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泛發性膿皰型銀屑病的中醫辨治

泛發性膿皰型銀屑病的中醫辨治

泛發性膿皰型銀屑病是銀屑病中的一種少見類型,但其臨床表現嚴重,病情兇險多變且不易控制,病死率很高。歐陽恆主任醫師(湖南中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郵編:410005)靈活運用中醫辨證論治該病,療效滿意。

1.清熱解毒

臨床癥狀:為全身皮膚紅斑,泛發大小不一之無菌性膿皰,膿皰擴大融合,累及全身,常伴發熱,口乾,便秘,屎黃,舌質紅或紅絳等。

辨證:熱毒熾盛,侵及營血。外受肌膚則出現紅斑,熱盛肉腐則釀而為膿。

治則:清熱解毒。

方葯:水牛角、黃連、黃芩、黃柏、銀花、連翹等組方治之,水牛角一味,用至50 g,磨汁沖服。

2.高熱不退,急當治標

泛發性膿皰型銀屑病,在其演變過程中往往出現商熱持續不退的現象。一般用退熱葯罔效,且不易為激素及抗菌素所控制,高熱不退則更易變生它症,治療頗為棘手。歐醫師見此,用清熱涼血之犀角地黃湯(犀角、地黃、芍藥、丹皮)、清營湯(犀角、地黃、元參、麥冬、銀花、連翹、黃連、丹參、竹葉心)加減治療。葯如水牛角、生地、丹皮、黃連、黃芩、黃柏、麥冬、銀花、連翹、生石膏等。重用水牛角、生地、生石膏以清熱涼血,銀花、連翹透熱轉氣,配合靜滴中藥雙黃連注射液,往往熱退勢減,病情轉入緩途。

3.氣陰兩虛,扶正治本

泛發性膿皰型銀屑病往往一方面表現為熱毒熾盛,另一方面熱盛傷陰叉出現一派氣陰兩虛的癥狀。特別是高熱一退,餘毒未盡,氣陰兩虛的癥狀尤為明顯D病者表現為少氣懶言,神疲體倦,或五心煩熱,自汗,盜汗,舌紅少苔,脈細數等。此時病者不耐攻伐,治療切不可一味祛邪,當扶正與祛邪並舉,用竹葉石膏湯(竹葉、石膏、生地、麥冬、人蔘、甘草、粳米、半夏)、黃連解毒湯(黃連、黃芩、黃柏、生梔子)台方而成之竹黃湯加減治之。葯如淡竹葉、生石膏、麥冬、西洋參、黃連、黃芩、黃柏、生梔子、水牛角、甘草等。

4.糜爛滲液,健脾利濕

膿皰型銀屑病膿皰糜爛滲液,叉當佐以健脾利濕之祛,在主方中酌加茯苓、白朮、薏苡仁、萆薢等葯。如辨證屬脾虛濕盛,徑用參苓白朮散(人蔘、茯苓、白朮、扁豆、陳皮、山藥、甘草、薏苡仁、砂仁、蓮子、桔梗、大棗)亦可。

5.內外合治,以競全功

以上所述均為內治之法。治療此病,又當配合外用藥物,內外合治,以競其功。但應根據不同皮損選擇外用藥物。皮膚泛發紅斑如紅皮症樣宜外塗京萬紅、燙傷膏;皮膚乾燥,大量脫屑宜外用青黛膏;皮損糜爛滲液則外撲六一散;病情控制,轉為尋常型後又當配合中藥葯浴等。總體注重辨證施洽,治療以清熱解毒涼血、益氣養陰為常祛,辨證佐以健脾利濕,內外舍治,療效顯著。清風涼血湯治療膿皰型銀屑病

李仕金、張麗霞、李廣香等醫師(山東省泰安市中醫院,郵編:271000)運用自擬方清風涼血湯治療膿皰型銀屑病,收到滿意效果。

膿皰型銀屑病臨床上較少見,多為繼發。銀屑病的病因病機較複雜,目前尚未完全定論,可能與神經系統疾病、精神因素、內分泌障礙、病毒感染、遺傳、自身免疫等密切相關。臨床分型為血熱型、血燥型、血瘀型、毒血型、濕熱型,以血熱、血燥型多見。膿皰型銀屑病相當於中醫分型的毒血型或濕熱型,臨床治療效果不佳。一般認為外感六淫、內傷七情或嗜食肥甘、辛辣,均可導致血熱,郁久化毒,導致血熱毒邪外壅肌膚而發病。

自擬方清風涼血湯組成:金銀花12 g,半枝蓮12 g,蚤休12 g,土茯苓12 g,青黛1.5 g,苦參12 g,白鮮皮12 g,生地黃12 g.地骨皮12 g,牡丹皮12 g,赤芍藥12 g,浮萍15 g,白花蛇1條,刺蒺藜12 g,紅花12 g,蜈蚣2條,槐米30 g,蛇床子12 go

用法用量:水煎服,日l劑,1個月為1療程。

方解:方中金銀花、半枝蓮、蚤休清熱解毒;土茯苓、苦參、白鮮皮清熱燥濕,祛風止癢;生地黃、槐花、青黛、赤芍藥涼血化斑解毒;地骨皮甘寒主清降,適用於有汗之證;牡丹皮辛寒,主清透,適用於無汗之證,二者配伍,清熱涼血,清瀉肝肺之火;蛇床子、刺蒺藜、浮萍、白花蛇祛風止癢,發汗解表;蜈蚣祛風,攻毒散結;紅花活血通絡;生黃苠益氣固表,托毒排膿,為瘡癰聖葯。

功能:諸葯配伍,共奏清熱解毒、祛濕潤燥、涼血化斑、祛風止癢之功效。

選32例患者,男19例,女13例;年齡最小12歲,最大67歲;病程最短半年,最長42年。膿皰型銀屑病多為繼發,膿皰出現的時間最短3個月,最長27年;發生在頭部7例,軀幹部4例,四肢10例,全身1 1例。其中24例經過系統治療未愈,8例未曾系統治療。

療效標準:臨床治癒:皮損及膿皰全部消退,膚色近似正常或僅留不明顯的小塊皮損,但無鱗屑覆蓋;好轉:膿皰完全消退,皮損消退在75%以上,鱗屑薄而少;無效:皮損膿皰無變化或加重。

治療結果:臨床治癒17例,佔53- 12%;好轉15例,佔46.88%。總有效率loo%D平均服藥54劑。1 3例隨訪5年以上,4例複發,但無膿皰出現;11例隨訪2年以上,3例複發,無膿皰出現;3例隨訪1年未見複發,5例失去聯繫。

【病案舉例】

王某,男,47歲。銀屑病史20餘年,秋冬季節及食辛辣食物後加重。半年前因感冒發熱服用藥物治療後,頭部、四肢皮損處出現皰疹,破潰後有黃色膿性分泌物滲出,結黃痴,瘙癢明顯,繼而融合成片。曾服青黛丸、龍膽瀉肝丸、銀屑靈沖劑等藥物治療效果欠佳,不斷有新膿皰出現,伴口乾,尿赤,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脈滑。

皮膚科檢查:頭皮部廣泛皮損.有米粒大小的膿皰,多數破潰結黃痂,四肢有片狀皮損,覆蓋較厚的鱗屑,間有小片狀米粒大小的膿皰,有黃色膿痂及抓痕。

西醫診斷:膿皰型銀屑病。

中醫辨證:濕熱內蘊,邪毒內侵,生風化燥。

治則:宜清熱解毒,涼血祛風,潤燥滋陰。

方藥用清風涼血湯。水煎服,日1劑。

二診:服10荊,無新皰疹出現,瘙癢明顯減輕,皰疹多數乾枯,口乾消失,大便變軟。原方繼用30劑,並用藥渣外洗。

二診:膿皰完全消退,皮損面積縮小。再服50劑。

皮損處基本恢復正常。隨訪3年無複發。


推薦閱讀:

銀屑病中醫辨證治療大全
紅皮型銀屑病
銀屑病與白血病
銀屑病辨證論治絕技2
方葯傳真:神經性皮炎與銀屑病(附方葯)

TAG:中醫 | 銀屑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