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慈悲即觀音 恭逢觀世音菩薩聖誕

「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觀音菩薩的信仰千百年來早已廣泛流傳。她是大乘佛教慈悲救世精神的體現。無論凈土、禪、密各宗,任何拔苦濟樂的法門,都離不開觀世音菩薩。慈悲即觀音,在中國婦孺皆知,深入人心。觀世音菩薩象徵泛在的真理,無形而無所不在,有「人類仁慈保護者」之稱。農曆二月十九日恭逢觀世音菩薩誕辰紀念日,鳳凰網華人佛教特別策劃此專題,重溫觀音信仰、觀音經典、觀音形象、觀音道場,祈願觀世音菩薩慈悲護佑,眾生永離苦痛,長得安樂。

慈悲為懷普渡眾生的觀音信仰與觀音文化

熊野那支山寺三重塔如意輪觀音中華五千年文化源遠流長,在人類實踐活動和自然科學還處於萌芽狀態的時代中,作為上層建築的宗教便成了一種原始文化。所謂「聖人以道設教」。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之後,儒、釋、道三教逐漸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漢唐時期,佛教作為外來的宗教由於受宮廷的青睞和推崇,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後來觀音菩薩在大眾心間紮根,具有本土特色的觀音文化隨著逐漸形成,在中國文化史上曾產生過深遠的影響,綻放出佛教文化一束瑰麗的奇葩。觀世音菩薩在歷史上有許多傳說,其詳細資料還未見入正史。但能在民間流傳一千五百多年的觀音神話不能不令人敬佩和折服。尤其是以慈悲為懷,普渡眾生為主題的觀音文化的形成,為中國佛教史的發展增添了新的一頁。經有關專家學者考證,觀音菩薩的原型妙善公主在我國古代歷史上確有其人。南北朝北周末期,冀南,即今河北省南和縣郭平、段村瓦礫崗一帶曾建立過一個百里為王的小國,名叫興林國。國王妙庄王,三公主妙善從小篤愛佛教,長大後出家修行,終成正果,修成了南海觀世音菩薩,在南海普陀山建立過道場。興林國的建立正處在我國南北朝動亂複雜,分合頻繁時期,公元550年,北齊滅東魏,北齊文宣王高洋登基後大封同姓王,不久,主荒政謬,內訌不止,朝綱失序,民不聊生,天下大亂。南和一帶原歸北齊,屬任城王管轄。任城王死後,形成割據,黃河以北出現百里為王的局面。南和和陽城西南五里遠處有個磚瓦固村(現叫瓦固村),村裡有個農民出身的武士妙世天趁天下大亂,在眾人的擁護下起兵造反。經過一年多的浴血奮戰,奪得百里地盤,大約公元570年左右在澧水東岸舊朝平城(所謂的風水寶地)廢墟的基礎上建起了興林國京城,轄方圓百里疆土,妙世天被推崇為興林國妙庄王。他一生無子,三公主妙善從小修經念佛,十五六歲就出家白雀庵,後到蒼岩山蒼岩寺修行。她勤奮修持,廣覽經書,知識淵博,被佛界尼僧尊為大師。她曾為醫治父王所患怪病主動獻出手眼,感動了天下,一度成為忠孝楷模。但她圓寂後被神化了,傳說西天佛祖封她為千手觀世音女菩薩,冊封后又回到了人間。從此,在中國原來隨佛教傳入中國的留著小鬍子的男觀世音形象逐漸被妙善漢族仕女形象所代替,(古代莫高窟、雙林寺等各座寺院多有女觀音菩薩造像)受到民間廣泛敬仰。以至觀音菩薩的名號逐漸從河北邢台傳向全國,甚至世界許多地區都有敬仰觀音菩薩的。千百年來,作為中華民族廣泛敬仰的傳統女神,以她的光芒所形成的觀音文化,在佛教歷史的長河裡綻放出了禪心璀璨的光束,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們的心靈。因此,研究和探討觀音文化乃今仍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觀世音菩在人們的心目中是位美麗、善良、慈悲的女神,菩薩秉承慈悲為懷,普渡眾生的宗旨遊說天下,表現出來的「愛人如己,鼎力相助」的慈善之心,凝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文化。這種文化遠遠超出佛界,成了神聖,令人鼎禮膜拜。從神話角度審視,《觀音濟渡本願真經》卷里講到,興林國妙善公主是西天慈航大士下凡轉世,釋迦牟尼佛言:「為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妙善既是古佛轉世,修成觀世音菩薩之後又回來到人間,自然是為拯救眾生而來。可是從理性和客觀上認識,觀音菩薩回到人間,從來沒有以救世主自居,而總是以普通教師身份游教,不厭其煩地將如何覺醒和完成人格道路的哲理清清楚楚的指給大家。至於如何去做,如何去走一個完美的人生,還要靠自己努力來完成,她強調唯有自己的力量才是無窮的。那誨人不倦的科學理念,形成了觀音文化的主體要素。觀音菩薩在我的心中不僅是一位尊敬的大師,同時她還是位身體力行,克勤克儉的實踐家。她在未成道之前身為王宮閨秀出身的比丘尼,不貪榮華富貴,為尋找真經,甘願清貧。她行走在山野間,往往披星戴月,結草為庵,克己修行;她那布衣寒士形象和平民一樣的生活,感召了世人。這些簡約而高尚品質給後來觀音文化的形成和發展無不產生了直接的影響。現在的時代和生活條件變了,物質和文化極大豐富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人生追求都有了根本性的變化,但作為觀音菩薩的原型妙善公主的求學慾望及嚴以律己的精神仍可借鑒。「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夯實了因果報應觀的根基,為今後的棄惡揚善理念奠定了思想基礎。觀音菩薩的報應觀通俗了佛書上的因緣和合輪與因果規律。將一個十分深奧的佛教哲理以淺明的老百姓人人能聽懂的語言說的通俗易懂,甚至成了民間一種口頭禪。善惡報應觀,一度被視為迷信,陷入唯心論的解釋。實質上這種勸世良言樸素的反應了事物的一種普遍規律,在現實生活中類似這種現象比比皆是。凡是常做好事的人飯菜吃得香,覺也睡得好,一生平安。凡是做了虧心事的人半夜也會做噩夢,甚至今天他在台上還高談闊論,明天或許就成了階下囚。現象表明,因果報應也是人間一種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不是不報,是時候不到,時候到了,一定會報」。古人講的許多話記住的不多,觀音菩薩的善惡報應觀在民間流傳上千年了,而且至今還是許多人心靈里的座右銘。釋教提倡修鍊慈、悲、喜、舍四種人生心裡素質,儒家講仁義、忠孝,道家講「三寶」,第一寶就是慈善。觀音文化傳承和發展了儒、釋、道里的許多精華,形成了自己的言行。菩薩以慈悲為懷,普渡眾生審視天下,表現出的棄惡揚善的寬大胸懷為觀音文化注入了人格的魅力;那為他人治病,甘願主動獻出自己手眼的義舉將古代所倡導的忠孝推向了至高境界。在現實生活中這種行為雖然常人難以所為,但在關鍵時刻勇於獻身或為救他人一命伸出援助之手,主動獻出自己人體器官者還是屢見不鮮的,從這一點上看古人的行為就情在理中了。誠然,時代變了,前後雖然不可相提並論,但甘為人梯的精神實在是一種歷史的永恆。三國時期,諸葛亮在給兒子的一封《戒子書》中寫道:「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就靜而言,靜就是心境寧靜,只有靜下心來才能專一。志就是志向,沒有遠大的志向,學問是學不到的。妙善在未獲正果之前,提倡靜坐修道,他在草庵靜坐修行時往往入定得達到四大皆空,旁若無人的心境,為精讀佛經,創造了一條成功之路。靜以修身,不光是學習的問題,也是強壯身體的法寶。過去一些所謂隱士選擇名山大川學習佛法靜養,無不是為了強身壯骨,尋找生死之道的。南懷瑾大師的一本書《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從七支坐法入手,將靜坐與身體健康的關係講得十分清楚,了了分明。他本身就善於靜坐,把靜坐當作健康法寶。已是九十多歲高齡的老人在講台上還是郎朗有聲,滔滔不絕,妙趣橫生,人們稱他為活佛老頭。妙善公主常年靜坐行持,不僅完善了自我,同時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功法,豐富了觀音文化的內涵。觀音文化是一種博大精深,影響深遠的中國佛教文化。漢地觀音形象為何由男性變為女性

安西榆林窟02窟西壁北側水月觀音觀音菩薩是佛教諸神中在中國民間影響最大、信眾最廣的一尊神。傳說古代印度有兩個兄弟,均發誓要修行成佛,普渡眾生。兩人同侍阿彌陀佛,兄即為觀世音菩薩,弟為大勢至菩薩。人們所謂「西方三聖」即指此三人。據《佛說聖觀自在菩薩不空王秘密心陀羅尼經》解釋:「《傳略》云:遍觀古今之世音,普察人間之善惡,故有觀世音之號。」學界普遍認為,至唐代人們為了避太宗世民諱,故略稱觀音。相傳觀音發誓要普救世上一切受苦眾生,方願成佛。然而入世間的苦難是無窮無盡的,觀音便只好永遠屈居在菩薩的位置,發大慈悲,施大法力,普救世上受苦受難的芸芸眾生。這一點就是觀音信仰最主要的東西,也即是中國百姓信仰觀音的思想基礎。人們在傳播觀音信仰的同時,也改造了觀音的形象。在印度佛教經典中,觀音為一偉男子。但佛教傳入中國後,由於佛教逐漸中國化,中國逐漸佛教化,至唐代觀音逐漸由男性變為女性。宋末元初,女性觀音已基本定型。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變化呢?我們知道,民間信仰不是個別人的行為,而是廣大民眾累積的心理積澱,並且為廣大民眾所認同。佛教宣揚觀音能夠解除各種苦難,人們在苦難的深淵中只要誦念觀音的名字,觀音就會立刻前來拯救。在中國封建社會中,人們群眾生活痛苦不堪。他們的苦難需要解脫,他們的精神需要撫慰。觀音所表現出來的溫柔的憐憫、深切的同情心、自我犧牲的精神都體現了一種母性愛。作為女性神靈,更能喚起人們對慈祥母愛的回憶,使人感到愛撫和欣慰、幸福和甜密。女性觀音的內在素質更加符合廣大民眾的心理需求。正是在這樣一種心理需求的驅使下,中國民眾完成了把觀音形象從男性到女性的轉變。因此,此時的觀音已經超越了佛教,變成了一位具有母性愛的中國式女神。觀音形象由男性變為女性以後,觀音信仰在中國民眾中間的傳播更加廣泛了。至元明清時期,觀音崇拜幾乎已進入各家各戶了。清代梁章鉅曰:「吾鄉人家堂室中,亦無不奉觀音者,女流持齋諷經,尤為敬信,然或塑或畫,率用女家。」正是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觀音信仰便隨著華僑的足跡傳播到東南亞。稱名救難解疑釋惑的晉東南觀音信仰

山西平遙雙林寺千佛殿自在觀音唐宋以來,隨著觀音菩薩的女性化,其信仰在民間得到普遍的傳播。陵川是晉東南地區佛教傳入較早的地區之一,隨著東晉後趙創修的崇安寺建成,觀音信仰就在本地得以盛傳,並且很快成為當地民間神仙信仰中不可缺少的一位。受唐朝皇帝李世民名諱之故,觀世音菩薩簡稱為觀音菩薩,在本地更是去掉觀音二字,簡稱菩薩。對本地大多數老百姓來說,不一定知道佛教的教主釋迦牟尼佛,但說不知道觀世音菩薩的就實在太少了。而且一提起菩薩,人們就知道是說觀音菩薩。在當地,每一家都供有觀音像,不管是佛教寺院還是道教宮觀或佛教徒自家的佛龕中,到處都可以看到觀世音菩薩的身影,所以又有「戶戶觀世音」的說法。觀音菩薩之所以能夠成為中國民間佛教中的頭號尊神,主要在於她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普渡眾生且公正無私的行為,滿足了處於下層社會廣大苦難信眾渴求解脫、嚮往幸福的迫切心理。《西遊記》第四十九回「觀音救難現魚籃」一節,便是佛教下層信眾對她體察民間疾苦的感激涕零的生動寫照。書中寫她早上扶欄看花時,不見池中金魚出來參拜,掐指一算,知道它在通天河成精,陷害取經人。於是,平時的喜悅神情不見了,連梳狀打扮都等不及,就在林中削篾編籃。對於一個神佛、尤其是一個萬眾景仰的女神來說,衣著不整意味著什麼呢?所以,八戒與沙僧見狀很是過意不去,說:「師兄性急,不知在南海怎麼亂嚷亂叫,把一個未梳妝的菩薩逼將來也。」但正是因為她沒有梳妝,便少了一些神聖的靈光,卻多了一些世俗的情味,使得與百姓的距離陡地近了起來。《西遊記》里關於觀音菩薩的故事,反映出她在佛教下層信眾以及一般老百姓心目中是一位有血有肉有感情的真正的救苦救難的大菩薩、救世主。所以她在中國民間佛教中,最受老百姓歡迎、接受香火也是最多。一、晉東南地區的觀音形態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地域,民間對觀音菩薩的信仰具有不同的文化特質。晉東南地區的觀音信仰主要由兩種形態組成。其一是「稱名救難型」。在《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詳盡的描述,基本特徵是相信觀音具有「觀其音聲」的「方便之力」和隨緣顯相的「威神之力」。所以,在現實生活中若遇到各種難以解決的問題和災難時,一心稱念觀音名號,以求獲得感應,從而解決現實的一切問題。在《普門品》中,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這就給民眾的信仰提供了方便的法門,不管什麼人有了難,也不管是什麼災難,只要一念觀音菩薩的名字,菩薩便會前來解救。這對於祈求天人和諧的山裡大眾來說,如此簡易可行的方法使大家極易接受。晉東南地處崇山峻岭之中,又多是些荒山禿嶺,土瘦脊貧,當地人在原始的靠天吃飯的生產方式中,深感旱澇難測,從而把自然力當作主宰一切的神靈來崇拜,形成了山有山神、地有地神的觀念,也構成了山裡人神靈信仰中的多神性融合,最有特徵的表現就是對觀世音菩薩的頂禮膜拜。而且由於自然資源的匱乏和生活條件的惡劣,人口的數量一直徘徊低下,受傳統思想的熏陶,「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是廣大民眾一直遵循的倫理觀念。《普門品》云:「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眾人愛敬。」觀音菩薩有如此的神通與法力,自然也就成了民眾最為喜愛的菩薩了。其二是「解疑釋惑型」。這是一種流傳於民間的觀音信仰形態,其主要特點是把觀音當成世俗社會中指點迷津的神仙,求其預測吉凶、解除疑難,具體方法則是五花八門。在晉東南地區,最著名的是「觀音簽」和「觀音符」,另外還有觀音水、觀音葯等。特別是觀音簽,據說「向來以靈驗著稱,只要誠心祈求,自有應驗」。當地流傳的大量觀音神話和故事,以及滲透在生產、生活、信仰、禮儀等層面的「觀音文化」,體現出了山裡人祈求觀音菩薩保護他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的和諧期盼;「戶戶觀世音」的獨特的供奉觀音現象,反映出對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的膜拜,形成了獨特的觀音文化。二、觀音文化的具體體現觀音文化在晉東南地區的表現主要有三:1、廟堂與塑像在晉東南地區,每一個村莊在過去都修有觀音堂、觀音閣和觀音殿等,本地到處都可以看到觀音菩薩的身影。觀音塑像種類眾多,而最為典型的當屬於德明觀中的觀音形象。德明觀位於陵川縣冶頭鄉大王村,屬本縣道教三大宮觀之一。其觀內塑有道教的玉皇及祖師等神像,觀外正殿背後有一觀音堂,坐南朝北,與正殿系一個房坡,門楣上寫有「振海潮音」四字,殿內後壁上彩繪有帶背光的三尊女像,中間是懷抱嬰兒的送子觀音,兩側分別是手持藥丸和凈瓶的兩尊觀音,但本地人稱為奶奶殿,稱菩薩像為送子奶奶、眼光奶奶和疙瘩奶奶。德明觀的塑像依據是:據《楞嚴經》和《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介紹,觀世音菩薩有大神力,能變現佛身、菩薩身……乃至天龍八部、人非人等共三十三種應身,隨眾生根性而予度化。可見觀世音菩薩本身無一定形象,只是隨眾生因緣示現有別。所以當地人們在塑菩薩像時,就根據自己的需要,隨心所欲的去塑自己喜歡的形象。2、觀音的稱謂如德明觀稱觀音菩薩為奶奶一樣,當地人對觀音的稱謂甚多,有如:觀音老母、觀音娘娘、觀音奶奶、觀音大士、慈航大士、白衣娘娘、送子奶奶等。3、觀音的作用以德明觀的觀音塑像來說,人們對觀音菩薩的需求是多方面的。送子觀音能使人傳宗接代,子孫昌盛,這也正應了民眾的心理需求。當地女人在結婚多年後不生子的情況下,都要到觀音堂(本地稱奶奶殿)內去求子,給送子奶奶送一雙用紙糊的鞋,將送子奶奶懷中的小泥人用紅布抱回家,待生子後再將小泥人送回去,另外再加上一個。以至於後來出現了殿里的小泥人多的放不下的狀況。凈瓶觀音能普降甘露,救治水火風等民間所謂的三災八難。每遇大旱之年,當地人就集中12個未婚女子到觀音堂(本地稱奶奶殿)內去祈雨,她們一邊給所謂的眼光奶奶燒香磕頭,一邊用柳樹枝鞭打奶奶腳下踩的龍頭,一連幾天不停的打,直至奶奶瓶中的柳枝頭滴出水珠為止,這時候就會天降大雨,解除旱情。據說是有求必應,挺靈驗的。由於山區的衛生條件差,生瘡害疙瘩是民間常見病之一,發病率很高。藥丸觀音(本地稱疙瘩奶奶)治療民眾疾病,對缺醫少葯的山區民眾更是不可或缺的了。綜上所述,晉東南地區的人民對觀音的喜愛,主要基於以下三方面原因:一是菩薩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不擇怨親、平等對待,救苦救難,有求必應;二是臨危之際,一稱其名,即可解脫;三是隨類化現,慈航普度。這也是觀音文化在民間的重要特徵。觀世音的演變:從不拘太子到妙善公主

北京大慧寺大悲寶殿妙善公主「觀音」全稱「觀世音」,又稱「觀自在」。梵語是「阿縛盧吉帝濕伐羅(舊譯)、阿縛盧極低濕伐羅(新譯)avalokitesvara」,意為菩薩以無漏圓通大智觀照六道眾生因痛苦而念誦其名號的聲音,為之即時尋聲解救。據傳唐朝時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諱,略去「世」字,簡稱「觀音」。早在佛教尚未產生的公元前7世紀,印度婆羅門教的古經典里就記載了「觀世音」。不過,婆羅門教里的觀世音不是人,而是一對可愛的孿生小馬駒,又叫雙馬神童,是婆羅門教、印度教的善神,象徵慈悲和善良,而且神力宏大。公元前5世紀,釋迦牟尼創建了佛教,雙馬神童被佛教接納,成了一位慈善菩薩,叫「馬頭觀世音」,形象依然是匹可愛的小馬駒。後來佛教徒把觀世音人格化,變成一位威武的偉丈夫,並創造了觀世音出身王族的新身世。據《悲華經》的說法,觀世音是轉輪聖王無凈念的太子,名「不拘」。他立下宏願,生大悲心,斷絕眾生諸苦及煩惱,使眾生常住安樂,為此,佛祖給他起名叫「觀世音」。北傳佛教認為,菩薩是佛的脅侍,每位佛有兩位脅侍菩薩:西方過去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有兩位,脅侍菩薩大勢至菩薩和觀世音菩薩(西方三尊);中間現在裟婆世界釋迦牟尼佛的脅侍為,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釋迦三尊);東方未來琉璃光世界藥師佛的脅侍為,日光普照菩薩和月光普照菩薩(藥師三尊)。藏傳佛教中,觀音的地位較之中原漢傳佛教更為顯赫。甚至傳說藏族的來源都與觀音有關。在藏地的眾多寺廟中都有描繪藏民族起源傳說的壁畫——神猴受觀音菩薩的教化,前往雪域修行,遇到雪山羅剎女,與之成婚,並生下了藏族的先民。這一傳說大概是藏南森林民族以獼猴為圖騰,在佛教傳入藏區後被改造附會出來的結果,在西藏的民間傳說中,統一青藏高原,建立大吐蕃王朝的松贊干布甚至於也被傳說為觀音的轉世化身。《吐蕃王統世系明鑒》中說:觀音菩薩覺得教化雪域眾生的時機成熟,便從自身射出四道光明,一道射往尼泊爾降誕為尺尊公主,為白度母轉世;一道射往大唐降誕為文成公主,為綠度母轉世;一道射往藏地化為六字真言的法身形相;一道從觀音菩薩心間射出,入郎日松贊王妃腹中,降誕為松贊干布。松贊干布在藏地首弘佛法,他被後世尊為法王,並被傳說為觀音轉世,充分說明了觀音菩薩在信仰佛教的藏民心目中的地位。藏區那些位於山巔、路口和飄揚的經幡一起被路人巡禮膜拜的瑪尼堆,這些如小山一樣壘砌的瑪尼石上刻著的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這道從觀音自身射出的「唵、嘛、呢、叭、咪、吽」其形象化後就是密宗六觀音,即:化導餓鬼的千手觀音、化導地獄的聖觀音、化導畜生的馬頭觀音、化導阿修羅的十一面觀音、化導人間的准提觀音、化導天神的如意輪觀音。南傳佛教認為,菩薩是在佛法失傳之後,在未來成佛、重新開啟正法之教的修行者,南傳經典里提到的菩薩只有兩位,即成佛前的釋迦牟尼和未來佛彌勒菩薩。南傳佛教所定義的菩薩還包括了,一切發願在未來成為佛陀聖弟子的修行者,即聲聞菩薩。菩薩是菩提薩埵之略稱。梵語:bodhisattva。又作菩提索多、冒地薩怛縛,或扶薩。翻成漢語的意思叫「覺有情」,追求覺悟的有情眾生。這就是說所有修行者皆可成為菩薩。漢傳佛教觀世音大約是在三國時期傳入中國的,不過那時的觀世音還是個威武的男子。《法華經?普門品》謂釋伽牟尼佛就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的提問答覆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話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甘肅敦煌莫高窟的壁畫和南北朝時的雕像,觀音皆作男身,嘴唇上還長著兩撇漂亮的小鬍子。隨著佛教在中國迅速發展,到南北朝時,出現了大批出家的比丘尼(尼姑)和女信徒。歷史證明,西方的各路神明要想在中國站住腳根,必須漢化、世俗化。因此必須造出一位女菩薩,滿足民間信眾的需要。這個任務就歷史地落到了觀世音的身上。首先他是善神,其次他又可以有33個化身,可男可女,因此乾脆就讓他變為女菩薩,這大約在隋唐之際。到了北宋,中國人又創造了新的關於觀音身世的故事。古時有位妙庄王,生了3個女兒,名妙因、妙緣、妙善。三女都到了出嫁的年齡,大女、二女高高興興嫁出去了,就是三女兒妙善死也不肯出嫁,執意出家。妙庄王大怒,把妙善趕出王宮。妙善就到深山修行,成為「香山仙長」。後來妙庄王得了重病,危在旦夕,需要親人的一隻手、一隻眼來作藥引子。大姐、二姐都不肯作出犧牲,只有出家修行的妙善獻出了自己的手眼,救了父親的命。佛祖被其孝心感動,便賞她一千隻手,一千隻眼,使之成為干手乾眼的觀世音。這個故事揉進了儒家的"孝"和道家的「神仙」思想(妙善修行為「仙長」),是儒.釋.道三教合流的產物。至此「觀世音菩薩」不但已完全中國化,而且與印度佛教的「真經」,已相去甚遠。歷經波折千手觀音傳入中國

平遙雙林寺菩薩殿千手觀音千手觀音傳入中國經歷了一段波折。唐初武德年間,中天竺瞿多提婆攜帶細氈上畫象、結壇手印經本進獻高祖,但「太武見而不珍」,結果其僧抑悒而歸。貞觀年中又有北天竺婆羅門僧持梵本奉進,唐太宗即敕令智通共梵僧翻譯,隨即送入內廷,未能流通。智通因而又以闍提、婆伽兄弟傳本譯成,至高宗永微四年,智通又在總持寺譯出千轉觀音經、清凈觀音經與觀音隨心咒。其隨心咒法親得三藏玄奘法師所傳,據經後記,「通作此法,觀世音菩薩親自現身」。當時隨智通學密法的僧人很多,影響不小。而北天竺蘇施伽、常州正勤寺主慧琳、居士李太一是在洛京(洛陽)傳千手法的另一派。武則天時,烏杖那國達摩戰陀,在洛京傳千手法。據波頗所作經序,「於妙氈上畫一千臂菩薩像,並本經咒進上,神皇令宮女綉成,或使匠人畫出,流布天下,不墮靈姿」。武則天倡導畫綉千手觀音像,能不使天下流布嗎?敦煌藏經洞中也偶有北魏剌綉佛畫出現,俄國所藏有觀音三尊之繡像,可知從北朝至唐一直有綉佛作品出現。唐梵伽達摩譯出《千手經》後,此經像才流行。關於千手觀音的由來,有觀音菩薩發大誓願訖即得千手;化現千手千眼降魔、其千手眼可出千佛及千轉輪王之說。後世則結合中國孝道說觀音化為妙善公主,舍已身手眼以救父,終得千手千眼,妙善公主事廣泛流傳民間。現知洛陽龍門石窟的初唐千手像為最早,而敦煌莫高窟的千手經變最為豐富。千手千眼觀音之形象、姿態、持物、印相等變化很多,主要有三面、十一面等等,手臂則有二、四、八、二十五手和四十手諸種,更有密匝如數作成千隻手的,如大足石窟中宋代石雕、開封大相國寺、莫高窟元代壁畫,皆有觀音千手皆現。敦煌千手經變起於盛唐,出現有單、三、十一面及51面等,日本僧人輯成的《秘藏記》中載有廿七面像,而京都法性寺有廿七面觀音立像,奈良金峰山寺與兵庫清澄寺中有廿七面絹畫像。千手像的法器,主要為四十正大手所持執,以示息災、降服、祈願、成功種種表徵。《千手經》中載:若為富饒種種珍財資具者,當於如意珠手;若為種種不安求安穩者,當於絹索手;若為腹中種種病者,當於寶缽手;若為降服一切鬼神者,當於寶劍手;如此等等。不空譯本則有:甘露手、施無畏手、日精摩尼手、月精摩尼手,寶弓箭手等。蘇哺羅所譯經中專有略說四十手之法的部分,此經將四十手分置五部即:佛、金剛、摩尼寶、蓮華、羯摩(事業)部,每部配有八手,分管理息災、調伏、增益、敬愛、鉤召法。《千光眼秘密法經》云:三昧光中湧出25菩薩,頂上具11面,身上具足40手,各有一慈眼。25菩薩各具40手目,可合為千手千眼。又40手中每眼亦表示25有,合計亦千。依《入楞伽經》,生死輪迴之謎累計分為25種,由因必得果,因果不亡。故稱為25有。如地獄有、畜生有、餓鬼有、阿修羅有等。雕刻與繪畫中龍門初唐像雕有12正大手,大足宋刻有1070正大手,手勢生動,持物各不相同。而敦煌70幅千手觀音壁畫中正大手從2、8、10至50、62、72至100隻的種種變化皆有,但仍以合於經軌的42正大手為多。而榆林窟第3窟中西夏塑繪的千手觀音62正大手圖樣,過去均釋為有踏碓、犁耕、釀酒、鍛鐵等勞動工作埸面,近來發現其決非描畫一般生產勞動埸景,實為藏密中的得大成就者,是西夏觀音圖與藏傳密法結合的珍貴特例,不同像系及傳承之間融會變通之例,非常獨特。千手觀音眷屬有廿八部眾,皆為護法神,如密跡金剛力士、摩醯首羅王、那羅延堅固王、金毗羅王、滿善車王、摩和羅王、畢波迦羅王、五部凈、帝釋天、大辨功德天、東方天神母天、毗樓勒叉天、毗樓博天王、毗沙門天王、金色孔雀王、婆藪仙人、散脂大將、難陀龍王、沙迦羅龍王、阿修羅龍王、乾達婆王、迦樓羅王、緊那羅王、摩後羅伽王、大梵天王、金大王、滿仙王、雷神、風神。不難看出廿八部與諸天部很是接近,天部有廿天、廿四天、廿八天之說,其間有些增長變化,一般諸天排列有禮佛之隊列,還有金光明經道埸、即薰修道埸之列。而千手觀音及眷屬,在四川石窟、敦煌絹畫與佛寺皆有,排列方式多種多樣。北京明代大慧寺殿堂中,廿八部眾的塑造極為出色,而且與諸天的關係更為相貼近。如鬼子母、帝釋與四天王等,但現存廿八部眾圖像與經本紀載難以完全對應,其間有些源流變化尚不易釐清。大英博物館藏《千手千眼觀音圖》之中,繪出了日光、月光菩薩、如意輪菩薩、帝釋天、白梵天、金翅鳥王、功德天火頭金剛、大黑天摩訶迦羅、摩醯首羅天等。摩醯首羅天的形象竟然出現了具明妃的雙身像,說明藏密的圖像教法很早就溶入了漢地密教,吐蕃時期已在敦煌有所流行。這對了解漢藏密宗的傳承很有價值。千手眼觀音又多具十一面,據清工布查布譯著《造像量度經續補》,觀世音菩薩也分法身、報身和化身三種。法身觀世音菩薩有八手,頂為十一面,報身觀世音有四十手,化身觀世音有九百五十二手,合為千手。西藏系的十一面千手觀音都是11首重疊,千手作成放射形的三層團扇狀,四十八手中各有執物,極為繁複精緻。其餘的九百五十二手,不持物,皆作施願印。「掌中眼目,參差互見,一一分明。諸臂相皆極柔順圓好,如正開之蓮華,各不侵礙。」大悲咒中之梵文咒語,本身即是各種佛菩薩、鬼神的名號。不空與伽梵達摩譯本均有84句咒。有些據大悲咒所作的圖本之中,將這八十四咒形象顯示一一畫出,若明代人畫泥金黑底不空譯本《大悲咒》,其中有八十四章句神咒顯現之像。而現代寺院中傳本系以伽摩達摩本為據繪成。

中國最早的觀音像

洛陽博物館藏北魏《觀音三尊像》中國最早的觀音像是作為西方三聖中阿彌陀佛的協侍而出現的。以後出現了單尊的造像,繼而顯現的是具協侍的觀音主尊作品。如河南龍門附近的觀音並協侍的三尊菩薩像,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隋代開皇三年像等,都說明了觀音信仰在民間流行之盛,甚至超過了對佛的信仰崇拜。例如,在凈土諸經中,觀音菩薩即是以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協侍形像出現,協助阿彌陀佛演說妙法,接引眾生。《無量壽經》中說:西方極樂世界「有二菩薩,最尊第一,威神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一名觀世音,一名大勢至,此二菩薩於娑婆界修菩薩行,往生彼國,常在阿彌陀佛左右。」不過觀音菩薩雖然是極樂世界的一位首席大菩薩,但出於慈悲救世之心,經常來往於娑婆世界,「現居此界,作大利樂。世間善男子、善女人若有急難恐怖,但自歸命觀世音菩薩,無不得解脫者。」十六國時期觀音造像

炳靈寺西秦建弘元年《觀世音菩薩》具有中國觀音形像特徵的早期作品:甘肅永靖炳靈寺第169窟內第6號龕無量壽、觀世音、大勢至三尊像。此窟有西秦建弘元年(420)墨書題記,西方三聖像亦屬此十六國時期的作品。炳靈寺169窟開鑿於一天然石洞中,規模最大。浮雕石塔25座。炳靈寺石窟雕像776軀,其中石像694軀,泥塑82軀,主要人物有釋迦牟尼、觀世音菩薩、無量壽佛、彌勒佛以及各種菩薩、佛等。169窟中的無量壽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是早期西秦時期作品,坐落在仰蓮台座上無量壽佛,面型方圓,著半披肩佛衣,盤腿而坐,有莊重之感。菩薩頭頂束髮,袒臂招手,伺候左右。濃墨淡彩,呼之欲出。南北朝觀音造像:持蓮觀音

西安文物園林局藏北周《漢白玉貼金繪彩觀音》南北朝時期的觀音:這個時期的觀音形象多為持蓮觀音,這種觀音手持一枝蓮花,特徵是彎曲的枝條上有未開敷的蓮蕾。至唐代則演變為楊柳枝觀音的造型。西安文物園林局藏北周《漢白玉貼金繪彩觀音》為南北朝時期留存下來觀音造像精品,共兩尊。這兩尊圓雕觀世音菩薩,頭梳高髻,佛冠的前方正中和兩側面各有一朵蓮花,前方蓮花中立阿彌陀佛,冠帶順臂下垂,髮辮垂至肩兩側。大耳,戴環狀耳飾,面相橢圓、豐滿,廣額,雙眉纖細連鼻樑,雙目細長、微睜,鼻樑直挺,薄唇微閉,面帶微笑。頸飾項圈,胸佩繁複華麗的瓔珞,一條下垂至大腿處,一條在腹部相交後下垂至大腿部,相交處有一朵蓮花。上身半裸,斜披珞腋,肩搭帔帛,長巾在腹下橫兩道後上卷搭於雙臂上,再下垂落於蓮花座兩側。觀音下著長裙,腰束裙帶,臂著蓮花紋釧,腕戴雙條形鐲。右臂從肘部上屈,手執柳枝,左臂微屈於腹前,手提凈瓶,跣足立於仰蓮花座上,座下有高2厘米的榫。仰蓮花座下又有方形青石覆蓮花座,覆蓮花座的四角各浮雕一護法獅子。展出的兩件觀世音菩薩通體貼金繪彩,紅、綠、黃三色光鮮亮麗,顯得格外雍容華貴。隋唐觀音造像:密宗觀音

上海博物館藏盛唐《十一面觀音菩薩》隋唐興起密宗觀音:隋唐時密宗興起,觀音密典盛譯,特別是武則天稱周前後,一大批密教造像在石窟摩崖與寺廟出現,從此,這些密教經像都在觀音信仰中居重要地位,千手觀音經像的流行尤為盛行不衰,十一面觀音造像也較具代表性。關關十一面觀音的經典主要有二種四部,即北周保定四年天竺僧耶舍崛多譯《十一面觀音神咒經》,唐永徽四年阿地瞿多譯《陀羅尼集經》卷四之經,唐顯慶元年玄奘譯《十一面神咒心經》。此三種經其實都是出自《金剛大道場經》的同本異譯,唐慧沼還對玄奘譯本作過《義疏》。唐不空譯有三卷本《十一面觀自在菩薩心密言念誦儀軌》。北周譯經後並未滸,初唐高宗、武周時僅三年間即出兩經,而十一面觀音畫像亦出現,如敦煌石窟就從初期直到西夏,都有此經變壁畫流行。關於觀音十一個頭面之象徵意義,一說以為以左右十面表示因位十地,最上一面表十一地佛果,以便使一切眾生轉明為十一品,得十一地佛果。藏傳佛教則有一說,羅剎鬼有十個腦袋,非常狂妄自大,觀音變成十一個頭,將其降服(《造像量度經》)。經中說持誦此《神咒經》,現世可得十種果報,或如《念誦儀軌經》說可得十種勝利。即離諸病、如來攝受等。經中還說可得臨終見佛、不墮地獄。不非命終,得生極樂世界四種功德。這些功德利益,使十一面觀音信仰迅速傳播。唐宋觀音造像:阿嵯耶觀音

大理崇聖寺出土《阿嵯耶觀音》金像唐宋時代阿嵯耶觀世音:唐宋時代雲南曾建有南詔國與大理國,創造了燦爛的民族文化。在這個白族人民所建地方政權的國度里,觀音菩薩地位不凡,有獨特的化現與形態,梵僧與阿嵯耶觀世音可稱為其代表。阿嵯耶觀音造型非常獨特:纖細修長挺直的身軀、高聳精美的頭飾、髮辮及服飾都與唐宋觀音造型、藏傳觀音造型迥然不同,為鮮明的雲南地方觀音圖像的一大特色。「阿嵯耶觀音」的性徵卻很大難辯視:他具有寬大肩,平坦的胸,大而有力的足,像是男性;但他又有纖細的腰、戴有耳環、手鐲、項圈等女性飾物,又像女性。他曾化身為男性梵僧和鑄像老人,也曾化身為女性負石退兵的老奶。服飾上也差別很很大,各地觀音多為披巾著袍,而「阿嵯耶觀音」上身露,下身穿裙,頭戴飾有阿彌陀坐像的菩薩冠,赤足。經過國內外學術界研究認為:「阿嵯耶觀音」的造像可能有印度尼西亞、寮國的佛教造像的影響,但又具有很強的大理特點。在大理地區佛傳故事中阿嵯耶觀音的傳說是最多的;說他曾用智慧戰勝了專吃人眼的惡魔羅剎,締造了千年依舊的三月街「觀音古市」;說他曾化為梵僧為細奴邏父子授視,使之創建了13代南詔的治理;說他曾賜予南詔公主風瓶,想吹開洱海水去看望化為石騾的情人蒼山獵人;說他也曾助段思平避開大楊明的追殺,又得神槍、寶馬,建立起傳了22代的大理國,說他曾化為身負巨石嚇退敵失而使大理人避免了戰禍。不難看出這些觀音傳說中,都包含著大理地區對觀音的敬意。南詔、大理國期間,王室外鑄佛獻寺時,鑄造的多半是「阿嵯耶觀音」銅像,甚至在崇聖寺出土了一軀高28厘米、重1115克,純金鑄造的「阿嵯耶觀音」像。至今,洱海周圍的村落中,凡乎每村都有「蓮池會」的民間組織,因此,「阿嵯耶觀音」獲得「雲南福星」尊稱。宋代觀音造像:世俗化觀音

正定隆興寺《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宋代觀音菩薩呈世俗化:宋代觀音逐漸呈現民間世俗化的特點,其鮮明的標誌就是作為觀音傳記的妙善公主傳說的產生。北宋時期著名的寺廟有河北正定隆興寺,俗稱大佛寺。寺院大悲閣建有銅鑄大悲觀音像,其造像與寺廟在佛教史上極有地位。另外,宋代木雕鐵鑄觀音像已頗流行,多為自由自在的遊戲坐姿。相傳在南北朝北周末期,冀南,即今河北省南和縣郭平、段村瓦礫崗一帶曾建立過一個百里為王的小國,名叫興林國。國王妙庄王一生無子,三公主妙善從小修經念佛,十五六歲就出家白雀庵,後到蒼岩山蒼岩寺修行。她勤奮修持,廣覽經書,知識淵博,被佛界尼僧尊為大師。她曾為醫治父王所患怪病主動獻出手眼,感動了天下,一度成為忠孝楷模。佛祖被其孝心感動,便賞她一千隻手,一千隻眼,使之成為干手乾眼的觀世音。西夏觀音造像:男相觀音

安西榆林窟西夏壁畫《水月觀音》西夏水月觀音皆為男相:西夏時期(1038-1226)佛教異軍突起,党項人從漢、藏兩地學習接納了大藏經與佛教藝術元素,形成獨具風格的西夏佛教藝術。西夏觀音典籍豐富,觀音畫精緻絕美。水月觀音是觀音的三十三種化身之一,因其所繪觀音靜觀水中月而得名。「水月觀音」為中唐時宮廷畫師周昉所創,由於這種新的形象深受人們的喜愛而廣為流傳,甚至傳入朝鮮和日本。據說供奉水月觀音像可消災去禍,也是水月觀音廣為流傳的一個原因。西壁北側的水月觀音,與南側對稱,但畫師在同一中力求變化。南側觀音妝金,北側膚色已變黑,想必原本白皙並加暈染。圖中觀音肩披綠色大巾,下穿紅藍二色雙裙,在金剛寶石座上斜倚岩壁而坐,意態閑適。水面平靜,彩雲浮動。一彎新月高懸空中,與菩薩周身的透明圓光交相輝映,宛然月夜寧靜。一童子乘雲而來,向觀音合掌行禮。這應該就是善財童子至普陀洛迦山尋訪觀音菩薩的情節,即所謂「童子拜觀音」。遼代隆盛的觀音信仰

遼代石雕加彩《觀音像》遼代觀音信仰隆盛:佛教隨契丹族征戰中原而傳入,遼代觀音信仰隆盛,從薊縣獨樂寺的十一面觀音到寶祇廣濟寺,以及遼文所遺《觀音舍利地宮銘》和《玉石觀音像唱和詩》等可見之盛況。遼代帝王從太宗開始都奉佛崇佛,其中表現最為突出的是聖宗、興宗和道宗。這三位帝王不僅扶持佛教,大興佛教文化事業,而且還表現出對佛教思想的極大興趣和較高修養。正是在遼代整個社會崇佛風氣的影響下,遼代佛教和佛教造像藝術呈現出一派繁榮的景象。遼代佛教造像不僅在藝術風格和表現手法上表現出明顯的地方和民族審美特色,而且在造像題材上也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從各種形式的造像實物看,遼代佛像題材非常豐富,不僅有顯教的佛、菩薩、羅漢和力士等題材,而且還有密教的五方佛、八大菩薩等題材,這些題材真實地反映了遼代佛教思想全面發展和民眾普遍奉佛的狀況。從現存的遼代佛教造像實物看,遼代佛教造像在藝術風格和表現手法上都很有特色,它一方面繼承了唐代造像典雅端莊的遺風,吸收了南宋造像寫實的手法,同時又融入了契丹和北方地區傳統的審美情趣和表現技法,因而在整體風格上體現出多元文化融合的特點,展現出遼代造像獨特的文化藝術風貌。其藝術特徵表現為:造像肩部寬闊,胸肌隆起,有剛健的氣勢,與南方造像平易近人的神態形成鮮明對比。佛像面形圓鼓,比唐代略顯肥胖,頭頂肉髻平緩,螺發正中普遍嵌一髻珠,與南方宋地基本相同。佛像上身著袒胸式袈裟,下身著長裙,衣褶較多,衣紋質感比唐代明顯強烈。菩薩像多戴高花冠,束高髮髻,花冠的形式很特別,類似契丹貴族的頭冠;胸前一般飾一串連珠瓔珞,裝飾較宋地簡潔;兩耳際有兩條寶繒垂在兩肩,並分段打結。造像的坐立姿勢都很有特點,其中坐像雙膝收得很緊,站像兩腿筆直,顯得有些僵板。另外,佛座也是值得注意的部位。大多為束腰式,上部施以仰蓮,蓮瓣寬肥飽滿,舒展自如,蓮瓣尖部向外翹起,生動自然;下部為圓形或六角和八角形台座。遼代坐像大多上身偏長,如果沒有高台座襯托,造像的氣勢就無法顯現出來。元代觀音造像:藏傳度母觀音

杭州飛來峰元代《綠度母》元代觀音信仰以藏傳佛教為主:元代中國疆域空前,民族多元,元代的觀音信仰以藏傳佛教為主導,漢地也出現度母造像信仰。「度母」也稱「救度母」,即多羅菩薩,主要流行於藏蒙之地。元代杭州的石刻造像主要集中在飛來峰一帶。飛來峰位於杭州市靈隱寺前,兩者以冷泉溪相隔,是一座高約169米的石灰岩山峰,山上洞壑奇幻,怪石嶙峋,分布著五代至明代的造像約330餘尊,是我國南方地區石窟造像的重要實例,是浙江省最大的造像群。而其中的元代造像體量高大,特點鮮明,雕制精美,集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造像藝術於一身,構成了飛來峰造像的主體與精華。江浙地區本無藏傳佛教,正是由於元朝統治者的宗教政策,使得元初藏傳佛教及其造型藝術在杭州及周邊地區的迅速流播,加上杭州自五代吳越以來漢傳佛教藝術的積澱,因此造就了飛來峰造像在元代的鼎盛。飛來峰尚存元代造像96尊,分布在青林、玉乳、龍泓和呼猿諸洞的洞口以及冷泉溪的南岸懸崖上。明代觀音信仰:觀音寶卷

北京大慧寺《觀音大士傳變相》妙善公主圖明代佛教盛行寶卷:明代佛教與三教合一觀的發展,促使「善書、寶卷」大為發展。從唐代佛教變文經宋代下層信眾演進的寶卷,擇合三教、佛教故事加入民間傳說,在社會上廣泛流行。萬曆期間寶卷刊印達到極盛,有關觀音菩薩的寶卷就有多種多樣,最著名的有《香山寶卷》、《普陀寶卷》等。大慧寺大悲殿內東西北三面牆壁上繪有10鋪壁畫,經初步查證,壁畫內容取材與元代女畫家管道升所著「觀音大士傳」。壁畫講的是一個生動感人的故事,足以催人淚下。妙庄王有三個女兒,長女妙因、次女妙緣、幼女妙善。這三個女兒都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妙庄王與王后商議,宣旨招贅,為三個女兒完婚。妙因、妙緣兩位公主順旨成親。惟獨妙善因自幼斷葷持戒,立志成佛,不稱旨,妙庄王心中不悅,將妙善囚禁內庭,並減少衣食的供應。妙庄王命王妃及其兩位長公主勸說妙善遵從父命。妙善公主意志彌堅,再次向父王申訴心志。妙庄王大怒,將妙善公主貶棄白雀寺。妙庄王昭白雀寺住持,命令其在七天內迫使妙善公主改變初衷,否則將焚燒白雀寺。住持迫於王命,令妙善公主像奴婢一樣從事繁重的勞役。而妙善公主不以為苦,擔水推磨無一不能,幹得又快又好,有如神助,使住持無從懲罰或奪其志向。住持如實稟告妙庄王。妙庄王不信,以為有詐,不足七日即放火焚燒白雀寺,完全失掉人性。可憐寺中500僧眾全部葬身火海,極為凄慘。在那熊熊烈火之中,唯妙善公主端坐誦經,安然無恙。妙庄王召妙善公主入宮,又一次強迫她改變志向。妙善公主意志堅定,決不動搖。妙庄王勃然大怒,完全失掉親情,竟殘忍地下令將自己的親生女兒推到法場軌首,全國上下一片嘩然。臨刑前,妙善公主依舊不改初衷,臉不變色,心不跳……當劊子手的屠刀砍下來的時候,奇蹟發生了,刀斧皆斷,此時此刻,猛虎蛟龍咆哮,大水翻卷而來,刑場大亂,人們奔走呼叫,一片狼籍。混亂過後,惟獨不見妙善公主的影子,眾人皆以為妙善公主已被老虎吞噬。夫人也就是妙善公主的親媽才敢痛哭起來,痛失愛女……妙庄王毫無自責之意當著眾人面說:「不必啼哭。次女當是魔鬼轉生我家。今被虎銜去,應當慶幸。」妙善公主被虎負出刑場,行千里之後來到龍山林中。她夢見一位童子引導她游地府:牛頭、馬面二鬼恭謹相迎,讓公主與無辜斃命於白雀寺的僧眾會晤。閻王爺親自送妙善公主在奈何橋上見為善有德之人乘祥雲超生;而作惡的奸佞之人捲入激流。妙善公主誦經持念觀音名號,皆得解脫。妙善公主醒後,更加感悟到福禍輪迴早有定數,捨身事佛的意志更加堅定。龍山林中毒龍惡獸爭相噬逐,白骨累累,腥穢難忍。妙善公主不虞艱險,於林中營齋靜修。一天,有一位耄耋老人飄然來到妙善公主身邊,自稱山神對她說:「這裡是鳥獸出沒之地,不宜安居修行。我希望妙善公主能到左邊近處山嶺建齋,護衛公主成道。」說完人就不見。妙善公主尋找到這一地方,只見樹木繁茂,異常幽靜,便命名香山,語詞建庵修鍊。數年後,在此悟得正果。妙善公主忽然有一天,遙見妙庄王身染沉痾,張榜懸金遍求醫藥,卻無人來揭榜。妙庄王病入膏肓,已經奄奄一息,這時忽有一僧人來到府上,稱有神方可醫妙庄王的疾病。妙庄王急召僧人進入。僧人告訴的神方是:妙庄王的病非得用親骨肉的手眼才能治好。聽罷,妙庄王立即將兩女兒召回,不料,妙因、妙緣明確表示都不願涉及救父。僧人說:「香山仙長濟度生靈,且其口必可得。」妙庄王派人去求。香山仙長聞訊,果然自剜雙目,自斷雙手,交給使臣帶給僧人和葯。妙庄王服後藥到病除,大喜過望。重金酬謝僧人,並許以高官厚祿。僧人間就拒絕,只是對妙庄王說:「香山仙長有大恩於你,你應該親自前往致謝。」妙庄王立即攜王妃親往香山拜謝,他深為仙長捨己救人精神感動,從此,廣布佛門功德。通過這十鋪壁畫,形象地向人們敘述了《觀音大士傳》的主要內容。至結尾又離開壁畫,移至大殿中央以雕塑形式完成。即妙庄王見到香山仙長果無手眼,流血披體,十分驚異悲痛。籲請天地神靈保佑香山仙長(即妙善公主)重得「全手全眼」。由於全與千語音相近,天地神靈使妙善公主成道為「千手千眼」的觀音菩薩,以千手幫助眾生解除苦難,以千眼遍觀人世間眾生的需求。「以大慈與一切眾生樂,以大悲拔一切眾生苦,」因而得到廣泛的信仰。大悲殿以繪畫和雕塑的形式完成了《觀音大士傳》的傳播。《觀音大士傳》壁畫採用展示連續情節的敘述性構圖形式,漫寫式勾線畫法,青線淡著色。從畫面形象看,人物、屋宇、樹木各有分科專擅的畫工,以流水作業分工合作完成。大慧寺的建築、彩塑、壁畫是明代三大藝術的傑出體現。在大悲殿這個藝術殿堂里,它們統一在一個非常和諧的藝術範圍里,互相對比、襯托,相得益彰。清代觀音造像:藏式女性觀音

故宮博物院藏《自在觀世音菩薩》清代藏式觀音造像女性特徵鮮明:清代滿族對藏傳佛教十分推崇,北京雍和宮與承德外八廟,設造了很多藏傳佛教造像和漢藏融合的佛教作品。藏式觀音造像女性特徵鮮明,眉宇之間有種不同凡響的神異之感。清代帝王因為崇重藏傳佛教,因而對藏傳佛教造像非常重視,其重視程度和表現出來的熱情大大超過元明兩代帝王。康和乾隆兩朝宮廷製作的佛像目前都有遺存。從現存實物看,這兩個時期的清宮造像整體風格基本一致,既受到了內地傳統藝術的影響,帶有明顯寫實藝術傾向,又受到了時代審美觀念和工藝技術的影響,體現出工藝精細、造型規範而缺乏內在氣質的藝術風格。但是從造型樣式和工藝水平上看,這兩個時期造像又略有區別。其中康熙造像造型挺拔,工藝精細,整體效果明顯優於乾隆造像。復 北京故宮博物館珍藏的四臂觀音菩薩像,是康熙菩薩裝造像的代表,鑄造於康熙二十五年(1686)。此尊像高73厘米,造型結構具康熙造像明顯特點,而最值得注意的是菩薩身上的裝飾,如頭冠、寶繒、耳環、瓔珞和各種釧飾,手法細膩,工藝十分精細,每個細小部位都做到了一絲不苟。如頭冠採用鏤空技法雕出,顯得玲瓏剔透、精美無比,康熙造像工藝上的優點在這尊造像上體現得非常充分。比起康熙造像,乾隆造像藝術水平要遜色一些,造型姿勢更加僵板,工藝也不如康熙造像精細,雖然整體看上去造型大方、結構勻稱、軀體光潔、用材講究,但缺乏內在的精神氣質和感人的藝術魅力。乾隆時期的有些綠度母像,在藝術表現也存在著不生動,生硬呆板,匠氣十足的特點。清代不同材質的觀音造像

清代彩色大像《觀音送子》清代觀音信仰繼續盛行,各種玉石、木雕觀音、陶瓷觀音、年畫觀音大像及燒焚所用紙馬都很流行。清代佛教造像吸納了不同的材質、技術工藝、藝術風格、元素,甚至直接引進工匠為其效力。這樣一來,漢、蒙、藏藝術都在此交匯、融合,模糊了宮廷內外、大漠南北、漢藏兩地的區別和差異,在藝術中走向大同,無論是審美、加工技術還是佛教信仰都在此引導下走向統一之路。近現代延續明清傳統觀音造像

德化窯白瓷《觀音》近現代觀音像仍接續明清傳統:近現代寺廟殿堂中的觀音像仍接續明清傳統,但出現多種小型玩賞性雕塑,包括如黃楊木雕、金漆木雕、象牙、玉石、壽山石、陶瓷等各種材質,塑造的白衣觀音、慈航觀音、水月觀音、送子觀音也是多姿多彩。近現代的民間特色觀音造像

近代彩色大像《觀音佛祖》近現代民間觀音盛行:近現代民間木版彩印年畫紙馬也廣有觀音大士、准胝觀音、送子娘娘等形貌。准胝觀音為六觀音之一,七觀音之一。除十八臂之外尚有各種形像。於密教胎藏界曼荼羅,此尊位於遍知院之最左端。據七俱胝佛母所說准提陀羅尼經載,准提佛母身呈黃白色,結跏趺坐於蓮花上,身佩圓光,著輕縠,上下皆為白色,有天衣、角絡、瓔珞、頭冠,十八臂皆著螺釧,面有三目,上二手作說法相,右第二手作施無畏,第三手執劍,第四手持寶鬘,第五手掌上置俱緣果,第六手持鉞斧,第七手執鉤,第八手執金剛杵,第九手持念珠;左第二手執如意寶幢,第三手持開敷紅蓮花,第四手軍持,第五手罥索,第六手持輪,第七手商佉,第八手賢瓶,第九手掌上置般若梵篋。西藏之准胝觀音為四臂像,趺坐於蓮花上,左右之第一手安於膝上持缽,右第二手下垂作施無畏印,左第二手屈於胸前,執蓮花,花上安置一梵篋。又錫蘭所傳之銅像為四臂像,頂上奉戴定印之化佛,左第一手安於臍前,第二手持寶珠;右第一手執獨鈷杵,第二手上舉,拇指與無名指相捻。乳房豐滿露出,表佛母之相。此外,另有十四臂、六臂等像。最著名的觀音:三十三觀音

明代闕名彩畫《白衣觀音圖》最著名的三十三觀音形象:觀音菩薩慈悲度生,隨類應現。為了教化不同環境,根據不同根機眾生的需求,菩薩常變化成不同身份的形象,特別是佛法傳來我國並東傳日本後,其顯化事迹不勝枚舉,從佛弟子的信仰普及為民間的信仰。三十三觀音是我國唐宋時代及日本民間信仰之觀音集合而成。三十三觀音並非化現各種形像,而是觀音菩薩本身不同形貌,而且不是密宗式變化形相,只是以姿態、場景與所持法器來區別。何以又成三十三身之數,這應與《普門品》、《楞嚴經》所述觀音應化數有關。此類觀音各相之間區別並不太大,很多特徵也不是唯一的,有些觀音圖像既可作此解,亦可為彼說。據載清代卓峰曾繪出三十三觀音圖,現藏於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日本延寶七年鶴州筆《觀音變相》繪藝很美。

浙江普陀山:觀世音菩薩教化眾生的道場

普陀山百步金沙

普陀山不肯去觀音院

拉薩布達拉宮:藏傳佛教的觀音道場

河北趙縣柏林禪寺:最古老的觀音道場之一

河北趙縣柏林禪寺

河北邢台白雀庵:著名的千手觀音道場

福建廈門南普陀寺:供奉觀音的名剎

雲南昆明圓通寺:中國最早的觀音寺

雲南大理崇聖寺:著名的觀音道場

雲南大理三塔

海南三亞南山海上觀音:世界上最高的海上觀音像

日本淺草寺:聖觀音宗的總本山

台灣靈鷲山

除惡導善的菩薩——靈鷲山十一面觀音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妙法蓮華經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實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若有持是觀世音菩薩名者,設入大火,火不能燒,由是菩薩威神力故。若為大水所漂,稱其名號,即得淺處。若有百千萬億眾生,為求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寶。入於大海,假使黑風吹其船舫,漂墮羅剎鬼國,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人等,皆得解脫羅剎之難。以是因緣,名觀世音。若復有人,臨當被害,稱觀世音菩薩名者,彼所執刀杖,尋段段壞,而得解脫。若三千大千國土,滿中夜叉、羅剎,欲來惱人,聞其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惡鬼,尚不能以惡眼視之,況復加害?設復有人,若有罪、若無罪,杻械、枷鎖,檢系其身,稱觀世音菩薩名者,皆悉斷壞,即得解脫。若三千大千國土,滿中怨賊,有一商主,將諸商人,齎持重寶,經過險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應當一心稱觀世音菩薩名號,是菩薩能以無畏施於眾生;汝等若稱名者,於此怨賊,當得解脫!」眾商人聞,俱發聲言:「南無觀世音菩薩!稱其名故,即得解脫。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摩訶薩,威神之力,巍巍如是!若有眾生多於淫慾,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瞋。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痴。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饒益,是故眾生,常應心念。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眾人愛敬。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力。若有眾生,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福不唐捐。是故眾生,皆應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無盡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億恆河沙菩薩名字,復盡形供養飲食、衣服、卧具、醫藥,於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無盡意言:「甚多,世尊!」佛言:「若復有人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乃至一時禮拜供養;是二人福,正等無異,於百千萬億劫,不可窮盡。無盡意!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得如是無量無邊福德之利。」無盡意菩薩白佛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云何游此娑婆世界?云何而為眾生說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國土眾生,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現辟支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聲聞身得度者,即現聲聞身而為說法;應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現梵王身而為說法;應以帝釋身得度者,即現帝釋身而為說法;應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自在天身而為說法;應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大自在天身而為說法;應以天大將軍身得度者,即現天大將軍身而為說法;應以毘沙門身得度者,即現毘沙門身而為說法;應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現小王身而為說法;應以長者身得度者,即現長者身而為說法;應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現居士身而為說法;應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現宰官身而為說法;應以婆羅門身得度者,即現婆羅門身而為說法;應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得度者,即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而為說法。應以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婦女身得度者,即現婦女身而為說法。應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現童男、童女身而為說法。應以天、龍、夜叉、干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侯羅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現之而為說法。應以執金剛神得度者,即現執金剛神而為說法。無盡意!是觀世音菩薩,成就如是功德,以種種形,游諸國土,度脫眾生。是故汝等,應當一心供養觀世音菩薩。是觀世音菩薩摩訶薩,於怖畏急難之中,能施無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號之為施無畏者。」無盡意菩薩白佛言:「世尊!我今當供養觀世音菩薩。」即解頸眾寶珠瓔珞,價值百千兩金,而以與之。作是言:「仁者!受此法施,珍寶瓔珞!」時觀世音菩薩不肯受之。無盡意復白觀世音菩薩言:「仁者!愍我等故,受此瓔珞。」爾時,佛告觀世音菩薩:「當愍此無盡意菩薩,及四眾、天、龍、夜叉、干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侯羅伽、人非人等故,受是瓔珞。」實時觀世音菩薩,愍諸四眾,及於天、龍、人非人等,受其瓔珞。分作二分:一分奉釋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寶佛塔。「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自在神力,游於娑婆世界。」爾時,無盡意菩薩,以偈問曰:世尊妙相具。我今重問彼。佛子何因緣。名為觀世音。具足妙相尊。偈答無盡意。汝聽觀音行。善應諸方所。弘誓深如海。歷劫不思議。侍多千億佛。發大清凈願。我為汝略說。聞名及見身。心念不空過。能滅諸有苦。假使興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觀音力。火坑變成池。或漂流巨海。龍魚諸鬼難。念彼觀音力。波浪不能沒。或在須彌峰。為人所推墮。念彼觀音力。如日虛空住。或被惡人逐。墮落金剛山。念彼觀音力。不能損一毛。或值怨賊繞。各執刀加害。念彼觀音力。咸即起慈心。或遭王難苦。臨刑欲壽終。念彼觀音力。刀尋段段壞。或囚禁枷鎖。手足被杻械。念彼觀音力。釋然得解脫。咒詛諸毒藥。所欲害身者。念彼觀音力。還著於本人。或遇惡羅剎。毒龍諸鬼等。念彼觀音力。時悉不敢害。若惡獸圍繞。利牙爪可怖。念彼觀音力。疾走無邊方。蚖蛇及蝮蠍。氣毒煙火然。念彼觀音力。尋聲自回去。雲雷鼓掣電。降雹澍大雨。念彼觀音力。應時得消散。眾生被困厄。無量苦逼身。觀音妙智力。能救世間苦。具足神通力。廣修智方便。十方諸國土。無剎不現身。種種諸惡趣。地獄鬼畜生。生老病死苦。以漸悉令滅。真觀清凈觀。廣大智慧觀。悲觀及慈觀。常願常瞻仰。無垢清凈光。慧日破諸暗。能伏災風火。普明照世間。悲體戒雷震。慈意妙大雲。澍甘露法雨。滅除煩惱焰。諍訟經官處。怖畏軍陣中。念彼觀音力。眾怨悉退散。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是故須常念。念念勿生疑。觀世音凈聖。於苦惱死厄。能為作依怙。具一切功德。慈眼視眾生。福聚海無量。是故應頂禮。爾時,持地菩薩,即從座起,前白佛言:「世尊!若有眾生,聞是觀世音菩薩品,自在之業,普門示現神通力者,當知是人功德不少。」佛說是普門品時,眾中八萬四千眾生,皆發無等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悲華經諸菩薩本授記品第四之一

悲華經爾時,寶藏如來複作是念:如是等無量眾生,已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今當與各各授記,並為示現種種佛土。爾時,世尊即入三昧,其三昧名不失菩提心。以三昧力故,放大光明,遍照無量無邊世界,皆悉令是轉輪聖王,及無量眾生等,見無邊諸佛世界。爾時,十方無量無邊諸餘世界,其中各各有大菩薩,蒙佛光故,以佛力故,各各悉來至於佛所,以己所得神足變化,供養於佛及比丘僧,頭面禮足,右繞三匝,坐於佛前,欲聽如來為諸菩薩受佛記莂。善男子!爾時,寶海梵志復白聖王:大王!今可先發誓願取妙佛土。善男子!爾時聖王聞是語已,即起合掌,長跪向佛,前白佛言:世尊!我今真實欲得菩提,如我先於三月之中以諸所須,供養於佛及比丘僧,如是善根,我今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終不願取不凈佛土。世尊!我先已於七歲之中,端坐思惟種種莊嚴清凈佛土。世尊!我今發願:令我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世界之中無有地獄、畜生、餓鬼。一切眾生命終之後,令不墮於三惡道中。世界眾生皆作金色,人天無別,皆得六通:以宿命通,乃至得知百千萬億那由他劫宿世之事;以清凈天眼,悉見百千億那由他十方世界,亦見其中在在處處現在諸佛說微妙法;以清凈天耳,悉聞百千億那由他十方世界現在諸佛說法之聲;以他心智故,知無量無邊億那由他十方世界眾生之心;以如意通故,於一念中,遍於百千億那由他諸佛世界,周旋往返,令是眾生悉解無我及無我所,皆得不退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願我世界無有女人及其名字,一切眾生,等一化生,壽命無量,除其誓願。無有一切不善之名,世界清凈,無有臭穢,常有諸天微妙之香,皆悉充滿。一切眾生皆悉成就三十二相,而各瓔珞。所有菩薩皆是一生,除其誓願。願我世界所有眾生,於一食頃,以佛力故,遍至無量無邊世界,見現在佛,禮拜、圍繞,以其所得神足變化供養於佛,即於食頃還至本土而常講說佛之法藏,身得大力如那羅延。世界所有莊嚴之事,乃至得天眼者不能盡說。所有眾生皆得四辯,一一菩薩所坐之樹,枝葉遍滿一萬由旬。世界常有凈妙光明,悉令他方無量佛土種種莊嚴而於中現。所有眾生乃至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行不凈,常為其餘一切諸天、人及非人之所恭敬、供養、尊重,乃至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於其中常得六根清凈,即於生時得無漏喜受於快樂,自然成就一切善根。尋於生時著新袈裟便得三昧,其三昧名善分別,以三昧力,遍至無量諸佛世界,見現在佛,禮拜、圍繞、恭敬、供養、尊重、讚歎,乃至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此三昧無有退失。所有菩薩如其所願,各自莊嚴修凈妙土,於七寶樹中悉皆遙見諸佛世界一切眾生,尋於生時得遍至三昧,以三昧力故,常見十方無量無邊諸世界中現在諸佛,乃至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終不退失。願令我界所有眾生,皆得宮殿、衣服、瓔珞,種種莊嚴,猶如第六化自在天。世界無有山陵、堆阜、大小鐵圍、須彌、大海,亦無陰蓋,及諸障閡、煩惱之聲,無三惡道八難之名、無有受苦之名,及不苦不樂名。世尊!我今所願如是。欲得如是嚴凈佛土。世尊!我於來世便當久久行菩薩道,要得成就如是清凈佛土。世尊!我於來世作是希有事已,然後乃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世尊!我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菩提樹縱廣正等一萬由旬。於此樹下坐道場時,於一念中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光明照於無量無邊百千億那由他諸佛世界。令我壽命無量無邊百千億那由他劫,無能知者,除一切智。令我世界無有聲聞、辟支佛乘,所有大眾純諸菩薩,無量無邊無能數者,除一切智。願我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令十方諸佛稱揚讚歎我之名字。願我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無量無邊阿僧祇余佛世界,所有眾生聞我名者,修諸善本,欲生我界,願其捨命之後必定得生,惟除五逆、誹謗聖人、廢壞正法。願我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其餘無量無邊阿僧祇諸佛世界所有眾生,若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修諸菩提,欲生我界者,臨終之時,我時當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其人見我,即於我所,得心歡喜,以見我故,離諸障閡,即便捨身,來生我界。願我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諸菩薩摩訶薩所未聞法,欲從我聞者,如其所願,悉令得聞。願我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其餘無量無邊阿僧祇世界,在在處處諸菩薩等,聞我名者,即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第一忍、第二、第三,有願欲得陀羅尼及諸三昧者,如其所願,必定得之,乃至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有退失。我滅度後,過諸算數劫已,有無量無邊阿僧祇世界,其中菩薩聞我名字,心得凈信,第一歡喜,悉禮拜我,嘆未曾有:是佛世尊為菩薩時,已作佛事,久久乃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彼諸菩薩得最第一信,心歡喜已,必定當得第一初忍、第二、第三。有願欲得陀羅尼門及諸三昧者,如其所願,悉皆得之,乃至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有退失。我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其餘無量無邊阿僧祇世界,有諸女人,聞我名者,即得第一信心歡喜,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乃至成佛,終不復受女人之身。願我滅度已,雖經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有無量無邊阿僧祇佛剎,其中女人聞我名者,即得第一信心歡喜,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乃至成佛,終不復受女人之身。世尊!我之所願,如是佛土,如是眾生。世尊!若世界清凈、眾生如是者,然後乃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男子!爾時,寶藏如來語轉輪王言:善哉!善哉!大王!今者所願甚深,已取凈土,是中眾生其心亦凈。大王!汝見西方過百千萬億佛土,有世界名尊善無垢,彼界有佛名尊音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今現在為諸菩薩說於正法。彼界無有聲聞、辟支佛名,亦無有說小乘法者,純一大乘清凈無雜。其中眾生等一化生,亦無女人及其名字。彼佛世界所有功德清凈莊嚴,悉如大王所願。無量種種莊嚴佛之世界等無差別,悉已攝取無量無邊調伏眾生。今改汝字為無量清凈。爾時,世尊便告無量清凈:彼尊音王佛,過一中劫當般涅槃。般涅槃已,正法住世滿十中劫。正法滅已,過六十中劫。彼土轉名彌樓光明,當有如來出現於世,號不可思議功德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是佛猶如尊音王如來,世界莊嚴,如尊善無垢等無有異。其佛壽命六十中劫。佛滅度已,正法住世六十中劫。正法滅已,過千中劫,是時世界故名尊善無垢,復有佛出號寶光明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世界所有、壽命多少、正法住世,亦如不可思議功德王佛等無有異。正法滅已,是時世界轉名善堅,復有佛出,號寶尊音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世界莊嚴如前無異,佛壽三十五中劫。佛滅度後,正法住世滿七中劫,正法滅已,復有無量無邊諸佛次第出世,所有世界壽命正法悉亦如是。我今皆見如是諸佛始初成道及其滅度,是時世界常住不異無有成敗。大王!如是諸佛悉滅度已,復過一恆河沙等阿僧祇劫,入第二恆河沙等阿僧祇劫,是時世界轉名安樂,汝於是時當得作佛,號無量壽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是時,聖王聞是語已,前白佛言:世尊!如是等輩,當成佛者,為在何處?佛告大王:如是菩薩今在此會,其數無量不可稱計,悉從十方余佛世界而來集此,供養於我,聽受妙法。是諸菩薩,已從過去諸佛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復從現在十方諸佛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是故先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大王!是諸菩薩,已曾供養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那由他佛,種諸善根,修集智慧。大王!以是之故,是諸菩薩在於汝前,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轉輪王復白佛言:世尊!是寶海梵志,乃能勸我及諸眷屬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梵志於未來世,為經幾時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告大王:是梵志成就大悲故,於未來世師子吼時,汝自知之。時轉輪王復白佛言:世尊!若我所願成就如佛所記者,我今頭面禮佛,當令十方如恆河沙等世界六種震動,其中諸佛亦當為我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善男子!爾時,無量凈王作是語已,尋於佛前,頭面著地。爾時,十方如恆河沙等諸佛世界六種震動,是中諸佛即與授記作如是言:刪提嵐界善持劫中人壽八萬歲,有佛出世號曰寶藏,有轉輪聖王名無量凈,主四天下,三月供養寶藏如來及比丘僧,以是善根故,過一恆河沙等阿僧祇劫已,始入第二恆河沙阿僧祇劫,當得作佛,號無量壽,世界名安樂,常身光照縱廣周匝十方,各如恆河沙等諸佛世界。爾時,寶藏如來即為大王說此偈言:十方世界,震動大地,及余山林,如恆沙等。汝今可起,已得授記,為天人尊,勝法調御。善男子!爾時,轉輪聖王聞是偈已,心生歡喜,即起合掌,前禮佛足,去佛不遠,復坐聽法。善男子!爾時寶海梵志,復白聖王第一太子言:善男子!持此寶物,並及先所於三月中供養如來及比丘僧種種珍寶,如是福德和合集聚,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復作是言:善男子!以此所施,不應求於忉利天王、大梵天王。何以故?今者所有福報之物,皆是無常、無決定相,猶如疾風。是故應當以是布施所得果報,令心自在,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度脫無量無邊眾生令入涅槃。是時太子聞是語已,答梵志言:我今觀於地獄眾生多諸苦惱,人天之中或有垢心,以垢心故,數數墮於三惡道中。復作是念:是諸眾生以坐親近惡知識故,退失正法墮大闇處,盡諸善根,攝取種種諸邪見等,以覆其心,行於邪道。世尊!今我以大音聲告諸眾生,我之所有一切善根,盡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願我行菩薩道時,若有眾生受諸苦惱、恐怖等事,退失正法,墮大闇處,憂愁孤窮、無有救護、無依無舍,若能念我、稱我名字,若其為我天耳所聞、天眼所見,是眾生等,若不得免斯苦惱者,我終不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復白佛言:世尊!我今復當為眾生故,發上勝願。世尊!我今若能逮得己利者,願令轉輪聖王,過第一恆沙等阿僧祇劫已,始入第二恆沙等阿僧祇劫,是時世界名曰安樂,大王成佛號無量壽,世界莊嚴眾生清凈,作正法王,是佛世尊於無量劫作佛事已,所作已辦,入無餘涅槃,乃至正法住時,我於其中修菩薩道,即於是時能作佛事;是佛正法於初夜滅,即其後夜,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復白佛言:惟願世尊為我授記,今我一心請於十方如恆河沙等現在諸佛,惟願各各為我授記。善男子!爾時,寶藏佛尋為授記:善男子!汝觀天人及三惡道一切眾生,生大悲心,欲斷眾生諸苦惱故,欲斷眾生諸煩惱故,欲令眾生住安樂故。善男子!今當字汝為觀世音。善男子!汝行菩薩道時,已有百千無量億那由他眾生得離苦惱,汝為菩薩時,已能大作佛事。善男子!無量壽佛般涅槃已,第二恆河沙等阿僧祇劫後分,初夜分中,正法滅盡,夜後分中,彼土轉名一切珍寶所成就世界,所有種種莊嚴無量無邊,安樂世界所不及也。善男子!汝於後夜種種莊嚴,在菩提樹下坐金剛座,於一念中間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遍出一切光明功德山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其佛壽命九十六億那由他百千劫,般涅槃已,正法住世六十三億劫。爾時,觀世音前白佛言:若我所願得成就者,我今頭面敬禮佛時,當令十方如恆河沙等諸世界中現在諸佛,亦復各各為我授記,亦令十方如恆河沙等世界大地及諸山河六種震動,出種種音樂,一切眾生心得離欲。善男子!爾時,觀世音菩薩尋禮寶藏如來,頭面著地。爾時,十方如恆河沙等世界,六種震動,一切山林悉出種種無量音樂,眾生聞已,即得離欲。其中諸佛皆與授記作如是言:散提嵐界善持劫中,人壽八萬歲,時有佛出世,號曰寶藏,有轉輪聖王名無量凈,主四天下,其王太子名觀世音。三月供養寶藏如來及比丘僧,以是善根故,於第二恆河沙等阿僧祇劫後分之中,當得作佛,號遍出一切光明功德山王如來,世界名曰一切珍寶所成就也。爾時,寶藏如來為觀世音而說偈言:大悲功德,今應還起,地六種動,及諸佛界。十方諸佛,已授汝記,當成為佛,故應歡喜。』善男子!爾時,太子觀世音聞是偈已,心生歡喜,即起合掌,前禮佛足,去佛不遠,復坐聽法。善男子!爾時,寶海梵志,復白第二王子尼摩言:善男子!汝今所作福德清凈之業,為一切眾生得一切智故,應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男子!爾時,王子在佛前坐,叉手白佛言:世尊!如我先於三月之中,供養如來及比丘僧,並我所有身口意業清凈之行,如此福德,我今盡以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願不凈穢惡世界,令我國土及菩提樹,如觀世音所有世界種種莊嚴寶菩提樹,及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復願遍出功德光明佛始初成道,我當先請轉於法輪,隨其說法所經時節,於其中間行菩薩道。是佛涅槃後,正法滅已,我於其後次第成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成佛時,所作佛事,世界所有種種莊嚴,般涅槃後正法住世,如是等事悉如彼佛等無有異。爾時,佛告第二王子:善男子!汝今所願最大世界,汝於來世當得如是大世界處,如汝所願。善男子!汝於來世當於如是最大世界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曰善住珍寶山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善男子!由汝願取大世界故,因字汝為得大勢。爾時,得大勢前白佛言:世尊!若我所願成就得己利者,我今敬禮於佛,當令十方如恆河沙等諸佛世界六種震動,雨須曼那華,其中現在諸佛各授我記。善男子!爾時,得大勢在於佛前,頭面著地,尋時十方如恆河沙等世界六種震動,天雨須曼那華,其中現在諸佛世尊各與授記。爾時,寶藏如來為得大勢而說偈言:堅力功德,今可還起,大地震動,雨須曼華。十方諸佛,已授汝記,當來得成,人天梵尊。』善男子!爾時,得大勢聞是偈已,心生歡喜,即起合掌,前禮佛足,去佛不遠,復坐聽法。楞嚴經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

楞嚴經爾時觀世音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世尊!憶念我昔,無數恆河沙劫,於時有佛,出現於世,名觀世音。我於彼佛,發菩提心,彼佛教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瞭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世尊!由我供養觀音如來;蒙彼如來,授我如幻,聞熏聞修,金剛三昧,與佛如來,同慈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應,入諸國土。世尊!若諸菩薩,入三摩地,進修無漏,勝解現圓,我現佛身,而為說法,令其解脫。若諸有學,寂靜妙明,勝妙現圓。我於彼前,現獨覺身,而為說法,令其解脫。若諸有學,斷十二緣,緣斷勝性,勝妙現圓;我於彼前,現緣覺身,而為說法,令其解脫。若諸有學,得四諦空,修道入滅,勝性現圓;我於彼前,現聲聞身,而為說法,令其解脫。若諸眾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塵,欲身清凈,我於彼前,現梵王身,而為說法,令其解脫。若諸眾生,欲為天主,統領諸天,我於彼前,現帝釋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若諸眾生,欲身自在,遊行十方;我於彼前,現自在天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若諸眾生,欲身自在,飛行虛空;我於彼前,現大自在天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若諸眾生,愛統鬼神,救護國土;我於彼前,現天大將軍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若諸眾生,愛統世界,保護眾生;我於彼前,現四天王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若諸眾生,愛生天宮,驅使鬼神;我於彼前,現四天王國太子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若諸眾生,樂為人王,我於彼前,現人王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若諸眾生,愛主族姓,世間推讓;我於彼前,現長者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若諸眾生,愛談名言,清凈自居;我於彼前,現居士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若諸眾生,愛治國土,剖斷邦邑;我於彼前,現宰官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若諸眾生,愛諸數術,攝衛自居;我於彼前,現婆羅門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若有男子,好學出家,持諸戒律;我於彼前,現比丘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若有女人,好學出家,持諸禁戒;我於彼前,現比丘尼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若有男子,樂持五戒;我於彼前,現優婆塞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若有女子,五戒自居;我於彼前,現優婆夷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若有女人,內政立身,以修家國;我於彼前,現女主身,及國夫人,命婦大家,而為說法,令其成就。若有眾生,不壞男根;我於彼前,現童男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若有處女,愛樂處身,不求侵暴;我於彼前,現童女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若有諸天,樂出天倫;我現天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若有諸龍,樂出龍倫;我現龍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若有葯叉,樂度本倫;我於彼前,現葯叉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若乾闥婆,樂脫其倫;我於彼前,現乾闥婆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若阿修羅,樂脫其倫;我於彼前,現阿修羅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若緊那羅,樂脫其倫;我於彼前,現緊那羅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若摩呼羅伽,樂脫其倫;我於彼前,現摩呼羅伽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若諸眾生,樂人修人;我現人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若諸非人,有形無形,有想無想,樂度其倫;我於彼前,皆現其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是名妙凈,三十二應,入國土身;皆以三昧,聞熏聞修,無作妙力,自在成就。世尊!我復以此,聞熏聞修,金剛三昧,無作妙力,與諸十方三世,六道一切眾生,同悲仰故。令諸眾生,於我身心,獲十四種,無畏功德。一者:由我不自觀音,以觀觀者。令彼十方苦惱眾生,觀其音聲,即得解脫。二者:知見旋復,令諸眾生,設入大火,火不能燒。三者:觀聽旋復,令諸眾生,大水所漂,水不能溺。四者:斷滅妄想,心無殺害,令諸眾生,入諸鬼國,鬼不能害。五者:熏聞成聞,六根銷復,同於聲聽,能令眾生,臨當被害,刀段段壞。使其兵戈,猶如割水,亦如吹光,性無搖動。六者:聞熏精明,明遍法界,則諸幽暗,性不能全,能令眾生,葯叉、羅剎、鳩槃茶鬼、及毗舍遮、富單那等,雖近其旁。目不能視。七者:音性圓銷,觀聽返入,離諸塵妄,能令眾生,禁系枷鎖,所不能著。八者:滅音圓聞,遍生慈力,能令眾生,經過險路,賊不能劫。九者:熏聞離塵,色所不劫,能令一切多淫眾生,遠離貪慾。十者:純音無塵,根境圓融,無對所對,能令一切忿恨眾生,離諸瞋恚。十一者:銷塵旋明,法界身心,猶如琉璃,朗徹無礙,能令一切,昏鈍性障,諸阿顛迦,永離痴暗。十二者:融形復聞,不動道場,涉入世間,不壞世界,能遍十方,供養微塵諸佛如來;各各佛邊,為法王子。能令法界,無子眾生,欲求男者,誕生福德智慧之男。十三者:六根圓通,明照無二,含十方界,立大圓鏡,空如來藏,承順十方,微塵如來,秘密法門,受領無失,能令法界無子眾生,欲求女者,誕生端正,福德、柔順,眾人愛敬,有相之女。十四者:此三千大千世界,百億日月,現住世間。諸法王子,有六十二恆河沙數,修法垂範,教化眾生,隨順眾生,方便智慧,各各不同。由我所得,圓通本根,發妙耳門,然後身心,微妙含容,周遍法界,能令眾生,持我名號,與彼共持六十二恆河沙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無異。世尊!我一名號,與彼眾多名號無異。由我修習,得真圓通。是名十四施無畏力,福備眾生。世尊!我又獲是圓通,修證無上道故,又能善獲四不思議無作妙德。一者:由我初獲,妙妙聞心,心精遺聞,見聞、覺知,不能分隔,成一圓融,清凈寶覺,故我能現,眾多妙容,能說無邊,秘密神咒。其中或現:一首、三首、五首、七首、九首、十一首,如是乃至一百八首,千首、萬首,八萬四千爍迦羅首。二臂、四臂、六臂、八臂、十臂、十二臂,十四、十六、十八、二十、至二十四,如是乃至一百八臂,千臂、萬臂,八萬四千母陀羅臂。二目、三目、四目、九目。如是乃至一百八目,千目、萬目,八萬四千清凈寶目。或慈、或威、或定、或慧,救護眾生,得大自在。二者:由我聞思,脫出六塵,如聲度垣,不能為礙,故我妙能,現一一形,誦一一咒,其形其咒,能以無畏,施諸眾生。是故十方,微塵國土,皆名我為施無畏者。三者:由我修習,本妙圓通,清凈本根,所游世界,皆令眾生,捨身珍寶,求我哀愍。四者:我得佛心,證於究竟,能以珍寶,種種供養,十方如來,傍及法界,六道眾生。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長壽得長壽,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佛問圓通,我從耳門,圓照三昧,緣心自在,因入流相,得三摩地,成就菩提,斯為第一。世尊!彼佛如來,嘆我善得,圓通法門,於大會中,授記我為觀世音號。由我觀聽,十方圓明,故觀音名,遍十方界。爾時!世尊,於師子座,從其五體,同放寶光,遠灌十方,微塵如來及法王子,諸菩薩頂。彼諸如來,亦於五體,同放寶光,從微塵方,來灌佛頂,並灌會中,諸大菩薩,及阿羅漢。林木池沼,皆演法音,交光相羅,如寶絲網。是諸大眾,得未曾有,一切普獲金剛三昧。即時天雨百寶蓮華,青、黃、赤、白,間錯紛糅,十方虛空,成七寶色。此娑婆界,大地山河,俱時不現。唯見十方,微塵國土,合成一界,梵唄詠歌,自然敷奏。於是如來,告文殊師利法王子:汝今觀此二十五無學,諸大菩薩,及阿羅漢,各說最初成道方便,皆言修習,真實圓通,彼等修行,實無優劣,前後差別。我今欲令,阿難開悟,二十五行,誰當其根;兼我滅後,此界眾生,入菩薩乘,求無上道,何方便門,得易成就?文殊師利法王子,奉佛慈旨,即從座起,頂禮佛足,承佛威神,說偈對佛:覺海性澄圓,圓澄覺元妙,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迷妄有虛空,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國土,知覺乃眾生。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有漏微塵國,皆依空所生,漚滅空本無,況復諸三有?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聖性無不通,順逆皆方便,初心入三昧,遲速不同倫。色想結成塵,精了不能徹,如何不明徹,於是獲圓通。音聲雜語言,但伊名句味,一非含一切,云何獲圓通?香以合中知,離則元無有,不恆其所覺,云何獲圓通?味性非本然,要以味時有,其覺不恆一,云何獲圓通?觸以所觸明,無所不明觸。合離性非定,云何獲圓通?法稱為內塵,憑塵必有所,能所非遍涉,云何獲圓通?見性雖洞然,明前不明後,四維虧一半,云何獲圓通?鼻息出入通,現前無交氣,支離匪涉入,云何獲圓通?舌非入無端,因味生覺了,味亡了無有,云何獲圓通?身與所觸同,各非圓覺觀,涯量不冥會,云何獲圓通?知根雜亂思,湛了終無見,想念不可脫,云何獲圓通?識見雜三和,詰本稱非相,自體先無定,云何獲圓通?心聞洞十方,生於大因力,初心不能入,云何獲圓通?鼻想本權機,祇令攝心住,住成心所住,云何獲圓通?說法弄音文,開悟先成者,名句非無漏,云何獲圓通?持犯但束身,非身無所束,元非遍一切,云何獲圓通?神通本宿因,何關法分別?念緣非離物,云何獲圓通?若以地性觀,堅礙非通達,有為非聖性,云何獲圓通?若以水性觀,想念非真實,如如非覺觀,云何獲圓通?若以火性觀,厭有非真離,非初心方便,云何獲圓通?若以風性觀,動寂非無對,對非無上覺,云何獲圓通?若以空性觀,昏鈍先非覺,無覺異菩提,云何獲圓通?若以識性觀,觀識非常住,存心乃虛妄,云何獲圓通?諸行是無常,念性元生滅,因果今殊感,云何獲圓通?我今白世尊:佛出娑婆界,此方真教體,清凈在音聞。欲取三摩提,實以聞中入,離苦得解脫,良哉觀世音!於恆沙劫中,入微塵佛國,得大自在力,無畏施眾生。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救世悉安寧,出世獲常住。我今啟如來,如觀音所說,譬如人靜居,十方俱擊鼓,十處一時聞,此則圓真實。目非觀障外,口鼻亦復然,身以合方知,心念紛無緒。隔垣聽音響,遐邇俱可聞,五根所不齊,是則通真實。音聲性動靜,聞中為有無,無聲號無聞,非實聞無性。聲無既無滅,聲有亦非生,生滅二圓離,是則常真實,縱令在夢想,不為不思無,覺觀出思惟,身心不能及,今此娑婆國,聲論得宣明。眾生迷本聞,循聲故流轉,阿難縱強記,不免落邪思,豈非隨所淪,旋流獲無妄?阿難汝諦聽:我承佛威力,宣說金剛王,如幻不思議,佛母真三昧。汝聞微塵佛,一切秘密門,欲漏不先除,蓄聞成過誤。將聞持佛佛,何不自聞聞?聞非自然生,因聲有名字,旋聞與聲脫,能脫欲誰名?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脫。見聞如幻翳,三界若空華,聞復翳根除,塵銷覺圓凈。凈極光通達,寂照含虛空。卻來觀世間,猶如夢中事,摩登伽在夢,誰能留汝形?如世巧幻師,幻作諸男女,雖見諸根動,要以一機抽,息機歸寂然,諸幻成無性。六根亦如是,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一處成休復,六用皆不成,塵垢應念銷,成圓明凈妙。余塵尚諸學,明極即如來。大眾及阿難,旋汝倒聞機,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圓通實如是。此是微塵佛,一路涅槃門;過去諸如來,斯門已成就;現在諸菩薩,今各入圓明;未來修學人,當依如是法;我亦從中證,非唯觀世音。誠如佛世尊,詢我諸方便,以救諸末劫;求出世間人,成就涅槃心,觀世音為最。自余諸方便,皆是佛威神。即事舍塵勞,非是常修學,淺深同說法。頂禮如來藏,無漏不思議。願加被未來,於此門無惑,方便易成就。堪以教阿難及末劫沈淪,但以此根修,圓通超余者,真實心如是。於是阿難,及諸大眾,身心瞭然,得大開示,觀佛菩提,及大涅槃,猶如有人,因事遠遊,未得歸還,明了其家,所歸道路。普會大眾,天龍八部,有學二乘,及諸一切,新發心菩薩,其數凡有十恆河沙,皆得本心,遠塵離垢,獲法眼凈。性比丘尼,聞說偈已,成阿羅漢。無量眾生,皆發無等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如是我聞。一時釋迦牟尼佛。在補陀落迦山觀世音宮殿寶莊嚴道場中。坐寶師子座。其座純以無量雜摩尼寶而用莊嚴百寶幢旛周匝懸列。爾時如來於彼座上。將欲演說總持陀羅尼故。與無央數菩薩摩訶薩俱。其名曰總持王菩薩寶王菩薩。藥王菩薩葯上菩薩。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華嚴菩薩大莊嚴菩薩。寶藏菩薩德藏菩薩。金剛藏菩薩虛空藏菩薩。彌勒菩薩普賢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如是等菩薩摩訶薩。皆是灌頂大法王子。又與無量無數大聲聞僧。皆行阿羅漢。十地摩訶迦葉而為上首。又與無量梵摩羅天。善吒梵摩而為上首。又與無量欲界諸天子俱。瞿婆伽天子而為上首。又與無量護世四王俱。提頭賴吒而為上首。又與無量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俱。天德大龍王而為上首。又與無量欲界諸天女俱。童目天女而為上首。又與無量虛空神。江海神泉源神河沼神。藥草神樹林神舍宅神。水神火神地神風神。土神山神石神。宮殿等神皆來集會。時觀世音菩薩。於大會中密放神通。光明照曜十方剎土。及此三千大千世界。皆作金色。天宮龍宮諸尊神宮皆悉震動。江河大海鐵圍山須彌山。土山黑山亦皆大動。日月珠火星宿之光皆悉不現。於是總持王菩薩。見此希有之相怪未曾有。即從座起叉手合掌。以偈問佛。如此神通之相是誰所放。以偈問曰。誰於今日成正覺。普放如是大光明。十方剎土皆金色。三千世界亦復然。誰於今日得自在。演放希有大神力。無邊佛國皆震動。龍神宮殿悉不安。今此大眾咸有疑。不測因緣是誰力。為佛菩薩大聲聞。為梵魔天諸釋等。唯願世尊大慈悲。說此神通所由以。佛告總持王菩薩言。善男子汝等當知。今此會中有一菩薩摩訶薩。名曰觀世音自在。從無量劫來成就大慈大悲。善能修習無量陀羅尼門。為欲安樂諸眾生故。密放如是大神通力。佛說是語已。爾時觀世音菩薩從座而起整理衣服向佛合掌。白佛言世尊。我有大悲心陀羅尼咒今當欲說。為諸眾生得安樂故。除一切病故。得壽命故得富饒故。滅除一切惡業重罪故。離障難故。增長一切白法諸功德故。成就一切諸善根故。遠離一切諸怖畏故。速能滿足一切諸希求故。惟願世尊慈哀聽許。佛言善男子。汝大慈悲安樂眾生欲說神咒。今正是時宜應速說。如來隨喜諸佛亦然。觀世音菩薩重白佛言。世尊我念過去無量億劫。有佛出世。名曰千光王靜住如來。彼佛世尊憐念我故。及為一切諸眾生故。說此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以金色手摩我頂上作如是言。善男子汝當持此心咒。普為未來惡世一切眾生作大利樂。我於是時始住初地。一聞此咒故超第八地。我時心歡喜故即發誓言。若我當來堪能利益安樂一切眾生者。令我即時身生千手千眼具足。發是願已。應時身上千手千眼悉皆具足。十方大地六種震動。十方千佛悉放光明照觸我身。及照十方無邊世界。從是已後。復於無量佛所無量會中。重更得聞。親承受持是陀羅尼。復生歡喜踴躍無量。便得超越無數億劫微細生死。從是已來常所誦持未曾廢忘。由持此咒故。所生之處恆在佛前。蓮華化生不受胎藏之身。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童男童女欲誦持者。於諸眾生起慈悲心。先當從我發如是願。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速知一切法。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早得智慧眼。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速度一切眾。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早得善方便。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速乘般若船。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早得越苦海。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速得戒定道。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早登涅槃山。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速會無為舍。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早同法性身。我若向刀山。刀山自摧折。我若向火湯。火湯自消滅。我若向地獄。地獄自枯竭。我若向餓鬼。餓鬼自飽滿。我若向修羅。噁心自調伏。我若向畜生。自得大智慧。發是願已。至心稱念我之名字。亦應專念我本師阿彌陀如來。然後即當誦此陀羅尼神咒。一宿誦滿五遍。除滅身中百千萬億劫生死重罪。觀世音菩薩復白佛言。世尊若諸人天。誦持大悲章句者。臨命終時十方諸佛皆來授手。欲生何等佛上。隨願皆得往生。復白佛言。世尊若諸眾生。誦持大悲神咒墮三惡道者。我誓不成正覺。誦持大悲神咒者。若不生諸佛國者。我誓不成正覺。誦持大悲神咒者。若不得無量三昧辯才者。我誓不成正覺。誦持大悲神咒者。於現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不得為大悲心陀羅尼也。唯除不善除不至誠。若諸女人厭賤女身欲成男子身。誦持大悲陀羅尼章句。若不轉女身成男子身者。我誓不成正覺。生少疑心者必不果遂也。若諸眾生侵損常住飲食財物。千佛出世不通懺悔。縱懺亦不除滅。今誦大悲神咒即得除滅。若侵損食用常住飲食財物。要對十方師懺謝然始除滅。今誦大悲陀羅尼時。十方師即來為作證明。一切罪障悉皆消滅。一切十惡五逆。謗人謗法破齋破戒。破塔壞寺偷僧祇物污凈梵行。如是等一切惡業重罪悉皆滅盡。唯除一事於咒生疑者。乃至小罪輕業亦不得滅。何況重罪。雖不即滅重罪。猶能遠作菩提之因。復白佛言世尊。若諸人天誦持大悲心咒者。得十五種善生。不受十五種惡死也。其惡死者。一者不令其飢餓困苦死。二者不為枷禁杖楚死。三者不為怨家仇對死。四者不為軍陣相殺死。五者不為豺狼惡獸殘害死。六者不為毒蛇蚖蠍所中死。七者不為水火焚漂死。八者不為毒藥所中死。九者不為蠱毒害死。十者不為狂亂失念死。十一者不為山樹崖岸墜落死。十二者不為惡人厭魅死。十三者不為邪神惡鬼得便死。十四者不為惡病纏身死。十五者不為非分自害死。誦持大悲神咒者。不被如是十五種惡死也。得十五種善生者。一者所生之處常逢善王。二者常生善國。三者常值好時。四者常逢善友。五者身根常得具足。六者道心純熟。七者不犯禁戒。八者所有眷屬恩義和順。九者資具財食常得豐足。十者恆得他人恭敬扶接。十一者所有財寶無他劫奪。十二者意欲所求皆悉稱遂。十三者龍天善神恆常擁衛。十四者所生之處見佛聞法。十五者所聞正法悟甚深義。若有誦持大悲心陀羅尼者。得如是等十五種善生也。一切天人應常誦持勿生懈怠觀世音菩薩說是語已。於眾會前合掌正住。於諸眾生起大悲心開顏含笑。即說如是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大陀羅尼神妙章句陀羅尼曰。南無喝啰怛那哆啰夜耶。南無阿唎耶。婆盧羯帝爍缽啰耶。菩提薩跢婆耶。摩訶薩跢婆耶。摩訶迦盧尼迦耶。唵。薩皤啰罰曳。數怛那怛寫。南無悉吉利埵伊蒙阿唎耶。婆盧吉帝室佛啰楞馱婆。南無那啰謹墀。醯唎摩訶皤哆沙咩。薩婆阿他豆輸朋。阿逝孕。薩婆薩哆那摩婆伽。摩罰特豆。怛侄他。唵阿婆盧醯。盧迦帝。迦羅帝。夷醯唎。摩訶菩提薩埵。薩婆薩婆。摩羅摩羅。摩醯摩醯唎馱孕。俱盧俱盧羯懞。度盧度盧罰闍耶帝。摩訶罰闍耶帝。陀羅陀羅。地利尼。室佛啰耶。遮羅遮羅。摩摩罰摩啰。穆帝囇。伊醯移醯。室那室那。阿啰嘇佛啰舍利。罰沙罰嘇。佛羅舍耶。呼嚧呼嚧摩啰。呼嚧呼嚧醯利。娑啰娑啰。悉利悉利。蘇嚧蘇嚧。菩提夜菩提夜。菩馱夜菩馱夜。彌帝利夜。那啰謹墀。地唎瑟尼那。波夜摩那。娑婆訶。悉陀夜。娑婆訶。摩訶悉陀夜。娑婆訶。悉陀喻藝。室皤啰耶。娑婆訶。那啰謹墀。娑婆訶。摩啰那啰。娑婆訶。悉啰僧阿穆佉耶。娑婆訶。娑婆摩訶阿悉陀夜。娑婆訶。者吉啰阿悉陀夜。娑婆訶。波陀摩羯悉哆夜。娑婆訶。那啰謹墀皤伽啰耶。娑婆訶。)摩婆利勝羯啰夜。娑婆訶。南無喝啰怛那哆啰夜耶。南無阿唎耶。婆嚧吉帝。爍皤啰夜。娑婆訶。唵悉殿都曼哆啰缽陀耶。娑婆訶。觀世音菩薩說此咒已。大地六變震動。天雨寶華繽紛而下。十方諸佛悉皆歡喜。天魔外道恐怖毛豎。一切眾會皆獲果證。或得須陀洹果。或得斯陀含果。或得阿那含果。或得阿羅漢果者。或得一地二地三地四地五地。乃至十地者。無量眾生髮菩提心。爾時大梵天王從座而起。整理衣服合掌恭敬。白觀世音菩薩言。善哉大士我從昔來經無量佛會。聞種種法種種陀羅尼。未曾聞說如此無礙大悲心大悲陀羅尼神妙章句。唯願大士為我。說此陀羅尼形貌狀相。我等大眾願樂欲聞。觀世音菩薩告梵王言。汝為方便利益一切眾生故。作如是問。汝今善聽吾為汝等略說少耳。觀世音菩薩言。大慈悲心是平等心。是無為心是無染著心。是空觀心是恭敬心。是卑下心是無雜亂心無見取心。是無上菩提心。是當知如是等心即是陀羅尼相貌。汝當依此而修行之。大梵王言。我等大眾今始識此陀羅尼相貌。從今受持不敢忘失。觀世音言。若善男子善女人。誦持此神咒者。發廣大菩提心。誓度一切眾生身持齋戒。於諸眾生起平等心。常誦此咒莫令斷絕。住於凈室澡浴清凈著凈衣服。懸旛然燈香華百味飲食以用供養。制心一處更莫異緣。如法誦持。是時當有日光菩薩月光菩薩。與無量神仙。來為作證益其效驗。我時當以千眼照見千手護持。從是以往所有世間經書悉能受持。一切外道法術韋陀與籍亦能通達。誦持此神咒者。世間八萬四千種病。悉皆治之無不差者。亦能使令一切鬼神。降諸天魔制諸外道。若在山野誦經坐禪。有諸山精雜魅魍魎鬼神。橫相惱亂心不安定者。誦此咒一遍是。諸鬼神悉皆被縛也。若能如法誦持。於諸眾生起慈悲心者。我時當敕一切善神龍王金剛密跡。常隨衛護不離其側。如護眼睛如護已命。說偈敕曰。我遣密跡金剛士。烏芻君荼鴦俱屍。八部力士賞迦羅。常當擁護受持者。我遣摩醯那羅延。金剛羅陀迦毗羅。常當擁護受持者。我遣婆馺娑樓羅。滿善車缽真陀羅。常當擁護受持者。我遣薩遮摩和羅。鳩闌單吒半隻羅。常當擁護受持者。我遣畢婆伽羅王。應德毗多薩和羅。常當擁護受持者。我遣梵摩三缽羅。五部凈居炎摩羅。常當擁護受持者。我遣釋王三十三。大辯功德婆怛那。常當擁護受持者。我遣提頭賴吒王。神母女等大力眾。常當擁護受持者。我遣毗樓勒叉王。毗樓博叉毗沙門。常當擁護受持者。我遣金色孔雀王。二十八部大仙眾。常當擁護受持者。我遣摩尼跋陀羅。散支大將弗羅婆。常當擁護受持者。我遣難陀跋難陀。婆伽羅龍伊缽羅。常當擁護受持者。我遣修羅乾闥婆。迦樓緊那摩睺羅。常當擁護受持者。我遣水火雷電神。鳩槃荼王毗舍闍。常當擁護受持者。是諸善神及神龍王神母女等。各有五百眷屬。大力夜叉常隨擁護。誦持大悲神咒者。其人若在空山曠野獨宿孤眠。是諸善神番代宿衛辟除災障。若在深山迷失道路。誦此咒故善神龍王。化作善人示其正道。若在山林曠野乏少水火。龍王護故化出水火。觀世音菩薩復為誦持者。說消除災禍清涼之偈。若行曠野山澤中。逢值虎狼諸惡獸。蛇蚖精魅魍魎鬼。聞誦此咒莫能害。若行江湖滄海間。毒龍蛟龍摩竭獸。夜叉羅剎魚黿鱉。聞誦此咒自藏隱。若逢軍陣賊圍繞。或被惡人奪財寶。至誠稱誦大悲咒。彼起慈心復道歸。若為王官收錄身。囹圄禁閉杻枷鎖。至誠稱誦大悲咒。官自開恩釋放還。若入野道蠱毒家。飲食有葯欲相害。至誠稱誦大悲咒。毒藥變成甘露漿。女人臨難生產時。邪魔遮障苦難忍。至誠稱誦大悲咒。鬼神退散安樂生。惡龍疫鬼行毒氣。熱病侵陵命欲終。至心稱誦大悲咒。疫病消除壽命長。龍鬼流行諸毒腫。癰瘡膿血痛叵堪。至心稱誦大悲咒。三唾毒腫隨口消。眾生濁惡起不善。厭魅咒詛結怨仇。至心稱誦大悲咒。厭魅還著於本人。惡生濁亂法滅時。淫慾火盛心迷倒。棄背妻婿外貪染。晝夜邪思無暫停。若能稱誦大悲咒。淫慾火滅邪心除。我若廣贊咒功力。一劫稱揚無盡期。爾時觀世音菩薩告梵天言。誦此咒五遍。取五色線作索。咒二十一遍結作二十一結系項。此陀羅尼是過去九十九億恆河沙諸佛所說。彼等諸佛為諸行人。修行六度未滿足者速令滿足故。未發菩提心者速令發心故。若聲聞人未證果者速令證故。若三千大千世界內諸神仙人。未發無上菩提心者令速發心故。若諸眾生未得大乘信根者。以此陀羅尼威神力故。令其大乘種子法芽增長。以我方便慈悲力故。令其所須皆得成辦。大三千大千世界。幽隱闇處三塗眾生。聞我此咒皆得離苦。有諸菩薩未階初住者速令得故。乃至令得十住地故。又令得到佛地故。自然成就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若聲聞人聞此陀羅尼一經耳者。修行書寫此陀羅尼者。以質直心如法而住者。四沙門果不求自得。若三千大千世界內。山河石壁四大海水能令涌沸。須彌山及鐵圍山能令搖動。又令碎如微塵。其中眾生悉令發無上菩提心。若諸眾生現世求願者。於三七日凈持齋戒。誦此陀羅尼必果所願。從生死際至生死際。一切惡業並皆滅盡。三千大千世界內。一切諸佛菩薩。梵釋四天王神仙龍王悉皆證知。若諸人天誦持此陀羅尼者。其人若在江河大海中。沐浴其中眾生。得此人浴身之水沾著其身。一切惡業重罪悉皆消滅。即得轉生他方凈土。蓮華化生不受胎身濕卵之身。何況受持讀誦者。若誦持者行於道路。大風時來吹此人身毛髮衣服。餘風下過諸類眾生。得其人飃身風吹著身者。一切重罪惡業並皆滅盡。更不受三惡道報常生佛前。當知受持者福德果報不可思議。誦持此陀羅尼者。口中所出言音若善若惡。一切天魔外道天龍鬼神聞者。皆是清凈法音。皆於其人起恭敬心。尊重如佛。誦持此陀羅尼者。當知其人即是佛身藏。九十九億恆河沙諸佛所愛惜故。當知其人即是光明藏。一切如來光明照故。當知其人是慈悲藏。恆以陀羅尼救眾生故。當知其人是妙法藏。普攝一切諸陀羅尼門故。當知其人是禪定藏。百千三昧常現前故。當知其人是虛空藏。常以空慧觀眾生故。當知其人是無畏藏。龍天善神常護持故。當知其人是妙語藏。口中陀羅尼音無斷絕故。當知其人是常住藏。三災惡劫不能壞故。當知其人是解脫藏。天魔外道不能稽留故。當知其人是藥王藏。常以陀羅尼療眾生病故。當知其人是神通藏。游諸佛國得自在故。其人功德贊不可盡。善男子若復有人。厭世間苦求長生樂者。在閑凈處清凈結界。咒衣著。若水若食若香若葯皆咒一百八遍。服必得長命。若能如法結界依法受持。一切成就。其結界法者。取刀咒二十一遍。劃地為界。或取凈水咒二十一遍。散著四方為界。或取白芥子咒二十一遍。擲著四方為界。或以想到處為界。或取凈灰咒二十一遍為界。或咒五色線二十一遍。圍繞四邊為界。皆得。若能如法受持自然克果。若聞此陀羅尼名字者。尚滅無量劫生死重罪。何況誦持者。若得此神咒誦者。當知其人已曾供養無量諸佛。廣種善根。若能為諸眾生拔其苦難。如法誦持者。當知其人即是具大悲者。成佛不久。所見眾生皆悉為誦。令彼耳聞與作菩提因。是人功德無量無邊贊不可盡。若能精誠用心身持齋戒。為一切眾生懺悔先業之罪。亦自懺謝無量劫來種種惡業。口中馺馺誦此陀羅尼聲聲不絕者。四沙門果此生即證。其利根有慧觀方便者。十地果位克獲不難。何況世間小小福報。所有求願無不果遂者也。若欲使鬼者。取野髑髏凈洗。於千眼像前設壇場。以種種香華飲食祭之。日日如是七日。必來現身隨人使令。若欲使四天王者。咒檀香燒之。由此菩薩大悲願力深重故。亦為此陀羅尼威神廣大故。佛告阿難。若有國土災難起時。是土國王若以正法治國。寬縱人物不枉眾生赦諸有過。七日七夜身心精進誦持如是大悲心陀羅尼神咒。令彼國土一切災難悉皆除滅。五穀豐登萬姓安樂。又若為於他國怨敵。數來侵擾百姓不安。大臣謀叛疫氣流行。水旱不調日月失度。如是種種災難起時。當造千眼大悲心像面向西方。以種種香華幢旛寶蓋或百味飲食至心。供養。其王又能七日七夜身心精進。誦持如是陀羅尼神妙章句。外國怨敵即自降伏。各還政治不相擾惱。國土通同慈心相向。王子百官皆行忠赤。妃後婇女孝敬向王。諸龍鬼神擁護其國。雨澤順時果實豐饒人民歡樂。又若家內遇大惡病百怪競起。鬼神邪魔耗亂其家惡人橫造口舌以相謀害。室家大小內外不和者。當向千眼大悲像前設其壇場。至心念觀世音菩薩。誦此陀羅尼滿其千遍。如上惡事悉皆消滅永得安隱。阿難白佛言。世尊此咒名何云何受持。佛告阿難。如是神咒有種種名。一名廣大圓滿。一名無礙大悲。一名救苦陀羅尼。一名延壽陀羅尼。一名滅惡趣陀羅尼。一名破惡業障陀羅尼。一名滿願陀羅尼。一名隨心自在陀羅尼。一名速超上地陀羅尼。如是受持。阿難白佛言。世尊此菩薩摩訶薩名字何等。善能宣說如是陀羅尼。佛言此菩薩名觀世音自在。亦名捻索亦名千光眼。善男子此觀世音菩薩。不可思議威神之力。已於過去無量劫中。已作佛竟號正法明如來。大悲願力。為欲發起一切菩薩。安樂成熟諸眾生故現作菩薩。汝等大眾諸菩薩摩訶薩梵釋龍神。皆應恭敬莫生輕慢。一切人天常須供養專稱名號。得無量福滅無量罪。命終往生阿彌陀佛國。佛告阿難。此觀世音菩薩所說神咒真實不虛。若欲請此菩薩來。咒拙具羅香三七遍燒菩薩即來(拙具羅香安息香也)若有貓兒所著者。取弭哩吒那(死貓兒頭骨也)燒作灰。和凈土泥。捻作貓兒形。於千眼像前。咒鑌鐵刀子一百八遍。段段割之亦一百八段。遍遍一咒一稱彼名。即永差不著。若為蠱毒所害者取葯劫布羅(龍腦香也)和拙具羅香。各等分。以井華水一升。和煎取一升。於千眼像前咒一百八遍。服即差。若為惡蛇蠍所螫者。取乾薑末咒一七遍。著瘡中立即除差。若為惡怨橫相謀書者。取凈土或面或蠟捻作本形。於千眼像前。咒鑌鐵刀一百八遍。一咒一截一稱彼名。燒盡一百八段。彼即歡喜終身厚重相愛敬。若有患眼睛壞者。若青盲眼暗者。若白暈赤膜無光明者。取訶梨勒果庵摩勒果鞞醯勒果三種各一顆。搗破細研。當研時唯須護凈。莫使新產婦人及豬狗見。口中念佛。以白蜜若人乳汁。和封眼中。著其人乳要須男孩子母乳。女母乳不成。其葯和竟。還須千眼像前咒一千八遍。著眼中滿七日。在深室慎風。眼睛還生。青盲白暈者光奇盛也。若患瘧病著者。取虎豹豺狼皮咒三七遍。披著身上即差。師子皮最上。若被蛇螫。取被螫人結[月*寧]。咒三七遍。著瘡中即差。若患惡瘧入心悶絕欲死者。取桃膠一顆。大小亦如桃顆。清水一升和煎取半升咒。七遍頓服盡即差。其葯莫使婦人煎。若患傳屍鬼氣伏屍連病者。取拙具羅香咒三七遍。燒熏鼻孔中。又取七丸如免糞。咒三七遍吞即差。慎酒肉五辛及惡罵。若取摩那屎羅(雄黃是也)和白芥子印成鹽。咒三七遍。於病兒床下燒。其作病兒即魔掣迸走不敢住也。若患耳聾者。咒胡麻油著耳中即差。若患一邊偏風耳鼻不通手腳不隨者。取胡麻油煎青木香。咒三七遍。摩拭身上永得除差。又方取純牛酥。咒三七遍摩亦差。若患難產者。取胡麻油咒三七遍。摩產婦臍中及玉門中即易生。若婦人懷妊子死腹中。取阿波末利伽草(牛膝草也)一大雨。清水二升和煎取一升。咒三七遍。服即出一無苦痛。胎衣不出者。亦服此葯即差。若卒患心痛不可忍者。名遁屍疰。取君柱魯香(薰陸香)乳頭成者一顆。咒三七遍。口中嚼咽不限多少。令變吐即差。慎五辛酒肉。若被火燒瘡。取熱瞿摩夷(烏牛屎也)咒三七遍。塗瘡上即差。若患蛔蟲咬心。取骨魯末遮(白馬尿也)半升。咒三七遍服即差。重者一升。蟲如綟索出來。若患丁瘡者。取凌鎖葉搗取汁。咒三七遍。瀝著瘡上即拔根出立差。若患蠅螫眼中。骨魯怛佉(新驢屎也)濾取汁。咒三七遍。夜卧著眼中即差。若患腹中痛。和井華水和印成鹽三七顆。咒三七遍。服半升即差。若患赤眼者。及眼中有努肉及有翳者。取奢奢彌葉(苟杞葉也)搗濾取汁。咒三七遍。浸青錢一宿更咒七遍。著眼中即差。若患畏夜不安恐怖出入驚怕者。取白線作索。咒三七遍。作二十一結系項。恐怖即除。非但除怖亦得滅罪。若家內橫起災難者。取石榴枝寸截一千八段。兩頭塗酥酪蜜。一咒一燒盡千八遍一切災難悉皆除滅。要在佛前作之。若取白菖蒲咒三七遍。系著右臂上。一切斗處論義處皆得勝他。若取奢奢彌葉枝柯寸截。兩頭塗真牛酥白蜜牛酥。一咒一燒盡一千八段。日別三時時別一千八遍。滿七日咒師自悟通智也。若欲降伏大力鬼神者。取阿唎瑟迦柴(木患子也)咒七七遍。火中燒。還須塗酥酪蜜。要須於大悲心像前作之。若取胡嚧遮那(牛黃是也)一大兩。著琉璃瓶中。置大悲心像前。咒一百八遍。塗身點額一切天龍鬼神人及非人皆悉歡喜也。若有身被枷鎖者。取白鴿糞咒一百八遍。塗於手上用摩枷鎖。枷鎖自脫也。若有夫婦不和狀如水火者。取鴛鴦尾。於大悲心像前咒一千八遍。帶彼即終身歡喜相愛敬。若有被蟲食田苗及五果子者。取凈灰凈沙或凈水。咒三七遍。散田苗四邊蟲即退散也。果樹兼咒水灑者樹上。蟲不敢食果也。佛告阿難。若為富饒種種珍寶資具者。當於如意珠手。若為種種不安求安隱者。當於罥索手。若為腹中諸病。當於寶缽手。若為降伏一切魍魎鬼神者。當於寶劍手。若為降伏一切天魔神者。當於跋折羅手。若為摧伏一切怨敵者。當於金剛杵手。若為一切處怖畏不安者。當於施無畏手。若為眼闇無光明者。當於日精摩尼手。若為熱毒病求清涼者。當於月精摩尼手。若為榮官益職者。當於寶弓手。若為諸善朋友早相逢者。當於寶箭手。若為身上種種病者。當於楊枝手。若為除身上惡障難者。當於白拂手。若為一切善和眷屬者。當於胡瓶手。若為辟除一切虎狼豺豹諸惡獸者。當於旁牌手。若為一切時處好離官難者。當於斧鉞手。若為男女僕使者。當於玉環手。若為種種功德者。當於白蓮華手。若為欲得往生十方凈土者。當於青蓮華手。若為大智慧者。當於寶鏡手。若為面見十方一切諸佛者。當於紫蓮華手。若為地中伏藏者。當於寶篋手。若為仙道者。當於五色雲手。若為生梵天者。當于軍遲手。若為往生諸天宮者。當於紅蓮華手。若為辟除他方逆賊者。當於寶戟手。若為召呼一切諸天善神者。當於寶螺手。若為使令一切鬼神者。當於髑髏杖手。若為十方諸佛速來授手者。當於數珠手。若為成就一切上妙梵音聲者。當於寶鐸手。若為口業辭辯巧妙者。當於寶印手。若為善神龍王常來擁護者。當於俱屍鐵鉤手。若為慈悲覆護一切眾生者。當於錫杖手。若為一切眾生常相恭敬愛念者。當於合掌手。若為生生之眾不離諸佛邊者。當於化佛手。若為生生世世常在佛宮殿中。不處胎藏中受身者。當於化宮殿手。若為多聞廣學者。當於寶經手。若為從今身至佛身菩提心常不退轉者。當於不退金輪手。若為十方諸佛速來摩頂授記者。當於頂上化佛手。若為果蓏諸谷稼者。當於蒲萄手。如是可求之法有其千條。今粗略說少耳。日光菩薩為受持大悲心陀羅尼者。說大神咒而擁護之。南無勃陀瞿(上聲)那(上聲)迷。南無達摩莫訶低。南無僧伽多夜泥。底(丁以切)哩部畢薩(僧沒切)咄(登沒切)檐納摩。誦此咒滅一切罪。亦能辟魔及除天災。若誦一遍禮佛一拜。如是日別三時誦咒禮佛。未來之世所受身處。當得一一相貌端正可喜果報。月光菩薩亦復為諸行人。說陀羅尼咒而擁護之。深低帝屠蘇吒。阿若蜜帝烏都吒。深耆吒。波賴帝。耶彌若吒烏都吒。拘羅帝吒耆摩吒。沙婆訶。誦此咒五遍。取五色線作咒索。痛處系。此咒乃是過去四十恆河沙諸佛所說。我今亦說。為諸行人作擁護故。除一切障難故。除一切惡病痛故。成就一切諸善法故。遠離一切諸怖畏故。佛告阿難。汝當深心清凈受持此陀羅尼。廣宣流佈於閻浮提莫令斷絕。此陀羅尼能大利益三界眾生。一切患苦縈身者。以此陀羅尼治之無有不差者。此大神咒咒乾枯樹尚得生枝柯華果。何況有情有識眾生。身有病患治之不差者必無是處。善男子此陀羅尼威神之力。不可思議不可思議嘆莫能盡。若不過去久遠已來廣種善根。乃至名字不可得聞。何況得見。汝等大眾天人龍神。聞我讚歎皆應隨喜。若有謗此咒者。即為謗彼九十九億恆河沙諸佛。若於此陀羅尼生疑不信者。當知其人永失大利。百千萬劫常淪惡趣無有出期。常不見佛不聞法不睹僧。一切眾會菩薩摩訶薩。金剛密跡梵釋四天龍鬼神。聞佛如來讚歎此陀羅尼。皆悉歡喜奉教修行。大悲懺儀軌

大悲懺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三稱出觀)一切恭敬一心頂禮十方常住三寶(一拜起立,主懺白云:)是諸眾等各各胡跪嚴持香花如法供養願此香花雲遍滿十方界一一諸佛土無量香莊嚴具足菩薩道成就如來香(我此香花遍十方,以為微妙光明台,諸天音樂天寶香,諸天餚膳天寶衣,不可思議妙法塵,一一塵出一切塵,一一塵出一切法,旋轉無礙互莊嚴,遍至十方三寶前,十方法界三寶前,悉有我身修供養,一一皆悉遍法界,彼彼無雜無障礙,盡未來際作佛事,普熏法界諸眾生,蒙熏皆發菩提心,同入無生證佛智。)供養已一切恭敬南無過去正法明如來,現前觀世音菩薩,成妙功德,具大慈悲,於一身心,現千手眼,照見法界,護持眾生,令發廣大道心,教持圓滿神咒,永離惡道,得生佛前;無間重愆,纏身惡疾,莫能救濟,悉使消除,三昧辯才,現生求願,皆令果遂,決定無疑,能使速獲三乘,早登佛地,威神之力,嘆莫能窮,故我一心,歸命頂禮。一心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世尊(諸位皆須五體投地,鄭重致禮,想云:能禮所禮性空寂,感應道交難思議,我此道場如帝珠,釋迦如來現其中,我身影現釋迦前,頭面接足皈命禮。至禮阿彌陀佛,即云:阿彌陀佛影現中云云。禮法時想云:真空法性如虛空,常住法寶難思議,我身影現法寶前,一心如法皈命禮。禮僧准上禮佛,但改為菩薩等。唯禮觀音時云:為求滅障接足禮,因為觀世音是懺悔主的緣故。觀本號畢,維那引磬一聲,眾起,下同。)一心頂禮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世尊一心頂禮過去無量億劫千光王靜住世尊一心頂禮過去九十九億殑伽沙諸佛世尊一心頂禮過去無量劫正法明世尊一心頂禮十方三世諸佛世尊一心頂禮賢劫千佛三世一切諸佛世尊一心頂禮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大陀羅尼神妙章句(三稱三拜。想云:法性如空不可見,常住法寶難思議,我今三業如法請,惟願顯現受供養。)一心頂禮觀音所說諸陀羅尼及十方三世一切尊法一心頂禮千手千眼大慈大悲觀世音自在菩薩摩訶薩(三稱三拜,想云:能禮所禮性空寂,感應道交難思議,我此道場如帝珠,大悲菩薩現其中,我身影現大悲前,為求滅障接足禮。)一心頂禮大勢至菩薩摩訶薩一心頂禮總持王菩薩摩訶薩一心頂禮日光菩薩月光菩薩摩訶薩一心頂禮寶王菩薩藥王菩薩葯上菩薩摩訶薩一心頂禮華嚴菩薩大莊嚴菩薩寶藏菩薩摩訶薩一心頂禮德藏金剛藏菩薩虛空藏菩薩摩訶薩一心頂禮彌勒菩薩普賢菩薩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一心頂禮十方三世一切菩薩摩訶薩一心頂禮摩訶迦葉無量無數大聲聞僧一心頂禮闡天台教觀四明尊者法智大師一心代為善吒梵摩瞿婆伽天子,護世四王,天龍八部,童目天女,虛空神,江海神,泉源神,河沼神,藥草樹林神,舍宅神,水神,火神,風神,土神,山神,地神,宮殿神等,及守護持咒一切天龍鬼神,各及眷屬,頂禮三寶。(此一段唯啟請用)(頂禮畢,問訊主鳴磬,眾胡跪,上香,主按磬,舉云:)經云: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童男童女欲誦持者,於諸眾生,起慈悲心,先當從我發如是願:(眾隨舉,以下一字一擊引磬)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速知一切法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早得智慧眼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速度一切眾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早得善方便南地大悲觀世音願我速乘般若船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早得越苦海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速得戒定道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早登涅磐山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速會無為舍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早同法性身我若向刀山刀山自摧折我若向火湯火湯自消滅我若向地獄地獄自枯竭我若向餓鬼餓鬼自飽滿我若向修羅噁心自調伏我若向畜生自得大智慧南無觀世音菩薩(十聲)南無阿彌陀佛(十聲)觀世音菩薩白佛言:世尊,若諸眾生誦持大悲神咒,墮三惡道者,我誓不成正覺,誦持大悲神咒,若不生諸佛國者,我誓不成正覺,誦持大悲神咒,若不得無量三昧辯才者,我誓不成正覺,誦持大悲神咒,於現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不得為大悲心陀羅尼也。乃至說是語已,於眾會前,合掌正住,於諸眾生起大悲心,開顏含笑即說如是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神妙章句。陀羅尼曰: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南無阿唎耶,婆盧羯帝爍缽囉耶.菩提薩埵婆耶.摩訶薩埵婆耶.摩訶迦盧尼迦耶.唵,薩皤囉罰曳.數怛那怛寫.南無悉吉慄埵伊蒙阿唎耶.婆盧吉帝室佛囉愣馱婆.南無那囉謹墀.醯利摩訶皤哆沙咩.薩婆阿他豆輸朋,阿逝孕,薩婆薩哆那摩婆薩哆,那摩婆伽,摩罰特豆.怛姪他.唵,阿婆盧醯.盧迦帝.迦羅帝.夷醯唎.摩訶菩提薩埵,薩婆薩婆.摩囉摩囉,摩醯摩醯唎馱孕.俱盧俱盧羯蒙.度盧度盧罰闍耶帝.摩訶罰闍耶帝.陀囉陀囉.地唎尼.室佛囉耶.遮囉遮囉.摩麼罰摩囉.穆帝隸.伊醯伊醯.室那室那.阿囉參佛囉舍利.罰沙罰參.佛囉舍耶.呼嚧呼嚧摩囉.呼嚧呼嚧醯利.娑囉娑囉,悉唎悉唎.蘇嚧蘇嚧.菩提夜菩提夜.菩馱夜菩馱夜.彌帝唎夜.那囉謹墀.地利瑟尼那.波夜摩那.娑婆訶.悉陀夜.娑婆訶.摩訶悉陀夜.娑婆訶.悉陀喻藝.室皤囉耶.娑婆訶.那囉謹墀.娑婆訶.摩囉那囉.娑婆訶.悉囉僧阿穆佉耶,娑婆訶.娑婆摩訶阿悉陀夜.娑婆訶.者吉囉阿悉陀夜.娑婆訶.波陀摩羯悉陀夜.娑婆訶.那囉謹墀皤伽囉耶.娑婆訶.摩婆利勝羯囉夜.娑婆訶.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南無阿唎耶.婆嚧吉帝.爍皤囉夜.娑婆訶.唵,悉殿都.漫多囉.跋陀耶,娑婆訶.(主者按磬白云:)觀世音菩薩說此咒已,大地六變震動,天雨寶花,繽紛而下,十方諸佛悉皆歡喜,天魔外道,恐怖毛豎,一切眾會,皆獲果證,或得須陀洹果,或得斯陀含果,或得阿那含果,或得阿羅漢果,或得一地二地三四五地乃至十地者,無量眾生髮菩提心。(拜下,默念想云:我及眾生,無始常為,三業六道,重罪所障,不見諸佛,不知出要,但順生死,不知妙理,我今雖知,猶與眾生,同為一切,重罪所障,今對觀音,十方佛前,普為眾生,皈命懺悔。惟願加護,令障消滅,念已合掌,唱云:)普為四恩三有,法界眾生,悉願斷除三障,皈命懺悔。(唱已,五體投地,心復念云:我與眾生,無始來今,由愛見故,內計我人,外加惡友,不隨喜他,一毫之善,唯遍三業,廣造眾罪,事雖不廣,噁心遍布,晝夜相續,無有間斷,覆諱過失,不欲人知,不畏惡道,無慚無愧,撥無因果。故於今日,深信因果,生重慚愧,斷惡修善,勤策三業,翻昔重過,隨喜凡聖,一毫之善,念十方佛,有大福慧,能救拔我,及諸眾生,從二死海,置三德岸;從無始來,不知諸法,本性空寂,廣造眾惡,今知空寂,為求菩提,為眾生故,廣修諸善,遍斷眾惡,唯願觀音,慈悲攝受。)(觀已唱云:)至心懺悔。弟子某甲等與法界一切眾生,現前一心,本具千法,皆有神力,及以智明,上等佛心,下同含識。無始暗動,障此靜明,觸事昏迷,舉心縛著,平等法中,起自他想,愛見為本,身口為緣,於諸有中,無罪不造,十惡五逆,謗法謗人,破戒破齋,毀塔壞寺,偷僧祗物,污凈梵行,侵損常住,飲食財物,千佛出世,不通懺悔,如是等罪,無量無邊,舍茲形命,合墮三途,備嬰萬苦,復於現世,眾惱交煎,或惡疾縈纏,他緣逼迫,障於道法,不得熏修。今遇:大悲圓滿神咒,速能滅除如是罪障,故於今日至心誦持,歸向:觀世音菩薩及十方大師,發菩提心,修真言行(音恨),與諸眾生,發露眾罪,求乞懺悔,畢竟消除。唯願:大悲觀世音菩薩摩訶薩,千手護持、千眼照見,令我等內外障緣寂滅,自他行(音恨)願圓成,開本見知,制諸魔外,三業精進,修凈土因,至舍此身,更無他趣,決定得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親承供養大悲觀音,具諸總持,廣度群品,皆出苦輪,同到智地。懺悔發願已歸命禮三寶:南無十方佛南無十方法南無十方僧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千光王靜住佛南無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大陀羅尼南無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總持王菩薩(旋繞已,還至像前,三自皈)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和南聖眾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三稱入觀)跪誦心經一部聖觀自在。古佛垂形。一千手眼展慈心。九界拔沉淪。神咒功深。萬善悉駢臻。禮懺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

眾生得益的《心經》王菲演唱

《楊枝凈水贊》——孟庭葦

中國的「聖母」觀世音菩薩聖號

菩薩永遠在心裡

海天佛國——普陀洛迦觀音密咒大悲咒南無喝羅怛娜哆啰夜耶。南無阿唎耶。婆盧羯帝爍缽啰耶。菩提薩埵婆耶。摩訶薩埵婆耶。摩訶迦盧尼迦耶。唵。薩皤啰罰曵。數怛那怛寫。南無悉吉。埵伊蒙阿唎耶。婆盧吉帝室佛啰楞馱婆。南無那啰謹墀。醯唎摩訶皤哆沙咩。薩婆阿他豆輸朋。阿逝孕。薩婆薩哆那摩婆伽。摩罰特豆。怛侄他。唵。阿婆盧醯。盧迦帝。迦羅帝。夷醯唎。摩訶菩提薩埵。薩婆薩婆。摩啰摩啰。摩醯摩醯唎馱孕。俱盧俱盧羯幪。度盧度盧罰闍夜帝。摩訶罰闍耶帝。陁羅陁羅。地唎尼。室佛啰耶。遮羅遮羅。么么罰摩啰。穆帝隸。伊醯伊醯。室那室那。啊呀啰嘇佛啰舎利。罰沙罰嘇。佛啰舎耶。呼盧呼盧摩啰。呼盧呼盧醯唎。娑啰娑啰。悉唎悉唎。蘇嚧蘇嚧。菩提夜菩提夜。菩馱夜菩馱夜。彌帝唎夜。那啰謹墀。地唎瑟尼那。婆夜摩那。娑婆訶。悉陁夜。娑婆訶。摩訶悉陁夜。娑婆訶。悉陁喻藝。室皤啰夜。 娑婆訶。那羅謹墀。娑婆訶。摩羅那羅。娑婆訶。悉羅僧阿穆佉耶。娑婆訶。娑婆摩訶阿悉陁夜。娑婆訶。者吉羅阿悉陁夜。娑婆訶。波陁摩羯悉哆耶。娑婆訶。那啰謹墀皤伽啰耶。娑婆訶。摩婆唎勝羯羅夜。娑婆訶。南無喝啰怛那哆啰夜耶。南無阿唎耶。婆盧羯帝。爍皤啰夜。娑婆訶。唵悉殿都。漫哆啰。跋陁夜。娑婆訶。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觀音靈感真言唵嘛呢叭彌吽。麻葛倪牙納。積都特巴達。積特些納。微達哩葛。薩而斡而塔。卜里悉塔葛。納補啰納。納卜哩。丟忒班納。奈麻嚧吉。說啰耶莎訶。綠度母心咒嗡。達咧。度達咧度咧蘇哈。白衣觀音大士靈感神咒南無佛,南無法,南無僧,南無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唵。伽啰伐哆,伽啰伐哆;伽訶伐哆;啰伽伐哆,啰伽伐哆,娑婆訶。天羅神,地羅神,人離難,難離身,一切災殃化為塵。南無摩訶般若波羅蜜。觀音贊偈觀音贊菩薩號圓通。降生七寶林。千手千眼妙真容。端坐普陀宮。楊柳枝頭甘露灑。普滋法界熏蒙。千層浪頭顯神通。光降道場中。千層浪頭顯神通。光降道場中。觀音偈觀音菩薩妙難酬。清凈莊嚴累劫修。三十二應周塵剎百千萬劫化閻浮。瓶中甘露常遍灑。手內楊柳不計秋。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度人舟。楊枝凈水贊楊枝凈水遍灑三千。性空八德利人天。福壽廣增延。滅罪消愆。火焰化紅蓮。南無清涼地菩薩摩訶薩(三稱)
推薦閱讀:

菩薩三姐妹之觀音菩薩妙善
6月17日十齋日,共念觀音菩薩聖號,得到觀音菩薩大保佑!
四臂觀音修持法略釋
勸修觀音靈課靈簽法門,論地藏占察法門與觀音靈課靈簽
觀音煙供施食的功德利益

TAG:菩薩 | 觀世音菩薩 | 慈悲 | 觀音 | 專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