這復興的奇妙過程…1949年─弟兄姐妹起來禱告您還記得上篇提到的1949年六月,上帝要愛德華米勒牧師,在孟都扎教會宣布邀請會眾來禱告的「奇特命令」嗎!就是「如果沒有預備連續四小時來禱告,就不要來了」。連續四個晚上,僅來了三個人,等了似乎什麼都不會發生的四個夜晚,最後只因一位姐妹順服地敲一下桌子,聖靈就開始澆灌,上帝大能活水就是從那時流出。教會弟兄姐妹風聞聖靈大能後,就紛紛開始到教會禱告,只要來禱告的就被聖靈充滿,幾個月來沒有一個人不因禱告而被充滿,帶來的不單是靈命復甦,更是會友紛紛為神做見證。原本冷漠的信徒,都變成滿了熱心的門徒,恩雨開始降到阿根廷。愛德華牧師受邀到附近教會證道,神卻感動他單單帶領禱告,當時哪怕是五旬節教派的聚會,初期主任牧師也不能適應這種只單單禱告的形式,但最終都降服在上帝的心意下。1950年─延燒查科叢林及巴拉圭1950年,愛德華米勒牧師與他的同工湯瑪士弟兄,受邀到北方鄰國巴拉圭的英格納松市(Encarnacion)主持聚會,許多奇妙的事就發生在這個住著印地安瓜拉尼族的土地里(巴拉圭原為印地安人瓜拉尼族(Guarani)定居之地)。聚會的第三天,有一位印地安婦女走進教會,她只會說瓜拉尼語,也不會說西班牙語,聚會前米勒牧師無法跟她溝通,聚會中,這位婦女被聖靈充滿竟然用流利的西班牙語對著會眾說,上帝要用祂的靈充滿一位在座的弟兄,但他卻不肯舉手。那位弟兄因為聽不懂她的話,所以仍然沒有行動,這位姐妹就走到弟兄面前,抓起他的手舉了起來,聖靈就立即臨到他。會後,這位瓜拉尼族婦人又回復原樣,只會說土語。上帝在這裡動奇妙的工,數月後,米勒牧師開始深入阿國北方大查科叢林區(Chaco)。阿國北方大查科叢林區,南北長1,400公里,東西寬約600至700公里,地跨玻利維亞、巴拉圭、阿根廷三國,面積約80萬平方公里,海拔約在100至400米 之間;中部、南部查科在阿根廷境內。1950年,上帝在大查科叢林的中段動了奇妙的善工。 查科省的教會當時已失去對神起初的愛,在父母要求下年輕人才勉強上教會,這隻成為另一種生活習慣,他們走進教會,就只是嘻笑嘲弄,毫無生命。1950年,當地教會的牧者聽到上帝在南方聖靈澆灌的工作,就派同工前往學習。他們看到聖靈的工作後,大受激勵,於是回查科分享,眾人的心因此渴慕,開始渴望尋求神,而其中改變最大的是年輕人。教會一位一向難纏的女孩,跪在上帝面前認罪悔改,竟然立刻被聖靈充滿。眾人難以置信一個全教會最壞的女孩卻第一個接受聖靈澆灌。十多歲的亞歷山大原本是一個小混混堆中的老大,未信主前最愛在教堂門口搗蛋,有一天教會正在聚會,站在門口的他被聖靈引領竟然走到講台前俯伏在地,無法控制地流著眼淚,從那天起,亞歷山大全然改變,他開始到棉田工作前,就會在深夜走進叢林禱告呼求神,每次禱告都好幾個鐘頭,一個混混已被上帝徹頭徹尾地改變成一個禱告的青年。因著禱告,認罪的靈澆灌當地,不論老人、年輕人都來到教會謙卑認罪,這股復興持續了幾個月之久。 1951年─神造訪貝爾聖經書院1951年,原先那位混混亞歷山大,被上帝呼召,與巴拉圭的斯拉維克青年、及孟都扎教會一對年輕夫婦,來到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附近的貝爾市。他到貝爾市的聖經書院接受裝備。幾個月來,亞歷山大都在夜裡走到校外的野地禱告,直到 六月四日 的夜晚,一道強光迎向他,神從光中顯現,他馬上知道神的使者來臨。他奔回宿舍,大門卻被鎖上,在他一陣叫喊後,終於有一位同學被吵醒為他開門,而神的使者也跟著進入學院,沒多久所有的學生都從夢中醒來,並且立即感受到聖潔的神就在其中,於是剎時間,認罪悔改祈求寬恕的靈充滿學校, 六月五日 的清晨,暴風雨大作,似乎靈界正在劇烈爭戰。一陣禱告後,亞歷山大見到異象,這位僅念過小學的少年人,在那時卻毫無困難地,以多國語言,念出地圖上的國家及城市,並不斷說出上帝允許造訪的城鎮。大家都知道神的使者就在亞歷山大身邊宣告信息,一周後,學校上空好像被標示出一個大圈,只要進入其中的人就立刻感受到上帝同在,只要在這大圈中,人們就自動地在聖靈中禱告,一波禱告巨浪猛烈地襲來,不論是學生、老師或傳道人,都進入了深深的哭泣,老我被破碎,對國家也有了更深的代禱負擔。他們提名為各城市禱告,為這個深陷異端、偶像,和僅重儀式卻內心空虛的天主教國家合一代求。就這樣禱告到九月中的一個周五早晨,上帝的話語臨到他們─「擦乾眼淚,猶大族的獅子已經得勝」,幾個月的哭泣立時被大喜樂充滿,哭泣聲轉為讚美歌聲,神將異象賜給這群恆切禱告的人─大復興將臨到阿根廷。1954年─聖靈沛降阿根廷這樣再經過兩年的信心等待,1954年,上帝果然差派湯姆海克斯牧師來,醫治佈道會神跡地在首都舉行,筆者上篇已分享其中的盛況,上帝果然大大造訪阿根廷,當壯士被捆,基督國度就全然得勝。1954年六至九月,上帝榮光遍大地,連傳統教會也開始接受靈洗。當佈道會停止後,火熱的心仍舊燃燒,並且長達十年之久。從歷史的至高點看復興,上帝在中世紀用回歸聖經真理來破解哲學、用巡迴佈道來復甦為生存搏鬥的拓荒者,用靈恩與神跡來粉碎交鬼偶像的迷信深淵。「上帝同在」永遠是奇妙神跡和靈恩治病的唯一答案。如果台灣深陷迷信拜偶像的深淵,那上帝將如何造訪台灣?讓我們也起來禱告吧!(更正啟示:上篇文末提及阿根廷基督徒人口數,原引用宗教論壇的數據,經查證有誤特更正如下:阿根廷總人口數,依據2005年6月普查,共有3953萬7943人,天主教佔87%,基督教佔9%,其它約佔4%,因此泛基督教人口數(含天主教)約3795萬人。)
10、古約翰和華北復興運動有一資深牧師滕近輝說[注1]:「在中國教會復興史裡面,有兩位最特殊的人物,都是神特別興起的僕人:一位是從加拿大到中國來的宣教士古約翰牧師,另一位就是最著名的宋尚節博士。古約翰在二十世紀頭二十年 面主領奮興佈道會於華北各省(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山東省),包括大東北在內。」古約翰(Jonathan Goforth,1859-1936)是於1859出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一個農莊,家中共有十一個兄弟姊妹,他排行第七。他的母親甚為重視子女的靈性追求,他五歲時已可朗誦詩篇,七歲時獲得一本串珠聖經,加深了他讀聖經的樂趣,十歲時開始慕道,並於十八歲時決志信主,從此以後開始熱心傳揚福音。在1888年古約翰偕同妻子羅瑟琳(Rosalind)從加拿大經過千山萬水來到山東省的煙台(學習語言)展開他長達46年(1888-1934)在中國的宣教工作,將福音傳給成千上萬的中國老百姓,並且使多人經歷到五旬節聖靈的充滿,得著能力事奉主。宣教異象然而古約翰來華宣教的種子是馬偕博士所種下的,1879年在台灣北部宣教的加拿大長老會牧師馬偕醫生(George Leslie Mackay)回到加拿大述職,有一天馬偕博士在古約翰讀書的學校所在地英格索爾(Ingersoll)的諾克斯教堂(Knox Church)講道。馬偕牧師以迫切的話語,說出在台灣作差傳工作的緊急性和重要性。馬偕對加拿大的信徒說出了他對台灣的負擔之後,用很沉重的語調說:「長達兩年之久,我在加拿大馬不停蹄地奔波,想說服一些青年人到台灣幫助我們開荒,但是至今徒勞無功。似乎這 的人沒有看到差傳的異象,似乎我將隻身返回台灣,而不久,我的遺骨將被埋葬在台灣的荒山野嶺。最令我傷痛的是,竟沒有一個青年人,聽見我此次回到加拿大所發出的呼召,以至沒有人接續我在台灣所開拓的事工。」這時在台下聽道的古約翰,述說當時的反應:「當我聽到馬偕牧師這些話之後,我深深感到羞愧。我巴不得大地會裂開,把我吞沒,解脫我的困窘。我是主耶穌用重價買來的,我豈可隨己意安排我一生的道路。正如主在以賽亞書六章八節所說的:我又聽見主的聲音說: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我說,我在這 ,請差遣我。從那天聽了馬偕的呼召之後,我多麽盼望我能找到一些有關海外差傳事工的刊物書籍。我義無反顧地要前往遙遠的海外地區,向那些仍未接觸到福音的人傳揚福音;從此我肩負了向國外作差傳工作的使命。」古約翰從諾克斯學院畢業以後,領受到中國宣教的呼召。當古約翰來到中國他的普通話還說得結結巴巴的時候,他就向人傳揚基督和他釘十字架的好消息。他的信息所根據的是神的話語。所以他每次講道,手握聖經,不斷地指著聖經說,這是天上的真神所寫下的話語。雖然剛開始他的中文表達的很不流利,而且經過很努力的學習還是頗有挫折,甚至連會眾都不想聽他講道,古約翰牧師渴望主在他語言的恩賜上行一個神跡,那晚遠在加拿大的多倫多正舉行一場禱告會,他們決定當晚的禱告會單單為古約翰禱告(Just for Goforth),當時,參與禱告的人都明顯感受到聖靈的能力和同在,他們堅信上帝在古約翰身上已經施行了某種奇妙的事,只是不知道具體的是甚麽事。果然上帝在古約翰牧師身上行了語言的恩賜,當他再次開口講道的時候,居然很流利的說出中文,甚至連中文的成語也順口而出。後來知道多倫多那晚的禱告會,正是古約翰站在講台分享神話語的時候![注2]有一年中國內地會的負責人戴德生牧師來信勉勵古約翰說:「親愛的弟兄,如果你要進入到河南省工作,你必須以膝代步(Go Forward on your knees)。」,「以膝代步」就是要常常跪下來禱告主耶穌,求他開傳道的門,這句話日後成為河南省北部宣教差傳事工的口號。的確,在開展困難的宣教工作時,必須在膝蓋的工夫上多下苦工,古約翰也確實在祈禱上有很多奇妙的經歷;日後在其主領的奮興聚會,熾熱的祈禱與聖靈的火 是復興的重要元素。對一個外國宣教士而言,在河南的事奉的確是非常艱難。由於天氣酷熱,他們的第一個小孩死於急性痢疾,這對他們夫婦實在是很大的打擊:終其宣教的生涯,十一個孩子中有五個在中國病死,但他仍矢志不移的愛中國人的靈魂,他說:「神把我心愛的女兒收回去,當然有他的美意,我們祈禱說,因著這件事使我們更加配得傳福音給那些千千萬萬走向死亡深淵的人,告訴他們主耶穌已經戰勝了死亡的權勢!」。1900年的義和團運動(庚子拳亂),可算是宣教歷史上少有的大災難,當時滿清末年民智未開,在民間流傳很多對宣教士不利的謠言後,開始逼迫信耶穌的人還有宣教士,在他們舉家逃亡的時候,古約翰和他的同工們曾數度遭遇死亡的危險;甚至古約翰被打到頭破血流,後來有善良的老百姓用土方法為他止血,傷勢果然控制住,並送他安全離開。在這場大災難過去之後,他並沒有放棄宣教心志,仍然努力拯救靈魂。總計這一次義和團排洋運動,被殺害的西國宣教士有一八八八人,華人信徒則有五千人殉難。靈火燃點1904年,當古約翰四十五歲的時候,他渴望看見教會有更大的復興,同時他也收到有關英國威爾斯大復興的報導,美國十九世紀芬尼(C.G.Finney)與慕迪(D.L.Moody)的復興運動也激勵了他,另外加上他親眼目睹1907年的朝鮮平壤大復興,因為在拜訪韓國的叄個禮拜時間裡,他看見聖靈大能的運行,這對古約翰產生了很大的復興動力,結果他將復興的火把帶回中國的東北和華北的其它地方,這便是日後著名的滿州大復興運動。他相信主耶穌在約翰福音十四章十二節所說的話,也是他可以經歷到的,耶穌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我所作的事,信我的人也要作,並且要作比這更大的事,因為我往父那裡去。」,他認為:「既然神有這樣的應許,他不惜任何代價,順服神的話語,願意被神使用,作神合用的器皿。」當古約翰仰望聖靈作工的時候,撒迦利亞書四章六節的話印證了他所尋求的:「萬軍之耶和華說,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依靠我的靈,方能成事。」從那時候開始,古約翰蒙神恩待,得著了從神來的能力,使他成為一個煥然一新的人。從此,他講道時帶著聖靈的能力,許多人聽了,都覺得扎心,從而認罪悔改。1908年聖靈開始在東北的瀋陽、遼陽、廣寧縣動工,這些教會都得到了復興,許多人在聚會中大聲哭泣認罪禱告,祈求神的靈不要離開他們,其中有作長老的犯了偷竊教會公款的罪、另有一個長老,他被聖靈驅使出來認罪悔改,在聚會中大聲說:「我犯了姦淫的罪!我曾叄次想把我的妻子毒死。」他並取出長老證撕成碎片,覺得自己不配作教會的領袖,可見在復興之火的引導下,人的罪惡並不能隱藏,連牧師和執事都為自己所犯的罪哀傷痛悔。既然復興是上帝的心意,為什麽教會不常有復興呢?在古氏看來 [注3],教會沒有復興,信徒必須負責。阻止復興是罪,信徒的罪常使聖靈擔憂,並且熄滅聖靈的感動。所以認罪悔改是復興的先決條件,也是復興的主要內容。罪分叄類∶第一是私隱的罪,只有犯罪者和上帝知道。對付這項罪的方法,是私下向上帝承認。第二是得罪別人的罪。犯罪者必須對受害者承認,向他道歉。第叄是公開的罪,要公開承認。有一位資深的宣教士(郭顯得)描述在山東煙台聚會的情形如下:「我平生沒有見過那種情形的禱告聚會,一個可以容納千人的帳棚,結果里里外外擠滿了數千人,從一開始,大家認罪悔改,神與他們同在,往往有數人誠心地在同一時間內開聲禱告。」那一年有成千上百的人,以往曾停止聚會的,重新再過教會生活。原來東北教會能夠開展復興的火 ,也是與禱告有很重要的關係。當時遠在朝鮮的平壤,有叄千位弟兄姊妹為東北教會禱告,結果引發出這一次復興運動,可見禱告對教會的復興有何等大的推動力。和古約翰同工多年的尹茲謀(Dr. Murdock Mckenzie)醫生見證在河南彰德的聚會情形說:「你們若在這幾個星期和我們一起在彰德聚會,你們的心靈深處也會照樣被攪動,你會親眼看到神在此地施展他奇妙的作為,我們在此地的人親身經歷了神的同在,我無法親筆寫出我所目睹的,只能簡單說幾句。只有一個字Wonderful(英文原意是太奇妙了、太精采了)可以說出我們的光景,當聖靈充滿時,他會顯明人的罪。彰德的教會經歷了聖靈的充滿和潔凈。我們已往為甚麽這久輕視聖靈的工作?我們已往為甚麽用其他辦法來建造他的教會?至於古約翰的信息,開門見山,直接打入人的內心,在一個星期一早晨,他讀到啟示錄叄章十五節:我知道你的行為,你也不冷也不熱;我巴不得你或冷或熱。講完道,古約翰給時間讓大家禱告,許多人泣不成聲,以至無法繼續禱告下去。星期一下午的經文是約翰福音十一章叄十九節:你們把石頭挪開。讀完經文,古約翰發出強而有力的呼籲,要所有的會眾毫無攔阻地接受神的福份和恩典。講完道古約翰又讓會眾禱告。一個信徒只禱告幾句,另一個信徒就開聲禱告,一下子全場都齊聲禱告,大聲哀求神的憐憫。許多人在那 認罪,有的則在啜泣,說:哦,神啊!赦免我!最叫我們覺得虧欠的,是我們長期讓聖靈擔憂;在我們的事工上,和在我們的心中,不讓聖靈有應得的地位。」那些被聖靈復興過來的信徒,靈命活潑起來,自動組成佈道隊,往各村落傳福音,本來對基督教毫無興趣的村民,卻圍聚起來傾聽這十架信息,很多人因此而信主。古約翰不僅傳福音給一般百姓,上帝也為他開啟了軍中佈道的機會。一九一九年八月二十四日的禮拜天,古約翰到達馮玉祥將軍(當時中國的政治家與軍事家,後來有「基督將軍」、「愛國將軍」的稱號)的軍營,馮玉祥親自來迎接,古約翰夫婦在軍營中住了十叄天,每天佈道兩次,每次聽道的官兵約千人。在最後一次的復興會中,馮玉祥大受感動,痛哭流淚,後來接受洗禮的有九百六十人,守聖餐的官兵有四千六百零六人,古約翰並且教導馮玉祥將軍讀聖經。古約翰也在一九一五年十一月到江蘇徐州領會,使當地教會獲得復興,會後有人交出偷來的東西,有人撕掉淫穢的書籍,這些表現也令當地的儒生承認,儒家的教訓缺乏相等的感人力量。[注4]在古約翰老年時,有幾位年輕的傳教士,查詢他有關救人靈魂成功的秘訣。古約翰回答說:「我只不過讓神有機會,用他自己的話語對人說話。我惟一的秘訣,就是向他們介紹救主耶穌,告訴他們,主耶穌能從罪惡 ,把他們拯救出來。並指出,他們如果相信耶穌是他們的救主,就能滿足神公義的要求。這樣一來,聽的人就降服在神的面前。這是馬丁路德成功的秘訣;也是約翰.衛斯理成功的秘訣,也是慕迪成功的秘訣。」他在1927年至1934年主要的事奉是集中在東北叄省工作,期間亦常在中國各地主領奮興大會,聖靈大大使用了他。1930年,他的右眼因視網膜脫落而失明,在1933年左眼亦遭遇了同樣的命運而變得完全的失明,因此完全終止了他宣教的生涯,當他在火車站離開宣教工場時,大批的中國信徒到車站送別,場面感人彼此都熱淚盈眶。1935年古約翰回加拿大以後,這時七十六歲高齡的他,仍沒有喘息的機會,往往一周要講道六至八次,他不斷呼籲北美洲各地的信徒,要關心在中國千千萬萬失喪的靈魂,1936年十月七日古約翰講完他人生最後一場道,他說,他唯一的願望,就是作耶穌基督的僕人,當天晚上他在熟睡中安然的離世。當時宣教士在中國的宣教工作,可以總結為兩個方向:一種是佈道培靈的路線,強調個人得救、生命見證和永生的概念,這是福音使命的一部分,這一方面以內地會的宣教士戴德生為代表:另一種是社會福音的路線,重視人道主義、社會責任、推動福利改革、新式教育和出版業的推行,以達到社會重建為目標,這是文化使命的一部分,這一方面以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1845年-1919年,英國傳教士)為代表。中國教會就在這兩種宣教觀念的影響之下,展開了一連串的復興與佈道運動。而古約翰是傳統路線的支持者(佈道培靈)。聖經說:「耶穌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遠是一樣的。」(來13:8),我們深信昔日五旬節的能力,今日也可以同樣彰顯。例如我們提過在中國教會所發生的復興運動,諸如東北大復興、山東大復興、宋尚節的奮興佈道等。我們相信神的能力不受限制,在他並沒有難成的事,也沒有轉動的影兒,只在於我們有信心去支取神的能力。【注】[1]參陳福中編譯,《古約翰小傳》,出版社:基督徒出版社,2頁。[2]參陳福中編譯,《古約翰小傳》,出版社:基督徒出版社,54頁。[3]參林榮洪著,《中華神學五十年》,香港:中國神學研究院,94頁。[4]參林榮洪著,《中華神學五十年》,香港:中國神學研究院,89頁。
11、山東大復興山東大復興以及發生於1927~1937年之間的全國各地的復興,被統稱為中國教會的大復興;在今天華人教會普遍渴求復興的呼聲中,讓我們特別來認識山東大復興,透過對山東大復興的認識,可以成為我們華人教會追求復興的激勵與動力。一、柯理培小傳 (Rev. Charles L. Culpepper Sr., 1895-1965) 踏上中國的宣教路柯理培牧師於1895年出生於美國德州一個小鎮的大家庭里,在廿一個孩子中排行十九。他出生時父親已經六十八歲,對他格外寵愛。他的父親於19O2年去世,家庭生計從此非常艱難,使他飽嘗人情冷暖及人間的痛苦。他最後在萬難中完成了大學以及神學的教育,這段早期的人生經歷,對他日後的生活影響很大。1923年柯牧師夫婦帶著三歲的兒子,從舊金山搭船到中國適逢日本發生大地震,無法在橫濱靠岸,只見海面浮屍漂流,岸上房屋燃燒,十分駭人。他們於九月十九日到達上海,隨即轉往山東赴任。他主要的工作以掖縣為中心,展開了艱苦的鄉村佈道工作。1927年後轉往黃縣服事,並且從1930年起擔任華北浸信會神學院的院長,直到1941年底遭日軍拘禁為止。經歷山東的大復興山東的教會於30年代經歷了一次大復興,而柯牧師正是這次屬靈運動的參與者、觀察者與記錄者。[1]孟教士在她的著作《中國大復興》一書中,以不記名的方式論及柯理培牧師及其當時的同工群:「1929年秋天,我再度出發前去拜訪幾位前些年在煙台相處甚歡的美國浸信會宣教士。他們是一群腳踏實地、訓練精良、虔誠愛主、熱心誠懇的宣教士,為中國教會的復興已禱告多年,我覺得好像是來到一片結實累累的禾田裡,眼前所要做的就是下田收割。」[2]這次大復興帶來了美好的效果,對柯牧師日後的事奉有很大幫助。例如黃縣的神學院學生由原來的四名增到一百五十人以上;六百名中學女生全部決志歸主,一千名男學生中也有九百人決志:一間以前只有二十人的小教會,在十天的佈道會,約有一百人歸主;另一間教會,一次就有203人接受浸禮;而且,整個復興運動中有很多神跡奇事發生。致力推動神學教育他在1942年遭受日軍拘禁八個月後返回美國,並趁機完成他的神學博士學位。戰後,他在上海籌設另一所浸信會的神學院,校舍己經落成,可惜因為政局轉變,只得放棄。1952年柯牧師到了台灣,仍然以推動神學教育為首要任務,台灣浸信會神學院就在同年成立,以他為院長。他的同工郭文生牧師(Winston Crawley),與柯牧師相交頗長的時間,也是神學院的客座教授,他對柯理培牧師曾有這樣的評論:「我發現柯牧師擁有不平凡的屬靈特質,與他同工的宣教士和台灣浸信會都非常推崇他……柯理培牧師是台灣浸信會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在浸信會來台開拓工作不久後,於1952年5月抵台,將他的生命擺在這裡,並致力教會增長達十三年。而創建台灣浸信會神學院的貢獻,更是意義深遠。」[3]1965年柯牧師年滿七十歲,他依差會規定退休,結束了在華四十年的宣教生涯。他的兒子柯少培牧師也在台灣浸信會神學院服事多年,忠心事主,頗有乃父之風。二、復興序幕的掀起掀起這次大復興的序曲,乃是柯理培牧師的妻子因患上嚴重的眼疾,當時的孟教士(Miss Marie Monsen)要求為他妻子的病患禱告。柯牧師為此而非常的顧慮,因為浸信會向來沒有為病人禱告的習慣。「第二天早晨,大約二十人來我家一同禱告,我們感到好似電波流通全身,我預感神準備我們認識從未知道的事。再禱告了數小時,我們全體靈里好像與主在晚餐桌上一般親密。忽然藕蓮(柯牧師的妻子)取下她的眼鏡,放在火爐架上,隨之照雅各書的教導,我用油抹她。我們又脆著繼續禱告,這期間神好像親自進入房內,每一個人出聲禱告,我們感到天堂降臨人間。神的榮耀充滿了我們的靈魂。」[4]經過這次的禱告後,柯牧師妻子的眼疾竟然完全治癒,以後不再複發,神真的聽他們的禱告。三、復興的蔓延憂傷痛悔的認罪這次大復興的特別之處,就是當人親近神的時候,自然便敏銳的去認罪。有人為童年時偷了的兩角五分錢而經歷激烈的心靈鬥爭?最後以行動去得勝。另有一位教師,向主承認六十多條罪,領了十八個學生為全校禱告,都被聖靈充滿,後來被選為佈道團團長。[5]又有人因鄰人借錢不還,私自宰了對方的雞吃,而作為那債的抵償,但聖靈卻感動她要承認不問自取的過失,最後更引領了那鄰人信主。每當人在聚會中謙卑下來,承認自己的不配,神就在聚會中動工,人便開始認識自己的罪,並彼此認罪。神跡奇事的伴隨當時有不少神跡奇事發生,令人不得不讚歎神的作為。一位弟兄的太太癱瘓了十八年之久,得到了神的醫治,結果他辭去了教師的職務,而努力為主傳福音:宋尚節博士在其日記中也有提及此事。[6]另外,一位已死婦人已穿上壽衣準備出殯,並已預備舉行喪禮;突然一位初信的婦人為她禱告,那死了的婦人竟然就此復活了,結果她的全家及村裡一大群人都得了拯救。攻破敵人的計謀當時有不少人的滲透入學校之中,有組織性地在學校進行工作。某次,一個學生非常痛苦的躺在教室的板凳下,要求柯牧師見他,並述說他是如何的反對基督教,如何在聚會中與神的救恩對抗。但當他開始站起來準備與發難的時候,忽然被一股力量擊倒,使他知道這是出於神的,也因此而認識基督教是真實的。另外,一位年青人在聚會中痛苦的認罪,原來他內心有一股的仇恨,要殺死那些基督徒學生與及柯牧師;當他認罪之後,整個人便完全的癱瘓下來,最後就接納耶穌基督而重生得救。經歷了這些事情之後,柯牧師才發覺「潛伏在學校的間諜,包括這兩個孩子在內,有八至十個人,大約一半在那次聚會得救了。另一半離開了學校,他們的間諜網全毀滅了。」[7]可見在面對仇敵的攻擊下,神的權能將其一一攻破。聖靈充滿的彰顯當時長老會的領袖認為,這次教會的復興運動,「有時有些過份的表現,不過整個運動顯示了聖靈奇妙的權能。」[8]有一些護士在醫院裡得救,甚至有一些打掃的女工,被聖靈充滿,一面工作,一面唱詩讚美主,每天都有病人得救。有些信徒在教會作見證,會眾就哀哭、認罪,一直尋求聖靈的充滿,大復興好像火焰般傳遍到所有的鄉村。四、復興的理念與反省罪惡意識的提升這是歷次復興運動的共同意識,一位宣教士指出:「教會體驗一種難以抗拒的罪感,這罪感是在一般中國人的心理是素不存在的。復興運動不僅在本國信徒心中將它顯明,並且增強他們對多種罪行的具體意識。」[9]面對聖潔榮耀的救主,人的罪惡自然被光照過來,你在個人的生活中有沒有敬畏神,遠離惡事呢?強調重生的經歷重生並不是把舊有的罪惡生命改變過來,因為這舊的生命是無法改變的;重生乃是獲得另一種新生命,就是追求真善美的屬靈表現。所以盂教士喜歡見人便問:「你重生了沒有?」最令人希奇的,就是一些資深的宣教士也是在是次的復興運動中重生得救。今日我們有這重生的經歷嗎?你又有沒有經常這樣關心四周的弟兄姊妹呢?追求成聖的操練一個人重生之後,便隨之而強調靈命栽培的工作,因為重生只是基督徒人生的第一步,而成聖卻是一生追求的目標。要成聖首先要對付罪,要與基督同死同活,治死老我;然後落實聖經的道德標準,效法耶穌的生命表現。很多信徒只停留認識於神的恩典上,卻很少在成聖操練上多下苦工,你願意在成聖操練上多加追求嗎?認識聖靈的工作復興是聖靈偉大的作為,並非人力所能達至。新派人士對此課題過於緘默,靈恩派過於積極,保守派比較中肯。但聖靈的工作仍造成不少教會領袖的困擾,就是柯理培牧師自己也為復興運動中的一些靈恩表現而疑惑起來。正如聖經所言,「不是依靠勢力,不是依靠才能,乃是依靠我的靈方能成事。」(亞3:7),人要經歷聖靈的工作,藉聖靈的能力帶來複興,要在生活中經歷神的作為與能力。五、中國教會領袖湧現在山東大復興以外,復興的現象也遍及河南、綏遠、山西及陝西等地的教會。從1920年代後期至193O年代的復興,西教士如孟教士及柯理培等人的貢獻固然是功不可沒,然而有關教會發展及持續的推動,卻落在中國本土一群教會領袖身上,包括許志文、宋尚節、王明道、倪析聲、賈玉銘、王載、王峙、陳崇桂、楊紹唐、趙世光等。當細看這一群教會領袖的出生年份時,都不難發現他們同是於1900年左右出生,特別是常被華人教會所津津樂愛的,王明道(19O0)、宋尚節(1901)、倪析聲(1903)與楊紹唐(1900)等,神原來在中國教會蒙難之時,與庚子拳亂打擊之下,已經為教會預備了一群「余種」;直到三十年代,這一群只有三十歲左右的年青人,己經漸漸成為教會新一代的領袖及中流砥柱。這些教會領袖各有不同的風格和工作的重點,並不能一概而論,但卻可見到神會使用不同的人在的工作之中。他們均「持手保守的神學立場,接受聖經的權威,與新派神學大相徑庭。他們的信息生動有力,重視個人實際生活及道德問題,尤其強調認罪悔改、成聖追求、讀經禱告,卻甚少涉及政治社會。」[10]這群具有很大影響力的信徒領袖,為日後華人教會保守派的傳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在當時的世代帶動了教會的復興。六、對今日教會的啟發與激勵各港教會經過了九七過渡之後,好像失去了警醒的能力及奮鬥的目標似的,聚會人數呈現下跌之勢,例如信徒名冊人數,由1994年的38萬人跌至1999年的33萬人;而崇拜出席人數1994來為194500人,1999年卻跌至180126人,共少了14374人。[11]今日的香港教會如何在困境中前進呢?一次柯理培牧師與孟教士(Miss Marie Monsen)交通,她說:「一個大的復興將要來到,同時將要在華北教區開始。」「神過去所立的約,今年照樣會成就。」[12]她就是根據歷代志下十章十四節的內容而說:「這稱為我名下的子民,若是自卑、禱告、尋求我的面,轉離他們的惡行,我必從天上垂聽,赦免他們的罪,醫給他們的地。」就孟教士所提出聖經中復興的條件,今日我們的教會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自卑」山東大復興的背景正是中國政治動蕩與教會靈性低沉的時期,當人認識自己的困境時,便懂得向神求出路。根樣於力工牧師對山東大復興的分享,[13]他提到這復興運動乃起源自一位楊毅成牧師,他由於事奉沒有力量,所以向一位牧者求教,這牧者給他的回答是:「認罪、禱告」,當他禁食三天,禱告認罪,向神自卑,真的被聖靈充滿,大有能力,帶領教會走向復興。今日教會的信徒與領袖需要這樣的自卑,真誠的反省檢討,存謙卑的心認罪悔改;我們見到歷次的復興均與認罪悔改有關,如古約翰時代的東北大復興亦如是。「禱告」香港信徒一向忽略禱告的屬靈操練,城市的物質生活令我們失去了與神親密的福氣。昔日的山東大復興很著重禱告,每次祈禱會都可持續兩三小時,很多教會充滿了禱告的方量,與會者並不感到疲倦或聚會太長,只熱烈參與其中;有時甚至舉行一連幾晚的長夜祈禱,不少人就是這樣種下了禱告的種子。[14]滕近輝牧師也曾作過見證說,北角宣道會的其中一個蒙福原因,就是他們每年都有安排一些通宵祈禱的聚會,並且參加的人也不少,神就是這樣慢慢的祝福他們的教會。今日教會欠缺了禱告的氣氛與能力,我們實在要重建與神密切的關係,多禱告多有能力,在祈禱上多下苦工,並多經歷主的真實。「尋求主的面」凡尋找的就尋見,只要我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我們。所謂尋求主的面,就是表示我們要尋求神的心意,在生活上要尊重與敬畏神,所作的一切是為了榮耀主及討主的喜悅。要學習如摩西的謙和,可以與神面對面,並且得見神的形象(民12:3,8);又如軟弱中的以利亞,神要用烈風、地震與火,逼使他從洞口去來站在神的面前,使他重新得力(王上19:11-18);可見只要我們尋求主的面,便能得見神及重新得力。此外,我們也要在神的話語上切切的尋求神,因為神的心意在聖經中已經顯明出來,越深入的認識神的話,便越容易行在神的旨意之中,教會便能走在神的旨意之中。「離棄惡行」我們既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2:9),因此便需要脫離罪惡的試探,靠主過得勝的生活:「所以應當回想你是從那裡墮落的,並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事。」(啟2:5)當教會整體一同對付罪惡,人神之間再沒有什麼阻隔,便很容易得著神的祝福與同在。當時掀起山東大復興序幕的孟教士,她經常揭露出信徒以及教會領袖背後的罪惡,她所展現出如外科醫師般的技巧,[15]使人被聖靈催逼而公開的認罪,這成了當時的復興運動的一大特色。今日教會有這種責備罪惡與揭露罪惡的能力嗎?聖經教導我們「敬畏耶和華,在乎恨惡邪惡。」(箴8:3)「敬畏耶和華的,遠離惡事。」(箴16:6),你有這個離開惡行的決心嗎?但願我們透過山東大復興的歷史,成為我們今日個人或是教會的激勵,使我們可以重新得力,靠著聖靈的大能,努力建立神的.教會,迎接主的再來!
12、靈風吹響千島國——二十世紀印尼大復興的故事千島之國印尼─回教人口最多1965年的印尼由東南端的帝汶島開始,出現了一次屬靈的大復興,聖靈大大地澆灌那裡的信徒,而新約時代和使徒行傳里發生過的神跡奇事,竟然也發生在二十世紀的當時,印尼大復興啟動叄周後,一共有70個平信徒所組織的佈道團,進入內陸各地宣教,經歷醫病、趕鬼、死人復活、變水為酒等神跡。我們在這裡稍微介紹印尼的地理與文化背景:印尼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由近1萬7千個島嶼組成(有人住的只有約6千個島嶼),主要島嶼有蘇門答臘(Sumatra)、爪哇(Jawa)、加里曼丹(Kalimantan)、蘇拉威西島(Sulawesi)、新畿內亞(Irian,又稱伊 安島)等。人口達2.38億(2004年),是目前全球第四大的人口國家,有叄百多個民族,以爪哇族最大,占人口的45%,華人僅佔5%(超過1千萬人),多為數百年前從中國南方如福建、海南及廣東等省遷移而來,以富農或地主階層為主。目前大約87%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6.1%的人口信奉基督教新教,3.6%信奉天主教,其餘信奉印度教、佛教和原始拜物教等。帝汶吹起聖靈風1965年9月26日晚上的一場教會禱告會,當時大約有200位信徒聚集禱告。奇妙的事發生了!就正如使徒行傳第二章聖靈降臨的情況,竟然發生在這個教會裡!當時教會禱告會正在進行之際,忽然天上來了一陣響聲,好像颱風吹來所驚動的響聲一般!那時聖靈澆灌下來!然後有一位弟兄開始用德文禱告。於是所有的人都用各種不同的語言來禱告,讚美神。那天晚上,天堂下到人間,有人說法文,也有人講不同部落的方言。有一個女人開口不停叫著「夏隆!夏隆!(Shalom)」她不知道自己竟說的是希伯來話!另外有人大聲用美麗完整的英文禱告(原來那姊妹不懂英文)。那個晚上,所有人都一起同聲禱告,隨著聖靈的引導和自由運行,聚會一直進行到午夜,許多人隱藏的罪被顯露,並且認罪悔改,不多久,忽然聽到教會對面警察局的火警警鈴聲響了。原來警察局 的人看見教會有火光出現,以為是火災,所以馬上鳴鐘,要附近村民到教會救火。帝汶島是沒有救火車的,一遇到了火警就先鳴鐘,叫村民自己用木桶裝水來救火。當村民趕到教會門口的時候,他們看見教會有火光,但卻沒有被焚燒,當時看到這奇特的村民,後來有多人因此信了耶穌,也被聖靈充滿。先脫罪再宣教帝汶教會經過聖靈澆灌之後,神開始對付信徒們的罪。因為若要脫離魔鬼的捆綁,過聖潔生活是必須的,而對付罪的第一步,就是要將罪顯出來,然後給人悔改的機會,如此才能出去傳福音,不單脫離罪的纏身,還加增能力給他們。以往帝汶島是一個酗酒很嚴重的地方,但在大復興之後,找不到一杯烈酒,人們可以看到基督徒的生活,是一個聖潔的生活。對付罪之後的宣教團隊成為聖潔的器皿,而所到之處也彰顯上帝的大能與榮耀。猛獸與毒蛇也不能害進入叢林區的佈道團,在森林中常遇到蛇 蠍子等毒物。有很多次他們遇到了毒蛇,就對蛇說:「不許動!我要走過去。」奇妙的是那蛇就乖乖地不動,也不來咬他們。毒蠍子也一樣,這東西很毒,曾經有同工不小心被蠍子的毒針刺傷了,就奉耶穌的名禱告,馬上就不痛了!」蘇門答臘島是全球第六大島嶼,山脈縱貫全島。島上有些地方人煙稀少,仍然有著原始湖泊以及無人的森林,佈道團同工在蘇門答臘森林 面傳福音,多次需要渡河,但河中有鱷魚,走到河中央時,鱷魚要圍攻他們。同工中一位弟兄就想起了馬太福音16:18:「我還告訴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權柄:原文是門),不能勝過他。」,於是他就在河中間對鱷魚說:「我奉主耶穌的名,吩咐你離開!」那些鱷魚竟轉過身游開,沒有一條過來攻擊他們。在印尼大復興時,有一個特徵是,每逢有人出去傳福音之前,主都預先詳詳細細告訴他們,應該怎麽做。他們就把它寫下來,遵照著做。如果主要他們在什麽地方停下來,他們就停下來在什麽地方佈道。有一回印尼的雨季來了,往往一下子接連不斷地下四十天的雨,晝夜不停,根本沒有辦法出去佈道旅行。但是佈道團還是照常去,而且有很多次,他們沒有帶雨傘和雨衣。於是他們只有禱告,求主保守,主就對他們說:「無論求什麽,只要信是得著的,就必得著。」果然,雨在距離佈道團成員前後左右十尺的地方落下來,在他們身上都沒有沾上一滴雨點!到達村子 ,村 的人驚訝地問他們:「你們不是在下雨的 面行走嗎?」回答「是的。」,因為村民見他們腳上雖然沾滿淤泥但身上卻是乾的,就很稀奇,這些村民不信他們所說是因為上帝保護他們,但也找不到他們有攜帶任何的雨具。在某些叢林 一些村落是人人皆知的可怕地方,因為那 的人最能行邪術或下毒害人。有次當佈道團進入村子,當地的人拿了食物和水給他們食用,同工們雖然害怕但仍信靠神,食用完畢開始向村民傳福音。過了兩個鐘頭,村民問同工是什麽力量保護他們。原來剛才的食物中放了最毒的毒藥,一般來說吃下叄分鐘就會死亡,「什麽是上帝的大能?我也要!」村民紛紛決志,還將家裡所有行邪術的毒物全數燒毀。上帝引導水面行走有一回另一隊佈道團要經過一條沒有橋樑的河面,當時正逢漲水期,河寬300碼、水流急且深,是帝紋島上最大的一條河,團員走到河邊不知道怎麽過去,河邊看熱鬧的異教徒也阻止他們說:「千萬別過去,你們非淹死不可。」於是他們就跪在河邊禱告:「主啊!我們該怎麽辦?」禱告中上帝啟示其中一位團員,這位團員就說:「上帝給我一個感動『只管過河去』」,弟兄姐妹們,如果你們要聽從人的話,你們就在這裡停留兩叄天吧。但我要聽從上帝的話,他既然叫我們現在就過去,我們就應該照著去做,不能再等。就像當年,神吩咐約瑟帶著馬利亞及嬰孩耶穌馬上下到埃及,如果約瑟等到早上才走,他早就被希律王殺了。」他說完就將腳踩在水裡,岸邊人們連忙要阻止他,但他第一腳踩下去,水深才及膝蓋,踩第二腳、第叄、四…水都沒有滿過膝蓋。他走到水中間還回頭跟岸邊的人呼喊說:水一點也不深;於是,全團的人跟著過河,每位團員腳如踏在硬地上,都順利過河了。岸邊的人看他們無不感到驚訝,因為村民都知道,這河水深二、叄十尺,岸邊的異教徒也想試試,卻一腳踏下水就幾乎滅頂。這樣不信的村民才知道這是一個神跡!一點木薯和茶葉飽全團復興期間,正逢帝汶島鬧饑荒,有一隊佈道團在某個村子傳福音,有多人歸主。當時佈道團就住在一個牧師家裡,師母卻憂愁家裡食物不足以招待全團二十多人。當時牧師受主感動提醒師母家裡還有剩下四個木薯,可以拿來煮給全團吃。但是師母實在不記得還有木薯,此時另一個弟兄印證說:「師母,主告訴我,你有四個木薯在柜子里,可以拿出來吃。而且請給我們茶喝」師母走進廚房打開柜子果然見到真有木薯,又拿了只剩可沖二叄杯茶的茶葉和糖。於是她將木薯搗碎,也輾碎茶葉,師母為這一點點食物禱告,團員已經每人拿了一個碟子和杯子排隊要領食物了。當師母將一小團木薯切成一塊塊餅時,真的連一個碟子都裝不滿,他只好邊裝邊禱告,原本只能分叄個人的木薯和茶,卻出現神跡,切兩半的木薯,另一半又成一整塊,因此最後每個人的碟子都裝滿了,至於茶也是一樣,本來罐子里的茶沒有多少,這位師母想每一個杯子里只倒一點點。但是主卻要她倒滿為止,她也順服著做。結果茶源源不斷地從罐子 面出來,有很多人喝了好幾杯。到最後,所有的人全都吃飽了,喝足了。不但是如此,還有不少剩下來的,他們吃不完,連狗狗也沾到光,神也一樣地愛護動物,如此,這一天上帝滿足了每一個飢餓的人的需要。天使伴孩童與死人復活有一隊兒童佈道團也出去宣教,他們是才八到十歲的孩童,但很愛主。每天早上七點上學,下午一點放學,下午四點到六點還會聚在一起禱告。周六中午放學後,他們就走五到十五哩到附近村落傳福音,許多時候還沒有大人同行,有人問孩子們害不害怕?他們卻反問為什麽要害怕?孩童們說:「我們出去的時候,總有幾個天使在保護著我們,一個在前面,一個在後面,還有左右兩邊各有一個。」上帝使用這些愛主的孩童為年長的病人禱告,竟有不少人得醫治。另有一對佈道團去一個村子,那裡有一個男人死了兩天。家屬請他們去參加喪禮,那天出席喪禮的人竟有上千人。這人死了兩天, 體都發臭了。在熱帶的國家 ,一個人死了六小時,肉體就開始腐爛。現在已經有兩天了!忽然之間,主的話來了:「現在趕快過去,圍著這個死人唱詩,我要叫他復活。」於是他們決定順服主的話走上前面去,圍著那個死人,開始唱詩。這時候魔鬼的攻擊也來了,他嘲笑我們說:「你們真傻,圍著那麽一個發臭的死人唱詩。在一百尺以外已經叫人受不了,何況你們還站得那麽近。只要一開口,臭味馬上就會溜進你們的嘴 !」唱完了一首詩,沒有什麽動靜。唱完了第二首詩,還是看不見什麽!到了第五首詩,仍然沒有動靜!但是第六首詩剛一唱完,這個死人的腳趾開始在蠕動了。直等到唱完第七首,第八首的時候,這個人果真活過來了!並且微笑地向四周圍觀看且開口說話:「主耶穌使我從死里復活,弟兄姐妹們!我告訴你們幾件事。第一,你雖然是死了,但是你的命卻並沒有結束。我已經死去兩天,這是我親自經歷到的!」他所說第二件事情是:「天堂和地獄是確有其事!我也見到過。第叄件事情我要告訴你們的是,如果你們不相信耶穌,就不能上天堂,一定要下地獄的!」他作完這個見證之後,佈道團就打開聖經,讀神的話來證明。在後來那叄個月 ,我們的佈道團在這一帶地方工作,一共帶領了二萬一千人信主,都是因著這個死人復活的神跡。復興前,荷蘭的宣教士在帝汶島上一共工作了60年,有8萬人加入了教會,但是生活卻沒有改變,也從來沒有經歷過神的大能,大家表面上是基督徒,但實際上卻是異教徒,因為仍然受魔鬼的控制,極少人真正與主耶穌基督建立起關係,信徒們來禮拜堂唱詩,讀祈禱文,回家之後,生活仍然和以前一樣。復興讓基督生命不單重生在那些願意相信及順服的信徒身上,還彰顯了神的大能。主神說:「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阿拉法,俄梅戛:是希利尼字母首末二字),是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全能者。」(啟1:8)。這意思就是說:「我現在在這 ,就和兩千年前在這 一樣,將來還要再來!」主耶穌要使徒約翰明白,他乃是唯一的主,在二千年前活著的,今天也一樣地活在我們中間。他不只是昨天的主(過去式),也是今天的主,明天的主(未來式)。對很多基督徒而言,他們的耶穌,乃是二千年以前的耶穌,昨天的耶穌。醫病和趕鬼,全都是過去的事情。但是主卻對我們說:「我今天仍然活著,不只是在二千年以前!」如果我需要一位神,我是需要一位今天仍然活著的神,而不是很多年以前活著的神。不錯!主再來是我們所盼望的,但是我們今天就需要主在我們這 !也許主再來,要再等一年、叄年、十年、一千年。但是我們現在就需要他!今天就需要他!我們不是活在明天,昨天已經過去了,我們只有今天。我們今天就要他的能力和他的愛,他的安慰。主耶穌今天就在這 ,如果你們有困難,重擔,疾病,現在就來找主耶穌,因為耶穌乃是現在的主。
13、韓國平壤大復興的故事自1907年起至今(2007年),聖靈的火從平壤的大同江邊,到朝鮮半島全地,到如今已經延燒了一百年。2005年,韓國政府公布資料顯示,全國人口信奉佛教佔22.8%,但信仰基督教(含天主教)超過28.3%,全球最大的教會韓國中央純福音教會屹立在首爾漢江旁。但是韓國在過去的宣教歷史中,曾經背負著流許多無辜人血的罪因為許多宣教士和信徒,都曾被人心中的無知和殘暴殺害殉道。宣教麥種的血路1866年至1871年有大規模的逼害(the Great Persecution),12位法國籍神父中有9名被捕處死,信徒則慘死了8000人(史稱「丙寅邪獄」),而當年,基督教第一位殉道宣教士湯瑪士牧師(Rev. Robert Thomas),也因乘坐美國船隻運送聖經入境而被殺害。湯瑪士牧師(Robert J. Thomas,1839-1866)是英國牧師的兒子,1863大學畢業後就進入倫敦宣教會成為宣教士,1866年8月,來到亞洲不到叄年的湯瑪士,得知有一艘叫「歇爾門將軍號(General Sherman)」的商船要開往平壤,於是他以翻譯員的身分帶著許多中文聖經上了船。每停泊一處,他就分送聖經。當時的朝鮮正值鎖國,不與外國通商,結果開到平壤的歇爾門將軍號在9月5日遭朝鮮軍開炮攻擊,船隻擱淺隨後又被朝鮮軍用火焚燒,下船逃難的人一落地就被當場處死。但湯瑪士卻異常勇敢,不懼死亡,在船隻被燒的時候,他開始拚命向外拋擲聖經、屬靈書籍及福音單張。當他兩支手臂抱滿了書籍最後一個下船,蹣跚涉水上前,跪在一位軍官及群眾的面前,雙手高舉聖經要給他們,就在朝鮮人用棒棍將他打倒的那一刻,湯瑪士將聖經塞入他們的手中。他們將他殺了,全然不知道湯瑪士到朝鮮是要幫助他們,這位才27歲的年輕宣教士,帶著基督的愛千里迢迢來到亞洲,好不容易抵達了朝鮮,卻從此殉道在大同江邊。這粒落在土裡的麥子,最後結出了許多的子粒來。那天在心碎的大同江邊,11歲的黃明大(譯名)和他的叔叔看到了湯瑪士殉道的經過,湯瑪士臨終前高喊「耶穌!耶穌!」,他們當時不了解那是什麽意思,回家前隨手撿起了叄本湯瑪士丟出來的聖經。崔致良(譯名)也撿起了聖經,但他知道這是一本禁書,於是就將聖經交給了一位平壤的公務員 永植(譯名)。 永植沒有當場燒毀它,反而將聖經帶回了家,將聖經內頁一張張撕下,塗上了漿糊貼在牆壁上當壁紙,感謝神,這本「壁紙聖經」最後讓 永植信了主,而交聖經給他又經常到他家串門子的崔致良也歸信了基督。那位撿聖經的少年黃明大後來成為大同江邊「眺望 教會」的會友。而崔致良成為平壤「外野村教會」的長老。而那間貼壁紙聖經的房子,後來成為平壤第一間教會,就是1907年平壤大復興的發源地──「章台硯教會」的前身。當年撿到湯瑪士聖經的人,還有韓國第一位基督徒姐妹李信行,而拿到湯瑪士最後一本聖經的 春權,30年後,也成為一間教會的傳道人。1893年宣教士(馬布叄悅)在平壤一帶巡迴建立教會,他發現許多湧進教會的人中,有不少人是因為當年拿到湯瑪士所丟擲的聖經而信主的。1876年,也就是距離湯姆士殉道的十年後,兩位蘇格蘭宣教士在中國滿州為第一位朝鮮基督徒受洗,並開始進行翻譯朝鮮文聖經的工作,終於在1882年出版了朝鮮文的新約聖經。而在平壤大復興前的二十年里,多達40多種流通朝鮮的漢字基督教小冊子,也為大復興修平了道路,這些小冊子十分適合受到儒家文化影響的朝鮮。朝鮮一直到1882年開始與外國建交後,才不再迫害傳教的人。尼維斯建立教會的理念「尼維斯法」早期韓國宣教士唯一最重要的決定,就是採用尼維斯牧師(Rev.John Nevius)在山東所用過的方法。一八九O年他應邀至韓國,與韓國的宣教士分享其看法。之後,他的原則就全然地被採用。簡略地說,尼維斯法就是: 1、各人蒙召的時候是甚麽身份,仍要守住這身份(林前七20)。尼維斯強調,基督教是為普通人預備的,也是經由聖靈賦予能力的普通人所傳播的。尼維斯本人在中國大陸曾牧養過六十多個小禮拜堂、八百多個基督徒,卻只用了兩位支薪的助手。 2、教會所有的活動與工作必須鼓勵由不支薪的平信徒來發展:工作必須只能發展到當地 基督徒所願意發展與維持的程度。完全仰賴國外力量所支持的工作必然要失敗。同樣的教會的工作更是大量的屬於不支薪的信徒來從事。 3、讓所有基督徒在家中開始新的教會:教堂只有在當地信徒經濟能力許可下才被建造起來。如果他們負擔不起,就繼續在家裡聚會,直到他們有能力建造自己的教會為止。在這種方式當中,教會從一開始就屬於他們,宣教團體至終並不是教堂的所有人。 4、當教會成長且有能力之後,讓他們從自己當中選出領袖:訓練他們並支持他們作全時間的教會服事工作。如果他們無法支持一位全時間的工人,就讓他們繼續依靠義工和來自宣教士或其他國內工人不定期的教導訪問。 5、強調系統性、長期的聖經教導:尼維斯認為主日講章是用來教導,而非佈道。在每個冬季,為教會領袖舉行為期一個月的聖經班,這在農業社會是必要的。慕道友被接納進入教會之前,要接受不支薪的平信徒領袖叄個月至廿四個月的教導!教會強調背誦神的話語--這主要是因為當時許多人不識字。正因強調這樣的聖經班,才奠定了一九O七年韓國平壤大復興的基礎。 6、讓現存的教會來培植所有新教會:必須由現存的韓國教會培植出新教會,宣教士只是從旁協助而已。1903年,復興的火焰開始在韓國點燃。當時從韓國東海岸群山(Gensan)來的哈迪(Hardie)博士,應邀在宣教士所舉辦的聚會中講道,當他準備他的講章時,聖靈藉著約翰福音十四章和其他經文教導他很多事情。因著這篇信息,使在座的宣教士們大受激勵,與會的韓國信徒也都受到聖靈的感動。後來,哈迪博士又周遊十間韓國宣教中心,宣講神給他的信息。到了1904年,已經有一萬人歸向基督。而這屬靈的能力及復興之火一直延續到1906年。哈迪博士(Robert Hardie)曾對與會的宣教士們公開流淚懺悔:「其實我的心沒有真正愛朝鮮人,每時每刻我都認為我比朝鮮人更優越,我倚靠醫學院畢業的學歷過於倚靠聖靈,見到朝鮮人的時候我就覺得他們很不乾凈,認為他們的飲食和文化都是未開化的,我的心裡是充滿著這樣的驕傲。」他將驕傲、心靈剛硬、信心不足等罪在眾人面前悔改,韓國人心中一向認為西國宣教士都崇高無比,但哈迪竟然如此謙卑地悔改,這帶給韓國信徒極大的衝擊,也成為平壤大復興的起始點。痛悔─冬季查經禱告1906年的冬天,在平壤的宣教士們意識到當時政治的危機越來越嚴重,他們要怎麽辦呢?宣教士們什麽都不能做,只能每周聚集查經禱告,尋求上帝的面。在查經會中,他們這才首度認清,只有聖靈的洗所帶來的大能,才能使他們和朝鮮的弟兄們在未來遭受試煉的時刻站立得住。上帝感動朝鮮的教會不只是要饒恕日本人對朝鮮的傷害,為這份仇恨向上帝認罪,同時還需要更清楚的看見一切悖逆上帝的罪,因為,有許多人到教會來無心遵從上帝的旨意,對罪少有深切自責的心,總覺得那是習以為常的事。所有的教會若要成為聖潔,就必須認清上帝是聖潔的,於是在聚會中他們就更迫切的求上帝大大賜福給朝鮮的眾教會,特別是賜福在這次平壤舉辦的冬季查經班。在朝鮮復興的工作中,查經班體系是一大特徵。在一年中,每個教會都會指定一星期或更長的時間,完全用來查考聖經。這時候,所有工作會被擱在一旁。就如同猶太人守五旬節一樣,朝鮮的基督徒也將這些日子分別為聖,專心用來禱告並查考上帝的話語。這種不受任何事物干擾的查經班帶來了朝鮮教會靈 的活潑,也帶來了真正從愛和服事開始的復興。另外與查經班同時進行的禱告會也是蒙福的重要管道,從1906年9月有廿多位宣教士每天中午都為復興的臨到禱告,當這樣的禱告持續了一個月之後,有人建議停止這個禱告會,他說:「我們已經禱告了一個月,卻沒看見半點不尋常的事發生,花費這麽多時間,我覺得不值得,還不如回到各人平常的工作崗位,有空的時候各自在家禱告算了!」,但他們非但沒有停止,反而花更多的時間在禱告上。由於這股執著與堅持,他們從中午十二點一直延長到下午四點,願意的人還可以繼續禱告到晚上。除了禱告之外並沒有別的,如果任何人有激勵的話,也可以在禱告中說出來。如此的禱告持續大約四個月之久,結果大家在主耶穌基督里都更加的合而為一了,彼此沒有宗派的分別。教會真正的合一是用膝蓋換來的;它必要持續到永遠;它必要榮耀至高的神。1907年一月十二日(周六),宣教士威廉.布雷爾(W. N. Blair)在平壤的查經會中分享信息。他以哥林多前書12章27節「你們就是基督的身子,並且各自作肢體」跟會眾分享主內肢體的信息─教會中若起爭執,好比身體受傷一樣。「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一個弟兄心存仇恨,不但傷害全教會,也給教會的頭(基督)帶來痛苦。會後有些人痛苦承認他對人缺乏愛,尤其是對日本人的仇恨。1907年一月 十四日(周一)中午,宣教士們再次聚集在神面前懇切的禱告,他們緊緊纏著神直到他願意賜下祝福,果然當天晚上的聚會大得釋放。那天晚上會眾同聲同心開口禱告,靈里和諧,全場的禱告聲如泉水滑落,並直達上帝的寶座。如使徒行傳記著五旬節聖靈降臨一樣:「忽然從天上有響聲下來,好像一陣大風吹過,充滿了他們所坐的房子。」那個夜晚,聖靈進入會場,禱告中傳來陣陣哭泣聲,過沒多久,全會眾都哭泣了起來。就在這時候一位主持中央長老教會的吉長老突然站起來,說:「我就是亞干(書七1-6,廿二20;代上二7),所以神的祝福因為我而無法降臨。約在一年前,有個朋友於臨終前囑咐我說:『長老,我已將不久人世了。有些遺產希望您能代我處理,因為內人實在沒有這方面的能力。』我說:『放心吧,我一定全力以赴!』我的確曾經竭誠幫助那位遺孀,可是卻將其中的一百元放入自己的口袋中。我得罪了神,明天早上我立刻就把這一百元送還給那個寡婦!一時全場都愣住了。剎那間,攔阻神祝福的障礙物倒塌了!神的聖靈降臨,會眾認罪之聲不絕於耳。有一位牧師描述說:「會眾們一個個站了起來,承認他的罪,然後,開始控制不住的哭了起來,全人仆倒在地,雙拳敲打著地面,為自己的罪悔恨不已。我的廚師想要認罪,哭著過來找我:『牧師,你告訴我,我還有一點希望嗎?上帝可願意饒恕我?』說完,他就全人仆倒在地,哭了又哭,痛苦得幾乎嘶喊起來。」經過認罪之後,全體會眾就開始禱告,那份衝擊力是難以形容的。再經過另一次認罪後,大家又是無法控制的哭起來,我們每一個人都哭泣著,淚水硬是隱忍不住。整個聚會一直就這樣認罪、哭泣、禱告著,當晚七點開始的聚會,一直延到凌晨二點才告結束。平壤大復興於是啟動,接下來平壤多間教會舉行特別聚會,為期長達一個月,甚至學校都需要停課,因為孩子們常會為了自己做錯事而聚集痛哭。曾有兩位九歲大的男孩,參加聚會後哭著說要每天為未信主的父母禱告,兩年後,他們的家人全數歸主。大復興的激流波及到全平壤市區的大街小巷,悔改並不只限於認罪和哭泣,也帶出了悔改的行動,人們紛紛歸還虧欠人的物品或金錢,彼此承認傷害對方的罪。它還包括對過去罪行儘可能的加以補償,而平安總是伴隨著這些補償行動。在那些日子,全城的人挨家挨戶的去向他們曾經傷害過的人認罪,並且歸還所偷的東西和金錢,他們不只對基督徒,甚至對外邦人也這麽做。正如一位宣教士史瓦倫牧師所說的:「花幾個月的時間禱告是值得的,因為當神的聖靈降臨時,他能在半天之內完成我們宣教士半年才能完成的事。短短不到兩個月之間,就有將近二千名異教徒信主。」只要神一起頭,結果總是如此。從一九O叄年哈迪博士開始的大復興浪潮,就不斷擴展這股勢力,繼續推波助瀾,從平壤一直延伸至整個韓國。至一九O七年,平壤已有叄萬名基督徒,四至五間教會,復興的火一直到一九一O年仍未熄滅,因為在這年十月份的一個星期中,就有多達四千人受洗,另有上千人留下姓名決志信主。另外在一九O七年的漢城,每間教會都被擠得水 不通。有位宣教士說,他在六個禮拜內就為五百名信徒施過洗,並且已有七百人登記,願意受洗成為基督徒。而在一年當中,他的佈道所從五所遽增為廿五所。到了一九一O年間,漢城已有一萬叄千人填卡決志信主。九月時,漢城的衛理公會總共為叄千名信徒施洗。復興的火焰是由聖靈所點燃的。那些曾經受到這把靈火煉凈的韓國基督徒們立下心愿,要在一年之內將福音傳遍全國。他們彙集了大量的金錢,揀選傳道人往福音還未傳到的地方去。接著,為了提高傳福音的果效,他們印製了上百萬本的聖經,而僅僅在一年內,就售出了七十萬本。這還不夠,他們甚至還差遺傳道人到國外宣教呢!例如有一個宣教士就被差派到西伯利亞的海參,去照顧 養住在那裡的韓國僑民。另外也有許多人被派遣到偏遠的小島上,有的則被送到中國大陸各省。復興運動為韓國基督教會開創了一個新的紀元,它所發出的影響到如今依然深入人心,儘管當時的環境到處都充斥著政治、戰爭、社會、經濟等各種問題,也不能使聖靈的火稍稍減緩。無論是教會、神學院和一般學校都被複興巨流充滿,教會有強烈的禱告負擔,也有將福音早日傳遍朝鮮、日本、中國的負擔,因此新成立的朝鮮教會召開的第一次會議,焦點就是宣教的差傳。當信徒從仇恨中被釋放,復興即臨到,這股復興大能也讓朝鮮教會度過爾後日本殖民36年的迫害時期(1910年日本曾正式并吞朝鮮,日本的佔領一直持續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為止) 14、赫布里底島(Hebrides)的覺醒 與納粹的戰爭中,盟國最終取得了勝利。戰後,歐洲急於找回戰前的繁榮,很多人離開了教會,忙於重建二戰期間被毀壞的家園。 在蘇格蘭海邊的赫布里底島,沒有一個年輕人參加主日崇拜活動。這個往日很復興的小島,現在已變為屬靈的荒漠。 碧吉.史密斯是一個84歲的盲人,也是一位禱告的勇士。她的姊妹克麗斯汀患有嚴重的關節炎。這兩位柔弱的婦女不願看到敵人在她們的島上得勝,她們一起恆切為小島的復興禱告。神用異象回答了碧吉的禱告。異象中,她看到蘇格蘭著名傳道人鄧肯.坎貝爾來到她們的島上傳道,教堂里擠滿了年輕人。 她告訴牧師,她覺得鄧肯.坎貝爾將到這裡來,並會為這裡的教會帶來複興。牧師說,這個感動一定是出自上帝的,因為他的妻子也有同樣的感動。但是,牧師向鄧肯發出的來赫布里底島宣道的邀請卻被拒絕了。因他已經接受了另一個重要的邀請。 碧吉和克麗斯汀並沒有因鄧肯的拒絕而灰心,相反,她們繼續為教會的復興禱告,並堅信鄧肯.坎貝爾會到她們這裡來,正如神所應許的那樣。她們甚至請求牧師印刷參加鄧肯佈道會的邀請函,並分發各地。 此時,鄧肯也在為去不去赫布里底島宣道猶豫。 在接到去赫布里底島宣道的邀請前,鄧肯的孫女問他,為什麼上帝所做的和他證道時所講的不一樣。聽了孫女的問話,這位傳道人跪在神面前禱告說,他願為教會的復興去任何地方。神不久就響應了他的禱告。 那天,鄧肯在參加英格蘭克斯威可的佈道大會。就在他等候發言時,神的靈降在他身上,讓他完全改變了主意。鄧肯轉向主持人說:「請原諒我,上帝給我安排了另外一個的約會。」說完,他就起身走出了會場。 順從神的呼召,鄧肯上了去赫布里底島的船。下午4點鐘下船時,鄧肯發現有一個郵遞員在等他,並對他說:「我們知道你會來。現在,你還有時間在聚會前用茶。」 鄧肯說他並不知道有什麼聚會。郵遞員解釋道,這裡到處都張貼著當晚他要來到小島,並將在教堂和大家見面的海報。鄧肯先去用了茶,接著在小教堂佈道。那晚一切都很平靜。等到鄧肯向眾人發出歸主的邀請後,一個年輕人站起來說,他感到,上帝的靈就在他們上空,正要下到這裡來! 接下來,什麼也沒發生。當鄧肯走到後門,向大家揮手示意時,透過窗戶,他看到在教堂的院子里,擠滿了被聖靈引領過來的人。 人群中的大多數都一直守候在那裡。清晨4點鐘時,聖靈降臨了。人們哭喊著向神禱告,祈求得救,祈求與神和好。 那次復興產生了怎樣的結果呢?大多數的酒吧因缺少顧客關了門,而教堂里卻擠滿了青年人。這情形就像碧吉.史密斯在異象中所見到的一樣。重新回到教堂的人很多,教堂的名冊總是不夠用。當人們歸向耶穌時,他們所在之地便得到神的醫治。教會的復興在那裡持續了30年,神把他的祝福傾倒下來,在那裡彰顯了他的大能。 神聆聽了兩個不能出家門的老人為復興所做的恆切禱告,把一個靈性荒蕪的小島變成了屬靈的天堂。神今天也在聆聽我們的禱告,因為他的話應許我們:「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15、海布里地群島復興的故事(一)海布里地群島是在今日蘇格蘭最北部西面的外海上是由路易士(Lewis)與哈里斯(Harris)這兩個最大的島嶼所共同組成,群島長八十英哩,人口在二萬五千左右,斯頓挪威(Stornoway)是島上唯一的大城鎮。島上的居民大部分以務農為業,島上所講的全是蓋爾語。島民在本性及傳統上都很虔誠;他們對神、神的話語,以及教會的規矩都抱著自古以來的敬虔態度。在島上一個名叫巴法斯(Barvas)的地方,一些盡心禱告的信徒和他們教區的牧師,邀請甘鄧肯牧師到路易士去主領一系列的聚會。甘鄧肯牧師在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啟程前往;他確實是一位「神所差來的人」。以下所敘述的故事,就是甘鄧肯牧師在復興運動後所寫的「路易士大覺醒:一九四九至一九五叄年」。甘鄧肯牧師說:路易士島現已成為一個充滿聖靈運行的地方,人們感受到復興的氣息,社區也察覺到神大能 的衝擊。在過去的日子 ,這個島曾經歷過好幾次主的蒞臨帶來更新的日子,但在近幾年,基督徒的靈命卻逐漸陷於低潮中。路易士的教會察覺到這情形,因此在一段對外的公告中,公開表達衷心的關切:「路易士的教會考慮到,在我們自己的教區內,以及逐漸蔓延至全島的屬靈低落光景,向全會眾中的忠心信徒呼籲,要認真正視目前神所顯示出的不悅,不僅在國際間政治與道德的混亂情況,還有特別是關乎福音活動中缺乏屬靈的能力,並且要知道這些事明顯地指出,至高者與我們的國家有了爭論。教會當局特別注意到,信徒對遵守安息日和主日崇拜愈來愈掉以輕心,輕看嚴肅的誓言和應負的責任,致使教會的聖禮--尤其是洗禮——經常變成對神的冒犯,而不是使領受者得恩典。蔓延開來的享樂潮流緊緊抓住了年輕的一代,以致一切對更高事物的關切,似乎少有例外地從他們的思想中完全被淡忘了。」教會呼籲每一個人在神的面光中,省察自己的生命,再次轉向那位因我們的不義和任性而傷心不已的主。這是教會在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九日在報紙上的一篇公告。這篇公告所論到的靈性衰退,開始表現在信徒對神的事務愈來愈漠視上,在某些教區內,參加主日崇拜的年輕人非常少,跳舞、電影,與「小酒館」等場所,反而在路易士蓬勃發展起來。雖然大部分家庭仍然遵行著由來已久的家庭禮拜和基督教信仰的偉大教義,如人的全然敗壞、靠著基督的救贖可以因信稱義、靠著聖靈可以重生、以及神在人一切的事上皆擁有至高的主權等這些神學要點。但是,一個基督徒可能在名義上是活的,在實際上卻是死的。歷史經驗豈不一再證明,人可能在想法上是正統的,在實行上卻是漫不經心的?對聖經有正確的見解並不能使人成為義人。這時各宗派中都有人起來加入守望者的行列,他們盼望著「曠野和乾旱之地必然歡喜;沙漠也必快樂;又像玫瑰開花」(賽卅五1)的一天。島上大部分的講台所宣講的福音,都帶著個人對罪熱烈的自覺,而且,至少在某些教會 ,講道後經常有神跡奇事隨著。每周的禱告會依然是教會生活中重要的一環,雖然許多時候,參加的人往往只有少數幾個忠心的信徒,但是至高者並不輕看只有小事的日子:路易士很快便要親睹神的大能從聖靈恩慈的澆灌中彰顯出來。聖靈的臨到有如嫩草上的露珠,到處散發著芬芳;有如傳報春天來臨的驟雨,使乾渴的土地歡欣鼓舞。覺醒的開始教會歷史上每一次真正的復興,都會觸摸到神從天上降下大能的恩慈,感動人去尋求神,而這是任何其他力量所做不到的。「願你裂天而降,願山在你面前震動。」(賽六章四節1)這是古時先知的呼喊。以賽亞是否覺悟到人的最大努力仍是徒勞無益的?人是否已來到束手無策的地步?顯然是的。這也是路易士島巴法斯教區(Parish of Barvas) 的禱告小組所面臨的狀況,這種覺悟和悔罪的心把他們投擲在神確然的應許上,由此產生了路易士的復興。復興是神在他的子民當中行走,是一種對神的覺醒,它抓住了整個社區人的心。從這裡我們可以看見一個成功的佈道運動與復興之間的差別是何等的不同。一個成功的佈道運動發生時,我們可能看見許多人得以明白真理中救恩的知識,以及教會或福音事工經歷到一段奮興的時光,但附近的城鎮或地區並不會有任何可見的真正改變;世人仍然我行我素,舞廳與電影院 仍然擠滿了人。但是在真正的復興中,敬畏神的感覺會抓住了整個社區,推動那些原本對屬靈事物毫不關切的男女去尋求神。對於在巴法斯忠心禱告的男女而言,他們逐漸清楚四個重點,成為指引他們禱告和尋求神的原則。 一、他們自己必須跟神建立起正確的關係:在這方面,特別是在某一次禱告會上讀到詩篇廿四篇時,他們都被感動,在神的面前謙卑下來,省察內心、更新誓約。據一位當時在場的人說,他們再次與神締結神聖的誓約,帶來生命極大的動力;跟古時的希西家王一樣,他們「心中有意與耶和華以色列的神立約,好使他的烈怒轉離我們。」(代下廿九10)於是,他們在教會和小屋 舉行禱告會;教區的牧師和幾個忠心的信徒經常在半夜懇求神的應許實現。他們對神有清楚的體悟,因著對神的信心,使他們對他的話深具盼望。 二、深信神是一位守約的神,必遵守他所立的約:他不是應許「我要將水澆灌口渴的人,將河澆灌乾旱之地」嗎?(賽四四3)這是他們認為有可能會得著的;因此,他們要真正去經歷它!他們終於到了能以巨大的信心看見應許,並且單單地仰望神,嘲笑不可能,並且高呼「這必成就」。 三、必須預備好讓神以他自己的方法作工,而不是按照他們自己的計畫:神擁有至高的主權,必須按照他至高的意旨行動。然而要謹記的是,神雖然在人的一切事務上擁有至高的主權,卻並不免去人應負的責任。「神是復興的神,但人是使復興成為可能的媒介。」 四、必定要有神的彰顯,證明確實是神在作工,好叫人不得不說:「這是耶和華所作的,在我們眼中看為希奇。」因此,在一九四九年十二月,神果真向巴法斯教區的教會降下復興的恩典,在很短的一段時間內,便超越了該教區的 圍,屬靈的更新和生命帶給島上各處眾多的人們,這是不需驚奇的事。在此必須一提的是教區傳道人——已故的麥凱牧師(Rev.James Marray Mackay)——所扮演的角色。他和同工為神聖靈的澆灌禱告了多月,而現在他們感覺到神呼召他們全體行動的時候到了。神藉著一個夜裡的異象,向禱告小組中的成員啟示復興快要臨到,結果,甘鄧肯牧師就在一九四九年十二月被差派到路易士去傳講復興的信息。聖靈在復興能力中的超然作為,沒有人能夠充分描述的,若有人企圖去描述,那將是愚蠢的行為。然而,路易士復興中有些特色,也是過去的復興所共有的,其中之一是期盼的心。在此處可以發現了一群人,他們似乎是生活在對神有絕對信心的高原上。在海布里地群島的聚會中所獻上的每一個禱告,充滿著悔罪與確信的氣息,那種與神同在、令眾人懍然敬畏的肅靜;這種情景真能令人發出讚美說:天堂降臨,我們的心歡喜迎接,榮耀環繞施恩寶座。在復興運動一開始的時候,人們所目睹的情景是:一間擠滿了人的教堂,聚會已經結束,會眾仍不願意散開,在緊張的靜默中駐足在教堂外面。突然地在眾人中傳出了哭喊聲,一名對他同 伴們的靈魂有沈重負擔的年輕人,正在向神傾心代求。他不斷禱告直到筋疲力盡地倒在教堂的地板上為止。但是天上聽見了,會眾在一股無法抗拒的力量推動下,又回到教堂內。一波悔罪的浪潮掃過整個會場,連強硬的男人都被感動得向神哭求憐憫。聚會一直繼續直到半夜,但是緊扣住男女會眾的悲痛是如此大,渴慕是如此深,以致他們拒絕回家,並且又在教區的另一處地方聚集。在這個上帝探訪他百姓的清晨中,一個有趣、令人驚奇的景象是:大群的人在他們從未經驗過的力量所感動之下前往教會;另一些人則尚未出門往教會時,便已在家中深深覺悟到自己的罪,因而向神哭求憐憫,泣不成聲。那是一個令人感動的場面,有些人在痛苦、哀傷中哭泣;另一些人則心中溢滿了喜樂和愛,跪在地上,只體會到神的同在和能力,因他在復興的恩典中臨到他的百姓。不到幾天,整個教區都籠罩在屬靈覺醒之中,各教堂全都坐無虛席,聚會一直持續到清晨叄時,大部分的工作都被擺 在一旁,男女老幼都被迫面對永恆和真實的事。祝福的火很快便蔓延到鄰近的教區中,其中一個地區叫作卡洛威(Carloway),有一位卡洛威的牧師在參加完聚會後,有感動要去一群年輕人所開的舞會中作見證,於是,他離開巴法斯的聚會,於清晨叄時半左右抵達舞會的會場,幾乎在他一踏入舞廳時,舞會便即刻停止。他建議他們應該唱兩節蓋爾語的詩篇,起初並非所有的人都立時贊同這提議,但經過特別的懇請後,他唱了詩歌,有些在場的人也加入一同吟唱,接著他帶領他們禱告,並在禱告後說了幾句勸誡的話。倏然間,神的能力橫掃所有在場的人,同時,跳舞的音樂被懺悔的哭聲所取代了。在對罪的覺悟與心靈的哀痛下,反對的聲勢瓦解了,一個校長的兒子尤其是如此,他原是舞會的主持人。很快地,這舞會便告結束,在場的人都帶著驚訝、不知所措的心情分散回家。另外在尼斯這個地方,人們在下午與晚間舉行聚會,經常持續到第二天清晨。凡教堂、宴會廳、私人住宅,甚至連傢具店與餐館都被用來容納尋求神的男女。也許最大的神跡是發生在亞諾村(Arnol)。在此處,對屬神的事漠不關心的心態瀰漫在整個區域中,並且有極大的反對聲浪發出。但是虔誠的信徒們依靠復興的大能兵器——禱告,用了一個晚上的時間來等候神。結果神在午夜前臨到他們,聖靈的波浪掃過了全村,反對的聲浪,在主的面前逃遁無蹤。在這 彰顯了得勝禱告的力量,除了神旨意以外的事情,沒有任何事是禱告的力量所達不到的。在亞諾村的某些人作見證說:當一個弟兄禱告時,整棟房子都會震動。當一波接一波屬神的能力掃過全屋時,我們只能安靜地站在那 ,而在這陣從天而降的拜訪過後,不到幾分鐘,在場的男女都憂傷痛苦得臉伏於地。神確實在這座村子 設立了他的「守望者」(Watchman)。感謝神,在路易士與哈里斯有許多位這樣的守望者。有一位老年弟兄見證說:「我很高興能活著看見這個日子。」接著,他指著一棟特別的屋宇說:「你看見那棟房子沒有?那 原是本村的『酒館』。我們的年輕人在那 聚集,完全不把神、他的話,甚至他的日子(主日)放在眼前。今天,這間酒館關門了,經常出入其間的人現在都來參加我們的禱告會了。」看見這麽多人在主日到神的殿去,或是以喜樂的心期待每周的禱告會,實在讓人何等快樂!有一年輕人說:「在復興臨到之前,我們不知道去教會是什麽意思。現在,參加禱告會是每周中最吸引我們的事,而在主日,到神的殿中去敬拜神是我們最大的喜樂。」在巴法斯教區開始的聖靈運行,幾乎很快就擴展到鄰近的尼斯教區,人們從四面八方乘坐公共汽車、貨車、小轎車和卡車而來,當他們親眼目睹神大能的運行之後,又返回他們的教區去見證曾親遇救主的事實。一個住在離巴法斯二十四英哩遠的獵場主人,由於深受聖靈的感動,又對別人的靈魂具有極大的負擔,以致有兩年之久,他的卡車每晚都載著一車一車尋求耶穌的男女去參加聚會。他看見了許多人歸向救主,其中亦包括自己的家人,這成為他努力的報償。海布里地群島復興的故事(二)海布里地群島是在今日蘇格蘭最北部西面的外海上是由路易士(Lewis)與哈里斯(Harris)這兩個最大的島嶼所共同組成,群島長八十英哩,人口在二萬五千左右,斯頓挪威(Stornoway)是島上唯一的大城鎮。島上的居民大部分以務農為業,島上所講的全是蓋爾語。島民在本性及傳統上都很虔誠;他們對神、神的話語,以及教會的規矩都抱著自古以來的敬虔態度。在島上一個名叫巴法斯(Barvas)的地方,一些盡心禱告的信徒和他們教區的牧師,邀請甘鄧肯牧師到路易士去主領一系列的聚會。甘鄧肯牧師在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啟程前往;他確實是一位「神所差來的人」。以下所敘述的故事,就是甘鄧肯牧師在復興運動後所寫的「路易士大覺醒:一九四九至一九五叄年」。甘鄧肯牧師說:聖靈的恩典也運行在洛克(Lochs)教區——這裡的聚會像在巴法斯一樣,一直持續到清晨二、三時,並且當聖靈在人們當中運行時,看見有一些令人驚奇的事發生了。在這個教區發生了一件特別的事,就是有人安排一輛卡車載送一批人去參加聚會,那輛卡車所要行駛的路程大約是十四英哩,途中要繞過一個湖的尾端。不巧的是,那輛卡車在離目的地七英哩的地方拋錨了。乘客中較年輕的決定步行前往,但這段路程對較年長的卻太遠了,他們只好萬分不情願地打道回府。忽然間他們想到那 還有一堂晚間的聚會,如果他們能弄到一條船,便能渡過湖及時趕上午夜的聚會。結果,他們在距離叄英哩最鄰近的鎮上尋獲了一條船,然後划船渡過湖的那邊,路程也是叄英哩遠,當抵達時,高興地發現聚會仍在進行中。那夜,講員在聖靈的引導下,引用了以下的經文:「眾人見耶穌和門徒都不在那 ,就上了船,往迦百農去找耶穌。」(約六24)那些從湖那邊過來的人也在找耶穌,就在那天晚上他們找到了。來自別區的陌生人把教堂擠得水 不通,以致教堂 容不下該教會本身的會友,這種情形並 不多見,但確實在這教區中發生了。人們對福音的迫切渴慕,使鄰近教區的公車與卡車在崇拜開 始前數小時便帶來大量的人潮,坐滿了教堂。「這是耶和華所作的,在我們眼中看為希奇。(詩一一八23)哈里斯島的居民也感受到路易士島大覺醒的影響。不久聖靈恩典的運行也陸續開展了,聖靈對此地祝福的探訪中,有趣的特色之一是唱詩在聚會中所佔的地位。對罪深刻的自覺一波又一波地掃過會眾,男男女女都在聖靈大能的衝擊下屈膝。他們以詩篇一叄O篇的話語來表達從心底發出的懺悔,伯奈拉(Bernera)是哈里斯海岸外的一個小島,島上人口約只有四百人。正如其他地區一般,此地也有一些守望者,俯伏在神的面前,哭求聖靈的澆灌;而後發生了一件事,彰顯禱告的功效力量,顯明「耶和華(的奧 )與敬畏他的人親密(同在)」(詩廿五14)這句話是多麽真實。一天早上,這島上蘇格蘭教會的一位長老思想到教會的光景,信徒對守安息日與主日崇拜愈來愈漫不經心時,心中便大大憂傷起來。這位敬虔的長老在等候神時,受到奇妙的感動,以極大的信心來禱告,並且抓住了「我必向以色列如甘露」(何十四5)這個應許。這句來自神的話帶著極大的確據與能力,以致他深信復興快要掃過全島,於是滿懷信心地站起來。在最初幾次的聚會中都如往昔般,但會眾中的長老們所獻的禱告卻充分表現了對神的應許有確實的信心。果然不到叄天聖靈就強烈地運行伯奈拉(Bernera)這個地方。神的應許再一次應驗了,「我要將水澆灌口渴的人,將河澆灌乾旱之地。」(賽四四3)他們一再提到詩篇五O篇叄節:「我們的神要來」,不用等多久,神就為他們成就了這句話!一天晚上,會眾離開教會往大馬路上前行的時候,神的靈以五旬節的能力降臨在他們身上。沒有其他言語能敘述那光景,不到幾分鐘,對至高者同在的體驗變得如此美好,如此令人折服,以致他們只能與古時的雅各同聲說:「耶和華真在這裡。」(創廿八16)在露天下、在馬路旁,禱告的聲音混合了懺悔的呻吟聲,一如「白白的恩典以來自高處的光喚醒了人們。」很快地,整個島便沉浸在聖靈的大能運行之中,帶給人對罪的深切自覺以及對神的渴慕。這 復興的運動和路易士不同的地方是,在路易士人們有身體方面的彰顯與使人仆倒的現象,在此處則沒有;但聖靈在此處的工作也如其他被複興所觸及的地方一樣深入,其果效也同樣持久。也許在哈里斯復興的最大特色是,神同在令人生敬畏之心的感覺充滿全島。人們為了尋求生命之道而擺上自己,無論晝夜,在教會、在人們的家 ,以及在戶外的空地上都舉行聚會,事實上在每一次的聚集 都成為恩典的媒介。一段來自島上一位長老的信,他談到的是覺醒後第一次的聖餐禮:「教堂的中央是為領聖餐的人保留的,可是人數太多容納不下;這種情形過去從未在我們的教區 發生過。哈利路亞,榮耀歸給神!」剛才我們說在路易士的另一個伯奈拉島,是海布里地群島的小島嶼之一。人口約有四百,在此地神有幾個忠心的男女信徒持續仰望神,過往一段時間教會已有很長的時間少有人參加,因此無法對當地的屬靈生活有所幫助,而島上居民(尤其是年輕人),對主日崇拜愈來愈漠視,正反映出這一點。有人說,每周的禱告會是教會屬靈溫度的指針,若是如此,伯奈拉的屬靈溫度實在是頗低;不過,還是有跡象顯示聖靈仍在工作,他們早在復興開展之前,便已在神的鼓勵之下,相信屬靈更新的時刻已經臨近了。牧師麥理能(Murdo McLennan)是伯奈拉教會的臨時主席,他是這次復興的傑出人物之一。在他的邀請下,展開一連串的聚會。第一次聚會並不令人鼓舞,於是他們決定在毗鄰一間農舍舉行第二次聚會。如果第一次的聚會使我們的靈下沈,那第二次聚會的情景則使我們的心喜悅:大部分的年輕男女,以及最能使人對神降服的自覺充滿全屋子。當晚在這間農舍中,神顯出了他的膀臂,於是復興運動隨即引爆至全島。教會已擠滿了人,有一位年輕人名叫唐諾,顯然是被聖靈感動,而且帶有很重的負擔,在聚會中站起來禱告,就在那一刻,天上的水閘便打開了。會眾被神旋風式的強大能力所擊中,許多人向神呼求憐憫。然而,在這次聖靈恩典的運行中,最值得注意的特色不是教堂 所發生的事,而是聖靈對整個島嶼的屬靈衝擊。在這之前從未想到要尋求神的人,忽然被神逮住了,開始深深關切他們靈魂的得救。救恩臨到了教會一位可敬佩的長老家中,他談到有關他的村子時說:「這是主的作為。他的尊名是配得讚美的」。一名向當地報章投稿的人,在他的文章中論到這次的運動時,他說:「在復興之前,參加每周禱告的人比參加主日崇拜的人還多。」最後一個與復興擴展有關的地方是尤格教區。島上這個區域的人口稀少,村子與村子之間相隔遙遠,又沒有完善的交通運輸設施。但公車不能到達之處,可使用貨車和卡車,各個小鎮的居民就是靠這些交通工具聚集在一起。在復興開始時,神在尼斯教區大大運行,一名惡毒地反對復興運動的婦人說:「神為何不到尤格去?那 的人才需要福音。」倘若照字面的意義來看,這名女士指說尤格缺少福音事工,恐怕她只是憑著想像來說,而非根據事實。多年來,尤格一直有忠心的人從事福音工作,不過跟許多其他教區一樣,尤格地區的人們,尤其是年輕人,普遍對神的事漠不關心,以致支持教會的,大部分是中年人與老年人。但神並沒有忽略在講台上忠心的事奉,以及神的百姓在教區中得勝的禱告,他說:「我要加增以色列家的人數,多如羊群。他們必為這事向我求問,我要給他們成就。」(結卅六37)那晚,尤格教區的牧師馬發霖(Rev Augus MacFarlane)站在自己教會的講台上,當他正在領禱告時,一種對神同在的特殊神聖感受驀然臨到全會眾。大家從天然的領域中被提升,體會到屬靈的衝擊力,是無法從人的觀點來解釋的--復興來臨了。當晚第一場聚會在高唱詩篇一四七篇二、叄節中落在這個令人難忘的夜晚:「耶和華建造耶路撒冷,聚集以色列中被趕散的人。他醫好傷心的人,裹好他們的傷處。」,第二場聚會是在鄰近的一個村莊舉行。所有可用的貨車和卡車都加入了服事的行列,把人們載送到聚會的地方,然而有許多人不得不步行數英哩路來參加聚會。不過,距離無關要緊,他們知道無論如何,聚會仍會繼續下去的,他們若是趕不上第一堂,總會趕上第二堂或第叄堂。於是年輕的男女越過荒野,攀過山嶺而來,他們的手電筒發出的亮光在黑夜中閃耀著,他們心中僅有一個目的,便是要從良心的罪咎中得到平安,在萬古磐石的蔭蔽下躲避內心的風暴。今日,在這教區的教會 仍閃爍著年輕的生命,由於有大群人湧入他們祖先的教會,並且願意隨時事奉他們的主,所以各教會的工作和見證就變得容易多了。海布里地群島復興的特色這次運動的顯著特色是什麽?有叄點是非常明顯的。第一是感受到神的同在,人必須親身去感受才能完全了解這一點。一位英格蘭教會的教區牧師在談論他的路易士之行時,說:「除了我所看到的之外,特別是從我所感受到的,使我立即深信,這不是一次尋常的運動。」那時有人在田裡,也有人在他們的紡織機前,因著大大感受到神的同在而仆倒在地上。有一個感受到神的手臨到他的人說:「我腳下的草和四周的石頭似乎都在呼喊:『奔向神,尋求他的憐憫。』」在這次復興中聖靈超自然的光照,使許多尚未參加過復興運動的人得以先認識主耶穌基督的救恩。我可以毫不猶豫地說,這種對神同在的清楚感受,正是今日教會所迫切需要的。「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箴一7)然而這是無法靠人的努力來達到,必須由神從天賜下來的。第二個主要的特色是深深自覺有罪的感覺--有時候嚴重到幾乎使人絕望的地步。曾有好幾次,焦慮的人們所顯示出來的悲痛使講員不得不停止講道。的確在真實的復興臨到的時候,人們將會為自己的罪深感痛悔,並且對罪生出強烈的厭惡感,如愛德華滋所帶來的第一次大覺醒、查理芬尼的第二次大覺醒都有這樣的現象。第叄個特色是身體上的表現與仆倒在地。這是聖靈的擊倒,要解釋這個現象只能說是在聖靈能力的運行下,人們將無法站立在神的面前,猶如所羅門的聖殿建造完成時「甚至祭司不能站立供職,因為耶和華的榮光充滿了殿。」(王上8:11);但如果有人把這個現象與撒但的影響連在一起,他便犯下不得赦免之罪的危機。有很多關於這次復興的報導與記載,就像過去所有這類運動一般,很多人為此讚美神,也有很多人在報章上與講台上對它作惡毒的攻擊。「人們照他性情的本相而發出讚美或責難。」然而,在報章上也曾出現誇大其詞的報導,如「復興橫掃海布里地群島」這樣的標題。但復興並沒有完全橫掃海布里地群島;在西部一些島上,仍然有許多地方沒有被這個運動觸及。只是,路易士與哈里斯確曾經歷了「那安舒的日子,就必從主面前來到」(徒叄19),神也使得曠野「歡喜,又像玫瑰開花。」(參賽卅五1)令人遺憾的是,從開始就有一些人反對此運動。無論在此處或在路易士,批評都是根據道聽塗說而發的——這些都不是明智之舉,正如今日有些復興運動還是有人會反對一樣。如果那些反對者能親自到現場去聆聽,今天的故事將會是何等不同!然而,事實是駁不倒的,我們可以讓路易士島復興的事實為它自己來辯明。 16、布朗斯維爾教會的復興與兒童事工(一)今日世界各地不斷發生的復興浪潮中,兒童事工是特別興起的一股力量。在佛羅里達州的潘撒克拉城(Pensacola)布朗斯維爾教會(神召會)的兒童事工,不僅改變了許多兒童的生命,更影響數以萬計的父母。那個教會的兒童們不僅認識神、經歷過神的大能,更是個個訓練有素、預備好承接復興,並投身參與在這一波的復興浪潮中,以致他們的屬靈潛力能夠發揮,恩賜得以成全而為滿有恩膏的事奉者,其中包括了十一歲的領袖、敬拜團的小小樂師,以及由八到十二歲兒童組成的七十五人禱告團,藍凡恩就是這個布朗斯維爾教會的兒童牧師,由於他深信,孩童與神的關係,就如同成人與神的關係一樣,因此就致力於訓練孩童積極傳福音並且參與服事。年輕時的藍凡恩抽煙喝酒、搖滾作樂生活糜爛,有一次在聚會中夫婦同時都被聖靈充滿,說了方言,就在同時神也呼召他們夫婦進入全職事奉。神用耳朵聽得見的聲音對他們說∶ 「變賣你所有的,來跟隨我。」復興來臨了藍凡恩的主任牧師叫作約翰.吉爾派翠克牧師他一直在為復興禱告,他渴望神動工,渴望再次看見他年幼時所經歷的神,這樣持續禱告呼求了兩年半,當教會繼續這樣禱告時,每個人都感到即將會有事情發生,並且覺得正在為一件大事作預備,教會在主日的晚上聚集禱告,尋求復興的來臨,當約翰牧師將主日晚上傳統的講道聚會改成禱告會,參加的人愈來愈多。教會聚會人數從一千八百人,不斷增長到叄千五百名會友,每晚的崇拜,平均都有二千五百人到五千人來參加。自從一九九五年六月以來,至少有叄十萬人來到講台前,其中約有十二萬人決志信主。直到如今,教會主日晚上的禱告會還是充滿了神的大能,有時候,人們會在神面前因神在他們心中放下的負擔,為他們所愛又未信主的親友哭泣、代求。一九九五年那一天是父親節的主日,神的大能在旅行佈道家史提芬.希爾講道時,降臨在會眾身上,那次的主日崇拜整整延續了六個小時,而晚上的復興聚會更長達八小時。當神同在的時候,誰還會管時間有多長?當天晚上史提芬再次講道,神的大能又降臨會眾當中,很多人倒下來,走道上充滿了哭泣、顫抖的身軀,從長老到溫和的執事等都有,都不能走路,事實上看起來像喝醉酒了。大家口耳相傳,使這次復興的消息快速的在社區里傳開,周一晚上的聚會大爆滿,神的大能再次降臨,一直到清晨兩點鐘左右,大家才散會,就這樣在佈道家史提芬.希爾(Steve Hill)的帶領下復興的聚會一直持續了五年,牧師團隊的同工每天只能『勉強』睡叄、四個小時,因為他們要和許多禱告團隊一起為人按手,而且每次聚會要為將近叄千人禱告。牧養主的小羊復興也臨到孩子的身上,有些孩子在聚會一開始就為聚會代禱,並且在接下來的叄、四個小時繼續代禱。通常這些孩子都被帶到房間的後面,這樣就能讓神在他們身上自由動工,不會分心,當聖靈借著他們禱告時,他們哭喊、嘆息、呻吟和顫抖(參羅八26),這些男孩、女孩在聚會結束的時候為人禱告,神的大能就從他們身上涌流出來。藍凡恩牧師說:「兒童已經預備好迎接復興,孩童像他們的父母一樣,都對參加聚會時的敬虔外貌感到厭煩,他們要在生命中經歷神的真實。我發覺孩子們比父母更容易察覺神的工作,他們會馬上參與,就像小木塊,比又大又老的木頭容易著火!」一個完全順服於聖靈的孩子,對成人會有很大的影響。一九九七年一月叄十一日,在一次晚上的復興聚會時,神用孩子影響整個聚會的過程。那天神的同在特彆強烈,有上百的人走向前,要與神建立健全的關係,當聖靈的大能掃過整個聚會時,許多人就起來認罪悔改,那時牧師要求把垃圾桶拿到講台前,讓大家清除生命 的垃圾,以及任何攔阻他們親近神的東西。大家開始從口袋、錢包和背包 掏東西出來丟掉;又順從聖靈的感動,走到車子 拿出神要他們丟棄的雜誌、書籍和錄音帶;又丟掉毒品、藥物、香煙、打火機,一個年輕人從臉上各處拿掉許多金屬環,丟進垃圾桶 ,一個女人把一幢房子的鑰匙交給其中一位牧師,因為她在那房子 和她的老闆有不正常的關係前後十叄年多了。那可以說是一個潔凈聖殿的夜晚!神喜愛住在聖潔的殿中,悔改以後,通常神的同在會大大地彰顯。當人們向神悔改認罪的時候,復興聚會 的恩膏通常會比較多。當我們拋棄生命中不合神心意的部分,神生命的活水會在我們身上暢流無阻。順服聖靈人人事奉復興的前幾個月,孩子們在大會堂經歷神的大能,但在兒童的聚會中卻較少看到神大能的彰顯,直到神掌管了兒童的牧師,這情形才有所改變。藍凡恩牧師說:「惟有當我「躍入復興的浪潮 」,才在主日早晨看見神的大能運行在這些國度之子身上。」,有一個七歲的小男孩大衛,來自一個破碎家庭,他逃學、常常和人打架,臉上總帶著憂愁、陰沉和憤怒。一群孩子圍著大衛禱告,一位小女孩摸著他的頭、輕聲地為他禱告,一個小男孩溫柔地握著他的手。在聖靈的醫治與安慰下,大衛從內心的痛苦與傷害下得釋放,現在是個新生的男孩,幾個月前,他還是個不讓任何人接近且退縮、憂傷、憤怒的小男孩,現在他變得向人敞開,臉上帶著神的榮光,他現在從事各樣領域的服事,並且常為人代禱。這一代的人正為他們的需要吶喊!世界不只是周遭所見的痛苦、空虛和絕望,還有更多、更好的恩典是上帝為他們已經預備好了的。今日的教會界太依賴引入注目的活動和對世界的推銷策略,想藉此吸引更多人到教會。但許多例子顯示,服事已變成娛樂、公式、和特別節目,因為大家不再依靠禱告來尋求神的能力,我們就不慎落入徒有敬虔外貌而沒有能力的服事,「有敬虔的外貌,卻背了敬虔的實意;這等人你要躲開。」(提後3:5)。不幸的是,我們很多人都犯了單憑己力,不憑禱告倚靠神的錯誤,即使有禱告,也只不過是蜻蜓點水。之後就會發現,我們是靠著自己的能力生活和服事;這樣靠自己,不靠聖靈,終究會使靈性衰退,人種的是什麽,收的也是什麽。「順著情慾撒種的,必從情慾收敗壞;順著聖靈撒種的,必從聖靈收永生。」(加6:8)如果我們憑己力服事,神的幫助也只是短暫的,即使我們也能從自己天生的恩賜和才幹看見一些果效,但久了,靈性的泯滅和挫折感就會愈來愈深。孩子們繼續帶領「耶利米說,耶和華的話臨到我說:我未將你造在腹中,我已曉得你;你未出母胎,我已分別你為聖;我已派你作列國的先知。我就說:主耶和華阿,我不知怎樣說,因為我是年幼的。耶和華對我說:你不要說我是年幼的,因為我差遣你到誰那 去,你都要去;我吩咐你說甚麽話,你都要說。」(耶1:4-7)神的呼召今日依然可以顯明在孩子身上。現在應該是讓孩子們肩負起屬靈責任的時候了,不要等到「某一天」,才讓他們去做神呼召他們的事。禱告團隊布朗斯維爾教會復興以後,在藍凡恩牧師的帶領下兒童組成了一支禱告團隊,是由八到十二歲的孩子組成,他們帶著紫色小名牌,就像大會堂 成人的禱告團隊一樣。現在團隊 有七十五個孩子,大家輪流服事。每周由七個孩子組成一隊來服事,兩個人一組,彼此互為戰友扶持;全部共分成叄組,第七個孩子充當「看護」,他會抱著成堆的布匹,幫這些在禱告後被聖靈大能擊倒的孩子輕輕蓋上布。這讓躺在地上的孩子有安全感,也讓他們覺得在神 面安息很好,讓神有時間在他們心中動工,而且也會讓他們比較安靜。每主日早晨的服事以前,禱告團隊都會聚在一起禱告和等候指示。布朗斯維爾的孩子們不像一般教會的做法。一般得乖乖安靜.坐著不動,坐在主日學的椅子上聽道,在教會 大家一排排地坐著,每周都這樣:什麽都不用做,只管聽道。結果,真理無法根植在我心中。布朗斯維爾的孩子不是這樣,他們會認識神,並且知道服事神的喜樂;也會預嘗當傳道人的喜悅。這些男孩和女孩會在神賜給他們的能力上成長,因為在他們生命中首次有人使用他們來服事,他們來教會不是因父母要他們來,而是有目的的,他們知道自己需要來。布朗斯維爾的孩童復興來臨時,兒童的事工受到很大的影響,教會不斷地增長,也有許多人從世界各國、各地湧向布朗斯維爾。復興最初的叄個月,教會內所有周間的聚會活動都被取消了。剛開始,一次只辦一天的復興聚會,後來一次就辦一整周的聚會,而佈道家史提芬.希爾則一再延後回去的時間表,最後乾脆全家都搬到潘撒克拉。慢慢地才恢復往常的周間運作,而教會已經不再像「往常」了。現在教會每件事都受到復興恩膏的影響,不再有沉悶、缺乏生命力的聚會活動。教會儘力聽神的聲音,只做上帝要他們做的事。每周有成千上萬的人湧進布朗斯維爾的教會,每周崇拜前一個小時,都有為各年齡層兒童預備的主日學。教會的目標是提供基本的聖經教導,讓孩子到了小學畢業的程度都能活用經文。教會的策略是孩子必須學習這些故事 的道德原則,且一定要有一個系統化的教導策略,讓孩子聽完故事後能具體明白神的話。教會一定要有計劃,不只教導他們聖經故事,更要教導他們聖經經文。保羅對提摩太說∶ 「你是從小明白聖經」(提後叄15),他並沒說:「你是從小知道聖經故事。」孩子們需要明白聖經經文,需要知道如何查考經文,需要明白如何將神的話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在主日學課程結束後,接著開始兒童崇拜,崇拜聚會和成人的聚會一樣長,有時長達四小時,主日的早晨他們以熱情活潑的詩歌開始聚會,一直保持愈來愈令人興奮、高亢的氣氛,讓孩子經歷神的同在和真實。只有在神的同在 ,他們才會真正地開心和滿足。兒童聚會雖然有十四位成人義工監督各樣的服事,但實際的服事幾乎都由孩子們親自參與。有人問藍凡恩牧師∶「你怎樣能讓叄百個孩子乖乖地待在那 四個小時?」,他說:「我不能,但神能。」若父母在叄個半小時後來接孩子,那時聚會還未結束,就會看到他們的孩子在台上,或俯伏在地上。曾有父母敬畏地看著他們患有「注意力不集中症候群」(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的孩子,在聖靈的大能下靜靜躺在地上叄十分鐘。許多來訪的牧師都問藍凡恩牧師使用什麽樣的主日學教材來教導孩子,他說:「我用過很多,大多數都讓我很失望。」、「教導孩子真理,一定要有方法並循序漸進。正如以賽亞書二十八10所說的∶「令上加令,律上加律。」我很相信這句話,聖靈也在我們的服事 賜給我們很多創意的教學」、「不論你用的是什麽課程或方式,最重要的是讓聖靈有機會動工。先預備好,從各種資源 挑選教材,幫助你教導神要你教的。先有計劃、預備好教材,但不一定都要用。讓神來感動你,也要對孩子們的反應敏銳,有些地方可能要多解釋一點,有些要刪除,也可能需要增添你沒想到的教材。惟有當你預備好時,才會收放自如、得心應手。一定要預先計劃,千萬不要在沒有事先禱告、沒有準備的情況下服事,這些孩子會騎到你頭上。」是搖動、顫抖還是假冒當復興臨到的那些日子以來,神很明顯就在當中,這時候有人會搖動、顫抖或倒下,但重點不在外面的現象,而是內在生命是否改變。人們是否不再是過去的舊人,那些越渴慕的人,就越多領受神超自然的醫治。教會看見有成千上萬的人信主和重新獻身的基督徒出來、許多家庭重修舊好、叛逆的孩子回頭變成火熱的基督徒、疲乏睏倦的牧師重新得力和領受新的恩膏。在布朗斯維爾看到聖靈最大的「彰顯」是在代禱之時。藉由聖靈的啟示,有時候為人禱告和哭泣的負擔太強烈了,以致人們不得不回應神。神在每個世代不斷在尋找能堵住破口的代禱者「我在他們中間尋找一人重修牆垣,在我面前為這國站在破口防堵,使我不滅絕這國,卻找不著一個。」(結22:30)當布朗斯維爾教會講台呼召的時候,會看到許多人為失喪的靈魂哭泣,為罪人向神求憐憫。當神的靈澆灌之時,就是要這樣站在破口上為失喪的靈魂代求。身體外面的反應也常常伴隨著哭泣,有時候就像是神藉著你哭,因他正尋找願意、倒空的器皿。布朗斯維爾教會的復興與兒童、青年事工(二)今日世界各地不斷發生的復興浪潮中,兒童事工與青年事工是特別興起的一股力量。一九九五年復興臨到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的潘撒克拉城(Pensacola)布朗斯維爾教會,不僅改變了許多成年人的生命,同時也有許多兒童的生命被神挑旺起來,以致影響數以萬計的父母。那個教會的兒童們不僅認識神、經歷過神的大能,更是個個訓練有素、預備好承接復興,並投身參與在這一波的復興浪潮中,以致他們的屬靈潛力能夠發揮,恩賜得以成全而為滿有恩膏的事奉者,其中包括了十一歲的領袖、敬拜團的小小樂師,以及由八到十二歲兒童組成的七十五人禱告團,藍凡恩(Vann Lane)就是這個布朗斯維爾教會的兒童牧師,由於他深信,孩童與神的關係,就如同成人與神的關係一樣,因此就致力於訓練孩童積極傳福音並且參與服事,在這過程中上帝也透過孩童的禱告成就了許多偉大的事工。幾年前上帝給藍凡恩(Vann Lane)這位兒童牧師看到一個異象∶一個母親推著一個坐輪椅的小男孩,進入兒童教會。靠近一看,才發覺小男孩缺了一隻腳。藍凡恩對神說∶ 「主啊,我不能做什麽!」然後,在異象中,這小男孩竟然推著自己的輪椅走了出去。這時候聖靈說∶「你將看到比這更大的事。」「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我所做的事,信我的人也要做,並且要做比這更大的事,因為我往父那 去。」(約十四12)。生命的見證果然上帝透過藍凡恩(Vann Lane)的兒童事工,做了許多奇妙的事,在布朗斯維爾教會中有一位十二歲的孩子叫雅各.格林,神恩膏他為病人禱告,他們就痊癒了。有個幾乎全瞎的小女孩來聚會,她雖然戴很厚鏡片的眼鏡,看東西還是很模糊。在聚會 ,雅各為她禱告,她就完全痊癒了。雅各雖小,卻有很好的基督徒榜樣;每個主日,雅各會為病人禱告,甚至在大會堂的成人會友都來找雅各為他們禱告。神正大大地使用他。有人將聖靈恩膏比喻為流通的管子,很多人因為罪∶傷痛、苦毒、不饒恕,或引入走向死亡的傳統宗教,使管子腐蝕堵塞。聖靈在上面澆灌,流出來的卻只是一小滴而已。當我們學會面對罪孽和讓神來潔凈我們,管子就暢通,聖靈就可以藉我們祝福周遭的人。而孩童就像乾凈的管子,不像大人心中有一大堆不必要的想法,所以我相信神在這個世代要使用他們,成為生命的見證。主要再一次叫小孩子來,站在我們當中,教導我們神國 大能的真理。耶穌說:「讓小孩子到我這 來,不要禁止他們;因為在神國的,正是這樣的人。我實在告訴你們,凡要承受神國的,若不像小孩子,斷不能進去。」(可10:14-15)被神的靈觸摸有一個名叫艾美的小女孩,她在復興初期的一天夜 ,開始顫抖起來,坐在她旁邊的人知道是神正以大能觸摸她,看著她向天高舉雙手跪在地上,而雙手和手臂都顫抖、搖動得很厲害。這種情況持續十五分鐘以後,照顧艾美的婦女彎下身關心地問她到底怎麽了,因為按著人天然的體力,根本無法持續這麽久。艾美還是繼續向主高舉雙手,有點喘不過氣地回答說∶「一個天使用手抱著我,把我身上的罪都搖掉了!」有關被聖靈充滿會顫抖、搖動的現象,在先知哈巴谷身上也有這種看到神榮耀的反應∶「我聽見耶和華的聲音,身體戰兢,嘴唇發顫,骨中朽爛;我在所立之處戰兢。」(哈3:16)。在約翰.衛斯理的日記中也曾記載幾則關於孩童被神大能觸摸的事。一七五八年七月叄十日,日記中說:對下午開始的兒童聚會,我只抱著一點希望,希望對他們有好處;我才講到一些關於天然人的敗壞時,許多孩子就已開始哭了起來,大約五、六個孩子更壓抑不住,大聲向神哭泣;我一開始禱告,他們就哭得更大聲,很快地,哭聲就蓋過我的禱告聲了。」另外一七五九年五月廿四日(周四)的日記中說:「十五、六個人感到被神的箭射中、倒地,其中幾個奮力大聲哭喊,幾乎不曾停歇,這樣持續好幾個小時,而且還在掙扎,好像在死亡的痛苦中。我在旁觀察,除了他們,另有一個小女孩深深地悔改,還有一個九或十歲的男孩也是。這兩個和其他幾個人被帶入牧師的住所,不是躺在那 像死人,就是全力掙扎著要起來,但不久又陷入大聲痛哭之中,即使再大的唱詩聲也幾乎無法聽見。最後有幾個指名要我為他們禱告,我照做了,大家才安靜一下;但風暴又來了,希克斯先生禱告後,換百瑞吉先生禱告,但結果還是一樣,有些得著安慰後靜了下來,但其他人的心靈還是深深感到憂傷。」另外教會中有一些少女躺在地上,像嬰兒一樣顫抖哭泣。這時候,神正在醫治她們過去被傷害、虐待的痛苦記憶。很多時候,神的大能使人的身體顫動搖晃,實際上是要挪去裡面一些東西。他在潔凈,剝除他們裡面的一些罪,或別人加諸他們身上的傷害罪行。神要釋放他們,使他們得自由。但這是出於神不是出於人模仿的動作經歷復興的這段歲月里,必須付上代禱的代價。當那些孩子們為罪人傷痛得彎腰屈身、痛哭流淚,甚至不支倒地,有時還會尖聲呼叫。當聚會中有這樣的代禱時,許多罪人會湧向台前認罪。有很多罪人在認罪悔改時仆倒不起,得靠弟兄姊妹把他們抬到前面。佈道家史提芬.希爾說:「你以為這些聽起來很恐怖,等你聽到地獄裡的哭叫聲時,你才會真正知道恐怖是什麽。」加拉太書四19說,我們要受生產之苦,直等到基督成形在眾人心裡。有時候,當神要我們為某人代禱時,我們也會親身感受到那人身上的痛苦。教會裡舍己的代禱已結出了許多果子。復興來臨時才十四歲的傑姆斯(Charity James),每天晚上在講台上呼召人們時,高唱著:「來吧!來到施恩的寶座前……」,那時就會有上千人跑向台前,獻身給神。許多人是第一次獻身,也有人是再次獻身給主的,黑暗陰間的鎖 解開了,無數基督徒的生命發生變化,從神領受新的恩典與能力。在布朗斯維爾教會中另一項兒童的復興事工就是敬拜樂團,聖經 講到拍手、舉雙手、跳舞等都可以應用在孩子身上,父神正尋找這樣單純的敬拜∶「時候將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拜他,因為父要這樣的人拜他。神是個靈,所以拜他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他。「(約四23~24)有幾個主日,兒童教會沉浸在敬拜 ,即使到了大人都來接他們回家的時間,孩子們還是不肯停止敬拜。每個孩子似乎都進入到神的同在 ,可以感覺到神、又聽得到神。青年事工的復興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布朗斯維爾教會的復興也影響了許多年輕人的生命,當復興臨到時什麽都變得不重要了,教會所有的活動幾乎都停止,青年人在那段時間不再參與退休會、泛舟營會、青年野外聚會或打保齡球,他們要的是更多親近神,更多渴慕神的話語。無論他們作什麽,都充滿了傳福音與愛靈魂熱切的心,他們逢人便會問:「你認識神嗎?我不是問你在哪裡聚會,而是問你真的認識神嗎?」,因著教會中那些孩子在校園裡火熱的傳福音行動,一場屬靈的爭戰就劇烈的進行著,有的人就開始收到恐嚇函,以及一些撒但教徒寄來的黑函,威脅要殺害他們,但他們仍勇敢起來做見證,因為知道神將要在學校里作更大的工作。有叄個不信主的年輕人來聚會,他們(兩個男孩和一個女孩)都是青少年,年齡將近二十歲。其中一個男孩拄著 杖,因為在高速公路上發生了車禍傷了膝蓋,因為有青年人一直跟他們傳福音,所以他們終於答應來參加聚會。但整場聚會中,他們一直嘲笑聖靈作的事,褻瀆神是很危險的,在服事末了,傳道人為那些顫抖、搖晃、倒下去的青年人禱告,這叄個年輕人竟然坐在那裡嘲笑。就在禱告時間快結束的時候,那叄個人其中一位女孩淚流滿面、滿臉通紅地大叫著傳道人說:「先生!先生!你不會相信發生了什麽事!』,傳道人問說:「發生了什麽事?」她說:「你不會相信的!你不會相信的!」,她說:「當我們在那裡嘲笑你們的時候,神醫治了我朋友的膝蓋!」。接著傳道人跑過去看那個十九歲的男孩,幾分鐘前他還是個頑固、自以為了不起的孩子,現在卻哭得像個小嬰孩,在樓上的階梯跑上跑下。當然,這叄個青年人不敢再不信主了。這世代的人渴望看見神的大能,青年人們也想真實地經歷到神的偉大。常有人懷疑布朗斯維爾教會的復興,說那些身體外顯的表徵是否真來自神。然而,神的道路高過人的道路。就像人如果將手指插到插座里,人的身體必然會有所反應一樣;而神的大能也是如此強烈,一旦人與神相遇,我們也會出現異於平常的狀況,只不過每個人所表現的態度及反應都盡不相同。例如有人遇見神變得很興奮,有的人會顫抖搖擺到倒地不起,有的人會魂游象外,站在原地數個小時,像雕像一樣動也不動。根據韋伯(Noah Webster)在一八二八年出版的字典里,針對「魂游象外」的定義是:「狂喜,心醉神迷;一種靈魂出離身外、進入天上領域的狀態,或被帶入異象中的情況。」這種經歷在新舊約都有特別是舊約的先知以西結的經歷最為特別,容我以下列經文來解釋說明,當神的靈臨到一個人的時候,會有不同的現象: ●領受啟示:「在迦勒底人之地、迦巴魯河邊,耶和華的話特特臨到布西的兒子祭司以西結;耶和華的靈(原文是手)降在他身上。」(結1:3、結3:14、結3:22、結8:1、結11:5、結33:22、結37:1、結40:1)八次,當神的手降在以西結的身上他就開始領受神給他的信息。 ●給予力量:他對我說:「人子阿,你站起來,我要和你說話。他對我說話的時候,靈就進入我 面,使我站起來,我便聽見那位對我說話的聲音。」(結2:1-2、結3:24)兩次,神特別以「人子」(93次)或「守望者」(5次)稱呼以西結;藉此來提醒他和百姓,不要忘記自己是軟弱和渺小的人。他們生存的唯一希望是在神的手中。 ●帶進異象:「靈將我舉起,帶入內院,不料,耶和華的榮光充滿了殿。」(結43:5、結3:12、結3:14、結11:1、結11:24)五次,聖靈會將以西結提到另一個地方,讓他看見一般人的眼睛看不到的地方,例如他雖然遠在一千公里外的巴比倫,卻被聖靈提到耶路撒冷的聖殿區,觀看以色列人的作為。所以在復興時人會有身體強烈的反應可以說是最普遍的現象,例如有一名女孩叫艾咪.伊利莎白(Amy Elizabeth Ward)本是個令人討厭、愛欺負人的女孩,大家都知道她很壞,她自己也不否認。然而,神竟在她身上如此地動工!神將她從地上拉起來,前一分鐘她還平躺在地,下一分鐘她就被一股看不見的力量拉起來,雙腳幾乎離地,然後又從空中像個破布偶般掉下來(後來,艾咪解釋:當神拉她起來時,她的手拉著神的手;而當她掉下來時,神告訴她,若不倚靠他或是放開他的手,就會如此痛苦地墜落)。她就這麽上上下下好幾次,還伴隨著劇烈的顫動,直到清晨叄點左右。回家後,她仍然持續顫抖了叄天。你現在若和艾咪交談,就會發現她跟過去截然不同了。有人問艾咪.伊利莎白,復興對她有什麽意義,她說:復興讓她經歷神的同在,復興就是認識神,從心裡聽到神的聲音。教會中有很多原本是幫派份子、吸毒者、妓女、竊賊的人,因著經歷神都得著了新生命,這才是最重要的。不管神怎麽做,如果搖撼、震動,或使他們倒地,只為改變他們、賜下新生命,那就這樣做吧!多年以來,教會不斷哭求神的大能運行,雖然我們已經看到一些復興的確據,卻只是一點點,只要我們情詞迫切、繼續懇求∶「主啊,我們還要更多!」我們將看到更多;更多的神跡、奇事、發生在我們中間,神國度的榮耀將更多地充滿全地!17、大衛.布萊納和印第安復興的故事大衛.布萊納(David Brainerd,AD 1718~1747)是美國初期對印第安人宣教的傳道人,曾帶起複興的工作,有「印第安使徒」之稱。他生於一七一八年,後來就讀於耶魯大學,一七四二年蒙召赴印第安人叢林地區傳福音,一七四七年死於肺病,得年不滿叄十歲。雖然他的服事時間並不長久。但 在歷史中,沒有比大衛.布萊納的事迹更輝煌光榮的記載了,他的故事影響了威廉克里(William Carey)使他產生去往印度宣教的使命,也激勵了約翰衛斯理和南非有名的傳道人慕安得烈。沒有其他的神跡,比他的一生與工作更能證明基督信仰的真理,他獨自一人在美洲原住民所居住的荒野地帶中,日夜與致命的疾病掙扎,大部分時間只能藉一個未信主的印地安原住民的傳譯而與印第安人接觸,但是他的手中與心中有神的話,靈里燃燒著神的火焰,多用時間在祈禱中,將內心向神傾倒出來,因此建立了神的.教會,得著了充滿神恩典的果效。但是在大衛.布萊納開始信心生活以前,他是長期活在律法主義的影響下,認為人必須倚靠行為來賺取上帝的恩典,可是在他二十一歲生日後幾個月,有一個主日的下午,當他走在一個茂密的森林中,一種說不出來的榮耀開啟了他的眼睛,使他看見神的旨意是一個人平安與喜樂的泉源,從那時起他願意不計代價地去執行神的旨意,成為他生命中的動力。大衛.布萊納願意奉獻一生事奉基督。他所能看到的是:要完成這種心志,便必須做個傳福音的牧師;但不是像他以前所想像的,要為自己贏得救恩,因為他現在曉得,這是神白白的恩惠,不必用錢買、不必付代價。為要達成這種呼召,他必須受訓練,所以他進入耶魯大學,或說耶魯學院,因為這是當時的名稱。當他二十四歲時(一七四二年),接受一個牧師協會的試驗,得著一張證明書准他講道(後於一七四四年六月十一日被按立為牧師)。他說:「考試以後,我覺得摯愛神;與其中一位牧師一同禱告,然後就寢,決意畢生忠誠為神而活。」後來有一個宣教團體聘請他作他們的宣教士,派遣他到住在紐約、新澤西,和賓夕法尼亞各州邊界的紅番印第安人區做傳福音的工作。 這是大衛生命的轉捩點,他相信這是神對他的呼召,對此深信不疑,於是存著快樂和感激的心情接受這委任,看這個使命是從神的手中領受的一樣。一七四叄年春他便向親友們告別,離開家庭和安舒,前去面對艱辛和危險。然而大衛在最初的幾個禮拜中感到極其沮喪,語言的突破和天氣的惡劣都是問題。不過他最大失望乃是印第安人對福音的反應漠不關心。 當然一位宣教士最先必須做的事,乃是學習當地人民的語言。雖然他努力學習印地安人的語言,但進步得很慢,所以他不時騎馬到大約二十英哩外一位在印第安人中間工作的宣教士那 求助。所以多數時間他都需依賴能說英語的印第安人替他傳譯。後來大衛很快便發覺,印第安人所以那麽懷疑,漠視他所傳的信息,乃是因為他們曾在白種人手中受過許多的苦。只有當他用木頭和草皮蓋成的屋子中與印第安人同住了一段時間以後,他們才開始信任他,聽他要說些甚麽。在那些日子中,大衛極其孤單。為了 要到達散居各處的部落,大衛必須常作辛苦跋涉的旅行,有時騎馬、有時步行,他常常要經過曠野、涉過沼澤、攀山越嶺、披荊斬棘、穿過稠密的森林、爬過懸崖峭壁。有時,他必須走十五英哩的路去買麵包。假如要節省時間,減少麻煩,他只好把麵包儲存起來,到他取用時,早已堅硬發霉了。 大衛教導這些「可憐的印第安人」(大衛常常這樣稱呼他們)的工作,需要無限度的忍耐。當他們對他的疑慮稍減時,他便嘗試溫和地一步步引導他們得著基督的知識。他們是那麽無知,即連最簡單的真理,也必須一再重述才能領會。大衛在教導和講道時,多半仍須藉助翻譯員,因為他的印第安人語還不夠用。曾有一段很長的時期,他必須與非基督徒的翻譯員同工,但是因為他們不明白基督教信仰的真理,所以他們的翻譯不是常常可靠準確。他渴望能夠得著一位基督徒翻譯員,但迄今仍未有信主的印第安人能夠擔任那種工作。替他服事許久的那位翻譯員,乃是他目前所能找到的最好的一位,而他的行為也改善了許多。從前他是一位著名的酒徒,但如今他已飲得較少了,而且時常對他所傳譯的信息都顯出真實的興趣。後來大衛聽到他勸告他同族的印第安人捨棄他們的異教,歸依基督教,雖然他自己還沒有做到這一點。有一天,當這位翻譯員站在這位青年宣教士身邊,一句一句的翻譯他所傳的信息時,大衛注意到他似乎大受感動,大衛希望他這一次真能將他的生命交付主耶穌。但要改變一位年屆五十歲的人的信仰,乃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當聚會結束以後,那人不發一言,就回家去了。以後的幾天他對罪非常不安,甚至不能睡覺。有一天,他到大衛那 ,極其憂愁,正如腓立比監牢的獄卒一樣,他問大衛說:「我當怎樣行,才可以得救?」大衛也用保羅的話回答他:「當信主耶穌,你便能得救。」,重生以後的翻譯員他的事奉就不一樣了,當大衛得著能力講道時,這個翻譯員似乎也常常帶有同樣的靈感,在他所翻譯的信息中也滿了火一般的熱情。他們在傳福音的事工上成為最快樂的同伴。屬靈大醒覺大衛.布萊納對他的成就從未滿意過。他常常鞭策自己有病的身軀更加努力,常常在一天的末了,全心全意為印第安人的悔改禱告,他不相信自己的努力能夠改變印第安人。因為只有神才能做到這一點,所以他才肯花那麽多的時間去禱告,求神使他能夠作一個聰明忠心的使者,賜他合宜的說話,好叫他能夠引導印第安人信靠耶穌基督。有一個主日早晨,他有一種非常特別的負擔。他說:「當我醒過來時,我的靈因著面前的責任受重壓。我在起床以前,向神呼喊,當我穿好衣服以後,立即退入樹林中,向神傾吐我內在的重擔,特別求神在我的重大工作上幫助我,因為我不能再思想別的事。以一種毫無保留的坦誠,把我自己重新獻上給神,或生或死,甘心忍受他要我在異教徒中所當受的苦況,我深深覺得沒有甚麽能夠使我對這種蒙福的工作灰心。」即使在旅程中,他也利用時間求神賜福給那些他要前往傳福音的人。在一次的旅行中他說:「當我騎馬要到叄百英哩外的印第安人那 去時,我的心繼續不斷的升到天上神的寶座前,求他同在、求他幫助;心中希望而且幾乎在預期著他會使今天成為他在可憐的印第安人中施行權能和恩惠的一天。」當印第安人前來問大衛.布萊納說:「我當怎樣行,才可以得救?」時,他宣教的夢想終於實現,他的內在有著說不出的喜樂。如今已有整個部落受他所傳福音的影響,以至醉酒的事大大減少了,他也得以目擊許多印地安人「成群歸向基督」的快樂。 有時復興的臨到往往發生的很突然,出乎人的意料之外。當時並未安排特別的聚會,甚至大衛.布萊納本人也沒有料到一種不平凡的事情快要發生,唯一的解釋乃是神已應允了這位青年傳道人的無數禱告。因為當地的全部印第安的居民,對他們的靈魂都生起一種極其嚴肅的關懷。大衛如今不必再試著引起他們的興趣。每當他出現時,人們便立即從各方面聚攏而來,甚至常常不讓他有時間或機會下馬,他們圍攏著他的馬匹,急切地要他指導得救之路。大衛高高地坐在馬鞍上,人人可以看見、可以聽見,他看著一大群人,正如五旬節時彼得在耶路撒冷對他們講道的群眾那樣渴慕真理;他們的問題也是一樣:「我們當怎樣行?」這種非常的運動,大衛.布萊納稱它為「印第安人的大醒覺」,在一七四五年初夏開始。六月的某個主日,他向叄、四千人講道。當他向他們傳講耶穌的愛並他在十字架上擔當他們罪的刑罰時,他們全神貫注留心傾聽;大衛.布萊納邀請他們到主面前接受他為他們預備的赦罪之恩。那天所講的經文是以賽亞書第五十叄章十節:「耶和華卻定意將他壓傷,使他受痛苦。耶和華以他為贖罪祭。他必看見後裔,並且延長年日。耶和華所喜悅的事必在他手中亨通。」那是一章美妙的經文,以賽亞先知在聖靈的帶領下,預言在各各他要發生的事。當他們聽見耶穌受苦的事實時,許多人都流淚,打開他們的心靈,接納耶穌作他們的救主。大衛.布萊納說:「我靈歡樂,因為神喜歡藉我喚醒這些可憐的印第安人。看見我勞苦的果效,是多麽開心、多麽興奮的事啊!」這種對福音不平凡的興趣和關心延續了好幾個禮拜,印第安人成群結隊前來聽福音,接納悔改的邀請。有時他們是那麽熱切要把自己交付基督,以致不能等候大衛到他們中間,他們圍繞著大街簡陋的房子,請求更多的指示。一七四五年八月六日那天,他曾兩次被熱切的群眾所包圍。早上他們來到他的住處,下午他們在大衛通常傳福音的地方守候。向一群那麽有心聆聽的會眾講道,實在是一種非常美妙的經歷。在這個時候,不難看見男人哭泣,當天下午的聚會結束時,有一群男人遠遠的站著,放聲痛哭。大衛到他們那 去,想要斷定他們,究竟是否為他們的罪憂傷,他問他們想主耶穌為他們作甚麽;他們的簡單回答是:「我們要他全然潔凈我們的心。」 第二天,八月七日,大衛再引以賽亞書第五十叄章的經文講道,也得著類似的結果。當聚會已經開始以後,有遠處的印第安人到來。他們一進入會場,似乎立刻感受到有一種超然的能力在運行著,影響所有會眾的心靈和思想。大衛寫著說:「事情實在奇妙!當他們從周圍偏僻的地方到來時,神的靈立即抓住他們,使他們關心他們的靈魂。」那天,又有幾個人接納基督作他們的救主。然而在八月八日是大衛目擊神作工最輝煌的一幕。在那天,神的能力似乎可以比作一股巨大的洪流,漫過大會,衝去一切的攔阻。聚會的人包括男女老幼,而且其中還有好幾年來聲名狼藉的酒徒。幾乎每一個人都感受到需要一位救主,男女孩童把自己獻給主耶穌,那些許多年來過著極其墮落的生活的人也悔改歸主。然而也有一些白種人聽見在印第安人中有一個大醒覺的傳聞。其中有些人存著好奇心前來,要看看「這位胡言亂語的人說些甚麽」。他們袖手旁觀,輕視這些紅皮膚的印地安人竟然也成為基督徒。但是其中也有人聽見大衛所傳的信息以後,良心自責,回家以後成為煥然一新的基督徒。那些印第安人終於有了極大的改變,從無知與拜偶像的迷濛地步,一變而為純潔、熱誠、愛上帝的基督徒,他們學習和諧地共同生活,接納他們的責任,特別是勤奮作工,不再欠債。以前彼此爭吵、懶惰、不留心的情形,現在也沒有了;此外他們也除去了邪惡風俗,接受而實行基督徒的各樣職責;開始家庭禮拜;主日被遵守;基督徒信仰內在的各樣美德,也被他們表現出來。聖潔的生活大衛.布萊納過著聖潔與祈禱的一生。他的日記中滿了禁食、默想、靈修、祈禱的記載,這是他日記的主調。他每日用在祈禱上的時間,有數個鐘頭之多。他說:「當我回到家 ,全心放在默想與禁食祈禱上的時候,我的靈 追求治死神所不喜悅的一切,追求舍己、謙卑,與世界一切脫離關係。」、「我與世界已經全無關係,只在其中誠實的為神勞苦工作。我不想為世界所能給我的任何東西而生活一分鐘。」在祈禱上有能力的人,就是有屬靈能力的人。祈禱的果效永不消滅。布萊納的一生,是祈禱的一生,他晝夜祈禱;在講道以前以後祈禱;在騎馬穿過荒僻的、漫漫無際的樹林的時候祈禱;卧在稻草所制的床上的時候祈禱;退入隱密而僻靜的樹林中祈禱。日以繼日,黎明深夜,他都在祈禱禁食,在靈 向神傾吐,為人懇求,與神相交。他在神面前的祈禱大有能力,所以神以大能與他同在,回應他的禱告。一七四七年十月九日,大衛回到天家,他雖然死了不到叄十歲,至今仍舊說話與工作,並且要繼續如此直到末日來臨。 18、神造訪斐濟那他來村 復興前後從斐濟首都開車三小時來到那他來村。這裡2004年五月,因主的親自造訪,全村發生改變。現在,滿眼望去的是綠油油、豐碩、美麗的村莊。但在復興前,土地貧瘠荒涼、沒有出產,不斷出現死嬰,十幾歲的女孩子懷孕、墮胎,而且有很多年輕人吸毒。對這種情況失望的村民們在2003年十二月廿六日,全村所有村民召開了一年一次的會議。會議決定將「整治土地的計畫」交給村中的教會負責,這些教會包括∶美索吉斯坦、聚會所、單立、全國基督教協會,以及天主教的教牧人員。一段時間內,甚麽變化都沒發生。靈異聲音 少年暴斃可是,在第二年的五月發生了決定性的事件。在這個擁有三千人的村莊的入口,立著兩個石像當作入口的門。一天,從那裡經過的一個男人從門中聽到有說話的聲音∶「你是基督徒,也沒甚麽了不起。」據說其他也有二至三個人聽到同樣的話。幾天以後,一個十六歲的少年騎馬經過那個門的時候,他撞到了一邊的門上,把偶像的頭部撞掉了一塊。那天以後,那個少年的精神就有些錯亂,有一天被發現在樹上弔死了。據警員說∶怎麽想這種死法也不是人力所能做到的,只能說是邪靈所為。禱告禁食 帶來合一因為這件事,全村人都集合在一起,決定成立「土地整治團隊」。並且「土地整治團隊」向全村人發出指令。這個指令是∶「在之後的一個月中,全村四個教會的全體基督徒一起在最初的兩周,從早六點到晚六點分成七個小組,每個小組進行一個半小時的持續禱告,在後兩周,同時間段內進行持續禁食禱告。」在那之前,基督徒之間進行集體性的禱告和交通一次都沒有過。可是,在第二周的持續禱告結束時,大家互相悔改和饒恕,第一次帶出了教會間合一的靈。並且牧者和信徒之間的隔牆被徹底拆除了。讚美敬拜 神跡發生 在第三周,「土地整治團隊」首次聽到神的聲音,他們跑到全村人中間,開始了服侍。在一天禁食後開始進食,從晚上七點開始四個教會的信徒們一同讚美敬拜。在聚會中,大家讚美、禱告、見證、跳舞、禱告。從周圍的村莊很多病人不去醫院而到這裡治病,在集.會中病得醫治。火柱異象 聖靈造訪「土地整治團隊」離開村子後,發生了一件使全體村民改變的事件。一個女人在晚上七點左右,路過村口回海邊自己的家的時候,發現在離海有二百米左右的地方有一個小的紅色火苗。開始她還以為船著火了,仔細一看,發現小火苗慢慢變成大火,最後形成火柱向上移動。和她一起走的兒子也看到這一切並且告訴了他父親。可是,返回去時火苗已熄滅了。看到火的婦人想起以前在聚會上聽到布尼阿尼牧師說∶「主將會在村中降下聖靈的火」,所以她認為這個火是從神而來的約定的火。在其他兩個地方,在同一時間,也有人看到火。在聚會所教會剛剛結束禱告會的幾個婦人也目擊了火,還有老婦人和孫女打開自己家進入屋裡的時候也看到了火。吸毒青年 悔改歸正聽了這話以後,我們一行的成員在休息時間外出時,看到一個年輕人開著摩托艇回來,手裡拿著三隻大魚,笑著對我們說∶「這是你們今晚的美餐。」其實這個年輕人在一年半前是帶領年輕人吸毒的人。可是,「土地整治團隊」進行恢復運動的第三周的一個晚上,他在敬拜進行中突然帶來一群年輕人,並且上了講台。然後每個人自己傾訴了至今所做的壞事,悔改並祈求饒恕。參加聚會的婦人們聽到了從沒聽過的感激的哭聲。現在這個年輕人已經是村莊所經營的經濟合作組織的經理了。2005年6月,由於主的親自光臨,全村感謝主賜下大復興的更新,從而召開了「一周年大紀念」。這時,充滿感謝的全村人舉辦了各樣的特別聚會。巫師認罪 燒毀道具在最後一天,長期藉助偶像崇拜轄制村莊的七、八個魔術師們傾訴了至今的做的壞事,悔改並接受了基督的救贖。他們把魔術的道具全都拿來,在村民的面前全部燒毀。現在,在那他來村的土地上建起了復興的感謝紀念碑。上面刻著∶「惟有我是耶和華,除我以外沒有救主。(以賽亞書43∶11)。」
推薦閱讀:
※四福音書中10個小話題(7)-教會的磐石,是彼得,還是基督?
※以利亞與以利沙
※基督教對猶太教怎麼看?
※蔣介石與基督信仰
※你究竟比這個罪犯好多少?| 探訪香港警隊基督教以諾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