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歸20周年系列報道:香港的變與不變 如何影響未來20年

「回歸20年,你覺得香港變了嗎?」如果拿這個問題去問香港人,答案應該一致為「是」,但到底哪些東西變了?不同人又會有不同見解,對香港前途樂觀或悲觀的差別,就此凸顯出來。除了變,香港還有不變的。最明顯的是一些表象,例如:假日的茶樓依然客似雲來;黃大仙廟的香火仍然旺盛;每到賽馬日馬場還是人聲鼎沸;港人駕駛汽車照樣右航左行。法官還是穿著黑色長袍、戴著假髮;維多利亞女王的雕像依然佇立在維園入口處;港人仍享有回歸前原有的公眾假期如復活節、聖誕節等;中環蘭桂坊還是著名的「爛鬼坊」,只是多了一些大陸人。若深入討論,親建制人士會提出,《蘋果日報》天天罵北京,顯示香港仍有言論自由,北京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決心沒有變,香港的法治沒有變,香港對國家的地位與作用也沒變。但反對派就不同意了,他們認為這些東西已變。前政務司長陳方安生就感嘆:「短短20年,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不斷削弱。」她說,近期北京越來越罔顧港人的看法與感受,不用到2047年,香港可能已經沒了兩制。時評家程翔也認為,北京通過各種渠道,比如「人大釋法」、發表白皮書等方式,賦予《基本法》新的定義,實質上是修改了《基本法》。港人感受到北京治港政策發生巨變,分水嶺在2003年「七一」50萬人上街,此後港人開始感覺到北京之手無處不在。再隔約10年,2014年「佔領運動」及「港獨」思潮興起,更令北京加強對香港的限制。主管港澳事務的中共政治局常委、中國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上個月在北京的「紀念香港基本法實施20周年」座談會上,提出希望完善與《基本法》實施相關的制度和機制,要「用實用好」《基本法》,對於屬於中央的權力,圍繞對特區法律備案審查權、行政長官和主要官員任命權、《基本法》解釋權和修改權、特區政制發展問題決定權、中央向行政長官發出指令權以及聽取行政長官述職和報告權等,要制定和細化有關規定,健全落實具有操作性的制度和機制。出席該座談會的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認為,張德江的發言比2014年國務院新聞辦發布的《一國兩制白皮書》更重要,是20年來對一國兩制最全面、權威,既有理論性又有針對性的論述,指導著北京未來的治港政策。劉兆佳指出,從張德江的發言可見,北京跟特區政府有明確分工,北京要認真履行作為一國兩制「第一責任人」及「最終責任者」的角色,一些重要事項不會假手於香港。香港城大法律學院教授顧敏康認為,雖然北京對香港政策的總體原則沒有變,但在回歸初期,北京更多的是強調「兩制」,結果讓大家對高度自治的認知發生了偏差。他強調,不能因為當時北京對「兩制」比較重視,就認為「兩制」是漫無邊際和絕對的。北京具有全面的管治權,只不過是通過《基本法》把一些管治權授予了香港。由此觀之,回歸20年香港的最大改變,就是北京的治港政策,由放任「兩制」,改為具體執行「一國」,以防「港獨」蔓延。在本月16日解放軍駐港部隊「駐香港20周年慶祝大會」上,國務院港澳辦副主任馮巍進一步指出,駐軍香港就是一國兩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北京對香港的全面管理權得到有效落實,其中駐軍發揮了「定海神針」的作用。他透露,在香港回歸20年以來,國務院港澳辦和駐軍曾共同應對複雜局面,包括在處理「佔中」等事件中,駐軍是他們處理複雜局面的堅強後盾。所謂複雜局面,北京指的就是國際形勢的變化,除了擔心外部勢力介入香港事務,利用香港作為「反華」橋頭堡以外,隨著台灣政情發生變化,香港「一國兩制」對台灣的示範作用也要跟著變化。於是,北京對「一國兩制」當中「高度自治」的解釋,就發生了變化。伴隨著這個變化,本來高度商業化的香港,也變得日益政治化,示威活動愈趨激烈。香港的民主化進程也被「卡」,《基本法》中原來列明循序漸進推進民主,如今已受到阻礙。殖民地時代的港督對香港的看法也迥異,「末代港督」彭定康15日在亞洲出版業協會的頒獎禮上,以錄像演講再次批評「北京不斷收緊對香港自治的管制,中聯辦試圖介入港府所有部門,並出現對法官、法治的攻擊及直接干預」之際,另一位前港督衛奕信此前則在倫敦接受香港《明報》專訪時稱,香港主流社會須保持務實態度,了解在現實條件限制下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果香港要保持成功,行事時必須令北京覺得香港不構成威脅」。香港現在就是處於這樣一個兩極的狀態:有一部分人認同彭定康對北京的批評,部分年輕人更接受「港獨」理念;同時也有人接受衛奕信的忠告,認為應踏踏實實做好自己的本分,相信香港須首先搞好經濟和民生。據解凍的英國政府機密檔案顯示,已故領導人鄧小平當年解說「50年不變」的因由時指出,提出50年期限是為了讓中國成為經濟發達國,香港繁榮穩定有助中國大陸現代化,同時也是為了保持與台灣的關係穩定50年,大陸不願與台灣開戰。部分泛民政黨及本土派組織,就將「50年不變」設定為香港特區的「大限」,即到了2047年香港就可能變成「一國一制」。30年後的香港 是「一國一制」?30年後的香港到底是否「一國一制」?現在還很難說,時間太久遠了,而世界瞬息萬變,包括大陸也在不斷變化,香港須順應時勢積極求變。在變化中,香港首先應做好未來五年。面對已撕裂的香港,林鄭月娥上任後,相信首先做的是重建港人互信、凝聚社會的工作。至於將退任的梁振英,則會向北京獻策,如何帶領香港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龍頭,以及促進港商在「一帶一路」發揮實力。行政會議成員林健鋒認為,面對不同的城市激烈競爭,香港絕不能單打獨鬥,更不能長期「食老本」,要積極融入國家發展。他認為,「一帶一路」及大灣區蘊藏著巨大商機,將是香港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未來,首先要看林鄭新政如何影響特區五年,然後,才能觀察更長遠的香港政治、經濟發展。過去20年香港的變和不變,直接影響了北京治港政策。未來20年的香港,又將走怎樣的一條路呢?


推薦閱讀:

微生態製劑的開發與利用,未來大有作為
未來10年里,吉星高照、多福多壽的三大生肖 雞年告別霉運,轉運富貴的生肖!
關於那一碗羊湯的未來
大眾上半年高歌猛進 未來五年決心跑贏市場
財星耀命,未來5年內必能賺到七位數的4大生肖

TAG:香港 | 未來 | 香港回歸 | 影響 | 回歸 | 報道 | 未來2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