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一句關懷亦布施 | 學誠法師答問十分

圖 |Ga-Ae Jung

答問十分 | 2017.05.10

來自龍泉寺龍泉之聲

00:00 10:00

布施不僅僅是捐獻財物,去寺里掃掃地也是布施,給流浪小孩一句關懷也是布施。

——學誠法師

頂禮法師!弟子誦經、念佛、助印經書、慈善捐款這些行為不太被家人理解,說我學佛要適可而止。特別是我愛人,說我越來越迂腐。我應該怎麼做?

網友

學誠法師

初學者往往在學佛的外相上著力過多,而佛法的內涵卻體會不夠,家人只看到你的行為不尋常,而為人處事上還是老樣子,甚至更糟糕,就不容易理解甚至反感。如果反過來,學佛後做人越來越好,脾氣越來越小,智慧越來越多,家人就能夠理解誦經念佛是你修行的方法。

頂禮師父!弟子在誦經的時候會經常分心,雖然口裡在誦經,但心早已跑遠了,請師父開示。

網友

學誠法師

現階段不起雜念、妄念是做不到的。發現念頭跑了,就趕快調整,回到經文上來,不要去追念頭,那會越跑越遠。誦經時要隨文入觀,有代入感,就好像自己在現場跟佛菩薩對話一樣。

法師 ,如果不知道佛法,懵懵懂懂地過,就這樣每天吃飯、睡覺、上班賺錢、帶小孩過日子,也挺開心的。但是學佛法之後,知道了三界六道輪迴,投胎還債,佛法有那麼多教條,學佛人那麼多不如法,讓人感覺很沉重很累。唉!寧願沒有知道過,無知地過日子好了。

網友

學誠法師

無常沒有顯現的時候,能開心一陣子,那又怎麼樣呢?這種想法就好比自己銀行里還有一點錢,就想:天天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很開心的,幹嘛要辛苦去工作呢?眼前不辛苦,將來就會受苦;眼前種善因,將來得樂果,從樂至樂,何樂不為?當然,沒有慣於修行的人,剛開始時一定會有一些苦,這是修行必須要經歷的苦。也有些苦,是自己對修行認識不足、修行方法不當造成的,這就需要依止師法友團隊,善巧修行。

師父,我沒錢,看到寺廟捐助、小孩需要捐助,我卻無能為力。因此嗔恨心特別重,該怎麼辦?

網友

學誠法師

布施不僅僅是捐獻財物,去寺里掃掃地也是布施,給流浪小孩一句關懷也是布施。好好修慈悲心,堅硬的嗔心才會慢慢柔軟。

師父,弟子這段時間迷失了目標,每天都渾渾噩噩不知道要做什麼,和周圍人的關係也很緊張。我感到很迷茫,求師父開示。

網友

學誠法師

要對生命有長遠規劃,然後再一步步制定中期、近期目標。如果一時還確立不下來,也要走好眼前的每一步路——造善業、結善緣。人的身心容易起伏,如果有一個固定的好習慣,如每天誦經念佛十分鐘,或靜坐五分鐘,或讀書半小時等,對穩定狀態會非常有幫助。

請問師父,受三皈五戒後是否就應該吃素了?

網友

學誠法師

佛教鼓勵吃素,但三皈五戒中沒有要求這一條。自己抉擇,循序漸進。素食能長養慈悲,也更健康、更環保。

法師,每當我念佛號很專心時,眼淚就止不住,或者心裡酸酸的,請法師慈悲開示。

網友

學誠法師

不要執著這個感覺,專心念就好。

頂禮法師!做事既然就是造業,那麼是不是一天到晚什麼也不做、什麼也不說更好?怎樣在競爭激烈的社會裡與佛法結合做正確的取捨?什麼都不去爭、什麼都隨緣是不是一種消極的處事方式?

網友

學誠法師

不是要什麼都不做,而是要勇猛精進地造善業、凈業。人身難得,不能用它來造惡業,也不能浪費在無記業中。我們說「做事就是造業」,就是不要把做事情當做只完成眼前這件事,只看眼前的結果,而要認識到這個業對未來的意義:是痛苦的因,還是快樂的因?

師父,學修了一點點,突然對最基礎的教法——要行善、造善業產生了疑問。只有保持在三善道中輪轉,才有機會、有智慧來修行嗎?還有,此生得遇佛法已不早,成佛是生生世世百千萬劫的事,感覺此生成佛無望,怎樣才能不忘初心,早聞佛法,生生增上?請師父開示,頂禮。

網友

學誠法師

修行佛法要獲得的結果是增上生與決定勝,也就是從眼前開始一步一步增上,一生一生增上,直至究竟成佛。獲得暇滿人身,是確保修行的重要條件,也是我們應該極為重視的。好好融入師法友團隊,發大願、勤精進、造重業共業,就是大乘增上生的路徑。

精選自2017年05月09日學誠法師微博

推薦閱讀:

弟兄們:請給自己妻子這七種關懷
生死關懷——度亡濟幽
超越死亡·第四章、正面關懷——死亡為光明之回歸之二
個男人關懷的貨色 決議了他的檔次
窺探臨終關懷室 叩問最後的尊嚴

TAG:法師 | 關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