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中文的明天應叫停英語熱

作者:華僑大學文學院教授 毛瀚 來源:《書屋》2009年6期

1

一種流行的說法是,全世界目前尚存的幾千種語言,大多處於瀕危狀態,每兩周就有一個種語消失。就是說,在二十一世紀結束之前,全世界的語言將有一半會消亡,二百年之內,百分之八十的語種將不復存在,一千年以後,全世界可能只剩下幾個主要語種,甚至世界大同,全人類只用一種共同語。

隨著全球化時代的到來,人類語言的大規模兼并是必然趨勢,小語種的迅速消亡則是其難逃的劫數。不必做徒勞的搶救,也不必過於惋惜。人類的語言史應該跟文明史一樣長久吧,遠古之時,因為交通方式的原始,人口流動的規模和速度有限,人們生活在各自的狹小地域,全人類的語言種類一定更為龐雜,一定遠遠多於現存的幾千種,歷史上曾經存在的小語種不知有多少早已出局。為了各國各地區信息交流的方便,語言的藩籬應該被打破,眾多的語種也應該被兼并。

問題是,目前仍以母語人口最多而自得的中文,我們親愛的漢語,也並非沒有最終被英語或別的什麼後起的強勢語言取代的危險,並非沒有最終消亡之虞!

歷史上,中華語言文化有著極大的魅力和自信,中華強盛萬國來朝之時自不待言,即便中國被異族侵略,如五胡亂華,乃至全部淪陷,游牧民族入主中原,也往往是勝利者被戰勝,征服者被征服,融入中華語言文化版圖。就連「只識彎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的後裔也能作出純正典雅的漢詩,試讀元文帝圖帖睦爾《自集慶路入正大統途中偶吟》:「穿了氁衫便著鞭,一鉤殘月柳梢邊。二三點露滴如雨,六七個星猶在天。犬吠竹籬人過語,雞鳴茅店客驚眠。須臾捧出扶桑日,七十二峰都在前。」然而,到了近代,這一規律忽然不靈了,中華文化的軟實力不再能補救國家的硬實力。由於清末中國的衰敗,累及中文的尊榮;由於西方文化的巨大參照,中華文化至上的觀念被質疑,華夷體系瓦解,去中國化思潮湧動。中文的版圖開始萎縮,中文失去了朝鮮、越南等兩千多年的傳統領地。甚至中國人自己也意亂神迷,嚷嚷著要廢除漢字,步西方文字拼音化的後塵而去。

儘管由於抗日戰爭的勝利,中國得以躋身世界五強,由於改革開放三十年經濟的高速發展,中國的國際地位空前提高,乃至於國際上興起中文熱。有資料顯示,今日世界學習漢語的人數已超過三千萬,有一百個國家、兩千多家大學在教授中文。可是,這能跟英語熱相比嗎?世界今日風靡英語,報刊、影視、網路,所有媒體都充斥著英文,光咱們中國就有好幾億人在學說英語,中國的大中小學校無不教授英語,中國的所有學位考試、職稱考試無不考試英語,四六八級、托福、雅思、GRE、GMAT、德福、TPO、TOEIC……還有什麼瘋狂英語,瘋狂得近乎邪教,居然讓學生集體給教主下跪。

今日中國,全民學英語的荒謬和禍患,已經是罄竹難書!年年歲歲,連中文系古文獻、古漢語和古典文學專業的師生也必須過那風馬牛不相及的英語關,連中醫藥、甲骨文、儒釋道學者也要受那八竿子打不著的英語的考試折磨。該死的英語一票否決制,使多少英才被阻擋在大學校門和學術殿堂之外,又有多少庸才憑一紙死記硬背來的啞巴英語一路暢通地拿到碩士、博士。清華大學美術系教授陳丹青憤而辭職又有何用?你辭你的,它照舊瘋狂它的。奧運開幕之前,連北京的街道老太太都在學英語,說是為了迎接外賓,真讓人啼笑皆非。為什麼不能留下一些英語盲區(啞區),為難為難老外,讓他們也入鄉隨俗,學學咱們中國話呢?中國人未免也太自輕自賤了吧。

一個法國人就算會說英語也儘可能不說,因為他有民族自尊心,有法語的優越感和守護法語的使命感;一個中國人就算不會說英語也要夾帶幾個洋涇浜單詞,連咿咿呀呀的流行歌曲也要拽幾句英語,以顯示自己的時尚和與國際接鬼。

2

時至今日,中文在世界各大語種中居於什麼地位?如果單按母語人口的排序,中文仍然高居榜首,世界各大語種的前十名是:1、中文(佔世界總人口20.7%),2、英語(6.2%),3、西班牙語(5.6%),4、印地、烏爾都語(4.7%),5、阿拉伯語(3.8%),6、孟加拉語(3.5%),7、巴西葡萄牙語(3.0%),8、俄語(3.0%),9、日語(2.3%),10、德語(1.8%)。這一數字見於瑞士學者喬治·韋伯(George Weber)的文章《最強語言:世界十大最具影響力的語言》。可是,一種語言的世界地位,並不單看其用作母語的人口數,甚至主要不看其用作母語的人口數。喬治·韋伯提出了這樣一個語言評價體系,他認為評價各種語言的地位有六條標準:

1、以該語言為母語的人數,最高得4分。

2、以該語言為第二語言的人數,最高得6分。

3、使用該語言的國家數和人口數,最高得7分。

4、科學、外交等主要領域中該語言的重要性,最高得8分。

5、使用該語言的國家的經濟、軍事和金融實力,最高得8分。

6、該語言的社會、文學地位,最高得4分(如果是聯合國工作語言,加1分)。

我不太相信這一評價體系的科學性。譬如,以一種語言為母語的人數,最高只得4分,以其為第二語言的人數,最高卻能得6分,這有違常識。依我拙見,以一種語言為母語的人數,最高可以得10分,以其為第二語言的人數,最高只能得5分。因為母語比第二語言重要得多,與其它因素相比,其重要性也不宜低估。而使用該語言的國家數和人口數,最高得7分,這也沒道理。按這樣的演算法,如果漢語在中國由母語淪為第二語言,漢語的得分反倒更高了;如果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國家,漢語最高只能得4分,如果中國分裂成許多小國,漢語倒可能得7分。這未免不合邏輯。

喬治·韋伯據此標準,綜合考評,得出世界各大語種的前十名,依次是:

1、 英語 得37分

2、 法語 得23分

3、 西班牙語 得20分

4、 俄語 得16分

5、 阿拉伯語 得14分

6、 漢語 得13分

7、 德語 得12分

8、 日語 得10分

9、 巴西葡萄牙語 得10分

10、印地語 得9分

作為十幾億中國人的母語,漢語僅得第六名,這已足見漢語的危機了。儘管其考評可能低估了漢語,卻也不至於相去太遠。漢語在當今世界的地位,就算不低於阿拉伯語和俄語,甚至不低於西班牙語和法語,但無論如何也趕不上英語。

3

關於西方語言,流行著一段俏皮話:義大利語適合與女人交談,法語適合與情人交談,西班牙語適合與上帝交談,英語適合與商人交談,德語適合與敵人交談。這麼說來,義大利語、法語、西班牙語可能都比英語要優美動聽。適合與商人交談的英語,其索然無味的程度,可能僅次於德語。而關於德語的另一個說法,是適合與驢交談。

然而,語言的兼并,並不遵循優勝劣汰的規矩,而只通行弱肉強食的法則。通行叢林法則的人類語言世界,其實是一個黑社會。如今,英語的地位急劇躥升,英語這個黑社會老大,統治著整個世界,力壓群雄,唯其獨尊,別的所有的語言縱然有百般委屈、千般牢騷、萬分憤慨,也不得不屈服。隨著英倫三島成為日不落帝國,繼而其前殖民地美利堅成為超級大國,英語如今稱霸全球,英語的霸權主義較之美國在政治、軍事、外交上的霸權主義,還要蠻橫許多倍。由於馬太效應,由於贏家通吃,這個出自歐陸之外孤島的日爾曼語族的昔日邊鄙方言,如今牛氣衝天,儼然已經是世界通用語了。

當我看到新加坡這樣的舉國華人說英語的怪相,當我看到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來中國與中國領導人會晤卻滿嘴英語,還要譯員夾在中間來迴轉述,就感到說不出的悲哀。一個十足的華裔,一張24K的中國臉,竟然連一句中國話也不會說,或者不願意說,這究竟是怎麼了?

但是,世界的版圖不會一成不變,世界的格局不會就此定格。歷史上,拉丁語覆蓋歐洲,阿拉伯語囊括伊斯蘭地區,中文通行東亞,三強鼎立好多個世紀。其時,英語何在?怕是還在娘胎里轉筋呢!近幾百年來,隨著世界霸主國家的地位輪替,從葡萄牙語、西班牙語、荷蘭語,到英語,世界的強勢語言幾度輪換。如果不是美國獨立之初,那一票之差使德語未能成為美國國語,加上德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連遭敗績,世界的語言格局也決不會是今天這個樣子。美英不能永遠稱霸世界,世界也不大會永遠流行英語,隨著各國力量的此消彼長,這個世界一定還會有新的霸主繼起,取而代之。

「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當我們聽到這句話,可能有點不敢當,當我們說起這句話,可能有點底氣不足,儘管如此,我們中國人還是應該有一點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吧,21世紀不行,還有22、23、24世紀呢?而最讓我們擔憂的是,五百年、一千年以後,中國的新加坡化,堂堂中國,多少億華人,都不再說中國話,而開口閉口「英格里失」了。也許還要不了五百年、一千年,以英語在當今中國之熱,熱得那個邪乎,熱得走火入魔,已經有人驚呼:「近幾十年內,中國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英語國家!」

4

今天,面對英語這個巨無霸,非英語國家,尤其是非英語的發展中國家,都面臨一個兩難的抉擇:要麼投降英語,要麼抵抗英語。投降英語,引狼入室,就意味著自毀本國的語言文化,把自己的國家變成英語的殖民地,變成「英聯邦」的一員。而抵抗英語,拒英語於國門之外,則意味著自絕於世界的現代化、全球化進程,使經濟落後,文明落伍,自我邊緣化。

當此之時,中國的教育決策者應該有一份清醒,一份警覺,一份睿智。我們的策略應該是,正視當今世界英語的霸主地位,為了中國的經濟發展及文明進步,繼續進行有限的英語教學,培養必要的英語人才,與世界對話,而立即叫停目前這種全民學英語的高燒和狂熱。也就是,讓極少數人專攻英語成為專才,讓大多數人遠離英語免受其累。同時,繼續高速發展中國的經濟,改善中國的政治文明,促成中華民族內部的統一,包括語言文字的統一,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和話語權,在出版、影視、互聯網等領域,大力擴張中文,讓全球的漢語熱持續升溫。

就像一個年輕人,初入黑社會,面對黑老大,少不了要順從他。但順從他,不是為了永遠臣服於他,心甘情願做他的奴才,而是暫且隱忍,暫居其下,虛與委蛇,取其所長,積蓄力量,壯大自己,最終打倒他,取代他,自己來做老大。

讓中國的莘莘學子每人耗費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的青春時光去學英語(之後還須活到老學到老),也不見得學得好。就算學好了,也不見得真有多少用。試想,除了少量的外交外貿人員,十幾億中國人聚在自己的國家從事士農工商各行各業,哪有多少機會用到英語呢?而如果真的到了那麼一天,中國人在自己的國家處處都要用英語了,不說英語就過不了日子了,那中國還是中國嗎?如果終有那麼一日,那將是我們母語的末日,將是文化中國的滅亡之日。——學而無用則虛耗國人生命,學而致用則葬送中華文化,這正是今日中國全民學英語的荒唐和悖謬!

請不要以幾位學貫中西的天才人物為例,來證明學外語並不妨礙掌握母語文化,中國能有幾個陳寅恪、趙元任、錢鍾書、季羨林?對於一般學子,如果把年年歲歲皓首窮經背英語的時間省下來,學歷史,怕是連《資治通鑒》也背熟了,學文學,怕是連《紅樓夢》也背熟了。由於英語排擠母語,今日中國學生的母語水平之低已經匪夷所思了。2005年6月,復旦大學舉辦的漢語文字大賽上,奪得冠軍的竟然不是中國隊,而是外國隊,一支漢語水平並不怎麼出類拔萃的外國留學生隊。可嘆復旦大學,一向還以文科見稱,如今已是這般光景:「卿雲(卿之所云)爛兮,糺縵縵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我們曾經全民動手,大鍊鋼鐵,毀盡山林,煉成許多廢鐵渣;我們如今又全國動員,苦練英文,耗盡國力,又能指望它練成什麼呢?

聲討今日中國的英語之禍,網上的檄文已經很多,如《英語已成一個巨大的考試毒瘤》《用政策和立法降溫自殘自戕的英語熱》《英語熱禍國殃民》《英語教學的新思維:縮小規模提高質量——給決策者的建議》,有識之士的吶喊不絕於耳,如「中國正在發生著一場浩劫?這場不亞於『文化大革命』的災難,名字叫『英語熱』。」(劉永利)「除中國外,世界上有沒有另外一個國家如此大規模地使用行政手段強壓全民學英語」,「我們極變態的全民英語熱正在加強英美霸權,正在使英美霸權永久化」。(阮煒)

希望有關決策者不要充耳不聞,一意孤行,不要讓該死的英語繼續肆虐我神州大地,戕害中國的學子和未來,為配合今日英語在世界上的爆炸性擴張,拱手讓出中文的神聖家園,擠壓中文的生存空間,直至徹底毀滅我中華語言和文化。(原載《書屋》2009年第6期

推薦閱讀:

全美電影票房排行榜(中文)(截止2013.6.3)
平常心是道 - 財富中文網
女人,你能愛而無怨嗎 |情感美文|班得瑞全球中文網:::::|Bandari.Net
超全!各國出入境卡中文詳解~旅行必備!

TAG:英語 | 明天 | 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