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要艾灸,清明後更要艾灸!一篇文章告訴你清明前後的艾灸重點


1.節氣的來歷及意義

在古代,1年分為12個月紀,每個月紀有2個節氣。「節」指的是一年中的一個節段, 是一段時間的表示。而「氣」則指的是氣候。在前的為節氣,在後的為中氣,後人就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節氣。兩個字合起來就是指一年當中某個階段的天氣變化。

清明在節氣上代表天清地明的意義。二十四節氣中又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

自古以來,這一天便是中國人祭祖掃墓的日子。清明又稱「踏青節」,是中國漢族民間傳統節日。

2.節氣對人體的影響

《內經》中就指出,人體臟腑、氣血隨著節氣變化,會出現周期性盛衰,如春溫,夏熱,長夏濕,秋涼,冬寒。反映了人與天地相參,不同節氣受邪會產生不同的臟腑病證。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人體許多生理功能有著年節律、月節律、日節律,如人體的免疫功能,據觀測外周血中的總淋巴細胞在7~9月最多,而在12~5月最少,中性粒細胞和巨噬細胞在7~9月最少,而12~3月最多。

清明節期間多雨是這一季節的特點,會有寒暖交替的情況出現。天氣反覆多變,容易出現回南天。房屋、衣服潮濕的同時,其實人體內的濕氣也容易過重,特別是女性,需要尤其注意。

人們常說女人是水做的,五臟之中,脾胃主水,濕氣一多,便會影響脾胃的功能,讓人體產生內濕,出現舌苔厚膩、臉色晦暗、四肢沉重等癥狀。此外,還會有發熱、微微怕冷怕風,流清鼻涕等表現,所以祛濕健脾,是春夏季女性的一個重要課題。

「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性黏濁,如油入面。」濕與寒在一起叫寒濕,與熱在一起叫濕熱,與風在一起叫風濕,與暑在一起就是暑濕。濕邪不去,吃再多的補品、藥品都如同隔靴搔癢,無法發揮作用。

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等疾病,其實都跟濕邪、痰濕有關。

清明時節,大地逐漸清氣上升,同時也是人體陽氣升發的難得時段。此時體內肝氣隨著春日逐漸加深,而在清明之際達到最旺。清明前後的春天,肝陽上亢的人,特別容易出現頭痛、昏眩,慢性氣管炎也易在春季發作,這就是中醫學所說的「春氣者諸病在頭」。

3.節氣灸防病,健體很重要

清明灸,適合所有女性朋友、男性、老年、兒童等人群,既可以用於各種疾病的治療,尤其是慢性病的治療,還是一種自然而高效的保健方法。艾葉是溫性的,屬於純陽之物,能夠溫通經絡,祛除寒濕,補益人體陽氣。春季又正好是自然界陽氣逐漸升起的時候,兩者的陽熱合在一起,溫補的作用更強。

4.艾灸穴位及功效

1.百會穴

此穴經過特殊的鍛煉,可開發人體潛能,增加體內的真氣

2.神闕穴

即肚臍。神闕穴是人體生命最隱秘最關鍵的要害穴竅,是人體的長壽大穴。人體科學研究表明,神闕穴是先天真息元氣的唯一潛藏部位,人們通過鍛煉可啟動人體胎息,恢復天真息能。

3.氣海穴

主治虛脫,具有強壯作用。常灸此穴有培補元氣、益腎固精的作用。常用溫和灸、隔姜灸和附子灸。孕婦禁用。

4.關元穴

關元具有溫腎固經、補氣回陽、通納沖任之功效。常用溫和灸、隔姜灸和附子灸。孕婦禁用。

5.三陰交穴

可以幫助我們維持年輕,延緩衰老。三陰交穴還能調治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腹脹腹瀉,全身水腫,眼袋浮腫,小便不利,腳氣,失眠等症。

6.命門穴

命門是人體督脈上的要穴及人體長壽穴位之一。命門穴的功能有平衡腎陽和腎陰兩方的作用,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命門之火就是人體陽氣。

7.足三里穴

重點灸此穴位,可健脾壯腎、擴張血管、降低血液凝聚、促進飲食的儘快消化吸收、扶正祛邪、提高人體的免疫力、消除疲勞、恢復體力。

8.湧泉穴

正氣灸時重點灸此穴,則腎精充足、耳聰目明、發育正常、精力充沛、性功能強盛、行走有力。


推薦閱讀:

推薦一篇「韓信謀反」考
《巾箱秘術》第十一篇 乙亥日元十二月命局斷
一篇服裝時報的採訪
一篇文章讀懂:陳氏太極拳的歷史
一篇文看懂中國工筆畫2000年,最牛的不止宋徽宗~

TAG:清明 | 文章 | 艾灸 | 一篇文章 | 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