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鑒賞專題訓練

古詩詞鑒賞專題訓練2010-11-09 15:59:37關鍵詞:詩詞鑒賞    (一)浪淘沙□ 歐陽修 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垂楊紫陌洛城東。總是當時攜手處,游遍芳叢。  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 (1)這首詞上片敘事,下片抒情。試問上片敘述了什麼事?下片抒發了怎樣的情感? (2)有人認為「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是篇中的絕妙之筆,試作簡要分析。 【解析】 (1)上片要抓住「攜手」「游遍」,下片要抓住「恨無窮」「與誰同」。 (2)以花好無人同賞,寫出對朋友離去的傷感、悵恨,寫作角度巧妙。答題時要寫出這幾句詩使用了什麼手法,是如何表達感情的。 【答案】 (1)上片敘寫與友人正在這大好春光中遊覽;下片抒發了與友人相逢卻不能久聚的感傷、悵恨之情,也表現了對友人的深厚情誼。 (2)這三句話將別情融入賞花之中,將三年的花加以比較,層層推進,以惜花寫惜別,而別情之中,亦體現出友人的深情厚誼。「今年花勝去年紅」「明年花更好」寫的是鮮艷繁盛的景色,表現的卻是感傷的心情,是以樂景寫哀情。可見其構思新穎,富有詩意,是篇中的絕妙之筆。(二)臨江仙□ 朱敦儒① 直自鳳凰城破②後,擘釵破鏡分飛③。天涯海角信音稀。夢回遼海北,魂斷玉關西。  月解重圓星解聚,如何不見人歸?今春還聽杜鵑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 【注】 ①朱敦儒,兩宋之交時的詞人。此詞約作於金朝滅北宋後十四年。②指公元1127年北宋都城汴京被金兵攻佔。③擘釵破鏡:常代指夫妻在戰亂中離散。 (1)簡析「今春還聽杜鵑啼」一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並賞析「還」字的表達效果。 (2)這首詞在表情達意上運用了「以小見大」的表現手法,請結合全詞簡要分析。 【解析】 (1)在古代詩歌意象中,杜鵑的啼聲是悲切的,詩人往往借杜鵑啼鳴寫自己悲愁痛苦的心情;「還」則表明不是第一次,後面的「一十四番回」就表明年年如此。 (2)從寫作角度分析,整個時代社會的悲劇通過夫妻的離散來表現,抓住這一點,就能較好地理解「以小見大」的手法。 【答案】 (1)「今春還聽杜鵑啼」一句飽含著詩人多年來年年希望又年年失望的無限辛酸;新的一年,籠罩在他心頭的陰影仍是那樣沉重。一個「還」字,貫穿了過去與現在,交織著年年期望中的等待和等待中的失望,國破家亡的悲痛之情中亦暗含對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南、不思復國的不滿與控訴。 (2)詞的上片敘述了金兵攻佔汴京後詩人拋妻別子、流落江南的痛苦,下片則寫對重逢的嚮往,表達了自己對家人的思念之情。此詞所寫夫妻離散的個人愁緒之深、之重,反映了整個時代的社會悲劇;所抒懷念親人的一己之情,亦包含了懷念故土的愛國意義。(三)長相思□ 李 煜 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  菊花開,菊花殘,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閑。 (1)詞中「相思楓葉丹」與杜牧的《山行》「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都寫了楓葉,兩者表達的情感是否一樣?為什麼? (2)詞的下片「菊花開,菊花殘」兩句對表現主題有哪些作用? 【答案】 (1)不一樣。前者通過「楓葉丹」來寫秋之深,從而表現相思之苦;後者以春天的「二月花」來比喻楓葉,一掃常見的凄涼黯淡,透露出欣喜昂揚之情。 (2)點明時令是秋季,從花開到花落的時間長,說明相思之久;用「殘」字渲染出蕭瑟冷清的氣氛,襯托出愁苦的心情。(四)春 愁□ 丘逢甲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灣。 (1)你認為「春愁難遣強看山」一句的詩眼是什麼?為什麼?請結合詩歌內容簡要分析。 (2)這首詩在抒情方式上有什麼特點?抒發了作者什麼感情? 【答案】 (1)詩眼是「強」,這裡的「強」是指作者勉強打起精神,這句話是說雖然時值春天,但國恨家仇難以消除,勉強地借觀看山景來排遣胸中的苦悶。 (2)這首詩運用了直接抒情的方式,在割台一周年之日,作者難以平息胸中的狂潮。所謂「春愁」,即因此而生,勉強出戶游山的舉動,並未消除胸中鬱悶。個人的悲痛與廣大台灣同胞的血淚交織到一起,譜寫了一曲愛國的悲歌。(五)過分水嶺□ 溫庭筠溪水無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嶺頭便是分頭處,惜別潺湲一夜聲。再宿武關□ 李 涉遠別秦城萬里游,亂山高下出商州。關門不鎖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 (1)兩首詩都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寫「溪水」?請指出兩首詩中通過溪水所表現出來的不同情感特點,並作簡要分析。 (2)有人認為,「溪水無情似有情」中的「似」字改成「卻」字更好,你是否同意這一觀點?請結合詩的具體內容簡要分析。 【答案】 (1)擬人。前一首詩寫一夜潺湲的溪水彷彿是在和自己這個同行三日的夥伴殷勤話別。詩人由溪水的「有情」表現自己對溪水的依依惜別之情。後一首詩寫潺湲的溪水彷彿是為詩人的不幸遠別而嗚咽啜泣,又彷彿是從他的心中流出,載著綿綿無盡的離愁別恨,長流遠去。詩人借溪水抒發了去國離鄉的愁苦情懷。 (2)示例一:不同意。溪水本無情,但眼前這條溪水卻又似乎有情。「似」字暗透出這只是詩人時或浮現的一種主觀感覺,語意靈動輕妙;並設置懸念,引導讀者去體悟作者的感情。換成「卻」字便覺過於強調。(大意對即可) 示例二:同意。在「入山三日」的旅程中,溪水與旅人一路相伴,慰藉他的寂寞;而將別之際,又一夜潺湲,依依惜別。「卻」字肯定並強調了溪水的有情,賦予溪水一種動人的人情美。而「似」字無此意味。(六)曉出黃山寺□ 高 翥曉上籃輿①出寶坊②,野塘山路盡春光。試穿松影登平陸,已覺鐘聲在上方。草色溪流高下碧,菜花楊柳淺深黃。 杖藜切莫匆匆去,有伴行春不要忙。 【注】 ①籃輿:竹轎。②寶坊:對寺廟的敬稱。 (1)這首詩可分幾個層次?它們分別寫了什麼內容? (2)作者說「杖藜切莫匆匆去,有伴行春不要忙」,表達了怎樣的感情認識?請結合全詩談談你的理解。 【答案】 (1)可分兩層,前六句為第一層,敘事與寫景,概括地表現了山中的美景,詳細地描繪了山下的田野風光;最後兩句為第二層,議論,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對美好大自然的無限眷戀之情和獨到的審美感悟。 (2)表達了詩人對美好春光的無限眷戀之情,並抒發了生活中的一種審美體驗:欣賞美景需要心境閑適,細細觀摩,慢慢體味,只有這樣,才能深入認識事物美的真諦。(七)貧 女□秦韜玉蓬門未識綺羅香,擬托良媒益自傷。誰愛風流高格調,共憐時世儉梳妝。敢將十指誇針巧,不把雙眉斗畫長。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1)詩中貧女與寒士有哪些相似點?試選詩中兩例進行說明。 (2)請結合全詩內容,分析一下詩歌的立意,並指出其寫作手法。 【答案】 (1)良媒不問蓬門之女,寄託著寒士出身貧賤、舉薦無人的苦悶哀怨;自誇指巧而不鬥眉長,隱喻著寒士內美修能、超凡脫俗的孤高情調;「誰愛風流高格調」,儼然是封建文人獨清獨醒的寂寞口吻;「為他人作嫁衣裳」,則令人想到那些終年為上司捉刀獻策,自己卻久屈下僚的讀書人--這或許就是詩人的一種自嘆。(任選以上兩例進行說明即可) (2)全篇都是一個未嫁貧女的獨白,傾訴她抑鬱惆悵的心情,而字裡行間卻流露出詩人懷才不遇、寄人籬下的感慨。本詩主要運用了「比」的寫作手法(答「雙關」也可)。(八)望江南超然台①作□ 蘇 軾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②後,酒醒卻咨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注】 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東諸城)城北。當時蘇軾任密州地方官。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舊俗寒食節不舉火,節後舉火稱新火。 請從「情」和「景」的角度對這首詞作一賞析。 【解析】 上闋寫登上超然台所見到的城中的景色。頭兩句點明季節特色,春雖已到,但尚未老。三、四兩句直敘登台遠眺所見。最後一句以煙雨籠罩著千家萬戶作結。這五句全是寫景,描寫的是超然台下「春未老」之景。下闋作者因景生情。先是點明了作者登超然台的具體時間,那就是寒食清明時節。清明節又是中國傳統的一個重要節日。作者從登超然台望見的景色自然而然地引發了思鄉之愁,尤其是在清明節前後這樣的日子。但他無法回家鄉,於是只能在酒醒之後,苦澀地「咨嗟」嘆息一番,無奈地說:不要對老朋友說什麼思鄉之愁,倒不如用新火煮新茶來聊以自慰吧!「休對」「且將」,這是無奈的,但也是最好的、最實際的一種解脫辦法。最後詩人發出了「詩酒趁年華」的呼聲,認為還是抓緊時間,借詩酒來自娛,度過這美好的時光。這裡「年華」與前文的「春未老」又相呼應。作者政治上屢不得志,性格上又桀驁不馴,所以只好用曠達超然的態度來對待人生,以排遣自己的苦悶!這首詞上闋寫作者登上超然台所見台下「春未老」之景,下闋因景生情,抒發的是春雖未老,人卻在無奈之中的鄉思之情,情景交融為一體。 【答案】 上片描寫的是超然台下「春未老」之景;下片抒發的是春雖未老,人卻在無奈之中的思鄉之情。這首詞因景生情,情景交融。(九)絕句漫興九首(其三)①□ 杜 甫熟知茅齋絕低小,江上燕子故來頻。銜泥點污琴書內,更接飛蟲打著人。 【注】 ①這首詩寫於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請從表現手法的角度,對這首詩作簡要賞析。 【解析】 這首詩寫頻頻飛入草堂書齋里的燕子的情景。首句說茅齋的低矮狹窄,「熟知」是就燕子而言的。連江上的燕子都非常熟悉這茅齋的低小,大概是更宜於築巢吧!所以第二句接著說「故來頻」。三、四兩句就細緻地描寫了燕子在室內的活動:築巢銜泥點污了琴書不算,還要追捕飛蟲甚至碰著了人。詩人以明白如話的口語,作了細膩生動的刻畫,給人以逼真的實感。 【答案】 這首詩景中含情。詩人從燕子落筆,細膩逼真地描寫了它們頻頻飛入草堂書齋,「點污琴書」「打著人」等活動。這些描寫既凸現了燕子的可愛之態,又生動傳神地表現出燕子對草堂書齋的喜愛,以及對詩人的親昵。全詩洋溢著濃厚的生活氣息,給人自然、親切之感,同時也透露出詩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悅和悠閑之情。 也可以理解為詩人通過對燕子頻頻飛入草堂書齋擾人情景的主動描寫,借燕子引出禽鳥也好像欺負人的感慨,表現出詩人遠客孤居的諸多煩惱和心緒不寧的神情。(言之成理即可)(十)日暮倚杖水邊①□ (金)王 寂水國西風小搖落,撩人羈緒亂如絲。大夫澤畔行吟處,司馬江頭送別時。爾輩何傷吾道在,此以惟有彼蒼知。蒼顏華髮今如許,便掛衣冠已是遲。 【注】 ①此詩為王寂被貶官至河南蔡州時所作。 指出「羈緒」在全詩中的具體內容,並簡要賞析首聯在寫法上的特點。 【解析】 首聯點明地點、時令和心緒。水國指的是蔡州。望著在秋風中迴旋、掙扎,最後還要落地化作塵泥的黃葉,聯想到自己的身世和命運,詩人怎能不思潮如涌,心亂如麻呢?以下六句是作者蓄積心底已久的愁思怨意的總爆發,每一聯又單獨表達一層意思,頷聯引屈原和白居易以自況,頸聯是憤恨情緒的直接流露,包含了對小人的輕蔑,對自己人格品德的自信。尾聯袒露了作者在前途渺茫伸冤無望的事實面前暗悔當初的低沉心情。 【答案】 內容:①漂泊的旅思;②謫官的愁思;③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內心不被理解的苦悶;④年華易逝的傷感;⑤浮沉宦海的厭倦。特點:①觸景生情,以蕭瑟凄清之景引發詩人的紛亂愁思;②以「羈緒」領起全篇。(十一)游月陂□ 程 顥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萬物已隨秋氣改,一樽聊為晚涼開。水心雲影閑相照,林下泉聲靜自來。世事無端何足計,但逢佳節約重陪。 「林下泉聲靜自來」一句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請簡析其效果。 【答案】 反襯(以動寫靜,以有聲襯無聲)。淙淙的泉聲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靜。(十二)閩中秋思□ 杜荀鶴①雨勻紫菊叢叢色,風弄紅蕉葉葉聲。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圖畫不堪行。 【注】 ①杜荀鶴,晚唐詩人。此詩是作者客居福建時所寫,後人評價極高,謂工於鍊字。 「不著一字,盡得風流」是詩文表情達意的最高境界。本詩在抒寫內心情感方面即有此特點。試結合全詩內容,從詩歌抒情方法入手加以分析,寫一段賞析文字。 【答案】 本詩全篇的抒情手法是以樂景襯哀情。前三句寫景,極盡明麗歡愉與氣象開闊之能事,全然無北國秋日之蕭瑟。末句兩個「堪」字,即構成心緒的對比。他鄉雖美,但只堪圖畫,不能解思鄉之苦,作者鄉思愈濃。詩歌無一句明言鄉思,但曲致委婉之情,讓全詩清新自然,境界全出。(十三)[越調]天凈沙·春□ 白 朴 春山暖日和風,闌干樓閣簾櫳,楊柳鞦韆院中。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紅。 這首曲子在表達技巧上有什麼特點? 【答案】 有關的景物排列起來,組成一幅幅畫面,由靜態描寫轉向動態描寫,從不同的空間和層次展現了春日的美好。(十四)檳榔嶼①督署秋風獨坐雜作□ 康有為憂患彌天塞太空,樹聲爭戰起長風。樓台寂寂無人到,廊外藤花開小紅。 【注】 ①檳榔嶼:新加坡。自1900年7月至1901年10月康有為移居新加坡,寓於英國新加坡總督署中。 本詩用了虛實相生的手法,請簡要分析。 【答案】 前兩句詩人寫自己的憂患充塞於天地之間,秋風吹樹,落葉紛飛,令人想起戰爭的風雲,此可謂詩人心中之象。後兩句詩人筆峰陡轉,由充塞天地的壯偉景象轉到自己所處的幽寂環境上來,此為眼前之景。虛實相生,更烘托出詩人極端苦悶矛盾的情緒,也可見詩人藝術上的獨具匠心。(十五)閑居初夏午睡起二絕句(其一)□ 楊萬里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1)這首詩選用了哪些物象來表現初夏這一時令特點? (2)詩中哪一個字最能表達詩人的情感?請作簡要賞析。 【解析】  (1)本題考查了對「物象」這一概念的理解,不能錯誤地表述為「梅子的酸」「芭蕉的綠」「孩子捉柳花」等。 (2)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語言的能力。閱讀詩歌可先從標題入手,再關注整首詩。從標題中的「閑居」和詩歌最後一句的「閑看」可以看出「閑」字最能表達出詩人的感情。賞析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而應放在詩中,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常見答題步驟是:①指出該字;②展開聯想和想像,把該字放在詩中再現畫面;③點出該字表達了什麼感情並指出其妙處。 【答案】 (1)梅子,芭蕉,柳花。 (2)閑。閑居的詩人,在初夏長長的午睡之後,內心無所牽絆,在綠蔭環抱的庭院,悠閑地看著兒童撲捉戲玩空中飄飛的柳絮,心情格外舒暢。詩中用一個「閑」字,不僅把詩人心中的那份恬靜閑適和對鄉村生活的喜愛之情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而且非常巧妙地呼應了詩題。(十六)百嘉村見梅花□ 龔鼎孳①天涯疏影伴黃昏,玉笛高樓自掩門。夢醒忽驚身是客,一船寒月到江村。 【注】 ①龔鼎孳(1615~1673):字孝升,崇禎七年進士。清兵入關後任太常寺少卿,康熙時官至刑部尚書。 這是一首七言絕句,關於詩眼,有人認為是「驚」,有人認為是「客」,有人認為是「寒」。你認為呢?為什麼? 【答案】 「寒」。用梅的疏影、玉笛、高樓等意象,表現了自己身為貳臣內心的痛苦寂寞,表達了對故國的思念。眼前的月亮著一「寒」字,正是他心境的寫照,寫出了百愁縈繞、無可奈何的凄涼。(十七)山中送別□ 王 維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試結合全詩簡要分析這首送別詩的語言特色。 【答案】 這是一首送別詩,語言樸素、自然。這種樸素、自然的語言,恰到好處地表達出了自己對朋友那種樸素真摯的情感。(十八)生查子 愁風月□ 賀 鑄 風清月正圓,信是佳時節。不會長年來,處處愁風月。 心將熏麝①焦,吟伴寒蟲②切。欲遽就床眠,解帶翻成結。 【注】 ①熏麝:熏爐中的香料。②寒蟲:蟋蟀。 古人寫詩講究「煉」字,請指出「心將熏麝焦,吟伴寒蟲切」兩句中用得最精彩的兩個字。並作簡要賞析。 【答案】 「焦」和「切」兩個字。主人公本想點香吟詩以遣愁情,然而「熏麝」反而使心同香一樣焦,吟詩聲則與蟲鳴一般凄切,極寫心情之焦愁與凄苦。「焦」「切」語意雙關,觸景生情,意趣諧和。(十九)過上湖嶺望招賢江南北山(四首選一)□ 楊萬里嶺下看山似伏濤,見人上嶺旋爭豪。一登一陟一回顧,我腳高時他更高。 世稱楊萬里的詩歌風格除了新鮮奇特外,還有更主要的特色就是詼諧幽默。試以這首詩為例,請簡析。 【答案】 詩題是寫行人登山,極平淡的一件事,不說人登山之難,而說山與人爭高。要寫山高,卻先說山低;要寫山上,先寫山下;要寫登山難,先寫望山易;先是人看山,後是山與人賽,最後是登山,山勝人。腳高山更高,這實際是暗示登山者急於翻山的迫切心情,叫人讀後忍俊不禁,表現出一種幽默詼諧、輕巧俏皮的藝術風格。(二十)聽 箏□ 柳中庸抽弦促柱聽秦箏,無限秦人悲怨聲。似逐春風知柳態,如隨啼鳥識花情。誰家獨夜愁燈影?何處空樓思月明?更入幾重離別恨,江南歧路洛陽城。 有人說頸聯中「獨」與「空」勘稱詩人鍊字的典範,請對這兩個字作簡要賞析。 【答案】 「獨」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對孤燈的形象,「空」表現離人遠行、無所依從的情景;這兩個字渲染了一種孤寂、凄清的氣氛,極寫了人物內心的憂鬱和思念。(二十一)春 雪□ (唐)韓 愈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村 居□ (清)高 鼎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這兩首詩在鍊字上都很見功夫,請從兩詩中各找一字並分析各自的妙處。 【答案】 韓詩:「驚」字,表現了作者初見草芽時的驚訝與喜悅。(或:「嫌」字,運用擬人手法,明寫雪,暗寫人,表達了盼春早來的急切之情。) 高詩:「醉」字,運用擬人手法,明寫楊柳,暗寫詩人,表現了對春天美景的陶醉。(或:「忙」字,表現了兒童急切的心情,同時也描繪了一群兒童放風箏的熱鬧場面;「拂」字表現了楊柳枝條的柔媚多姿。).(二十二)鵲踏枝?過人家廢園作□ 龔自珍 漠漠春蕪①春不住。藤刺牽衣,礙卻行人路。偏是無情偏解舞,濛濛撲面皆飛絮②。  綉院深沉誰是主?一朵孤花,牆角明如許。莫怨無人來折取,花開不合陽春暮③。 【注】 ①漠漠春蕪:茫茫一片春草。②此句用宋晏殊《踏莎行》「春風不解禁楊花,濛濛亂撲行人面」的詞意。③此二句用唐杜秋娘《金縷衣》「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的詩意。 這首詞中「孤花」是怎樣的一個形象?請作簡要賞析。 【答案】 「孤花」是詞人自己的人格寫照,在滿院荒蕪之中,一朵明艷、絢爛、寂寞、充滿生機的「孤花」與四周的沉悶蕪雜形成強烈的對照。那正是詞人自己的生機、絢爛、寂寞與「陽春暮」時的沉悶蕪雜的對應。這為我們刻畫了一個超然世外、高標獨立、不合時宜者的形象。(二十三)[商調]梧葉兒?嘲謊人□ 無名氏 東村裡雞生鳳,南莊上馬變牛。六月里裹皮裘。瓦壟上宜栽樹,陽溝①里好駕舟。瓮來的大肉饅頭,俺家的茄子大如斗。 【注】 ①陽溝:屋檐下流水的明溝。[正宮]醉太平?譏貪小利者□ 無名氏 奪泥燕口,削鐵針頭,刮金佛面細搜求:無中覓有。鵪鶉嗉①里尋豌豆,鷺鷥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內刳②脂油。虧老先生下手! 【注】 ①嗉:鳥類食管後段暫藏食物的膨大部分,狀如袋子。 ②刳(kū):剔,挖。 這兩首小令各自用什麼手法塑造了一個什麼形象? 【答案】 《嘲謊人》主要是用自我表演的手法塑造了一個愛吹牛撒謊的可笑人物形象。《譏貪小利者》主要是用誇張手法塑造了一個貪小利者的可恥形象。(二十四)浣溪沙□ 蘇 軾 風壓輕雲貼水飛,乍晴池館燕爭泥。沈郎①多病不勝衣。 沙上不聞鴻雁信,竹間時聽鷓鴣啼。此情唯有落花知! 【注】 ①沈郎:沈約,南朝名相、詩人,多病。這裡是詞人自比。 閱讀全詞,簡要賞析「沈郎」形象。 【答案】 「沈郎」形象是詞人自我形象,蘇軾以多病的南朝名相沈約自比,含有深意;面對生機勃勃的盎然春意,詞人嘆己「多病」甚至弱不勝衣,含有身世浮沉之感;借鴻雁、鷓鴣的意象,在憂傷中表達了對故舊親友的挂念;將落花比知己,暗示命運的沉淪,表達情懷的寂寞。(二十五)竹里館□ (唐)王 維獨坐幽篁①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詠 竹□ (梁)劉孝先竹生荒野外, 捎雲聳百尋。 無人賞高節, 徒自抱貞心。恥染湘妃②淚,羞入上宮③琴。誰能制長笛,當為吐龍吟。 【注】 ①篁:竹子。②湘妃:古代舜的二妃,娥皇和女英。傳說湘妃淚灑竹上,成為斑竹。③上宮:宮殿名。 請分別說明「竹」這一藝術形象在兩詩中的作用。 【答案】 王詩中的竹與夜色、明月一起,形成幽深靜謐的氛圍,烘托詩中撫琴者特立獨行、自在放曠的形象,表現詩人醉心美好自然、厭棄紛雜俗世的志趣;劉詩中的竹象徵正直清高、安貧樂道、不慕富貴的人格,表現詩人對這種品格的持守或崇尚。(二十六)瀑 布□ 李 忱千岩萬壑不辭勞,遠看方知出處高。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 簡要分析詩中塑造的「瀑布」這一藝術形象。 【答案】 涓涓細流不辭辛勞,彙集成一落千丈、雄偉壯觀的瀑布,而後又謝絕溪澗的挽留,繼續向前,流向大海,決心化作洶湧澎湃的波濤。這「瀑布」乃是胸懷大志、不懼艱難、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志士的化身。(二十七)西 樓□ 曾 鞏海浪如雲去卻回, 北風吹起數聲雷。朱樓四面鉤疏箔①,卧看千山急雨來。 【注】 ①鉤疏箔:把帘子掛起。 這首詩描寫了什麼景象?詩的前兩句從什麼角度來渲染這種景象? 【答案】 這首詩描寫了海濱暴風雨來臨時的壯美景象。詩的第一、二句分別從視覺與聽覺兩個方面寫浪卷、雲涌、風吹、雷鳴,渲染了「山雨欲來風滿樓」的雄偉氣勢。(二十八)江鄉故人偶集客舍唐 戴叔倫天秋月又滿,城闕夜千重。還作江南會,翻疑夢裡逢。風枝驚暗鵲,露草泣寒蟲。羈旅長堪醉,相留畏曉鍾。 (1)古人寫詩講究「鍊字」,「羈旅長堪醉,相留畏曉鍾」一句中哪個字用得最好?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3分) (2.)清代學者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請體會並說出「風枝驚暗鵲,露草泣寒蟲」一句描繪了怎樣的情景,表達了怎樣的感情。(3分) (1).【答案】「長」意即永遠沉醉不願醒來(釋義)只有在這樣的境界中,才能忘卻飄零之苦,暫得歡愉;(解說)側面表現了流離的痛苦。(作用); 「畏」是說害怕聽到報曉的鐘聲,(釋義)鐘聲一響,朋友就要告別這裡了。(解說)曲折地表達了不忍與朋友分別的心理,傳達了對友情的珍視和飄泊在外的凄楚。(作用)3分,選擇其中一個作答即可) (2).【答案】這兩句通過烏鵲的驚動和秋蟲的悲鳴表現了夜色的沉寂和凄涼。(1分,意思對即可)抒寫了身世飄泊之感和宦海浮沉之痛,寓有懷鄉思親的悲涼況味。(2分,意思的即可)歡迎光臨洪培欣語文網。轉帖請註明出處!本文來自:洪培欣語文網(hongpx.upweb.net) 原文鏈接:http://www2.upwebflash.cn/index286-img/showlog.php?id=81175
推薦閱讀:

我特別反對家長放棄生活帶著孩子四處奔波找機構訓練(轉自大米和小米 口述|田惠萍)
5大增肌利器讓訓練事半功倍
第15天:舌尖後音【zh】/百日訓練
單腿連擊訓練
步法訓練

TAG:詩詞 | 古詩詞 | 古詩 | 訓練 | 鑒賞 | 專題 | 詩詞鑒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