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性貧血,十問
導讀
鐵、葉酸、維生素B12等營養素缺乏導致的貧血稱為營養性貧血,最多見的是缺鐵性貧血。飲食不當是營養性貧血的常見原因之一,孕婦、嬰幼兒、老年人、素食者是易患人群。更常見的原因是繼發或伴發於失血性疾病、胃腸道疾病、腎臟疾病等。不論何種原因,都應改善飲食,增加相應營養素攝入,促進其吸收、標本兼治。
1.為什麼缺鐵會導致貧血?
血液起到運輸氧氣和養料的作用,其中專門負責運輸氧的物質是一種蛋白質——血紅蛋白。血紅蛋白結構非常複雜,但其中心是鐵元素(Fe)。鐵不但是血紅蛋白的機構中心,也是其功能中心,即鐵正是血紅蛋白與氧結合的關鍵位置。總之,沒有足夠的鐵,就沒有足夠的血紅蛋白;沒有足夠的血紅蛋白,就無法完成正常運輸氧氣的作用,也就是貧血。
2.為什麼貧血會損害健康?
貧血主要是指血液中負責運輸氧的血紅蛋白不足,無法為機體運送足夠的氧氣,導致機體缺氧並損害健康。氧是機體細胞生存缺之不可的物質,缺氧將損害各個組織和器官,但影響最大或者說最早受累的是腦,因為腦細胞需要消耗更多的氧,對缺氧十分敏感。由此不難理解,疲乏、頭暈、臉色蒼白、記憶力下降等都是貧血的早期表現。對於正處於腦發育關鍵期的嬰幼兒和學前兒童來說,貧血對智力的損害尤其嚴重。
3.為什麼植物中的鐵很難被人體吸收?
蔬菜、水果、豆類、堅果、粗糧等植物性食物都含有一些鐵,有些食物(如干大棗)含鐵還比較多,但是這些食物中的鐵很難被人的腸道消化吸收,一般吸收率不超過5%。主要因為植物中的鐵存在狀態是「非血紅素鐵」,在胃腸內解離出來很困難。因此,植物性食物不是補鐵的良好選擇。雖然加醋、加酸果汁、吃富含維生素C的果蔬等有助於提高鐵的吸收率,但整體效果有限。
4.為什麼肉類有助於預防缺鐵性貧血?
與植物中的鐵不同,豬肉、牛肉、羊肉、禽肉、魚肉等肉類中的鐵大部分是「血紅素鐵」,不但含量多,而且吸收率較高,能達到10%~25%,遠遠超過植物性食物。肉類中血紅素鐵吸收率較穩定,不受干擾因素影響,是補鐵的良好選擇。特別是動物肝臟和血液,含鐵很多,吸收率很高,往往能達到「治療」效果。
尤其難得的是,肉類與果蔬、豆類和穀類等植物性食物一起食用時,還促進這些食物中鐵吸收,一舉兩得。
5.為什麼維生素C有助預防缺鐵性貧血?
維生素C具有很強的還原性和酸性,在胃腸內有助於使食物(特別是植物性食物)中鐵保持易吸收狀態,從而提高這些食物中鐵的吸收率,因此有助於預防貧血。新鮮蔬菜水果是維生素C的主要來源,額外服用維生素C效果更肯定。臨床實踐發現,對於輕度的缺鐵性貧血,單純補充維生素C即可治癒。當然,維生素C與補鐵藥物同時服用,治療缺鐵性貧血的效果更好。
6.為什麼孕婦要注意補充鐵、葉酸及其他微量營養素?
懷孕後,隨著血容量增加和胎兒發育,機體需要攝入更多的鐵來製造血紅蛋白,如果孕婦未能獲得足夠的鐵將發生貧血,影響母子健康。葉酸、維生素B12等缺乏也會導致貧血,而且孕早期缺乏葉酸還會引起胎兒畸形。因此,孕期要重視補充這些營養素,日常飲食應包括魚、肉、蛋、奶、豆類、綠葉蔬菜、新鮮水果和粗糧等。在此基礎上,服用含有400微克葉酸、60毫克鐵及其他維生素和礦物質的補充劑也是必要的。
7.為什麼老年人容易缺乏維生素B12?
普通食物中維生素B12吸收時必須有足夠的胃酸幫忙才行,胃酸不足將導致維生素B12缺乏。50歲以上老人大約有10~30%屬於胃酸不足,將難以從日常食物中吸收足夠的維生素B12,容易缺乏維生素B12。因此,美國農業部膳食指南建議,50歲以上的老人每天通過口服維生素補充劑或強化食品來補充維生素B12。這些來源的維生素B12無需胃酸亦可吸收。
8.為什麼嬰幼兒容易發生營養性貧血?
嬰幼兒生長發育迅速,需要更多的營養,但他們食譜比較簡單,食物範圍較窄,如果不重視攝入富含鐵、葉酸或維生素B12等營養素的食物,就容易因缺乏營養而患貧血。
9.為什麼素食者易患營養性貧血?
穀類、豆類、蔬菜和水果等植物性食物中的鐵很難吸收,又幾乎不含維生素B12。所以素食者容易因缺乏鐵和維生素B12等而患貧血,特別是那些連蛋類和奶類也不吃的嚴格素食者,更容易缺乏維生素B12。為避免貧血,素食者應注意補充維生素B12和鐵。
10.為什麼胃切除病人易患營養性貧血?
胃完全切除病人幾乎不再有胃酸分泌,缺乏胃酸會降低鐵的吸收率,使大部分食物中的鐵變得難以吸收。胃完全切除還使維生素B12幾乎不可能被吸收。因此胃切除病人容易因缺乏鐵或維生素B12而患貧血。對策是增加血紅素鐵(瘦肉、肝臟和血液)攝入,注射維生素B12等。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推薦閱讀:
※營養師教你「吃掉」貧血
※肝不好,手指甲會發出哪些信號?
※女性貧血吃什麼食物 這些食物能補血
※家中老人晚上睡不著多夢?都是貧血惹的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