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的文學王國是如何建成的?

莫言的文學王國是如何建成的?
  中評社香港10月22日電/上海文匯報:   莫言的文學王國是如何建成的?   從1981年秋天莫言在保定市的《蓮池》雜誌發表第一篇作品——短篇小說《春夜雨霏霏》起,他在文學創作的道路上一走就是三十多年。   莫言的創作歷程,大致可以如下幾個階段:   描紅期1981年至1984年   代表作:短篇小說《售棉大路》、短篇小說《民間音樂》   這一時期的作品以中短篇小說為主,大多採用第三人稱全知視角,這樣的敘述方式是頗為符合傳統規範的,情緒基調上也基本保持了現實主義風格。莫言曾這樣評價自己當時的創作,「這些作品雖然也受到了一些讚揚,但其實都是摹仿之作。但不能因為有摹仿的痕迹就徹底否定它,它還是表現了我在寫作上的一點才華,或者可以說儘管有摹仿——客氣地說是借鑒,但還是有我自己的獨特的東西。如果沒有這個『描紅』的階段,也就沒有後來的作品。」   爆發期1985年至1986年   代表作:中篇小說《透明的紅蘿蔔》、《紅高粱》,短篇小說《爆炸》   這一時期的作品以天馬行空的氣勢、激烈的反傳統姿態展開了大膽的探索。莫言用自己瑰麗奇譎的想像為新時期文學添加了精彩的一筆,也擴展了新時期小說的創作空間。   《透明的紅蘿蔔》   莫言的成名作。發表於1985年春天的《中國作家》。   在作品中,莫言通過小說人物黑孩訴說了他少年時代吃過的苦,生活環境的寂寞荒涼,無人理睬卻又耽於幻想的那一段時光。當時馮牧先生主編《中國作家》,為這篇作品,該刊召開過一個規模很大的討論會,連汪曾琪先生都與會說了不少讚揚的話。莫言曾坦言:「我發現《透明的紅蘿蔔》有一種樸素的、原始的東西——那時說完全不懂文學誇張了一點,可以說幾乎不懂文學,在這樣的一種狀態下,我靠個人生活的累積和對藝術的直覺寫出了這樣的作品,所以它是樸素和渾然天成的。」  《紅高粱》   令莫言蜚聲文壇的作品。發表於1986年第三期《人民文學》。   作品以童稚視角回憶「我爺爺」和「我奶奶」的故事,1987年被張藝謀改編成同名電影。藉助於電影的影響和傳播,《紅高粱》無疑成了莫言所有小說中最有名的一部。在莫言自己看來,《紅高粱》這部作品之所以引起轟動,其原因就在於它有那麼一點獨創性。「過去的小說里有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而《紅高粱》一開頭就是『我奶奶』、『我爺爺』,既是第一人稱視角又是全知的視角。寫到『我』的時候是第一人稱,一寫到『我奶奶』,就站到了『我奶奶』的角度,她的內心世界可以很直接地表達出來,敘述起來非常方便。這就比簡單的第一人稱視角要豐富得多開闊得多,這在當時也許是一個創新。」   震蕩期1987年   代表作:中篇小說《歡樂》、《紅蝗》   隨著1987年這兩部小說的發表,批評和辱罵與莫言結下不解之緣,讓他幾乎從雲端跌落。當時很多人認為,為審丑而審丑的癖好使其作品變得空前迷狂、偏執、紊亂和晦澀。直到多年之後,才有評論家對這兩部作品發出另一種聲音。莫言也直言多年以後再次重讀這兩部作品,發現它們與《紅高粱》有不一樣的東西,「現在的我,其實已經不可能再寫出這樣的作品」。   拓展期1988年至今   代表作:長篇小說《天堂蒜薹之歌》、《酒國》、《檀香刑》、《豐乳肥臀》、《生死疲勞》、《蛙》   自1988年出版第一部長篇小說《天堂蒜苔之歌》起,莫言進入長篇小說創作階段。他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高密東北鄉文學王國,找到自己豐富、廣闊、汪洋恣肆的魔幻現實主義文風,並不斷從時間、故事、語言、表現手法等方面拓展著新的寫作向度。   《酒國》   走通西方再走東方的作品。1993年由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   起初反響不大,甚至很多評論家不知道莫言曾經寫過這樣一本書,反倒是日後國外的一些漢學家關注到這本書,然後把消息反饋回來,上海的幾個年輕批評家組織了一個對談,才使這本書的影響逐漸地擴大開來。說講述高院調查員丁勾兒奉命去酒國市調查「吃嬰兒」事件的故事,在結構上有它的獨到之處,對多種文體進行了戲仿,每一章都用「酒博士」習作小說的方法來戲仿現代文學史上的各種文體。   《豐乳肥臀》   莫言文學殿堂里一塊最沉重的基石,新時期文學三十年頂級作品。1996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獲「大家文學獎」。   這是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性」大書,是莫言進行民間史詩性書寫的成功試驗。作家傾情把母親描繪成一位承載苦難的民間女神,或者就是聖母瑪利亞的化身。但命運多舛,她生養的眾多女兒構成的龐大家族與20世紀中國的各種社會政治勢力和民間組織以及癲狂歲月下的官方權力話語發生了枝枝蔓蔓、藕斷絲連的聯繫,並不可抗拒的被裹挾捲入20世紀中國的歷史舞台。這部作品曾因內容的尖銳引起軒然大波。   莫言認為《豐乳肥臀》是自己最為沉重的一本書,也是感情包含最為豐富的一本書,「不管這本書遭受過什麼樣的命運,如果要說代表作的話,這本書就是我的代表作」。   《檀香刑》   莫言受到正面讚譽最多的一部小說。2001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獲台灣聯合報2001年十大好書獎,第一屆鼎鈞雙年文學獎。   在這部作品中,莫言以1900年德國人在山東修建膠濟鐵路、袁世凱鎮壓山東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慈禧倉皇出逃為歷史背景,用搖曳多姿的筆觸,大悲大喜的激情,高瞻深睿的思想,活龍活現的講述了發生在「高密東北鄉」的一場可歌可泣的兵荒馬亂的運動,一樁駭人聽聞的酷刑,一段驚心動魄的愛情,將「殘酷語言」推到極致。   《生死疲勞》   最符合諾獎評語的作品。2006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獲第二屆紅樓夢獎首獎。   《生死疲勞》講述了一個在土改運動被處決的地主西門鬧六度投胎轉世的故事,他依次投胎為驢、牛、豬、狗和猴,最後又再度投胎成人,體現了所謂的「六道輪迴」,透過生死輪迴的藝術圖像,展示了中國農民飽經患難的生活和他們頑強、樂觀、堅韌的生命。   這部作品與諾獎委員會給莫言的頒獎評語——「魔幻現實主義融合的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幾乎「嚴絲合縫」。

推薦閱讀:

文學知識競賽題
關於「我的媽媽」的作文怎麼寫?
【中篇小說】海棠花溪(22——26章)
如何把每天寫文這堅持下去?

TAG:文學 | 莫言 | 王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