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鳳凰城
湘西鳳凰城
湘西的鳳凰古城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曾被紐西蘭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稱讚為中國最美麗的小城。這裡與吉首的德夯苗寨、永順的猛洞河、貴州的梵凈山相毗鄰,是懷化、吉首、貴州銅仁三地之間的必經之路。春秋戰國時期,鳳凰為「五溪苗蠻之地」,屬楚國疆域。秦一統天下,分天下為36郡,鳳凰屬黔中郡。漢朝高祖五年,更黔中郡為武陵郡,直到南北朝時期。後幾經改屬,康熙四十三年,苗人向化,裁去土司,置鳳凰營於今縣城。鳳凰古城西南,有一山酷似展翅而飛的鳳凰,古城因此而得名。
作為一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鳳凰古城將自然的、人文的特質有機融合到一處,透視著歷史與現代的厚重感,這正是吸引八方遊人魅力之精髓所在。許多人對於鳳凰最初的印象,都是緣於文學大師沈從文的《邊城》。沈先生將他魂夢牽涉系的故土描繪得如詩如畫,如夢如歌,蕩氣迴腸。鳳凰古城,一個平和而帶有野逸意味的邊城,它是在民歌和民俗中漸漸老去的古城,是在杵聲和月色里流淌著傳說、故事的古城,一個蘊涵了史學意味、美學意味、哲學意味以及文學意味的古城。
早晨7:00到虹橋上觀看,沱江上罩著一層薄霧,河邊的吊腳樓剛從昨夜的喧囂中沉寂下來,早晨的鳳凰古城還是顯得非常寧靜。
早晨,沱江如鏡的水面上罩著一層淡淡的薄霧,一葉小舟輕輕駛來,這景象真是如歌如夢。
天空下起了小雨,打著傘登上南華門眺望。鳳凰大橋上路燈仍然亮著,古城似乎尚未蘇醒。
在鳳凰大橋上眺望煙雨之中的鳳凰古城,街上行人還很少,沱江上沒有白日喧鬧的遊船,江水靜靜的、柔柔的,透著濃濃的湘西風情。
向上游望去,一座板橋宛延曲折地從江岸這頭伸向那頭,翻過水壩的沱江水激蕩著嘩嘩聲響,把春雨的沙沙聲壓了下去。早晨的古城沒有白天遊人眾多時的喧囂嘈雜,更顯出鳳凰真實的一面。
雨依然淅淅瀝瀝地下著,街上的行人漸漸多了起來。非常贊同一些旅遊者的說法:領略鳳凰真正的美,容不得半點喧囂,半點浮躁。早晨是一天中欣賞古城之美的最好時光。
古老樸實的沱江在依然城牆下靜靜地流淌,雨中澄碧的江面上,不時被春風吹拂,產生陣陣漣渏,幾隻竹排悠悠地劃著,北門古城樓前打著傘的人群開始在涌動。
從鳳凰大橋側的數百級台階拾級而下,一邊觀賞著沱江兩岸的風光。沿下遊方向看去,樹叢後北門古城樓、遠處的虹橋,這兩處鳳凰古城標誌性建築都濕漉漉地立在春雨之中,古城樓下沱江上湘西特色的跳石和板橋上還少有人通過。
鳳凰古城主要在鳳凰大橋下游到東門城樓之間,上游的建築都是現代所建。
走下鳳凰大橋旁的石梯,來到古城牆外的江邊,沿江走向北門古城樓。鳳凰古城牆牆體並不高大,但由巨大的紅砂條石砌築起來就顯得十分厚重堅實。古城牆,已成為鳳凰古城不可缺少的重要景觀。據說,鳳凰最早的城牆是修築於明代的磚砌牆,到清康熙四十年(1709年)將磚牆改為石築。春雨把城牆濕透,在沿江的綠樹襯托下,牆體顯得更紅。
鳳凰古城的四座城門依次是:升恆門(東門)、靜瀾門(南門)、阜城門(西門)和壁輝門(北門)。到1797年,時任鳳凰廳同知的傅鼐又增開了一座新西門------勝吉門,使古鎮擁有了五座城門。1933年,「湘西王」陳渠珍拆除了原西門,南移開了一座渠成門,古城城門仍是五座。五座城門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沱江邊的北門城樓。北門古城樓始建於明朝。 鳳凰北面,俗稱北門城樓,本名「壁輝」,始建於明朝。鳳凰元、明時為五寨長官司治所有,明嘉靖年間從麻陽移鎮竿參將駐防於此,乃於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將土城改建為磚城,開設四大門,各覆以樓。北門古城樓前是沱江遊船碼頭,這裡經常有許多人排隊等候上船,雨天中也不例外。
北門古城樓採用本地紅砂條石築砌,做工考究,精鑽細琢。城門呈一半月拱,有兩扇鐵皮包裹、圓頭大鐵釘密鉚其上的大門。城樓用青磚砌築,重檐歇山頂,穿斗式木結構,石座卷頂。城樓對外一面開槍眼兩層,每層4個,能控制防禦城門外一百八十度平面的範圍。壁輝門外沱江上的跳石也是一道很好的風景。
跳石上是拍北門古城樓的好地方,許多遊人都喜歡在跳石上拍照留念。
在跳石的上游還有一板橋,稱為「沱江跳岩」。始建於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舊時是進出鳳凰古城的主要通道之一。乾嘉苗民起義,辛亥革命鳳凰光復起義、解放戰爭,這裡都是進攻古城鳳凰的主要通道。跳岩全長100米。共有15個岩墩,均用紅砂塊石修砌,墩與墩之間相距5米,上面用木板搭鋪,木板再用鐵鏈捆牢,固定在河兩邊的鐵樁上,防洪水沖走。它經三百多年的風雨霜雪,如今仍保存完好,成為鳳凰古城頗具民族特色的一道風景。
沱江的鳳凰古城牆,在歷史上發揮了軍事防禦和防洪的雙重作用。這裡,曾被《烏龍山剿匪記》、《湘西剿匪記》、《邊城》、《血色湘西》、《湘西往事》等數十部影視劇組選作外景地。壁輝門是鳳凰標誌性的風景,在夜幕之中,它顯得比白天更美。
從壁輝門(北門)在城牆上走向升恆門(東門),從那一垛垛老牆之中,似乎能聽到歷史漸去漸遠的腳步聲。鳳凰古城牆主要就在北門和東門之間,城牆兩旁都是古城的街道,街上真正的古建築很少,和許多其他古城、古鎮一樣,多半是都是近年建造的仿古物品。
東門城樓緊靠沱江,原名「升恆門」,為鳳凰古城四大城門之一。始建於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城門下部由紫紅砂岩砌成,上部城樓則用古磚砌築。在城牆上看東門城樓顯得有些矮小。
在城門外的街道上看,雖然被房屋遮擋了一部分,與在城牆上看的感覺就不一樣了,顯得還是比較高大。
東門城門寬
東門離虹橋不遠,是到古城內各景點遊覽的必經之地,在東門的城門洞附近有許多苗族、土家族小販。
小夥子用葫蘆絲吹出的《蘆笙戀歌》、《有一個美麗的地方》等還真有韻味,他似乎沉醉在樂聲中,一點也不避開對準他的一些鏡頭。
這位賣銀飾物品的苗族大娘的服飾吸引了不少人給她拍照。
一些婦女的小攤上擺滿自己製作的工藝品,有的還現場製作吸引遊人。上面這們這位太婆很有趣,每當有人對她舉起相機時都要說:「照相是要給錢的喲!」
城牆腳下的街道上鋪著石板,春雨之中也一點不泥濘,街邊的餐館取著各種各樣有趣的名字,不時飄出陣陣誘人的香味,當人飢腸轆轆時從這街中走過,是經不住誘惑的。
到鳳凰的遊客幾乎沒有不到「沈從文故居」去參觀的。沈老先生的故居位於城南的中營街,是個很典型的四合院,帶著虔誠的心屏息靜氣輕輕走入室內,見有擺放著雕花的木製傢具,看那顏色,很有些歲月了。在主廳的書櫥里,陳列著著沈老生前著述的不同版本的著作:《邊城》、《大山裡的人生》等。遊人已經很多,好不容易抓了個空隙拍了張相片。
離開沈從文故居走向以他命名的「從文廣場」,在街頭看見朱熔基總理留下的寶墨「鳳凰城」。朱總極少題字,在鳳凰留下的這款題字,據說其中還有一段故事。
從文廣場是2006年峻工的,廣場中央有一隻騰飛的鳳凰的雕塑,古城每逢佳節有活動或者表演之類的,都是在從文廣場這裡舉行。廣場四周都是現代的仿古建築,唯有這隻鳳凰的造型比較特別。
古城內小街彎彎曲曲地四通八達,兩旁許多苗人在自家廳堂里開的小店,招牌都很具藝術性,有仿古的幌子,有木製的拙樸卻大氣的橫匾,還有用大塊蠟染、扎染布做招牌的,從這些不拘一格又脫俗雅緻的招牌中,不難看出鳳凰的深厚的地域文化和鳳凰人的聰慧天賦。各地的生意人多愛吆喝,而鳳凰人則不如此,大都靜靜地等待你上門。你若詢問,他自然熱情地答覆,即使討價還價,價格相差也不大。
沿著光滑的石板街行走,嗅到一股似甘甜又香辣的味道。原來街上有一些「薑糖作坊」, 薑糖是鳳凰特產,有的鋪面正支起的大鍋在熬糖,滾滾的薑糖汁在鍋里「沽沽」作響,香氣就在整條街上彌散開來。 店內有人在鐵桌上鏟熬好的糖汁,最吸引人的是拉糖這道工序。把那些微溫的凝結在一起的薑糖掛在一個鉤子上,雙手嫻熟的拽拉,同時飛快的把拽長的薑糖再掛回鉤上,來回不停的的拉動。
沱江邊的街道上,多為餐館、客棧、酒吧,臨江的客棧是觀賞沱江風光的好地方,白天這樣的街道還算清靜,臨近夜晚便燈火輝煌,喧鬧聲不絕於耳,直至半夜之後。
沱江是古城鳳凰的母親河,兩岸是鳳凰古城自然景觀精華所在。許多遊人都選擇在北門古城樓下乘遊船泛舟沱江,觀賞兩岸風光。沱江河水清澈,城牆邊的河道很淺,水流悠遊緩和,可以看到柔波里搖曳的水草。遊船一隻只地從碼頭出發,順流而下,翻過一道水壩,向虹橋駛去,那水壩江邊古老的水車緩緩地轉動,彷彿是在和遊船們打著招呼。
水壩後到虹橋的水面非常平緩,船工輕輕搖漿,遊船緩緩而行,快到虹橋時,兩岸風光越來越美。
虹橋始建於明洪武初年,橫卧於沱江之上,聚蒼山秀麗,鎖兩江清流,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據傳說南華山似一頭扎入沱江的奇峰,本是一支龍脈,只可惜被朱元璋御筆一勾,龍頸被斬,龍脈被斷,鳳凰再也出不了皇帝,倒是出了不少文人雅士、文官武將,流芳千古。
虹橋上兩側的文化藝術長廊、中間的藝術迴廊、盤根錯節的古樹墩做桌椅的茶室,都讓人眼界大開,驚嘆不已。那裡面除了許多民間的珍稀工藝品如苗王木椅、巨型煙袋等還陳列有古代王羲之、康有為,現當代名家于右任、虞逸夫、顏家龍、史穆、陳羲明等書畫家的作品,那些作品的內容許多都是關於鳳凰的,鳳凰的詩,鳳凰的景,鳳凰的風情。
透過那木質套方式「籠」式門窗,憑窗眺望,小城勝景:「東嶺迎暉、奇峰挺秀、梵閣回濤、龍潭漁火、南華疊翠」,著名畫家黃永玉的奪翠樓盡收眼底。
夜間,虹橋中依然是人來人往,橋頭酒吧中響起震耳的音樂聲,橋頭夜市熱鬧非凡,小攤中有賣小吃的,更多的是賣苗族特色的小工藝品。在燈光的照耀下,夜間的虹橋顯現出白天看不見的風采。
坐在烏蓬船上,聽著艄公的號子,順水而下,穿過虹橋一幅更美的江南水鄉的畫卷便展現於眼前,從虹橋到萬名塔間被稱作是沱江沙灣景區,是鳳凰古城沱江中風景最美的一段。右岸是臨水而建的各種風格的酒吧、客棧、吊腳樓,左岸上漾綠閣、萬壽宮、萬名塔等在綠樹碧水包圍之中,沱江在這裡平靜得如湖水,春風盪起陣陣漣漪,偶爾有一葉竹筏從水面輕輕撐過,真是充滿著詩情畫意。
過虹橋洞後,左岸出現一排已有百年歷史的土家吊腳樓,它們似乎是沱江天然的守護者,不言不語,不離不棄,一任時光如流水般悠悠,任憑沱江碧水從腳下輕輕流過。吊腳樓也叫「吊樓」為苗族、壯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族傳統民居,在湘西、鄂西、貴州地區的吊腳樓很多。吊腳樓有很多好處,高懸地面既通風乾燥,又能防毒蛇、野獸,樓板下還可放雜物。鳳凰沱江邊的這些吊樓,木柱支撐著房屋伸入江面的部分,既增大了面積,又有利於觀賞江景,是名符其實的「江景房」。
虹橋頭的吊腳樓多為酒吧客棧,入夜後燈紅酒綠,歌聲、樂聲、人聲鼎沸,這裡是許多到鳳凰旅遊度假的年青人的最愛,為古老的吊腳樓增添了現代生活的元素。不過,愛寧靜、古樸鳳凰的人,對這裡的流光溢彩拍照後,都要趕快逃離。
離虹橋不遠江邊有一併不怎麼華麗的閣樓,匾額上書「漾綠閣」,取名「漾綠」意為蕩漾在綠色之中,讚許這裡是觀賞沱江風光的好地方。事實也是如此,此閣上總是有許多人觀景,閣樓下的江邊身著苗族服飾拍照留念的遊人不斷。
萬壽宮所在處為鳳凰古城沙灣景區,始建於明末清初,是設計精巧獨特,雕琢玲瓏剔透的建築群落。緊靠大門與高大門樓連為一體,北有陽樓,西有遐昌閣。大門內九級台階之上凌空矗立正廳,而後是正殿。正殿右側有肖公殿、晏公殿、財神殿以及廚房、齋房;左側有梅廊、天符、雷祖殿、軒轅、韋陀、觀音殿及客廳。在沱江上看,萬壽宮的紅牆非常引人注目,宮前石梯邊停靠著為遊人表演的船隻。
每當有遊船經過時,船上身著民族盛裝的苗族姑娘便會唱起山歌,有時還會一邊擊鼓,一邊歌舞,逗引遊客對歌。
大概是因為天氣有些冷,唱歌的姑娘今天穿著一件紅色的外套。先後兩次到這裡聽她們唱的歌,都有些像《劉三姐》中的曲調,真正的湘西民歌是怎麼樣的呢?
萬名塔在萬壽宮下游不遠,與遐昌閣、虹橋相映。它是建立在原字紙爐的遺址上,由著名畫家黃永玉於1985年倡議,群眾集資,政府扶助於1988年建成,故名「萬名塔」。 據說,乾隆五十年(1876年)鳳凰古城擴建後,形似筆架,故名「筆架城」,有了筆架峰,為培植風水,便在沙灣黃土坎江邊修築字紙爐寶塔一座,象一支筆,與筆架城相對應,意欲使鳳凰人文蔚起。原來的字紙爐建於清朝嘉慶年間,為集中焚毀廢舊字紙的所在,三層,已毀。現塔用青磚和混合沙漿以及鋼筋混泥土砌築而成,六方、七級,每層六個翹角,精美秀麗,且懸掛銅製風鈴。塔高
萬名塔以下沱江兩岸再沒有什麼顯眼的建築,不過岸邊垂柳依依,如翡翠般色彩的江水,使岸邊景色雖然不特別,也給人一種清新宜人的感覺。
其實,在沱江岸邊漫步,更能發現許多在遊船中看不到的美景。這萬名塔附近無雨時碧水如鏡,新綠的樹枝下,靜靜漂浮的遊船及其倒影多麼小巧別緻,不斷有遊船從旁邊駛過。
在鳳凰沱江的沙灣景區,經常可以遇見「翠翠」。瞧,這裡的五個「翠翠」笑得多麼甜美!
兩個小「翠翠」躲在辟靜的小巷中收拾打扮,想走出去拍照,卻有幾分羞怯。
這個低著頭編織精美彩帶的苗女,用斗笠盡量壓低遮擋。生怕相機拍到了她的臉部。她是「翠翠」嗎?
鳳凰是美術專業者最好的寫生地之一,在沙灣景區的沱江兩岸寫生的學生最多。
漾綠閣後有一個小山坡,從這裡右邊的石梯就能上去,上面會有什麼樣的美景的等待人們去欣賞?
登上百餘級有些破爛的石梯,在山頂尋找了一塊大石,站上俯視,眼前不由一亮:這綠色相框里的虹橋、吊腳樓、遊船、碧水,多麼美!
透過樹間剛發出的嫩芽俯看沱江碧水景色,不是圖畫勝似圖畫。
向萬名塔方向看,碧水如鏡,遊船點點,這裡彷彿不是一條江,而是一個風光優美的公園中的一個湖泊。
回到住處休息,夜幕降臨後又外出在古城沱江邊拍攝了好幾張夜景。在鳳凰大橋上拍攝夜幕中鳳凰古城全景,雖然色彩不太豐富,但燈火也算夠亮。遠處山頂上的塔被燈光照得如同一輪掛在天邊的月亮。
大橋下的酒吧名為《孟婆湯》,很有意思。傳說人死後在陰司過奈何橋後要喝「孟婆湯」,好忘記今生在世上的一切。老闆取此名大約是要客人在酒吧中忘卻世間一切煩惱,好好享受生活。難怪有人說:鳳凰是湘西最浪漫的旅遊目的地,中國十大艷遇之地。
鳳凰古城面積不大,一天可下幾個來回,景色並沒有什麼特別震懾人心的氣魄,如今商業氣息也越演越濃。上午10:00後人群如潮,喧囂聲不絕,鳳凰古城中遊覽需要抑制浮躁,鬧中取靜。在古城街頭、沱江岸邊信步由韁,腦中裝著沈從文的《邊城》,去欣賞一幅幅湘西彩墨畫卷,感受一種安逸寧靜的詩情畫意。
推薦閱讀:
※指尖公益:心酸!湘西大山深處一位孤獨老人的生活
※湘西行跡,煙雨鳳凰(上)
※湘西會戰:揭開了正面戰場戰略大反攻的序幕
※湘西.乾州古城
※為什麼湘西和鄂西兩地接壤,而且民族成份、風俗習慣、語言相同,但兩地民眾之間卻沒有共同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