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洞見和真相15——大虛法師講述

洞見和真相15——大虛法師講述 2009-06-23 08:16閱讀:456 無生法忍 阿鞞跋致昨天我們講到第二個重點,這段經文的第二個重點就是這句話,「如執明鏡,自見面像」,看到了嗎?這句話暗示了凈土所指向的,其實就是我們生命的本來面目,而且,要看見這個真相,修行者必須要做到心如明鏡才行,這樣才能光含萬象,朗照一切,這句話里隱隱包含了這個意思,大家要留意。那麼,下面是第三個重點,這個重點也非常的重要,這個重點就是這一句「心歡喜故,應時即得無生法忍」,這句話是講修行本經的念佛法門可以達到的一個大成就——無生法忍。但是這個無生法忍到底是什麼境界呢?這個詞我們經常聽到,但是它到底是什麼境界呢?如果按照天台宗的教理,按照台宗的教理來講,菩薩只要修行到初住初地,就已經可以算是證得無生法忍了,不過這個還只是相似的無生法忍。真正的無生法忍,嚴格來講,比如按照《仁王經》的說法,那個境界標準就很高很高了,那個境界至少要七地以上的大菩薩才能證得。七地菩薩所證入的還只是無生法忍的下品,那是最低的,八地好一些,八地是中品,九地以上才是上品。這三個位次的菩薩,他們證入的,可以說是一個很偉大的境界,學佛學到這種程度,那基本上是不會再退轉了,尤其是八地以上的大菩薩,那是絕對不會再退轉了,所以達到這個境界的菩薩道行者往往又被稱為「阿鞞跋致」——著名的阿鞞跋致。阿鞞跋致是印度梵語的音譯,意思是不退轉。這個不退轉是指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和念不退,層層遞進。一般來講,這個位不退是指修行者「斷見思惑」,破除我執我相後,這個人已入聖流,他已經算是聖人了,再也不會退墮為凡夫,這個超凡的地位相當於《金剛經》上講的四果阿羅漢,他永遠不會再退失了,所以叫做位不退。那麼行不退呢,行不退是指修行者「斷塵沙惑」,像塵沙一樣多、一樣微細的這些無明疑惑,這是惑業。「斷塵沙惑」,破除法執後,永不退轉於救度一切眾生的菩薩之行,他永遠都不會再退墮為小乘行者,所以叫做行不退,一種行持上的不退。那麼念不退呢,念不退是指修行者「破無明惑」,也就是破除十二品、按照經典上講的微細無明,破除這十二品微細無明後,那「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啊,這時的修行者,定慧圓滿,萬行具足,他已經達到永不退轉於中道正念,永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境界,所謂「心心流入薩婆若海」,念念回歸自性法海,形容的就是這一類修行者。換句話說,這時的

載入中...內容載入失敗,點擊此處重試載入全文 修行者,他已經真正地、徹底地見到了一切法不生不滅的真相,所以他於無上佛果那是決定成就,念念都不會再退轉了,這就叫做念不退,這是更微妙、更廣大的一種「內在」成就。這樣三不退統統具足,就叫做「阿鞞跋致」,《阿彌陀經》上講的「阿鞞跋致」,這個阿鞞跋致的境界才是真正的、究竟圓滿的無生法忍。像這樣了不起的大成就,換了別的修法,很可能需要漫長無比的三大阿僧祈劫,要歷劫苦修才能證得。但現在我們卻只要一生,我們只要仰仗佛力,好好修行本經所講的十六觀法門,一旦修成,那麼就能在一生之中,圓滿成就這個三不退的無生法忍,成就無上的阿鞞跋致境界。而且,就算我們不修觀想,或觀想沒有修成,那也沒有關係,因為我們還可以念佛啊,對不對?只要我們信願具足,老實念佛,那麼往生凈土就是決定無疑的事,這點是可以肯定的!而凈土一旦往生,那事情就很奇妙了,因為即使是最差的五逆十惡,即使是那些下下品往生的眾生,即使是他們,也可以在凈土、在佛力的加持下,速疾圓滿福慧資糧,速疾圓成無生法忍,速疾圓證三不退,因此《阿彌陀經》里才會講:「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所以,僅僅從這一點你們就可以知道了,這個法門有多了不起,有多難得!在《無量壽經》里,其實也提到過這點,比如四十八願里的第四十七願,佛陀說:「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轉者,不取正覺。」他方國土已經證入空性的諸大菩薩,這些菩薩指的應該是七地以下的菩薩,這些菩薩只要一聽聞阿彌陀佛的名字,由於彌陀願力的強大加持,那麼他們當下、即刻、立刻就會證得阿鞞跋致的不退轉位。這些他方國土的諸菩薩眾,他們就算是不求生西方極樂,他們也能在自己的剎土得到阿鞞跋致。而如果他們能發願求生的話,那就更不得了,那他們得到的就不僅僅是不退轉了,而是快速達到一生補處的等覺菩薩位,現前圓滿普賢十大願王,疾成佛道。這是講菩薩,菩薩如此,那我們凡夫呢?凡夫其實也是如此,毫無例外,不過凡夫必須要等到往生凈土後,才能在佛力的加持下成為阿鞞跋致,乃至一生成佛。比如第十一願就講:「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滅度者,不取正覺。」這是法界本尊阿彌陀佛給我們十方眾生的一個永恆承諾。這一願里講的「定聚」,其實指的就是無生法忍,「正定聚」,一種永不退轉的境界,也就是阿鞞跋致。修行者至少要破一品無明以後,才有資格進入到這樣的正定聚,一般來講這是很難的,但是,對那些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眾生來說,這件事就是小事了,就是小菜一碟。因為不管什麼根器的眾生,他們只要念佛,他們只要能往生,哪怕你是惡人往生,哪怕你是披毛戴角的畜生,只要你一往生,在佛力的加持下,最後統統都能達到這個永不退轉的大乘正定聚,成為無生法忍的阿鞞跋致,乃至,最終達到「必至滅度」的大乘佛果境界,獲得究竟涅槃。這個狀態有點像海納百川,不管是什麼水,湖水河水,不管什麼水,一旦流入大海,那最後就只得一個味道,只有一個整體了,對不對?所以這個凈土法門,那真的是至圓至頓的,真是不可思議,祖師大德的評價那真是一點都沒錯的!這個法門之所以能這樣,這個法門之所以能有這樣速疾圓滿的成就,歸根結底,還是因為阿彌陀佛的無盡慈悲、無盡大願,說到底,還是因為「全仗佛力」的緣故,否則就憑我們凡夫眾生,就憑我們那個顛倒樣,想要在一生之中得到無生法忍?哼哼,那隻不過是一個大妄想罷了。因此,「全仗佛力」這四個字,可以說是我們凈土法門最最關鍵的一個核心要點,我們的信願,我們的往生,我們的一切成就,統統都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的,所以大家平常念佛的時候最好能把它牢牢記住,不要忘了,不能有片刻稍離。那麼,關於這個無生法忍,我還有一個小問題要跟大家明確一下,在《無量壽經》里,在四十八願的第三十四願里,佛陀說:「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之類,聞我名字,不得菩薩無生法忍,諸深總持者,不取正覺。」有些法師在解釋這一願里的無生法忍和本經所講的無生法忍的時候,說它們只是喜忍、信忍,只是十信位菩薩的「十信中忍」,因為善導大師就是這麼講的,所以他們也跟著這麼說。但是我覺得他們這個說法,包括善導大師在這一點上的闡釋,我覺得是很有問題的,我覺得他們在理解上,這些大德在理解上可能出現了某種偏差。像這些法師,尤其是善導大師,那都是我很尊敬、很尊重的大德,但是具體到這一點法義的時候,關於無生法忍,我覺得,那可能就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了。比如,像前面三十四願里講的這個無生法忍,和本經所講的無生法忍,這些大德他們認為那只是「十信中忍」,但我認為不是的,我認為佛陀講的其實就是最究竟、最圓滿的,那是只有八地以上的大菩薩才能徹證的無生法忍。這個道理很簡單,因為以阿彌陀佛的慈悲,以阿彌陀佛願力的弘大,他不可能加持眾生只達到「十信忍」的程度就停止了,所以佛陀講的無生法忍一定是指最究竟、最圓滿的阿鞞跋致境界,他老人家一定是以這個作為最高標準的,否則阿彌陀佛發的願就不能叫做「大願」了,對不對?不過話說回來,佛陀其實也很清楚,雖然佛力的加持都是平等的、一樣的,但是因為我們眾生的根器不一,信解不同啊,所以他們在證入無生法忍的時候,那個先後快慢還是有所不同的。我們仔細看看這個第三十四願就知道了,佛陀在發願的時候,說的是「聞我名字,不得菩薩無生法忍,諸深總持者,不取正覺」,這個意思是說,只要聽聞我名字的眾生,「一歷耳根,永為道種」,隨著他們或信或不信,或深信或淺信,這個「阿彌陀佛」的名號,這個金剛種子,或遲或早,總有一天會在他們的心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所謂「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啊,佛陀以此名號因緣,最終會引導一切眾生得證圓滿究竟的無生法忍、阿鞞跋致,並獲得種種精深奧妙的總持陀羅尼,這個是阿彌陀佛的大願。所以大家注意這句話里,佛陀講的是「不得菩薩無生法忍,諸深總持者,不取正覺」,他用的詞是「不得」,而不是「即得」。即得的話,那是指當下立刻就得,這個不是菩薩、不是大根器的人,那是不可能做得到的;而「不得」呢,這個詞就很靈活了,不得的意思,是指有可能即刻得,也有可能晚點得,比如往生以後才得,甚至下一輩子或千生萬劫以後才得,這個就要看眾生的信解和信願的有無深淺了,對不對?但是無論如何,這個無生法忍、諸深總持的無上境界,那是肯定會得到的,遲早的事,所以這一願里佛陀用的詞是「不得」,他並沒有把這個時間說死。了解這個,你才知道古德翻譯經典的時候,那個遣詞用句真的是非常精準的,一點都不馬虎,一個字都不錯。這一大願、第三十四願彰顯的,其實是阿彌陀佛慈悲願力和名號功德的深遠廣大,無遠弗屆!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的眾生,一切眾生,他們只要聽聞阿彌陀佛的名號,就能在彈指之間,頓然接上大乘佛法的大善因緣,以此作為成佛的種子,進而獲證無上不可思議的無生法忍、諸深總持,這個妙因妙果實在是太殊勝、太了不起了!這句名號所代表的如來果地境界,重於泰山,不可妄測!一句阿彌陀佛重於泰山!所以我們不要把這個因果給理解淺了,不要把無生法忍給理解淺了。因此之故,如我說者,即是正解,千古不易!這是講到無生法忍順便一聊,那麼現在我們回到經文。無上異方便 落日第一觀「佛告韋提希:汝是凡夫,心想羸劣,未得天眼,不能遠觀,諸佛如來有異方便,令汝得見。」這時佛陀告訴韋提希夫人說,你是凡夫,心想羸劣,沒有佛菩薩的天眼,所以不能看到無限廣大的世界——我們凡夫其實都是這樣的,大家都一樣的,我們個個心思散亂,妄念紛飛,而且心量狹小,智慧封閉,這叫做「心想羸劣」。我們只看得到地球或自己身邊這一點點空間,我們把這個叫做「現實」,而不叫做「狹隘」。即使是大阿羅漢,他們心量、智慧和眼界雖然比我們都要高明,但是和佛菩薩一比那就差得很遠了。佛菩薩的心量之廣大,智慧之深廣,那真不是小乘行者和凡夫能想像的,他們能夠很輕鬆地看到十萬億佛土之外的極樂世界,乃至更遠更遠的諸佛剎土,無限維度的大千世界,他們統統都能看得到,而且看得清清楚楚。像我們,我們雖然目前暫時還看不到這些,但是我們現在有一點好處,那是比一般凡夫、甚至比一般阿羅漢都要強上很多的,那就是我們對凈土、對阿彌陀佛的信心和願望,我們有求生凈土的堅定信願,這點好處是阿羅漢都比不了的,一般人那就更不用說了。我們佛教是最重因果,最講因果的,像我們的這個信心和願力,尤其是對持名念佛的信心和願力,那絕對不是這一生第一次聽到這個特別法門,就能隨便發起的,聽清楚哦,那一定是過去生、無數世以前,按照《無量壽經》的講法,只有那些宿世以來曾經親眼見過諸佛、供養過諸佛的人,才會這樣莫名其妙地相信和歡喜這個法門。換言之,我們以前,很久以前就曾經親近過佛陀,種下過種子,只不過我們在輪迴中早就把這個事情給忘掉了,直到現在、直到今生我們才又碰到這個法門,起了現行,種子終於發芽,因緣終於成熟了,所以我們才會開始信佛念佛,開始求生凈土。那像大家平常,你們有些人不是老喜歡講什麼善根福德因緣嗎?那像這個就是大善根福德因緣啊!能信心歡喜,能念佛求生,這個就是天上天下、最大的大善根福德因緣!所以我們目前雖然還是凡夫,但也不要妄自菲薄就是這樣。那麼,以我們凡夫的水平,現在還見不到凈土的真容,那怎麼辦?這個大家不用擔心,佛陀有大慈悲和大智慧,他老人家有一個非常殊勝的、無比特別的方便法門,「異方便」,可以讓一切生死凡夫都能親身體驗、眼見為實,親眼看見他們原來根本就看不見的極樂凈土、莊嚴世界。這個特異的方便法門,就是本經在下面將要開演的十六觀法門,觀想念佛、觀像念佛、以及持名念佛這幾個法門,這是廣義的、寬泛的講。那麼決定的、真實的講呢?真實的講,異方便中還有一個異方便,捷徑中其實還有一個捷徑!我們如果把凈土三經擺在一起同參就會知道了,我們會很明顯地發現一個事實,那就是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里講的:「望佛本願,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這句話真是一點沒說錯,完全正確。所以,這個無上的「異方便」,真實的講,應該指的是、特指的是持名念佛法門,更多的指的是持名念佛法門,而不是別的。這個道理其實是很簡單、很明顯的,不過我們這裡暫時先不講太多,我們等後面講到下三品往生的時候再來給大家做個詳細介紹,到時你們就會明白了。看經文,「時韋提希白佛言:世尊!如我今者,以佛力故,見彼國土。若佛滅後,諸眾生等,濁惡不善,五苦所逼,云何當見阿彌陀佛極樂世界?」這裡要注意一個細節,韋提希夫人,她在聽佛陀講法的時候,發現佛陀字裡行間經常提到末法眾生,這個心量和慈悲就給她很大的啟發了,所以她現在再請法就學乖了,她不再圍繞自己,她不再那麼狹隘,她已經學會了為我們、為一切眾生請法,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這種心量的拓展對修行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讓我們從小我的分別執著,從對自我的關注中抽離出來,明白嗎?進而去關注一個更為廣大的世界,去關注那些更為廣大的眾生的痛苦,這就是慈悲心和菩提心生起的基礎,所以這裡提醒大家特別注意。那麼,韋提希夫人對佛陀說,她說世尊啊,我今天可以仰承佛陀神力的加持,親眼看見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但是假如您示現滅度後,那麼多眾生,包括末後世的一切眾生,他們在這個濁惡敗壞的世界裡,隨業流轉,常行不善,而且這個世界裡,三界六道,還充滿了各種各樣無法逃避的痛苦,像什麼生老病死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怨憎會苦、五陰熾盛苦——這些苦我們就不具體解釋了,大家都是苦過來的,其中滋味自己曉得,對吧?你們有誰想要具體了解的話,可以去看《無量壽經》里講的五痛、五惡、五燒,那裡面佛陀講得最清楚——那麼,這些被眾苦逼迫的眾生,那種種生理上、心理上的障礙,再加上惡劣環境的障礙,這些眾生,他們見不到您,見不到佛,得不到佛的直接加被,那麼,他們要怎樣才能親眼看見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呢?換言之,他們要如何才能得生西方極樂凈土?他們要如何才能得到究竟解脫?這個是韋提希夫人代我們發出的一個祈請,一個大大的祈請。下面就是佛陀的回答,「佛告韋提希:汝及眾生,應當專心,繫念一處,想於西方。」佛陀對韋提希夫人說,你以及所有想要求生凈土的眾生,應該把那顆散亂的、向外馳求的心收攝回來,專心一意地繫念觀想一個地方,那就是西方極樂的清凈佛土,因此佛陀才說「繫念一處,想於西方」。我們那顆心不是愛到處攀緣嗎?那就不妨只攀緣一個地方;我們那顆心不是愛打妄想嗎?那就不妨只想一個地方,這樣用起功來輕車熟路,會比較容易上手,所以這是最好、最妙的方便法門之一,很直接,就地那麼一轉而已。所以這一句經文提綱契領,非常重要,這是本經觀想、觀像和持名念佛的修行總綱,貫穿凈土法門,貫穿全經,這裡提醒大家格外留意!那麼,從這個地方開始,我們就算是正式地、真正地進入內在修行了,我們準備開始在心地上用功,我們準備開始依仗佛力,發揮心靈的創造力,深入內在宇宙,去探索其中的無限奧秘。因此,諸位菩薩,你們要做好心理準備了,這趟旅行可比之前的什麼天道三界游要精彩多了,這是超三界游,知道嗎?這一路上風景絕倫,因緣殊勝,難值難遇,那些不信佛的人,他們如果想要參加的話,我一般最少要收一萬億美金一個!(眾笑)至於你們嘛,看在那麼熟的份上,每人每天念個一萬聲佛號就行了,這就算是交了旅費了,明白嗎?(眾鼓掌)每人每天一萬聲佛號,不算多吧?所以不許賴賬!那麼在正式開始之前,有幾個細節、要點需要跟大家補充一下。首先大家要先明確一個見地,明確一個信心,那就是:即使我們做不到本經所講的「專心繫念」,即使我們不能得定,不能得一心,但我們只要信願具足,聽清楚,我們只要信願具足,只要我們求往生的信願是真實不虛的,只要我們相信這句佛號的力量,那麼我們必然能夠蒙佛接引,往生西方,這件事情是絕對無疑的!換句話說,我們對佛陀的慈悲和力量,我們對佛號的功德要有絕對的信心!了解嗎?這個見地和信心要先明確下來,這樣沒有後顧之憂,我們就可以以一種很輕鬆的心態來進入本經了,我們能夠「專心繫念」修成十六觀最好,修不成我們的往生也不會有問題。這樣子進退自如,沒有負擔,十六觀反而比較容易成就。其次,我們在正式作觀前,最好能找一個安靜、透氣、不受打擾的房間,在東方鋪設床座,在西方安置三聖像,然後什麼香花凈水、瓜果香燭,有條件的都要擺上,要如法供養,要盡量的莊嚴,然後澡浴清凈,最好能洗個澡,要把身體洗乾淨了,換上乾淨的衣服,然後燒上好香,禮佛三拜之後,這時修行者要先行懺悔,要跪在佛像前懺悔,懺悔我們這一生乃至無始以來造作的所有身口意罪障,什麼十惡、五逆、四重、謗法闡提,等等罪障,我們統統都要很懇切的懺悔,要深生慚愧,徹骨自責!這個善導大師的經驗之談。有人修懺悔修得好的,經常會痛哭失聲,或者全身大汗,也有的會見到一些瑞相,比如光明啊、佛菩薩啊什麼的,這個往往都是好事,不執著就是好事,這是業障減輕或業障清凈的一個標誌。這種懺悔在每次修法前,修行者都必須要用心去做,平常只要一想起,如果能在心裡立刻一念懺悔,乃至念念懺悔,那就最好不過,按照善導大師的說法,這種人是屬於上根利器,是利根行人。那麼,這樣懺悔完畢後,修行者就可以上座了,上座的時候要全身放鬆,身體要坐直,這個屁股下面、臀部下面要墊高,舌頭要輕輕地抵住上顎,舌抵上顎,雙眼最好能閉上,而兩腿用雙盤或單盤都可以,兩手可以結三昧定印——這些我以前都和你們講過的,這些手印、這些姿勢——也可以結彌陀印或上品上生印,都可以,你們自己選擇,一旦選定,就不要在修法過程中隨便換來換去了,否則會擾亂心念,影響觀想的效果。這個時候,修行者坐好之後,第一件事,就是要發菩提心!這個要切記,上座後第一件事就是發菩提心,要很至誠地,以恭敬之心誦念「四弘誓願」,誦三遍,然後再向阿彌陀佛和十方諸佛祈求加被!了解嗎?從始至終,修行者都要牢記「全仗佛力」的修法宗旨,這個祈禱詞可以這樣說:弟子某某,今者承佛威德神力,意欲進修凈土十六觀之無上法門,以期當生現證凈土,親見彌陀,得入念佛三昧,普為一切眾生做大津梁!以是之故,特懇請: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法界本尊阿彌陀佛!南無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慈悲垂佑,加被弟子,令弟子業障消除,智慧明了,修法成就,一切如意是盼!這個詞有點長,不要緊呵,反正到時候看光碟,你們就可以把它抄下來。然後「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這樣子念十聲佛號,大概十聲以上就可以了,然後再進入觀想,正式進入觀想。「云何作想?凡作想者,一切眾生,自非生盲,有目之徒,皆見日沒,當起想念。」這個觀想功夫該怎麼做呢?佛陀就自問自答說,一切眾生,尤其是人道的眾生,只要你不是天生的盲人,只要你有眼睛,那麼理所當然,你一定看過落日對吧?,一般人都看過夕陽,看過日落西山的景象,所以佛陀就教我們先以夕陽、以落日來作為觀想的對象,初步收攝身心。這同時還是一個暗示,佛陀借著觀想落日光明的相似境界,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我們將要去往的那個西方極樂世界,其實和太陽有一點很類似的地方,那就是光明,凈土實際上是一片大光明藏,了解嗎?那是一個光明燦爛的世界,一切都是由自性心光化現和創造出來的,這就是第一觀含藏的一個深意。這裡順便說明一點,這段經文里講的西方,那個方向,應該是指春天和秋天時候的西方,對我們中國人來說,那個時候的西方才是正西,夏天和冬天的西方就不是正西了。所以,「正坐西向,諦觀於日欲沒之處,令心堅住,專想不移,見日欲沒,狀如懸鼓。既見日已,閉目開目,皆令明了。是為日想,名曰初觀。」這是一個前方便的修習方法,我們在正式修觀前,可以先去實際的觀察落日,這個時候或坐或立都可以,正對西方,眼睛要盯著落日看。太陽快要落山前是發紅光的,光線不強,不刺眼,這個時候可以睜著眼睛看,看一會兒,就可以閉上眼睛想想,如果想不出來,再睜開眼睛看,看了再想,閉上眼睛想。天天抽一個小時去觀察夕陽,要這樣的用功,直到你閉眼開眼,都可以很清楚地看見落日為止,這是方便中的方便。然後我們再回到房間、回到靜室,面向西方打坐,打坐的時候,房間里是沒有太陽的,我們應該先閉上眼睛,不要想別的,要專心、聚精會神地去想像我們印象中的那個夕陽,要把心安住在這個境界上,「令心堅住,專想不移」,我們要一心一意地觀想,在這個位置,就在我們的眉間眼前,有一個像鼓那麼大的太陽,懸在空中。這樣慢慢地觀想清楚後,我們就要睜開眼睛了,這時我們的身體會很放鬆、很舒服,心會很安定,呼吸也會非常的微細,心息相依,了解嗎?這是很自然的一件事。那麼,在這個沒有落日的房間里,當我們睜開眼睛的時候,如果也可以清清楚楚地看見一個太陽懸在眼前,發出柔和的光芒,那就說明我們修對了。這個境界要閉眼開眼都能看到才行,乃至我們出了房間,在平常做事的時候,我們只要隨時一提,就能在眼前看到一個小太陽,甚至隨時隨地,我們都可以在眼前看到一個太陽。那個溫暖的光芒通過這裡、通過眉間灌注、沐浴我們的全身,身體這時候是透亮的,知道嗎?在我們的內在覺照里,身體這時就像琉璃一樣,是晶瑩透亮的,到處都充滿了光芒,內外好像要融化了一樣,那種感受很不可思議,非常舒服,這就叫做初得「三昧定樂」,這是一種三昧禪定的快樂,語言很難形容,你們到時自己親身體驗一下就曉得了。不過這個時候千萬要記得一點,不能起貪著,不能起貪心,否則就糟糕了,按照善導大師的說法,「若起貪心,心水即動」,心水一動,那個清凈瞭然的境界就會消失了,這是真的,所以修行者在面對境界的時候,要隨時保持一種冷靜的、空性的觀照,不能起絲毫的貪著,後面那十幾觀在原則上也是同樣的道理,這個要點大家要記住了。如果說,修行者在保持這個日觀境界的同時,還能夠正常的說話、思考和做事,互不干擾,兩不妨礙,如果能達到這個地步,那麼這個日觀的修行就算是大功告成、功德圓滿了。在凈土十六觀里,這個「落日第一觀」的修法應該說是最容易的一個,難度嚴格來講並不算太高,這是最基礎的一觀,所以這個基礎你修得越紮實、越鞏固越好,不妨多修幾次,把境界穩定下來。這樣修成以後,修行者定心初凝,定力初具,這顆心已經聽招呼了,那麼下面那些很複雜的觀想境界就可以比較順利地次第進修了。這裡我還要多餘提醒一句,這個修法的順序,最好不要亂來,不要跳著修,我們應該依照佛陀的教導,一步一步地按照順序來,這樣做是最穩妥的,而且這樣做也比較容易有成就,這是講到日想初觀順便一說。那麼,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第二觀,從這一觀開始,這個觀想境界就變得很複雜、很不可思議了。這實際上是一個門檻,修行者想要輕鬆越過這個門檻啊,唯一的辦法就是向佛陀祈求,祈求佛力加庇,這是最好、最快、最穩當的辦法,「全仗佛力」,還記得吧?不要忘了。 您有30萬元投資模擬金未領取

分享

  • 我的博客
  • 微博
  • 微信
  • 朋友圈
  • N同時轉發到微博 發送
    推薦閱讀:

    那多靈異手記里的故事真相是什麼呢?
    南宋皇帝趙構為什麼要置岳飛於死地? 趙構三句話道出真相
    翁帆為什麼會嫁給比自己大54歲的楊振寧?終於真相大白了!
    南京富二代殺妻案真相曝光:死者生前日記講述過程(組圖)二
    百家講壇《狄仁傑真相》(14集)

    TAG:真相 | 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