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山出新書了,賣二十年多前的思想,操全世界的心
1. 美國學者弗朗西斯·福山的新書《政治秩序和政治衰敗——從工業革命到民主全球化》才剛出版,《金融時報》、《衛報》、《紐約時報》等大刊已經紛紛發表書評,表示這本 600 多頁厚的大書雖然還沒看完,但它很可能是福山的封山之作。
福山新書《政治秩序和政治衰敗——從工業革命到民主全球化》封面截圖
2. 福山是與塞繆爾·亨廷頓齊名的大牌學者。福山在 1989 年提出了「歷史終結論」,說共產主義也好任何流氓主義也好,終究會失敗,歷史是屬於西方自由民主的,自由民主必勝,是人類政治文明發展的最高階段。話畢,沒過幾個月,柏林牆倒塌,福山贏了。
3. 日裔美國人福山出生於芝加哥,分別在康奈爾大學和哈佛大學拿到了古典文學學士和政治學博士學位。在康奈爾的時候,他受到阿倫·布魯姆的影響,開始了解西方哲學並且學習希臘語,閱讀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著作。在哈佛階段,他師從塞繆爾·亨廷頓,並受他「文明衝突論」的啟發,後來提出「歷史終結論」。
4.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福山先是在美國的綜合性戰略研究機構蘭德公司工作,後來加入美國國務院政策制定小組,專門研究中東事務。一直到九十年代中期,福山在這兩個單位之間頻繁遷移。
5. 讓福山一炮而紅的,是 1989 年他在《國家利益》雜誌上發表的文章:「歷史的終結」。作者堅信民主政體與自由市場是歷史演進的終級模式,成為亨廷頓提出「文明衝突論」之後,後冷戰時期的另一大論題。
6. 自由民主制度也許是「人類意識形態發展的終點」和「人類最後一種統治形式」。這是福山的原話。三年後這篇文章發展成書,為福山的不朽聲譽奠定基礎。而這本書的中文版《歷史的終結與最後的人》持續暢銷,並且剛剛於今年 9 月在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再版。
7. 福山常常說,「歷史的終結」實際是由黑格爾而不是福山創造的,但大家早就習慣了把福山跟「歷史的終結」划起等號,就好比達爾文=進化論一樣。
8. 福山認為自由民主是人類最終的政治制度,核心的原因,是它可以最終滿足人類對於「承認」的需要:他把政治問題看作「解決承認問題所作的努力」,把政治發展的歷史看作「為承認而鬥爭」的歷史,把「獲得他人的平等承認」看作政治發展的動力。如上福山在討論政治發展的時候對人的社會心理因素的引入,好比康德將人類的主體性對客體的建構引入了關於客體的討論。這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突破。這也是福山對柏拉圖將人的靈魂分為慾望、理性和激情的呼應。
9. 福山認為,一方面民主適合於各種不同的文化;另一方面,民主蘊含著現代化的邏輯,自我治理慾望的增加讓大眾變得更加富有,接受更好的教育。這些民眾即使面對更有效率的威權政體,也會變得更為不滿。
10. 但越是靠近現在,世界局勢的發展越是嘗試跳脫出福山的理論框架,不斷檢驗著它所宣告的「歷史的終結」。
11. 首先是 911 事件的發生,讓人們意識到伊斯蘭激進教派/恐怖分子的麻煩,而福山把它們視為一股強大的歷史後衝力,它們並沒有提供自由民主體制之外的什麼選擇,甚至在整個阿拉伯世界中,這股勢力也只是別有用心的一小撮,生活在伊朗、阿富汗等政權統治下的人們,其實更渴望現代化,嚮往自由生活。
12. 已有的表述也很難有力地解釋某些失敗國家的案例,比如——還是阿富汗,比如拉美。拉美的窘迫在於政治體制的發展跟不上社會的變化。另一種則是體制本身的失敗,比如埃及或其他穆斯林國家,雖然贏得了選舉,卻沒有贏得佔據很大比重的中產積極的擁護,因此國家實力衰弱。而東亞尤其是中國的強盛,證明建立一個強大的國家並不一定需要西方民主或法制體系的惠澤。像近來中國的崛起,中國人不過是回到了一個世紀前的強盛傳統,依靠強大的國家建構解決紛繁事務。
13. 於是,2011 年,福山出版了《政治秩序的起源》(The Origins of Political Order),強調不但自由民主制度沒有單一模式,有許多不同的形式,而且承認「世界上還有許多國家過於薄弱、甚至最終失敗」。那些建立了強大、高效政府統治的國家,才能更好地發展民主。而對於東歐轉型的痛苦、某些國家民主的倒退、歷史和經濟對民主化的制約、宗教極端主義的肆虐以及威權式增長的誘惑,福山在作出「歷史的終結」這一論斷時本來就沒有否認過。成名作解釋自由民主何以最好這個問題,《起源》則解釋為什麼最好的現在還沒有被全世界接納?
14. 《政治秩序的起源》從史前一直討論到法國大革命。他列舉中國、印度等政治文明的起源與特點。從秦朝建制起,中國國強民弱,缺乏社會建構,缺乏法律約束。印度反之,從無集權政府,非暴力是核心觀念。福山還曾在《財經》雜誌的一次訪談中,指出秦代中國創造了世界上第一個馬克思·韋伯意義上的現代國家,即統一和理性化的中央官僚政府,它「比羅馬的公共行政機構更為系統化,中國人口中受統一規則管轄的比例也遠遠超過羅馬」。
15. 下卷《政治秩序和政治衰敗——從工業革命到民主全球化》討論的則是法國大革命至今的案例,最近面世,在美國、英國和荷蘭同時發行。《外交事務》九月刊也已經搶先發表了新書的其中一個章節「衰退中的美國」,粉絲可以先睹為快。
16. 這一卷的野心,是要重新討論亨廷頓在 1968 年經典著作《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中提出的議題。亨廷頓是福山的老師,如今學生是站在老師的肩膀上發言。(新書標題就是借用自亨廷頓原書的第一章)
塞繆爾·亨廷頓
17. 福山在《美國利益》的博客上說,學生和老師兩本書的基本差別是,老師亨廷頓的書按主題分類,而福山的章節排布依照時間順序展開。
18. 緊接著福山指出了亨廷頓的一個重要缺陷:亨廷頓認為最不穩定的國家正是那些處於現代化過程中的國家,相對貧窮的傳統國家或已經高度發達的國家與之相比都更穩定。然而福山說, 1968 年以來的歷史經驗明確地告訴我們,有許多國家已經基本平穩地度過了自己的現代化歷程,而更動蕩的國家仍然是那些貧窮、落後的國家。「國家建構」的成敗與時機是決定一個國家走向的第一推動力,這也是福山在前卷《政治秩序的起源》中著力論述的問題。
19. 書評認為,新書的主要目的,是警告不思進取的美國政府,「一個成功、穩定的自由民主體制,不意味著它永遠如此。」福山說,美國雖然享有自由民主制,但不見得這個政府就對政治衰退具有免疫力。美國政治體制在過去幾十年里變得日趨衰弱,行政機構效率底下,同時滋生了更多的腐敗。
20. 從中暴露出既是原因又是問題的美國社會現狀——經濟增長不平等,財富過於集中,精英緊握政治權力,為將來的利益操縱政治體制,逐漸對美國政治體制進行滲透,進而影響政府。
21. 19 末 20 世紀初時,軟弱、腐敗的美國政府,曾經在一系列不受舊秩序牽絆的強勢人物的推進下,革新成為一個強大、有效的政府。福山給予美國的警告和原因分析表明,這個過程其實是可逆的。不僅美國,如今歐元區結合而成的大政府,也沿襲了美國的很多特徵,並且呈現出類似的困境。
22. 福山 9 月底還在《金融時報》發表文章,說美國無法毀滅 ISIS 。「如果美國人應該從最近的戰爭中學到一件事情,那就是他們沒有控制政治結果所需的智慧、資源或者持久力。」福山認為美國應該學習英國的「離岸制衡」策略,沒有永遠的朋友。
23. 在厚厚兩卷本中,福山提及一個理想的政府、社會模型——丹麥。並不是指現有的國家丹麥,而是一個隱喻,意味著良好的問責制度、恰到好處的國家建構以及完善的法治等。
24. 《經濟學人》認為新出版的下卷頭重腳輕,論述國家和國外體制的部分太長,而後面論述民主和政治衰退的部分太短。儘管如此,它還是有兩個明確的建樹:1. 隨處浮現的洞見:認為美國繼承了英國已經基本拋棄的……以及非洲的國家建設並不成功,是因為它的人口太少。2. 福山對美國政治現狀的失望。這一點前面已經講過。
25. 《衛報》則認為書中討論阿根廷和日本的那些段落非常精彩,其中比較英國、法國和德國社會服務的章節也讓作者驚嘆,福山能把如此枯燥的話題發揮得如此生動有趣。但它完全忽略了印度這個案例,對中東的討論也敷衍帶過。
26. 也有學者指出,福山的研究建立在龐大的二手文獻基礎上,他對史料的運用根本比不上專業的史學著作。《衛報》還認為第二卷沒有第一卷好讀,更多是素材的堆積,而不是曉暢動人的敘述。
27. 在許知遠的描述里,福山的聲音「強度與速度也被控制在一個相對平均的維度,這使他成為一個標準的學術討論會式的講演人,卻不是個引人入勝、善於插入幽默的情緒調動者」。
28. 最要命的批評恐怕來自英國哲學家約翰·格雷,他認為,經過這些年來紅果果的事實洗禮,福山的語氣已經不是很絕對很肯定了。福山也承認民主趨勢呈現出某種衰退徵兆,類似他所警告的華盛頓僵局,以及歐洲某些極端黨派的崛起,都是佐證。
約翰·格雷
29. 約翰·格雷說,貫穿福山這兩卷本著作的一個關鍵詞,就是發展(evovle)。對於福山來說,政治發展是一個不斷變革不斷進化的過程。但具體是什麼東西在驅動這個過程——像是自然界中的自然選擇之類的,我們從福山這裡得到的信息,並沒有超出馬克思或赫伯特·斯賓塞的範疇。書里也從沒有解釋政治發展的盡頭有何標誌,為何進化過程牽扯到自然現象中並無對應的機構趨同性(the convergence of institutions)?
30. 至於福山在新世紀兩卷本里新推出的核心論點——沒有一個有效的現代國家,無以談民主——格雷說,可以想見,世界上還有相當一部分人民仍要長久地生活在不民主、不成型的國家裡。(他的黑點大概是:歷史還要好久才能終結呢……)
31. 福山還認為,隨著中產階級的壯大,他們將爭取越來越多的政治自由和政府參與,改善自由民主制度的血液。約翰·格雷繼續黑,不但自由民主是歷史發展最高階段/終結階段的確信,跟馬克思主義如出一轍(共產主義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高階段),連區分問題和矛盾、認為自由民主制度可以內部改良這一點,也跟馬克思很像。(但也有支持者認為,我們福山本來就是從黑格爾、馬克思的歷史概念出發的啊!)格雷還指出福山明顯遺忘了 20 世紀很多血淋淋的事實:在歐洲,每當中產階級遭遇社會危機,他們往往擁抱的不是自由民主,而恰恰是自由民主的敵人——法西斯,共產主義,宗教民主主義。
卡爾·馬克思
32. 但福山的興趣點可不只如此,他曾經出版過《我們的後人類未來》(Our Posthuman Future) 一書,關心生物技術如何影響未來人類的發展,也關心核武器是否會改寫歷史。
33. 對現代中國的崛起,他也有清醒的認識:「在過去的 20 年中,中國建立了許多規則,這些規則大部分是逐漸自下而上形成的。但是,當這些規則到了一定的層次就不再有效。」即使在對手那邊,「中國模式」也只能被視為適合中國「國情」的特殊來討論,而不符合任何一種普遍的法則。
34. 二十多年來,福山堅持認為,自由民主依然是應對現代性挑戰的最好體制,中國、俄國或伊斯蘭國家並不能滿足所有人對經濟、社會和政治方面的需求。但除非自由民主國家有能力進行內部改革,與衰敗的體制和低效的政府作鬥爭,否則,像《經濟學人》說的——歷史將在一片噓聲中終結。
推薦閱讀:
※社科院新書稱10年後我國將有2400萬男光棍
※新書 #4
※新書 #1
※新妻子和女總統的降臨 | 新書
※埃科《試刊號》:真實遠比虛構更加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