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清朝時期的火炮[圖]

清朝統治者重視騎射,刀槍弓矢等仍然是用兵作戰中的主要武器。同時,火槍火炮也在統一中國、平定叛亂和鞏固邊防等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清代前期,火器製造技術在明代的基礎上有了較大的發展和創新。如康熙年間在宮內造辦處、景山和鐵匠營設立炮廠,所制槍炮專供皇室和滿八旗之用,還專門建立了裝備鳥槍、火炮的火器營。為平定三藩之亂,康熙特命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製造適應南方地形特點和便於戰場上機動使用的火炮。南懷仁「依洋式鑄造新炮」,並進呈《神威圖說》一書,介紹了西方的制炮理論和方法。在康熙十四年(1675)至康熙末年四十餘年間,僅中央政府就督造或改制神威無敵大將軍、金龍炮、制勝將軍、威遠將軍等各型火炮近千尊,可見火炮製造的數量之大,並且鐵炮的數量已遠遠超過了銅炮。清代火炮的種類也是相當多的,有幾十斤到三四百斤較靈便的輕型炮,也有五六百斤到七八千斤主要用於攻城的重型炮。乾隆二十一年(1756)頒行的《欽定工部則例造火器式》載有各種火炮共85種,可見火炮的種類之多。清代還創製了一些新型火炮,如奇炮、子母炮、短管曲射炮等。火炮性能也有所改進,如普遍安裝瞄準器具,提高命中精度:加長炮身,提高射程;安裝炮車炮架,增加機動性;改進炮彈和火藥,增強火炮殺傷力,等等。  

  清康熙年間,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奉命為清廷鑄造火砲,《武成永固大將軍砲》    

    清代子母炮  清代在火器製造方面的一些新發明也是值得稱道的。如著名火器製造家戴梓(1649—1726)發明「連珠銃」,「形若琵琶,凡火藥鉛丸,皆貯於銃脊,以機輪開閉。其機有二,相銜如牡牝。扳一機則火藥彈丸自落筒中,第二機隨之並動,石激火出,而銃發矣。計二十八發,火藥彈丸乃盡,始需重貯」。這種可以連續發射28粒子彈的連珠銃,其原理雖與機槍有所不同,但與機槍連發的設計思想是一致的。可惜的是這種新發明並未引起應有的重視,結果「器藏於家」,未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戴梓還曾創製衝天炮。這種炮小而輕,射程遠,殺傷力大,性能良好。試放時,康熙親往靶場觀看,演試後封此炮為「威遠將軍」,並命工匠在炮身上鐫刻戴梓之名,以示紀念。戴梓還曾仿製過外國使臣進獻的「蟠腸鳥槍」,也獲得成功。  

  威遠將軍炮

推薦閱讀:

同等口徑的迫擊炮和火箭筒,哪個威力大?
1.7.21、3.7.21、1軍7師戰車團、7師坦克自行火炮212團
美國軍迷除了槍械外還能接觸到什麼武器?
如何評價九二式步兵炮?
ac130的側身開炮對彈道有多大影響?

TAG:清朝 | 火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