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狄仁傑真相12狄門桃李

 二十一世紀什麼最貴?人才!其實豈止是二十一世紀?哪個世紀都是如此,人才是立國的根本。可是問題就在於,舉薦人才,知人何其難也。《論語》曰:「問智,子曰"知人』。」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古人都認為,包括這兩位偉大思想家,他們都認為知人,是最難的事情。了解一個人難,用好一個人也很難,所以古人就把知人和善任並列。而狄仁傑呢?恰恰是一個善於發現人才,善於用人的人,他以人才治國,以人才布局,通過舉薦人才的方式,讓自己的政治理想,在自己死後得以實現。甚至可以說,狄仁傑是唐朝三百年間最好的伯樂。

 狄仁傑雖然在武則天的武周王朝中官至宰相,但他的內心中,一直堅持李唐復國的理想。到他晚年的時候,他預感到自己來日無多,所以他就致力於發現人才,推薦人才,狄仁傑希望他親自推薦的這些人,能夠實現自己李唐復國的理想。那麼,狄仁傑究竟推薦了哪些人?這些人最終實現了狄仁傑的願望嗎?陝西師範大學於賡哲教授,為您精彩講述《狄仁傑真相》之《狄門桃李》。

  【狄仁傑雖然在武則天的武周王朝中官至宰相,但他的內心中,一直堅持李唐復國的理想。到他晚年的時候,他預感到自己來日無多,所以他就致力於發現人才,推薦人才,狄仁傑希望他親自推薦的這些人,能夠實現自己李唐復國的理想。那麼,狄仁傑究竟推薦了哪些人?這些人最終實現了狄仁傑的願望嗎?】

  

  狄仁傑是善於發現人才,善於用人的人,他以人才治國,以人才布局,通過舉薦人才的方式,讓自己的政治理想在自己死後得以實現,甚至可以說狄仁傑是唐朝三百年間最好的伯樂,狄仁傑的政治抱負不就是恢復李唐么?李顯已經被立為太子了,還有什麼必要大露手腳呢?這是因為李顯雖然被立為太子了,可是越到武則天的晚年變數越多,武家子彈也好,二張也好,對李顯都是威脅,要想讓李顯順利繼位,狄仁傑必須有自己的隊伍,所以狄仁傑一生推薦很多人才,而這些人才都發展成了國家的棟樑之才,當時有句話稱讚狄仁傑說:「天下桃李,悉在狄門矣。」他推薦的人才很好,我們撿幾個主要的看看。

  

  張柬之:襄陽人,年輕時候已經中年都不順利,一直到60多歲了,才不過是一個縣丞,後來當了監察御史,雖然年齡很大了,但是張柬之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什麼志呢?恢復李唐,在這點上和狄仁傑是很接近的,他看不慣武則天,而且早年間他也得罪過武則天。當年在郇王李素節的門下任參軍,李素節的母親是被武則天害死的蕭淑妃,武則天把他放到外地去當官,而且不許進京,理由是他身上有病。李素節很想念自己的父親,於是就寫了一篇文章《忠孝論》,抒發自己對父親的情懷,張柬之好心辦壞事,他建議讓人把這文章送給唐高宗,結果這篇文章落到武則天的手裡,武則天一看,好小子,賊心不死啊,她把李素節貶到更遠的地方當刺史,後來被武承嗣陷害被殺害了。

  

  張柬之沒有丟命已經是萬幸了,可能是因為這件事情,他的仕途一直不順,後來又件事可能讓武則天看到張柬之的才能。有一次突厥的,默啜可汗為自己的女兒向武則天求婚,突厥是個很強大的民族,能夠和親通好是大好事,武則天選擇了半天,選了淮陽王武延秀,是武承嗣的兒子,結果武延秀一到突厥,人家默啜可汗一看,勃然大怒說:「我欲以女嫁李氏,安用武氏兒邪!此豈天子之子乎!我突厥世受李氏恩?我突厥世受李氏恩,聞李氏盡滅,唯兩兒在,我今將兵輔立之。」我明明要嫁給李氏的兒子,你怎麼給我送來武氏的小子,我聽說李氏只剩下兩個兒子了。我乾脆派兵立他們為皇帝好了,這傢伙真的派兵來了,武則天是焦頭爛額,而且這個默啜可汗絮絮叨叨的繼續罵武則天,寫了一道檄文說:「我可汗女當嫁天子兒,武氏小姓,門戶不敵,罔貓為昏。」,武則天又急又氣,就想起張柬之了。

  

  在武延秀去突厥之前,張柬之就曾勸諫過,你不要去,說:「自古無天子求娶夷狄女,以配中國王者。」,自古就沒有這個慣例,武則天當時很生氣不聽,這回好,嘴上不說,在心裡也會高看張柬之一看。狄仁傑也很欣賞張柬之,張柬之和他的思想很接近,主要體現在兩點上。

  

  第一:張柬之也有很強的仁政思想。曾經在蜀州地區擔任刺史,結果他目睹了一項弊政,武則天為了鎮守雲南,設置了瀘南七鎮,是少數民族集聚區,按照唐朝的政策,那個地方的民眾不向朝廷繳納賦稅,所以瀘南七鎮的糧草補給,都要靠內地運輸,四川人民苦不堪言,當地自然環境很惡劣,鎮守士兵多有死亡。正因為如此,張柬之建議廢罷瀘南七鎮,說:「陛下之赤子,身膏野草,骸骨不歸,老母幼子,哀號望祭於千里之外。於國家無絲髮之利,於國家無絲髮之利,在百姓受終身之酷。臣竊為國家痛之。」,他這個建議是從民生的角度反對窮兵黷武,武則天沒有聽他的,所以他很受狄仁傑的賞識。

  

  第二:張柬之有濃厚的匡扶李唐的思想。狄仁傑保舉張柬之就是看出他復唐的思想堅定,張柬之從荊州長史卸任,要去洛陽當官,接替他的人叫楊元琰,兩個人在辦交接的時候,張柬之特地划了條小船,把楊元琰帶到江心悄悄說話,說什麼沒有記載,據說是「語及太后革命事,元琰慨然有匡複之志。」,後來狄仁傑當宰相以後就認命楊元琰為將軍。他和楊元琰說了這樣的話:「君頗記江中之言乎,今日非輕授也。」,意思要楊元琰利用手中兵權,時刻為李唐復國做準備。正因為如此,領導神龍革命,推翻武則天,殺死二張得領袖就是張柬之。沒有張柬之,也就沒有李唐復國。

  

  正因為如此,狄仁傑生前屢次推薦張柬之,有一次,武則天問狄仁傑:「朕要一好漢使,有乎?」狄仁傑:「臣料陛下,若求文章資歷,則今之宰臣李嶠、蘇味道亦足為文吏矣。豈非文士齷齪,思得奇才用之,以成天下之務者乎?」,你想要什麼人才,文章寫得好的人很多,你要是需要一個能安邦定國的人才,就張柬之好了。結果,武則天第一可能嫌張柬之年齡大。第二可能還記得李素節的事情。所以只給了張柬之一個洛州司馬。

  

  過了天武則天又問誰可以當宰相啊?狄仁傑說張柬之,武則天一看,狄仁傑的車軸脾氣又上來了,就說我已經任命他當官了。狄仁傑回答說,我推薦他是讓他當宰相,不是洛州司馬。後來狄仁傑去世以後,武則天專門問過姚崇,誰可以當宰相?姚崇的回答和狄仁傑一樣,張柬之。而且,姚崇說的很急切:「張柬之沉厚有謀,能斷大事,且其人年老,陛下急用之。」,於是乎,在狄仁傑和姚崇的反覆推薦之下,武則天任命了張柬之為宰相,這才有了轟轟烈烈的神龍革命。

  

  【張柬之有濃厚的光復李唐的思想,正是在他的領導下,神龍革命成功,武則天武周王朝兵不血刃的變回了李唐王朝。除了張柬之的直接領導之外,還有一個人功不可沒,這個人就是桓彥范,那麼桓彥范又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下面我們來看下桓彥范,江蘇丹陽人,狄仁傑推薦他當了監察御史,狄仁傑做監察御史是以直言勸諫著稱,他發現桓彥范也是這樣的人。狄仁傑推薦人很有藝術,張柬之年老大,狄仁傑推薦他一步到位,直接當宰相。桓彥范年紀小,先當御史,扶上馬送一程。桓彥范曾經冒死直諫武則天,要求處死武則天的男寵張昌宗,張昌宗自己惹了禍,找了個術士給自己算命,結果得出一個結論張有天子之分。這在古代官員勾結術士,原本就是違法的,何況得出這麼個結論,於是乎,大家蜂擁而起勸諫武則天,要殺張昌宗,說白了,大家早就瞧著二張不順眼,桓彥范就是這些人當中,態度最為激烈的一個。武則天當然捨不得,但是桓彥范把話說的很絕,直接把殺不殺張昌宗跟國家社稷掛鉤了。

  

  武則天拗不過這些人,但又捨不得殺張昌宗,怎麼辦?搞了個花招,先把張昌宗捆起來,送往御史台受審,審訊還沒開始呢,武則天派了個特使,發了道赦令,把張昌宗赦免了。桓彥范還主持過平反昭雪工作,當年搞酷吏政治冤枉死好多人,在桓彥范主持下武則天給這些人平反昭雪,這件事也給桓彥范贏得了極大的政治聲譽,後來桓彥范就成了神龍革命的中堅力量。

  

  桓彥范的母親也值得提一提,也是一個深明大義的女性,據說在神龍革命發動的前一天,桓彥范很緊張,成敗不可知,生死未卜。所以找母親去訣別,他母親聽了之後說:「忠孝不兩全,先國後家可也。」

  

  【桓彥范在母親的支持下。沒有了後顧之憂,他和張柬之等人發動政變,最後逼武則天退位,太子李顯繼位成為唐中宗,李唐復國成功,政變有功的桓彥范和張柬之等五人,事後全部被封王,那麼除了桓彥范和張柬之,其餘三人他們又是怎樣的人呢?】

  

  敬暉是山西人,這個人很能幹,他被狄仁傑看上,主要是他在衛州抵禦突厥的事侯,被狄仁傑看上了,他去衛州擔任刺史(河南衛輝市),一道那個地方一看,當地官員把老百姓都趕到城裡去,修築城牆,大批的等待收割的莊稼倒在地里沒人管,敬暉說:「金湯非粟而不守,豈有棄收穫而繕城郭哉。」城牆有了糧食才守的住,那有舍了糧食去修城牆的呢?所以他命令。老百姓都放回去收割,老百姓對他是感恩戴德,所以狄仁傑很欣賞敬暉。

  

  袁恕已是河北滄州人,史籍上明確說他受了狄仁傑的推薦,狄仁傑為甚麼推薦他,史籍沒說,不過唐中宗時期的一件事,大致能反映出袁恕已是個什麼樣的人,唐中宗時期有個將作少監叫做楊務廉,這個人有巧思,很善於設計,能製作很巧妙的玩意兒,也能建造宮殿,他以此來取悅唐中宗,可是袁恕已就看他不順眼,要求把他流放,袁恕已擔心他把朝廷的風氣帶壞。當年商朝,商紂王有一天開始用象牙筷子吃飯,他的大臣萁子看見之後說完了,為什麼?他用象牙筷子吃飯,回頭就得用玉杯喝酒,有了精美的餐具,食物必須精美,遠方就必須給他進貢,從此以後,衣服宮殿車馬都得變的奢華起來,國家危在旦夕。我們知道商朝,的卻亡於商紂王的荒淫無度。

  

  所以,袁恕已很擔心楊務廉開這個頭,他對唐中宗是這麼說的:「務廉致位九卿,積有歲年,苦言嘉謀,無足可紀。每宮室營構,必務其侈,若不斥之,何以廣昭聖德?」,楊務廉這種人當官好幾年了,從來沒聽說他對國家有什麼好的建議,就是製作奇巧淫技的玩意兒,不流放了他,怎麼能彰顯您的聖德呢。唐中宗最後就把楊務廉流放到南方去了,從這點來看,狄仁傑看上袁恕已也不是偶然的。

  

  崔玄暐是河北安平人,他的母親很了不起,在他當官之前,跟他說了這麼一番話,兒子出去當官,她在家,假如聽說他過著貧窮的生活,這是一個好消息,假如聽說他過著奢侈的生活這是一個壞消息,咱們親戚家出去當官的也不少了,有的父母只要見到兒子寄回的錢就高興,絲毫不問錢是怎麼來的。假如是貪污來的錢,那麼這個兒子跟盜賊有何差異?你要記住拿著國家的俸祿,清正廉潔是你立身的根本。

  

  所以崔玄暐一生以清正廉潔而著稱,恐怕狄仁傑看上他,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史籍上都說崔玄暐是狄仁傑推薦的,可是,神龍革命那一天,讓這種說法變得有點撲朔迷離了,當時政變者包圍了武則天的寢殿,武則天出來的時候,環顧四周,當看到崔玄暐的時候,說:「他人皆因人以進,惟卿朕所自擢,亦在此邪?」,別人都是其他人推薦當官的,你是我提拔的,怎麼也來了?

  

  武則天的話,狄仁傑死後,武則天對崔玄暐的保護和提拔,他當時擔任天官侍郎,天官就是吏部,天官侍郎主管全國幹部選拔任用,肥差,如果想貪污很容易,可是崔玄暐牢記母親的教誨,上不巴結領導,下不貪污受賄,所以被人看成眼中釘肉中刺,就把他調離了,調離沒幾天,武則天親自把崔玄暐找回來了,武則天說:「卿向改職,乃聞令史設齋相慶,此欲肆其貪耳,卿為朕還舊官。」,我聽說你走了之後,吏部那些官員彈冠相慶,擺酒慶賀,認為這次可以放手貪污受賄了,所以我要求你立刻回來,又過了兩年,提拔崔玄暐做了宰相,也就是說崔玄暐官宦生涯,前半段受狄仁傑的推薦和重用,後半段受到武則天的保護和重用,所以武則天又這麼句話,崔玄暐回答說:「此乃所以報陛下之大德。」

  

  你把這五王一勾勒你會發現,這就是狄仁傑的畫像,主要有以下三個特點:1、清正廉潔能幹。2、厭惡吳家子弟和二張。3、復唐的思想堅決。你說狄仁傑推薦人才是不是有自己的深意在裡面?

  

  【張柬之等五人清一色出自狄仁傑的門下,他們被稱為狄門五王,狄仁傑通過人才的方式,使自己的主張在生後得以實現,而狄仁傑除了推薦這些人,他還推薦了那些人才呢?那麼這些在狄仁傑死後,他們又有怎樣的表現呢?】

  

  狄仁傑所推薦的人才,不僅僅局限於這五個人,也不僅僅局限在神龍革命這一件事,他推舉的人才非常多。《舊唐書·狄仁傑傳》記載:「仁傑常以舉賢為意,其所引拔桓彥范、敬暉、竇懷貞、姚崇等,至公卿者數十人。」,這裡我們特別談一下姚崇,姚崇是陝州人(河南陝縣),原名叫姚元崇,他也受到過狄仁傑的推薦,當時他很年輕,才華完全展露出來,那是幾十年以後的事,這件事也能體現出,狄仁傑發掘人才潛力的眼光。

  

  據說姚崇小時候,還是個不良少年,姚崇當官以才幹而著稱,分析事情頭頭是道,說話也很得體,所以武則天很喜歡他,武則天結束酷吏政治的時候,專門找過姚崇聊天,說酷吏這幫傢伙太壞了,殺人都是他們搞的,我也受了蒙蔽了,姚崇立刻給武則天台階下,而且還以全家百口性命擔保,從今以後再也沒有人謀反了,實際上武則天是借姚崇的嘴,宣布再也不搞酷吏政治了,後來突厥有一個酋長叫叱利元崇,謀反,結果武則天專門找姚崇說,你把名字改了吧,你可別跟著反賊叫一個名字,所以才叫姚崇。

  

  姚崇稱為一代名相,主要是在唐玄宗時期,他是開元之治的首席功臣,勵精圖治,改革弊政,整頓吏治,唐玄宗用人前期、中期明白,後期糊塗,前期、中期是指任用了姚崇、宋璟、張九齡,後期指的的事任用了李林甫、楊國忠,所以姚崇功不可沒,而狄仁傑也就借姚崇把自己的政治理想一直沿用到開元盛世。

  

  狄仁傑推薦人也有失誤的時候,比方說竇懷貞,這個傢伙很不地道,話又說回來,這個傢伙早年當官的時候,還是一個挺不錯的官吏,《舊唐書》說:「衣服儉素,聖歷中為清河令,治有能名,俄歷越州都督、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所在皆以清干著稱。」還是個清正廉潔的好官,大概是這個原因,狄仁傑推薦了他。

  

  可是實際上此人是一個,趨炎附勢的勢利小人,但是問題是他隱藏的很深,狄仁傑沒有發現,他原形畢露是在唐中宗時期,那時候狄仁傑已經去世,唐中宗時期韋皇后專權,韋皇后的父親叫韋玄貞,按理說皇后的父親的名字,可以不避諱,可是竇懷貞主動改名竇從一,這時候輿論就不對勁了,這傢伙不地道,結果後來發生了一件事情,更證實了大家的猜測。有一次宴會,唐中宗問竇懷貞,說你夫人去世一段時間了,你續娶了沒有啊?竇懷貞說沒有,唐中宗要給他續弦,竇懷貞巴不得啊。

  

  實際上唐中宗是個沒正行的傢伙,他是想拿竇懷貞開涮,剛把話說完,就從後面來了一對衣著華麗的人群,都是宦官和宮女,手裡拿著燈籠和寶扇,簇擁著一個身穿翟衣的女子,那是古代給內命婦穿的高級衣服,竇懷貞一看心裡美,不用問絕對是大家閨秀,迎入洞房,唐代風俗,新郎新娘入洞房的時候,新娘要用一把扇子遮住臉,類似蓋頭,新郎要念一首《卻扇詩》,新娘才去扇見面。結果唐中宗起鬨,讓竇懷貞連續念了好幾首《卻扇詩》,然後把扇子一去,竇懷貞一看傻眼了,韋皇后的奶媽王氏,又老有丑,唐中宗和韋皇后看的是興高采烈,讓人家開涮了。

  

  竇懷貞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從此以後他寫公文、寫奏摺,落款都是皇后的阿(父+者,不會打這個字,念zhe),就是奶媽的丈夫,就是我是皇后奶爸。你說這人臉皮有多厚啊,後來大家諷刺他送一個外號,叫國zhe,大唐奶爸,他竟然欣然接受,你認為他滿意這門婚事啊,才不是呢,就是借這個來討好韋皇后。後來韋皇后被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聯手誅殺了,竇懷貞立馬打道回府,親手把這個老婆殺掉了。後來竇懷貞又與太平公主聯手,想謀害李隆基,結果李隆基先下手為強,太平公主被剷除了,竇懷貞也投水自殺了。推薦這個人是狄仁傑推薦人才的唯一失誤,《新唐書》和《資治通鑒》把狄仁傑推薦竇懷貞這件事給抹去了。

  

  狄仁傑推薦人才還有內舉不避親的佳話,春秋晉國時期,有個大臣叫祁奚,是一個為人很坦蕩的君子,國君要他推薦人才,祁奚就向國君推薦了自己的仇人,國君就問這不是你仇人嗎,祁奚回答,您是要我推薦人才,不是問誰是我的仇人,過了幾天,國君又要他推薦人才,他推舉了自己的兒子,國君就問這不是你兒子嗎?祁奚回答說,你要我推薦人才,不是問誰是我兒子。結果這兩個人都很稱職,所以古代都認為祁奚推薦人才,真正做到了心底無私。這就是一段佳話,叫做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可惜的是古人常常記得內舉不避親,而不記得外舉不避仇。

  

  而狄仁傑恰恰也推薦過自己的兒子,狄光嗣當官,而事實證明他的兒子很稱職,武則天非常高興說:「祁奚內舉,果得其人。」狄仁傑在人生的最後幾年裡,就是通過推薦人才的方式,為未來做好了鋪墊,他開始坦然接受人生的最後階段,而這個人生最後階段,恰恰也是矛盾鬥爭最為激烈的時刻,狄仁傑會如何應對呢?下次再講。

推薦閱讀:

根據圈子判斷你的情感狀態,原來這才是真相!
時尚背後的真相(上):生命的代價
未婚族必看:教你看清愛情的9大真相,親愛噠,你懂否?
如何看待榆林一孕婦因難忍難產疼痛而跳樓?
「溫水煮青蛙」,「鴕鳥受到驚嚇就把腦袋埋起來」等說法是否屬實?

TAG:真相 | 狄仁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