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桓:「四個全面」的核心追求是增加人民福祉 李君如:論「四個全面」戰略布局

姚桓:「四個全面」的核心追求是增加人民福祉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發表時間:2015-04-08 星期三

「四個全面」是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頂層設計,又是中華民族復興偉業的戰略路線圖。它是大思路、大手筆、大智慧,此時提出,非同尋常。深刻理解其提出的背景、意義與核心追求,才能自覺落實、貫徹到位。

「四個全面」是新的實踐奠基和催生的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立足於客觀規律的戰略抉擇

現在,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接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對當代中國人民、中國共產黨人是一個神聖時刻。歷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同時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和挑戰,光明的前途上充滿困難和風險。把握機遇,克服困難,就能為民族復興作出歷史性的貢獻;如果應對失當,也會喪失時機,愧對先人與後代。在這樣的時間節點上,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表現出強烈的責任意識、擔當精神。十八大剛剛結束,習近平就說,「我們的責任,就是要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接過歷史的接力棒,繼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使中華民族更加堅強有力地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同時又以馬克思主義者的遠見卓識和科學態度思考如何實現完成這一任務。

  歷史昭示未來,經驗是認識規律、形成科學認識的基礎。經過多年探索,如何實現民族復興大業已經聚焦於幾個基本問題;通過系統總結歷史經驗,全黨也對此形成基本認識: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如何實現?需要一步步地把藍圖變為現實。在總體達到小康的基礎上繼續努力奮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承上啟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決定性措施,也是實現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一步。全面建成小康把現實任務與長遠目標結合起來,使民族復興得到牢固基石。

  ——全面建成小康的動力從何而來?唯有改革。30多年的實踐證明,改革作為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釋放出這一嶄新制度的不盡活力。中國的發展、巨變得益於改革開放,這是中國人民也是全世界一切有識之士的共識。同時證明,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通過改革建立健全各方面都比較完善的體制是長期的過程,現在改革正未有窮期,仍然在路上。這裡既有以往改革未解決的深層次矛盾和長期積累的問題,也有發展中新出現的問題。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已經刻不容緩,不僅改革的情勢更緊迫,而且面對的困難更繁多。

  ——如何兼顧改革、發展和穩定?答案是依法治國。發展是硬道理、改革是硬措施、穩定是硬任務,每一方面都不可動搖,如何在實踐中使三者統一起來,只能依靠法治。健全的法治是現代文明社會的標誌,法律是現代國家最高、最根本的規範,法治興則國家興,法治衰則國家亂。一些發展中國家也曾進入過發展快車道,但未能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以有效措施健全法治。法治缺失使經濟發展戰略不能長期保持穩定,發展中出現的矛盾無法在制度框架下化解,引發人心不穩、政局動蕩。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面臨的矛盾更突出,必須充分發揮法律對人們行為的規範作用、對社會矛盾的調節作用、對社會穩定的維護作用、對發展的促進作用;在法治基礎上推進改革,使改革成為常態,改革措施會減少隨意性,使國家發展進步和長治久安得到根本保證。

  ——作為民族復興領導力量的中國共產黨如何建設好?必須從嚴治黨。世界政治文明史表明,一個國家政治發展不在於政黨數量,而在於政黨制度的適應性和政黨執政能力。發展中國家的多黨制是脆弱的,一黨長期執政比多黨競爭、輪流執政更有助於保持穩定和促進發展。近代中國所以被列強欺辱,腐朽落後的封建制度和它造成的一盤散沙狀態是根本原因。同樣民族復興不能自發實現,需要全體人民在先進政治力量領導下共同奮鬥。中國實行的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政治協商制度符合國情民意,只有中國共產黨能夠承擔領導民族復興大業。這既是歷史結論, 更是現實需要。 全面建成小康的關鍵在黨,也就提出了「打鐵還需自身硬」的問題。從嚴治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先進性和歷史使命決定的,是黨的一貫性要求,在今天尤為迫切。

  由此可見,「四個全面」是由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奠基和催生的。它的提出標誌著黨認識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深化,是歷史必然性和馬克思主義政黨自覺性、創造性的完美結合,是在把握客觀規律基礎上作出的主動戰略抉擇。

「四個全面」既是宏大的戰略布局,又蘊含著深邃的系統理論

「四個全面」有鮮明特色,它既不是一項工作部署,也不是單純的理論要求,是蘊含著深邃的系統理論的宏大戰略布局,因而可以成為全黨的思想指南和工作方針。作為戰略布局,「四個全面」具有豐富的時代內涵。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是促進社會全面進步,確保到2020年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這樣的全面小康與已經達到的總體小康比,是全面的、質的提升,將成為民族復興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意是,既強調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擺脫「碎片式」改革;又要求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實質性問題,防止淺嘗輒止,不去觸動要害。這是在改革進入關鍵期、深水區時的動員令,也是對改革艱巨性、複雜性的科學回應。一是改革面臨固有利益障礙,利益是「敏感的神經」,突破固有利益藩籬,協調利益關係,比一般的解放思想更困難。二是改革面臨耦合性矛盾,各方面問題交織在一起,牽一髮而動全身,單項突進難以收效。所以改革必須全面考慮、協調推進、敢於攻堅。十八屆三中全會部署了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管理體制、生態文明體制和黨的制度等六大領域改革,又提出十五項大的改革任務和多項改革舉措。每方面的改革舉措也具有綜合性,既有主攻性、主打性措施;也有配套性、保障性措施,體現了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依法治國」要求圍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一目標,形成完備的法律規範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實現全面依法治國,國家的法律條文、法律制度會完備,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會進一步實現現代化。

  「全面從嚴治黨」把黨的建設看作「五位一體」的系統工程,在思想、組織、作風、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設方面都嚴格按照黨章和黨規黨法去做,處處體現高標準、嚴要求。五個方面缺一不可,任何一項工作不到位,都可能出現「木桶理論」所講的短板,影響從嚴治黨落實。最重要的是思想建黨與制度治黨相結合。以思想建設、思想教育提高黨員幹部覺悟,是從嚴治黨最重要的基礎。思想教育並非萬能,制度因其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對人的行為具有更大的導向作用和約束作用,可以鞏固思想教育成效。制度需要人去執行,人的思想覺悟對制度執行有至關重要的影響。思想建設與制度約束相結合,即是人的內在自覺性和外在約束性相結合,從嚴治黨要求就能落實。

  從思想史看,一種理論成為科學的系統理論要滿足三個條件:有一個科學世界觀、方法論作為基礎;有一個研究、回答的中心問題;圍繞中心問題形成一系列相互聯繫、相互支撐的思想觀點,構成一個體系。「四個全面」達到了這三個條件。它以馬克思主義和唯物辯證法作為世界觀和方法論基礎,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新成果;要回答的是中國如何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民族復興的根本性問題。其理論的深刻性在於,不僅說明了「四個全面」是什麼,而且闡釋了為什麼要堅持「四個全面」,怎樣堅持「四個全面」。這四個方面不是簡單並列關係,邏輯結構可以表述為:「全面建成小康」是戰略目標,具有戰略統領和目標牽引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國」是兩大戰略舉措,二者如同車之兩輪,共同推動經全面小康達到民族復興的歷史巨輪;起導航作用的是中國共產黨,因此「全面從嚴治黨」是戰略保證。這樣,「四個全面」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既是完整的戰略布局,又初步形成了完備的系統的理論,將發揮巨大的思想武器威力。

貫穿於「四個全面」的核心追求是最大限度地增加人民福祉,這是黨的宗旨在新形勢下的具體體現

「大道至簡」。「四個全面」豐富深刻、立意高遠,又樸實無華,貫穿於其中的核心追求是最大限度地增加人民的福祉,這是黨的宗旨在新形勢下的具體體現。把握這一核心追求,就理解了「四個全面」的精神實質,這一戰略部署才能真正落實。

  全面建成小康要惠及全體人民,深切滿足人民願望。黨的綱領路線是人民利益的科學體現。「全面建成小康」既是現階段社會發展進步的要求,更反映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全面」是涵蓋全體人民的。小康不是少數人、部分地區的小康,是共同富裕的小康。「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目前全國還有數千萬人口沒有脫貧,還存在欠發達地區,發達大城市也有低收入人群。要採取有效政策和措施,在發展基礎上,使地區差距和收入分配差距縮小,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扶貧對象大幅減少。全面還意味著人民生活質量的全面提高,通過教育現代化、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就業充分化、社會保障全民覆蓋及建設住房保障體系等措施,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精神生活更加豐富。顯然,這些都是從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出發提出的目標,蘊藏著極大的動員力量,必將極大地激發億萬人民群眾的勞動創造熱情。

  全面深化改革要促進公平正義,增加人民的獲得感 。全面深化改革不僅是為促進發展,也為了實現公平,這二者相輔相成。現階段要把通過改革作為促進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的關鍵舉措。要把公平作為一面鏡子,審視各方面體制機制和政策規定,哪裡有不符合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問題就改革哪裡,哪個領域哪個環節問題突出就將之作為改革重點,通過制度創新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利。人民對改革的認同感和積極性來自公平感、獲得感,當人民切身體會到改革帶來的公平正義和改革的普惠性時,就會更加擁護、支持和投身改革。

  全面依法治國要堅持人民的主體地位,使人民成為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依法治國是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管理國家最有效的方式,在這裡,黨的領導是核心,人民是主體,法治是保障。全面實行依法治國,就是堅持法治建設是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的思想,以保障人民根本權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要在黨的領導下保證人民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經濟文化事業和社會事務。人民的主體地位也意味著權利和義務的統一,要使人民群眾認識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權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須遵守的行為規範。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衷心擁護和真誠信仰,當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時,依法治國就會全面落實並被自覺尊崇。

  全面從嚴治黨要體現人民監督,獲得人民支持,打造「黨離不開人民、人民離不開黨」的命運共同體。通過從嚴治黨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糾正一切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正是為了更好地貫徹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從嚴治黨作為黨的自我凈化、自我完善不能關門進行,需要人民群眾的支持、監督,也一定能夠得到人民的支持。從嚴治黨與黨群關係建設呈現明顯的正關聯。十八大以後,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採取克服「四風」、嚴懲腐敗等一系列從嚴治黨舉措,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擁護,黨和人民群眾聯繫進一步增強,為實行從嚴治黨提供了更好的社會環境和民意基礎。今後要以從嚴治黨作為密切黨群關係的戰略措施,以人民滿意為標準,從人民的批評和不滿中發現問題,從人民的支持、監督中吸取力量 ,打造「黨離不開人民、人民離不開黨的命運共同體」。這樣,民族復興的中國夢就一定能實現。

  (作者:全國黨建研究會特約研究員、中共北京市委黨校教授)

相關閱讀:

  • 李君如:論「四個全面」戰略布局
  • 「四個能力」是黨員幹部自我成長
  • 高波:紀律立黨、紀律管黨是黨的
  • 朱生嶺:以「四個全面」引領實現
  • 高成義:全面從嚴治黨的四大戰略
  • 法治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劉雲山:緊緊圍繞「四個全面」戰
  • 張家良:做黨和人民信賴的「四有
  • 李君如:論「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發表時間:2015-04-08 星期三

    「治大國若烹小鮮。」在人類社會已經進入21世紀的今天,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古代先哲老子這一富有哲理的古訓,賦予了全新含義。他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這「四個全面」,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我們在今天複雜局面下治好國理好政,制定了一個引領各項工作順利前進的戰略布局。

    「四個全面」是黨中央治國理政的戰略布局

    2013年3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接受金磚國家媒體聯合採訪時,講到一些國家領導人感慨,中國這麼大的國家怎麼治理?事實上,中國不僅國土大人口多,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千差萬別,而且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文化還很落後的基本國情沒有改變。在經歷了30餘年的高速發展以後迎來了經濟新常態,經濟處於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疊加」 期。 改革激發經濟社會發展活力的同時,社會矛盾有所增加。怎麼在進一步激發經濟社會發展活力的同時,建構一個生動而有序的社會,決定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要解決的最大課題是,應該建立一個什麼樣的國家治理體系,怎樣治理國家。

      在「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鬥」的主題下召開的十八大,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鮮明而又具體地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並集思廣益,竭盡全力,為實現這一宏偉的戰略目標,在短短兩年多時間裡,採取了一系列重大步驟。

      一是思想先行,統一全黨和全國人民思想。黨的十八大後,先是通過中央政治局的集體學習,從高層做起,一面把全黨全國人民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上來,一面把各級幹部的行為規範到「八項規定」上來;接著,把十八大提出的「兩個一百年」的戰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追求聯繫起來,提出了為中國夢而奮鬥的宏偉理念,極大地激發了全國上下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而奮鬥的熱情。

      二是秉持「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的要求,大力整頓黨的作風和幹部隊伍。在統一思想和行動的過程中,黨中央認真地而不是走過場地在縣處級以上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雷厲風行地進行反腐敗鬥爭。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打老虎」、「拍蒼蠅」相結合的反腐鬥爭這兩件大事,突顯了黨中央在「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中,形成了全面從嚴治黨的治黨格局和治黨思路。

      三是在從嚴治黨的同時,黨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治國理政的重大戰略舉措,特別是,在2013年和2014 年制定和通過了「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兩個綱領性文件。這兩個重要決定,一個是提出了我們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要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一個是提出了我們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我們可以注意到,這兩個「總目標」,貫穿著同一個主題詞即治國。一個是要通過制度現代化從根本上破解治國難題; 一個是要通過法治謀求國家長治久安。

      正是在這樣的實踐基礎上,2014年12月14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調研時第一次概括提出了「四個全面」。2015年2月2日,在中央黨校舉辦的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上,習近平總書記在論述依法治國在全局中的意義時,第一次把這「四個全面」定位為黨中央的「戰略布局」。

      可以看出,「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的過程中,集中回答了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我們應該建立一個什麼樣的國家治理體系,怎樣治理國家這一根本問題。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說「四個全面」集中體現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的治國理政的戰略布局。

    「四個全面」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說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篇大文章,鄧小平同志為它確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則,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這篇大文章上都寫下了精彩的篇章。現在,我們這一代共產黨人的任務,就是繼續把這篇大文章寫下去。」顯而易見,這篇大文章的主題詞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續寫的重點是「堅持和發展」。「四個全面」這一治國理政戰略布局的提出,在理論上的重大意義,就是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首先,「四個全面」是在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驗基礎上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布局。在「四個全面」中,每一個「全面」都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經驗相聯繫,都有重大的戰略意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階段性目標;「全面深化改革」脫胎於改革開放這一強國之路和發展的根本動力,又在「全面」和「深化」上發展了「強國之路」和「根本動力」;「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也是在堅持依法治國這一基本治國方略的同時,在「全面」和「推進」上發展了這一確保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治國方略;「全面從嚴治黨」同樣在「關鍵在黨」這一根本問題上堅持和發展了新時期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也就是說,「四個全面」這一戰略布局,就是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布局。

      特別是,我們今天已經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我們今天所要全面建成的小康社會也是「五位一體」。在「四個全面」中,由於「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戰略目標的戰略舉措,在這個意義上,我們也可以說它們是實現「五位一體」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及其階段性目標的戰略舉措。

      其次,「四個全面」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提升了我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全面性、整體性、協同性。習近平總書記說,這「四個全面」,每一個「全面」都有重大戰略意義。在「四個全面」中,第一次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定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第一次將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確定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第一次明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同時,我們也知道,全面從嚴治黨,就是要圍繞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這條主線,把我們黨建設成為一個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顯然,「四個全面」不是簡單的並列關係,而是有機聯繫、相互貫通的頂層設計。因此,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我們:「努力做到『四個全面』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再次,「四個全面」增強了我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緊迫感。習近平總書記在論述「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時,明確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的戰略目標,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三大戰略舉措」。可見,這「四個全面」雖然每一個「全面」都有重大戰略意義,但有「戰略目標」和「戰略舉措」之別,不能等量齊觀。「戰略舉措」是為「戰略目標」服務的。或者說,「戰略舉措」是實現戰略目標的重大「舉措」。也就是說,無論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也好,無論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也好,無論是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也好,這些攻堅克難的舉措,都是為了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在2050年基本實現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打下堅實的基礎。

      清醒認識這一點,非常重要。我們可以思考一下,為什麼在我們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當口,習近平總書記要重新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出我們的戰略布局是「四個全面」,並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這「四個全面」中的「戰略目標」。我們都知道,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階段性目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關鍵一步,同時也是中國共產黨對全國人民的莊嚴承諾。我們今天以及今後五年所做的工作都是為了實現這一戰略目標。可以說,這是我們肩負的崇高、神聖而又艱巨、緊迫的歷史使命。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自十八大以來大刀闊斧、雷厲風行地開展各個方面的工作,都是圍繞這一戰略目標展開的。

      需要特彆強調的是,今天我們離2020年不到6 年時間了。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要求,一是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二是人民民主不斷擴大,三是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五是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其中有一個硬指標,這就是我們在2020年要「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按照十八大時測算,今後8年年均增長7%,國內生產總值就可以翻一番;年均增長6.8%,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就可以翻一番。從目前來看,儘管這兩年經濟下行,還在可以實現奮鬥目標的區間之內。但是,我們不得不提醒自己,在經濟轉型的同時如果沒有一定的增長速度,是會影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的。我們不唯GDP,但不能沒有含有較高質量和效益的GDP。所以,貫徹「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落實所有的舉措,都要以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為總體要求,都是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個越來越近的戰略目標。

    運用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貫徹落實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

    「四個全面」是具有深刻哲理的治國理政思想,體現了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貫徹落實好「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必須學會和掌握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不久前,中央政治局就辯證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進行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堅持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努力提高解決我國改革發展基本問題本領的要求。我們要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下,把握好「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從問題出發,統籌協調,以高超的領導藝術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

      首先,貫徹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要始終堅持講政治規矩,在原則性問題上決不能含糊。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執行這些決策,落實這些決策,都必須把它們放到「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中去把握,而不能偏離這個戰略布局,更不能衝擊這個戰略布局。而在貫徹這一戰略布局的時候,最重要的是要始終堅持黨的領導。比如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與全面從嚴治黨的相互關係上,我們既要認識到黨在領導改革的過程中自身也要改革創新,從嚴治黨的過程在某種意義上就是黨自身的改革創新過程,又要認識到在中國任何一項改革都離不開黨的領導。這裡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好黨的領導與依法治國的關係,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範圍內活動,這是毫無疑問的。同時,也要認識到,我國的憲法和法律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制定的,離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就根本無法推進依法治國。事實上,在改革開放過程中發生的一些傾向性問題,已經一而再、再而三地突顯了在改革開放和依法治國過程中,處理好改革開放和依法治國同黨的領導的關係,是多麼重要,不可等閑視之。以加強黨的領導為由否定改革開放和依法治國的舉措,是錯誤的,極其有害的;以改革開放和依法治國為名否定甚至取消黨的領導,也是錯誤的,十分危險的。

      其次,貫徹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要始終堅持科學精神,學會用統籌協調的方法防止和克服片面性。這「四個全面」,特在「全面」,貴在「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在我國20世紀末進入小康社會以後,為在21世紀中葉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出的一個重要的階段性發展戰略。這一戰略的主題詞是「發展」,特點是「全面」,是一個以實現現代化目標而奮鬥的全面發展戰略。「全面深化改革」是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戰略目標,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各項改革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改革戰略。這一戰略的主題詞是「改革」,特點是「全面」,是一個以完善社會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目標的全面改革戰略。「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為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任務,完善社會主義民主,實現國家現代化,並保持國家長治久安的法治戰略。這一戰略的主題詞是「法治」,特點是「全面」,是一個以建設法治體系和法治國家為目標的全面法治戰略。「全面從嚴治黨」是在現代化進程中,針對黨所面臨的挑戰和考驗,以思想建設為重點,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制度建設相互配合的黨建戰略。這一戰略的主題詞是「治黨」,特點是「全面」和「從嚴」,是一個以建設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為人民執好政掌好權為目標的全面從嚴治黨戰略。與此同時,我們又要認識到,這「四個全面」之間也要全面把握,要使之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而不能只講一個「全面」、不講其他三個「全面」,更不能把其中一個「全面」與其他「全面」對立起來。

      再次,貫徹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要始終有系統思維的思想,把「四個全面」作為一項宏大的系統工程來推進。正因為這「四個全面」,特在「全面」,貴在「全面」,因此,在實踐中,難也難在「全面」,關鍵也就在「全面」。習近平總書記在論述全面改革戰略的時候,曾經說過:「改革開放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堅持全面改革,在各項改革協同配合中推進。改革開放是一場深刻而全面的社會變革,每一項改革都會對其他改革產生重要影響,每一項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協同配合。要更加註重各項改革的相互促進、良性互動,整體推進,重點突破,形成推進改革開放的強大合力。」也就是說,我們今天所講的「全面」,不是一個改革接一個改革線性推進的全面改革,而是各項改革協同配合、系統推進的全面改革。要做到這一點,既要有決心、魄力和膽略,又要有智慧、能力和領導藝術。全面改革有難度,「四個全面」統籌協調更有難度。應該講,要做到一個「全面」已經很難了,四個「全面」相互配合更難。因此,實現「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關鍵在於要努力學習運用系統思維及其方法論,把握、操控、統籌、協調好這四個「全面」,全面落實這四個「全面」。

      最後,貫徹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還要始終堅持法治思維,處理任何問題都要以法以章辦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堅持發展這一硬道理,這是正確的。但是也不能像過去一些地方一些人那樣,目無法紀,違法亂紀,以「發展」為名貪贓枉法、中飽私囊。我們要形成以法以章抓發展的新思維。發展要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也要堅持依法治國。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既要認識到全面深化改革包括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要求,我們只有通過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包括司法改革,才能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又要認識到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包括了改革也要於法有據,不能隨心所欲突破法律規定。而要使全面深化改革與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這兩者能夠達到辯證統一,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健全民主程序。凡是同現行法律有衝突的改革的舉措,可以經過民主程序報呈立法機關批准同意後進行。正如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10月27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上講話中指出的: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決定,與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形成了姊妹篇。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法治保障,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也需要深化改革。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也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統一於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統一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我們在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的「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引領下,不僅能夠圓滿完成2015年各項工作,而且一定能夠揚帆遠航,到達勝利的彼岸,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作者:中共中央黨校原副校長)

    相關閱讀:

  • 「四個能力」是黨員幹部自我成長
  • 朱生嶺:以「四個全面」引領實現
  • 高成義:全面從嚴治黨的四大戰略
  • 劉雲山:緊緊圍繞「四個全面」戰
  • 宮力:習近平外交戰略思想初探
  • 張英偉:全面從嚴治黨的重大舉措
  • 曲青山:從哲學高度認識和把握「
  • 丁鵬:準確把握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 推薦閱讀:

    政府為什麼不制定規則限制自己的一些權利讓渡於民呢?
    《吳鵬飛手機報》170:呼籲,設立最高人民巡迴監督法庭
    一個美女教男生了解女生的秘密—新聞中心—人民網·天津視窗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釋義

    TAG:戰略 | 追求 | 布局 | 人民 | 求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