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啟蒙》:印光大師特意撰寫的佛教「弟子規」(精美插圖)

寫在前面的話:

《德育啟蒙》是印光大師特意精心撰寫的德育小冊子,可謂是佛教「弟子規」,當年就印刷流通起來了。後來由於眾所周知的歷史原因,此書遭遇了與其他宗教典籍和傳統文化書籍一樣的悲摧命運,長期被壓制。直到1990年,廣化寺印行《印光大師文鈔全集》時編入,《德育啟蒙》才得以重見天日,而這樣一來又被淹沒在文鈔全集這部煌煌巨著中了,導致這本書至今鮮為人知,更遑論提倡了,實為一大憾事。

印光大師深諳文字三昧,這本書的殊勝性自不待言。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此書不僅是兒童啟蒙的絕佳讀物,也特別適合成人尤其佛弟子學習。

當前儒家的《弟子規》風行天下,很多佛弟子也在學習,作為修身進德之助緣也非壞事,我們也沒必要上綱上線地反對,但是作為正信的佛弟子,我們應該清楚以下幾點事實:

1、《弟子規》畢竟是儒家秀才創作的,儒家也沒有把它當根本經典,側重現實入世,從佛教智慧來看還是有很大的局限性,而精通釋道儒的印光祖師的《德育啟蒙》就比較完備,涵蓋了世間和出世間法,體現了三世因果報應、五戒等佛家思想,無疑更加契合佛法,更加適合佛弟子。

2、儒家的《弟子規》絕不是佛弟子必讀書籍,也不是學佛的必要基礎,佛弟子雖可以借鑒學習,但不應與佛法混淆,更不能等同甚至凌駕佛法之上,比如有位老法師就說過「不學會《弟子規》就不能往生」、「《弟子規》是佛教戒律的根本」等話,稍有佛教常識的佛弟子都知道,這就是明顯的荒唐之言了。

3、印光大師沒有提倡過《弟子規》。讀過印祖文鈔的都知道,印祖是很圓融包容的,提倡過不少與佛法有相通之處的道教和儒家典籍,作為佛弟子學佛的助緣,但是耐人尋味的是——印祖不但偏偏沒有提倡《弟子規》,反而特意撰寫了這本與《弟子規》同類的書——《德育啟蒙》。祖師為什麼拿著現成的不用,而要不憚勞煩另起爐灶呢?這一點值得我們佛弟子深思。

同樣的題材,一本是儒家秀才寫的,一本是佛教祖師寫的,我們佛弟子又該如何抉擇呢?還是讓我們來一睹祖師這本著作的風采吧!

————————————————————————

《德育啟蒙》(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四)

作者:凈土宗第十三代祖師印光大師

孝親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父母與我,實為一體。

我愛自身,應孝父母,能不辱身,便是榮親。

友愛

兄弟姊妹,手足骨肉,痛癢相關,休戚與共。

兄愛弟敬,和和睦睦,相推相愛,家庭之福。

敬師

師嚴道尊,人倫表率,道德學問,是效是則。

養我蒙正,教我嘉謨,不敬其師,何能受益。

擇友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朋友相處,有損有益。

益者近之,損者遠之,勸善規過,端賴乎茲。

布衣

衣取遮體,兼以禦寒,大布之衣,惜福養廉。

莫羨綢緞,錦繡華美,折了福壽,自暴自棄。

蔬食

蔬食衛生,肉食傷生,殺時恨心,其毒非輕。

勿貪吃肉,吃了須還,還的時候,真箇可憐。

惜字

字為至寶,遠勝金珠,人由字智,否則愚痴。

世若無字,一事莫成,人與禽獸,所異唯名。

惜谷

田中五穀,以養人民,愛惜五穀,即是善心。

修善者存,不善者亡,惜谷獲福,殄谷遭殃。

惜陰

七十古稀,彈指即過,過則已無,何敢懈惰。

努力勤學,立德立業,自利利他,為世作則。

仗義

一舉一動,唯義是取,義之所在,無往不利。

小人見利,即忘其義,雖得小利,究竟吃虧。

清廉

人生福澤,前世所修,非義而取,是食毒物。

清而不污,廉而不貪,世所崇敬,榮無加焉。

知恥

恥之一字,其利無窮,有與聖近,無與獸同。

慚恥之服,無得暫卸,我佛訓誨,莊嚴第一。

盡忠

一秉真誠,不被妄侵,事親接物,了無二心。

只期盡分,不計人知,如是之人,堪為世儀。

守信

守信之人,言不妄發,說到做到,不矜不伐。

無信之人,事事皆假,人所厭棄,不如牛馬。

仁慈

仁愛慈悲,心之生機,此心愈真,福澤愈深。

若無此心,勢必殘刻,縱有宿福,折盡受厄。

不殺生

凡屬動物,皆有知覺,貪生怕死,唯命是惜。

若戲頑殺,及殺而食,現生後世,決定報復。

不偷竊

凡有主物,不可偷取,偷小喪品,偷大招禍。

偷人之物,折己之福,欲得便宜,反吃大虧。

不邪淫

淫慾為害,傷身喪志,雖屬夫妻,亦當節制。

若是邪淫,更非所宜,古今志士,無一犯之。

不說謊

言為行表,是本心術,心既不真,行何能正。

望爾後生,切勿妄語,口是心非,終無結局。

不吸煙

煙俱勿吸,以傷衛生,口氣常臭,熏天熏人。

鴉片香煙,其毒極烈,花錢買害,痴人可憐。

不飲酒

酒是狂葯,飲必亂性,醉則反常,越禮犯分。

最好勿吃,免致大喝,聰明智慧,常保清白。

不賭博

賭錢博奕,喪志失時,專心於此,正事棄遺。

有限光陰,送之兒嬉,破家蕩產,罪無了期。

不奢侈

奢侈誇富,買禍買賤,君子下看,盜賊來劫。

布衣蔬食,聖賢儀式,現生後世,人各取則。

不傲慢

傲慢輕人,實自呈短,明人知伊,學養俱罕。

縱到聖位,猶不輕人,絕無凡聖,念存於心。

不嫉妒

人有才德,我當讚歎,彼於社會,必有貢獻。

若生嫉妒,是謂愚痴,業報奪汝,宿世慧思。

不偏見

人有小智,未聞大道,每執己見,以為最妙。

坐井觀天,所見者小,若登高山,前見自了。

不遷怒

有富貴人,氣量或小,每因拂意,忿怒牢騷。

遷怒無益,自他煩惱,海涵寬恕,是無價寶。

不恥問

能問不能,多問於寡,冀人從己,故先自下。

若是無知,尤當問人,博學審問,造詣方真。


推薦閱讀:

弘一大師誠懇拜印光大師為師
【宗門教下】宗教二門,原是一法。從無可分,亦無可合。隨機得益,隨益立名|《宗教不宜混濫論》印光大師
《印光大師文鈔》第五卷 奧魏梅蓀居士書十六
印光大師論文集白話淺譯
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白話

TAG:佛教 | 弟子規 | 啟蒙 | 大師 | 插圖 | 德育 | 印光大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