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唐詩|羈旅篇(二)*

導言:中國古詩詞,文化蘊涵豐富,體類眾多,將其梳理之後,多角度分類呈現,更能加深認識和理解。這對於了解古人生存狀態,理解古人思想和行為,汲取古人文化精髓,將會有所裨益。當然,這也是提升自身文化修養,以智養性的絕佳途徑。



本期主題:羈旅(二)

1、《客中作》-唐·李白

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譯文:蘭陵的確是個好地方,盛產美酒,顏色金黃,芳香撲鼻。鬱金香的美酒要用玉碗來盛裝,色澤如琥珀,熠熠自生光。只要主人用這美酒來殷勤招待,讓我這個做客在他鄉的人喝醉了酒,那麼我只覺得快樂無比而不會再感到自己身在異鄉了。

賞析:抒寫離別之悲、他鄉作客之愁,是古代詩歌創作中一個很普遍的主題。然而這首詩雖題為「客中」作,一個似乎是暗示要寫客愁的題目,在李白筆下,完全是另一種表現。這樣詩就顯得特別耐人尋味。詩人並非沒有意識到是在他鄉,當然也並非絲毫不想念故鄉。但是,這些都在蘭陵美酒面前被沖淡了。一種流連忘返的情緒,甚至樂於在客中、樂於在朋友面前盡情歡醉的情緒完全支配了他。由身在客中,發展到樂而不覺其為他鄉,正是這首詩不同於一般羈旅之作的地方。全詩語奇意也奇,形象瀟洒飄逸,充分表現了李白豪放不羈的個性,並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盛唐時期的時代氣氛。


2、《秋風引》-唐·劉禹錫

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

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

譯文:秋風不知從哪裡吹來,蕭蕭地送來了大雁一群群。清早秋風來到庭中的樹木上,孤獨的旅人最先聽到秋風的聲音。

賞析:劉禹錫曾在偏遠的南方過了一段長時期的貶謫生活。這首詩作於被貶期間,因秋風起、雁南飛而觸動了孤客之心,有感而作。這首詩主要要表達的,其實正是這羈旅之情和思歸之心,但妙在不從正面著筆,始終只就秋風做文章,在篇末雖然推出了「孤客」,也只寫到他「聞」秋風而止。至於他的旅情歸思是以「最先」兩字來暗示的。如照說,秋風吹到庭樹,每個人都可以同時聽到,不應當有先後之分。而惟獨孤客「最先」聽到,可以想見,他對時序、物候有特殊的敏感。而他如此敏感的原因,唐汝詢在《唐詩解》中說:「孤客之心,未搖落而先秋,所以聞之最早。」這就是對「最先聞」的解釋。此詩表面寫秋風,實際卻是在感嘆自己的際遇,抒發了詩人孤獨、思鄉的感情。其妙處在於不從正面著筆,始終只就秋風做文章,而結句曲折見意,含蓄不盡。


3、《歸雁》-唐·錢起

瀟湘何事等閑回,水碧沙明兩岸苔。

二十五弦彈夜月,不勝清怨卻飛來。

譯文:大雁啊,你為何要無端地飛離那風光無限的湘江?那裡碧沙浩渺,沙灘明凈,兩岸水草豐茂,環境何等宜人!是否因為湘水女神月夜琴瑟,聲聲哀怨,如泣如訴,你難以忍受那動人心弦的無限凄涼,只好飛回北方?

賞析:大雁作為一種候鳥,每當春來,由南返北本是一種很正常的自然現象,但詩人偏要發問,連用兩句設問,一反歷代詩人把春雁北歸視為理所當然的慣例,而故意對大雁的歸來表示不解,詢問歸雁為什麼捨得離開那環境優美、水草豐盛的湘江而回來。後兩句化用了湘靈鼓瑟的傳說,古傳湘水女神善鼓瑟,瑟本來有五十弦,因女神彈得聲調凄怨,上帝令改為二十五弦。詩人發揮豐富的想像並藉助美麗的神話,為讀者展現了湘神鼓瑟的凄哀意境,著意塑造了多情善感而又通曉音樂的大雁形象。此詩短短四句,構思新穎,想像豐富。詩中的瀟湘夜景和瑟聲雖都是想像之詞,但通過這樣一問一答,卻把雁寫成了通曉音樂和富於情感的生靈。詩人借寫充滿客愁的旅雁,婉轉地表露了宦遊他鄉的羈旅之思。此詩和王勃的一首羈旅詩《蜀中九日》有異曲同工之妙,同以北雁南飛為題材,因思鄉心切而心生埋怨,參見本號文章:唐詩|重陽篇第3首。


4、《渡湘江》-唐·杜審言

遲日園林悲昔游,今春花鳥作邊愁。

獨憐京國人南竄,不似湘江水北流。

譯文:悲嘆昔日還在園林里遊玩的情景,今年春天花開鳥鳴更引發我在邊疆的哀愁。最可憐的是京城的人被流放到南方,真羨慕湘江的水呀,你卻往北流去!

賞析:這首詩色彩清淡,情意濃摯,成功地運用反襯和對比的手法:詩的前兩句是今與昔的襯比,哀與樂的襯比,以昔日對照今春,以園游對照邊愁;詩的後兩句是人與物的襯比,南與北的襯比,以京國逐客對照湘江逝水,以斯人南竄對照江水北流。通過層層對比反襯,把詩人內心的愁苦表達得真切生動,具有極強的感染力。杜審言性格爽朗軒豁,喜直抒胸臆,這自是其詩的特色之一。該詩以押韻對起,又以對作結,俱有整齊美、和諧美以及反覆詠嘆的韻味。這在七言絕句剛剛定型、開始成熟的初唐時期,尤其難能可貴。杜審言這首《渡湘江》在初唐是有相當影響的,說它「具有開啟詩壇新風的作用」,也不為過譽。


5、《月夜江行》-唐·權德輿

扣船不得寐,浩露清衣襟。

彌傷孤舟夜,遠結萬里心。

幽興惜瑤草,素懷寄鳴琴。

三奏月初上,寂寞寒江深。

譯文:夜深不得睡,用手敲著船舷,繁露打濕了衣襟,感到深深的涼意。在這孤舟遠行的夜晚,處處瀰漫著惹人傷感的情懷,因為自己的心正與萬里之外的那顆心相系。我的深趣就在於憐惜妻子的青春獨處,今夜我要以琴聲來寄託自己平日的懷抱,這或許能夠排遣我內心的苦悶吧!月夜我反覆的彈奏鳴琴,月色溶溶下是寂靜空曠令人生寒的大江。

賞析:這是一首寫羈旅之思的五言律詩,既寫出了寒江寂寥的「深」的實景,也傳達出了旅人寂寥的「深」的實情。結尾以景作結,韻味無窮。詩人的心境,也好似這條凄涼寂寞的「寒江」,「深」字用得十分精當。它既有寫景之妙,又有傳情之神。顯示出詩人鍊字的匠心,那位孤獨無偶的行旅者佇立寒江船頭的身影久久地存留在讀者的視野中。


6、《暮過山村》-唐·賈島

數里聞寒水,山家少四鄰。

怪禽啼曠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終夕,邊烽不過秦。

蕭條桑柘外,煙火漸相親。

譯文:

幾里遠就能聽到凄寒的水聲,山區人家居住分散沒有近鄰。

怪禽從曠野上傳來聲聲鳴叫,昏慘的落日驚恐過路的行人。

一彎新月未得照徹漫漫長夜,邊關的烽火併沒有越過三秦。

遠處幾棵蕭條的桑柘樹外面,裊裊炊煙漸覺與人相近相親。

賞析:賈島以「幽奇寒僻」的風格著稱,這一首詩充分體現了他的創作特色。首聯詩人從聽覺形象寫起。一個秋天的黃昏,詩人路過一座山村,遠遠便聞到山澗的潺潺流水聲:「數里聞寒水。」在「數里」的範圍內能清晰地聽到細微的水聲,可見山區的寂靜凄冷。而映在眼帘的是稀稀落落的人家——「山家少四鄰」,作者用淡墨勾勒出一幅荒涼的山村遠景。頷聯重點描摹山區蕭瑟陰森的景象:「怪禽啼曠野,落日恐行人。」怪禽在荒漠凄寂的曠野上鳴叫,本來就令人聞而驚惶不安;剛好又碰上夕陽下山,山區漸漸暗黑下來,孤單的行人此時此刻自然更加感到不寒而慄。頸聯轉寫夜景:初升的月亮高懸天空,烽火點燃起來,沒有越過秦地,表明這一地區平安無事,山區更顯得闃靜,安謐,這時候詩人逐漸走近山莊。尾聯即寫接近山村時的喜悅感受:詩人經過蕭疏荒涼的山區曠野,終於隱隱約約地看到山村人家宅邊常種的桑樹柘樹和茅舍上升起的裊裊輕煙,內心不禁感到無比的溫暖與親切,先前的驚懼心情漸漸平靜下來,轉而產生一種歡欣喜悅的感情。這樣,詩的格局便顯得有波瀾,有開闔,寓變化多樣於章法井然之中。詩的形象寫得險怪寒瘦,境界幽深奇異,在中唐詩歌中確實別具一格。


7、《天涯》-唐·李商隱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鶯啼如有淚,為濕最高花。

譯文:繁花似錦的春天獨在天涯,天涯的紅日又在漸漸西斜。美麗的黃鶯啊你若有淚水,請為我灑向最高枝的嬌花。

賞析:此詩一開頭詩人就製造出一種環境和心情強烈反差的氛圍。首句平直敘起,「春日」寫時光之美妙可愛,「天涯」喻飄泊之遙遠,兩詞並用,便將旖旎的春光與羈旅的愁思交織在一起。「日又斜」是說時間向晚,一天又將過去,繁花似錦的春光,與西沉的斜陽,縱然掩映多姿,但無多時,終將沉沒於蒼茫暮色之中。前兩句既包含著對美好事物無限留戀珍惜之意,也包含著生命必將凋零之可悲。「鶯啼」本來是非常宛轉悅耳的,可是由於此時此境,詩人卻覺得像在啼哭。「最高花」之所以會引起詩人如此深情的關注,是因為樹梢頂上的花,也就是開到最後的花,意味著春天已過盡,美好的事物即將消逝。再者,也因為樹梢頂上的花,上無庇護,風狂雨驟,嶢嶢者易折,這和人世間一切美好事物容易遭到損壞的命運非常相似,和李商隱這位有才華、有抱負而潦倒終身的詩人的命運也是非常相似。李商隱所處的時代,唐王朝已經到了崩潰的前夕,詩人對國家和個人的前途深感絕望,因而生命的短瞬,人生的空虛,使詩的傷感情調更加顯得沉重。詩人的悲痛已經遠遠超過了天涯羈旅之愁,而是深深浸透著人生挫傷和幻滅的痛苦。


推薦閱讀:

讀唐詩·寫唐詩【5】
十首最美的唐詩,總有一首打動你
靈敏機警,唐詩宋詞中的生肖鼠。
他憑一首《出塞》被譽為:唐詩絕句第一,讀罷果真名不虛傳
唐詩里的情 醉一陶然

TAG:唐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