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生態十年備忘錄·十年文化大事記·「饅頭」血案(2006)

一個「饅頭」引發的風波

  2006年,網路青年胡戈以一部惡搞大片《無極》的視頻作品《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在網上網下引發了人們對中國大片不滿的總爆發。「惡搞」文化達到高潮,中國大片名譽掃地。

  2006年的中國文化記憶,從一個「饅頭」開始。這個最具草根意味的饅頭,以雞蛋碰石頭般的壯烈,迅速成為該年度最具轟動效應的文化事件。在整個2006年,它的餘波貫穿始終,以致任何一種對該年度中國文化事件的總結,都繞不開這個「饅頭」。甚至,有學者把它和一個叫郭德綱的相聲演員、一場叫「超級女聲」的選秀活動相提並論,並據此認為,轉型期的中國,已進入「草根文化」時代。

從「大片」講起

  1994年,為重振電影市場,電影局批准了中影公司的提議,以國際通行的票房分賬形式進口最新的一流外國影片,有人將首次引進的10部影片稱為「10部大片」,「大片」的名稱也因此流傳開來。  海外大片剛進入中國市場的頭兩年,幾乎每部影片的票房都在6000萬元左右,1998年的《泰坦尼克號》,更是在國內創下了3.6億元的票房神話。宏大的場面、大牌的明星、嘆為觀止的電腦製作,中國的電影觀眾在嘗到進口大片「有肉吃」的滋味之後,對「饅頭」般的國產電影更是棄如敝履。  看著白花花的肥水就這麼嘩嘩地流向別人田,幾乎所有的中國電影人都在思考同一個問題:為什麼中國就不能有自己的「大片」?  2000年,李安導演的《卧虎藏龍》一舉奪得了奧斯卡四項大獎。同時,電影在國內外票房也獲得了巨大成功。這消息如一聲春雷,炸醒了中國電影人:原來這就是中國的「大片」!  2002年,由張藝謀導演,中國電影史上第一部符合「大投資、大製作、大明星」條件的「大片」《英雄》誕生了。從01年8月開拍那一天起,在媒體不斷的推波助瀾之下,《英雄》就牽動了所有中國觀眾的心。官方的空前支持,更是為這部電影造足了氣勢。《英雄》果然也不負眾望,以2.5億元的票房,創下了國產電影的紀錄。  但是,伴隨著票房成功的同時,在電影藝術方面,《英雄》也備受批評。雖然《英雄》有著比《卧虎藏龍》更為炫目的鏡頭,但其故事情節的故弄玄虛、結構上的拙劣模仿和主題思想上的「拍御馬」(魏明倫語),更是備受影評人和觀眾的抨擊。  罵歸罵,投資商眼裡,票房才是硬道理。2004年,張藝謀又一部「大片」《十面埋伏》出爐,照樣在國內斬獲了1.53億的票房和比《英雄》更多的罵聲,批評者認為,《十面埋伏》跟《英雄》一樣,除了色彩的艷麗外一無可取,情節的拙劣和背離生活常識的低級錯誤,更是在電影院里引發無數笑場。  票房神話既是強心針也是致幻劑,它已經使不甘人後的中國電影導演無法冷靜下來思考,便在投資商和官方的撐腰之下,你方唱罷我登台。2005年,陳凱歌和他的《無極》,便在這樣的背景之中「知難而上」。

《無極》是一部怎樣的「大片」

  雖然經歷了張氏兩部大片的打擊,觀眾對國產大片已產生了抗拒心理,但是,陳凱歌的《無極》仍然吊足了媒體和觀眾的胃口。原因很簡單:陳是一個在電影的藝術性和探索性方面比張走得更遠的導演,他在戛納拿了大獎的《霸王別姬》,至今仍然是中國電影的標高。人們有理由期待,這樣的一個大導演,能拍出一部藝術和票房雙豐收的「大片」,為中國大片挽回點面子。《無極》上映前,更是創造了自中國有電影史上空前的宣傳陣勢。官方的《新聞聯播》,也釋放出其將「代表中國」參加奧斯卡獎評選的訊息。  可是,等這部耗資3億、耗時3年的「大片」一出來,觀眾完全傻眼了:《無極》在故事情節的不經推敲、低級穿幫鏡頭的數量、故作高深又無厘頭的台詞所引起的觀眾笑場次數方面,果然比張氏走得更遠!而那些號稱花了3億資金「打造」的電腦特技,其粗劣程度簡直是在挑戰觀眾的智商。  中國觀眾對中國大片最後的一絲期望完全被《無極》無情地摧毀了。再善良的人,當發現自己花了六七十元人民幣看了這樣的一部「大騙」後,也禁不住失望、憤懣,甚至把對中國大片所有的不滿,集中到《無極》身上。而電影這樣一種文化商品,又不像其他消費品一樣可以對其進行投訴,於是,憤怒的觀眾通過網上網下等各種途徑宣洩著對《無極》的不滿,而陳氏夫婦「絕不懺悔」的姿態,更點燃了人們的怒火。一時間,人們覺得怎麼罵《無極》都不解恨,就像地火在地下奔突咆哮,卻找不到一個出口。人們呼喚著一個更為強有力的批評聲音的出現,可以成為聲討《無極》的代言人。  這個時候,《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應運而生了。

一個「饅頭」引發的風波

  對「正經」藝術的惡搞,非自「饅頭」始,但卻是「饅頭」把這種「惡搞」推向極致。網路時代,音頻、視頻處理軟體的普及,使任何一個「初哥」——只要他喜歡,都可以對任何一部影視作品進行隨心所欲的剪輯和拼接,並通過網路傳播與更多的人分享。在「饅頭」之前,據稱是央視內部「創作」的兩部「惡搞」作品:《大史記》和《分家在十月》就曾經在網路上風靡一時。  據「饅頭」作者胡戈後來透露,他是在花錢看了《無極》之後,感到無比憤怒,從而萌發「惡搞」《無極》的念頭的。於是,胡戈利用自己所長,只花了幾天時間,搞笑版《無極》——《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在網路上閃亮登場。胡戈聰明地將它套上央視《法制在線》的外殼,通過節目主持人講案的形式,將《無極》貌似高深的劇情進行解構,將電影裡面那個穿幫露餡的「饅頭」進行放大。於是,王妃變成了服裝模特,大將軍變成了城管小隊長,滿神成了談判專家……巧妙的構思、對視頻剪接技術熟能生巧的運用、一本正經的解說詞、《無極》本身提供的無厘頭對白和低級的穿幫鏡頭,使《一個饅頭的血案》充滿著濃烈的反諷和黑色幽默色彩,使每一個看過《無極》的觀眾在看到《饅頭》時都發出會心的暴笑。而暴笑的同時,由《無極》帶來的憤懣似乎也找到了宣洩的出口——可以說,觀眾對《無極》的不滿有多深,對《饅頭》的熱愛就有多深。於是,《饅頭》以「無極」速度在網路世界傳播,在那段時間,幾乎所有的網民在MSN、QQ上相遇,第一句都是問:「看了《饅頭》嗎?」它甚至使得一些不看或沒看《無極》的人,也在看了《饅頭》後忍不住回頭去「惡補」《無極》,客觀上又給《無極》增加了票房——這估計是胡戈始料未及的。  可是,更讓胡戈想不到的是陳凱歌的反應。2月11日,當帶著《無極》去柏林電影節舉行歐洲首映禮的陳凱歌在柏林機場被記者問及對《饅頭》的看法時,他不僅表示「已起訴胡戈」,且激動地說了一句將載入中國電影史的話:「我覺得人不能無恥到這樣的地步!」  陳凱歌的過激反應使胡戈感到無所適從。2月15日,他通過網路和自己的博客正式向陳道歉。同時,同樣被「惡搞」的央視卻大度地表示,不會起訴胡戈。與之相反,2月28日,中影公司靜態,對《饅頭》「絕不手軟」。  胡陳及各方的表態又在網路上掀起新一輪的「饅頭」高潮。眾多網友紛紛表示支持胡戈,有電視台發出邀請,表示願出錢給胡戈拍原創短片,有律師甚至主動提出為胡戈提供法律援助。同時,也有一部分人支持陳凱歌,認為從法律角度看,《饅頭》客觀上確實造成對《無極》的侵權。  也許是胡戈的公開道歉給陳凱歌挽回了一點面子,「饅頭風波」在胡陳正面接觸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沒進入真正的訴訟程序。不過,最大的利益者還是胡戈,經過這場風波,他由一個藉藉無名的網路青年,以「無極」速度躥紅,成為名噪一時的網路名人。「饅頭」風波,也成為2006年各大搜索引擎排行榜榜首。

一個「饅頭」引發的思考

  「網路是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由《無極》所引起的「饅頭風波」,生動地詮釋了這句至理名言。有評論家認為,《饅頭》開啟了中國影像化影評的先河,它使虛熱的中國「大片」及其製造者在這場風波中顏面掃地,也使資本撐腰的文化威權感受到草根階層的驚人抵抗力。風波過後,冷靜的人們會思索:為什麼那麼優秀的導演一拍大片就成了這樣子?難道中國導演想拍大片就必須成為資本的奴隸?  彷彿是為了嘲弄這些理性的思考,「饅頭」之後的中國電影市場,又有《夜宴》和《滿城盡帶黃金甲》兩部「大片」粉墨登場,又一個優秀導演馮小剛在「大片」上折戟沉沙,又一部「大片」讓導演張氏「拍御馬」的思想暴露無遺,官方的寵愛和高票房帶來的超爽感覺,讓這些中國電影人像吸了興奮劑般在成為「金奴」和「權奴」的大道上發足狂奔。  幸好,這一年,我們還擁有《瘋狂的石頭》和《三峽好人》這兩部彰顯電影人良心的作品,自覺抵制爛俗大片的觀眾也越來越多,這些,都將挽留住我們對中國電影最後的一絲期望。  但誰又敢保證,功成名就的賈樟柯們,永遠不會為「賈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的榮華所動?誰又有權利,要求他們不為所動?

文/余少鐳 圖/王亮

推薦閱讀:

這四件大事,你都選擇良辰吉日了嗎?
世界咖啡發展史大事記 - 好東東03
【智慧背囊】克隆大事記
2012年十二生肖運程大事提醒
成大事男人必具的九大心機

TAG:中國 | 文化 | 中國文化 | 生態 | 十年 | 備忘錄 | 饅頭 | 大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