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以德治吏不利長治久安

中國有長達兩千年以德治吏的歷史,以德治吏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選撥官員,二是管理官員。選撥是通過察舉制和科舉制來把官員選出來的,管理則是將德與績兩者結合起來,並凸顯德的優先地位,特別注重官員的清廉節操。

中國歷史上無數的君王,莫不希望自己開創的基業能千秋萬代、香火永續。但歷朝歷代的王朝壽命長的數百年,短的數年,甚至數十天的也有。就算數百年的朝代,除掉前期南征北戰的平定期,中後期的叛亂期,安寧的時間並不長。中國歷史上除了幾次外族(或外部政權)入侵或干擾造成的改朝換代,絕大多數的還是從內部鬧翻的。我們分析歷代王朝滅亡的原因,除了君王的昏庸無道和外部勢力干預等原因外,最主要的還是官逼民反,官逼民反的背後就是以德治吏的失敗。因此,德治的效果實在不能讓人過於恭維。下面我們不妨分析德治為何不利於國家的長治久安。

在中國兩千年的帝制歷史上,從君王到全國大大小小的官吏,形成的是一個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實現的是由最底層老百姓,到各級官吏,最後到君王逐級而上的利益輸送。這裡無論君王、還是官吏都想維持自己的利益。各級官吏的作用,不過是用來確保由下往上利益輸送通道的暢通無阻。官吏有德無德,有能無能並不重要,上級對下級就不會以德以能來作為考核標準,自然明裡暗裡買官或賣官,來實現自己更大的政治或經濟利益。

而買官賣官註定會製造出一大批無德無能的官吏,這些官吏只要會上瞞下騙,按時按量完成上級的利益輸送目標,就會被層層提拔,步步升遷。而且他們也會通過買官賣官來實現自己的利益,這就形成惡性循環。致使對社會的盤剝層層加碼,造成越來越多的民眾不滿,特別是在遇到大災大難時,或經濟下行時,就會激起大的民變,導致改朝換代。買官賣官就成了王朝的轉折點,一旦出現和盛行,王朝就開始走下坡路,最後到王朝滅亡。

深究德治官吏失敗根源無非是權力在搞怪,當下級的權力來源於上級賦予,就註定下級向上級負責。官吏不必理會民眾的要求和利益,這就提供了權力作惡的溫床,讓整個官場成了一個大染缸,白的進去黑的出來。

再從治吏的體制來看,以上管下,作用不大,容易掉鏈子。同級監督,權力不夠,老虎屁股摸不得。由於制衡權力作惡的手段不多,以德治吏成了最高權力者為數不多的手段之一,但也只是一廂情願,只要下對上負責,沒有制衡權力,以德治吏就會變成一句空話。

要改變這種狀況,現在我們都知道,就是要把權力裝進籠子里,可要把權力裝進這個籠子,首先究竟要一個什麼樣的籠子?籠子太小了,權力這個龐然大物裝不進,籠子太大,相當於沒有籠子,絲毫不影響權力作惡,所以這個籠子非得根據權力來量身來定做不可。

如何來量身訂做,我們換個思路,就是要實現以下「管」上,當然以下「管」上,不是讓這官員無作為,而是要他們有大作為。如何「管」,就是要創造條件敢於去監管權力,讓官吏受民眾的監督,讓民眾有罷免無德無能官吏的權力。以德治吏,這個可以有,也應該有,但不是上級官吏對下級官吏的要求,而是民眾對所有官吏的要求。

接下來的問題是,如何把權力趕進籠子,讓官吏排著隊自覺進去的想法過於天真。因此要把權力趕進籠子,非得讓民眾推著或趕著權力進入籠子不可。那麼首先得讓民眾有這個膽,有這個力量敢於把權力裝進籠子,就得創造一個新的制度。這個制度究竟是什麼樣的制度,說穿了就是以民為主和讓民作主的制度——民主制度,這才是為權力量身訂做的籠子。


推薦閱讀:

TAG:長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