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出家,要心出,不在乎身出

摘自凈空法師《2014大經科注》第306集 2016年1月25日 講於 香港

  【解】《大般若經》云:「菩薩摩訶薩,志性好游諸佛國土,應遠離居家。」

  《大般若經》上這幾句話,告訴我們的事實真相。「菩薩」指三賢菩薩;「摩訶薩」指十聖菩薩,就是大菩薩與小菩薩。他們的志趣、他們的志性,喜歡遊覽諸佛國土,到極樂世界你就看到了。極樂世界每個人,確實是「志性好游諸佛國土」,他怎麼游?分身,化身,像阿彌陀佛一樣。阿彌陀佛時時刻刻,化無量無邊身,他幹什麼?他化身到十方世界,去接引念佛眾生往生凈土。他要不去接,那些人不知道極樂世界在哪裡,一定要等到阿彌陀佛接他,他才能往生。我們將來往生亦復如是,一定要等待阿彌陀佛來接引。

  他是接引,可是到了西方極樂世界花開見佛,智慧、神通、道力幾乎跟阿彌陀佛平等。諸位要曉得。這不是自己修的,從哪來的?自性上露出來的。自性怎麼會露出來的?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跟無量劫修行功德加持你、幫助你,讓你自性、智慧、德能也能出來,自己沒有修行功夫也能出來。不能不感謝阿彌陀佛!有這個能力,跟阿彌陀佛一樣,也能現無量無邊身。幹什麼?遊覽諸佛國土,諸佛無量無邊,你要化無量無邊身,每一個國土都去,每一尊佛都拜,拜佛是修福,聽佛講經說法是開智慧。

  所以極樂世界的人乾的什麼?福慧雙修。什麼人來指導你?諸佛如來,不是菩薩,菩薩是同學,老師是佛。

  到一個極樂世界,就到一切諸佛剎土了。這個事實真相,你決定不能不知道,為什麼?你不知道,今天想念這個菩薩,明天想那個佛號,結果呢?結果到最後還是搞六道輪迴,一處都去不了,那就可惜了!你要是真正明白之後,好了,我什麼都不要求了,我只求阿彌陀佛一個,只要到達阿彌陀佛,就到達一切諸佛剎土,我全得到了。多少人不明白這個道理,不了解事實真相,把這一生耽誤了。

  所以古大德教導我們,「一門深入,長時熏修」,這個恩德多大,你用心專一,你就決定往生。你還要學這個法門、那個法門,多學一點,結果到最後亂了,一處都去不了。

  所以「一門深入,長時熏修」,是東方,也就是大乘跟中國傳統文化古聖先賢教導我們學習的理念,決定要遵守,就是「一門深入,長時熏修」,無論世法佛法都一樣,也就是今天所謂的,希望你做「專家」,不希望你做「通家」。「通」是樣樣都通,樣樣都不通,都知道一點皮毛,不精,沒有深入;一門通,對的。我只專攻一門,一生就搞一樣,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世界頂級專家學者,走一條路正確,會走到目的地;同時走好多條路,走不通,原地踏步,你沒法子入門,別說精通了,入門都不行,頂多學一點皮毛常識,不管用。這個道理要懂。

  這一句話提醒我們,一切大乘經講得太多了,同參道友結伴去旅遊,你說多快樂!這個旅遊,是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不是普通地方,最高的階層,到佛國土,佛來歡迎你。來修福、來修慧,福慧雙修,一天、兩天、三天統統游盡了,換句話說,一切諸佛所說的一切經,你全都學會了,這還得了!不是「三藏十二部」、不是八萬四千法門,那太小了、太少了,所以我們才曉得,生到極樂世界真的得大圓滿,什麼都得到了,真的沒有一樣欠缺,這個地方焉能不去?!

出家要心出,不在乎身出

  【解】「故知出家為凈土正因,以遠離不凈故。」

  要心出,不在乎身;心出,身不出,要注意這個。遠離不凈,心凈,心清凈則外面環境清凈,為什麼?境隨心轉,這個很重要。我們身心清凈,環境哪有不凈的道理?

  底下這一段:

  【解】唐海東元曉師於《游心安樂道》曰:「無量壽經,說三輩因。上輩之中說有五句。一者舍家棄欲而作沙門,此顯發起正因方便。」

  這是很明顯的發起正因方便,真正想離開六道輪迴,往生到極樂世界,那現在怎麼辦?

  現在就出家,出家「作沙門」,這也是做樣子給別人看,因為最難捨的是家,家裡面的親情比「沙門」都難捨。「欲」是慾望,名聞利養、七情五欲統統放下,這「作沙門」就是出家。兩百年前確實是如此,這最近一百年不一樣了,變質了,什麼都變了,連佛法也變了,不像從前那麼純、那麼乾淨。

  【解】二者發菩提心,是明正因。

  「菩提心」是什麼?《觀經》上講的,講三個:第一個,「至誠心」,真誠到極處就是「菩提心」;第二個,「深心」,深心祖師大德註解的是好善好德,這是真心,真心好善好德。第三,「迴向發願心」,那是利他度眾生。你看看,「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

  《起信論》裡面也講了「三心」,跟這個講的不一樣。《起信論》第一個,「直心」,正直的直,「直心」,「直心是道場」;第二個也是深心;第三個是大悲心。把這兩個合起來看,意思就很明白了,「直心」就是「真誠心」,「真誠心」就是「直心」,跟《大學》裡面所講的「誠意正心」很相同。你看,「直心」,《大學》裡面所說的「正心」。怎麼樣「正心」?「誠意」。你要想「正心」,先求「誠意」,所以「真誠」是連在一起。

  「深心」是自受用,「大悲心」是他受用,大慈大悲救苦救難。

  「深心」自受用,「深心」是什麼心?「深心」是清凈心,我們這經題上的平等心、覺心,這完全是自利。

  有「清凈、平等、覺」,才能幫助苦難眾生;自己沒有「清凈、平等、覺」怎麼幫助別人?!所以「深心」自受用;他心,大悲心、慈悲心,他受用。

  我早年在美國到處講經教學,在美國遇到黃念老之後,念老勸我建立「凈宗學會」。「凈宗學會」這個名稱是夏蓮居老居士提出來的,在大陸沒建立,他勸我,他說你在國外有這麼好的法緣,到處建立。所以那個時候,我們在美國、加拿大一共有三十多個凈宗學會,現在沒那麼多了,我估計還有十幾個。

  「凈宗學會」建立之後,我就提出修行基本的要求,我定了五個科目:第一個科目,「凈業三福」;第二個,「六和敬」;第三個,「戒定慧三學」;第四個,「六波羅蜜」;第五個,「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好記,就怎麼?我們學佛弟子,必須把這個落實,這就是戒律,又簡單、又容易,一切時一切處,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對照對照相不相應。相應,真學佛;不相應,把佛丟掉了、忘了。所以這個要真干,一定要把它落實,真落實之後,菩提心才發的起來。菩提心是覺而不迷,這是正因。

  【解】三者專念彼佛,是明修觀。

  這個「修觀」是「十六觀經」上說的,《十六觀經》最後的一觀,第十六觀就是「持名念佛」。我們就專取最後這個修學方法,老實念佛,用這個方法,「老實念佛」是第十六觀。而十六觀,是十六觀里最最重要的一觀。

  古印度跟中國人有些地方相同,把最好的最精彩的擺在最後。印度佛法亦如是,最重要的是最後;中國人也是如此,文藝表演壓軸戲是最好的,讓你什麼?你不能不看,你要不看,離開了,最精彩的沒看到。所以最精彩擺在後面。真正會看戲的人,前面他不去,他半當中他去,他看最後的,最後是最精彩的。所以第十六觀「持名念佛」是第十六觀的關鍵,最重要的,專念彼佛。

  【解】四者作諸功德,是明起行。此觀及行即為助業。(元曉師以念佛為助業,此說未穩,前已於明宗章辯之,茲不贅。)

  這個念佛不是助業,是正行。蕅益大師說得好,凈宗法門的正心四個字,真簡單。海賢老和尚一生就抓這四個字:

  第一個,「信」。信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真有,佛絕不騙人,對他要真誠的相信,不能有絲毫懷疑。

  第二個,「願」。「願」,是真願往生極樂世界。往生極樂世界的好處太多了,數不盡,這麼好的地方為什麼不去?不知道。現在知道了,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完全搞清楚、搞明白了,下定決心非去不可。有「信」、有「願」,阿彌陀佛接引你去往生條件就夠了。

  第三個,是念佛。就是一句阿彌陀佛,一句接著一句。這是什麼?這是往生到極樂世界你的品位高下。念佛功夫深的人地位高,念佛功夫淺的人地位低。這就講到「九品三輩」,「三輩九品」裡頭沒有功夫,只有「信願」,臨終一念十念往生,生「凡聖同居土」下下品,等於說到極樂世界,像讀書一樣,從小學一年級開始讀起,是這個地位。如果在這個地方修行,念佛的功夫深,念到「功夫成片」,「功夫成片」是什麼?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沒有雜念了,沒有妄想、沒有雜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他往生極樂世界,是生「方便有餘土」,下品,下三品往生,「方便有餘土」。

  「凡聖同居土」好比小學;「方便土」是中學,他到極樂世界插班,中學裡面去了,念到「事一心不亂」是「方便土」的上品上生;念到「理一心不亂」,那就升級,更是高了,「實報莊嚴土」,那個地方去了,最高的一層,好比上大學,它不是中學,它是大學。念佛功夫淺深是指這個。由此我們知道,念佛多少沒關係,深信切願有關係。

  不管怎麼著,我一定要到極樂世界去,這個念頭堅定,絕不拐彎兒、絕無改變,非去不可,要明白這個道理,人人都能往生。「五逆十惡」前面說過了,真正發願求生,業障都能消除。那個業障本來是墮地獄的、變惡鬼的,因為強烈的往生的這個願望,把惡業止住了。有惡業,它不會發作,這個善願,有阿彌陀佛接引,決定成就。所以「信願」要懇切。

  這個「信願」的懇切。懷疑的人很多,很難很難,什麼方法?讀經。你把經讀上幾千遍,讀上幾萬遍,你的信心完全堅定了,保證你往生,機會難得。

  佛常說,佛說的都是真話,「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得人身、聞佛法,佛法裡面無量無邊;又聞到凈土的;凈土又聞到夏蓮居這個會集本、遇到黃念祖老居士的集注,這個經典當中的頂尖,第一當中的第一,你說你機會多難得,抓住決定不放,我這往哪裡去?我到極樂世界去。

  這世界是旅館,我住幾天而已,一切與我不相干,把它當旅館看待,什麼時候走路,立刻就去了,毫無牽掛,這才行!

  多做好事,這就是「作諸功德」。這個功德也是正修,它能幫助我們建立往生的正因,斷惡修善,幫助一切眾生認識傳統文化、認識大乘、認識凈宗,幫助阿彌陀佛接引大眾往生,這都是正因,好事!

  像阿彌陀佛對待海賢老和尚一樣,讓他多住幾年,做好榜樣。我們亦如是,這是阿彌陀佛最歡喜的事情。我們必須要真正嚮往西方永遠脫離六道輪迴。阿彌陀佛選什麼人?就選這樣的人,絕不是貪戀這個地方名聞利養,不是的。我們幫助阿彌陀佛接引更多的人往生,目的是這個,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解】「五者願生彼國,此一是願,前四是行。行願和合,乃得生故。」

  這是元曉法師說的。說得好!這個是韓國早年也是在中國留學的,他們這些人,多半都是善導的學生,唐朝時候人。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推薦閱讀:

如何申請當和尚?
出家人在選擇出家時當時是什麼心態?是看破紅塵、信仰還是逃避或別的?
出什麼家?去他媽的世界
男人出軌為何不願出家
他為什麼出家?

TAG:出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