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乙型肝炎秘方
43.1 活血解毒清熱方
【來源】朱曾柏,《名醫特色經驗精華》
【組成】虎杖500克,露蜂房、紫草、龍膽草、檳榔各100克。
【用法】蜂房蒸後微火烤乾,與其他葯共研極細末,過100目篩,製成蜜丸。成人每次服10克,一日服3~4次(兒童酌減),用適口飲料,或以茵陳、板藍根、連翹煎水送服。也可同時吞服明礬0.2克,貝母粉1克。
【功用】活血,解毒,利濕,清熱。
【方解】方中虎杖,清熱涼血、解毒行瘀;蜂房「以毒攻毒」;紫草解毒涼血;龍膽草為「涼肝猛將」;檳榔是行滯化氣之佳品。乙肝多因痰積化毒所致,故以解毒活血之法治之。乙肝經久不愈,臟腑失和,體內津液氣血化為痰濕,黏滯難去,因而出現毒驪於痰、痰積化毒的病理變化。因此吞服明礬、貝母粉滲濕化痰是十分必要的,可以提高HBS的轉陰率。
【主治】主要用於乙型肝炎的HBS、Ag等持續陽性,而癥狀和體征不明顯者,或HBS、Ag轉陰後又復陽者。
【療效】屢用屢驗,效果尚佳。
43.2 抗原湯
【來源】鍾磊,《中國中醫秘方大全》
【組成】當歸、白朮、柴胡各10克,茯苓、虎杖各15克,茵陳20克,白花蛇舌草3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1個月為1療程。
【功用】清熱解毒,活血調肝。
【方解】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以肝鬱脾虛、濕熱內蘊居多,本方以疏肝健脾為主,加虎杖、茵陳、白花蛇舌草清熱利濕解毒。諸葯配伍為用,共奏清熱解毒、活血調肝之功。
【主治】乙型慢性病毒性肝炎。
【加減】濕熱偏重伴黃疸,加蒲公英,敗醬草;脾氣虛加党參、黃芪、山藥;脾腎陽虛去茵陳加巴戟天、仙靈脾、菟絲子;氣滯而肝區脹痛,加川楝子、鬱金;血瘀而肝區刺痛加丹參、玄胡;肝腎陰虛去柴胡,加熟地、首烏;肝脾腫大加三棱、莪術、鱉甲;噁心嘔吐、納差加藿香、砂仁、焦三仙;腹脹去甘草,加萊菔子;牙齦出血加女貞子、旱蓮草。
【療效】應用123例,平均療程4~6個月,總有效率為90%。
43.3 疏肝健脾湯
【來源】王育群,《中國中醫秘方大全》
【組成】柴胡、枳殼、川芎、香附各12克,鬱金、太子參、茯苓各15克,陳皮、半夏各12克,白朮、黃芩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疏肝理氣,健脾和胃。
【方解】病由肝鬱脾虛所致。此肝脾同病,實因肝鬱及脾,必影響脾胃的升清功能,致脾虛不運、生化乏源,而脾失健運,水濕不化,而使肝氣鬱結更甚。故方用柴胡、枳殼、川芎、香附、鬱金疏肝理氣為主;配以太子參、茯苓、白朮、陳皮、半夏健脾利濕;而用黃芩意在清泄肝鬱而生之熱。諸葯伍用,共奏疏肝理氣,健脾和胃之功,故用之多效。
【主治】乙型慢性遷延性肝炎。
【加減】腎氣虛加黃芪30克,桑寄生、菟絲子、仙靈脾各15克;兼血虛者,加當歸、枸杞子、白芍各15克,丹參30克;兼陰虛者,加生地、沙參、麥冬各15克,丹皮12克,炙鱉甲、枸杞子、川楝子各15克;兼瘀血者,加穿山甲30克,三棱、莪術各15克,赤芍、丹參各30克;兼有濕熱者,加制大黃15克,甘露消毒丹30克(包)。
【療效】治療102例,治癒(主要癥狀消失、肝脾恢復正常,或明顯回縮、肝區無明顯壓痛或叩擊痛,SGPT 40單位以下,HBSAg陰轉)23例(佔22.55%);顯效(主要癥狀明顯減經、肝脾正常或回縮、肝區壓痛或叩擊痛明顯減輕、肝功能基本正常)44例(佔43.14%);好轉(主要癥狀明顯減輕、肝脾回縮、肝區壓痛叩擊痛減輕、肝功能接近正常)15例(佔14.71%);無效20例。總有效率80.4%。
43.4 復肝湯
【來源】陳增潭,《中國中醫秘方大全》
【組成】金錢草、車前子(包)、澤瀉、薏苡仁各12克,草決明15克,山楂12克,丹皮10克,丹參、白花蛇舌草各15克,草河車12克,桑枝30克,生黃芪15克,何首烏、當歸各12克,大黃炭10克,生地15克,桃仁10克,黃精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清除余邪,扶正補虛,調理氣血。
【方解】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調整機體免疫功能,抑制和消除免疫複合物是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重要途徑。從中醫辨證觀點看,慢性肝炎為濕熱余邪未清、濕邪留滯於脾胃、熱邪蘊郁於肝膽,導致運化失司、疏滯不利。濕為陰邪,傷人陽氣,熱為陽邪,傷人陰血。又因肝藏血,鬱熱與血相結成瘀,因此殘留濕熱之邪終可導致機體的陰陽和氣血發生衰退性和失調性變化。故在辨證治療上應把握清除余邪、扶正補虛、調理氣血三個環節。方用金錢草、車前子、澤瀉、薏苡仁、白花蛇舌草等清除余邪;以生黃芪、何首烏、生地、丹參、草決明、黃精扶正補虛;丹皮、當歸、桃仁、山楂、大黃炭、桑枝等調理氣血。本方諸葯配伍為用,補氣而不壅邪,補脾而不礙滯,補腎而不動火,補血而不助瘀,補陰而不滋膩,扶正祛邪並用,有利於邪去正安。對調整機體免疫功能也有一定的作用。故用之效佳。
【主治】慢性乙型肝炎。
【加減】月經過多去桃仁;便溏去生地或改為生地炭;有黃疸者將金錢草改用茵陳。
【療效】治療78例,顯效(SGPT·TTT恢復正常或其下降程度超過治療前水平50%)41例(佔52.6%);有效(SGPT指標下降超過治療前水平25%,但不足50%)27例(佔34.6%);無效10例。總有效率為87.2%。
43.5 犀澤湯
【來源】顏德馨,《千家妙方》上冊
【組成】廣犀角3克(研粉吞服),澤蘭、敗醬草各15克,土茯苓、對坐草、平地木各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用】清熱化瘀。
【主治】傳染性乙型肝炎。
【療效】屢用效佳。
【附記】本方用於慢性肝炎活動期亦有較好療效,有降酶降絮作用。臨床實踐證明,單味廣犀角粉對於遷延性肝炎之長期谷丙轉氨酶不降者亦頗有效果,且能使HAA轉陰。
43.6 化肝解毒湯
【來源】周仲瑛,《名醫治驗良方》
【組成】虎杖、平地木、半枝蓮各15克,土茯苓、垂盆草各20克,赤芍、片薑黃、黑料豆各10克,生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劑。將上藥放入砂罐內,加冷水浸泡過葯面,泡20分鐘即行煎煮。沸後改用小火煎15分鐘,濾取藥液溫服。煎服兩次,上、下午各1次,食後2小時服。連服兩個月為1療程。一般應服用2~3個療程,治療前及每滿一個療程,可複查肝功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表面抗原標誌物1次。
【功用】清解泄化肝臟濕熱瘀毒。
【方解】臨證所見乙型肝炎起病多緩,癥狀相對隱伏,病程長,每易持續遷延轉成慢性。肝為藏血之臟,故濕熱毒邪不僅蘊於氣分,且常深入血分,瘀滯肝絡,表現出濕熱毒瘀交結的病理特點。致使熱毒瘀結於肝,濕毒蘊遏脾胃。由於濕熱瘀毒是發病的病理基礎,貫穿於病變的始終,因此病理髮生主要屬於邪實。但邪毒久羈,熱傷陰血,濕傷陽氣,又可邪實與正虛錯雜,導致肝脾兩傷,病及於腎,表現肝腎陰血虛耗,或脾腎氣虛,陽虛。
本方辨證適用於濕熱毒瘀互結的證候,指在以祛邪為主,俾邪去則正復。治療重在清化濕熱,化解肝毒,涼血化瘀。藥用虎杖、平地木、半枝蓮為主,輔以土茯苓、垂盆草相互協同而奏清化濕熱,化解肝毒,涼血活血之效。佐以黑料豆、甘草、調養肝脾而解毒;取赤芍、薑黃入肝為使,增強涼肝活血的作用。
【主治】慢性遷延型乙型肝炎及乙肝病毒攜帶者,表現以濕熱瘀郁為主證者。
【加減】肝鬱氣滯加醋柴胡5克,香附10克;氣火鬱結加丹皮、山梔各10克;濕熱中阻加炒黃芩10克,厚朴5克;腸腑濕熱加鳳尾草、敗醬草各15克;濕熱在下加炒蒼朮、黃柏各10克;濕熱發黃加茵陳12克,山梔10克;熱毒偏重酌加龍膽草5克,大青葉、蒲公英各15克;濕濁偏重加煨草果5克,晚蠶砂10克(包);血分瘀毒,加白花蛇舌草20克,制大黃6克;營分鬱熱,加水牛角片、丹皮、紫草各10克;肝鬱血瘀酌加丹參10克,土鱉蟲5克,桃仁10克;肝血虛加當歸、白芍各10克;肝腎陰虛加桑椹子、旱蓮草各10克;陰虛有熱加大生地、金釵石斛各10克;脾氣虛酌加党參、白朮各10克,黃芪12克;腎陽虛加仙靈脾、菟絲子各10克。
【療效】一般應堅持服藥2~3療程可愈。
43.7 舒肝解毒湯
【來源】趙清理,《名醫治驗良方》
【組成】白芍15克,當歸12克,柴胡、茯苓、板藍根、敗醬草各15克,茵陳30克,川楝子12克,金銀花、蒲公英各15克,甘草6克,生薑10克,紅棗5枚。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疏肝健脾,清熱解毒。
【方解】肝為將軍之官,主疏泄,性喜條達而惡抑鬱,為藏血之臟,體陰而用陽,是人體氣機運行暢達的保證,若情志不遂,肝木失於條達,肝體失於柔和,以致肝氣橫逆、脅痛等症隨之而起。且肝木為痛,易於橫侮脾土,脾胃居於中焦,為氣機升降之樞紐,若中土受損,人體氣機之升降逆亂,諸症蜂起。故本方使用疏肝解郁之品,意即順其條達之性,發其郁遏之氣,正合《內經》「木郁達之」之旨。又伍健脾助運之味,實土以御木侮。且肝氣有餘,則肝血不足,所以肝鬱易致血虧,虛則外邪侵入,戀於肝內,故更佐清肝解毒之劑,補肝體而和肝用,以消除外來之邪毒,如是則體用兼顧,肝脾並治,共奏祛邪扶正之效。方中柴胡疏肝解郁;當歸、白芍養血柔肝;茯苓、甘草、生薑、紅棗健脾和胃,此乃逍遙散抑肝健脾之意。板藍根、敗醬草清熱解毒,抗菌譜較廣,又兼有抗病毒作用,尤其對肝炎病毒有較強的殺滅作用,並能促進肝細胞再生,防止肝細胞變性。金銀花、蒲公英清熱解毒,對多種細菌、病毒有較強的殺滅作用。茵陳、川楝子清熱利濕,疏肝利膽,對多種病毒、細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為肝膽疾患所常用。以上諸葯相伍為用,既可以通過清熱解毒殺滅病菌等作用以祛邪,又可通過疏肝健脾而調動機體抗病力以扶正,此即寒熱並用、攻補兼施,實乃治療慢性遷延型乙型肝炎的理想方劑。
【主治】急、慢性乙型肝炎,或右脅肋疼痛隱隱,或兩脅脹痛不舒。
【加減】若兩脅脹痛甚者,加青皮、佛手、川朴;若納差、腹脹者,可加焦三仙、雞內金;若右脅肋痛甚者,可加元胡、鬱金、丹參;若肝脾腫大者,可加炙鱉蟲、三棱、莪術;若轉氨酶升高者,可加五味子、黃芩、半枝蓮;若體倦乏力者,可加太子參、黃芪等。
【療效】臨床根據病情,隨證靈活加減,用之臨床,每獲良效。
43.8 e抗轉陰方
【來源】胡源民,《江西中醫藥》(6)1984年
【組成】白花蛇舌草、黃毛耳草、半邊蓮、仙鶴草各30克,薏苡仁20克,白頭翁15克,雞內金10克,大黃3克。若加入人工牛黃,效果更為可靠。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解毒化瘀,扶本轉陰。
【方解】帶eAg的乙型肝炎病毒,非同一般病毒,它侵入人體後稽留下焦,禍亂於肝,殃及於腎,終致肝脾腎三臟功能失調受損。以上諸葯配伍為用,共奏解毒、化瘀、扶正之功效。力專效宏,故用之效果頗佳。
【主治】乙型肝炎,e抗原陽性。
【加減】若濕熱較重出現黃疸,苔黃厚膩,嘔惡,脈濡數者,加龍膽草、虎杖、金銀花、茵陳、梔子、白茅根等;瘀血癥狀明顯,有肝區疼痛、肝脾腫大,舌見瘀紫或脈澀者,重用雞內金,並選加土鱉蟲、鱉甲、三棱、莪術、丹參、田七等;腎虛腰酸膝軟、頭暈耳鳴、失眠多夢、遺精(或白帶)者,酌加服六味地黃丸、二至丸,或加枸杞子、棗皮、五味子等;肝硬化腹水者,則加服逐水消腫的十棗湯,須與大黃、芒硝同服,方起良效。脾胃虛弱,腹脹納少、大便稀薄者,去大黃,重用山藥、茯苓、白朮、党參等;陽虛畏寒,舌質淡有齒痕,形寒肢冷,脈沉遲者,可加參、附、桂、姜之類。
凡健康帶毒者,用本方加貫眾10克,板藍根30克,服藥10~30劑後,一般都能轉陰,若加入人工牛黃,效果更為可靠。
【療效】治療觀察506例,治療1個月有32%轉陰;3個月內有86%轉陰,經半年治療即可全部轉陰,轉陰率達100%。
推薦閱讀:
※良伴—肝炎肝癌肝病 17
※慢性肝炎患者做什麼運動好?
※「丙肝」究竟是一種什麼病?怎樣會導致「丙肝」感染?
※肝硬化的早期癥狀有哪些?預防肝硬化,養肝護肝壽命長!
※飲酒是否會得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