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訓齋語評註--交友篇
●交友篇
【小序】
語云:「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又說:「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時難。」這兩句話,把朋友的重要,一舉揭露無遺。在家多半是尚未成人的時候,「靠父母」的時間不會太長;等到長大以後,必須離家出外打拚,依靠朋友的時間,相對就長了。而且父母各只有一個,比起朋友的可以無窮無盡,那助益就更顯得少而且短了。的確,朋友是人生道上重要的伴侶,可以陪著我們跨高山、越大海,披荊斬棘,闢荒墾地,開創事業。在我們需要的時候,朋友還可以給我們鼓勵、督促、慰藉和資助,讓我們能夠再接再厲,不敢疏忽懈怠,並且重拾奮鬥的勇氣與毅力,努力衝刺,航向成功的彼岸。要好的朋友,與我們同心想、共感受:當我們成功了,他會為我們高興;當我們失敗了,他也會為我們掉淚。我們歡樂他欣悅,我們哀傷他悲愁;我們有餘他共享,我們不足他分攤。設若人生之路缺少同行的好友,那就不僅僅是孤單寂寞,你還將有如殘了手、瘸了腿、瞎眼聾耳般的侷促與不適。《禮記》〈學記〉上說:「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比較之下,這麼一點兒難過,又不算什麼了。 朋友與我們彼此扶持,互相提攜,一起成長,共存共榮,真是人生旅程中不可或缺的倚仗。但這也並不表示我們都需要很多朋友,或是人人都可以作我的朋友。因為第一,朋友是要交往的,你有多少的閒工夫,足以應付那綿綿不絕的酬酢?第二,朋友的交往不僅僅是吃飯喝酒,應酬往來而已;見面招呼,點頭寒暄而心意不通,不算朋友。第三,如果朋友不能為我,當然不值一交;相同的,倘若我不能為朋友,朋友又何須交我?要用心去結交,要注力去涵養的,朋友哪裡能夠多;個個都能有助益,又哪裡需要多。何況朋友一多,交情淡泊,如有似無;良莠不齊,似益實害。是以簡交遊、慎擇友,誠為人生交友的兩大課題。簡交遊就是要交往的朋友儘量簡單化,勿使龍蛇雜處,驥犖並陳;慎擇友則是謹慎選擇,不因誇示己能而廣交,不為逞揚己行而濫交。如對方非己所熟知,或己之朋友所熟知者,則暫不深交;其興趣或從事行業,非自己所熟知之領域的人,則不廣交。如此則朋友是真正的朋友,而不是徒托空名而已;這麼一來,吃虧上當遭騙受累的機會,也將大大的減低。 以我們讀書人而言,首當交友的對象,亦應是讀書人。這樣就可以在學業德行識見操守志節上多所砥礪勸勉,共求進步;但仍須善加簡選,凡素行欠缺,涵養羞澀,誠信不足的人,都必得敬而遠之,勿去招惹。曾子說的「以文會友,以友輔仁」的謙謙君子,應就是我們在交友中,對自己、也是對朋友的最高期許了。
簡交遊
【原文】 圃翁曰:古人美王司徒之德,曰:「門無雜賓。」(1)此最有味。大約門下奔走之客,有損無益。主人以清正高簡(2)安靜為美,於彼何利焉?可以啖(3)之以利,可以動之以名,可以怵(4)之以利害,則欣動(5)其主人。主人不可動,則誘其子弟、誘其僮僕:外探無稽之言,以熒惑(6)其視聽;內洩機密之語,以誇示其交遊。甚且以偽為真,將無作有,以儌倖其語之或驗,則從中而取利焉。或居要津(7)之位,或處權勢之地,尤當遠之益遠也。又有挾術技以遊者,彼皆藉一藝以售其身(8),漸與仕宦相親密,而遂以乘機遘會(9);其本念決不在專售其技也。挾術以遊者,往往如此。故此輩之樸訥迂鈍(10)者,猶當慎其晉接(11);若狡黠便佞(12),好生事端,蹤跡詭密者,以不識其人,不知其姓名為善。勿曰:「我持正,彼安能惑我?我明察,彼不能蔽我!」恐久之自墮其術中,而不能出也。 【註解】 (1)門無雜賓:謂不妄交接。語見《晉書》〈劉惔傳〉:「累遷丹楊尹。為政清整,門無雜賓。」 (2)清正高簡:清廉公正高尚簡單。 (3)啖:音「但」;餌誘。 (4)怵:音「觸」;恐嚇脅迫。 (5)欣動:賓客欣喜於說動主人。 (6)熒惑:以迷離之言使人炫惑。熒,音「螢」。 (7)要津:猶要路,指顯重的地位。 (8)售其身:推銷自己。其,指賓客。 (9)遘會:相遇聚合。遘,音「構」。 (10)樸訥迂鈍:樸拙木訥迂直駑鈍。訥,音「納」。 (11)晉接:本謂人臣昇進而蒙天子接見;今稱交接曰晉接。 (12)狡黠便佞:刁詐、習於口語而無聞見之實。黠,音「峽」;便,音「篇」陽平;佞,音「寧」去聲。 【講評】 圃翁說,古人讚美王司徒的為人,用了四個很有意思的字,叫「門無雜賓」,意思是他不隨便與人交往接觸,也就是說,在他家大門進出的,絕對沒有那些專門製造機會,和尋找機會的閒雜人等。大致說來,棲棲遑遑奔走鑽營的客人,多半對主人只有百害而無一利。因為,如果主人生性清廉寡取,生活簡單正直,在官場上,不拍馬逢迎,也不應對酬酢;私底下不收禮受賄,也不包工程、攬訴訟,沒有貪污圖利,又沒鬻官賣爵,這樣,對鑽營奔走的人,能夠提供什麼樣的好處?既然不能提供好處,他還幹嘛在你這兒汲汲營營的奔走串聯呢?大凡巴結的人,都是有所為而來,不是想藉你的名謀財,就是想靠你的勢得益,甚或假藉你的職權欺害他人。等到東窗事發,他卻又一走了之,空留下滿地的濫污待你善後;如果他發現主人騙不動,便會轉而向你的手下、近親去下手,一旦你的近親手下入了彀,其結果也是一樣的。這就是「雜賓」之害。 戰國時齊國的孟嘗君,擔任齊相的時間很長,在歷史上以擁有最多食客著名,也以擁有許多謀士著稱。他的謀士為他做了許多大事,其中一件從秦國歷險脫逃的經過,被司馬遷寫在《史記》裡,使他成為家喻戶曉的英雄。不料到了宋朝,卻被王安石在〈讀孟嘗君傳〉裡,直接奚落為「雞鳴狗盜」的頭子。這就是受了「門有雜賓」之累了。 同樣是孟嘗君的故事,在《戰國策》〈齊策〉裡記載,他有一個名叫馮諼的食客,先是貧乏不能自存,要求寄食孟嘗君門下;由於不受重視,便屢屢以彈鋏而歌的方式,先後得到了食有魚、出有車、居有家的待遇。但是他還不滿足,借著自薦替孟嘗君收債的機會,到薛地矯命把債券給燒了,還回來報告說他替孟嘗君買了「義」。從此,他便掌握了孟嘗君的一切計謀籌畫,替孟嘗君鞏固在齊的地位,讓孟嘗君「高枕無憂」數十年,沒犯過什麼小錯。我們真要為孟嘗君暗捏一把冷汗,也要欽羨孟嘗君的福大命大。試想想,當馮諼一手掌握著孟嘗君的進退行止之時,如果他稍有一點點偏邪,或多為自己著想一點時,孟嘗君將要被置放於何地?而歷史上還會有今天我們所熟知的孟嘗君嗎? 因此,與人交遊,首須注意遠離誘惑。來路不明、或自恃技藝超群的人,尤須遠避。不要被他們的「特異功能」所眩,也不要對自己的心、眼太過自信。須知:不是心不動,只緣未到動心時。等到受了騙上了當,再要後悔也來不及了。報載那些栽在金光黨之手的人,正是我們交遊最好的借鏡。慎擇友
【原文之一】 四者(1)立身行己(2)之道,已有崖岸(3);而其關鍵切要,則又在於擇友。人生二十內外,漸遠於師保(4)之嚴,未躋(5)於成人之列。此時知識大開,性情未定,父師之訓不能入,即妻子之言亦不聽,惟朋友之言,甘如醴(6)而芳若蘭。脫(7)有一淫朋匪友,闌入其側,朝夕浸灌,鮮有不為其所移者。從前四事,遂蕩然(8)而莫可收拾矣。此予幼年時知之最切。 今親戚中,倘有此等之人,則蹤跡常令疏遠,不必親密。若朋友則直以不識其顏面,不知其姓名為善;比之毒草啞泉,更當遠避。芸圃有詩云:「於今道上揶揄鬼,原是尊前嫵媚人。」(9)蓋痛乎其言之矣。擇友何以知其賢否?亦即前四件能行者為良友,不能行者為非良友。 予暑中退休,稍有暇晷(10),遂舉胸中所欲言者,筆之於此。語雖無文,然三十餘年涉履仕途(11),多逢險阻,人情物理,知之頗熟,言之較親,後人勿以予言為迂而遠於事情也。 【註解】 (1)四者:指立品、讀書、養身、儉用。參見〈立品篇〉「慎威儀」目。 (2)立身行己:處世待人,自己行事。 (3)崖岸:兀傲嚴峻的行為和德性。 (4)師保:師長教誨。 (5)躋:音「基」;登,升。 (6)醴:音「李」;甜酒,甘泉。 (7)脫:若,或然之詞。 (8)蕩然:全數失去。 (9)於今道上揶揄鬼,原是尊前嫵媚人:今天路上嘲弄你的人,以前曾是你酒樽之前的嘉客。揶揄,音「爺魚」,嘲弄。嫵媚,姿態可愛;嫵,音「五」。 (10)暇晷:音「下軌」;空閒的時日。 (11)涉履仕途:經歷仕宦登進的路。 【講評】 圃翁說,立品、讀書、養身、儉用這四件事,是處世待人和自己行事的基礎,每個人都要從小就開始接觸、學習、修煉,並且實行;到了二十歲前後,差不多都有了相當的成果和心得,繼續進行下去,這一輩子做人持家的依循標準就確立了。但是,就在二十歲左右,有一項影響你人生成敗的關鍵出現了,那就是怎樣選擇朋友來交往。 一個人到了二十歲前後,人生的歷練不是沒有就是很少,所有的嘗試都剛起步,需要朋友的幫忙扶持,一起摸索人生的方向,共同努力走出康莊大道;怕的就是交到了「淫朋匪友」,整日裡不是在你耳邊嘰呱傷風敗德之言,便是在你眼前表演毀世棄俗之行,一開始就帶你踏入歧路。這樣,你的人生還有什麼前途可言?二十歲左右,正是半大不小,似懂非懂的尷尬年齡。外表個子等生理特徵,看起來好像是大人;內在思想等心理發展,卻仍是十足的小孩。他們擁有許多的基本知識,說起話來也都頭頭是道,但是判斷的精確度顯然不夠;雖也孕育了相當的理性與感情,但是卻又時常左右搖擺,下不了決定。這時候,父母的管束,他們認為是代溝,將之棄置一旁;師長的教誨,他們認為是古板,根本不予理會。只有朋友的話,聽起來像喝甜酒、嗅香花一般,舒服到了骨子裡。如果選對了朋友,便可能快快樂樂邁向成功的坦途;不幸而沒有選對朋友,從小被辛辛苦苦所培養訓練的成果,便一舉付之東流了,實在可惜。 有人說,朋友好像武士身上的佩劍,是開創事業的幫手,也是為非作歹的幫兇。這個幫兇,不止能幫你傷害別人,更可怕的是能幫助別人傷害你。因為是你的朋友,與你相知相熟,你的勁擊他避過,你的弱點他猛攻,他對你傷害的程度,恐怕要比跟你不相干人的傷害,要大上許多倍;這當中還不包括失掉友誼,這一層情感的創痛在內。芸圃的詩說,以前曾是你宴席上的美客人,如今卻在街上當眾嘲弄你。是可忍,孰不可忍?選擇朋友,千萬要張大你的雙眼才行。 【原文之二】 人生以擇友為第一事。自就塾以後,有室有家,漸遠父母之教,初離師保之嚴。此時查德友朋,投契(1)締交,其言甘如蘭芷,甚至父母兄弟妻子之言,皆不聽受,惟朋友之言是信。一有匪人(2)側於間,德性未定,識見未純,鮮未有不為其移者。余見此屢矣。至仕宦之子弟尤甚,一入其彀中(3),迷而不悟,脫有尊長誡諭,反生閒隙,益滋乖張(4)。故余家訓有云:「保家莫如擇友」,蓋痛心疾首(5)其言之也。 汝輩但於至戚中,觀其德性謹厚,好讀書者,交友兩三人足矣。況內有兄弟互相師友,亦不至岑寂(6)。且勢利言之,汝則溫飽來交者,豈能皆有文章道德之切劘(7)?平居則有酒食之費,應酬之擾;一遇婚喪有無,則有資給稱貸(8)之事;甚至有爭訟(9)外侮,則又有關說救援之事。平昔既與之契密,臨事卻之(10),必生怨毒反唇(11)。故余以為宜慎之於始也。 況且遊戲徵逐(12),耗精神而荒正業,廣言談而滋是非,種種弊端,不可紀極。故特為痛切發揮之。昔人有戒:「飯不嚼便嚥,路不看便走,話不想便說,事不思便做」,洵為格言。予益之曰:「友不擇便交,氣不忍便動,財不審(13)便取,衣不慎便脫。」 【註解】 (1)投契:情意相合。 (2)匪人:行為不正的人。 (3)彀中:本謂弓矢所及之地;今指陷於術中。彀,音「夠」。 (4)益滋乖張:越生不和。乖張,不和諧、不和好。 (5)痛心疾首:恨惡之極。痛心,傷心。 (6)岑寂:高而靜。岑,音「涔」。 (7)切劘:切磋琢磨。劘,音「磨」。 (8)稱貸:舉債。 (9)爭訟:相爭而起訴。 (10)卻之:不受而還。 (11)反唇:本為不服的樣子,今作翻臉之意。 (12)徵逐:朋友往來之繁密;或作「徵逐」。 (13)審:詳,明。 【講評】 飯不嚼便嚥,要噎著;路不看便走,要摔跤;話不想便說,要惹禍;事不思便做,要壞事;氣不忍便動,要發怒;財不審便取,要傷廉;衣不慎便脫,要著涼。這些道理,沒有哪一個人不知道。但是友不擇便交的後果,卻有許多年輕人不明白。年輕人也不是真的不明白,只是還沒有遇到過壞朋友,或者是過度自信,總認為世上的事,沒有不在他掌握之中的,朋友也不會例外。殊不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再怎麼有力的人,站在地球上,怎麼也舉不起地球來呀。俗語說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朋友的力量便是這麼的巨大,由不得你不相信,也由不得你不注意。 圃翁說,關係人生成敗最重要的一件事,便是選擇交往的朋友。好的朋友,猶如生柴起火的助燃劑,能夠煥發我們人生的光輝;不好的朋友,就好像當頭冷水,一盆就澆熄了我們辛苦煽起的火種。好的朋友會在你心灰意冷的時候鼓勵你,在你放鬆懈怠的時候督促你,在你需要幫忙的時候協助你,在你辛苦有成的時候恭喜你;好的朋友會與你共同努力、一起成長。好的朋友「以文會友」,必須是好讀書、有好文章可供琢磨學習;或「以友輔仁」,應當是德行謹厚,操守純良,足堪砥礪切磋的。不好的朋友,他們只要吃喝玩樂,只求酒足飯飽。平時,你提供不起酒食與他應酬,提供不起錢財與他花用,他便說你不夠朋友;有事,你提供不起資給與他支應,提供不起關說與他救援,他也要說你不夠朋友。不夠朋友,也並不是只要恢復為互不相干的路人便行,而是要看你成敵匪、當你成寇讎,還不知什麼時候,會有什麼樣的禍害,要加給你呢! 因此,朋友絕不是隨隨便便,不須簡選,便可以交誼來往的。「保家莫如擇友」,圃翁以此諄諄誥誡他的子孫。因為不經精選而交上「損友」,則不但荒正業、滋是非、損時間、耗精神、傷身體、費金錢,甚至搞得身敗名裂、前途隳壞、毀了一生。試看多少徘徊迷途,或身陷囹圄者,竟是深受「朋友」所「惠賜」的,能不警醒惕勵嗎?
【原文之三】 人生髫稚(1),不離父母;入塾則有嚴師傅督課,頗覺拘束。逮十六七歲時,父母漸視為成人,師傅亦漸不嚴憚(2)。此時知識初開,嬉遊漸習,則必視朋友為性命。雖父母師保之訓,與妻孥(3)之言,皆可不聽。而朋友之言,則投若膠漆,契若芳蘭(4)。所與正,則隨之而正;所與邪,則隨之而邪。此必然之理,身驗之事也。 余鐫(5)一圖章,以示子弟,曰:「保家莫如擇友。」蓋有所嘆息、痛恨、懲艾(6)於其間也。古人重朋友,而列之五倫,謂其志同道合,有善相勉,有過相規,有患難相救。今之朋友,止可謂相識耳,往來耳,同官同事耳,三黨(7)姻戚耳。朋友云乎哉(8)? 汝等莫若就親戚兄弟中,擇其謹厚老成,可以相砥礪者,多則二人,少則一人。斷無目前良友,遂可得十數人之理。平時既簡於應酬,有事可以請教。若不如己之人,既易於臨深為高(9);又日聞鄙猥(10)之言,汙賤之行,淺劣之學:不知義理,不習詩書。久久與之相化,不能卻而遠矣。此《論語》所以首誡之也。 【註解】 (1)髫稚:幼年時期。髫:音「條」;小孩額前下垂的髮。 (2)嚴憚:嚴厲可怕。憚:音「但」;懼。 (3)妻孥:妻子。孥:音「奴」;妻與子的統稱。 (4)投若膠漆,契若芳蘭:投契得如膠漆,如芳蘭;極言與朋友關係的親近美好。 (5)鐫:音「捐」;雕刻。 (6)懲艾:音「成意」;警示戒止。 (7)三黨:即父、母、妻三族。 (8)朋友云乎哉:算是什麼朋友呢?云乎哉,語尾助詞。 (9)臨深為高:喻身處危境。臨深,如臨深淵;為高,如造高塔。 (10)鄙猥:卑陋。猥:音「偉」;鄙,賤。 【講評】 古人對朋友這一層關係非常重視,《中庸》列「朋友之交」為天下五達道之一;《孟子》則說,「朋友有信」是聖人教給老百姓的五種「人倫」之一;圃翁也說,擇交者不敗。到底朋友要怎樣選擇,才能夠「不敗」?關於這一點,《論語》〈季氏〉篇裡有一段話,常常被人拿出來引用,那就是「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從主動者的角色出發,我們當然要選擇益友,不能選擇損友;但是從對方的角度來看,別人也正在選擇我,我應該是一個怎樣的人,才配成為一個雀屏中選的益友?這是有跡可尋的。 首先,朋友必須是志同道合的。語云:道不同,不相為謀。不相為謀,怎麼能成為朋友?其次,要是有善相勉、有過相規的。孟子曰:「責善,朋友之道也。」圃翁也說,與人相交,一言一事皆須有益於人,便是善人。所以,要樂朋友之賢,要言而有信,不可以「匿怨而友其人」等。至於朋友有錯,則應「忠告而善導之」。第三,便是要患難相救。童話故事裡,那個一看見熊,便只顧自己逃命爬樹的人,沒有做到患難相救這一點,就不夠資格當朋友。必須同時具備了以上這些條件,你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朋友候選人;別人也必須同時具備了這些要件,才是你可以選擇交往的朋友。 圃翁說,朋友不必多,良友只須一兩個便夠。良友就是學問好、品德高尚,有師保之心,具兄弟之情,堪膺督傅之任,能行勸勉之責的人。這種朋友,平時不須應酬,有事可以請教,是非常難得的。這樣的標準,借用《論語》的話來說,就是〈學而〉篇裡的「無友不如己者」。圃翁強調說,這是《論語》書中的「首誡」,值得我們特別注意。 《孟子》裡還有一段話,是回答萬章有關交友問題的,說:「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挾也。」意思是說,交朋友是拿著你的德行,去結交他人的德行,而不是靠著年齡、輩份、身價、地位等等其他關係去要挾人的。「友其德也」、「一鄉之善士,斯友一鄉之善士;一國之善士,斯友一國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端人取友心端矣」,一方面是擇友的尺度,從另一方面說,又何嘗不是我們應該反躬自省的地方?
推薦閱讀:
※願我真心與你,你也還我深情-關於人脈,關於交友
※男生穿什麼衣服會讓女生覺得這件衣服丑爆了?
※工科男如何避開洗白外圍女 ?
※我的女友是夜場小姐
※異地戀和網戀同時靠譜嗎?
TAG:交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