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不屈的民族氣節: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最近讀到明朝的歷史,看到這句「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很是感觸。強如漢唐,也曾被迫和親與結盟,拋開外交策略不說,明朝可以說是民族氣節最強的王朝。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典故

公元1421年,靖難之役後,朱棣將遷都到北京,此地與邊關重鎮山海關相鄰,而山海關經常受到韃靼、瓦剌、蒙古的威脅,此舉被稱「天子守國門」。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下北京,崇禎臨死不退,弔死煤山,此舉被稱「君王死社稷」。

漢武帝時期「敢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宣言令人振奮,但漢朝也採用了和親妥協的方式。唐朝初期,國力強盛,四海皆服,可是盛唐之後的安史之亂和黃巢起義,唐玄宗和唐僖宗都棄都城逃到蜀中,還是借了回紇兵重奪長安。宋朝更是依靠納歲薄幣維繫王朝。

這些事,在明朝都未發生,明朝的宗旨是: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明英宗被蒙古俘虜之後,明朝斷然拒絕蒙古索求財物換英宗的要求,明英宗也寧死不降,最後明朝另立英宗的弟弟為新君,再次興兵打敗了蒙古。崇禎在李自成攻下北京時,有絕對機會可逃到南京,當時南京軍政機構健全,還是有相當的實力,可崇禎拒絕了撤退,殉國前怕李自成傷害無辜百姓,就寫了一首絕命詩給他:「朕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毋傷百姓一人。」從這點上看,哪個王朝的末代帝王能做到這種程度?

除此之外,民間的民族氣節也非常高昂,一樣是被異族統治,相比於宋朝,明朝的反抗更激烈。明朝全家投井、自縊殉國、立戰而死的官員志士無數,僅後來被追謚有據可考的就多達八千六百多人。他們大義凜然、壯烈殉國、從容就義,明末絕命詩在數量上是空前的多,而且大都是以熱愛祖國和堅持民族氣節為其主題,我想這就是中華民族原有的精神與民族氣節。

崇禎沒有想到的是,在北京城被攻破後,他自殺的前一天,他的忠臣們就掀起了自殺浪潮,太監自殺者以百計,大部分連名字也沒留下,北京保衛戰守備太監戰死在千人以上,宮女自殺者三百餘人,外戚家族全家自殺超過一百家,紳生生員等七百多家舉家自殺。還有官員全家自沉船死海上,官員獨自到南京死,為的就是留名證明自己節氣。 由於自殺官員者眾,至少有上千人名字都難以統計。而明朝軍隊是世界上在國家亡國後抵抗時間最久的軍隊,堅持抗擊清朝達38年之久。

很多人不太理解這一種現象,為什麼明朝有這麼多的死忠者?崇禎知道後不知道是幸福還是痛苦?可惜,明王朝依舊滅亡了。


我是趣味的歷史,如果喜歡我的內容,請關注我。


推薦閱讀:

為什麼知乎上要麼明粉要麼明黑?
帝國的血祭:大明懿文太子朱標之身後事。
霞舟先生記
明朝官制
從路邊棄嬰到最美皇后,被太監百般陷害,明朝張嫣皇后一生悲劇

TAG:民族 | 明朝 | 氣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