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12經絡按摩

12經絡按摩

很多初學者都反映,中醫的經絡學實在太難理解了。12經絡是人體天然葯庫,而要控制這個天賜的寶藏,只需要明白12經絡的運行原理就足夠了,這就是中醫整個經絡學說的要素。   12經絡上面有三百多個穴位,我們沒必要都去記住,現在,你只需跟著我一步步地往下學,就容易多了。   1.先熟悉一下12經絡的名稱:   手少陰心經 足少陰腎經   手厥陰心包經 足厥陰肝經   手太陰肺經 足太陰脾經   手太陽小腸經 足太陽膀胱經   手少陽三焦經 足少陽膽經   手陽明大腸經 足陽明胃經   2.搞清楚它們為什麼要這樣稱呼?   這12條經絡分別連著人體12個臟器,所以這些經絡都是用相連的臟器命名。其中,三焦是指人的整個胸腹,心包是保護心臟的一塊區域,是心的屏障,其餘的都比較容易理解。記住這12個臟器名稱是很重要的,如果身上哪裡不舒服,就看是哪條經絡經過此地,一對應就出來了。12條經絡在人體的循環路線如圖。   從12經絡的排列上看,是分為兩組,一組是按手足分,另一組是按陰陽分。   按手足分是告訴你手及手臂上有6條經絡,足、腿上有6條經絡。   按陰陽分是告訴你手臂的內側、腿的內側各有3條陰經;手臂的外側、腿的外側也各有3條陽經。   那麼這少陰、厥陰、太陰、太陽、少陽、陽明又是代表什麼呢?它們是代表陰氣的重與輕,陽氣的足與弱。   少陰陽氣最重,所以它就排在手臂和腿內側的最裡面。   厥陰的陰氣比少陰輕,但又比太陰重,所以它就排在中間。   太陰的陰氣最輕,就排在最外面。   太陽是陽氣最足的,就像中午的陽光,所以它排在手臂、腿外側的最外面。   少陽比太陽的陽氣要弱一些,就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所以排在外側的中間。   陽明又比少陽的陽氣要弱,就像黎明初現的陽光,就排在了外側最裡面了。   我們的祖先為什麼將陰、陽細分到這樣的程度呢?就是讓你在使用經絡時隨時注意陰陽的平衡。這個陰陽的平衡既包括經絡與經絡之間的陰陽平衡,也包括身體與經絡的陰陽平衡,還包括經絡與大自然的陰陽平衡。   身體與經絡的陰陽平衡是要你根據身體的強弱去選擇經絡。比如身體弱的,最好先選擇陽經按摩以補足正氣為主,陰經正氣補上了,再去碰它;身體好的,則陰經、陽經都可以按摩。   經絡與大自然的陰陽平衡,是與四季的溫度有關。夏天陽氣最旺盛,就是身體虛弱的人,在這個時候也可以去疏通陰經了。陰陽平衡的理論還可以用在按摩時的手法上,如陰經的按摩最好是用補法,陽經的按摩可以用瀉法。   3.什麼是按摩的補與瀉呢?   一般來說,順著經絡按摩為補,逆著經絡按摩為瀉。   按摩時力度輕的為補,力度重的為瀉。   按摩時間短的為補,時間長的為瀉。   按摩範圍小的為補,範圍大的為瀉。   4.需要把三百多個穴位都記住嗎?   中醫在按摩經絡時有個說法叫「以痛為俞」,也就是說疼痛的部位就是按摩的穴位。比如你知道自己患有心臟方面的疾病,就可以在相應的心經和心包經上沿著經絡慢慢地按壓,去感受一下整條經絡上各處的感覺。如有的地方酸痛,有的地方刺痛,有的地方麻木,有的地方發酸、發脹,那麼這時你按摩的重點就放在最痛的部位,把病灶揉開、揉散,甚至拔罐、艾炙、敲打都可以,越是痛感明顯的,越要堅持多剌激此處,這樣你身體的疾病很快就有好轉。有些人明明知道自己心臟有病,可在這兩條經上按壓時並沒有明顯的痛感,這時,你左右兩隻手臂上都要去摸,因為人體經絡左右都是對稱和一致的,但患病時左右經絡的反應並不完全一樣,痛感明顯的就代表著病偏向於哪一邊,這也說明了你這條經絡的氣血不足,反應遲緩,這時的治療以食療為主,先補足氣血,同時在這條經絡上慢慢摸,看上面是否有硬塊,是否多出了一塊肉,是否比別處微微凸起,然後重點搓揉這個部位就行了。   如果只是死記硬背了所有穴位,但忽視了最痛的那一點,治病效果絕不會好。   先從我們最常用的足太陽膀胱經(下面簡稱「膀胱經」)開始,因為這條經的陽氣最足,治療範圍最廣,所以也是最常用的一條經。   膀胱經的起點在眼角的睛明穴,上行過額至頭頂,行頸後、後背、大腿後外側,小腿後側至小腳趾外側的至陰穴止。共有67個穴位,是人體中最長、穴位最多的一條經絡。   當膀胱經從頭走到了腳的至陰穴後,它的流動並沒有停止,而是穿過小腳趾從腳心的湧泉穴上行。這時經絡又有了新的名字——足少陰腎經(下面簡稱「腎經」)。   腎經是起於足小趾之下,斜向足心,沿足心及下肢內側後緣上行,穿過腹部到達胸部,與下一條經絡手厥陰心包經相連。   從膀胱經到腎經的走向,我們可以看到:   1.經絡是流動的,而且是有方向地流動的,膀胱經是從上往下,腎經是從下往上。   2.膀胱經和腎經是完全相連的一條經,只是在小腳趾的外側至陰穴處將其分開了,走在人體的外側是膀胱經,走在人體的內側的是腎經。正因為這一陽一陰的經絡其實是一條相連的經絡,所以刺激膀胱經,腎經就會有反應;刺激腎經,膀胱經也會有反應,中醫就稱之為「互為表裡」,而這兩條經絡各自所連的臟器——腎臟與膀胱也就互為表裡了。   3.膀胱經是陽經中陽氣最足的一條經絡,而腎經是陰經中陰氣最重的一條經絡,這正好符合了中醫陰、陽平衡的特點。   4.膀胱經走在前,腎經走在後,膀胱經是腎經的源頭,所以在膀胱經上進行的推拿、按摩、針灸等疏通方法,就能促進膀胱經向下流動的力量,反過來就是推動了腎經,滋補了腎臟。   而在腎經上進行推拿、按摩、針灸的時候,腎經運行快了而膀胱經沒能及時跟上,就會出現空缺、中斷。這就是只按摩腎經時,病人往往會出現氣虛的原因。   與膀胱經相連的是手太陽小腸經(下面簡稱「小腸經」)。它起於小指外側的少澤穴,沿著上肢外側後緣上行過肩分為兩個分支,一個從頸上面頰,到耳,到眼睛大眼角的睛明穴與膀胱經相連,另一個進入鎖骨,入胸腔,最後到達心臟。   這條經絡走在手臂的外側,屬於陽經,與膀胱經是相連的,是陽經與陽經相連,組成一條長長的、完整的太陽經,小腸經在前,膀胱經在後。小腸經是膀胱經的源頭,當膀胱經不舒服時,就會有頸椎病、腰痛、腿痛時,除了按摩膀胱經以外,按摩小腸經同樣有效,而且效果更好。   小腸經又與手少陰心經(下面簡稱「心經」)相連。心經起於心臟,它有幾個分支:一支向下通向小腸,一支向上沿著食管上行至眼睛,另一支上行於肺部,在腋下出來,沿上臂的後緣行至手腕的內側,到小指內側的少沖穴,然後走向小指外側的小腸經的少澤穴,再往上循行。這是一條陰經轉變為陽經的經絡,是陰經在前、陽經在後的一條相連的、互為表裡的、長長的經絡。所以按摩心經不但能治療與心經相連的心臟、小腸、肺、食道、眼睛等處不適,還能推動和滋養小腸經,按摩它既能治療頸椎、腰椎、腿的疾病,又能治腎臟的疾病。   只要頸肩、腰有毛病,你去摸摸手臂外側的小腸經就會有明顯的痛點,再去摸與之相表裡的心經也會有瘀堵、疼痛的感覺,所以這時就要從源頭上疏通手臂內側的心經,從腋窩處往下輕輕搓至小手指,然後再沿著小手指的外側向上搓至手臂的外側,遇到哪裡有痛點,就在哪裡多搓搓揉揉,這樣就可以治療心經、小腸經、膀胱經、腎經這4條經絡上所連著的所有臟器的毛病。   這4條經絡一路走過來,形成了表裡相連的兩組長長的經絡,它們起於心中,在人的四肢繞了一圈後又將腎經推向了腹部,推到了胸。   那麼又是哪條經絡在胸中與心經相連呢?   這就是足太陰脾經(下面簡稱「脾經」)。這時,有人會問,一個是少陰,一個是太陰,好像在陰陽上已不能做到平衡了,這是為什麼呢?我們一會再說。   與膀胱經相連的腎經走到胸中後,就與手厥陰心包經(下面簡稱「心包經」)相連,是陰經與陰經的相連,可它們一個叫少陰,一個叫厥陰,名字不一樣,陰氣的程度不一樣,經絡走到這裡,好像與剛才在四肢繞了一圈的作用與關係不一樣了,為什麼呢?因為當經絡一路走過來,走到腎經時已經很虛弱了,所以一般不去按摩腎經,按多了就會瀉氣,這時,進入了腹部、胸部的經絡需要休息一下,補充能量,然後換條經絡繼續出發,去進行下一次的四肢大循環,所以補氣作用最強的丹田穴在腹部,而通過腹部的就是循環回來的、已經很疲勞的腎經、肝經和脾經。通過腹部的還有一條經——足陽明胃經(下面簡稱「胃經」),它也是通過腹部的,但其走向與腎經、肝經、脾經的從下向上的運行方向不同,是從頭穿胸、穿腹再走到腳的,胃經也需要在這裡再一次補充能量,促使向下的力量更加有力,加強脾胃的消化能力。   下一輪的四肢大循環,就從腎經傳遞給心包經開始,它是走在四肢內側中間的一條經絡,所以與它相連的是走在手臂外側中間的手少陽三焦經(下面簡稱「三焦經」),又與走在腿外側中間的足少陽膽經(下面簡稱「膽經」)相連,膽經則是與走在腿內側中間的足厥陰肝經(下面簡稱「肝經」)相連,這樣就又形成了一組完全相連、互為表裡的經絡,最後又是將肝經推向小腹,推向胸中,去休息、補充能量,換一條線路繼續前進。   最後一輪運行的4條經絡是肝經在胸、肺傳遞出的手太陰肺經(下面簡稱「肺經」),具體的循環順序是這樣的:肺經→大腸經→胃經→脾經。   人的所有病都能在經絡上找到   經過上面的論述,大家就會明白,其實這12條經絡是分成了3組大經絡,這3組大經絡分別在四肢繞了一個大圓圈後又重新回到腹部、胸部,這樣再去記憶就容易了。你只要分組去記,記住一組裡的4條經絡,記住這4條經絡相連的臟器都叫什麼名字,只要這4個臟器里的一個生病了,你就從這4條經絡的源頭,也就是從胸走向手的手臂內側的經絡上開始尋找痛點,慢慢地搓揉,或拍打或刮痧,去慢慢理順它。這樣治起病來不但效果好,而且不會留下後患,更不會複發。   在人體內循環的3組大經絡就已經很清楚了,而這3組大經絡又是誰先誰後呢?   中醫學是這樣分的:   第1組:走在外側,是肺經→大腸經→胃經→脾經   第2組:走在內側,是心經→小腸經→膀胱經→腎經   第3組:走在中間,是心包經→三焦經→膽經→肝經   另外,用經絡治病要選擇好時辰。中醫學認為人與宇宙是息息相關的統一整體,人體實際上是宇宙的一個縮影,自然界的一切變化(如白晝黑夜的交替)都與人的生命活動緊密相關。   在古代中國,人們把一天24小時分為12個時辰,而中醫學則把每個時辰都與12條經絡相對應,如下表。   那麼,這12個時辰與12條經絡相對應的意義又是什麼呢?「氣血迎時而至為盛,氣血過時而去為衰,瀉時乘其盛,補則隨其去,逢時為開,過時為闔」,原來這12條經絡是按時間的順序,就如潮汐一樣,流動到哪兒,哪條經絡就「漲潮」了,這時這條經絡里的氣血最為旺盛。所以很多醫家喜歡在特定的時辰,去疏通在這個時辰氣血最旺盛的經絡,或在此時辰服下調理該臟器的藥物,這樣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就是經絡、臟腑與時辰的關係。   我們已將這12條經絡分成了3個大組,這樣,用時辰來防病治病就變得簡單了。   肺經、大腸經、胃經、脾經出現不適,最好在早晨或上午按摩與治療。   心經、小腸經、膀胱經、腎經出現不適,最好在中午或下午按摩與治療。   心包經、三焦經、膽經、肝經出現不適,最好在晚上按摩與治療。   就拿一個胃不好的人為例。可以在早晨醒來後,或是上午的時候,先在手臂外側的肺經、大腸經上找痛點,然後再到腿上的胃經、脾經找痛點,依次慢慢地搓揉。   頸肩酸痛、腰不好的人,可以在中午或下午的時候,先在手臂內側的心經、小腸經上尋找痛點,慢慢地搓揉,然後再到你疼痛的頸子、腰處進行按摩疏通。   肝臟不好的人,最好是在晚上,先在手臂中間的心包經、三焦經尋找痛點,進行搓揉、疏通,然後再到腿外側的膽經和腿內側的肝經上尋找疼痛、不通的地方進行按摩。   身體好、氣血足的人,在疏通經絡時手法可以稍重些,對疼痛、瘀堵的部位可用拍打或刮痧的方法。而身體弱、氣血虧的人,在疏理經絡時就不用太著急,按摩的力度要輕一些,選的穴位與痛點也要少一點,最好選擇每一組經絡的前兩條經絡(手臂上的經絡)進行按摩,排在最後的經絡(腎經、肝經、脾經)都盡量少去碰它們。   弄懂了這些,你就可以在補氣血、祛寒濕的前提下,根據自己的身體素質,根據不同季節和時辰,有針對性去疏通瘀堵的經絡。只要運用得當,相信每一個人都能將神奇的經絡運用自如,為你自己和親人的健康保駕護航。   最後要補充一下,就是前面所提到的「丹田」,它如同人體內部的核反應堆,能量極大。我國自古的各種武術中,都會提到「丹田」。當修鍊到一定的程度後,丹田部位會形成一股熱氣流,聚之有形,散則無形,它會在人體前後的正中線上的任、督二脈上運行,前面的為任脈,後面的為督脈。   當氣流在任督二脈運行一周後稱為「小周天」,這個小周天走在人體正面的是任脈,對全身的陰經有總攬的作用。任脈所經過的丹田,是男子貯藏精氣,女子維繫胞宮的地方,又稱為「生氣之源」;而起於身體後正中線的督脈中的「督」字,有「督促」的作用,又因督脈循行於脊髓里,直接連結脊髓、腦,所以與人的精神、意志、思維有很大的關聯。任督二脈同時與全身的各個臟器相通,當真氣充足時,這些五臟六腑就都可以直接得到滋潤。   任、督二脈的功能就是中醫學所說的「腎」的功能。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又認為胞胎的形成始於腎,因此有「未有此身先有兩腎,故腎為臟腑之本,十二經之根」的說法。腎的功能有:芷精,主生殖,主命門火,能溫煦全身,主骨,主髓,主生血,主水,主納氣等。   自古有很多修鍊內功的心法,都能生氣、養氣,其實就是去打通小周天以及以12經絡為主的大周天,所以一些高僧面壁禪定,不吃不喝,用修鍊來的內功滋養身體,推動經脈的運行,保證生命的持久。太極拳、八卦掌、五禽戲等,也都是通過舒緩的氣功運動來疏通經脈。   如果你能去修鍊內功或每晚堅持打坐,直接讓你的丹田之氣充盈,去推動全身經絡的運行是再好不過的,可普通人很難做到。但是我們可以通過食療來補足氣血,來補足腎氣,久而久之,也可以達到同樣功效。 快樂人生 的 自己動手按經絡,年逾百歲尚年輕自己動手按經絡,  選穴按摩是經絡健身的一大絕招,那麼,如何有針對性選穴? 1、抗衰老穴位  湧泉(足底正中心凹處)  百會(頭頂正中)  勞宮(手心)  以上3穴入心、腦、腎經,經常按摩有抗衰老作用。2、增強食慾之穴:  足三里(膝下3寸)  合谷(手大指、次指之間)  三陰交(內踝上3寸)  胃氣是正氣的根本,增強胃氣,可改善食慾。3、增強免疫力(正氣)的穴:  足三里(膝下3寸)  湧泉(足底正中心凹處)  腎俞(在腰上,第2腰椎棘突旁開15寸)  此3穴是腎經和胃經的穴位,經常按摩可增強腎氣及心氣。4、美容顏之穴:  四白:(眼眶下凹中)  地倉:(口角旁開04寸)  巨髎:(鼻翼下緣處)  合谷:(手大指及食指之間)  這3個穴位都是胃經之穴,胃經是循面最廣、最營養面部的經絡。所以經常按摩它們可美容 顏。5、增強睡眠質量穴位:  三陰交:(足內踝上3寸)  湧泉:(足心正中)  神門:(在掌後,兌骨之端陷中)  以上是脾經、心經及膀胱經的穴,經常按摩可以養心安神,睡眠良好。6、增強性功能之穴:  曲泉:(膝窩處取)  關元:(臍下3寸)  腎俞:(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命門旁開15寸)  以上是肝經、任脈和膀胱經穴,經常按摩可增強性功能。7、消除疲勞穴:  命門:(第2腰椎棘突下)  足三里:(膝下3寸)  合谷:(拇、食指之間)  此3穴分別是督脈、胃經、大腸經穴,經常按摩可幫助消除疲勞。8、養心安神之穴:  神門:(在掌後,兌骨之端陷中)  三陰交:(內踝上3寸)  勞宮:(掌心正中凹處)  此3穴是心經、脾經及心經的穴,經常按摩可養心安神。9、增強腦力之穴:  神庭:(頭正中髮際後05寸)  百會:(頭頂正中凹處)  腦戶:(後腦骨上凹處)  此3穴是督脈穴,經常按摩可增強腦力。10、急救穴:  人中:(鼻子、上唇之間的正中處)  合谷:(手拇、食指之間凹處)  湧泉:(足心)  這3個穴是大腸、腎經穴,急救時用之。11、防感冒穴:  大椎:(第1頸椎棘突下)  合谷:(手拇、食指之間凹處)  風池:(顳後髮際凹處)  這3穴是督脈、大腸經及膽經穴,經常按摩可防感冒。12、保養眼睛穴:  肝俞:(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正中旁開15處取穴)  睛明穴:(眼內眥外)  四白:(眼眶下骨凹處)  此3穴是督脈、膀胱穴、胃經穴,經常按摩可保養眼睛。13、保養耳朵穴:  耳門:(耳屏前突起之凹處)  翳風:(耳垂下後分凹處)  合谷:(手拇、食指之間凹處)  此3穴是三焦經、大腸經穴,經常按摩可使耳聰。經絡健身之二  循經(沿著經絡路線)進行按摩、推拿、刮痧、砭石都可起保健的效果。1、抗衰老按摩  沿腎經(從足底心湧泉穴→內踝→沿小腿內側→大腿根→小腹)行走路線按摩,可起到增強 腎氣,抗衰老的保健效果。2、美容按摩  沿足胃經的面部路線進行按摩,可以增強面部滋養,起到美容作用。路線是:從鼻尖引眼內眥→下到面部→口唇→從下面頜→上耳前→上額際,經常按摩可以起到美面、美目、美鼻及 美唇的作用。3、增強陽氣及頭腦按摩  沿督脈經行(背部尾尖→會陰→腎部脊柱→上行→頸項→後腦→巔頂),經常按摩或靠柱、 樹蹭擦,可起到增強陽氣作用。4、增強陰氣及內臟按摩  沿任脈經行(小腹→會陰→上行小腹→肚臍→上頭咽喉→口唇→眼睛),經常按摩可以起到 增強陰氣保護內臟及美唇作用。5、養心按摩 沿心經路線(從心中→咽喉→目;又從心中→肺→肩內側→手臂內側→手掌尺側→小指尖) ,經常按摩可以起到養心的效果。6、健肺按摩  沿肺經經常按摩,可增強肺氣。路線是:從中焦(肚臍與膈的中點)→下落大腸→上行繞胃→上行肺系→咽→肩臂外側→小臂外側→大拇指端,經常按摩可宣通肺氣,預防感冒。 7、健胃按摩  從下頜骨的大迎穴→入喉嚨→下棱口角→胃→絡脾。經常按摩這一段經絡,可健胃。8、舒肝按摩  大拇指→足背→內踝→小腿內側→大腿內側→陰部→小腹→上胃→入肝絡膽,常按摩此絡絡 可以舒肝健腦,通暢氣血。9、增強腰腹按摩  沿帶脈(季脅下→繞腰腹一周)常按摩,可增強腰腹功能。10、增強腿力按摩  常按摩胃經腹支(從胃→腹→腿背→足背),可通過強胃氣而增強腿力,如配合肝經(行於 足背內側→小腿、大腿內側→入小腹)效果更佳。  經絡健身之三  應用經絡健身,可通過經氣的循行、貫通而起養生、保健效果。1、交通任督經氣養生  這是古代靜養生常用的方法,就是靜坐調息,排出雜念後引經氣交通身前任脈及身背的督脈 ,達到調經氣的作用。古代有道家的小周天功等法。2、交通十二經氣養生  全身運動都可交通十二經脈,如華佗五禽戲及十禽戲都可增進全身經氣貫通而起到養生作用 。3、靜守經穴養生  如靜養生:靜坐、調息,排除雜念後,把注意力集中於關元穴(任脈穴,在臍下3寸,下丹 田),可起到以「一點代萬點,一念代萬念」的作用而幫助入靜。  也可靜守腦宮(百會穴下3寸,又叫泥丸宮,上丹田)可以起到養腦作用。  也可靜守心宮(在胸骨柄正中,也叫中丹田)可起到養心作用。快樂人生 的 保健、養生康復病患的三大基石泰峰 祥康保健和康復疾病的三大基石來自乾龍養生經,是在乾龍養生經的基礎上提煉濃縮而成的,它們是:1)、早晨起床五步曲;2)、推肚子;3)、睡前泡腳。此外,撞大樹、磕打腳後跟也是自然療法中治病保健的重要手段,尤其對頸、肩、腰、腿等骨關節疾病,和各種腦供血不足患者的康復治療有很好的效果。1)、晨起五步曲(早晨堅持做):(1)、睡醒後雙手十指梳頭三十六次。(2)、雙手大母指關節先按壓鼻兩旁的迎香穴,揉3~4下後沿鼻子兩旁向上推至印堂三十六次。(3)、用手掌搓後脖子二十五次。(4)、起床後做擴胸運動三十六次。(5)、雙手半握拳交替掄打肩井穴三十六次。2)、推肚子:摩腹養生是中醫園地中盛開的一朵健身奇葩,為歷代養生家所推崇,推肚子是祥康對傳統摩腹養生的繼承、提煉和簡化,因而更便於廣大人民群眾接受和推廣。推肚子能起到健脾和胃、潤腸道,保肝護腎,養心理肺增強免疫力的作用。推拿過程復蓋前胸,上下腹部,肚臍等前身大部分部位,其中摩擦前胸可增強身體免疫力。科學家發現,前胸的胸腺是主宰人體整個免疫系統中最重要的免疫器官之一,胸腺分泌出來的免疫活性物質,能監視體內變異細胞,並毫不留情地將其消滅,故有強大的抗癌作用,同時又有抗感染的功能和抗病能力,對延緩衰老也有一定的作用。每天堅持用手掌上下摩擦前胸(上至頸部,下至心窩部),可激活胸腺,起到防病健身,祛病延年的作用。中醫極重視五臟,尤其是將脾胃譽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是人體氣機升降的驅紐。肚臍下方至恥骨聯合上方的區間為丹田,是調控經絡氣血運行的中心部位,其中的「關元」、「氣海」兩穴位為保健要穴,推腹能通和上下,去舊生新,調理臟腑陰陽氣血的偏盛偏衰,外除諸邪內安五臟,促進陰平陽秘,使之恢復陰陽氣血的動態平衡,從而起到強身延年之功效。推腹運動不僅可使腹部肌肉強健,促進血液和淋巴的循環,而且對整個消化道是一個有益刺激,促進消化液的分泌,有利於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增強胃腸功能,促進胃腸道蠕動,使糞便儘快排出體外,減少了糟粕中有害物質的吸收和對腸道黏膜的損傷,起到預防大腸癌的作用。實踐證明,推腹可防治消化不良、潰瘍病、慢性腸炎、膽石症、痔瘡、脫肛、便秘等症。按摩丹田可補中益氣、滋腎培元,回陽固精。可治療內臟下垂、腎虛腰疼、陽痿、遺精、女子月經不調、痛經等症。按摩氣海、關元,對前列腺增生有很好療效。體態臃腫,大腹便便者,易患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癌症,影響健康,縮短壽命。如能堅持按摩腹部,再配上其他鍛煉方法,則可消除堆積在腹部的脂肪,既祛除多種代謝性疾病的隱患,又使體型變得結實健美。而肚臍常被養生學家譽為保健"要塞"。肚臍為神闕穴,中醫常用藥物貼敷肚臍,治療心絞痛、腸胃受寒涼侵襲消化不良等病。經常按摩肚臍有預防和治療中風的作用,也能祛病健身、益壽延年。小兒甚之剛出身的嬰幼兒,就可實施推肚子,促進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提高免疫能力,有利小兒健康生長發育。操作:身體平卧,全身放鬆,雙目微閉,拋開雜念。雙手平掌相對或單手平掌輪流,上自胸部起,自上而下的推至肚臍下,復蓋前胸,上下腹部,肚臍。每分鐘40下右左,共300次以上直到身體和足底出汗。開始時的量和強度可以少一點,弱一點,然後遁序漸進逐漸增加。只要每天堅持,必能調和五臟六腑,康復病患,起保健、養生、健體之成效。在推的過程中雙掌面應復蓋整個胸部和腹部,力度適宜,以舒適為準。要專註與手掌及胸腹部,有掌力滲透體內之感。3)、睡前泡腳(飯後一小時):中醫曰「腳是人之根,腎是人之本;人老腳先衰,健身先健腳;寒從腳下生,暖身先暖腳;有時稱腳為人的第二心臟,經常泡泡腳,賽過吃補藥」。可見中醫對雙腳的重視,熱水泡腳是中醫防病健身延緩衰老的良方。如根據具體病情對症配藥製成藥物熱水泡腳,還能起到對各種疾病的康復治療作用。在泡腳後再按摩病患臟器在腳部的反應點,效果會更好。一、溫度(40~50度)以舒適為宜,水涼了加熱水維持水溫(採用電熱泡腳盆更好)。二、時間(20~30分鐘)以全身舒展放鬆出汗為度。三、加姜(棗大一塊),煮開,適用風寒感冒初起、風濕、類風濕、關節病、腳涼等。加紅花一小把:用紗布包好煮開可用兩次,適用靜脈曲張、末稍神經炎、血液循環不好、腿腳麻木或青紫等瘀血症。加鹽:一平勺,適用上焦有火、經常眼紅、牙痛、咽痛、性急愛生氣、急躁心煩、上火下寒、腿腳腫脹。加花椒:20~30粒煮開,適用腳汗、腳臭、腳氣、濕疹。加艾葉:一小把煮後用,適用呼吸系統疾病,如咳嗽、漫性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哮喘。泡腳後按摩、磕腳(8~10分鐘),再喝杯白開水睡。禁忌:急性炎症、發燒、急性傳染病、血壓在150╱9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血糖過高的(7.5以上)、下肢破潰要慎泡。常用泡腳料:泡腳用料須對症下藥,常用的有9種泡腳料。鹽~引火下行,降血壓,消腫;醋~軟堅散結;花椒~去濕;姜~去寒;芥沫(白芥子)~降血壓;小蘇打~擴張血管,降血壓;紅花~活血化淤、;艾葉~溫經暖宮止嘔;桑葉~改善末梢神經;冬瓜皮,冬瓜子~利尿消腫。撞大樹:脊柱在人的後背部,是養生學家極為關注的區域,它是人體兩條最大的經脈,督脈和膀胱經的循行路線。脊柱兩側的經絡與五臟六腑的關係極為密切。經常按摩、捶打、撞擊脊柱及其兩側可激發經絡的疏通,氣血運行,血脈流暢,滋養全身器官而健身,對腰椎、頸椎、肩關節及腦血管等疾病的治療效果尤為明顯。原則;選擇粗大,健壯茂盛之樹,撞陽面。磕打腳後跟:俯卧在床,雙腿豎直約90度,雙腿互相磕打後腳跟100次右左,然後雙腳併攏右左擺動100次右左,反覆運動10~20分鐘右左。每天堅持,對腰、腿、疾病的康復治療有很好的效果,對靜脈曲張也有療效。4、心、腦、血管病的自然療法服用祥康三七銀杏茶,晨起五步曲、推肚子和泡腳是對各種心腦血管疾病進行內外相通康復治療的基本方法。此外還要根據具體病患,配合其它相應的物理、藥物和食療。1)、心律失常,有功能性心律失常和高血壓和糖尿病引起的心律失常。應針對不同病因對症服用相應藥物或食療進行康復治療。(1)、功能性心律失常(房室撲動或顫動):鵝蛋、仙人掌(去刺)洗凈搗碎,兩者攪拌後炒熟食用,每天一個,七個鵝蛋為一療程;柿餅攤香油,每天兩次,每次一個,7天為一個療程。(2)、心律不齊,早搏,心悸:蓮子肉30克、加冰糖蒸著吃;可在每天早晨飲祥康茶後接著服食;浮小麥泡茶飲;服用硃砂養心丹;天王補心丹;安神補心丸(睡眠不好者);朱沙安神丸等中成藥。豬心、硃砂蒸或煮湯吃(豬心切成兩瓣,內夾3~5克硃砂),每天一個,七天為一個療程,中間間隔2~3天,然後繼續服用,堅持2~3個療程必然見效。服用黑木耳泡醋;車前子煮水喝。按摩、磁灸膻中、內關、天宗(兩側)、左心俞、大椎等穴位及足底心臟反射區。汗為心之液,盜汗有時反應心臟有問題,伴有睡眠不好,食欲不振。中指在心包經上,中指甲變形也反應心臟有問題。(3)、心臟傳導阻滯。注意養心血,怕勞累,怕生氣,推拿、磁灸內關穴。2)、心肌缺血~由二種原因引起:(1)、動脈血管硬化~除服用祥康茶以外,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適當服用軟化血管、清理血管壁的藥物;(2)、動脈血栓~除服用祥康茶以外,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適服用溶栓類藥物。3)、心絞痛。服用三七、肉桂、當歸等提制的速效養心丸(雲南祥康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心絞痛發作的急救穴位有:中指指甲,人中,湧泉穴,也是人的生命急救穴位。另外急犬,神門、中沖三穴(音)能平穩心臟的癥狀。凡有心臟病的人一定要注意睡午覺。因子、午兩個時晨是陰盛、陽升,和陽盛陰升,陰陽交替之時,也是心經當臨,是睡覺休息補養心血的最佳時機。經常撥動心包經(兩手掖窩正中)可改善心肌供血,利於心臟病的康復。手掌無名指和小指中間為心臟反射區,當患有心臟病時這區越會有異樣顏色(發青)。4)、腦供血不足而頭暈目眩。如因心臟不好造成,可服食紅葡萄酒泡洋蔥(糖尿病患者用干紅葡萄酒泡洋蔥),凈化血液、降血脂。5)、腦動脈硬化。黑木耳5克粉碎,加冰糖與水(約一小碗),上鍋蒸化,每天早晨空腹服用,(也可一次多做些備好三~四天甚之一周的料,視天氣情況而定)能軟化血管、降血脂。6)、局部腦血管梗塞:按摩或磁灸百位穴,半側頭,大腳趾。提中氣,增強心臟功能。2斤紅葡萄酒,半斤洋蔥浸泡15天以上即可,每天服食,七天為一個療程。連續服用1~3個月即可見效。7)、頸性高血壓。頸椎病引起的高血壓。其癥狀是低壓不高,高壓高。應服用牛黃降壓片(丸),並實施頸椎病的治療。8)、如何降血壓。鹽、小蘇打2~3克、芥沫面(白芥子)1斤分成六分,每次取一分,煮水泡腳;另可用玉米須熬湯喝;芹菜子30克,水三碗,熬至1碗,每天兩次,連續服用,期間應注意測量血壓,當血壓下降不快時,將芹菜子增加到50克,然後再減到30克。7天為一個療程。磁灸、按摩血壓平衡點(血壓點在太陽穴上、後各一指即是。可雙向調節血壓,還可緩解大動脈痙攣小動脈瘀阻不通),大椎等穴位。按揉足底血壓點1分鐘即可降壓,10分鐘左右可使血壓穩定。血壓突然升高的急救法。當發現血壓突然升高時,可針刺耳尖放血,以緩解可能導致的腦中風;或針刺大椎穴,以緩解可能導致的噁心。常用的西藥降壓藥有三類:A、抑制交感神經興奮的如……;長期服用會引起精神抑鬱症;B、利尿降血壓如……;C、擴張血管的如……。冬天降壓大都採用血管擴張型,因冬天氣溫低,血管收縮。控制血壓之目的是保護心、腦、和腎臟。血壓高要防止腦血管破裂;壓差大,心臟易勞損;壓差小,心跳加快,同樣易勞損。平衡血壓可用藥物或物理方法,泡腳就是物理方法之一。如用西藥阿斯阿斯匹林來降血壓,當發現皮下出血,則必須停止服用。9)、心臟的保健按摩。兩腿盤坐,全身放鬆,雙目微閉,去除雜念,以鼻吸氣,口呼氣。左手搬右腳趾往複九次,再左手掌搓右腳掌,自腳後跟向腳趾方向反覆九次;再盤腿上下交換,右手搬左腳趾往複九次,右手掌搓左腳掌,自腳後跟向腳趾方向反覆九次。如此左右交換操作約五~十分鐘,每天堅持必有成效。各種類型的心臟病患者都可通過按摩或磁灸膻中、內關、心俞等穴位配合康復治療。10)、腦委縮腦委縮大多發生在中老年因腦供血不足而引起。如動脈硬化、頸椎病、心臟病等引起,也有因中氣不足、中氣下泄所致。如不及時治療,將引起腦委縮,表現為記憶力減退,甚之喪失記憶力、老年痴獃等嚴重後果。是否有腦委縮,可通過檢查以下部位來判斷:(1)可通過檢查百位會是否有塌陷;(2)後腦勺下部的對口處兩側的風池穴是否塌陷,而且左右兩側的風池穴塌陷程度不同;(3)下巴下面鎖骨兩側高低不同;鎖骨也是一側高,一側低;舌尖有齒痕,舌面有裂紋;(4)還可以用手指頭按大姆腳指頭底部的腦反射區,如按後出現倒三角凹陷;(5)兩耳的耳垂起趨紋。有腦委縮的癥狀:(1)常出現手拿東西到處找;(2)過去之事常嘮叨,新事剛說記不牢;(3)食後發困愛打盹,餓時發慌受不了,狼吞虎咽吃不飽;(4)清晨哈欠沒完了;(5)表情脆弱常哭笑等現象。防止腦委縮的主要方法是解決腦供血不足的問題,因此需根據引起腦供血不足的原因對症施治。對於老年人,經常按摩百會穴是防止腦委縮的有效方法之一。具體操作:(1)卧床做百會穴按摩比較省力。(2)左手合谷對準百會穴,右手握住左手四指,右手晃動帶動左手勞宮穴按摩百會穴怎樣食療高血壓高血壓是老年人最常見病之一,控制此病從目前來看,飲食調理至關重要,否則藥物再好也不奏效。限制食用含膽固醇多的食物,如肉食動物的腦、肝、心、魚子、肥肉、豬肉、黃油、骨髓等。每日進食膽固醇的總量應在300mg以下。如果血脂持續過高,還應限制高糖類食物。有些食物的蛋白質,可抑制膽固醇的吸收。例如,豆製品含有一種特殊營養成分——谷固醇,就可抑制小腸吸收膽固醇,患者經常食用豆製品是非常有好處的。經常注意多食蔬菜和水果,它們富含維生素,有利於促進脂質代謝的功能。此外,蜂蜜、海蜇、海參、茭白、芹菜、醋、枸杞子、荸薺等對降血壓有一定作用。患者注意食養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要注重烹調方法,加工的食品、湯劑以清淡為好。醬菜、榨菜、松花蛋、鹹肉、火腿等含鈉鹽較高的食物,如食之過多,在內分泌的作用下能使血管敏感性增加,引起細小動脈痙攣,使血壓升高。所以,應少食含鈉鹽的食物。同時還應適當限制飲酒,而完全忌酒是不可取的。高血壓可出現不同的癥狀,應根據具體情況具體食療之,不可亂用食療方。現推薦幾則供試用。(1)頭暈目眩、頭痛面赤、心悸氣粗者,選用海帶30g,冬瓜150g,薏米12g,白糖少許調味。以上各料洗凈,加水適量煮作湯飲。每天一次,重症者可早晚各一次。在食時,可加少許白糖調味。(2)耳鳴目眩、心悸煩躁、失眠多夢者,選用豬膽汁120g,綠豆粉60g。將膽汁、綠豆粉混合拌勻,晾乾研末,每次服6g,每天2次,早晚服。(3)食欲不振、面色蒼白、頭暈目眩、肢冷無力者,用鮮葛根60g,粳米60g,沙參、麥冬各15g。先將葛根洗凈,去皮切塊,與沙參、麥冬共浸一段時間,攪成漿,靜止沉澱後取其粉,再晒乾備用,每日將此粉15g加粳米熬粥服用。(4)煩躁易怒、口苦口乾、便秘尿黃者,選用芹菜連根60g,粳米60g。芹菜全株帶根洗凈切段,粳米先加水適量煲粥,芹菜後下,將好時加鹽少許調味。每天早晚服。(5)健忘易倦、面頰潮紅、小便黃赤、大便秘結者,可選用淡菜20g,松花蛋一個,先將淡菜洗凈,焙乾研末,每晚用松花蛋蘸淡菜末服用。(6)心悸、腰腿酸軟、夜多小便、失眠多夢者,可選用鮮豆漿2碗,粳米60g,冰糖少許。以豆漿代水加粳米煮粥,粥好後加糖調味。每天早晚飯前服用。(7)因高血壓眼底出血者,可選用黑木耳6g,洗凈,清水浸泡一夜。放鍋內蒸一小時,加冰糖適量,睡前服,一個療程為12天。需連續服用,配合藥物可取得良好的療效。(8)頭昏眼花、眩暈耳鳴者,每天選用菊花150g,炒食或煮湯吃。要常服用


推薦閱讀:

張祖論按摩
小兒感冒按摩手法(實用型)
卵巢早衰 精油按摩真能養護卵巢嗎
如何按摩可以止身體疼痛
足療舒筋解壓 五招按摩腳底穴位養生法

TAG:按摩 | 經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