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壓抑的軍事奇才魏延
06-05
被壓抑的軍事奇才魏延 - 轉 爬爬書庫 一直以來,魏延是一位身上承載著太多爭議的名將,尤其是「異道會於潼關」的軍事戰略,更在千年以後充滿了無數的爭論。個人認為,魏延者,軍事奇才也,只是被諸葛亮壓抑得太久,以致難以「功蓋三分國」。 魏延用兵,攻則拉枯摧朽,守則固如金湯,攻守自如,張弛有度,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攻,魏延善出奇兵。「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會於潼關,如韓信故事」。以是觀之,若有荊州數十萬兵馬,早已效仿孫策攻佔襄陽,陰窺許昌,豈如關羽僅「威震華夏」而不得寸土。兵法有雲,「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魏延是也。守,魏延善以攻為守。延守漢中,「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如此氣概,放眼三國,唯曹操可堪比擬。 但是魏延的悲哀在於所託非人,因為他的頂頭上司是諸葛亮。魏延善攻,而「諸葛一生惟謹慎」;魏延好出奇兵,而諸葛步步為營;魏延「性矜高」,而諸葛善以「平易近人」面目出現;魏延本可獨當一面,而諸葛卻強令其為前鋒,籠於麾下。與頂頭上司如此意氣相左,註定了魏延的壓抑。說魏延所託非人其實也不盡然,因為他本意選擇的是劉備,也確實沒有看錯劉備——能以漢中門戶相托,足以證明自身能力。可惜的是劉備死得太早,而諸葛一手遮天。 首先,「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會於潼關,如韓信故事」。一個「每」字,道出魏延與諸葛的軍事思想不是一般的分歧,而是存在嚴重的差異。魏延用兵如何,守漢中、破郭淮已有定論,較之諸葛,戰略或有不及,戰術則絕對超出其上,然此才卻不得發揮,無怪「延長謂亮為怯,嘆狠己才用之不盡。 其次,「五年,諸葛亮駐漢中,更以延為督前部」。古人有云:「寧為雞頭,不為牛後」,以天縱奇才而屈居人下,如虎囚於柙,龍困於淵,鴻鵠之志不展,功勞盡為他人,此豈英雄所為? 再次,「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還者……本指如此。不便反叛」。此亦魏延所悲,悲在其「忠」。「良禽擇木而棲」,魏延卻一意返蜀,卻至身敗名裂,生平抱負不得盡展,反受後人笑罵,怎不令人嘆惋。 總之,以魏延性格,獨當一面則雄才盡展,居於人下則如烈馬,非明主不能馴也。因此放之劉備則功成名就,放之諸葛則身敗名裂。設若收之於曹操,當可與張遼如雙子星座,交相輝映。 -------------------------------------------- 以下是另一位網友整理的資料 魏延是三國里爭議很大的人物,論壇里也已經談論得很充分了,本沒有多少再談的空間。但魏延是我很喜歡的一名將領,所以還想再說說他。 一、演義篇 一、相貌 魏延出場,是在劉備攜民投襄陽,被蔡瑁、張允所拒時:「忽後城中一將默然跳起,引數百人徑上城樓,來殺蔡瑁、張允。此人是誰?身長九尺,面如重棗,目似朗星,如關雲長模樣,武藝獨魁。」 第二次出場,是關羽戰長沙,韓玄欲斬黃忠時:「忽然一將揮刀殺入,砍散刀手,救起黃忠……百姓視之,其人面如重棗,目若朗星,器宇軒昂,貌類非俗,乃似關將。」 (以上為羅本,在毛本中,「如關雲長模樣,武藝獨魁」、「器宇軒昂,貌類非俗,乃似關將」等語句均被刪去。但僅憑「面如重棗,目似朗星」,就令人不禁會想到關羽了。) 總結:魏延相貌堂堂,長得很象關羽。當然,挺魏延的也可以說是關羽象他。 二、武力 魏延主要戰績有: 1、第一次出場時,大戰文聘。 2、取西川時,與冷苞戰三十合。 3、戰葭萌關時,與馬岱戰不十合,岱敗走。但馬岱有詐敗的可能,因為他跟著回身一箭,中了魏延左臂。估計魏延怎麼也沒想到,日後就是此人砍下了他的頭顱! 4、戰斜谷時,拈弓射中曹操,使他折卻門牙兩個,魏延驟馬來殺曹操,龐德奮力向前,戰退魏延。 5、首伐中原時,魏軍先鋒曹遵(既為先鋒,理當不弱)戰不三合,被魏延一刀斬於馬下。 6、二伐中原時,諸葛亮糧盡退兵,魏國先鋒大將王雙(猛將啊!)驅軍追趕,忽一騎馬從林中驟出,大喝:「魏延在此!」王雙大驚,措手不及,被一刀砍於馬下。雖是突襲,但魏延手下僅三十騎人馬,望漢中緩緩而行。真孤膽將軍也!我特佩服。 時人評價有: 1、諸葛亮:「魏延素有反相,因憐其勇而用之」。 2、後主(劉禪):「魏延乃勇將」。 3、姜維:「魏延勇猛」。 總結:魏延在演義中戰績不顯,負於龐德說明其武力未躋超一流境界,後期更多被諸葛亮用於詐敗、誘敵,沒有什麼特別出彩的地方,斬王雙是一大亮點,可惜明顯是突襲。不過,從時人的評價看,魏延確是勇將,是諸葛亮御用先鋒,也是三國後期可與司馬懿御用先鋒張郃相抗的寥寥數人之一。個人認為他的武力與張郃、張遼、徐晃、甘寧、姜維等人為同一檔次。 三、智力 魏延智力上的直接體現是諸葛亮首伐中原時,獻徑出子午谷之計。對此計見仁見智,爭論很多,象論壇上龍殃雲兄不久前就作過詳細分析,他是否定子午谷之計的,而我則堅持這是上策,諸葛亮未採用,殊為可惜。這裡不談此事,通過其他方面來談。 1、劉備識人至深,而魏延深得劉備器重。劉備稱漢中王,封魏延為漢中太守,這一職位何等重要,非智勇之人豈能任之? 2、劉備親征伐吳,命諸葛亮保太子守兩川,馬超助魏延守漢中,馬超只能作副手,足見魏延之地位。 3、首伐中原時,諸葛亮命高翔屯兵柳城以應街亭,又思:高翔非張郃之敵,必得一員大將,屯兵於街亭之右,方可防之。遂喚魏延引本部兵去街亭之後屯紮。延曰:「某為前部,理合當先破敵,何故置某於安閑之地?」諸葛亮曰:「前鋒破敵,乃偏裨之事耳。今令汝接應街亭,當陽平關衝要道路,總守漢中咽喉,此乃大任也,何為安閑乎?」 4、二伐中原時,諸葛亮佯退誘敵,喚眾將商議曰:「今魏兵來追,必然死戰,汝等須以一當十,吾以伏兵截其後。非智勇之將,不可當此任。」言畢,以目視魏延。從這裡明顯看出,諸葛亮內心對魏延其實非常倚仗,而且許其為智勇之將! 總結:劉備不必說了,即使是對魏延始終成見很深的諸葛亮,在內心裡都是肯定魏延的才幹的,所以魏延是將才無疑。 四、人品 1、劉備投襄陽被拒時,魏延引數百人徑上城樓,大喝:「劉使君乃仁德之人,今為救民而來投,何得相拒!」輪刀砍死守門將士,開了城門,放下弔橋,大叫:「劉皇叔快領兵入城,共殺賣國之賊!」可見其心正直。 2、混戰後不見劉備而投韓玄,玄怪其傲慢少禮,不肯重用。可見魏延性格孤高,不屑拍馬鑽營。這可以說是缺點,也可以說是優點,與關羽「傲上而不忍下」有相似之處。看來不僅相貌相象,性格也相象。 3、與曹操戰於斜谷時,操招魏延歸降,延大罵。哪裡是反骨的模樣? 4、我認為諸葛亮對魏延很不公正。可能由於魏延個性太強,一開始就被諸葛亮判為「必反」,處處打壓。魏延率眾救黃忠,殺韓玄,獻長沙,孔明以「有反骨」為由喝令刀斧手推下斬之,連劉備都驚問:「魏延乃有功無罪之人,軍師何故欲殺之?」魏國大將郝昭守陳倉,魏延攻之連日不能破,孔明大怒,欲斬魏延,實為過分。此後孔明親自率兵,晝夜相攻20餘日也無計可破。魏國先鋒王雙來救,魏延請戰,孔明曰:「汝乃先鋒大將,未可輕出。」既為先鋒,又不令先出,豈非咄咄怪事?直至諸葛亮臨死時,仍在算計魏延。究其深層原因,我認為是由於諸葛亮在蜀國擁有至高無上之權威,他自己也儼然以「神」自居,但魏延卻並不膜拜之,正犯了諸葛亮之大忌,自然得不到重用;而象姜維這樣的將領,才幹其實很平庸(挺姜維的先別罵,後面再談),卻因為絕對順從諸葛亮而獲重用。魏延後來的悲劇,諸葛亮要負一定的責任。 5、替魏延說了這麼多好話,也不能不說說其缺點。一是過於貪功,取西川時就與黃忠爭功,差點死掉,還虧了黃忠救了他。二是過於孤傲,自恃功高,鋒芒太露,不知收斂,致使人緣很差。諸葛亮死後與楊儀爭權時,兩人爭相向劉禪告狀說對方做反,蔣琬、董允等大臣都保楊儀,可見一斑。 總結:魏延個性太強,優點和缺點都很明顯。但縱觀其為人,耿介直率,不諳世故,恃才放曠,言行無忌,因此為世人所不容。 二、史書篇 據《三國志》: 1、先主為漢中王,遷治成都,當得重將以鎮漢川,眾論以為必在張飛,飛亦以心自許。先主乃拔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一軍盡驚。先主大會群臣,問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對曰:「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先主稱善,眾咸壯其言。――評:劉備對魏延的重用,與諸葛亮成鮮明對比。而魏延應對之言極其豪邁,又不失理智,真乃大將之風。 2、先主踐尊號,進拜鎮北將軍。建興元年,封都亭侯。五年,請諸葛亮駐漢中,更以延為督前部,領丞相司馬、涼州剌史。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後將軍費瑤、雍州剌史郭淮與延戰於陽溪,延大破淮等,遷為前軍師、征西大將軍,假節,進封南鄭侯……延既善養士卒,勇猛過人。――評:戰功與官爵俱顯,不愧將才。 3、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如韓信故事,亮制而不許。延常謂亮為怯,嘆恨己才用之不盡……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唯楊儀不假借延,延以為忿,有如水火。――評:魏延的缺點,悲劇的開端。 4、秋,亮病困,密與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等作身歿之後退軍節度,令延斷後,姜維次之;若延或不從命,軍使自發。亮適卒,秘不發喪,……延大怒,率所領徑先南歸,所過燒絕閣道。延、儀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邀交至。後主以問侍中董允、留府長史蔣琬,琬、允咸保儀疑延。……延士眾知曲在延,莫為用命,軍皆散。延獨與其子數人逃亡,奔漢中,儀遣馬岱追斬之,致首於儀,儀起自踏之,曰:「庸奴!復能作惡不?」遂夷延三族。――評:悲劇! 5、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還者,但欲除殺儀等。平日諸將素不同,冀時論必當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評:這裡說得很清楚,魏延本意是殺楊儀,奪兵權,不是叛蜀。 6、亮深惜儀之才幹,憑魏延之驍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廢也。――評:諸葛亮是承認魏延的才能的。 7、初,儀為先主尚書,琬為尚郎,後雖俱為丞相參軍長史,儀每從行,當其勞劇,自為年宦先琬,才能逾之,於是怨憤形於聲色,嘆吒之音發於五內。時人畏其言語不節,莫敢從也,惟後軍師費禕恨望,前後云云,又語禕曰:「往者丞相亡沒之際,吾若舉軍以就魏氏,處世寧當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復及。」禕密表其言。十三年,廢儀為民,徒漢嘉郡。儀至徒所,復上書誹謗,辭指激切,遂下郡收儀。儀自殺,其妻子還蜀。――評:楊儀也不是什麼好東西。 8、姜維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眾黷旅,明斷不周,終致隕斃。――評:諸葛亮對姜維很器重,但《三國志》對其評價並不高。而在演義中,姜維登場時很閃亮,稱其「自幼博覽群書,兵法武藝,無所不通」,諸葛亮稱:「今得伯約,得一鳳也!」、「吾遍觀諸將,無人可授,獨汝可傳我書」,推崇備至,欽定為接班人。但縱觀全書,姜維雖時有計謀,但無特別驚人之處,盛名之下,其實難副。首次伐魏,就兵敗牛頭山;與鄧艾屢屢鬥智,也是略處下風。 綜合評價: 無論是演義還是史書,魏延智勇兼備,實為將才。倘劉備有壽,又或諸葛亮能善用之,本可成為蜀國柱石之臣,終成悲劇人物,實在可惜!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關羽為何對魏延恭恭敬敬?不僅僅是魏延視關羽為偶像那麼簡單
※趙雲的真實能力如何?我說他只是一個保安。
※三國中的最大冤假錯案:魏延真的腦後有反骨?
※三國中馬岱武功比魏延低很多,為什麼最後能殺了魏延?
※三國名將魏延是如何作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