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為何會爆發?其實是斯大林算計中國!

作者:音樂傳真 | 編輯:Q先森

大家都知道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打響。這場戰爭將中美蘇三個大國,尤其是前兩者深深地捲入,其根源何在?為什麼會於1950年爆發?這需要先簡單回顧一下朝鮮半島的歷史。

▍歷史背景:東北亞最弱勢的國家

朝鮮地處東北亞,面積22萬多平方公里,約相當於中國一個中等大小的省份,鄰國只有三個,北面陸地與中國、俄國(蘇聯)接壤,南面隔海和日本相望,除此之外和其他國家都相距甚遠。這樣的地理位置也就決定了它的尷尬境地和悲慘命運,為什麼這麼說呢?

朝鮮自己是個小國,鄰國卻一個比一個強,俄國是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且擴張成性,中國是世界面積第三的國家也是人口第一大國,歷史上曾經長時間是世界第一現在GDP也是世界第二;日本雖然面積只是朝鮮半島的1.5倍,但它偏偏是近代西方列強以外世界上唯一的發達國家,二戰後一度GDP世界第二、現在也是世界第三。

朝鮮半島地緣格局

可以說朝鮮是地緣環境最差的國家,也只有歐洲的波蘭勉強有一拼。波蘭因地處中歐以前與普魯士、俄國、奧匈帝國三強為鄰而慘遭三次瓜分並被亡國,復國後雖然奧匈帝國消失了,但在二戰時又被德國(原普魯士)蘇聯(原俄國)再次瓜分,好在德國二戰後被打殘徹底老實了,蘇聯解體後出現許多小國,波蘭終於安全了。

波蘭的地緣格局

那朝鮮是不是在歷史上也早早被強鄰瓜分了呢?在19世紀以前朝鮮是平靜祥和的,默默無聞,甚至被稱為「隱士之國」。為什麼呢?原來那時候俄國還在歐洲折騰無力涉足東亞,日本也在自己的島國內戰不斷,雖然偶爾欺負一下朝鮮,但危害並不嚴重。

古代大部分時期,中國國力全世界最強,在東亞更是主導國家。但中原王朝,尤其是北宋之後,奉行儒家思想,對外侵略野心並不如後來的日本和沙俄那麼強烈。

一般情況下,外國只要稱臣納貢即可,而且中國回賜的禮物遠遠多過貢品,所以那時朝鮮依附中國成為藩屬,上層士大夫兩班貴族學習漢字,尊崇儒教,暢行科舉,甚至與中國士大夫詩酒唱和。

19世紀後半期,風雲突變,朝鮮所依附的中國清朝迅速衰落,最後慘到被西方列強欺凌瓜分的境地,自然無法庇護朝鮮了。

清朝時的中朝日俄四國

這時候俄國的觸角已伸向亞洲最東端,更慘的是日本自明治維新後快速崛起也要學西方對外殖民侵略,目標首先是中國東北,作為日本踏足東北最好大陸橋的朝鮮自然必須拿下,而且日本也認為朝鮮是東亞大陸刺向日本腹部的尖刀,一定要置於自己的控制之下才能安心,於是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日本輕鬆擊敗清朝使朝鮮處於自己的「保護」之下。

俄國此時也逼近朝鮮,與日本矛盾顯現,結局是日俄戰爭日本擊敗俄國獨佔朝鮮。日本毫不客氣地於1910年將其吞併朝鮮,朝鮮亡國了35年。

▍二戰後朝鮮分裂,埋下戰爭伏筆

到了1945年8月的二戰末期,美軍已逼近日本本土,並在8月6日和9日向日本廣島、長崎投放了原子彈,蘇聯150萬大軍也於8月9日開始橫掃東北日軍,前鋒進入朝鮮,在此多重打擊下日本於8月15投降。

形勢發展太快了,朝鮮怎麼處理?在1945年2月的雅爾塔會議上,英美蘇三強就二戰後的世界格局討價還價,在歐洲,英美與蘇聯就領土和勢力範圍錙銖必較,但雙方對亞洲就不太在意,朝鮮就更沒關注了,只是規定到時由中美英蘇對朝鮮進行臨時託管而已。

二戰時的蘇軍

此時美軍還遠在沖繩,為了不讓蘇聯獨佔朝鮮,美軍匆忙與蘇聯約定在朝鮮半島以北緯38度線為界,美軍佔南部,蘇軍佔北部。斯大林由於對戰後歐洲的勢力劃分比較滿意,在亞洲的胃口也得到了全部滿足,對朝鮮就無所謂,為了向西方示好就同意了美國的建議,命令蘇軍在38線停止前進。

英國覺得太遠不來了,中國蔣介石政府忙於內戰沒功夫也不來了,朝鮮就只有美蘇兩大國在託管,當然他們各自都在佔領區扶持了自己滿意的代理人組成政府,美國找了李承晚,蘇聯選中了金日成。

二戰時的美軍

隨著冷戰的鐵幕轟然落地,美蘇在伊朗、希臘、柏林等地開始進行明爭暗鬥,這樣在朝鮮要成立雙方都滿意的統一政府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一番激烈的博弈之後,1948年8月美國擁立李承晚成立大韓民國(南朝鮮),蘇聯支持金日成於1948年9月成立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北朝鮮),和平統一已成奢望。

美蘇在1949年也相繼撤軍,此時無論李承晚和還是金日成都拒絕承認對方政府的合法性,都希望自己武力統一朝鮮,雙方在38線多次發生武裝衝突,李承晚一再叫囂要越過38線佔領北朝鮮,當然金日成統一朝鮮的決心更加堅定!

▍金日成為什麼遲遲不能發動戰爭?

金日成早年在中國東北地區進行抗日鬥爭,戰績斐然,後來在日軍大舉進攻失敗後就退入蘇聯境內加入了第88國際旅任朝鮮營營長。

蘇軍進入朝鮮後金日成帶領幾十人也回到朝鮮,他雖然年輕但能力很強,深得蘇聯人信任,在蘇聯的強力支持下,金日成逐步在朝鮮北部建立政權並大力進行土改,發展經濟,北朝鮮一片欣欣向榮。

抗日戰爭

與此相對,南朝鮮各派勢力魚龍混雜,互相爭鬥,沒人搞經濟,社會十分混亂,共產黨的勢力也不小,所以金日成對統一朝鮮充滿了信心!

但和平統一不可能,武力統一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最起碼要有人、有槍吧,尤其要有作戰經驗的部隊,雖然北朝鮮此時已成立了人民軍,但都是剛入伍的新兵蛋子,沒有任何戰爭經驗,真要與南朝鮮部隊作戰實在沒有必勝的把握,不過金日成並不著急,他把目光轉向了中國。

在日本吞併朝鮮以後,大量的朝鮮人跑到了中國東北,其中許多人後來在解放戰爭時期參加了中共在東北的部隊,1949年4月金日成派人見毛主席希望這些朝鮮族戰士派回朝鮮參加統一戰爭,金日成之所以這麼要求是因為中共在解放戰爭期間欠了他很大的一個人情。

原來在東北國共內戰開始時國民黨部隊實力強勁,在南滿的我軍部隊戰事不利有些就會撤退到朝鮮境內休整,國民黨部隊也只能幹瞪眼無可奈何,還有解放軍大批的傷員休養、戰備物資過境、臨時儲備保存都在北朝鮮進行,金日成在人員、車皮、倉庫場地、費用收取等方面都給予了很大的方便,雖說這都是斯大林的命令但作為地主的金日成如果不積極配合中共也不好過。

國共內戰

所以現在是中共投桃報李的時候了,果然毛主席很爽快地答應了金的要求,將其時在東北駐防的兩個全部由朝鮮族戰士組成的整編師配齊武器交於朝鮮,並承諾另外一萬多零散的朝鮮連、朝鮮排部隊因為正在南方作戰回不來,等戰事一結束就立即讓他們返回朝鮮。

這樣金日成就有了幾萬名久經沙場的老兵,以他們為骨幹組成的朝鮮人民軍戰鬥力暴漲,金日成現在是信心爆棚!當然金還需要蘇聯的坦克、飛機等重武器尤其是斯大林的同意,不然他也不敢發動戰爭。

朝鮮人民軍

正好此時冷戰愈演愈烈,蘇聯與西方在伊朗、希臘、柏林等地都發生了劇烈的碰撞,最後斯大林都退縮了,因為他深刻知道了美國的強大和蘇聯的虛弱。

這在「柏林危機」事件上表現得最明顯。斯大林原想水陸封鎖西柏林又留下空中通道,事情不做絕而讓西方乖乖投降,他想畢竟僅依靠空運補給西柏林200萬人的一切生活所需,還要度過寒冷的冬天根本不可能,蘇聯穩操勝算。

沒想到美國動用了大量運輸機空運,你現在看錶現「柏林危機」的電影,當時美軍在柏林指揮空運的指揮官的煩惱是要降落的飛機實在太多了,怎樣編排方案才能避免這些飛機空中大塞車。美國當年太強了!

柏林危機中運送物資的C-54運輸機

斯大林此時在歐洲已經力不從心更不想在遠東與美國再挑戰事,而且蘇聯在亞洲遠東的利益早就在1945年斯大林答應出兵東北後全部得到了(主要就是控制中長路,獲得旅順這個溫水不凍港),他完全不同意金日成的主張,只是說如果南朝鮮進攻就可以反擊但不允許北朝鮮主動進攻。

美國也一直視歐洲為戰略重心,也不願在遠東多事,雖然美軍在離開南朝鮮以前也幫助李承晚政府訓練了幾萬部隊,但故意只配備了輕武器,重武器全不給,這樣南朝鮮軍隊也只能防禦無力進攻,金日成想反擊都沒機會,鬱悶之極!

金日成又在1949年10月中國建國後希望毛主席再支持他,但那時中國還沒解放台灣和大西南,況且國家經過多年戰爭滿目瘡痍,百廢待興,更不願再惹戰事、甚至和美國對抗,總之到1949年底中蘇兩個大國都不同意金日成發動統一之戰,似乎此事遙遙無期了。

▍斯大林為什麼又改變主意了?

1950年1月底斯大林突然告訴金日成同意他的行動,將朝鮮所有需要的重武器全部配齊,蘇聯幾千人的顧問團還幫助制定好了作戰計劃。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

何以就在短短一個月之內斯大林就改變注意了呢?由於當時蘇聯的檔案尚未完全解密,我們只能根據已知的史實進行一個合理的推斷。

朝鮮戰爭

一種普遍的看法是斯大林希望在亞洲發動一場戰爭以把美國拖下水從而減輕蘇聯在歐洲的壓力,同時讓中美互相消耗以打擊蓬勃發展的中共勢力,蘇聯坐收漁翁之利,從朝鮮戰爭後來的進展來看此說有一定道理,但斯大林作為一名政治家,做出這麼重大的決定肯定不是隨便的行為,他這樣做一定是為蘇聯的國家利益服務的,即這麼做蘇聯能夠受益而不是一無所獲或受到損害。

戰爭的結局他一定事先估量過,無非三種情況:一、勝利,統一朝鮮;二、失敗、退回三八線自保;三、完全失敗、丟掉北朝鮮。由於當時南朝鮮軍隊沒有重武器,而北朝鮮人民軍有幾萬名百戰老兵加蘇聯支援的重武器,出現後兩種情況只能是美軍介入。

那樣中國是否參戰不一定,中美對戰的可能性不能保證,而蘇聯若置身事外也有損社會主義領袖的威望,這都對蘇聯大大不利,即使第一種情況獲勝了,蘇聯也沒多大好處(斯大林根本不在乎朝鮮能否統一),而冒與美國開戰的風險就太不值得了。但他現在居然就同意了,從邏輯上分析這短短的一個月之內一定發生了什麼事,促使斯大林覺得發動戰爭能夠使蘇聯獲得較大的益處哪怕與美國對抗也是值得的,那是什麼呢?

中國志願軍

沈志華教授的觀點比較有說服力。1950年1月發生了一件重大事件,就是毛主席親自到莫斯科與斯大林簽署《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條約中一項重要內容是蘇聯必須無償歸還中國東北的中長路,及旅順、大連港;而這些是蘇聯1945年出兵中國東北打日本的主要酬勞,是蘇聯在遠東重大利益的保證。

現在毛主席的強硬態度,而且為了拉攏新中國遠離西方全面倒向蘇聯,斯大林忍痛同意了中國的要求,但蘇聯在亞洲的戰略利益就大受損害,尤其是暢通的溫水不凍港是俄國人多少年的不懈追求,所以斯大林就想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支援金日成拿下南朝鮮,那裡的釜山、濟州島都是不錯的溫水不凍港,完全可以頂替失去旅大的損失。

朝鮮戰爭

恰在此時,美國公開宣布南朝鮮不在美國的防禦圈之內,斯大林又得到情報——如果朝鮮半島發生戰爭,美國將撤退美僑,固守日本。斯大林老謀深算,他當然設想了萬一美軍真乾地預了呢(事實是1950年4月美國政策就發生重大變化,可見世事難料)。

這個在《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也規定了,一旦在遠東發生戰爭,蘇軍有權優先使用中長路及旅順港,就是說真與美軍打起來蘇聯也可以再次進佔旅順。

事實上戰爭爆發後中國請蘇聯海軍進駐旅順,連使用期限都沒有了。若不是以後斯大林去世,赫魯曉夫少不更事將旅順歸還了中國,真再要回來還是個大麻煩。

這樣不論勝敗蘇聯利益都有保證,於是斯大林在金日成身上豪賭了一把,終於將朝鮮南北雙方以及中美都拉入了一場殘酷慘烈、沒有贏家的戰爭!


推薦閱讀:

蘇聯當初為何要策劃蒙古獨立,而不是直接將它吞併?
斯大林為何提出用十五個將軍換林彪?
為什麼赫魯曉夫在天朝的粉絲這麼少?
大清洗:列寧式政黨的必然之路

TAG:中國 | 戰爭 | 朝鮮 | 斯大林 | 爆發 | 朝鮮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