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瘙癢性皮膚病

在皮膚病中,具有瘙癢癥狀的病種繁多,病因複雜,病情頑固難愈。誘發瘙癢的原因,有多種內因及外因,內因包括全身性疾病,外因包括氣候變化、洗浴不當、衣物刺激等。本章僅述常見的幾種瘙癢性皮膚病。第一節 神經性皮炎神經性皮炎(neurodermatitis)又名慢性單純性苔蘚(lichen simplex chronicus),中醫中「牛皮癬」、「攝領瘡」與本病相類似。它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皮膚病,以陣發性劇癢和皮膚苔蘚樣變為特徵。【病因病機】中醫認為,本病多因情志不遂,鬱悶不舒,心火上炎,以致氣血運行失調,凝滯於皮膚,日久耗血傷陰,血虛化燥生風,或因脾蘊濕熱,復感風邪,蘊阻於肌膚而發病。西醫一般認為本病與神經系統功能障礙,大腦皮質興奮或因癢覺興奮過度(itch hyperexcitability)有關。患者多伴有精神緊張、焦慮、抑鬱等神經官能癥狀,搔抓、摩擦、日光照射、多汗或機械性刺激可促發本病。【臨床表現】本病以20~40歲青壯年占多數,老年及兒童少見。根據皮膚受累範圍大小,可分為局限性和播散性神經性皮炎。(一)局限性神經性皮炎 好發於頸後、頸側、肘窩、腘窩、股內側、尾骶部、雙上眼瞼、會陰、陰囊等部位。開始先感局部陣發性劇癢,經搔抓或摩擦後,出現成群粟粒至米粒大皮膚色,淡竭色或淡紅色圓形或多角形扁平丘疹,質堅實,表面覆少許糠狀鱗屑。久之,丘疹漸融合,皮脊增高,皮紋加深、乾燥、肥厚,稱為苔蘚樣變,表面可有抓痕,血痂及輕度色素沉著。自覺陣發性瘙癢。(二)播散性或泛發性神經性皮炎 好發於成人及老年,皮疹分布廣泛,皮損與局限性神經性皮炎相似。自覺奇癢難忍,嚴重影響睡眠,常常不能堅持正常工作。【診斷及鑒別診斷】本病根據典型的皮膚苔蘚樣變,陣發性劇烈瘙癢,好發部位,病程遷延,易於複發等特點,易於診斷。應注意與下列疾病鑒別:(一)慢性濕疹 多由糜爛、滲出等急性或亞急性濕疹演變而來,浸潤肥厚明顯,邊界不清楚,無一定好發部位,病程中皮損傾向濕潤。(二)遺傳過敏性皮炎 皮損多為苔蘚樣斑片,好發於肘、腘、頸部等處,有時與神經性皮炎不易區別,但本病在哺乳期有嬰兒濕疹史、家族遺傳過敏史,皮膚白色劃痕征陽性。(三)原發性皮膚澱粉樣變 好發於兩小腿伸側及上背部,損害為粟粒至綠豆大,圓形或不規則圓形,褐色丘疹,成群或密集分布,有的呈串珠狀排列;組織病理切片用結晶紫染色,有高度診斷價值。(四)扁平苔蘚 損害的境界較明顯,可見紫紅色、暗紅色或正常皮色的多角形扁平而有光澤的丘疹,表面可見灰白色Wickham氏紋;組織病理切片有診斷價值。【辨證】(一)風濕蘊膚型 多見於局限性患者。皮損成片,呈淡褐色,粗糙肥厚,陣發性劇癢,夜間尤甚。舌苔薄白或白膩,脈濡而緩。辨證屬於風濕蘊阻,肌膚失養。(二) 肝鬱化火型 多見於泛發性患者。皮疹色紅,症見心煩易怒或精神抑鬱,失眠多夢、眩暈、心悸、口苦咽干。舌邊尖紅,舌苔薄白,脈弦數。辨證屬於肝鬱不舒,郁久化火。(三)血虛風燥型 多見於老年人及體質虛弱患者。皮損色淡或灰白,肥厚粗糙似牛皮,抓如枯木。常伴有心悸怔忡、氣短乏力、婦女月經量過多等。舌質淡,脈沉細。辨證屬於血虛風燥,肌膚失養。【治療】(一)中醫治療⒈ 風濕蘊膚型 治宜疏風利濕,方用消風散加減。⒉ 肝鬱化火型 治宜清肝瀉火,方用龍膽瀉肝湯加減。⒊ 血虛風燥型 治宜養血祛風潤燥,方用四物消風飲或當歸飲子加減。(二)西醫治療 1. 全身治療 主要適用於播散型。酌給鎮靜、安定劑有抗組胺劑。病情較重者,可採用普魯卡因靜脈封閉或鈣劑靜脈注射。2. 局部治療 各類皮質類固醇激素軟膏、霜劑、二甲基亞碸製劑、焦油類等均有明顯療效。焦油劑中常用者有5%~10%黑豆餾油、糠餾油、松餾油、煤焦油等,塗藥後以塑料薄膜封包則效果更佳。若皮損比較肥厚者,可選擇皮炎靈硬膏或慢性皮炎膏敷貼。亦可用去炎松或強的松龍0.5~1.0ml加等量1%普魯卡因皮損內注射,每周1次。3. 物理及放射療法 適用於限局型。可外塗液氮或二氧化碳雪,皮損少且頑固者可選用90鍶、32磷敷貼或淺層X線放射治療。【預防與調攝】1. 解除精神過度緊張,調整神經系統機能,避免各種機械性、物理性刺激。2. 忌食各種辛辣刺激性食物。(黃忠奎)第二節 瘙癢症瘙癢症(pruritus)是指臨床上無原發性皮膚損害,而以瘙癢為主的感覺神經機能異常性皮膚病。臨床上其可分為泛發性或限局性兩種。本病與中醫「風瘙癢」、「癢風」相類似。【病因病機】中醫認為本病為濕熱蘊於肌膚,不得疏泄所致;或血虛肝旺,以致生風生燥,肌膚失養而成。《諸病源候論》記載:「風瘙癢者,是體虛受風,風入腠理,與血氣相搏,而俱往來,在皮膚之間。邪氣微,不能衝擊為痛,故但瘙癢也。」總之,本病多因風邪所致,即諸癢皆屬於風,屬於虛。「血虛生風,風盛則癢」。西醫認為本病的發病因素比較複雜,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全身性瘙癢症可有內因和外因等因素。常見的內因有感染性疾病、內分泌和代謝性疾病、肝臟疾病、腎臟疾病、自身免疫病、妊娠、神經性及神經精神性瘙癢、藥物或食物過敏、自身中毒、酗酒等。外因包括環境因素(季節、氣溫、濕度、工作場地等)、生活習慣(鹼性強的肥皂、穿著毛衣或化纖物)、皮膚情況(皮膚乾燥、皮膚萎縮)等有關。【臨床表現】(一)全身性瘙癢症瘙癢可開始即為全身性,或最初局限於一處,繼而擴展至全身。瘙癢常呈陣發性,尤以夜間為重。瘙癢的時間久暫和程度輕重不一,飲用酒類、濃茶、吃海鮮食物、情緒刺激、衣服摩擦,甚至某些暗示均可使瘙癢發作或加重。除瘙癢外,有時還可有燒灼、蟻行等感覺。老年人因皮膚腺體功能減退、皮膚萎縮、乾燥、粗糙,易泛發全身性瘙癢,稱為老年瘙癢症。與季節關係明顯者,如每逢冬季即泛發全身瘙癢,春暖緩解,或逢夏季瘙癢;秋涼自愈,稱為季節性瘙癢症。(二)局限性瘙癢症好發於肛門、陰囊、女陰和小腿等部位。⒈ 肛門瘙癢症 較大部分是精神性肛門瘙癢症,情緒緊張或壓抑可誘發,其他病因須詳細檢查,如真菌、蟯蟲、豬肉絛蟲、牛肉絛蟲、陰虱;肛門周圍疾患如痔、肛門皮贅、肛裂、肛瘺、肛門濕疹、肛門淋病以及前列腺炎等,殘留的糞便顆粒也可成為瘙癢的原發刺激。瘙癢一般局限於肛門及其周圍皮膚,也可擴展累及會陰、陰囊或女陰。因長期搔抓,肛部粘膜及皮膚肥厚浸潤,可有輻射狀皸裂、浸漬等繼發性改變。⒉ 陰囊瘙癢症 如真菌、陰虱、核黃素缺乏、某些洗劑引起的接觸性皮炎;機械性摩擦、粗糙的毛制或化纖襯褲可引起陰囊瘙癢;經常搔抓可致局部糜爛、滲液、水腫、結痂、肥厚、色素改變或苔蘚樣變等。⒊ 女陰瘙癢症 主要發生於大陰唇外側,亦可累及小陰唇、陰阜及陰蒂周圍。瘙癢為陣發性,夜間為甚,因長期搔抓,局部肥厚,浸潤及苔蘚樣變常見。【診斷及鑒別診斷】依據病史,初發時僅有瘙癢而無皮疹,即可診斷本病。診斷瘙癢病時,應詳細詢問病史,尋找可能的病因,做全面系統檢查和必要的實驗室檢查。對長期頑固性全身性瘙癢或老年性瘙癢,要特別注意有無內臟疾患或惡性腫瘤存在。陰囊瘙癢症需注意與陰囊濕疹或神經性皮炎區別。【辨證】本病多因血虛以致生風生燥,肌膚失養,或因風濕蘊於肌膚,不得疏泄引起。㈠血虛肝旺證 病程纏綿,癢無定處,入夜尤甚,皮膚乾燥脫屑。舌質淡或淡紅,苔薄,脈細數或弦數。㈡風熱血熱證 劇烈灼癢,此起彼伏,抓破溢血,隨破即收,遇熱癢劇,得冷則安,心煩口渴。舌質紅,苔薄黃,脈滑數。㈢濕熱下注證 會陰,肛周等處瘙癢難忍,陣陣發作,搔抓過度則局部紅腫、滲液,日久則苔蘚化,煩躁易怒,口苦口臭。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或弦數。㈣風寒外襲證 瘙癢多發於寒冷的冬季,常發於脛前部位,皮膚乾燥,覆以細薄鱗屑,遇冷風可誘發或加重,或夜間寬衣睡卧時尤甚,惡風寒。舌質淡紅,苔薄白,脈浮緊或浮緩。【治療】(一) 中醫治療⒈ 血虛肝旺證 治宜養血潤燥,祛風止癢,可用地黃飲子、當歸飲子加減。⒉ 風熱血熱證 治宜疏風清熱,涼血止癢,可用消風散合四物湯加減。⒊ 濕熱下注證 治宜清熱、利濕、止癢,方用龍膽瀉肝湯加減。⒋ 風寒外襲證 治宜疏風、散寒、止癢,方用麻黃桂枝各半湯加減。(二)西醫治療⒈ 一般治療 尋找病因及原發疾患,並給予相應治療。注意皮膚衛生,避免搔抓、燙洗、限制飲用酒類、濃茶、咖啡及辛辣食品。⒉ 全身治療⑴ 可口服抗組胺類藥物及鎮靜催眠劑,如撲爾敏、苯海拉明、非拉根等。⑵ 瘙癢廣泛或劇烈者,可給予普魯卡因靜脈封閉。⑶ 老年性皮膚瘙癢可採用性激素治療。男性用丙酸睾酮25mg肌注,每周2次,或口服甲基睾酮5mg,每日2次。女性患者可服己烯雌酚0.5mg,每日2次;月經期瘙癢加重者可在月經前10天肌注黃體酮10mg,月經前5天肌注5mg。⒊ 局部治療⑴ 對瘙癢不著者可外用1%石炭酸爐甘石洗劑、止癢藥水、各種類固醇乳劑、5%~10%黑豆餾油乳劑或軟膏、1%麝香草酚爐甘石洗劑等。對瘙癢明顯者,可選用1%薄荷腦軟膏、1%達克羅寧洗劑。⑵ 局部繼發皮膚苔蘚化,浸潤肥厚者,可參照慢性濕疹及神經性皮炎的局部療法。對女陰瘙癢症禁用酊劑。【預防與調攝】⒈忌飲酒類,少吃魚蝦蟹等動風發物,多吃蔬菜水果。⒉內衣要柔軟寬鬆,宜棉製品或絲織品,不宜毛製品。第三節 癢  疹痒疹(prurigo)是一組伴劇烈瘙癢的小風團樣斑丘疹性皮膚病。本病與中醫「粟瘡」相類似。【病因病機】中醫認為本病的發生或因於感受風、濕、熱三邪聚結皮膚;或因飲食不節,臟腑功能失調,陰虛血燥血瘀,肌膚失養所致。西醫對病因病因的認識尚不清楚,多認為與變態反應有關。病人可伴發蕁麻疹、哮喘、枯草熱等,皮膚劃痕試驗陽性。本病與遺傳、過敏、精神因素、昆蟲叮咬、氣候變化、慢性病灶等也有一定關係。【臨床表現】目前關於痒疹的分類尚未統一,常見有以下類型。(一)小兒痒疹(Hebra痒疹) 好發於乳兒及1~2歲嬰兒,特別是斷乳後嬰幼兒。初發為風團樣紅斑,或淡紅色扁平小丘疹,時隱時現,反覆再發,逐漸增多,散漫全身。風團消散後,遣留米粒至高梁粒大小淡紅,褐黃或類似正常皮色的堅硬小結節(痒疹小結節),自覺劇癢。長期搔抓可出現抓痕、血痂、色素沉著,形成苔蘚化,亦可繼發濕疹樣改變或化膿感染。好發於四肢伸側,尤以下肢為著,常伴有腹股溝淋巴結炎,但不化膿。本病經過慢性,青春期可緩解或自愈。(二)成人痒疹(prurigo adultorum) 本病又稱尋常性痒疹(prurigo vulgaris)。好發於30歲以上成人,女性多見。發病多與胃腸道功能障礙和神經精神因素有關,可見於妊娠、白血病及患有某種內分泌或代謝障礙病患者。皮損為米粒至綠豆大小風團性丘疹或丘皰疹,少數可形成水皰。好發於四肢伸側、胸背、腰圍,自覺陣發性劇癢。亞急性病程,傾向慢性。常因搔抓繼發抓痕,皮膚苔蘚化,色素沉著等。【診斷及鑒別診斷】根據本病多發年齡、好發部位、皮膚損害的特徵及劇烈瘙癢等臨床表現,本病一般不難診斷。應注意與下列疾病鑒別。(一)丘疹性蕁麻疹 多在春秋季節發病,皮疹以紡錘形淡紅色風團樣丘疹為主,病程短,不伴發腹股溝淋巴結腫大。(二)疥瘡 無一定好發年齡,有接觸傳染史,皮疹多在指間、腕部、腋下、肘屈側及腹股溝等處,以丘疹及小皰為主。瘙癢以夜間為主,與季節無關,可查見疥蟎。【辨證】(一)風濕熱型 見於發病早期。以淡紅色風團樣丘疹為主,劇烈瘙癢,較多抓痕、血痂或伴有水皰、膿皰。伴納呆,大便稀溏,小便黃。舌紅苔黃,脈數。(二)風燥血瘀型 見於發病中後期。皮疹反覆發作,皮膚乾燥、粗糙、色素沉著、增厚,苔癬樣變或伴有硬實小結節,伴大便乾結。舌紅苔薄黃或舌紅少苔有瘀點,脈細數。【治療】治療本病最可靠的方法是尋找並去除病因。(一)中醫治療⒈ 風濕熱型 治宜祛風利濕止癢。方用消風散加減:防風、蒺藜、茵陳蒿各15g ,生地黃、土茯苓各20g ,荊芥、白蘚皮、連翹、徐長卿各12g ,蟬衣10g ,甘草3g。⒉ 風燥血瘀型 治宜祛風潤燥,化瘀止癢。方用當歸飲子加減:蒺藜、烏稍蛇、生地黃、麥冬、茯苓各15g ,僵蠶、白蘚皮、牡丹皮、赤芍各12g ,珍珠母20g ,甘草3g。(二)西醫治療⒈ 全身治療⑴ 酌給予抗組胺類藥物、維生素C、鈣劑、硫代硫酸鈉等,也可試用自血療法。⑵ 對癥狀嚴重,皮損廣泛者,可適量給予皮質類固醇激素療法。⒉ 局部治療 可外用各種止癢的藥物,如爐甘石洗劑、皮質類固醇激素軟膏或霜劑、含石炭酸及薄荷的洗劑等。每晚睡覺前行糠浴、澱粉浴或以中藥百部、徐長卿、苦參、地膚子、茵陳等煎水溫洗。【預防與調攝】⒈防止蟲咬,清除感染病灶。⒉ 對有胃腸功能紊亂及內分泌失調者應予糾正,加強營養,講究衛生。(黃忠奎)第四節 結節性痒疹結節性痒疹(prurigo rodularis)是一種好發於四肢伸側,尤以小腿伸側為多。皮疹為疣狀結節性損害,伴有劇癢的慢性炎症性皮膚病。中醫稱本病為「頑濕聚結」。【病因及發病機制】尚不清楚。與發病有關的因素除遺傳素質外,有精神刺激、昆蟲和水蛭叮咬、胃腸功能紊亂及內分泌障礙等,有人將本病視為局限性神經性皮炎的一種類型。中醫認為本病形成的原因大多為夏秋季節濕熱積聚或毒蟲叮咬而成;少數可因憂思郁怒,七情所傷,沖任不調,營血不足,脈絡瘀阻,肌膚失養所致。【臨床表現】本病好發於四肢,尤以小腿伸部最為多見,嚴重時面、額、胸、背、腰、腹等處亦可發生。初發常在蟲咬處發生風團樣丘疹或血皰疹,逐漸形成半球形結節,豌豆至蠶豆大,頂端明顯角化呈疣狀外觀,表面粗糙,紅褐色或灰褐色,觸之堅實感。結節數目不定,數個至數10個不等,一般不相融合,孤立散在。病程慢性,常遷延多年。【組織病理】表皮明顯角化過度,棘層肥厚,表皮突不規則地伸入真皮,呈假性上皮瘤樣增生。真皮示非特異性炎性浸潤,並可見神經纖維及Schwann細胞明顯增生。【診斷及鑒別診斷】根據好發於四肢伸側,尤以小腿為多,孤立的半球形結節,頂端角化明顯呈疣狀,劇癢,常伴有昆蟲叮刺史,本病易於診斷。應注意與丘疹性蕁麻疹及肥厚性扁平苔蘚鑒別。前者病程較短,好發於兒童,皮損主要為梭形風團,中央有丘疹、丘皰疹或水皰。後者為疣狀增殖的肥厚性斑片,常紫紅色或紫色,並有細薄鱗屑。【辨證】(一)濕熱蘊結型 皮疹呈半球形隆起,色紅或灰褐,散在孤立,觸之堅實。舌質紅,苔薄白,脈滑。(二)風毒血瘀型 皮疹呈結節,色紫紅或紫褐,皮膚肥厚,乾燥,陣作瘙癢。舌紫暗,苔薄,脈澀。【治療】本病尚無特效療法,應尋找可能的病因,並儘力去除。(一)中醫治療⒈ 濕熱蘊結型 治宜化濕清熱止癢。方用消風散加減:防風、蒺藜各15g,土茯苓、茵陳蒿、生地黃、白花蛇舌草各20g ,僵蟬、赤芍、白蘚皮、徐長卿、紫草各12g ,甘草3g。⒉ 風毒血瘀型 治宜搜風化瘀、散結止癢。方用烏蛇桃紅湯:烏稍蛇、赤芍、桃仁、合歡皮各15g ,三棱、莪術各10g,蒺藜、丹參各20g ,蜈蚣2條,紅花、甘草各5g。(二)西醫治療⒈ 全身治療 可給予抗組胺葯及鎮靜安眠藥物。可試用反應停25mg,每日兩次。因其具有明顯的致畸作用,育齡婦女忌用。⒉ 局部治療 常用各種劑型的皮質固醇激素和焦油類製劑。角化顯著者可外貼皮炎靈硬膏等,可給予醋酸去炎松A注射液皮損內注射,每周1次。⒊ 物理治療 可給予液氮、激光燒灼、電灼等治療。【預防與調攝】預防昆蟲叮咬,避免搔抓和洗燙。第五節 妊娠性痒疹妊娠性痒疹(prurigo gestationis)是孕婦在妊娠期中出現的一種瘙癢性皮膚病,有人認為是孕婦的單純性痒疹。其多見於多胎孕婦,第一胎孕婦少見。【病因及發病機制】本病病因不明。約2%的孕婦患有此病,分娩後皮疹可消退,可能與妊娠期間的內分泌變化有關。【臨床表現】初次妊娠一般不患此病,多見於妊娠兩次以上的孕婦。按皮疹出現的時間分兩型:(一)早發妊娠性痒疹 多見於妊娠期的3~4月。皮疹好發於軀幹上部、上臂及股部等處,伸側為多,兩側對稱,為綠豆大丘皰疹,瘙癢劇烈。(二)遲發性妊娠性痒疹 常見於產前2月至2周。皮疹最早見於腹壁妊娠紋處,後延至全身。皮疹形態除同於早發妊娠性痒疹外,尚有風團樣皮疹、多形紅斑樣皮疹。本病在分娩後3周皮疹、癥狀即自行消退,遺留暫時性色素沉著,但在以後的各次妊娠中仍可再發。皮疹嚴重時可有死胎出現。【治療】治療方法同痒疹,必要時可用少量皮質類固醇製劑。可選用中成藥烏蛇止癢丸。
推薦閱讀:

老中醫坐堂 皮膚科病診治絕招67 神經性皮炎
皮膚的衰老與皮膚護理
乾燥寒冷的季節,要不要使用「濃稠型爽膚水」?
皮膚病患者 三類「發物」要少吃
吃多醬油皮膚會變黑嗎

TAG:皮膚 | 皮膚病 |